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除法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07 11:24:0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除法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除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除法教學反思

除法教學反思1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和最好的老師,本節課從始至終一直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行培養。

  極力于構建一個平等、開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一個優越的環境,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創新等能力,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創建形象、生動、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數學情境,使學生經歷“數學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這一學習過程,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自主經歷知識的來龍去脈,努力的過程比成功的結論對學生的`發展更有意義。學生最開心的,應該是自己經過探索后的發現。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讓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過程,是一個學生樂學、好學、積極進行情感體驗的過程。

除法教學反思2

  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在本學期的學習中,小數除法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小數除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的相關運算,并且學習了小數乘法的基礎上,對小數除法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生建立完整的整數與小數四則運算的知識體系。

  本節教材的重點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小數點的移位法則。其關鍵是根據“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教學中我認為成功的關健在于:教師的“教”應立足于學生的“學”。 由于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被除數可能出現以下情況:被除數仍是小數;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被除數末尾還要補“0”。

  1、練習在豎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要求學生把劃去的小數點和移動后的小數點寫清楚,新點上的小數點要點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后點。這種練習小數點移位形象具體,學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2、練習在橫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由于“劃、移、點”只反映在頭腦里,這就需要學生把轉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我在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用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獨立思考,讓他們在獨立思考中形成獨特的體驗,這是學生自主建構的重要基礎。每一個學生都有了一定的體驗,再讓他們在小組內充分的交流,要提供給學生互相補充、互相啟發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也是一個共同發展

  的過程。這樣,既照顧了全體,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到用豎式計算小數除法時,需要先將除數變成整數。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教學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用已有經驗去大膽探索、創造,使得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現,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課改理念。

  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探究。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不管是獨立思考還是小組合作,教師都能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思維狀態才能充分展現,所存在的問題也才能暴露無遺,教師在此基礎上再加以引導,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注意面向全體,互助合作,節時高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任何學生知識經驗的提升都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是任何外力無法替代的,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盡量讓每一個學生對于新的問題產生獨特的體驗,以此為基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才會有思維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才會有真正的發展。我想有些看起來很缺乏現代教育思想,很傳統的東西有時會使學生覺得會更扎實些。學生創新能力也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離不開對知識的遷移、分析、歸納、聯想,從中發現新的方法,使新知識感到不新。在讓學生通過聯想中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開闊思路,產生新的設想,提高創造性能力。

除法教學反思3

  《有余數的除法》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從表內除法向表外除法過渡的橋梁,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上看,內容抽象,概念性強。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加強有余數的除法意義的認識;另一方面重視聯系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是本冊教材的一個難點內容,尤其是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這部分內容還是今后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這部分的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我們教研組把這部分內容作為本次集體備課的內容,開展了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再二次上課等一系列活動。這次活動使我收獲不小。

  一、要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

  現實生活是學習數學的歸宿,《數學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在設計教案之前,我認為如何聯系學生的生活情景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為此,我以獎勵小花引入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要讓學生學會實踐操作,體驗知識的生產過程

  科學家的認識過程是一種生產新知識的過程,而小學生的認識過程則是一種再生產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踐操作是學習知識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只有給學生自由探究的空間,自由摸索的時間,自由發揮的舞臺,自由展示的天地,他們的潛能才能最大地得到開發。我在這一堂課中有意識地采用操作實踐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學好新知。例如:在引出余數概念時,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來實現的。教學片段如下:

  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教室,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動手操作:你們是不是也能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學生通過擺發現不能正好分完,還有剩余,親身經歷分學具的活動過程中發現矛盾,當剩下的學具不夠分時就產生了“余數”,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再通過與例1的除法算式的比較,將整除和有余數的除法相結合,抓住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來組織教學,也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感知余數的概念。

  但是這節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在第一次授課時,由于在例1教學中用的時間過多,致使一些應該有的教學環節沒有進行,比如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后的鞏固練習沒有完成。在第二次授課時又急著趕時間,導致例1中除法豎式的教學不夠扎實,有些同學沒有掌握。另外,在兩次教學的比較中發現學生的自學還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次教學中學生自學后再學習除法豎式的寫法,學生掌握較好,而在第二次教學中把這環節省去了,由教師直接講授,有學生掌握的就不是很好。

