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花瓣飄香》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是情感很細膩的課文。我在上這堂課之前,一直擔心無法將孩子的感情調動起來,但是實施起來。結果真是太令人開心了。
前面都是按照程序進行的,但是到后面,孩子的表現讓我有些難受。在小女孩送媽媽花瓣的時候,媽媽會有什么反應呢?這個問題拋下去之后,全班一片沉寂,這對于課前我所認為的應該能回答出來的大相徑庭。但是,我想孩子可能還沒進步到情境中去,所以我不斷地朗讀,自己讀,讓學生讀,然后通過語言渲染描繪小女孩來到媽媽身邊的情境。在這個過程中,我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了其中,其實也真是發現了自己似乎有點眼淚濕潤眼眶的感覺。接著講到小女孩聽話,眼眶里閃動著淚花,為什么會閃動淚花?這里孩子們說道,因為這是小女孩發自內心的感受,也有孩子說思念爸爸,我也補充了小女孩可能以前也不聽媽媽的話,導致現在自己想來會很難過。這里我結合了我自己的一些不聽話的例子,孩子們似乎想到自己,有些孩子眼眶也紅了。講著講著我就忘記了時間,所以最后“我”為什么送媽媽和小女孩月季花的原因沒有好好講,所以我打算待會再去重新體會一下。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2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著自己的媽媽。
我覺得學生讀完這個簡單的故事之后,也能明白他們應該像小女孩一樣從小具有孝敬父母、關心家人的情感。但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去感受小女孩的品質,這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在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時,我將寫小女孩動作的詞語作為重點來學習的內容,并且讓大家說說你從中讀出了什么,這樣引導大家學會抓住關鍵的詞語感悟和體會人物品質的學習方法。引導同學們劃出第二自然段中表示小女孩動作的詞語,并理解。我給了他們充分的時間閱讀、思考,答案也是精彩的。
在朗讀課文時,我提示讓學生標注出自己的感受和疑惑,這樣做告訴學生讀書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也引導學生讀書時,不光要讀,還需要思考。
導學案的設計循序漸進,重在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在交流展示的時候,我要求小組成員全員參與,這樣每一個同學都有上臺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
設想是完美的,可是總有預想不到的生成。小組在展示的時候,可能因為有聽課的.教師,學生緊張得不是這兒漏了朗讀,就是話說的顛倒了。最大的不足是,在展示的時候學生朗讀的形式和數量上過少,雖然在預習的時候學生的朗讀做得不少。
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會在朗讀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上下大功夫,爭取讓學生學會學習。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3
根據學校教導處安排,下周我就要上教研課了,課題早就定好《花瓣飄香》(同題課),有幸拜讀了“鳳凰語文”三備的《花瓣飄香》的集體備課內容,收益菲淺。
考慮到我班學生的特點,現把讀到部分的教案進行了修改,愿這份教案能適應我的學生,教研課能起到一起研究的作用。
真誠的邀請讀過教案的各位同行提出意見!
花瓣飄香(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精讀2—11自然段,憑借“我”與小女孩的三次對話,抓住重點詞細細品味,體會小女孩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品質,陶冶高尚情操。
2、在讀中感悟,讀中想象,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積淀語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抓住小女孩的3次答話,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既愛花,更愛媽媽。
2、難點: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深意,即花瓣飄香的象征意義。
教具學具:賀卡、卡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讀通了《花瓣飄香》這篇課文,但僅僅做到這一點是不夠的。老師在平時讀書的時候,就有這樣的體會,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反復地讀,細細地品味,才能真正讀懂、讀好。所以這節課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繼續學習這篇課文,希望同學們能真正讀懂并且讀好。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輕聲讀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你覺得哪些詞要特別注意?可以在下面加上著重點。
2、學生讀書,教師巡視。
3、交流:你在讀這一段的時候,特別注意了哪些詞?(學生談想法)你為什么特別注意這些詞?
