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21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坐井觀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1
《坐井觀天》是二年級第四單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本單元教學重點是“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同時“感受和體會課文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學習表達”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爭論天到底有多大,來闡述一個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故事內容淺顯,但挖掘其中寓意卻有難度。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我主要采用讀中悟結合小游戲的方式進行,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關于本文解析,我主要從重點詞語入手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兩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讓學生領悟小鳥見識的廣博以及青蛙的目光短淺。通過這兩個詞來了解課文,穿針引線。
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先嘗試讓學生自己猜測“無邊無際”的意思,在初步了解之后,引導學生嘗試把天空的寬廣無邊,用朗讀的形式給讀出來;接著我結合下文中的“一百多里”這個詞語,設計了一個想象情境,小鳥可能會飛過哪些地方?在同學們的`想象過程中,感受小鳥飛過的多彩世界,從而進一步理解“無邊無際”;然后設計問題“除了天空是無邊無際之外,你所知道的還有什么是無邊無際?”的問題,讓同學們進行造句,讓他再次理解其中含義,進而理解小鳥看到的廣闊無邊的世界。
在小鳥與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一關鍵詞,來把握青蛙認為小鳥說大話事的心情,順帶讓學生嘗試理解大話的含義是指“吹牛、夸張、不切實際的話”。再通過讀感受青蛙的自信與自以為是。
(二)關于寓意解析,我主要從情境與游戲入手
關于青蛙“井口那么大”的觀點,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和一個游戲。通過展示青蛙一年四季在井口的生活,讓學生抬頭看自己頭頂的教室屋頂,深刻體會,春去秋來,一年365天青蛙都坐在井里,但它雖天天坐在井里,可看到的始終只有頭頂那么一片天空。這也是青蛙如此自信的原因。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并讓學生明白到底青蛙和小鳥誰說的有理,我采用了小游戲把語文書卷成小滾筒,透過滾筒看世界,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明白了井底之蛙的目光短淺、所見有限,從而理解青蛙的自以為是。
最后,通過創設情境”加入青蛙聽了小鳥的勸,它跳到井沿上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借助課外閱讀,以文帶文,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要想看得遠必須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
(三)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整個課堂,內容充實,在設計時也考慮到了二年級學生注意力的特點,采用情境與游戲交叉進行的方式,但學生積極性不高,很多環節設置沒有落實,存在許多缺陷,需要繼續改進。
1、內容設計過多,含量太大,節奏過快,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較少,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比如青蛙認為小鳥在說大話這里,關于“大話”一詞的理解,實際上可以舉兩個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再加上語氣反復讀,然后讓學生嘗試著造句子,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又能鍛煉其讀書、表達能力。
2、課堂缺乏讀書聲。雖然我在整節課中也嘗試著讓學生分小組讀、角色扮演讀、男生女生讀,但是整個讀書的時間還是不多,并且缺乏對學生的指導,尤其缺少教師示范讀。讀的過少,朗讀語氣不到位,學生理解課文也就不到位。在青蛙和小鳥第三次對話時,其實可以抓住青蛙和小鳥的兩個“笑”來進行細致品析,通過讀來感受小鳥的無奈以及青蛙的自信,通過不停的讀、指導、反復讀,讓學生杜仲感悟,一只傲慢無知的井底青蛙就能躍然紙上。最后再通過結合實際生活進行交流,更有利于學生掌握青蛙的特點。
3、以文帶文,超出學生認知,時間占用太多,容易形成主次不分。原本我的設計是為了延伸讓學生知道,要想站得高看得遠,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但整個課外文本過長,我剖析的過于深入,導致整個課堂會出現主次不分的現象。應該緊抓教學目標,延伸部分淺顯一些就可以,這樣能夠節約時間為前面的讀中品析讓出一些時間。
4、細節還存在瑕疵。比如在生生互評環節,應該教會學生評價其他同學時,要先學會肯定別惹的有點,再找問題,這樣即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有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另外,語言過于嗦的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的成長之路還有很長,這節課給我最大的收獲或者警醒就是:要時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主動性;要緊抓教學目標,緊扣教學重難點進行教學,不能面面俱到,這樣越是想要抓得多就越是什么都抓不到,更不能為了趕環節而忽視了落實。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會吸取各位前輩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不斷成長。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2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在課堂上,我通過簡筆畫,讓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接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桌沿;聯系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小鳥說的話: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并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還有哪些事物是無邊無際的?學生很快地說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
教學重點段時,我讓學生抓住青蛙和小鳥的不同觀點,讓學生找出它們提出不同觀點的理由,并進行朗讀。通過做實驗、找句子,學生一下子分清誰對誰錯。
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產生錯誤觀點的原由,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通過把紙卷成筒來看天花板,你能看見多大?上課時,這個簡單的實驗引起大家極大的興趣,同時學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書卷起來只看到一點點地方的原因,由此學生也能明白青蛙產生錯誤的原因是:長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因此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最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學生和我很順利的上完了這節課。
本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在一名學生把“無邊無際”說成“一望無際”時,我沒有及時抓住這一美麗的“生成”,讓學生理解他們是一對意思相近的`成語。要知道,有時隨機生成的“美麗”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發教學高潮。
另外,在理解青蛙說這話的根據是什么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了解青蛙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組織學生進一步自主、合作、探究文本,對成語的寓意理解就會水到渠成。然后,教師再從文本引導學生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觀天”的人和事,從而讓學生真正明白這個成語的人生哲理,終身受益。這樣才能體現教育的生活化。
教學中,很多問題的預設意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但是在課堂上學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愿跟著老師設定的思路走。這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難題。《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才能讓課堂充滿真正的活力。
其實我們的學生是富有創造性的。只要教師給以適當的引導,一定的啟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激發起來,綻放出創造性的火花,讓人驚喜。而我們所做的,是引發他們的動機,提供一定的機會,培養一定的方法,再給以適當的鼓勵。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喚醒、激勵和鼓舞!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3
