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上周我教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計算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大小不變規律我覺得非常的重要。
本節課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情境的創設,游戲引入。
課的開始,我講了一個兔媽媽分大餅的故事,(同學們,你們聽故事嗎,那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兔山上的兔子最愛吃兔媽媽做的大餅了。有一天,兔媽媽做了3只大小一樣的餅,他把第一只餅平均切成了4塊,拿了一塊給第一只兔子。第二只兔子看見了說:“媽媽,我要2塊,我要2塊。”于是,兔媽媽把第2只餅平均切成8塊,拿了2塊給第二只兔子。第三只兔子更貪,說:“媽媽,我要4塊,我要4塊。”于是,兔媽媽把第3只餅平均切成16塊,拿了4塊給第二只兔子。同學們,你們知道哪知兔子分得多嗎?)通過分大餅這一故事目的是想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課堂實施中,我發現學生還是愛聽故事的,從這個故事中學生也能說出分到的餅的大小是一樣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說出了每個兔子分到每個餅的1/4,2/8,4/16。接著我提出疑問,既然你們剛才說到三只兔子分到的餅一樣多,那就意味著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們還沒有學過分子和分母不一樣的分數的大小比較,你怎么知道這3個分數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規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二)引導發現、探索規律。
在故事中學生得出這3個分數大小相同后,為了給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我對學生說你可以根據老師發給你的材料來驗證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如果你覺得不需要這些材料,那也可以不用。這樣的設計我的目的是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探究空間,同時也增添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在學生實際操作中我發現,有的學生用3個大小一樣的圓、有的用3張大小一樣的長方形紙,也有的學生用了分數和除法的關系,運用這個關系的時候還用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商不變性質,解決了這3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
(三)練習的設計
為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后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練習設計方面,盡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知識,本課中設計了:
①填空。3/5=3×-/5×-=9/-
4/-=48/60
7/49=3/-=-/7=……
②判斷。
①5/25=5÷5=25÷5=5×12=25×12
②12/20=12+2=20+2=14/24
③2/5=2×2/5=4/5
④5/8=5÷5/8×8=1/64
③游戲。老師寫一個分數,你能寫出和老師相等的分數?你能寫幾個?寫的完嗎?在寫的時候,你是怎么想的?
④1/a=7/b(a和b是不為0的自然數),當a=1、2、3、4……的時候,b分別=?a和b為什么有怎樣的關系?為什么有這樣的關系呢?
由于時間緊迫,也沒有好好的去利用。總之,一節課下來,問題多多,值得反思。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教學時我主要運用操作實驗法、引探發現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多種方法,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操作實驗、觀察、猜想、發現推導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全過程,從而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重大的發展。然而此時,學生對立體的空間觀念還很模糊,要注意加強實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深對長方體計算公式的理解。教學中,我先通過切開一個長3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和棱長為2厘米的正方體,看看它們各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引入計量體積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是不能用切開的方法來計量物體的體積的。于是我給了學生若干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放手讓學生擺放出不同的長方體,并把長、寬、高的數據填入表格中,啟發學生思考,根據記錄的長、寬、高,擺這個長方體一排要擺幾個小正方體,要擺幾排,擺幾層,一共是多少個小正方體。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個長方體所含小正方體的個數,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這一內容,比較抽象,教材中用6個小正方體讓學生擺,只能擺3種,不利于學生找出規律。我大膽地讓學生用12個小正方體擺,學生擺到了8種,并記錄整理數據,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學生悟出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這樣做可能有人認為費時,但我認為這樣做值得,因為這樣做能讓他們在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的過程中更好地發展認知水平,提高了學習能力。最后,通過學生自己比較、發現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學完長方體的計算公式后,繼續啟發學生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這種實際操作,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數學的吸引力。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節課的設計著力讓學生通過參與有效的實際操作、觀察比較來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學生的學習定位在自主建構知識的基礎上,建立了“猜想——驗證——反思——運用”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情景 通過身邊生活實例,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讓數學問題生活化,一上課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探究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以前的視頻畫面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孩子們興趣不大。集體備課時大家建議這一環節,還是應該聯系生活實際,這樣可以更加激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難點轉化 降低教學起點,按照例題,本課例1是從5瓶鈣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卻讓孩子們先從3個藥瓶中找出次品,這樣就降低了教學起點,孩子很容易的從3個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5個、9個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會產生挫敗感,增加成功的體驗,使本課更容易進行。