(評價:你讀書真有辦法。抓住了重點詞,這樣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4、通過抓住重點詞,我們體會到小女孩很珍愛這一片帶露水的花瓣,你能把這一段讀好嗎?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3—10自然段。
1、小女孩既然這么愛花,但為什么要摘花瓣呢?這使我們都感到很奇怪,請大家用比較快的速度讀讀下文,看看誰先把這個問題弄明白。
2、生速讀,交流原因。
3、這位同學找得真準,抓住小女孩說的話找到了她為什么摘花瓣的原因。
4、小女孩沒有經過作者的.同意就摘了他家門前的花,按理說這是不對的,但是作者卻夸她是個懂事的孩子,請大家再細細地讀讀課文的3—10自然段,這次要特別注意一下人物的語言,若你以為必要,還可以畫一畫。
5、交流: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
⑴做錯事知道錯,(從“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可以看出)
這位同學很會讀書,她注意了小女孩臉上的表情,的確是這樣,“表情也是一種語言”我們讀書時也要注意。(板書:表情也是一種語言)
還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知道錯了呢?(低下頭不好意思)這句話該怎么讀?指讀。
你吐字很清楚,如加上表情就好了,快速把這句話記下來,再讀一讀看。
⑵還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生若找出第7自然段(出示)
你能抓住人物語言來理解,把剛才學的方法用上了,你真了不起,你能把自己當作小女孩讀讀這段話嗎?
你能讀出小女孩對媽媽的關心,誰還能再讀好一些(指名讀)你還讀出了對媽媽的愛。
⑶小女孩的懂事還體現在哪兒?
(聽爸爸的話)
你注意到小女孩說這段話時的表情了嗎?(出示)質疑:(小女孩為什么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因為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很難過。)
那你來談一下(評價:你談得真好,談出了小女孩對爸爸的思念。)
除了思念,還包含著什么感情?
(如學生說不出,引導:媽媽的病情雖然有所好轉,但不知何時康復——還包含著對媽媽病情的擔心。)
獎勵你來讀一讀。
(引導:小女孩沒經過作者的同意就來摘花瓣,本以為作者要責怪她,還這樣關心她——小女孩很感激“我”)
那你來讀讀看呢?
幾句很樸實的話,卻蘊含著對爸爸的思念,對媽媽病情的擔心,對“我”的感激,這都是我們反復讀,細細品味才體會到的。
6、同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再次體會一下。
指3名學生分角色讀。
指2名學生分角色讀。
7、你們看,小女孩這么懂事,這么可愛,你們想對她說點什么嗎?(生說)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動了我們,也深深地打動了作者,從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來?
2、齊讀第11自然段。
3、小女孩的愛心深深地打動了“我”,從開始的不解到買花、送花都是被愛心打動的具體表現。
4、作者第二天早晨便從集市上買了一盆花送到小女孩的家門口,為了不打擾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張紙條,該怎么寫呢?
5、當作者把一盆帶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他母親會問些什么?“我”又會怎樣回答?生說。
6、作者送花給母親,也是為了讓媽媽高興。
五、總結課文。
1、今天,我們通過學課文,認識了一個懂事的小女孩,透過那飄著淡淡香味的花瓣,我們仿佛看到了小女孩金子一般的心靈。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深愛著自己的媽媽,我們是媽媽心中的小太陽,媽媽為了我們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
2、出示賀卡:這是一個女孩在三八婦女節的時候送給我的禮物----一張賀卡。你們猜猜是誰送的嗎?它雖然很簡單,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別粗糙。但是我很喜歡,也很感動。不是因為它的樣子,也不是因為她的顏色。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學生交流)
3、你也是爸爸媽媽的孩子,那你會做些什么呢?
4、學到這,我們再來讀讀課題,這時,你又有什么體會呢?
(花瓣飄香)(關心媽媽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飄著淡淡的清香)
六、拓展與作業。
伴著月季花的清香,三八節我也想給自己的媽媽送去一片花瓣,還在上面寫下了一首小詩:
媽媽是綠葉,
我是花瓣。
是您給我美麗、清香,
是您使我快樂、成長。
讓輕風捎去我的心聲,
媽媽,我愛您!
你是不是想乘著三八婦女節的到來給你的媽媽送上一片花瓣?
請同學利用老師課前發的紙自己設計一片花瓣,在花瓣上寫對母親問候的話或小詩,并送給你的母親,祝她們節日快樂!