  當然,通過本次教學,我發現要上好一堂課,很不容易,比如學生學習新知的環節如何設計更加完美等,都有待于進一步改進。當我上完一節課,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把它們都一一記錄下來,成功的以及失敗的,那都將是自己積累的一筆巨大地財富。

除法教學反思4

  本冊數學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一)學習內容已經結束,經過一些練習,發現學生計算方面已經很熟練,正確率也很高,但是如果碰到沒有出示具體的情境,像24除以4等于6這樣的題目,問一問: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我班有百分之四十的孩子只能說出一個意思,有百分之二十的孩子答不出。

  我疑惑不解,課堂教學時,我根據具體的情境圖把所遇到的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講解的很透徹,看似孩子們也明白了,但現在怎么這樣啊!

  我請教了一些老教師和同組的數學老師,她們給我的答案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一些這樣的情況,離開了具體的情境,就不知怎么表達除法的意義了。

  除法分為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兩種。

  等分除法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幾;包含除法是把一個整體每幾個分一份,求平均分成了幾份。

  在作業中現實情況是這樣的:孩子們遇到等分除法是說時容易做時難;遇到包含除法是做時容易說時難。

  我想:是不是我在教學時淡化了對孩子概念的滲透?

  由于我們使用的是北師大版的教材,這個教材的特點是每節課都是在一個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新知,根據情境圖理解算理;練習題設計的也是這樣的,幾乎每一題都是看圖寫算式。學生在課堂上能根據圖意寫出算式,理解意義。

  反思我的教學過程也是遵循這樣的特點,很少離開情景讓孩子說說算式所表示的意義,這樣的結果使我想到教學也要舉一反三,多做變式練習,不要只看到一些表面的現象,要多揣摩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教學時注意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教學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指導,注意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這些很重要。

除法教學反思5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

  本課是引導學生探索并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并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進一步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的解答方法。在教學時我是從先把4個餅平均分給四人,每人可以分得幾塊?再把三個餅平均分給四人,每人分得幾塊?讓學生分別列式。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的'結果。學生很自然就發現一個可以得到整數商,一個不能。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不能得到整數商的可以用什么數表示呢?自然的導出分數。我覺得這樣處理,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真正產生學習的需要,體會到用分數表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分數與除法關系的理解,是以具體可感的實物、圖片為媒介,充分使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發現的結論,從文字表達、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經歷從復雜到簡潔,從生活語言到數學語言的過程,也是經歷了一個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除法教學反思6

  本周我們對分數除法這一單元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和復習。通過整理和復習,把前面分散學習的知識加以梳理和歸納,提出要點。

  1.在復習概念方面,主要復習了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比的意義。通過式子b×3/4=a,明確b的3/4等于a,由b×3/4=a得出a÷3/4= b;a÷b=3/4,a與b的比是3:4,使學生更清晰地感悟乘法與除法,分數與比之間的.內在聯系。

  2.在復習計算方面,先讓學生說一說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明確整數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所以不管被除數、除數是整數(0除外)還是分數,都可以把除轉化為乘,即除以一個數(0除外),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

  3.在復習比的化簡方面,通過讓學生說出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化簡比的依據,然后完成練習題,結合題目對常用化簡方法加以概括總結。

  分數比:前后項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整數比:整數比前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化簡成最簡單整數比

  小數比:前后項的小數點右移動相同位數

  重點強調了化簡比和比值的區別:化簡比是以比的形式出現,而比值是一個數。

  4.在復習比的應用方面,通過分析數量關系,變換條件讓學生感受到分數乘除法形變神不變的內涵。

  六年級有男生60人,(),女生有多少人?