三、層層推進 本課我讓孩子們從3個中找出次品這比較簡單,然后加深到從5個、9個中找次品,并且在9個中找次品的.過程中滲入優化思想,讓孩子們尋找優化策略,接下來讓學生再用12進行驗證,加深了學生的體驗。整個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知識的過程,使他們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在此過程中知識層層推進,步步加深,讓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達到一定的高度,思維也不至于感到困難。
四、知識拓展 當學生通過例2發現把待測物品平均分成3份稱的方法最好后,以此為基礎讓學生進行猜測:這種方法在待測物品的數字更大的時候是否也成立呢?引發學生進行進一步的驗證、歸納、推理等數學思考活動,逐步脫離具體的實物操作,采用文字分析方式進行較為抽象的分析,實現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這部分在集體備課后我進行了調整,將以前不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教學挪到了下一課時。本節重點砸實,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怎樣找出次品。總結出規律后,進行了相應的練習。增加了課后“你知道嗎”中一部分內容。學生充分練習后已經能很熟練的運用最優方法解決問題、發現規律。通過今天教學實際來看,效果更好一些。
五、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運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不把現成的答案或結論告訴給學生,而是試圖創設出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認知上的矛盾、沖突,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經驗和事理的欲望,繼而調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提出解決問題的猜想和策略,并通過觀察、實驗、操作、討論、思索等多種活動進行研究檢驗。在研究性數學學習中,知識不再是被學生消極接受的,而是學生自身積極地、主動地去探求獲取的。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是發現者、研究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足之處:
1、由于時間關系,在研究從9個和12個中找次品時,學生小組交流的時間不夠充分,匯報時有些方法,沒有反饋。
2、板書設計本課板書很難設計,很抽象,不容易使孩子們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板書時,在第一次試講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化。用下劃線來代表天平,上面的兩個數字代表托盤兩邊的物品數量,這樣就更形象一些,讓孩子們也更容易理解一些。但改過之后,分析天平兩邊出現的兩種情況,不如以前清楚、易懂。究竟哪種方法更利于學生理解,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一、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得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建構知識體系。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獲得不是由傳遞完成的,知識只能在綜合的學習情景中被交流。現代教育觀點認為:學習不是為了占有知識,而是為了生長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探索研究出數學。為此,這節課一開始就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從十月一日起,小蘭的媽媽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們打算等爸爸媽媽休息時,全家一塊兒去公園玩。那么在這一個月里,他們可以選哪些日子去呢?你會幫他們把這些日子找出來嗎?”讓學生通過解決這個生動具體的實際問題,獲得對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概念內部結構特征的直接體驗,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生活“進到數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反思抽象,引出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數學概念,并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進一步提煉,總結出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二、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
如上所述,學生獲取知識過程花的時間可能也要稍多一些,但是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當他們面對那些生動有趣的實際問題時,會自覺地調動起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那些“自己的”思維方式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主動地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用學過的一些方法來展示自己內部的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清楚地體會到數學的內部聯系,而且能真切地體會到數學與外部生活世界的聯系,體會到數學的特點和價值,體會到“數學化”的真正含義,從而幫助他們獲得對數學的正確認識。