《坐井觀天》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第四單元從《識字4》到《酸的和甜的》都是由一個小故事引出一個大道理,不僅僅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強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坐井觀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童話寓言。經過生動、富趣味味性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正確理解課文寓意是一個難點,如果教師把寓意告訴學生,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為了不讓學生因為難以理解就放棄,也為了學生因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動腦,所以我在教授這課時一向想辦法調起學生學習的胃口。
學習識字4時,學生已經明白一般的成語故事都能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教學本課前我又重新強調了這一點,學生很自然的就帶著對于這課的疑問進入了學習。二年級的學生簡單的理解課文資料已不是問題,那如何才能讓學生從看似簡單的文章中體會出道理?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讀書。讓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在指導朗讀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復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時動筆勾畫出弄不明白的詞語和讀不懂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刻意的要求學生哪個字重讀,哪句話必須拖長音或輕讀,而是充分的給孩子朗讀體會的時間,讓學生自我去探索,指名讓學生按自我的方法去讀對話,其他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相互比較朗讀的效果,自然就能體會出什么樣的語氣適合這個主角,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寓意,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經過我隨手畫在黑板上的簡筆畫理解“井沿”,并讓學生指出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從“一百里”入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天的'無邊無際;理解“無邊無際”并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說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讓學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覺得還是最終兩個自然段的“笑”。“青蛙為什么笑了?”學生的回答雖然各不相同,可是都能道出寓意,“因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僅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鳥卻說天無邊無際,青蛙覺得很好笑。”“青蛙以為自我是對的,它認為小鳥在說大話,吹牛皮,覺得很好笑。”“那小鳥為什么也笑了?”“小鳥天天在天上飛,明白天有多大,聽到青蛙老說天僅有井口那么大,覺得青蛙很無知,小鳥無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卻僅有井口那么大,還不相信小鳥的話,讓人又好氣又好笑。”雖然學生們的總結很稚嫩,可是經過教師的梳理和歸納,學生在回答“學了這篇課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難以理解的寓言就順理成章的從孩子們的口中說,“我懂得了我們不能像青蛙一樣,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應當跳出井口看看外面,這樣才能不被別人笑話。”“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樣就太可憐了。”“我們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我明明錯了,還不聽別人勸告,自以為是。”
在這節課上我漸漸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講法,當然還很稚嫩,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收獲。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4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關于本文解析,我主要從重點詞語入手。
我提出疑問引起興趣,導入新課,學生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生字,然后小組合作進行拼讀;然后由我檢查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這期間,我參與到具體的小組學習中,重點對個別后進生進行指導。
二年級的孩子能從個體自學預習課文,讀準字音,到小組合作認讀生字,寫3個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動自學課文,這正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低年級學生是有能力自動化地自學課文,掃除閱讀的障礙的。讓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去認讀課文,并且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助,合作去讀準課文,而不是按傳統的教學“一步步領著學生向前走,能讓孩子在主觀意志上建立“我能學的自信,并通過主體的實踐努力達到掌握一定學習策略的“我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好的教給孩子,讓孩子掌握學習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學習。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加強朗讀訓練,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思考什么問題,要解決什么問題,都向學生交代清楚,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復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營造了書聲瑯瑯的教學氛圍,教給了學生讀書方法。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這三個詞來了解課文,穿針引線。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動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么是無邊無際?(無邊無際)的天空,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實現對第一次對話的理解。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來把握青蛙認為小鳥說大話時的心情。順帶指出說大話是指:說夸張,不切實際的話。但是在具體教學時,我又在思考:怎樣讓學生了解說大話的具體含義,以及它與說謊話的區別。我發現學生在學的時候,興趣很濃,并且能夠很好的理解這個詞以及青蛙當時的心情了。
通過第三個關鍵詞“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對話。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現兩次,這兩次的笑是有區別的。文中兩個笑。青蛙為什么笑,小鳥為什么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這在為學生最終了解文章寓言作鋪墊。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由學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教學,改變了以往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學習過程的環節,通過學生的質疑、解疑,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關于寓意達成的反思
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于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語文教學的作用不僅僅在于簡單的知識傳授,還在于他的教學育人作用。所以在課文教學的最后環節,需要適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意識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可以這樣說本課的教學突破點是重點詞匯,而最終目的是理解寓意。我從無邊無際,大話,笑,著手進入對文本的分析。進入文本后,我的教學重點是從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中,分析二者的特點,實現本文寓意的理解。在課文中我著重讓小鳥和青蛙,從語言,生活習性等各方面進行了對比。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讓學生理解青蛙的自負,和小鳥的謙虛。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
文中兩個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通過分析青蛙的表情讓學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后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中我還體會到要有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我組織孩子們分組進行練習,但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習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為不喜歡青蛙的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