  (1)女生人數是男生的2/3

  (2)男生人數是女生的2/3

  (3)男生人數比女生多2/3

  (4)男生人數比女生少2/3

  (5)女生人數比男生多2/3

  (6)女生人數比男生少2/3

  通過不同形式的變式練習,使學生體會到只要掌握住數量關系,就能解決問題。

  在復習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復習中只注重了基本的練習,但是題型千變萬化,學生靈活解題能力欠缺。

  2.對于實際數量和分率的區別,學生容易出現混淆。

  3.在分數乘除法應用題中夯實數量關系的分析,用“單位1”已知和未知來進行乘除法的檢驗和驗證。

除法教學反思7

  本課程講授余數除法。這個類是table division的擴展。在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剩余部分。根據大二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直觀的教具展示、教具操作、自我探索等形式,讓學生開拓進取,積極參與學習,通過自我努力發現和解決問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給學生成就感。恰當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整個課程的大部分內容是讓學生知道剩下的內容并得出結論。

  為了突破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我主要采取以下三個措施:

  1。通過直觀操作,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通過直觀的操作來理解余數的概念和余數除法的意義。從直觀運算到符號表示,學生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理解知識,建立運算過程、語言表達與符號表示的關系,實現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真正理解。

  2. 通過比較,幫助學生理解余數除法的含義。第一個是平均分割過程的比較。在“我怎樣才能每兩個人分一些草莓”之后,幫助學生感覺在平均分的'過程中有兩種情況:沒有剩余和平均分后仍然有剩余。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擴大對除法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余數和帶余數除法的含義。第二種是水平除法與余數除法和表除法的比較。通過組合運算過程,學生可以理解每一部分的名稱以及每一個數字在水平形式上的意義。通過這種比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學生對余數除法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聯系,為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網絡提供支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歸納能力。

  3. 結合相關實例和練習,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發現和抽象數學問題的過程,為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積累經驗,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對數學問題的敏感性,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回歸生活的基本概念,強化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該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了解了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后,我覺得我在教學中對余數和余數除法的意義不夠扎實。學生還應多次放置棍子,以感知剩余部分。學生動手操作后,學生沒有機會充分溝通和表達。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法和動手操作過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水平和思維表達能力。

  我認為本課程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總體而言,課堂教學效果較好。學生還可以理解帶余數除法,理解該公式的含義,理解余數,理解帶余數除法的含義。

除法教學反思8

  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教學完小數除法后,我發現學生原有的書寫習慣不太好,影響了計算的豎式,學生在移動小數點時,原來的小數點的位置和新的小數點的位置不確定,所以上商的時候不知道小數點該打在哪里。當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時,有時候被除數就變了一個整數,就應該當作整數除法來算,當整數部分除完還有余數時,應該先在商中間打上小數點,再添0計算。我改學生的作業時發現,很多學生移動小數的位數錯誤,導致了計算思路不清晰,影響計算結果!而商不變的性質是小學中高階段很重要的性質,它對于分數的學習也至關重要,但真正能把這個性質弄懂弄透,并不容易,很多學生不能體會這個性質的內涵,當利用商不變的性質解題時,其實是將小數除法的計算過程進行簡化的,但是當被除數和除數發生相應的改變后,學生的思路跟不上,落于窠臼。另外,有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小數乘除法是比較復雜的,懶與計算,喜歡使用計算器,我個人也認為,在科技告訴發展的今天,使用計算器是很普遍也是很實用的`,學生使用計算機沒有錯,但是從訓練學生的思維來看,這是與新課程相違背的!

  新課標要求數學課程不僅應重視教學的內容和要求,更應充分關注課程中的學習過程,創設有利于學生發揮主體性和創造性的條件。在學習小數除法的時候,其實有很多性質和常識可以幫助我們初步判斷商是否準確,比如被除數比除數小,商就比1小,被除數比除數大,商就比1大,被除數除以小于一的數,商反而大,包括之前提到的商不變的性質。可是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經驗,并不能很靈活的利用這些性質和意義,在求出錯誤商時,不注意檢查!

