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1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數學王國里的故事。今天,數字王國里非常熱鬧,數字娃娃們在做游戲呢?數字娃娃0覺得自己太胖了(出示海綿制作的數字0),他想減肥,于是在腰間系了一根腰帶(在0的中間系上一根繩子),結果,它變成了幾?(8)數字娃娃6看見了直笑(出海綿做的數字6),于是對它說:你怎么變成8了呀?要減肥得多做運動,我來做個倒立給你看(將數字6倒過來),數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變了!你也變了!小朋友,你們看看6變成了幾?(9)那我們今天就來和8、9交朋友。(板書課題:8和9)
【設計意圖:以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導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教學8和9的基數含義
1、到生活中尋找8和9。
師:生活中哪有8和9呢?我們一起到校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老師和同學們正在做什么呢?(出示課本主題圖)
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請你數一數,它們的數量是多少?然后悄悄地告訴你的同桌。
師:出示教材第50頁“熱愛自然保護環境”掛圖學生同桌互相說,再匯報、交流。
生1:花壇的兩邊有8棵松樹。
生2:花壇里有8朵美麗的花。
生3:黑板上寫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8個大字。
生5:黑板的前面擺放著9盆花。
生4:有9只蝴蝶在花叢中飛。
生6:有8個小朋友和1位老師共9個人整理花壇。
教師:你是怎樣數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方法:按一定方位數蝴蝶的只數或者數一只做一個記號。)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細致,圖中樹、花朵、大字可以用數字幾表示?(用數字8表示)
板書:8
師:圖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呢?(用數字9表示)
板書:9
在黑板上畫8個點,問學生:這有幾個點子?8個小點子想加入9的隊伍你們有辦法嗎?
【設計意圖:經歷8到9的過程,初步感知8和9的大小關系】
2、教學8和9的順序。
a、教師在計數器上撥珠:先撥7個珠子,再撥1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老師撥珠子的過程,重點讓學生感受撥7顆珠子以后再撥1顆是8顆珠子的過程。然后再撥1顆珠子就是9顆珠子。
b、出示尺圖,引導學生在直尺上認識數:這些數在尺子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尺子),你們猜一猜7的后面是幾,8的后面又是幾呢?你會讀嗎?還可以怎么讀?(從大到小讀或從小到大讀)
(設計意圖:學生在具體實物上直觀感知數字8、9)
C、拍手游戲:請你拍的和我同樣多,請你拍的比我多一個,請你拍的比我少一個。同桌互相玩游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游戲中進一步認識8、9的大小關系】
3、教學比較7、8、9的大小。
請學生從這三個數中隨便選擇兩個,用以前學過的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大小。學生的答案有以下6種:
7<88<97<98>79>89>7
4、用“>”、“<”號寫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讓學生在書上填空,注意提醒學生書寫要整潔、美觀。
【設計意圖:在比較7、8、9這3個數大小時,沒有像教材中那樣直接呈現,而是讓學生任意選擇兩個數來比較大小,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
5、教學8和9的序數含義
這里有一群動物,它們想戴上漂亮的帽子。大家愿意幫幫它們嗎?
(教學課本51頁內容)同桌之間像這樣互相提一個問題。
6、教學8、9的書寫
(1)指導8的書寫
首先讓學生看課本第51頁的黑體字8,問學生8
字像什么?師:你們看,8像一個小葫蘆,9呢,
就像是我們吃飯用的小勺子。看來8和9離我們真的好近。然后看第54頁8的書寫順序圖形,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邊板演邊講解:8字是一筆寫成。從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筆,自上而下,先寫一個S字,接著自下而上過S字腰間,與起筆處連接,一筆而成。最后請學生看著黑板上的“8”字空寫,再讓學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練習寫“8”。
(2)指導9的書寫
9字是一筆寫成,它的上部像個0,它的豎像個1,上半部這個0要寫在上邊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圓滑,不能右棱角,寫到0的起筆處,再往下方斜豎,一直到下線為止。學生練習在課本54的寫字格里描9。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正確書寫數字的習慣】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各小組“開火車”報數:從1到9,從9到1。
2、幫一幫:這些小帆船的船號順序排錯了,你能幫助改正過來嗎?
471258963
(設計意圖:鞏固8、9的順序)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還有疑問嗎?
