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通用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1
《認識時分》是在一年級認識鐘表,會看幾時、幾時半、大約幾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學這節課時,我很好地利用了課件,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識。
一、利用課件激發興趣,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課一開始就出示課件觀察鐘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鐘面,特別是認識了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間又有5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還通過課件一一讓學生去數一數。使學生通過具體的觀察、操作,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更全面地認識了鐘面,并且也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然后再引導學生認識時分,使學生知道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隨后通過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走動,得出結論:1時=60分。在這個環節中,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去觀察,在觀察、思考中理解。同時在最后的練習中設計的“拼圖游戲”,也激發了學生很大的興趣,這道題不但進行了認識時分的練習,也起到了教育學生珍惜時間的作用。
二、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思想
這節課有的放矢地向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德育教育。在教學中,我向學生發出邀請,讓他們來體會 “1分鐘有多長”和“1分鐘內你能做哪些事情”,然后教師又展示收集到的資料“一分鐘的價值”等等,這些都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了一分鐘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卻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時間。
存在問題
1.引入時分時不夠巧妙,如果能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讓學生認識到精確到時分的重要性就更好了。
2.整堂課中,老師講得太多,沒有讓教具、學具、媒體結合起來,應該讓學生動手撥一撥鐘,親身體驗一下時間的變化。
3.課堂中讓學生體驗一分鐘,舉例一分鐘可以干什么,老師出示搜集的一分鐘的價值,還有時間名言,情感目標太多,這樣顯得主次不分了。
4.教師語言缺乏激情,評價性的語言也不夠,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2
1、關于教材:
時分的認識是在一年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一年級認識的只是整時和半時,在本期認識的.是幾時幾分,特別是“幾時幾十分”這個知識點是難點,因為學生沒有學乘法口訣,所以對于5的倍數沒有辦法很好的掌握,特別是指到7、10等數字時,學生難度較大。
2、關于學生:
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知識還是有一定的基礎,特別是整時和半時,學生學得比較好,在教學時,我教給他們先看時針過幾不過幾,再判斷是幾時多,對于學生來說,學得比較好。對于5的倍數的分針我先教給學生認識,然后,要求學生背出來,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比較輕松了。但是也有一些學生對于這個知識掌握得不太好,出現的錯誤有分不清時針
和分針,造成混淆較多;還有就是分鐘計算錯誤,幾十分鐘算不清楚;再者就是時針和分針的方向弄反,造成時刻認錯。
3、關于教學:
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先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入手,先教學幾時幾十分,讓學生背熟記牢5的倍數之后,再教學幾時幾分,告訴學生在幾時幾十分的基礎上數出幾小格,就是幾時幾十幾分,這樣逐步教學,降低難度,學生學起來比較輕松,效果很好。在練習這一部分,我采取老師撥鐘學生說時刻,學生撥鐘老師說時刻,看鐘面連線,聽老師報時刻學生寫時刻的方法等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好,學習興趣也很濃。但是個別學生的幾十分還有點算不清楚,有待改進。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3
一、創設生活情境讓課堂貼近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數學標準明確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本節課我先設計了一個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
這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活動環節:一是觀察鐘面,讓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說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習整時以及讀寫。二是在時、分的認識基礎上探索時、分的關系。三是在歸納總結后,設計了師生互動撥鐘表的環節,讓學生體會分針、時針是怎樣走的'。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讓學生感受一分鐘能做些什么?深刻體會雖然一分鐘時間不長,可我們充分利用還是可以做許多事的。
在這四個活動環節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快樂的學習數學。
三、充分利用電教設備,同時結合傳統教學。
在教學《認識時分》時,我利用了實物鐘,讓學生體會1時=60分時,我撥動實物鐘的分針,讓學生觀察時針的變化。教學效果比較好,課后還有許多孩子拿著實物鐘在做試驗。
四、練習形式多樣化、層次化、趣味化。
練習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練習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溝通知識與創新的橋梁。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練習,讓學生長時間保持著興趣,練習效果比較好。
五、在數學課堂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離不開思想品德教育,本節課中,我進行了兩次惜時的教育:一是在感受一分鐘后,讓學生初步體會時間的寶貴;二是在整堂課結束時,讓學生再次體會時間的寶貴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4