板書:
6、花瓣飄香
小女孩:摘花瓣→送給媽媽
}讓媽媽高興
“我”:不解→買花→送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4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寫的是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從小女孩回答“我”三次提問時說的話中,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個敬重父母、孝敬父母的懂事的孩子。這篇課文情節直白,情真意切。課文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小事的.敘述之中,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讓學生于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小女孩那純真的心靈、純真的愛心,就像含著露水的花瓣一樣清香四溢,讓人迷戀、珍惜。我以人物對話為主線,啟發學生抓住提示語中的關鍵詞,來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如:讀“我”問話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輕輕地”一詞讓他們反復品讀,從中體會“我”的和藹可親。在小女孩的答話里,引導學生抓住“不好意思”、“舍不得”、“摸上去像絨布”、“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等詞語,讓學生邊讀邊想,用心領會小女孩雖然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而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的情感。通過“叫我”、“不要”詞語中體會小女孩對父母的敬重。同時,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間的小女孩愛媽媽的思想感情。我采用了自由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最后,我又將學生的思緒拉回自己的身上。通過“說說你是怎樣愛媽媽”的話題。我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從而感悟到:愛自己的媽媽,不是掛在口頭上的空話,而是應該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為媽媽做點什么。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5
《花瓣飄香》這課沒有明確說出“我”是什么性別,這篇課文的下面也沒有注明這篇文章是誰所寫,但反復閱讀,讓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說文中的“我”是個男性的決定,也許我的判斷是個錯誤,但我很想用這種錯誤來教,因為這樣能夠讓頑童變得細膩,特別是讓班級中那些調皮的孩子變得細膩。李大釗曾經這樣教育自己的女兒,即讓自己的女兒有點野性,并且還專門撰寫文章讓男孩子有點柔性,因為這樣男孩子、女孩子才會有更大的創造力。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創造力的,雖然這個小女孩沒有表現出野性,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卻展現給我們的應該是這個小女孩的創造力,因為她的做法影響了“我”,改變了“我”。
這篇文章可以說分為三個非常明顯的層次(這不是引導學生分段或者分層):一是“我”的發現;二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三是“我”的感悟。當然核心層次就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
“我”與“小女孩”的對話,對于女學生來說,她們讀讀就會受到感動,而對于那些男孩子,還有一些調皮的女孩子來說,這種感動可能會有,但很難保持。因此在教學中,我個人認為,應該讓男同學及班級特別調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對話,真正的對話,促使他們有著柔的世界。讀“為什么只摘花瓣?”是輕輕,柔柔的;讀“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著頭、不好意思,是低聲的,也是柔的,輕輕的;讀“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內容來源于www。zuowena。com]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是低聲中帶有著女孩子的創造性思考,她嘗試摘花是輕輕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的的感覺,也是柔柔之中的體會,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輕輕的、美美的,媽媽高興是微微的;讀“你爸爸呢?”是輕柔中的一次感動,是繼續對話的細聲詢問;讀“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閃動的淚花,是靜靜的……我個人想,老師如此藝術的引導感悟,一定能夠讓那些調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關心的小朋友,在輕柔之中,在靜悄之中,流下那感動的淚水,以像“我”一樣買上兩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價值的一盆是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也能夠高興。
《花瓣飄香》太柔了,柔得讓剛性十足的男人明白事理,柔得讓老師與學生一起感動。母語是什么?這一課的學習,其實就是那種人人都應該有的柔性感動。
這個單元的三篇文章,應該說是個主題單元,是通過三篇文章介紹三種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困難,用關心自己、關心他人讓自己成為健康有價值的人。《微笑著承受一切》是一個人遇到重大困難的心理準備、生存方式;《雪兒》是通過人與動物的一次行動互換,讓人們懂得不要好事盯著自己的傷痛,學會用新的方式面對困難,病痛中養著小動物,病痛中讀著書,病痛中盡可能的交流,都能讓人健康起來;《花瓣飄香》通過孩子對母親的照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雖然是小孩子,但在這個世界中,用自己的腦袋、雙手,也能夠奉獻出自己小小的愛心,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孝文化。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6