寓言故事的教學,到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我在教學寓意這一部分時,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切合學生生活實際來引入的,而不是純粹的說教。“如果有人說你是坐井觀天,你明白他在說你什么嗎?你想對坐井觀天的人說些什么?或者讓學生出點子幫助小青蛙:“你們愿意像小青蛙一樣什么都不知道嗎?你們能出出點子讓小青蛙也能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嗎?這樣就更能從學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與方法的訓練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5
這學期,我依據教學進度在11月份上了《坐井觀天》這篇課文。
上課伊始,一切都是那么順利。學生通過自讀質疑、讀中釋疑、角色體驗等方法體會到青蛙和小鳥當時各持己見,爭論不休的心情。這時,我提出本節課的一個關鍵問題:“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際,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他們各持己見,爭論不休,聰明的小朋友,那到底是誰弄錯了?”當學生與自己的學習伙伴展開討論后,集體交流開始了。活潑的黃怡敏第一個站起來說道:“我認為小鳥說得對,當青蛙問小鳥從哪里飛來的時候,小鳥告訴它是從很遠的地方飛來的,說明天真的很大。”機靈的金澤澤接著說:“我也認為小鳥說得對,但我的理由和黃怡敏有點不同。我認為是從小鳥飛了一百多里的地方可以看出天很大。”胖乎乎的李旭豪早已等不及了,他一邊起立一邊回答:“我覺的兩個地方都能說明天很大,無邊無際,小鳥說的對。”沉著的陳曙暉用她那悅耳動聽的普通話回答:“我同意黃怡敏和金澤澤的看法,但我還要補充一點。從小鳥飛那么遠,飛一百多里地,口渴了也很能看出天很大,否則小鳥怎么會那么口渴呢。”……看著孩子們精彩的交流,我是聽的心花怒放。當我正準備順勢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的時候,一只小手舉了起來,原來是我們班最懶惰的“不做作業大王”陳斌斌。難道他還有自己的見解?帶著一絲疑惑,我示意他起身發表自己的看法。他說話的聲音比平時還要小,但“我認為青蛙是對的”這八個字卻讓全班的每一同學都聽得清清楚楚。大家都瞬間寂靜下來,同時也睜大一雙雙眼睛,他們不約而同地把視線從陳斌斌的身上移向了我。此時,我看到陳斌斌那一張娃娃臉上有著難以名狀的神情。對于課堂上的這類向好學生發言一般倒,質疑學困生的回答的情況,我遇到了很多次。可是學困生敢于發表與好生截然相反的回答,還真是頭一次。但我堅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好。我只說了一句話:“其他同學同意這樣的看法嗎?”班上那些和我默契相投的孩子,便爭相發言,替我“解圍”。我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教學思路,笑著告訴他:“請說說你的理由,好嗎?”這個男孩振振有詞地說道:“這只青蛙也沒弄錯,因為它一直生活在井里,它看到的天就是只有那么大,它確實說了它看到的天只有這么大,它也沒說錯啊。”他一邊還用身邊的作業本子,卷成筒狀朝著窗口望,一邊說:“你們自己試試看,天不是也變成這么大了嗎?”聽完這樣的理由,我首先表揚了陳斌斌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然后請他先保留自己的看法,等讀懂后面的重點段以后我們再來探討這個話題。接下來的學習過程因為有這樣的閱讀動力,讓師生更加投入。學生借助有關學習過的資料(一葉障目)突破了教學難點,懂得要開闊自己的眼界,獲得更多的知識,做見多識廣的人。這時,我請陳斌斌再來談一談他對文中這只青蛙的看法。小男孩情真意切地說道:“我的想法轉變了,是青蛙錯了。因為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東西少,它的見識就少,所以才會覺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話音剛落,整個教室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摸摸他的頭,看著他因興奮而漲紅的小臉,我由衷地感到自豪,為我們班級有這樣敢于質疑的勇敢學困生而感到到高興。
上述教學片段,不由得引起我深入思考。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步伐越來越有力,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從新課程實施的角度來分析,我覺得《坐井觀天》這次課堂教學體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理念:
第一、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對自己的閱讀總是會有一定的目的,或是憑個人的愛好,或是各自的經驗對讀物進行選擇性閱讀,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法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過“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對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從若干角度進行不同的解讀,盡管可能解讀的不是很正確,這就要需要我們老師的教育機智來引導學生了。上述教學案例中陳斌斌對文本中青蛙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閱讀感受,如果以教師或其他學生的理解去代替陳斌斌的理解,那必將抹殺孩子的閱讀個性。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的同時,來進行正確的引導。在閱讀過程中,多請學生談談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第二、給予學生閱讀反思的時空
所謂“閱讀反思”,是對閱讀之后所理解內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是分清在閱讀過程中,哪些體驗與探究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有效思維,哪些是無效思維。文本是死的東西,它只有在經過學生的理解、接受、反思、批判后,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具有生命;也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由于個人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看待事物往往不夠準確和全面。上述案例中陳斌斌剛開始判斷青蛙的看法時顯然就出現了一定的局限性,這時候,我告訴他在讀懂后面的重點段以后咱們再來探討這個話題。這樣的做法,其目的是給予學生閱讀反思的時間和空間,有效地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學生通過潛心閱讀,能深人思考閱讀內容,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讀懂重點段落以后,陳斌斌那情真意切的表達就是最好的見證。
第三、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
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對話主要是以文本為中介進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學生有權利擁有獨立的人格,擁有自由意志,擁有豐富敏感的內心世界,擁有舒展生命、張揚個性的空間。而老師我只是一個話題的提供者,對話環境的創設者,對話教學的主持人,兒童表達獨特見解的諦聽者與欣賞者。正因為有這樣合理的師生定位,包括陳斌斌在內的所有學生才能擁有自主閱讀的時空,才能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產生個性化感悟,才能有效地展開思想的碰撞與交流,才能切實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并提高閱讀質量。而上述教學案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個個無法預約的亮點,正是源于師生平等對話的良好氛圍。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6
本課教學伊始,我創設情境:多媒體出示書上第二幅圖,問生:圖上有哪兩種動物?根據學生的回答設置懸念,青蛙和小鳥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這節課我們學習13課《坐井觀天》。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學生從多角度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誰坐井觀天?它們看到的天是什么樣的?……這樣,培養了學生創新質疑的能力。在學習生字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生字,小組合作沒有流于形式,達到了合作的'目的,然后再全班交流,這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能夠讓學生自主探索,嘗試學習,討論交流時,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記憶字形的方法很多:計部件、去部件、換部件、數比畫、先計部件再數筆畫、比較法……接著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詞說一句話,學生表達能力很強,句子說得很好,積極性也很高,例如:長江沿岸景色秀麗,真讓人流連往返。我在上學的路上口渴了,想找點水喝。有一只可愛的小鳥落在我家的井沿上……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7
本學期的研討課中,我們選了第四單元中的課文《坐井觀天》進行研討。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經過生動趣味的對話,給學生明白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為“學習課文中的三次對話;理解課文資料,明白“坐井觀天”的比喻義,使學生懂得目光狹小、見識短小就會把事情弄錯的道理;會分主角朗讀課文。在上一節課的教師的教學中,我們成功地讓學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會讀出對話,但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及時題目歸納和小結比較深奧,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的理解有必須難度。
在第二次上課中,我把教學中的小結改成讓學生易讀、易懂的句子,呈現出來讓他們更加了解這故事。并且還回歸課題,引用了日后形容一個人見識少的.能夠說是坐井觀天或井底之蛙。為了適合二年級小朋友的愛好,我還制作了一些頭飾讓他們在練習對話時更加趣味,更加積極參加到課堂中去。