除法教學反思9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又是難點,它在計算教學中處于關鍵地位。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被除數的小數點位置的移動要隨著除數的變化而變化”。小數除以小數的關鍵在于轉化,即把除數轉化為整數。如何轉化,要利用商不變的性質。移動的位數取決于除數小數位數,除數有幾位小數,被除數的小數點就向右移動幾位。

  本節課的教學自認為有兩點做得比較好:

  第一,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將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成小數除以整數)進行學習,注重“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第二,課堂上注意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比如,列出算式5.8÷0.72后,問學生“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樣?你會算嗎?自己先試試。”尊重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時間,通過思考出現認知沖突,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又是難點,它在計算教學中處于關鍵地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被除數的小數點位置的移動要隨著除數的變化而變化”。在小數除法練習中,發現學生計算錯誤較多。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學生應該是對算理的理解不夠,應該多讓學生說每一步該怎樣算,為什么要這樣算。而且很多學生移動小數的位數錯誤,導致了計算思路不清晰,導致計算結果不正確,比如,1.68÷0.02 0.02擴大到它的100倍,1.68也要擴大到它的100倍。0.02擴大到它的100倍,目的是使0.02變成整數,為了使商不變,1.68也要擴大到100倍。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和會用商不變的性質。

  其次,學生在學習整數除法時基礎不夠牢,特別是商中間有0這種類型,它既是除法的重點,也是難點,可能是前面的教學有疏忽的地方。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夠時忘記在商的位置上寫0,再拉下一個數。還有部分學生用余數再除一次。

  再次,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做題老是丟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數點,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有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小數除法是比較復雜的,懶與計算,動手太少。

  最后,我認為是在完成豎式商的小數點不能與被除數的小數點數位對齊,現在反思其中的問題,覺得教學中在商的小數點的處理上沒有具體的細化分析和引導,學生的理解也沒有真正到位。這樣,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出現了紛繁的錯誤也就再所難免了。

  因此,只有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去思考設計教學,應該在備課上多花點時間,不能以為一些問題能很簡單的生成。

除法教學反思10

  學生前面已學習了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對學好本課時內容有一定的幫助。八年級學生有一定邏輯推理能力、代數式的運算的能力。但數與式的差別也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特別是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乘除法運算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

  在分式的乘除法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類比的方法,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分數的乘除法的運算方法,提示學生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要求他們用語言描述分式的乘除法法則。學生反應較好,能基本上完整地講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利用類比的數學方法教學分式的乘除法教學,學生理解并不難,但在運算上要以練為主。

  1、學生對于法則的運用不難,但是基礎較差班學生在運用法則計算時遇到單項式乘單項式,單項式乘多項式或多項式乘多項式即整式的乘法運算時,情況較差,另外在結果的化簡上存在問題,化簡意識不夠,應該在復習分數的乘除法時復習分數的約分,通過對分數的約分類比分式的`約分,加強化簡意識和能力。還有因式分解的基礎知識不扎實,這些直接影響這節課的學習,這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是相關相聯的,所以課前有必要鞏固整式的乘法運算和因式分解這兩方面的知識,進行有針對的練習。

  2、類比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新知識的好方法。

除法教學反思11

  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小數、商的近似值、循環小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是:1、使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2、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數的近似值,能結合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3、使學生能用計算器探索計算規律,能應用探索出的規律進行一些小數乘除法的計算。4、使學生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本來我班學生對于整數除法計算掌握得就不夠好,特別是那十幾個學困生,試商時間久,計算準確率低,如今學到小數除法那更是難了,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更是難中之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教學小數除以整數時,特別注重讓學生理解算理,加強計算訓練,讓學生在練習中切實體會到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步驟與整數的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小數除以整數要確定商的小數點,即要對齊被除數的小數點點上商的小數點,同時當除到被除數的小數末尾還不能除盡,要添0再除。通過幾天的練習,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已是比較高些了,于是便進入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教學。教學時我同樣注意讓學生理解算理,經歷探究計算方法的全過程。使學生經過探究,知道根據什么將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在練習中,讓我感到學生的困難,計算時很多學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錯誤,經過將近兩周的教學與練習,還有許多學生沒能正確進行計算,那幾個后進生根本沒能掌握計算步驟,讓我愁腸百結,不知如何才好。后來經過不斷地練習與輔導,特別是學生間的互助學習,讓不少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大大提高,但至今還是有幾個學困生沒能正確計算。

  本單元的測試成績不理想,從卷面上看,學生主要失分還是在計算。很多學生因計算準確率低,計算題和解決問題都丟不少分。還有部分學生對于最簡單的解決問題沒能進行正確分析,然后進行列式計算。