我認為,“探究式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開展了多種數學活動,體現了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體驗。靈活選擇。
在認識鐘面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匯報出在鐘面上發現了什么,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然后指導探究。觀察鐘面時,通過認一認、指一指、數一數、撥一撥等操作活動,總結歸納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面有5個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在探究時分之間的進率時,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自己抽象概括出時分之間的關系,較好的揭開了知識的奧秘,有助于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學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時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教學時,我盡可能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用鐘表,讓學生在實際觀察、操作中體驗時間長短。在體驗1分有多長時,我設計了一些活動,在體驗1分有多長時,我設計了一些活動,使抽象的概念變成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5
這節課我主要通過三個部分讓學生認識時、分。
第一部分是認識時,第二部分是認識分,第三部分是認識時與分的關系。主要通過鐘面一圈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五個小格,總共有60個小格。時針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時,分鐘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鐘。通過動畫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分鐘走一圈就是時針走一大格,從而感受出一時等于六十分。整節課的思路是很清晰,但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動比較少。
動手操作感受的環節設計的不是很好。學生參與面不夠全面。整節課對學生的.關注仍然不夠。沒有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點。三個環節過渡的不是很自然。課堂語言也不夠規范。表現在提問上和對學生的評價上。今后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情境來提問,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活躍課堂。有些東西不一定要通過總結性的話呈現出來。
教學也應有層次性。可以設計些拓展延伸的環節。最后課堂小結不能丟。總的來說,這節課的不足有很多。向前輩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6
“時分”是在學生對時鐘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時分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并且還是比較抽象的知識。在認識時間方面由于知識點較多較凌亂,很多孩子對于認識時間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
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并會看整時,所以,我先幫助學生喚醒沉睡的記憶,提問:“關于鐘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師簡潔的問語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生爭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時間的知識,比如鐘面上有12個數字,有時針、分針以及整時的認讀方法等等。在短短的兩三分鐘的詢問中,教師把握了多數學生的知識基礎,確定了教學的'起點,完成了對教學預案的調整,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于是,我趁熱打鐵,引入新知,通過再次讓學生觀察鐘面,找出了鐘面上的知識: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在“認識時分的關系”和“準確讀寫時間”這兩個難點時,有的學生已經知道1時=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有了更直觀的印象。有的已經會用兩種方式寫時間,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嘗試自己書寫時間,再請有不同寫法的孩子板演,并說明寫法。
二、培養合作能力、體驗感悟
教學要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間,以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學生通過“看一看”“撥一撥”“寫一寫”等操作活動,觀察認識鐘面,突破了“認識時分的關系”及“準確讀寫時間”的難點。學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時間的模型。
在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學生創設合作的機會,如:同桌合作“一人撥鐘,一人讀寫時間”,同桌互說。這些有趣的合作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機會,此時,教師關注的是孩子的差異,師幫生、生幫生,這樣既面向全體學生,又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學生經歷了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三、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學習了知識就要學會運用。畢竟,課堂只有短短的40分鐘,能留給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我還給學生布置了一道生活作業,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回到家里以后拿出自己家里的鐘,把今天學到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讓學生對鐘面有更為深刻地認識。我還讓學生和父母合作,父母記時一分鐘,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看一分鐘內你能做哪些事情。相信,這樣的生活作業,不僅學生很感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的實用性。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7