雖然我對教學中各方面都進行了必須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幾點還做得不夠:
第一、準備還不夠充分。雖然說,準備時間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來,時間還是太緊了,白天上課沒時間的,晚上的時間也少之又少,而在準備教案時花了很長時間,在背的時間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課時,我對教案不是很熟,在講課是思維有點不清晰。
第二、我上課時語速還是太快。雖然比剛開學有所提高,但對于低年級的教學來說還是偏快一點,需有待改善。
第三、操練讀課文、句子、對話的方式單一,不夠多樣化。
第四、學生的課堂紀律不夠好,沒有及時糾正,能夠經過表揚其身旁的同學以到達提醒開小差的同學。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努力改正,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使自我提高得更快。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8
一、
教海無涯!尤其是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
“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我一句二期課改的經典名言早就耳熟能詳,昔日中山小學某女教師講的那堂參賽課仍歷歷在目,當初感到她并無多少出眾之處,甚至自身可更勝一籌。然自身上一堂后,方有更多感想,課前我雖殫精竭慮,課后卻倍感不適。
二、
本節課是我自已備的,上網查了人教版的教學設計,借鑒了“用書本卷起來看天”這一個方法。課堂結構是這樣處置的:
1、迷語導入。
2、整體感知課文。(同學讀,聽磁帶)
3、講解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請同學個人讀,分角色讀,小組讀)
4、同學帶頭飾扮演課本劇。
5、討論青蛙跳出井口后會怎樣說。
6、你想對井底之蛙說些什么?
本節課教具的準備比較充沛,時間的掌握較為合理,下課鈴一響,正好上完。
三、
“同學讀得過少”許多教師在課后提出了這一中肯的建議。是的,我也有這樣的感想。因為同學在讀書的時候,讀不出感情,讀得不入情入境,讀得很生硬,特別是在演一演的時候,同學對著黑板念,說明了明顯對課本不熟悉,反過來,假如多讀,讓同學反復讀,就不會是這個效果。
“講得太爛,分析過細”是本節課又一個缺點,是的,我的動身點是把所有的作業都滲透進去,讓同學能順利地完成《同步輔導》。缺忘記了語文是一門美的教學,要讓學發生美的享受才干使同學喜歡上語文,小同學不同于高中生,他們不需要大量的題目講解,題型分析。
四、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重視朗讀,讓同學充沛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新大綱突出了“讀”的地位,突出了讀的目的性,突出了讀的層次性。整體感知是前提;有所感悟是基礎;培養語感是關鍵;“披文入情,充盈著豐富的情感生活,是語文教學的個性與靈魂”新大綱提出這一點特別針對“重分析,輕感悟”,而我在教學學實踐中恰恰犯了這們一個普遍性的錯誤。
五、
假如再上一次的話,我將會一改教學設計為如下構思方式:
1、談話導入。(大家都注視著老師,老師從大家的'眼睛里讀到了純真,好學,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同樣《坐井觀天》這個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你們來說說從這個題目中,從這雙眼睛里你看出了什么?)
2、整體感知。(同學自身輕輕讀,聽錄音帶。)
3、同學默讀,找出文中的三次對話。同學讀出來告訴大家。
4、分別講解三次對話,讓同學劃出來,引導同學讀,同學說,同學爭論。對于讀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先讀順,再讀出青蛙,小鳥的語氣。)
5、演一演。要求同學繪聲繪色地演,入情入境地演,可以讓兩組來嘗試,比比誰最棒。比的過程也訓練了同學的表達能力。
6、討論青蛙跳出井口后會怎樣?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其實以上新教學設計的實施會遇到各種問題,屢敗屢戰吧!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9
本課作為生本課堂研討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落實“生本課堂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一,問題引領——將教學內容問題化。
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最主要的是通過恰當的手段去引發學生的學習與思考。我在課前對課標、教材進行認真研讀,根據學情將教學內容問題化,讓學生的“學”有了方向,小組合作學習就有了合作討論的“載體”。這樣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就不會流于形式。
二、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奠定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
提出自學的問題后,讓孩子用畫線、做記號的方式為的是讓他們有真正自讀思考的時間。帶著自己思考的問題再去四人小組討論,這樣才讓孩子的腦子真正的動起來。而畫線的時間,也讓課間巡視的老師有時間對學生的學習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后續的`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指導。
三、建立小組評價體系。
將小組討論與交流評價體系相掛鉤,采取捆綁式評價和個人評價相結合。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采用評價小組的整體表現。而個性朗讀時則重視個人評價。比如說,四個人當中,有ABcD四個能力層級,A是學習最好的,D是學習最差的。在問問題的時候,如果是A回答得2分,D回答得6分,中間得4分。用這樣差異評價的方式,鼓勵每個小組成員全力參與,學習最差的通過較多的參與可以較好地掌握知識,全組學習。
本課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有些教學環節還是過于匆忙,如“無邊無際”還沒有說透,可以讓更多的同學來解釋,聯系實際再說說詞的意思。在寫字展評環節中,最好舉優秀同學的字為參照而不是錯誤的字,加深他們正確字的印象,并培養字體美觀感受。此外,四人小組活動如何更好地開展,評價體系如何完善,這也是下一階段將要繼續解決的問題。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10
《坐井觀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由學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教學,通過學生的質疑、解疑,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我提出疑問引起興趣,導入新課,學生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生字,然后小組合作進行拼讀;然后由我檢查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這期間,我參與到具體的小組學習中,重點對個別后進生進行指導。
二年級的孩子能從個體自學預習課文,讀準字音,到小組合作認讀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動自學課文,這正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低年級學生是有能力自動化地自學課文,掃除閱讀的障礙的。讓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去認讀課文,并且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助,合作去讀準課文,而不是按傳統的教學“一步步”領著學生向前走,能讓孩子在主觀意志上建立“我能學”的自信,并通過主體的實踐努力達到掌握一定學習策略的“我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好的教給孩子,讓孩子掌握學習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學習。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加強朗讀訓練,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思考什么問題,要解決什么問題,都向學生交代清楚,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復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營造了書聲瑯瑯的教學氛圍,教給了學生讀書方法。
進行角色朗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得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我們分角色朗讀,想想怎樣讀才讀得好?”孩子們紛紛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態度積極認真,有的為了讀好角色,練習讀了好幾次,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在本環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我還體會到要有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我組織孩子們分組進行練習,但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習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為怕讀不好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積極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角色,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不利于孩子的發展。我就創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要求孩子再研究時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復,要輪換角色。這樣利于孩子們整體綜合發展.