在學會了基本概念之后,引導學生運用列舉法找幾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練習了完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規律提出猜想和假設,然后通過每個小組的驗證得到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發現了特殊關系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簡便求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和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初步的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同學之間的協作精神。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優點: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另外,新《課程標準》同時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根據以上認識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把整堂課設計成“摸球游戲”活動課,設計了體驗操作、猜測驗證和綜合應用三個活動來學習“可能性”。學生掌握的很好。
不足: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初步體會事物的不確定性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認識事物出現的隨機性。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體驗可能性大小的問題。
改進措施: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有些事可能,有些事不可能。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本節課,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精心設計一個童話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先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學討論,幫助王叔叔選擇地板磚。再思考探索正方形地板磚的邊長與長方形地面的長、寬之間的關系。然后用問題的形式,通過復習16和12的因數,讓學生再找兩個數的因數、找兩個數的'公有的因數、找兩個數公有的因數中最大的因數的過程中,發現用邊長1厘米、2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都正好鋪滿長16厘米,寬12厘米的長方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1、2、4這些數和16、12有什么關系,同時揭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
總之,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但復習鞏固舊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新知。而且還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數學現實參與數學課堂,不斷地利用原有的經驗背景對新的問題做出解釋。此過程中我還注意了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探索,重視引發學生思考,注重學生間的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我從方法上作進一步指導,小組長幫助,生生互幫等。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為主。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他們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會了本節課的內容。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找次品》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下)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這個內容的主要目的向學生滲透一種優化思想,同時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內容讓我不知所措,連自己都看不懂的內容,學生能聽懂嗎?于是我認真的閱讀了教材及教學參考書,在認真思考以后,確定了自己的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孩子們明白兩點:
第一、當物體放在天平的兩端時會出現平衡和不平衡兩種情況;
第二、要想通過天平的平衡與不平衡找到次品,那么天平兩端的物體個數必須相同。
理解了這兩點以后,首先和孩子們一起體會3個物品中找1個次品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到次品?并提問:還有幾個也能1次就能找到次品?讓孩子們知道2~3個物品只需要1次就夠了。接著學習4個,首先問孩子們能不能1次就找到次品,孩子們回答能夠。是呀,在運氣好的情況下是能夠找到的但是能不能保證找到呢?這樣讓孩子們在思考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要考慮運氣最壞的時候也能找到才叫要保證。就4個的分法就多了:(2,2)、(1、1、2),這兩種分法都需要2次才能找到。接著教學8個,9個,都只需要2次就能保證找到,到了10個就需要3次了……,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建立模型:2~3個——1次,4~9個——2次,9~27個——3次,這樣就能讓孩子很快的確定稱的次數,然后根據次數來確定的自己的'方案,這樣的話,學生確定方案時就不局限于一定要按照書上的方案:能平均分成3份的就平均分成3份來稱,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2組相等,另一組與之相差1,還有很多種分法。
這樣的教學我感覺學生接受起來還是比較容易,孩子們也很感興趣。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組合圖形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這些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組合圖形的形成及其特點,讓學生自主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問題。
在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如何使組合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把這個圖形分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通過畫輔助線表示出來,如果認為有幾種分法,就分別在圖形上表示出來。接著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的做法,通過投影展示學生的分法(以分割成兩個長方形為例),第一,你是怎樣分的 (分割成兩個長方形);第二,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第三,要計算第一個長方形的面積,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要計算第二個長方形的面積,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基本上都能夠運用分割或添補法把組合圖形轉化為所學過的基本圖形,但在展示學生分法時,忘記了將在巡堂時發現的個別學生的分法是由于找不到相關條件無法計算圖形面積也進行展示和集體討論為什么,這是不足的地方(如果當時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充分展示匯報不同的分法后,教師接著引導學生總結優化出哪種分法更利于我們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或者哪種分法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更簡單,然后就讓學生用這種方法來計算圖形的面積,可能后面的環節就不會不夠時間)。學生匯報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進行圖形的面積計算,然后讓學生匯報展示,從中小結優化出那種分割法或添補法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更簡單。這個環節花的時間比較多,跟前面的環節有類似,結果后面的時間很緊。因此在今后教學中應要多注意教學環節之間的內容設計,盡量緊湊,及時發現問題和作出反饋。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教學 目標