【設計意圖:回顧整堂課的知識內容】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8和9的認識
7〈88〈97〈9
8〉79〉79〉8
剖析: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本節課的.重要方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學生借助他人的幫助和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知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不能替代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無法幫學生思考,無法代學生體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只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課程的內容是現實的,學習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自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確自己的思想,并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認識”的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一些活動素材,并給學生獨立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發現,探究和討論交流等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如”數點子圖”,我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數,然后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么數的學生在數的過程中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而且還會聯系左右圖來數、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數完點子圖后,我讓學生從這三個數中隨便選擇兩個,用以前學過的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大小、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比較空間,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3.師生互動,關系融洽
新課程帶來的其中一大變化就是: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轉變,從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的傳授的角色,逐步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轉換、本節課主要體現在多元化的生生,師生評價、如在出示直尺圖后,我讓學生也來當當小老師,看著直尺上的數,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幾個問題、學生在互問互答完以后,我會提醒提問題的學生,”你覺得他回答的怎樣““把掌聲送給××!”通過送掌聲的活動,給學生以極大的鼓勵,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整個課堂里充滿了掌聲,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評價能力的提高。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孩子學會自己看圖收集數學信息,讀懂題目所要表達的意思,并會根據圖畫內容,提出數學問題。
2、會通過收集到的數學信息進行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如下:
一、復習導入。
因為孩子們已將學過6和7的認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8和9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基本一致僅僅是數字上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先用兩個看圖列式計算的題目引出8和9解決問題的方法,由簡單到復雜。第一題要求孩子們進行加法列式計算,第二題是減法列式計算。并讓孩子練習用自己的語言將圖畫中的內容表達出來(圖畫的意思是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用加法或者減法)
反思:大多數孩子能正確劣勢計算并根據簡單的'圖示表達其中的內容,如根據大括號的位置來判斷加減法。
二、新知識講授。
課前分析:新知識講授這一塊難度足最大的是將原來看圖列式計算中的大括號和問號的結合變成了文字,所要解決的問題孩子能明顯的從圖中數出來。重點是教會孩子讀懂題目的意思,自己找準要解決的問題。
1、小鹿圖
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一共有幾只小鹿?跑走了幾只?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2、天鵝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3、蘑菇圖
請同學們自己挖掘題目中的信息,列出來,并根據你收集到的信息,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分享給大家。
三、新知識的應用練習
練習十二中1、3題重點練習孩子的看圖發現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1、課堂內容安排邏輯性不是很強,好多孩子剛開始興趣很濃,課堂進行到一半便開始有些聽不明白。
2、孩子們習慣于直接列式計算,對于口頭表達出圖片內容語言組織不是很充分,導致不敢開口,一部分孩子不明白什么叫做問題。
3、課堂趣味性不足,孩子的興趣不足以支撐整節課的聽講學習。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3
今天講授了《8和9》一課,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較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可謂活而不亂,本節課主要為學生創設了以下幾個空間:
空間一:課件演示,使學生深刻認識7、8、9三個數之間的聯系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7、8、9這三個數的聯系,在教學中我沒有采用直接撥計數器的方法,而是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先出示一個計數器,老師撥珠,學生隨老師一起數,當撥完7個后,讓學生觀察又來了一顆珠子,是幾顆?接著又分別演示了又跑來一顆珠子、這顆珠子又走了、它又回來了的過程。經過這些動態演示,使學生很容易理解了7、8、9這三個數之間的關系,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空間二:脫離點子圖比較7、8、9的大小
在比較大小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會比較8以內數的大小了,所以本節課我脫離了點子圖,直接讓學生從7、8、9這三個數中選擇兩個數,用以前學過的符號比較他們的大小,學生根據已有的基礎,很容易的進行了正確的比較,而且除了比較7和8、8和9以外,孩子們還正確的比較出了7和9的大小,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空間三:看著直尺說發現,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在出示直尺后我沒有將教學只停留在填出7后面的兩個數字上,而是在這一環節讓學生看著直尺圖上的數字說自己的發現,以此發散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從數序角度說8的后面是 95在6的前面;有的學生從比較大小的角度說7比6大,比8小還有的學生說出了和7相鄰的數是6和8等等,思維比較活躍,語言表達清楚。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4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 56、57頁
教材分析:8、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本單元10以內加減法的第二部分內容的第2課時,它是在學生認識了數字8和9、7以內的加減法等內容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些內容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 通過系統學習8、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進一步熟練和鞏固計算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教材安排了兩個主要教學環節,首先教材呈現一副“海濱游泳”的情景圖和“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的問題,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和了解圖中數學信息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并列出正確的算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由于學生已具有了“6、7的加減法”的學習思路,學生能提出不同的加減法的問題。
第二個教學環節是“算一算”,教材第一次呈現了大括號線的示意圖,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大括號線的意思,能正確列式計算。
在“練一練”的練習中教材安排了兩道題,第1題是8、9的加減法的口算,讓學生自己獨立做在書上,集體訂正,這樣的練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第2題是一個示意圖,是一道6、7、8、9的加減法的綜合練習題,設計的示意圖趣味性很強,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情境圖,發現、交流圖中數學信息的過程。
2、會計算得數是8 、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3、能根據情境圖中的信息提出簡單問題,培養初步的問題意識。
教學重點:會計算得數是8 、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能根據情境圖中的信息提出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復習:說一說8、9的組成。
2、談話導入。通過師生之間游泳話題的談論,引出教材情境圖。
同學們,你們喜歡游泳嗎?知道游泳有什么好處嗎?