  今后還要繼續加強小數除法的計算練習,逐漸提高計算準確率,同時輔導學生對實際生活問題的分析,幫助學生建構種類簡單應用題的數學模型,讓學生掌握了基本解決問題的策略。

  

除法教學反思12

  “分數與除法”這一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中第一小節的內容。在學生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數的意義,知道了分數的產生等知識,學完這節課的內容將為今后學習假分數以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做好準備。所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第一,讓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第二,要讓學生了解兩種分法。讓學生體會兩種分法的全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從解決簡單的問題入手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把6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幾張餅?把1張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張餅?把1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幾張餅?學生分別口答每人分得2張、0.5張、1/3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三個算式和得數,學生很快得出一個結論:兩數相除,商可能是整數、小數或是分數,以此作為本節課的切入點。

  讓學生明白1張餅的3/4相當于3塊餅的1/4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通過讓學生用3張圓形紙片動手分一分,并讓學生思考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可以有幾種分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兩種不同的分法,引申出兩種含義,即1張餅的3/4以及3塊餅的'1/4,同時讓學生明白1張餅的3/4相當于3塊餅的1/4,也就是3/4張餅。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以上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探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在本節課的教學當中,我認為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課堂上對于學生的興趣培養、激勵性的語言還有些欠缺,學生顯得不夠積極主動。性格內向的學生占絕大多數,部分學生害怕在眾老師面前出錯,而顯得有些膽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道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太差。課堂上不能用較為準確的語言來表述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今后應予以加強。

  3、教學時間安排欠合理,課堂練習太少。

  針對以上存在的幾點不足,提出自己今后應努力的方向:

  今后要多研讀課標,熟讀教材,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已有的知識水平,認真備課。同時還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除法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 復習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復習平均分與除法的聯系。

  2. 學生在平均分的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認識思考的習慣。

  3. 學生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與同學合作學習、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看圖寫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并能說出各個算式的含義

  教學設想: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認識除法后的單元練習課,教材通過練習,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練習四里的實際問題,大致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是第1~5題,每道題里都有兩小題,分別是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在理解題意,操作學具或者從圖畫里獲得問題的.答案之后,寫出除法算式。這些題讓學生反復體會平均分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除法是解決平均分的問題的一種運算。第2~4題配合圖畫的三句話,描述了圖中的數量關系,揭示了平均分的實質。第5題只有圖畫,讓學生應用前幾題的方式理解并講述圖意,再寫除法算式。第二層次是第7~10題,分別從三個角度分析圖畫里的數量關系,靈活應用“認識乘法”和“認識除法”這兩個單元里的知識,初步體會乘法與除法是有聯系的,從而進一步理解除法。同時,也為用乘法口訣求商作些鋪墊。第7~9題各設計了三小題,配合圖畫的文字敘述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理解圖意。教學可以分兩步進行: 先是邊讀文字邊看圖畫,逐一列出算式;然后是只看圖畫,不讀文字,反思剛才是怎樣理解圖意的,根據圖畫里的哪些條件,提出了什么問題,是怎樣解答的。這樣,教學第10題時,就有了看圖提出問題的能力。根據圖意,這道題可以列出許多算式,教材用“你能說出哪幾道算式”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在獨立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適當進行整理。如看了圖畫里的黃瓜能說哪些算式?辣椒呢?培養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 因此,擬定了以下的教學設想:

  充實教學情景的創設,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含義”。第一課時我根據教材題1~題6的設計意圖,用課件呈現秋天來了,小動物們忙于收獲的情景圖。讓學生們通過幫助小動物的媽媽解決難題,重溫除法的特性——“平均分”;在寫算式、說圖意的過程中加深對“除法”的認識;在對兩道除法算式的比較中,深刻理解除法的含義,同時回憶起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稱。第二課時我依據教材題7~題10的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帶領學生參觀了動物王國的西瓜園、芒果園、荔枝園等等,通過說理和列式,進一步了解乘除之間的關系。

  總之,這兩節課練習課力求在充分運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前期的學習現狀,作適當的補充、調整和改變:情景的設計和游戲添加是為了讓學生有更高的參與熱情,改變題目的呈現方式是為了激發學生更多的思維動力和思維空間,最終實現“在回憶中整理,在練習中鞏固,在運用中發展”的整體目標。