1.使學生認識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 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 難點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并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
教學 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作業紙。
3.分數卡片、信封袋。 4.記號筆、白紙。
板書 設計
約 分
例1:把化簡。 例2:把約分。 == 板書約分的兩種形式 == 板書分母是9的 == 所有最簡真分數。
教學 過程 教師邊導邊教
學生邊學邊練
評 析
一、情境導入, 復習鞏固, 激發興趣。
1.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孫悟空比本領。 2.指出下面每組數中的公約數(1除外)。 42和50、15和5、8和21、18和12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選擇第三道題問:你是怎么想的? = = == 利用該知識,把分數化成同它相等的另一個分數。
快速口答
突出回答8和21只有公約數1,所以8和21是互質數。
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達到回顧知識的效果。
有簡潔的導入:孩子們對孫悟空這一神話人物充滿好奇,以和悟空比本領談話導入,引發大家的學習興趣,緊接著回顧求公約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明確又簡單,為理解最簡分數和掌握約分的方法作好準備。用一句簡短而富有神秘挑戰性的話語“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創造第73變,變分數!”來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激情。
二、理解 最簡 分數 及約 分的 意義。
1.嘗試“變”分數。 例1:把化簡。 活動要求:
(1)這個分數要和大小相等。
(2)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約分的概念。
(1)觀察所變出的分數與有什么關系?
(2)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舉例:把化成就是約分。
要求學生變出一個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把變出的分數寫在自己的作業紙上,能變幾個就變幾個。
與四人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后發現分數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學生找還有哪些過程也是約分。
有明確的學生自學內容:在提出了學生變分數的小組合作的要求后,老師參與其中,予以適當的點撥,讓學生明確活動的要求,促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積極的良好狀態,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學習,并學會觀察,相互提點,發現約分的實際概念。
有精要的重難點講解:讓學生在老師例舉中找到約分的概念,嘗試著進行概括,并從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提出了最簡分數的概念,通過舉例、練習達到鞏固的效果,這樣本課的重、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3.認識最簡分數。
(1)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為什么?
(2)像這樣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3)找出最簡分數練習。
分子、分母為互質數。
舉例說出幾個最簡分數。
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有及時有效的學習反饋:及時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檢測,通過不同類型的習題,讓學生在比較中進行小結,概括適當的方法。
三、自主 探索, 合作 交流, 總結 方法。
1.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打開書p100,看看書上是如何說的?
2.自主探索約分的形式。把一個分數進行約分?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采用的兩種形式。 a、逐次約分法。 b、一次約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約數,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約分得。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它們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去除,一步一步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約數去除,直接約分。
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約分的方法是什么?(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約數同時去除分數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到約分的方法中關鍵的地方。 嘗試練習。例2:把約分。
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過程。
在書寫的時候,提醒大家注意各個數位對齊。最后都要約成最簡分數。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對下面各分數進行約分。寫在作業紙上。(視頻展示)
有恰當的學生自學引導: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們從書本上形成知識表象,對自學部分,及時進行反饋,并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形式時,教師的一步步板書,清晰明了,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的影象。
四、鞏固 練習。
和悟空打擂臺。 1.判斷:
2.說出分母是4的所 有最簡真分數。 3.