一、改變教學素材,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教學時準確的掌握教材要求,對教學原本素材進行改編。原本教材所創設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縷陽光”,教學素材與學生實際生活距離較遠,無法引起學生產生太多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創設了新的情境——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勝利發射,這樣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二、聯系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感受時間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聯系生活經驗,使學生深刻感受和意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聯系。因為在生活中,人們經常用到時間,學生們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的去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去講解,并設計一些關于本課所學的數學活動去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時、分的實際長短,明確時間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三、動手操作,利用實踐活動探究新知。
課上,我設計了大量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做中學。我還準備了鐘表模型,然后充分利用鐘表模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們在撥一撥,認一認,想一想中主動探究和學習新知。
四、進行科普教育,滲透德育思想。
最后適時進行科普教育,滲透德育思想。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勝利發射及成功返回,這是中國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資料,采用直觀形象的手段適時向學生介紹,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及珍惜時間的教育。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8
前些天我觀摩了市觀摩研討優質課評比,對于一天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嶧城區陰平鎮白山前小學的楊盼老師講的《認識時分》。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整時并對作息時間有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時分秒的認識也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時分重要的內容,有很強的實用性。楊老師很年輕整節課的氣氛也很輕松。
一、創設生活情境引出課題
本節課以上課的時間入手,教師展式時鐘,時鐘上恰好是上課時間,教師提問“現在大約是什么時間?你能具體說出是幾時幾分嗎”。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大部分時間能準確讀出時間。情境貼近學生生活,且簡潔明了開門見山。不僅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也節約了不必要的時間,同時讓學生感受生活中需要認識鐘面了解時間,讓學生體會認識時間的意義。
二、充分利用電教設備,引導學生探索新知。
這節課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課件制作的特別出色。
(一)認識鐘面,由小組交流在鐘面上都發現了什么,在“鐘面上共有多少大格和小格”的問題上,結合課件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數格子。給學生加深了印象同時也滲透了
對同一問題可以有多種方法解決的思想。
(二)認識1時=60分。大部分學生知道時針走一大格是一時,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課件展示鐘表,讓學生在課件演示過程中知道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時針從12走到1,從12走到2,從12走到3,層層遞進層層深入。接下來分針走1小格的教學同時針,分針從12走到4、9、10、11分別是幾分鐘,最后分針從12轉一周到12是多長時間。學生得出不同答案即1時和60分。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分針時針同時走1小時,“你發現了什么”,從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1時=60分”。
(三)練習讀時間和寫時間,注意讓學生多做練習,及時鞏固。
本段教學,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設備給學生直觀形象,采用小組合作討論,把課堂交給學生,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
學生對于1時=60分理解起來比較難,時間單位相比起來比較抽象,單位間的進率比較復雜。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本人覺得本段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腦。如果在加上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撥一撥鐘表的話會更加深學生的感官印象,促進對“1時=60分”的理解,同時也會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手眼腦,在操作中比較中使學生學會方法,學懂知識。
三、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本節課最后一環節設計為“感受一分鐘”,教師播了一段1分鐘的音樂而不是用秒表計時很妙,在學生精神比較渙散不易集中的時候播一段輕松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做口算題或寫字感受一分鐘,音樂停即一分鐘的.時間到。給課堂增添了樂趣。讓學生不僅感受到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解一分鐘的珍貴,感受生活和數學的聯系,并適時的提出,珍惜每一分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使學生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
這節課的授課教師很年輕,形象氣質佳,語言很有親和力,課堂上常會出現“比一比誰的坐姿最好看”“感謝這位小老師”,使學生積極性很高,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好好聽講。當學生回答錯誤時不是直接點評或是找其他學生回答,而是“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讓學生自己意識并找到正確答案。美中也有不足,課堂一些環節的設計不是特別到位,雖然有小組合作但對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方面還有欠缺。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9