《花瓣飄香》是一篇充滿著親情的閱讀課文,整篇文章,都被濃濃的情感所包圍。它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清晨給母親摘帶露水的花瓣讓生病的母親高興的事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讀了好多遍,弄明白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明確了應該著手抓住的大問題——為什么說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但是如何運用恰當的方法,清楚明了地指導學生學課文,我犯難了。文章的中心段比較清楚,是課文的3到10 段,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好解決的,但是,第二自然段的處理我始終找不到好的時機出現。要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出現吧,又顯得平了,所以,我只有把第二段拉到了后面來學,用孩子喜愛花這個內容,把這兩部分內容連在一起,但是這就使得在進行這個段落教學的時候,顯得有些亂。思路不是很清晰,跳躍性比較大。教學的時候,有些內容點到了,但是都是蜻蜓點水,我想和我備課有關,我設計的問題目的性不強,設計的問題,想要學生答到哪一步就行了,沒有想過,也沒有一定的提升要求,所以,學生回答的時候,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樣,我卻無法引導,從而達到我的要求。課堂中,我過多地把結論給學生,阻礙了學生的思考與發展。
聽了薛老師的點評后,我懂得了,原來一些知識也是要在學習的課文的過程教給學生的。因為我們的教育思想的問題,使得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過多的注重情感價值觀的目標,也就是平常說的道。而忽略了雙基的訓練,學生學的比較浮躁,課堂上的所得也不是很多。學的和所考的不夠一致。現在我終于懂得了宦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要考教結合。
通過一節課,我想到了很多:第一,理念要更新,學會思考。在當今各種各樣的.風刮起來的時候,我們要始終有個一個堅定的理念,就是在課堂里教給學生什么?其實,在進行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的同時,我們就在完成雙基的訓練,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這幾個目標是有聯系的,不是孤立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用什么來指導我們的教學,那就是新課標,還有比較多的教學方面的雜志。博覽群書,然后進行思考,進行甄別取舍。
第二: 在教學時拿到教材要多讀,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內容。并進行一些文章的分析。教什么,怎么教,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那天我上課的課文,我也讀了,但是我自己感覺讀得還不夠,文章得脈絡自己把握得不夠好,教案是我寫的,但是因為時間緊,比較匆忙,所以上課的時候,老師們也看到了,我在關注我的教案,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在處理第三段的時候,時間長,效果還不怎么好。我想說的是一篇課文,如果你只了解個大概,那在課堂上,隨心所欲的教,帶來的就是,學生的半知半解,迷迷糊糊。一無所得或者得知甚少,我們也是在白費力氣,課外還有那么多的差要補,其實補就是課堂上應該教給學生的東西。昨天薛老師的話很對,平時我們上課,大多讀讀課文,看看教參,備課手冊,然后走上講臺上課。要教什么,怎么教,沒有進行思考。我們過多的依賴教參,所以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停止了我們的腳步,課文分析不透,思想比較固定,不夠大膽靈活。
第三,課堂目標要明確。現在我們的備課筆記中,都有教學目標,但是三維目標不是很明確,比較多的是認識生字詞,會讀課文,懂得道理的目標,那么在課堂教學中,雙基訓練,課文的知識點要到達什么要求,要訓練些什么,卻沒有明確的表述,這可能就是與我們的指導思想有關。所以,建議老師們在上課事前,能夠認真的鉆研教材,思考自己這節課的要教給學生什么,進行哪些訓練。
第四,教學方法要得當,簡單明了。教學方式方法很重要,薛老師的點評中要我們注意塊面清楚,注意抓住主線,進行教學設計教學中要深入也要有提高。問題不能多而碎,注意在挖掘課文中的內容,并同時進行訓練。我想多聽課,看教育雜志,教研組老師多進行一些這方面的探討,會對我們的教學有幫助。
我覺得能不能上好語文課,態度很重要,有了良好的態度,加上不斷的努力,教學水平與能力一定會提高。
今后在聽課評課過程中,不僅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過程與方法的指導,也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一堂課中,你有沒有進行知識點的傳授。教研組長,在開學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能夠進行分工,人人都來制定教學計劃,制定出本單元的重點難點,以及所要教的知識點,這樣,在教學的時候,每個老師都會根據計劃進行教學,上好課,教好學生。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7
每拿到一篇課文,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篇課文我們應該教什么。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全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課文重點通過我和小女孩的對話,揭示了摘花瓣的原因。文章的主體是以人物對話的方式展開的。像這樣的對話形式的敘事性文章,我們應該教什么?我認為,對于故事情節,內容學生是很容易讀懂,但讀懂并不意味著學會。《新課標》指出:學習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其重點應指向語言文字的實踐性上。因此,本文教學的重點我認為應該放在學習如何通過提示語和人物語言、動作等描寫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敘事時語言文字的'表達精妙以及通過學習課文,學會語言的表達(人物對話的練習)。在語文學習中,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經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剛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以及基礎的對于對話方式表達的初步認識,但還沒有形成能力。本課正好是一次難得的對話表達方法的學習訓練機會。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需要在課文學習中加強練習和培養。