寓言故事的教學,到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我在教學寓意這一部分時,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切合學生生活實際來引入的,而不是純粹的說教。“如果有人說你是坐井觀天,你明白他在說你什么嗎?你想對坐井觀天的人說些什么?”或者讓學生出點子幫助小青蛙:“你們愿意像小青蛙一樣什么都不知道嗎?你們能出出點子讓小青蛙也能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嗎?”這樣就更能從學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接著教師可補充歸納“坐井觀天”的寓意:我們看問題或者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樣一來,又加深了學生的體會。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由此突破。我不難感受到:學生的潛力有多大,真的難以想象呀。但是課堂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經驗,把教育教學質量走向新臺階。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11
《坐井觀天》是一則富有趣味的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生動活潑,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興趣和認知。
本課,我設定的教學目標為:
1、認識“沿、答”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會寫“井、觀、沿、際”4個生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懂、讀好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
3、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
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效果的呈現,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亮點:
一、多元識字,增添趣味性
認字識字是較為枯燥的環節,為此,我將游戲和識字比賽貫穿始終,并講述象形字的演變,滲透漢字文化,學生的識字積極性提高,效果顯著。
二、指導朗讀,讀好對話
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指導朗讀,抓住青蛙和小鳥的幾處對話,讀出青蛙和小鳥的語氣,通過朗讀來感悟青蛙和小鳥的形象。課堂的.最后,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角色扮演青蛙和小鳥,整個課堂處于輕松愉悅的氛圍中。
三、聯系實際,初步體會
“坐井觀天”的含義是坐在井里看天,有著一定的寓意,因為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認識的事物都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體會到這則成語的寓意,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為了更進一步體會“坐井觀天”的寓意,我設置了一個動手小游戲,用手邊的書卷成一個小孔,從而體會“坐井觀天”的真正含義。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嘗到了動手的樂趣,學習的樂趣。此時,教師適時引導:書卷起來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樣呀!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事物呢?學生便從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語的寓意:認識事物要全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四、重視表達,拓展想象
本節課,我重點關注了語言訓練點,有目的、有梯度地進行訓練。
1、引導學生想象“小鳥飛過了飛過了飛過了”來體會天的無邊無際。
2、引導學生學會用“無邊無際,大得很哪!”的說話句式進行訓練,讓學生在豐富想象的同時,學會了遷移運用。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無邊無際的天空,會對小鳥說一些什么?
當然,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沒有深入朗讀的指導,沒有抓住關鍵詞進行理解、教師范讀過少,并且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想象,導致學生的想象空間沒有得到拓展。因此在以后教學中必須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潛力和合作潛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12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
一.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更加有目的地學習課文,所以在課前預習時我和大家一起背誦了識字4,并且拓展學生的思維,說出更多的成語,讓他們知道一般的成語故事都能告訴大家一個道理,然后學生很自然的就帶著對于這課的`疑問進入了學習。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簡單地理解課文內容對于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那如何才能讓學生從看似簡單的文章中體會出道理?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讀書。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明確目的要求,推薦思考的角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復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時動筆勾畫出弄不明白的詞語和讀不懂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朗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刻意地要求學生哪個字重讀,哪句話必須拖長音或輕讀,而是充分地給孩子朗讀體會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讓學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讀對話,其他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相互比較朗讀的效果,自然就能體會出什么樣的語氣適合這個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二.成功之處:令我滿意的是本堂課的教學過程始終洋溢著師生雙邊活動的熱烈氣氛,既不是學生圍繞教師轉,也不是學生配合教師活動,而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其目的是為使學生今后自己會學。我讓學生充分質疑,再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適當梳理,采用“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幾個步驟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我十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和鼓勵學生。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討論青蛙錯在哪里,為什么錯,經過反復研讀課文,仔細觀察插圖,深入思考,作出判斷,說出根據,不僅活躍了思維,而且培養了思維能力。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寓意,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通過我隨手畫在黑板上的簡筆畫理解“井沿”,并讓學生指出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從“一百里”入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天的無邊無際;理解“無邊無際”并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說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三.不足之處: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進措施:在以后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13
在今年我鎮教學比武活動中,我執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3課《坐井觀天》,這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
我以展示背誦《識字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我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由學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教學,學生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生字,接著小組合作進行拼讀;然后由我檢查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這期間,我參與到具體的小組學習中,重點對個別后進生進行指導。
首先是對“無邊無際”這個詞語的理解。我讓學生想象天有多大,再讓學生說說無邊無際的(),拓展思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很大,無邊無際。在此基礎上回到文本,“我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想下來找點水喝。”讓學生說話,說說小鳥在飛的途中可能見到了什么。累不累?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回答的十分精彩,小鳥也許見到高高的山,大大的城市等等。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