4.用最簡分數表示出小明每一項內容占一天總時間的幾分之幾?之后看表提問題。 5.每人從信封袋中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分數卡片。 (1)最簡分數上臺。
和最簡分數相同的分數起立。
(2)從剩下的同學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幫最后兩名同學找最簡分數作朋友。
判斷并說明理由。
寫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簡真分數。
先判斷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進行約分。
上學8小時 睡眠10小時 勞動1小時
做家庭作業2小時(含課外閱讀時間) 餐飲休閑3小時
按要求參加活動,綜合考核學生判斷最簡分數和對分數進行約分的能力。 (用記號筆現場寫)
有實效的'對重、難點的檢測和練習:創設生活情景,提供了一些現實的學習材料,把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并不抽象;學好數學,為生活、生產服務,學數學真有價值。題目充滿趣味性。在引導學生積極觀察、思考、聯想、誘發學生的創新因素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克服固定的思維模式,鼓勵獨創性地發現知識的規律和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五、總結 提升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了解了什么是約分、最簡分數、怎樣約分
有簡要的課堂小結:及時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小結和梳理,加深學習的印象。 課后 延伸
尋找相關的練習進行訓練。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牢固的掌握知識。 總評:
新課標指出,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一種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正確評價中,得到肯定,增強信心,提高學習興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斷進步。本課即選取了孫悟空這一形象貫穿全課,讓學生與孫悟空比試、學習72變、打擂臺等,很容易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
讓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活動,眼口手腦密切配合,為學生提供觀察演示練習的機會,真正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在理解約分的意義后,繼續通過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口頭表達自然形成最簡分數的概念。概括地總結本課內容是學生參與學習程度的集中體現,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抓住重點精練概括的能力。
之后,又提供一定數量針對性強、難易適度、聯系生活實際的練習,既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又促進學生發展能力形成技能,還結合練習有機進行學習習慣的教育。
只要照著新課標進行教學,勢必對學生的將來產生積極影響,讓學生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能很自信地說出:“我能行”!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一學期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根據新課標精神要求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現對本學期工作進行總結。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注重透過數學課內外教學,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鼓勵他們發表自我的見解,并引領他們多去嘗試,找出規律。
2、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本學期教學中轉化思想用得較多,這有利于學生探究、合作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3、根據新《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強調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教學中我即注重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時,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也就要注意處理好全體性和差異性之間的'關系。
4、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觀察物體這一單元中,利用模型讓學生擺一擺,感受從不一樣角度觀察物體是不一樣的,只有觀察到物體的三個面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潛力和空間想象力。
5、多創設學習情景,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和理解數學。在每節數學課中,我都盡量出示主題圖,引領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把本節課的教學資料很好地消化,課后透過適當的練習進行鞏固。
7、控制好課后的作業量。本學期由于手足口病耽誤課時,為了趕進度,后半學期作業量偏大,給師生帶來必須的負擔,以后要留好機動課時,盡量克服此類現象的發生。
8、給學困生更多的關心與愛心,作業適當降低要求。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
以上是我對本學期工作的一點體會,期望能對今后的工作有所幫忙。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緊張而又繁忙的一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班級的數學教學工作。根據上學期學校統測狀況來看,成績一般。本學期為了讓同學們能適應我的教學,我堅持以人為本,師生平等的教學原則,以開發學生的創造型思維為目的,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地從事自我心愛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已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為了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彎路,吸取經驗教訓,使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能不斷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將本學期數學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從點滴抓起激發興趣,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五年級的學生數學基礎薄弱,普遍對學數學興趣不高。這學期,我首先從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入手,從點滴抓起。開學初,抓好作業書寫,將每次作業進行評比,對作業的準確、整潔、美觀作為評比的標準。對那些學習數學有困難的同學,在作業上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在班上給予鼓勵。如曾萍、盧國星、羅帥斌、等同學,平時學習數學興趣不高,在作業上如有一點突出,,我在班上及時表揚,給他們肯定、鼓勵,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每周一次小結。其次降低作業難度,每次作業我都精心設計,讓每位同學都能透過努力做對,掃除心里障礙,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第三隨堂小測,小組競賽,增強群眾榮譽感。我利用課前三四分鐘的時間,出一些剛學過的最基本題目隨堂做,同座交換批改,報答案,全組合計成績,組與組競賽,讓每位同學感受到自我是群眾的一員,自我的成敗直接關系到組里的名次,激發學生群眾榮譽感。透過不一樣的方法、不一樣側面,抓住點滴,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每位同學熱愛數學。總之,透過各種用心、有效方法,極大限度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在數學書寫上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與快樂。