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
老師也喜歡游泳,在炎熱的夏天游泳不僅可以解除悶熱,而且還可以鍛煉身體。但是小朋友游泳時一定要和大人一起去,避免發生危險的事。我們教材也選擇了小朋友游泳的事情。
師出示情境圖。
9、觀察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在圖中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設計意圖:復習8、9的組成,為8、9的加減法學習做準備。通過看圖發現數學信息培養學生觀察情景圖和交流數學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1、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并計算。給予一定的思考和寫算式的時間。
大家觀察真仔細,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現在,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人?你會列式計算嗎?自己試一試。
學生寫算式,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和了解圖中數學信息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計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養學生觀察情景圖和交流數學信息的能力。)
2、啟發學生提出其他加減法計算的問題,由于提問題對小學生來說有點難,教師可以作為參與者共同完成。
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算式解決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根據圖中的信息,你還能提出其它數學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可以同桌討論一下。
學生提不出,教師先提。
誰來給大家提個問題。
學生提不出教師先提。
正在游泳的有幾人?9-2=7(人)
還應該提出以下問題:
一共有多少個游泳圈?4+5=9
岸上有多少個游泳圈?9-5=4
學生比老師多幾人?8-1=7
有幾個女生? 9-6=3
有幾個小朋友在游泳?5+2=7或9-2=7……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和了解圖中數學信息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并列出正確的算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三、嘗試應用
1、觀察教材中的兩幅圖,指導學生理解圖意,認識帶括線的加減問題。
同學們的表現都很出色,下面我們一起看教材第57頁的兩幅圖,誰來說說這兩個圖是什么意思?
左圖學生很容易理解,學生可能會說:
左邊有5條小狗,右邊有3條小狗,問下面加一條線和一個問號,表示要求一共有多少條小狗,
右圖的圖意學生不易表達清楚,可采取師生對話的形式進行。
看這幅圖,括線下面寫著9表示什么意思?
筐上這個問號是什么意思呢?
2、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再交流計算的結果,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這個圖的意思是一共有9個玉米,外邊放著3個,筐里有幾個玉米?圖意明白了,自己看圖試著寫出一個算式怎么樣?
學生寫算式,教師巡視。
誰把自己寫的算式介紹一下,說一說是怎么提的?
左圖可能出現兩個算式:
+3=8或3+5=8
右圖可能會出現下面的情況:
一共有9個玉米,筐里有6個,拿出來3個,列式:9-6=3。
一共有九個玉米,筐里有6個玉米,筐外有3個玉米,一共有9個玉米,列算式為:9-6=3。
筐里有6個玉米,筐外有3個玉米,一共有9個玉米。列算式為:3+6=9或6+3=9。
右圖加法算式如果出現,教師應先肯定,給與鼓勵,然后使學生了解“?”表示的意思是求筐里有幾個玉米,用9-3=6更好。
讓學生理解大括號線的意思,能正確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大括號線的意思,能正確列式計算。)
3、呈現補充的兩個帶括線的題,鼓勵學生自己看圖列式,然后交流。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大括號線的理解,能正確列式計算。)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學生自主完成,然后交流訂正。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2、練一練第2題,先組織學生仿照圖意,每人手拿口算卡片做鉆山洞的游戲;然后讓學生在書上連線。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6、7、8、9的加減法的綜合練習題,設計的示意圖趣味性很強,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反思:
有了上節課學習的基礎,學生對怎么想加減法算式得數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學習中也已會看圖說幾句話。所以,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主題例圖,引導學生看看圖中是怎樣的情景,然后引導學生根據題意提出問題并能正確地列出算式,也能說出每個數字是什么意思,教師再強調加法的含義,緊接著我又引導孩子們提出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并列式。