而人物的品質學習,應該是在理解語言文字之后自然的感悟。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定位為:1.本課中關于小女孩摘花動作的詞語以及作者抓住人物動作進行細節描寫的表達方法。2.感受作者以對話方式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手法并通過語言實踐掌握這樣的寫法。3.掌握“俯、摘、捧、懂”等左右結構的字的間架結構,并正確書寫。4.學會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節課我把重難點就放在,為什么說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孩子。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中說道,這從月季花是作者門前的,而女孩在別人家門前摘月季花不久說明女孩這樣的行為是不文明的嗎?為什么還要說他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呢?這節課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地學習,讓他們帶這問題到文中去找說明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我發現有的孩子只能找到一句,最多只能找到兩句,可是反應女孩懂事的句子有三句,通過小組的學習關鍵是能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動起來,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里練說,說說你從你劃的那句話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句式,讓學生自己先練著,把這句話說完整。能夠完整地回答一個問題。整堂課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不再是只做課堂上的配角。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8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情節直白,情真意切。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懂事的孩子。在教學中,我認為在感悟懂事和深化主題的環節,我處理的還算是成功的。
在第一課時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抓住“懂事”這個詞,讓學生再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新課標倡導課堂應該還原給學生,不應該是傳統的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的思想。此時,我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并配上音樂,為孩子營造一種安靜祥和的氣氛,果然,有的孩子認為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關心媽媽的;也有的學生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可以看出小女孩懂得珍惜花草,非常善良,還有的學生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感覺小女孩非常懂事;可見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
為了讓學生將小女孩美好的品質牢牢記在腦海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作者被小姑娘的懂事深深感動了,于是第二天早晨——引讀最后一段。我想在這兩盆花中會藏有一張賀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張寫一寫。花瓣有時代表一份心、一片情,如果你手中有這樣一片花瓣,你打算送給誰?你會對他(她)說些什么?通過這一情境,讓學生也學一學小姑娘對周圍關心過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讓我們的愛心也像這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9
當晨霧中的女孩帶著心靈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叢,俯下身子摘一片帶露水的花瓣,多美的境呀,多美的.情呀。課文滌蕩著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心脾。
“美文美教”!在美的朗讀中品味,在美的抄錄中深蘊,在美的對話中感動,在美的情感中流淚。
圍繞著女孩是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展開朗讀,讀中找到根據,讀中悟出情感。
當學生在“我不舍得摘下整朵花......”省略處填空,“但我太愛媽媽了,我想看到她的微笑”“但我想讓爸爸不擔心,讓媽媽開心”“我知道這樣不對,可是我希望媽媽的病快點好呀!”一聲聲孩子們的心聲,在我的心中震顫。
當孩子們表演著我和“母親”的對話時,濃濃的真情盡情流淌。
當今天孩子們的“愛母”小報擺在我的桌上,一張張和母親的合影,一張張展開的笑顏......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0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寫了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的故事,贊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寓意深刻的道理。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深情的文章,情節簡單,但情真意切。本教學設計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的精神,以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通過學習,懂得小女孩的內心世界,體現小女孩的一片愛心孝心。
看到這篇課文時,我一下子被它優美的題目所吸引,再讀,發現這個故事也很美,整篇文章都縈繞在淡淡的月季花香中,花美人更美。當真正開始著手準備時,才發現想把這篇課文講好并不容易。這篇文章的段落很多,主要是以對話的形式呈現,必須抓住一個中心的'問題去設置整個教學過程。但是第一課時該教學什么內容?如果僅僅是字詞教學或者整理感悟理清脈絡的話,這樣的課堂內容似乎過于簡單了。最終確定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1.字詞入手,重點抓課文第二自然段“俯下、摘下、捧著、穿過”這一連串的動詞,感受小女孩摘花瓣時的細心,體會寫法的精妙。這個環節期初設想在品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后,讓學生進行遷移練習。但因為沒有設計好,這個環節省略了。