二、認真鉆研業務,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業務上,充分利用學校的現有雜志,用心學習,我在《小學數學教育》上,看到了很多數學老師的困惑與教學體會,看到了他們在教學上一步一步地努力,我甚感欣慰。我更看到了很多數學名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讓我深深的感受到自我的不足。我認為,務必堅持不懈地進行“自我充電”,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我堅持把每年的繼續教育,作為自我不斷提高業務理論水平的一次大好時機,每次書發下來后,我都把所有資料通看兩遍,重點了解新的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課堂上,我把學到的新課程理念結合本班實際,努力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去。同桌討論、小組商議、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經常在課堂上出現。向40分鐘要質量,努力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課余,我經常與同事們一齊探討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恥下問,認真備課,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三、關愛學生,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進步。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平時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我不以“師長”自居,學生有進步,和他們握握手,多與學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誼,努力關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與學生多談心,幫忙學生解決學習上與生活上的各種困惑。本學期我多次和歐開明、曾萍、盧國星、張可欣等多名同學進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變化,學習態度,幫組他們樹立學習信心。應對各層次的學生,提出不一樣的要求,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課堂上,我盡量做到分層施教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課余,我讓優秀學生與“待進生”實行“一幫一”結對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學生們原本薄弱的基礎,逐步得以夯實,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提高。
四、繼續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我。
一學期來,我做了超多工作,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用心改變教學方法,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面向全體同學,努力使每位學生數學特長都能得到施展,不歧視學困生,作業堅持能面批的盡量面批,百教不厭,百問不煩。必要的加班加點,為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努力工作著。同時我清楚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不管是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還是在教學的藝術上,能夠學習的還十分多,需要自我繼續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我,。透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雖取得了必須的成績,但部分學生多年來構成的一些不良學習方法和習慣,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和引導。
今后,本人將繼續本著“教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斷探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機制;繼續持續與學生家長的緊密聯系,共同配合,把我們的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爭取個人成長與學生成長雙豐收。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方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水果之鄉侯寨的教學情境中,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思考成果。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選擇多種方法來解答。連加的知識探索過程比較簡單,學生的思維經過舊知識的遷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結果。教學一開始,作為老師我沒有做更多的講解,只是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計算。沒想到學生反饋上來的運算方法這么多。有的學生按照整數加減運算的順序計算,兩個兩個數通分相加減。有的學生把能口算的過程省略,避免了運算過程的繁瑣。有的`學生把三個數先一起進行通分,然后再進行計算。有的學生在先通分再計算,有的學生則用上節課找到的規律進行口算得出結果。然后我再讓學生觀察、比較、交流最優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時交流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我覺得計算題教學不僅僅是講授方法,學生練習的模式。計算題的教學因突出學生的獨立探索,操作發現,總結規律等各種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計算題的教學中要體現算法的多樣性,能夠引導學生通過典型題的練習發現其中最優秀,最合理的方法,從而掌握計算的正確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學生熟記法則。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在教學質數和合數一課時,我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參與中產生求知欲望,調動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學生獨立寫出1-20這20個數的因數,再根據因數多少進行分類,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生通過交流,知道可以分為幾種情況,并感悟到,自然數按照因數的個數可以分為質數、合數、0和1。這時教師出示一組數據,讓學生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數是質數?那些數是合數?最后再次討論,探究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在教學中教師努力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學生經歷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 “請學號是質數的同學站起來;”“請學號是合數的同學站起來;”“誰一次也沒有站起來?為什么?” “誰的學號是最小的質數?”“誰的學號是最小的合數?” 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知道了數學無處不有,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進一步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教學,我覺得概念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讓學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質屬性上,即讓學生動用多種感官,對提供的實例進行觀察、比較,自己去發現,去揭示。這樣不僅著眼于讓學生經過自主探究,能夠主動地建構概念,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課中,我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敢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分類、討論、質疑、釋疑、歸納、驗證,經歷了知識的發現和探究過程。