時、分、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這節課的內容是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認識整點半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鐘表的方法,以及認識時間單位小時和分,知道1時=60分。
學生對于1時=60分這個時間的進率理解起來是比較難的,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單位間的進率比較復雜。這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鐘面上有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一個小格是多少分,一個大格是多少分,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學生弄清這些以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分與時的內在聯系。
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這節課是個很好的機會。1分鐘能做些什么?我先讓學生有的寫字,有的做題,然后又出示很多資料說明一分鐘里可以做很多事情。適時提出,珍惜每一分鐘,積少成多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不珍惜時間,時間就會悄悄地溜走,什么事也干不成。
本節課還有一個難點,例如7時55分、2時50分這樣的時間對學生來說也是個難點,時針靠近大數,學生容易取大數,看成8時55分、3時50分,所以在今后的課堂中還需經常鞏固練習。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10
講授過《時分的認識》一課后,我對自己這節課的授課情況作了一番反思。總的來說: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結構合理。始終能以“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為主旨,精心設計和安排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特點:
1、教學方法:
這節課的內容是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認識整點鐘的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主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鐘表的方法 ,以及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知道1時=60分。時間單位不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認識鐘面”這一環節,我首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孩子比較熟悉的起床、上學、睡覺等作息時間入手,自然入題,把學生已有的舊知開掘出來,為學習新知服務。又例如:讓學生知道1時=60分這個時間進率這一部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表,然后上前演示給其他人看,通過觀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從而得出時與分的進率。
2、教學手段
本節課教學手段靈活多樣,多媒體輔助教學生動形象,內容直觀具體,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同時鐘面、圖片等常規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使課堂動靜結合,學生眼、耳、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我實施練習與新授緊密結合,且有層次,有趣味,形式多樣,比如體驗1分這一環節,開展口算、寫字、讀繞口令等切實可行的游戲,讓學生在做中學。
3.缺點不足
但是本節課最大的不足就是讓孩子體驗的還不夠。應該再添加一些更生動的`環節,比如在體驗一分鐘的時候,可以采用拍球比賽或者跳繩比賽這樣的形式,把孩子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身邊的事物中更真切地感受一分鐘,體驗一分鐘,這種多樣的形式在低年級課堂是比較實用的,在這方面,作為教師應該放手大膽讓孩子去嘗試,只有親自體驗了才能夠更真切地理解和體會。
在今后的課堂中,我應該在課堂活動這方面加以改善,揚長避短,爭取讓孩子們更享受數學課,愛上數學課。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11
《認識時分》是西師版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能認讀整時,對時間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等。這節課是“時分的認識”第一課時,要掌握的知識很多,而時間單位具有抽象性,時間進率具有復雜性,低年級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注意通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并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接受。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力圖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映和體現新課標。
1、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學時先創設了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猜謎游戲開始,并從已有知識出發,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著引導學生觀察鐘面,回憶舊知,通過“你發現了什么?”激發學生進一步觀察,從而進入新知的學習。再通過聽音樂、寫字、口算、寫數、涂色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分鐘的時間,使學生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時間觀念。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索來獲取知識。教學時,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探索、交流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讓學生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進而認識鐘面;讓學生觀察時針、分針的`轉動情況,進而發現1時=60分。
3、讓學生在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中發展。數學教學是師生間、生生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前提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教學,