2.讀文理清脈絡,抓住文中表示時間的三個詞“一天清晨、幾天后的一個清晨、第二天早晨”,幫助學生了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上完課之后,南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黃偉教授進行了點評,他的一番話讓我受益匪淺:對于課堂教學,我們可以圍繞主題進行教學設計,《花瓣飄香》這課,你想訓練學生運用連續性動詞,可以由本課第二自然段到學過的課文涉及的動詞段落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遷移寫話;你想訓練對話,可以用文本中小女孩和“我”對話為例,設計訓練點:小女孩將那片花瓣送給媽媽時,媽媽和小女孩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我”買了一盆月季送給母親時,我和母親之間又會有什么對話?教師的課堂設計要緊緊圍繞課堂目標,這樣學生才能有所得。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1
《花瓣飄香》主要講了一個小姑娘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文中充滿了濃濃的親情。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的滲透,讓學生在精讀感悟中體會文章中的情感,并從中受到教育。教學中,我主要是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的:
1、反復誦讀,注重實踐。
本文情節簡單,語言生動,情真意切,有很美的意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再讀課文理清脈絡,逐層研讀品味語言,通讀全文升華情感,在反復的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著眼開放,給予空間。
新課標的實施策略,更注重設計的開放性,體現其彈性、空間和發展。所以,我在本課的設計上,沒有環環相扣的問題,沒有精雕細琢的分析,甚至也沒有統一的答案,而是給予了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讓孩子自主研讀思考,自由表達交流,力求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比如在教學中我抓住“真是個懂事的孩子!”這句話展開教學,讓學生按照自讀要求讀課文,找找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孩子認真再讀課文后紛紛回答,我則根據他們的回答相機出示相關語句。讓他們說說原因,或者從中讀出的點滴體會。在讀到第二自然段中的“小女孩捧著花瓣飛快地跑遠了。”這句時,有的孩子說:“我感覺到小女孩很緊張,因為是人家的花瓣,她怕被人家發現,所以飛快地跑。”有的孩子說:“我感覺是小女孩想讓媽媽早點看到這美麗的花瓣,所以飛快地跑。”
再有,在孩子說到課文第九自然段中“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時”,有的孩子說:“小女孩想爸爸了。”;有的說:“因為媽媽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邊,所以小女孩難過地哭了。”等,孩子們的'分析稚嫩、有趣,充滿童真。不是用對錯可以判斷的。
在教學第七自然段時,在孩子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拓展了一個說話練習:花瓣送給媽媽后,媽媽會對小女孩說些什么,又會怎么做呢?有的孩子說:“媽媽會撫摸我的頭說‘孩子你長大了’”。有的孩子說:“媽媽會高興地笑了。”有的孩子說:“媽媽會親親小女孩說‘花瓣真香,摸著真舒服’”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小女孩對媽媽的愛,以及媽媽對小女孩的愛已經牽動了孩子們的心,這種溫馨的場景離他們是如此的近,又是如此的熟悉。學生的內心世界受到了撞擊,那種對父母的愛從心底升起。此時,我抓住這一契機,趁熱打鐵,問孩子:“你們愛媽媽嗎?你們是怎么愛的呢?以后還打算怎么孝順你的父母呢?”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2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著自己的媽媽。在教學設計中,我覺得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得還是比較成功。
感悟懂事
在充分朗讀對話的基礎上,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讓學生再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我們已經明確課堂應該屬于學生,而不應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自己的思想。此時我鼓勵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果然,有的學生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的;有的學生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見學生透過課文所呈現的語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理解題意
課文結束前,學生已被小女孩美好的品質而感動。但對于課題花瓣飄香還只停留在絨布一樣的花瓣散發著淡淡的香味。因而如何突破這理解的難點呢 我亮出了一首小詩
清晨,月季花上閃動著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輕輕放在媽媽的.枕邊。
表一份心愿,
道一聲祝福,
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絨布一樣柔軟,
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樣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嗎
在我深情款款地讀時,學生也陶醉其間。再讓他們關注課題花瓣飄香,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課文以花瓣飄香為題實際也指小女孩的心靈有著花瓣那樣的美,那樣的香。
課已上完,我感覺離預期的效果還有一段距離,我們的孩子在寵愛中長大,又有多少人能從日常平凡的小事中去感悟這份真情,珍惜這份親情呢
這節課我雖然在設計上將簡單的教材掘得較深,但文中這份真情還未能震撼他們幼小的心靈!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3
學校奉獻杯賽課,我上了《花瓣飄香》第二課時,通過對文本的認真研讀,和作者一樣也被小女孩的孝心感動著!
