《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4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1
新學期一開始,我們就要上第3課《鄧小平爺爺植樹》,本文是寫鄧爺爺1985年,在天壇公園認真地植樹的情景。本文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思想的滲透,作者的用意很難理解。而且篇幅過長,沒有童話、詩歌的色彩,學生興趣不濃。兩節課下來,學生雖然對課文大意有了些許的了解,但那是表面的東西,而思想的滲透我也不知如何去讓學生感悟起來。而且課文還要求認識13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這樣的新課程要求是不是過高了?班級學生雖不是個個跟不上老師思維的,但從他們的朗讀與上課舉手發言的情況反應出,對于本篇的學習效果不佳!我思索著……哪里出了問題?
課后在辦公室和老師交流,發現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經過分析,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
1、寒假剛結束,很多同學還沉浸在假期的放松生活中,腦子里的“發條”還沒有進入正規運行中。
2、這篇課文內容不合學生的口味。學生最喜歡上的課文是童話和有趣的'故事。
3、我們老師在上課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比如:多介紹鄧小平爺爺的有關事跡,讓學生走近鄧爺爺。在課文理解時,問題稍微提得淺顯一點,讓學生多品嘗成功的滋味。把重點放在字詞的學習上,課文讀通讀順就可以了。
我想:經過這樣的調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會有所提高。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2
伴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猶如一股“頭腦風暴”沖擊著我們固有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如何擺脫舊的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創造新教法,實現新目標是擺在我們每個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道“坎”。筆者有幸承擔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的教學工作,嘗試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工作。一滴水能反映太陽的光輝。筆者試圖結合自己的一些課堂教學實錄片斷,從課堂教學用語的角度來闡述語文閱讀教學的新變化,來詮釋自己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
【導入用語】
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片斷一】
師(出示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生1:鄧小平是一位老爺爺。
生2:鄧小平爺爺喜歡植樹。
生3:我爸爸告訴我鄧小平爺爺特別喜歡游泳。
生4:我從網上查到鄧小平爺爺很多資料,但是很多字不認識。
師:別灰心。你都會上網查資料了。從題目中你們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
〖教學反思〗
傳統的'閱讀教學的入題方式是包辦代替,它曲解了老師的主導作用,一味由老師灌輸:介紹鄧小爺爺,提示課文圍繞“鄧小平爺爺植樹”而寫。這種入題方式,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權利。對照語文課程標準,這一教學片斷給了我兩點啟示:
。、閱讀教學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有情感、有思維、活生生的人。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語文課程標準語),營造寬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發表看法。
。、閱讀教學應初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在其課程目標中提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課題本身來看,至少給學生傳遞了兩個信息:
、汆囆∑绞且晃焕先耍
、谡n文寫的是鄧小平植樹的事。
毋庸置疑,只要引導有方,學生從課題獲取以上兩個信息是很容易的事,我們為什么要包辦代替呢?今天,處在信息時代的孩子們還可從大人、書籍、電視、網上等多種渠道獲取與“鄧小平爺爺”、“植樹”相關且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個主持人,給學生提供平等的交流與處理信息的時空。
簡言之,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作為教師,應該相信學生,還學生以“學習主人”的地位;教師只是引導者,而不是灌輸者!
【片斷二】
師: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5:鄧小平爺爺為什么要植樹?
生6:(迫不及待):綠化!
師:你倆都很棒!你(師指生5)愛思考,你(師指生6)知道的可真不少!
生7:鄧小平爺爺是怎么植樹的呢?
生8:鄧小平爺爺植的是什么樹呢?
師:你們是一群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只要認真學習這篇課文,你們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教學反思〗
崔巒同志認為:新理念下的“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讀有所知到生疑到解疑再到生疑的過程!庇纱丝梢姡喿x教學需要“疑”,傳統的閱讀教學“疑”在哪兒?“疑”在老師的備課本上,是事先設計好的,是老師質疑,學生釋疑。疑到底由誰生?長期困擾閱讀教學的爭論該休矣!這一片斷告訴我們:
閱讀教學應保護學生生疑的興趣,探究的欲望。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激疑不僅能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而且還會使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進行激疑,讓學生在“疑”中產生問題,產生學習興趣,把學習新知識的情感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激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心理,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追求,引發他們自主學習的動機。從片斷可以看出,學生一共提了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是學生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在感受題目這一語言文字材料之后所作出的反應。有了問題,它們就會產生閱讀的內驅力。
一句話,“你還想知道什么?”這一導語體現了課程標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要求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3
《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的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體會到熱愛祖國、綠化祖國的情感,并能將這種意識運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課文開始,先復習了昨日所學的生字詞,在書寫詞語“鄧小平”,當學生讀出這個名詞時,及時提問:有誰知道鄧小平爺爺?知道他的那些事?
這個時候班級幾個愛預習的孩子非常積極地舉起了他們的小手,眾說紛紜,課堂的氣氛一下就被帶動起來。之后我做了小結,并引出課文的題目——鄧小平爺爺植樹,并從課文的題目引出課文的`內容,讓學生通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并畫出課后的生字新詞,在教生字時我采用開火車、小組比賽等形式讓學生在課文中鞏固生字詞語;在講解課文階段,先讓學生帶著問題(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朗讀第一自然段,在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并思考問題:這棵樹為什么叫“小平樹”?“親手”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親手”造一個句子?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可讓學生有目的性地在文章中去選擇有意義的語句,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另外我還安排了一個擬人化的環節:看著這棵柏樹,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學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氣氛變得輕松活躍起來。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4
《鄧小平爺爺植樹》介紹了1985年的植樹節,81歲高齡的鄧小平爺爺在北京天壇公園親手栽種松柏的經過,帶著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壯成長,“小平樹”已成了天壇公園的一道風景。
我還沒開始教這課時,就聽其他老師說這課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鄧小平爺爺的時代離他們實在太遠了,而且他們不能完全理解本課的主題。況且課文篇幅又是那么長,三百字左右的課文對于一年級下半學期剛開學的學生來說,確實大部分學生要跳一跳才能讀上來。于是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盡快體會感悟,我只能先布置學生回去預習,讓他們先自讀課文。課堂上我簡單介紹講述了鄧小平爺爺的一些故事,激發情感,然后針對這一課的四字詞語比較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時設計“四字詞語競賽”,看誰積累的詞語多。同學們個人躍躍欲試,因為是自己喜歡的'活動,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他們除了把課文中的四字詞語找出來,還有許多同學把平時積累的成語也說了出來。這樣抓住時機將重點詞語“興致勃勃、布滿汗珠、不肯休息”展示出來,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什么?這樣富有挑戰性的做法,既滿足了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又使學生創造性的積累了詞語。同時我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已跟不上每天認識十幾個字,閱讀那么長篇幅文章的學習了。雖然,他們提出許多問題?這是學生的發現,說明他們也在參與學習,也在主動地思考。但連“人群”這個詞都不能理解,從側面反應了我們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確實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識字教學。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07-18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08-02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08-04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07-20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04-08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04-11
《爺爺的氈靴》教學反思02-21
《爺爺的氈靴》教學反思03-22
爺爺的蘆笛教學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