1、學生參與面廣,學習興趣濃。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有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學中根據兒童好動的天性,學生在理解了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之后,我設計了一個游戲。利用學號這個資源,采用游戲的方式,來讓學生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目的在于把學生生活世界和數學世界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既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所在,又感覺到學號這個數,會包含著許多的數學知識。不僅如此,學生必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完成游戲。以“操作”代替教師講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堂氣氛愉快熱烈,學生學得輕松、學得牢固,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學生學會分類和歸納的思想。
課堂上學生是“主角”,教師只是一個“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時間和空間都留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充分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中,我呈現一組數據,要求學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分完后先小組內交流。說說你是按什么來分的?分成了哪幾類?由于采用分的標準也必定不同,然后在讓學生說標準的過程中,感悟到質數和合數的各自特征,一點點的提煉歸納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分類、觀察、分析、歸納和交流的數學能力,建立正確的分類思想。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在動手操作、交流討論、歸納概括,而教師只是在關鍵之處適當點拔,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歸納、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優點;本課以游戲貫穿整個課堂,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使學生深入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注重數學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估計意識,培養學生學習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在游戲中既可復習統計知識與數的組合,又可獲得新知,充分體現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很有幫助。
不足;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有的學生發言不夠積極,
改進措施;注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他們都有機會發言。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教材分析
《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圓柱的側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例2是求圓柱的表面積。先說明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在給出圓柱表面積的展開圖,讓學生了解圓柱表面積的組成部分,求表面積。例3是讓學生運用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求出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的`用料,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讓學生了解進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動手能力不是很強,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較少。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和掌握求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在導入新課時,老師用孩子們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創建生活情景:“同學們愛喝飲料嗎?”“愛喝。”“給你一個飲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有的問題以后在研究,今天我們來解決用料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要設計一個飲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
(二)創設探究空間,主動發現新知
1、 認識圓柱的表面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飲料罐”(出示模型)薄紙殼當鐵皮,你們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個圓筒,要剪兩個圓粘合在圓筒的兩邊就行了。
師:用什么形狀的紙來做卷筒呢? (有的學生動手剪開模型)
生:我知道了,圓筒是用長方形紙卷成的
師:各小組試試看,這位同學說的對嗎?
(其他小組也剪開模型,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師:還有別的可能嗎?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話,就不是這種圓柱形的飲料罐了。
(評析:學生能拆開紙盒看個究竟,說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了對圓柱各部分組成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2、 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師:我們先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求這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這一事件從數學角度看,是個怎樣得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思考、議。
生A:它是圓柱體:兩端是同樣的兩個圓,當中是長方形鐵皮卷成的圓柱。
生B:求飲料罐鐵皮用料面積就是求:
圓面積X2+ 長方形面積
生C:必須知道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和寬才能求面積。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積。
師:我們讓這位同學談談他的想法。
生D: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求出圓的面積。
師隨著板書:長方形 =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三)自主總結規律 驗證領悟新知
讓學生就順利地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 S = 2 r h
師:如果圓住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四)解決生活問題 深化所學新知
師:大家談得很好,現在小組合作,計算出“飲料罐”的鐵皮面積。
生匯報。
師:通過計算,你有哪些收獲?
生E:我知道了,圓柱的則面積等于地面周長乘以高,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則面積加上底面積和的兩倍。
生F:在得數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值,因為用料問題應比實際多一些,因為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
板書設計
長方形 =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3-08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5-09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7-24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5-27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8-17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5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