小女孩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去作者的院子里摘花,但又為了不影響其他賞花人的心情而不忍摘下整朵花,他時刻牢記爸爸的叮囑,把不惹媽媽生氣當成金科玉律來遵守。多么善良的女孩呀,是我們現在這批獨生子女的學習典范,我這堂課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
一、復習部分
齊讀課題后激趣引導學生再次聆聽這個感人的.故事,通過聽課文錄音,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二、新授
1、從文章那些語句看出小女孩善良、懂事、孝順的品質
2、學生自讀感悟并勾畫語句
3討論交流:立足于三組對話,展開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精讀小女孩的每一句話,分別體會到她的愛花、孝順和聽話。并指導對話的朗讀。在交流過程中珍視每一個同學的閱讀感受,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鳴。另外“摘花過程”那段也看出她懂事。再進行感悟
三、延伸
1、作者被小女孩的行動感動了,你從那兒讀出來?
2、你被小女孩的行為感動了嗎?如果你有一枝月季,你送給誰?再引導學生也學一學小姑娘對周圍關心過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讓我們的愛心也像這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3、拓展作業:請同學自己設計一片花瓣,在花瓣上寫對母親問候的話或小詩,并送給你的母親,祝她們節日快樂!(結合三八節)
課就這么簡單,成功之處是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開教學。通過人物的對話語言、動作、表情等突出人物形象,為了加強對“飄香”象征意義的理解,深化感情,升華主題我設計課題一共讀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況下朗讀,感悟到的情感也不盡相同:第一次,在上課伊始,通過教師評價暗示學生課題要讀得好聽;第二次,在學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二次讀課題,加深對花瓣美與香的感性認識;
第三次,在學生讀懂小女孩美好心靈的基礎上,三讀課文,使學生感悟到小女孩對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發出的芬芳,悄悄飄進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動了;第四次,讀在全課結束時,代表著讓同學們的愛心也像這芬芳的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著淡淡的一瓣心香。
這四次課題的朗讀一詠三嘆,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
課后,學校聽課老師也和我作了交流,在肯定優點的同時,也指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1.在朗讀人物對話時,提示語不讀。朗讀有待加強2.在指導“小女孩摘花”一節還不夠細致,不能僅僅從“小心地”“雙手捧著”兩個詞指導。其實“飛快地”一詞很有嚼頭。
可以說小女孩怕陽光曬到花瓣,花會枯萎,花沒那么香了;可以說她想讓媽媽摸到帶有露水的花瓣;可以說花兒好看不能摘,她怕自己摘花瓣被別人發現。可以說小女孩怕媽媽沒看到她人,不知道她去干嗎的,會很擔心的,所以她要快點走!可以說……這樣一個時刻愛著媽媽的孩子,事事為媽媽著想的懂事孩子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以后在鉆研教材方面還要下一番功夫。針對以上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改正。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4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反思整個教學,因為我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滲透,讓學生精讀感悟顯性的語言文字,更讓學生領會到文字中隱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們心理活動的一大特點。又有語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視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所以常聽人說,成功的語文課,應在教學的一開始就牢牢吸住學生,使他們的思維隨著老師的情感入境,激發起求知欲。但這“教學的一開始”是從何開始,是一堂課的開始嗎?