在本堂課過程中8、9的加、減法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加上擴線和問號的學習,使理解題意變得更加有難度,在8、9的加減法中,減法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的最大難點,加法則是學習減法的基礎,在學習加法的過程中如果讓學生充分理解擴線和問號的意義,明白問號在哪問題就在哪,減法的學習就會容易一些而在加法的授課過程中,我雖然注意了對擴線的理解,也由于學生對問號的學習沒有出現問題,對圖意理解得非常清楚,就忽視了對問號的講解,學生對于問號在哪,就是對哪進行提問的意識不夠強烈,導致了減法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準確說明圖意,提出問題現象的出現。
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到了由扶到放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通過前面加減法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加減法計算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我進行適時指導,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勵學生不用借助學具,直接看著算式寫得數。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5
有了6、7的認識做鋪墊,我先通過幾道小練習鞏固原來學過的知識,然后,直接入題,請同學們觀察課本主題圖,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字8、9。這樣不僅初步了解了數字8的形成過程,而且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然后,讓孩子們觀察尺子上8、9的位置,并通過小游戲記憶他們的順序。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7、8、9的點子圖,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處,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沒有強調學生要有順序的數,導致在數8、9的圖時花費了較多的時間。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6
周五的數學課學習了第五單元10以內加減法的第5課時——8、9的加減法。
課前就想著10以內的加減法在學前班的時候都學過,學生接受起來應該很容易。
和預想的一樣,由于孩子們對所學知識已經有了認知,所以,學的過程中信心很足,對于課堂中提出的問題也熱情高漲,整個課堂按著設計的環節逐步進行著。
到了講第二個例題時,題中出現了學生沒見過的大括號,對學生講解了大括號的'名字及作用,告訴他們在這里大括號和分解符號的用法一樣,然后問他們懂了嗎?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懂了!”看他們接受的快,心里挺高興。可在做練習冊上的習題時卻讓我目瞪口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把帶大括號的題做錯了,分不清大括號哪部分代表總數,哪部分代表部分數,該用加法的用減法,該用減法的用加法,原來我看到的是假象,他們并沒有真正的掌握。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反思:其實原因主要在我的身上。首先沒抓住對于孩子來說的知識的重難點,只考慮本節課的知識在學前班都學過,覺得他們在接受上不成問題,卻忽略了這個新知識點,只進行了講解而沒進行必要的練習鞏固。最重要的一點是,課堂上我忽略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從做練習題的情況來看,平時能力強的孩子都做對了,錯的都是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而我在課堂中的表現恰恰是把他們放在了同一水平線上,這對于能力差的孩子來說就有些困難了。其實課堂中的他們還處于似懂非懂的階段,隨著能力強的同學他們可能會說出正確的答案,可是讓他們獨立完成就不行了。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7
回憶這節課的教學,使我頗感欣慰的是:孩子們的小身板坐直了,不再東倒西歪了;小手放好了,不再搞小動作了;小眼睛瞪得圓圓的,看著老師了,整整一節課孩子們的課堂紀律非常好,課堂既活躍而又有秩序。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從心里感到高興。
但細細想來,還是有不盡完美之處:
1、課前教材鉆研地不夠充分。8、9的比較大小,課本上借助點子圖作為一新授知識來處理,我處理的有點過于簡單,可先出示7的點子圖,再出示8的,7、8進行比較后再導入9的點子圖,這樣邏輯性會更強些。8、9的書寫講解不到位,“8、9應稍開一點口”我課前沒有認真鉆研教材,導致失誤。
2、講解練習小動物們坐火車時真數字從8-1,倒著填,講解可再到位些,告訴孩子是從大到小填的。
3、教師語言引導可再到位一些。如數松樹時“有兩排樹,左邊一排右邊一排”可先用語言暗示一下孩子是有順序的,數數時要注意順序,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不漏?