除法教學反思14

  《除法》的教學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中除法的初步認識中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何為平均分的基礎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知道除法。本單元是學生學習除法的基礎,而本課的內容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因此孩子們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本課的教學至關重要。本課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了解除法的兩種意義。

  除法有兩種意義,因此本課我分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將兩種意義分開教學。孩子們都比較喜歡動手操作,對自己動手操作得到的結論印象也更深刻些,所以為孩子們準備了小棒作為學具,第一課時是除法的第一種意義,等分除法。孩子們在學習平均分的時候,已經了解了平均分的多種方法,讓孩子們分組將12平均分成4份,孩子們在組內操作都很活躍,選擇了自己比較喜歡的方式,達到平均分成4份的目的,緊接著就引入除法算式,將12平均分成4份可以寫成除法算式“12÷4”,這種除法的意義孩子們掌握的很好,也知道了把一個總數平均分成幾份可以用除法來做。

  但是引入第二課時除法第二種意義的.教學時,難題出現了,孩子們對于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的結論能輕易得出,但是卻不甚理解這種包含除法的意義,可能受了第一意義根深蒂固的影響,在我要求說出包含除法的意義時,不少學生仍是用了第一種除法意義。因此我結合例題對例題所給的數學信息及得到的結論各個數字的意義都又做了詳細的解釋,并找很多孩子對數字代表的意義,20是竹筍的總數,4是每一份的個數即每份數,我們所求出來的就是可以分成的5份,并就把20每4個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的意義讓孩子們反復理解記憶,大部分的孩子有了思想的轉變,能夠分析出題目所給的信息每幾個為一份求份數的可以用除法計算。

  我們學習除法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我發現運用實例更能讓孩子們加深理解,所以在實例中分析,融入知識的學習,并還給孩子空間,讓孩子們自己說,是很好的方式,就部分孩子對這兩種除法意義的了解還是不夠清晰的問題,仍需要在生活實踐中給孩子們不斷滲透。

除法教學反思15

  講了這么多年課,好象把復習課作為公開課來講是第一次,復習課應怎么上呢?在新課程中,復習課還是對舊知識整理,使之更加邏輯和系統,僅僅是學生對一部分知識理解的深化和升華嗎?突然間,好象有些找不到北了。請教了好多老師,好象別的地方也在搞這個,她們把復習課叫習題課,但是對于怎么上都沒有一個定論。

  “我們知道,復習課是最難上的一種課,是最能代表教師水平的課。我認為就知識整理知識,學生肯定收獲不大,也不能很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認為設計的關鍵是要體現數學思想的一個高度,慣穿數學方法一條主線,構建數學知識的一個邏輯框架,具體操作可按下列步驟:

  首先要確定好復習課的教學目的,其次要精心選擇練習,第三是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后再反思自己的設計是否能真正體現某種數學思想和方法,并進行修正。

  確定教學目的因為內容總是為目的服務的`,對一節課而言,我們把教學目的縮小為一個教學目標來實現。沒有明確目標的做題,學生是不會有什么收獲的,只能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

  精心選擇習題習題千千萬萬,有難有易,就象散落的珍珠,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的類型,以及生源情況,圍繞一個小主題,去精心篩選,然后再串成一條線,為主題服務。可以個個是簡單題,可以是由易到難,也可以只由一個難題而展開。因此,我們要求數學教師胸中要有無數題,而且對每道題的結構了如指掌,落實到課上只有幾道題的原因。

  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復習課不只是為了提高解題能力而安排的,就題教題,永遠也不會成為好老師。就題教題只能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厭煩情緒,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了!因此,在復習課中,要讓學生自練、自得、自悟,教師只是不失時機的點評才是上策。要讓學生自悟出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自得出解題技能。要實現上述目標,創造氛圍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總結就很重要了。”

【除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除法的性質教學反思 認識除法的教學反思01-02

除法一的教學反思 數學除法教學反思03-13

除法教學反思06-22

《除法》的教學反思02-19

除法教學反思10-10

除法的教學反思06-12

《除法》的教學反思03-29

《除法》教學反思12-05

除法教學反思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