然后是對寓意的理解。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于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我著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讓學生邊讀邊思:青蛙為什么會錯?我利用課件,讓學生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通過青蛙出錯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正確。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也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3、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我在教學寓意這一部分時,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切合學生生活實際來引入的,而不是純粹的說教。“你喜歡青蛙還是小鳥?為什么?”“怎樣才能見多識廣?”這樣就更能從學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要多學習、多讀書、多思考才能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達到了本課教學目的。
通過這活動,我得到了我鎮眾多語文教學專家的點評,他們的點評使我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我注意:作為語文教師,課堂語言一定精練,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努力提高自身語文素養,才能做一些個真正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14
《坐井觀天》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第四單元從《識字4》到《酸的和甜的》都是由一個小故事引出一個大道理,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強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寓言。通過生動、富有趣味性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正確理解課文寓意是一個難點,如果教師把寓意告訴學生,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為了不讓學生因為難以理解就放棄,也為了學生因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動腦,所以我在教授這課時一直想辦法調起學生學習的胃口。
學習識字4時,學生已經知道一般的成語故事都能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教學本課前我又重新強調了這一點,學生很自然的就帶著對于這課的疑問進入了學習。二年級的學生簡單的理解課文內容已不是問題,那如何才能讓學生從看似簡單的.文章中體會出道理?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讀書。讓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在指導朗讀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復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時動筆勾畫出弄不明白的詞語和讀不懂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刻意的要求學生哪個字重讀,哪句話必須拖長音或輕讀,而是充分的給孩子朗讀體會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讓學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讀對話,其他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相互比較朗讀的效果,自然就能體會出什么樣的語氣適合這個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寓意,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通過我隨手畫在黑板上的簡筆畫理解“井沿”,并讓學生指出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從“一百里”入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天的無邊無際;理解“無邊無際”并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說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讓學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覺得還是最后兩個自然段的“笑”。“青蛙為什么笑了?”學生的回答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鳥卻說天無邊無際,青蛙覺得很好笑。”“青蛙以為自己是對的,它認為小鳥在說大話,吹牛皮,覺得很好笑。”“那小鳥為什么也笑了?”“小鳥天天在天上飛,知道天有多大,聽到青蛙老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覺得青蛙很無知,小鳥無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卻只有井口那么大,還不相信小鳥的話,讓人又好氣又好笑。”雖然學生們的總結很稚嫩,但是經過教師的梳理和歸納,學生在回答“學了這篇課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難以理解的寓言就順理成章的從孩子們的口中說,“我懂得了我們不能像青蛙一樣,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應該跳出井口看看外面,這樣才能不被別人笑話。”“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樣就太可憐了。”“我們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錯了,還不聽別人勸告,自以為是。”
在這節課上我漸漸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講法,當然還很稚嫩,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收獲。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15
《坐井觀天》取自于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第20課,是一則淺顯易懂的寓言,學生通過故事中的青蛙與小鳥爭論天有多大的三次對話,可以體會到青蛙的自以為是,學習全面看待問題的方法。
本課將教學目標擬定為四點:1.認識“寓、則、沿、渴、喝、際”6個字,會寫“渴、喝”2個字。理解并會寫“口渴、無邊無際、坐井觀天”三個詞語。2.學習默讀,可以一邊默讀一邊思考。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4.理解《坐井觀天》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聯系自己的體驗談談感受。教學重點為:1.識認生字,理解詞語,并能正確書寫要求識記的生字。2.默讀課文,思考問題。3.分角色朗讀課文。4.理解課文內容,總結寓意,交流感受。教學難點為:1.學會默讀課文,并能一邊默讀,一邊思考。2.能夠理解課文內容,并體會寓意,交流感受。
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具有積極、活潑并且求知欲強烈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本人注重剔除冗長難懂的教學語言,以淺顯的詞句貫穿教學,同時,合理設計與文本相結合的教學步驟,幫助學生理解寓言,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一、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結合
①理清位置:針對學生學情,本人就地取材利用插圖PPT導入,讓學生對課文的角色信息進行直觀了解。同時要求學生把手繪的青蛙和小鳥圖片粘貼在井的簡筆畫上,幫助弄清文中角色在井中各自的位置。從而理解了“井沿”,也為下文青蛙錯誤觀點的出現做了鋪墊。
②體驗“觀天”: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青蛙看到的井口大的天”,讓學生用書本卷成圓筒狀,觀察黑板大小,然后拿走書本,再觀察黑板大小,說說自己看到的。
二、注重文本朗讀,體會文本含義
根據本文的內容架構,以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為依托,對第一次對話采用自由讀形式朗讀,抓住重點文字“從天上來、一百多里”理解小鳥對天的認識。對第二次對話采用男女生合作讀形式朗讀,學生通過體會青蛙說的“說大話、井口那么大”和小鳥說的“無邊無際”,生成自己對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各自觀點的判斷,從而得出青蛙的.想法是對還是錯。對第三次對話采用小組合作讀形式朗讀,承接第二次對話,在學生對青蛙的觀點有了判斷的鋪墊下,在第三次對話中,抓住青蛙說話的表情“笑”,領悟青蛙的性格特點,引出“自以為是”,幫助學生繼續鞏固對角色觀點對錯的認識,同時通過對小鳥的建議”跳出去看看。”完成對文本內涵的拓展教學。
三、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細節教學中,注重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如在回答問題環節,學生習慣直接說出不成句的答案,本人會適時要求學生表達完整,多次訓練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此外,注重“說——練——寫”的訓練,如在文本拓展環節,問“小青蛙跳到井口外,又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要求學生先討論,再表達,然后記錄。
當然,課程結束后,總還會給自己“挑挑刺”,比如如果帶入適度的獎品獎勵,學生注意力會更集中;寓意講述環節,可先讓多個學生自由表達觀點,再PPT總結,效果更好。教學本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也正是這些積攢的遺憾促成了自己下次更好的呈現,才變得尤為寶貴。
任重道遠,繼續努力。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16