采用同桌學習,小組交流的形式,注意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在教學每一個大格都有5個小格時,教師先演示數,然后放手讓學生數,在相互交流中發現這一特點。又如,鐘面上有多少小格時,放手讓學生數,在通過同桌交流、小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數的過程中方法的優化。學生通過自己的嘗試、探索發現規律,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沉浸在探索的樂趣中,思維得到發展。
4、注重了知識的鋪墊與滲透。數學知識是前后連貫的。有的是一節課知識的聯系,有的是學段之間的聯系。在本課教學中注重了這一方面。例如在數從12到幾有幾大格或幾小格,引導學生數的方法,為后面認識鐘表上的時間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學分針從12走到9時,學生都是從12開始,5個5個的數一直數到9是45個格,所以是45分鐘,在這一環節,我只注意到了學生會不會出現正確的結果,而忽視了對學生滲透用“5的乘法口訣”計算會更簡單的方法。
還有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語言還需多樣化,這樣才能更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2、由于本節課時間緊,總是過于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學生的動手操作多數是在教師的指令下進行的,如果在鞏固階段出現“你撥我說”或“我說你撥”的環節,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操作,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也就更好地體現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12
《認識時分》這節課,需要學生在清楚的認識鐘面的基礎上,再來認識時分以及時和分的進率。之前,學生已經建立了整時、半時的概念。我的預設是盡量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探索解決問題,分情境創設(小紅上學的確切時間為切入口)、探究新知(進一步認識鐘面,幾時和幾分的認讀和鞏固練習組成,在教學中我想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考慮到我班學生年齡小、好玩、愛動、注意力易分散,而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物體表現出來。
單位之間的進率也較復雜,因此教學的.成敗關鍵在于怎樣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形象。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還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一些小活動,努力創造了一個輕松活潑的氛圍。
當然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教學思路還不夠清晰,使得在教學的某些環節有些混亂,沒有幫助學生很好的掌握知識。比如,在講解鐘面知識的時候,在這個板塊是需要花一點力氣,認識鐘面是個重要的基礎,是為認識時分以及今后學習判斷鐘面上的時刻作鋪墊,但是我還沒讓學生完全吃透就急著趕下一個進度了。
其次,不信任我的學生,教學方法單一。在心理上始終不愿意放手讓學生自己走路,所以課堂上我還是以一個統治者的姿態高高在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較少。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機械地接受我的灌輸,而不是課堂的主體。比如在認識1小時=60分的問題上,其實應該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們自己進行消化吸收。課堂上對學生的鼓勵性語言還是比較欠缺。最后,課堂機智不夠。我還不能很好的利用學生提供的資源進行教學,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經過這堂課,我的收獲頗多,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逐步改進自己存在的不足與問題,爭取每一天都有一點進步!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13
今天我上了《認識時分》這節課。這節課需要學生在清楚的認識鐘面的基礎上,再來認識時分以及時和分的進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件我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還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一些小活動,努力創造了一個輕松活潑的氛圍。
這節課比較好的地方在于:
直觀形象性:應該說課件對于這節課是很重要的.,一個清晰的演示能夠給孩子建立很直觀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給予學生進行想象的平臺,為后面繼續解決鐘表問題打下基礎。這節課的課件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首先是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其次是形象的感受了時分之間的進率。
注重體驗:對一分鐘的體驗:為了讓孩子充分的體驗1分鐘的長短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先是體驗1分鐘跳繩,一分鐘做題,一分鐘做眼保健操,一分鐘數數等。對體驗1小時有多長,是本節課的難點,因為我們沒有條件在課堂上體驗1小時的長度,而且1小時能干什么也沒有定數。所以我讓學生體驗一堂課45分鐘,下課休息15分鐘,就是1小時。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德育教育,也同時達到了教學目標關于情感目標的要求。
當然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教學時我是先教時,再教分的。結果發現在認識時針和分針時,本來以為孩子們都知道,所以沒有過多的強調,在讀時間時有的孩子竟時針分針搞反了。還有認識分時,有的孩子不知道數小格看分,而是直接看分針走到數字幾就是幾分。應該給孩子多一點時間讓他們進行消化吸收。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14