4、課堂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還有待加強,注意抓住孩子的思維亮點,抓住課堂亮點。如主題圖數花時“4+4= 8”應讓孩子說一說。
5、教師應放手給學生,盡量讓孩子多動手多動腦,可讓孩子上臺當當小老師點點電腦孩子積極性會很高。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非常感謝各位的指點,正是你們的直言不諱才使我有了進步的可能,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離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還有很大的差距。“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8
《8和9的認識》我在這堂課的課前準備時間上花的比較多,也得到了很多老師的幫助。課后,每個聽課老師都給了我很多的意見,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分為:
一、知識目標:
1、通過數具體事物的數量,學會熟練地數數,并理解8、9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
2、通過操作活動,掌握8和9的組成與分解;
3、能正確地讀、寫8和9,知道它們的大小,學會用數8和9描述身邊的事物。
二、過程目標:通過具體實物與8、9建立對應關系,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觀察、操作的方法,讓學生主動探索數的組成。
三、情感目標:體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與樂趣 ,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的中心,在課堂教學中主導教與學的方法與過程,也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變的更為多元,更為具體,如何恰當地把握課時教學目標,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的疑問,需要進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標預設與課堂生成的關系上,往往被目標所困,放不開手腳,當課堂有很好的資源生成時,卻被自己輕易的扔掉了。如在聽鈴聲拍手過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師敲鈴你拍手,你比老師多一下,先聽后拍,邊拍邊數”,有一些小朋友出現了多拍一下的情況,可我并沒有深究為什么他們會多拍一下,是數的方法上的問題,還是由于算錯的原因?我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帶過。課堂是動態的,隨時都會出現與預期的目標不一致的情況,我得隨時作出決策,使目標更加貼近學生學習的實際。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9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復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后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10
《8和9的認識》包括兩個內容,一是認識8和9;二是學會書寫8和9。雖然在設計環節比較細,但也顯示出教學步子比較小,內容上沒有體現出一定的深度。這可能和當時構思這節課的時間比較早有關系,根據當時的學生在課堂上回答能力、動手操作等方方面面的實際水平,我覺得在40分鐘內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想法就是把這一內容上實、上細,免得因為內容太多而走過場。不過因為自己的惰性,也沒有及時去了解學生現在的實際水平,就只是在小范圍作了調整。所以到那天上午上出來的課,自己也感覺內容有點單薄,因為學生各方面的知識及能力是天天變化的,我應該及時作出調整。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11
這一次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首先,分圓片不再跟前幾節課一樣,自己一個人完成了,而是小組合作。學生覺得比自己一個人分,一個人說、記有趣多了。通過動手活動,還培養了學生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學生完成8的組成后,再及時抓住不同層次學生所展示出的不同想法,即此處的“點睛之筆”:“8的組成為什么只記4種?”讓這部分層次高一些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想法,通過討論,使所有的學生明確,更使分了7種的`學生悟出:不用全部分完,只用分出、記住前4種,就可以記住全部7種“8的組成”了。從而在學習“9的組成”時,能貫徹這一思想方法,從“9” 的8種組成中挑出4種記憶,并能從這4種衍生出全部8種。
今后,應加強小組合作交流,應該讓學生學會分工、與合作,避免時間的浪費,提高學習效率。一年級學生動手時課堂紀律亂是最令人頭疼的事情,有時怕亂都不敢放開,可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還是盡量的去嘗試放手讓學生去探究。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12
學生已經學習了6和7的分與和,在6和7的基礎上再學習8和9的分與和對于孩子們來說已經不再困難。整個課堂我主要安排了一下三部分:
1、引出8、9的分與合。
在教學8、9的分與合的過程中,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把8個方塊進行操作。首先由老師向右移動一個,根據操作讓學生說說8可以分與幾和幾?還可以想到些什么?通過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分別從分與合兩個角度進行表達,并能通過一個分成推想出另一個分成。
第二次操作活動是把9個圓片來分一分進一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
2、掌握8、9的`分與合。
在引出8、9的分與合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讀一讀,然后根據教師的操作一起說一說,接著教師可以僅留下一些關鍵數字進行背一背,最后讓學生獨立背一背。
3、游戲——深入理解8、9的分與合。
在操作與記憶的基礎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練習,首先出示點子圖,選擇兩張,使圖上的點子數合起來是8(9),并讓學生去讀一讀。然后讓學生進行對口令游戲,并說一說幾和幾合起來是8(9)。
應該來說,本節課讓學生有條理地表述是重點,也是難點。我把8和9的分與合放在一起讓孩子們找規律的時候,很多孩子能很快說出規律,但是在真正應用的時候總是摸不清頭腦,丟三落四寫不全。今后應重點鍛煉孩子利用規律來背知識。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8和9》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1-27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04-05
一年級數學上冊《8與9的分與合》教學反思01-21
數學《8和9》的教學反思01-07
數學上冊《8加幾》教學反思06-15
一年級數學上冊《8、9加減法》的教學反思06-15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8和9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1-22
數學8和9的認識教學反思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