在此次教學之前,我就布置作業,讓學生去逛逛花店,聞聞花香。教學當天的到校后,我把自己準備好的幾朵美麗的玫瑰花放在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擺放在了講臺上,只覺得教室頓時因這花的存在有了生氣。課前,我早早進教室,站在講臺旁擺弄那幾朵花,立刻有許多學生圍攏來,“老師,這花真美!”“那我以后經常帶花來放在教室里,好不好?”“好的,好的!”“老師,這花香不香?”“你聞聞看呢?”學生立刻你擠我,我擠你地湊了上去,小心翼翼地聞著。“香的!”“很淡的。”……不知不覺鈴聲響起,孩子們還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滿心裝滿了對它的喜愛。此時揭示課題,進入文章中的學習,可謂是水到渠成。
古人云“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高爾基也說:“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可見只有品味語言才能真正地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進行生命的對話。雖然閱讀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實踐,但學生的自主閱讀往往浮在文字表面,如果缺乏教師的引領,以及相互間不同閱讀體驗的啟示,這種淺嘗輒止的讀書很難進入到更深的層次。所以,在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閱讀文本后,就應該開始設置一個提升閱讀水準的環節。
我請學生自導自演,巧妙地使孩子們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強烈的“角色意識”。興趣盎然地讀書、表達,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感受。以“與小女孩相比自己對媽媽怎么樣?”的話題展開去,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談說之間,逐漸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進一步感受到了母愛的魅力,從而感悟到:愛自己的媽媽不是掛在口頭上的空話,而應該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為媽媽做點什么。這樣一來,一方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為學生進一步朗讀、感悟課文培養、積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母親之間的距離,把母愛的種子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里,生動的親情教育在語文的課堂上活躍。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5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第六冊的第六課,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它通過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媽媽的事,贊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
這篇課文是我在學校開展的“一人兩節課”活動中上的一節課。課前,我為了給語文組“一人兩節課”活動開個好頭,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查找資料,設計教案,制作課件,我認為我的課前準備是很充分的,自我感覺教學設計比較新穎,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這節課一定會上的很好。可是上完課后,自己又覺得有很多不足,不是之前自己想的'那樣。下面,我把這節課的優點和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總結出來,以利于自己以后的進步。
優點:1、這節課教學設計打破了教學常規。我以“小女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像,(懂事)找出課文中表現小女孩懂事的句子”這個問題為一條明線,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根據學生找的句子進行文本對話。
2、在這節課教學中,我通過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悟,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課前的導入,我認為也是這節課的一個亮點。我首先讓學生讀課題,然后說:讀的有點飄的意思了,老師還沒聞到花的香味,再讀課題,不用教師的指導學生就讀的很好了。
4、在課文結束時,我用課件出示一首小詩,這首詩是全文的濃縮,()感情的升華。這一片孝心,這一份愛心,通過學生對小詩充滿感情的朗讀中就知道已經飄在我們三(1)班所有同學的心中了。
不足:1、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課件中有些幻燈片在切換時,切換的聲音比較大,破壞了課堂上那種難的的靜靜的美,溫馨的氣氛。
2、課前預設出現了局限性。在反饋學生找出表現小女孩懂事的句子時,學生回答的順序和我課件制作出現的順序不一樣,這是我課前所沒有想到的,以至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慌亂,這也說明自己的課題駕馭能力和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
3、課前我準備了一朵月季花,為了讓學生體會月季花摸上去的感覺像絨布一樣,我把月季花摘成一片一片的分給學生去摸去感受,這種方法與本節課是不協調的,與小女孩愛花護花是不相符的。
4、《花瓣飄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自己的朗讀水平還要提高,還要不斷的學習,提高素質。短跑教學反思渡荊門送別教學反思渡河少年教學反思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05-14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07-21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07-04
《花瓣飄香》的教學反思06-13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06-23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2-18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2-18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05-14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02-19
《花瓣飄香》的教學反思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