“時分”是在學生對時鐘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時分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并且還是比較抽象的知識。在認識時間方面由于知識點較多較凌亂,很多孩子對于認識時間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同時也強調:要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課伊始課件出示小芳早上起床的情境圖及時間,提出問題,導入新課。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同時,在探究新知的整個過程中,并充分利用課件演示觀察發現鐘面,通過自己的觀察找出了鐘面上的知識。在“認識時分的關系”這個難點時,我借助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有了更直觀的印象。最后,在課的結束中,我又借助于課件播放音樂,運用歌詞“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鐘”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情感教育,使課在最后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不僅學會了知識,還感受到時間的寶貴。不僅使學生回味無窮,也讓聽課者余音繚繞,美的震撼。
二、做好學生的.引導者,留給學生探究的空間
課標中指出:教師是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不是一種告訴。在探究新知的整個過程中,我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間,做好學生的引導者。通過不斷地提出問題和提出質疑:“數字是不是擠成一堆?它們的分布有什么規律?”、“鐘面上有幾個小格,你是怎么數的?等等,讓學生自主認識了時針分針及鐘面上的數字和數格的好方法。同時在觀察與回答問題中自主感悟新知,建立了時間的模型。
三、注重聯系實際感悟時間
課標中指出:數學從生活中來又服務于生活。在對時間建立了初步的模型之后,讓學生充分利用空間資源,親自跳繩,寫字,做算術題等,現場體驗一分鐘有多長,不僅感受到時間的快慢,更感受到時間的珍貴。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體現。
四、做好課的首尾呼應
在課的開始,我埋下一個伏筆:7時半和7時30分誰說得對?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在學完新知后,我對問題進行了回籠:你能解決剛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了嗎?做到了首尾呼應,承前啟后,讓學生學以致用,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做到:帶著問題走入課堂,帶著收獲走出課堂。
當然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教學思路還不夠清晰,使得在教學的某些環節有些混亂,沒有幫助學生很好的掌握知識。比如:( 根據課堂生成來說)其次,不信任我的學生,教學方法單一。在心理上始終不愿意放手讓學生自己走路,所以課堂上我還是以一個統治者的姿態高高在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較少。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機械地接受我的灌輸,而不是課堂的主體。比如:( 根據課堂生成來說)最后,課堂機智不夠。我還不能很好的利用學生提供的資源進行教學,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逐步改進自己存在的不足與問題,爭取每一天都有一點進步!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15
北師大教材對于數學內容的設計非常貼近生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從而產生濃厚興趣。對于本課的教學設計也是基于這種理念,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并不是很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好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于本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我覺得有三個方面:
一、正確的解讀和把握了教材。
北師大教材的編排設計在本節課上,沒有歸納出時分的認識方法和書寫方法,而是直接呈現出作業的形式,對于學生的認知沒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設計上修改成這樣的環節:情景引入,激發興趣;自主學習,認識鐘面;合作探究,歸納認讀方法,書寫方法;綜合練習,鞏固方法。認識和書寫時刻,是重點和難點,花時間重點突破。
二、合作學習,人人參與。
在本節課中,我將認識鐘面及了解時分的關系等環節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時刻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積極思考、大膽操作,且爭先搶后地上臺展現自己,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口能力,又培養了他們勇于創新的精神,并從中體會到探索的價值。
三、活動課的預設和學具操作的前瞻性。
活動課一直是教師不好控制和組織的,究其原因是學生容易散,興奮點偏離。他們對于學具的好奇超過了學習的興趣,探究學具的興趣超越了教師的預期,教師本想利用學具促進學習,但是有時會適得其反。課前我設想了幾種學具:實物鐘,學具鐘面。實物鐘面千奇百怪,容易讓學生偏離對鐘面的認識,所以放棄了;而學具鐘面之前沒有看過,所以讓學生地充分玩了學具,看夠了,在復習撥整時、半時、快幾時了,幾時過了。在正式學習時分時,學生的情緒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來,課堂氛圍就一直是積極的,樂學的。
當然本節課也有幾點需要改進的。尤其是和聽課老師交流后,發現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對于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不夠,看到鐘面時,引入教學時,沒有有意識的提出讓學生思考有什么問題,學生肯定會有問題,只是教師沒有這種設想,學生自然不會提出來。在以后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他們提問,教會他們提問,然后才會想辦法解決問題,再探究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
二、認讀時刻、書寫時刻的過程還可以在細點、在慢點,更多的照顧學習吃力的學生。
三、學具鐘面最大的缺陷是時針和分針不會同時走,這個不能是孤立的。學生在撥接近幾時整的時間時,容易出錯。(把時針和分鐘相分離了,各撥各的。)彌補的辦法是第二節課開始帶實物鐘,再認識。
教學是一門缺陷的藝術,始終是在教中學,教中反思。只有認真的反思,細心地揣摩得失,才能悟到教學的真諦。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時分的認識》教學反思10-06
《認識時分》教學反思10-22
認識時分教學反思08-28
時分的認識教學反思07-09
《時分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6-11
《時分的認識》教學反思 (15篇)08-07
《時分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7-29
《時分的認識》教學反思 15篇06-29
時分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5篇)03-07
時分的認識教學反思7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