《坐井觀天》講的是一只小鳥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爭論天究竟是大還是小的故事。告訴我們思考問題和認識事物要眼界開闊,不要受自己已有經驗的局限,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和反映問題。否則就會像青蛙那樣目光狹小,卻自以為是。課文共七個自然段,一至三段講小鳥落在井沿上,青蛙問他從哪兒來,小鳥說他從一百多里外的天上來。四至七段講青蛙和小鳥因天的大小發生爭論,青蛙堅持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小鳥請他跳出井口看一看。本課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知道故事說明的道理,分角色朗讀課文。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一點,既重視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又加強朗讀訓練和發展思維,培養有條理說話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
(一)、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要給學生有較多的讀書時間,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安排學生讀書,每次都有明確要求。讀書時思考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都向學生交代清楚,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復讀課文,大部分內容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對暫時不懂的問題,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輕易放過,而是適時地要求學生再讀課文解決。特別強調邊讀邊思考,使朗讀、提問緊密結合。學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鳥為什么要爭論天的大小這個問題,然后我因勢利導,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看插圖、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這就是讀書方法的指導)在此基礎上,又組織學生討論、釋疑。
(二)、調動學生主動學的積極性
本堂課的教學過程始終洋溢著師生雙邊活動的熱烈氣氛,既不是學生圍繞教師轉,也不是學生配合教師活動,而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主導作用不是教會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其目的是為使學生今后自己會學。
上課時我讓學生充分質疑,再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適當梳理,采用“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幾個步驟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我十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和鼓勵學生。始終注意“導”,始終注意聽取和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不斷啟發學生開動腦筋思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討論青蛙錯在哪里,為什么錯,經過反復研讀課文,仔細觀察插圖,深入思考,作出判斷,說出根據,不僅活躍了思維,而且培養了思維能力。
1.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五十個孩子就有五十只青蛙,五十只小鳥。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老師拼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必須得讀重音,哪必須讀拖長音或讀輕聲,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該怎樣讀才會讀好,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2.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贊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
(三)、重視語言文字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要抓住語言因素,突出語言文字訓練,通過適當的練習,鞏固并綜合運用已學過的語言文字。我在課上注意讓學生反復練習讀書,并且還重視培養學生有條理的說話能力。在朗讀和說話的訓練中,通過充分討論,落實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文中的詞語“無邊無際”,先讓學生理解本詞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說說哪些事物是無邊無際的,這樣學生的理解很透徹了,還能運用了。學過這些好詞,我們不就是為了學以致用嗎?還有學生讀了青蛙認為小鳥說“大話”那段文字后,先讓學生弄懂什么是“大話”。同學們逐一解釋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說出來”“沒有根據的話”“假的”“太夸張了”,經過教師的不斷點撥,學生對這個詞的'理解逐步向課文中所表達的意思靠攏。在組織學生討論“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含義和這個成語是批評有什么錯誤的人這一問題時,我還聯系前面所學過的成語,“管中窺豹”“一葉障目”,讓學生更深一層的了解其含義,并強調要求學生把先后幾個同學的發言連起來說完整一些……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鞏固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但是,在這堂課上,我雖然努力的想教會學生怎樣讀好青蛙和小鳥的話語,可是還是缺乏具體的明確的指導,所以朗讀效果還不盡人意。再者,當我說道:“同學們,你們喜歡課文中的誰啊?”,學生都說到了小鳥,而本文意在通過故事讓學生了解這個成語故事,并懂得“坐井觀天”的含義,而我的這一問題將學生帶進了胡同,有點偏離軌道的傾向,值得深刻反思。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17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小鳥從天上飛來,說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說天很小。課文有七個自然段。第一段講青蛙和小鳥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發生爭論的地點;接下來的六個自然段講了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第一次對話交待了小鳥從哪兒來,來干什么;第二次對話講青蛙和小鳥因對天的大小看法不同發生了爭論;第三次對話講青蛙堅持自己的錯誤看法,小鳥再次指出青蛙“弄錯了”,要它“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角色中體驗,在朗讀中悟理。
通過角色朗讀、換位體驗,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讀中悟理,體驗生情,思想感情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自然而然誘發的情感與文中蘊涵的情感相互碰撞,就是角色體驗,就是生本對話。在角色體驗、讀中悟理上我重點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1、做“井”體驗。抓住青蛙說的“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讓小朋友做“井”體驗,請他們用紙卷成一口井,到“井底”看一看,天花板有多大。學生看到了“井口”大的天花板,才知道視線被“井壁”遮擋了。然后課件出示青蛙在井底看天的直觀畫面,伴有音樂:現在我們跟著小青蛙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有多大?讓學生邊看邊思:青蛙為什么會錯?最后得出:青蛙坐在井底看天,視線被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只看見井口對上去的這塊天,其余的天空都沒看到,所以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通過做實驗、下“井底”使學生明白青蛙弄錯的原因,感悟了寓意。
2、抓兩個“笑”字揣摩。青蛙“笑”了,它笑誰?笑它什么?一個“笑”字引出了青蛙的自大,他自以為是,一點也聽不進小鳥的話。通過對“笑”字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聽勸告、固執己見,自以為是是導致青蛙弄錯的原因之一。小鳥的“笑”引出了青蛙的無知、孤陋寡聞。小鳥的真誠也躍然紙上。再通過惟妙惟肖地朗讀,把青蛙的自以為是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在學生充分朗讀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學生也就自然能跳出文本,再現文本了。
3、在勸說中深化,在想象中悟理。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這是可以原諒的。可是當小鳥告訴它天是無邊無際的,它還是一再堅持己見,頑固不化,那就不應該了。你能勸勸它嗎?“青蛙,你呆在井底是看不清楚的,你要到陸地上去看看。”“青蛙,把事情弄清楚了,別輕易下結論。”“青蛙,你還是跳出井口看一看吧,到時候你就明白了。”老師說:“是啊,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青蛙聽了你們的勸說,還真的忍不住了,你們看——(課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青蛙終于跳出來了——哇,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聽,以下是學生的回答:
——哇,天真的`是無邊無際!小鳥,我錯怪你了。
——哇,天可真大!謝謝你,小鳥,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遠蒙在鼓里,永遠不知道天是無邊無際的。
——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曉得天這么藍、這么高、這么大。
——啊!天湛藍湛藍的,花兒五彩繽紛,小草碧綠碧綠,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謝謝你,小鳥,你讓我大開眼界。我還要去看看另外的地方!
在想象說話中,學生進一步悟出了此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
4、角色朗讀。這節課的朗讀我引導學生擔任青蛙和小鳥的角色,“誰愿意做小鳥,把這些話說給青蛙聽——”“誰來做一回小鳥,對青蛙說——”“誰來告訴青蛙,讓它明白,天是無邊無際的——”……學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在教師語言的誘導中,自然而然地成了“小鳥”、“青蛙”,讀得入境,讀得入情!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18
本學期的研討課中,我們選了第四單元中的課文《坐井觀天》進行研討。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學生知道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為“學習課文中的三次對話;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坐井觀天”的比喻義,使學生懂得目光狹小、見識短小就會把事情弄錯的道理;會分角色朗讀課文。在上一節課的老師的教學中,我們成功地讓學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會讀出對話,但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及時題目歸納和小結比較深奧,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的理解有一定難度。
在第二次上課中,我把教學中的小結改成讓學生易讀、易懂的句子,呈現出來讓他們更加了解這故事。而且還回歸課題,引用了日后形容一個人見識少的.可以說是坐井觀天或井底之蛙。為了適合二年級小朋友的愛好,我還制作了一些頭飾讓他們在練習對話時更加有趣,更加積極參加到課堂中去。
雖然我對教學中各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幾點還做得不夠:
第一、準備還不夠充分。雖然說,準備時間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來,時間還是太緊了,白天上課沒時間的,晚上的時間也少之又少,而在準備教案時花了很長時間,在背的時間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課時,我對教案不是很熟,在講課是思維有點不清晰。
第二、我上課時語速還是太快。雖然比剛開學有所進步,但對于低年級的教學來說還是偏快一點,需有待改進。
第三、操練讀課文、句子、對話的方式單一,不夠多樣化。
第四、學生的課堂紀律不夠好,沒有及時糾正,可以通過表揚其身旁的同學以達到提醒開小差的同學。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努力改正,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19
《坐井觀天》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怎樣在他們已有的認知上燃氣他們學習的熱情,使得這節課最大限度發揮它的價值,我進行了深入思考。
首先,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引入課題,學生充滿好奇。在一步步闖關識字中,激發起了學生獨立識字的意愿。之后為了培養他們朗讀文章的.語感,我在范讀中以配樂形式朗讀課文,賦予了文章一種美感,學生們聽著聽著對這個故事更加喜愛。為了使得朗讀訓練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更制作了頭飾,讓學生來前面表演課本劇,課堂氣氛活躍了許多,學生們更喜歡朗讀了。而這一遍遍的朗讀正是為學生自主感悟,總結文章寓意做以鋪墊。在討論中學生自發總結出寓言故事的寓意,而后面的續編更富于一定挑戰,使學生切身感受到課堂小主人的角色定位。拓展選擇的幾則寓言是學生都十分熟悉的,在已有知識中學生嘗試感悟寓言的特點,非常貼切學生認知經驗與規律。
本課中,我無時無刻不再引導學生閱讀的重要性,常說閱讀是一項工程,只有行于當下,來日才能有所收獲。所以總結中我以“走入書海,揚帆起航”為總結,望以此小故事,引起學生對閱讀的重視,激發起他們讀書的愿望。當然,本節課中也有些許遺憾,我今后將繼續努力,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20
《坐井觀天》是一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以淺顯易懂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有多大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由學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知識點。品悟語言,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在品讀中感悟道理。
一、從重點詞句入手
本課的教學突破點是重點詞匯,而最終目的是理解寓意。因此,在解讀教材時我將“大話”、“無邊無際”、“井沿”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串起整個教學流程,在理解中讀,在讀中感悟,比較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學生學起來也比較積極有效。在引導學生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說話訓練,讓學生說說除了無邊無際的天還有什么是無邊無際的?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學生分別說出了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坪、無邊無際的森林……,然后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通過對“井沿”的認識和理解,拓展什么叫碗沿、床沿、窗沿等等。
二、朗讀指導,拓展想象
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加強朗讀訓練,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思考什么問題,要解決什么問題,都向學生交代清楚,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復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營造了書聲瑯瑯的教學氛圍,教給了學生讀書方法。
進行角色朗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的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我們分角色朗讀,想想怎樣讀才讀得好?”孩子們紛紛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態度積極認真,有的為了讀好角色,練習讀了好幾次,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在本環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我還體會到要有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我組織孩子們分組進行練習,但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習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為怕讀不好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積極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角色,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不利于孩子的發展。我就創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要求孩子再研究時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復,要輪換角色。這樣利于孩子們整體綜合發展。
三、從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來反思
在本節課堂教學過程,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和思考,教學目標基本實現。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學習的興致濃厚,學生和老師都很輕松。但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
1、朗讀量偏少,為了怕影響后面教學環節的進度,我在課堂教學中減少了朗讀的分量。課后,我才意識到分角色朗讀才是這課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在學生分角色的朗讀中才能體會人物的特點,才能更加透切地明白人物對話的內涵,進而理解寓意、想清道理。
2、課堂教學環節偏多,使學生思考的時間相對少了一點,造成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時間不夠,自覺主動地去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不高。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真正的主人才是課堂教學永遠的追求。
3、涉及的問題太多,沒有整合,太散。導致了最后時間太少,沒有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21
《坐井觀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首先是對“無邊無際”這個詞語的理解。然后是對寓意的理解。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于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我著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軟件,讓學生邊讀邊思:青蛙為什么會錯?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正確。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也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后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和思考,教學目標基本實現,但是課堂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在重點詞語的把握上漏掉了一個較重要的詞“井沿”,其實我可以通過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對話發生的場所等,并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話,讓文章通過三個詞連成一個整體,不會讓人有斷章的感覺,所以在以后教學中,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
另外,要注意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探究。在課堂的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這只可憐的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坐井觀天 教學反思06-05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5-18
《坐井觀天》的教學反思05-31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9-22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9-16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27
坐井觀天的教學反思09-16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8-16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6-23
《坐井觀天》優秀教學反思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