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05 09:29:0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解簡易方程》這個單元中,教材是通過等式的基本性質來解方程,這個方法雖然說使得小學的知識與初中的知識更加的接軌,讓方程的解法更加的簡單。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下降,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是有利的。但是教材中故意避開了減數和除數為未知數的方程,如:a-x=b或a÷x=b,要求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列成如x+b=a或bx=a的方程。這樣的處理方法,有時也會無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發生矛盾。例如“爸爸比小明大28歲,小明Х歲,爸爸40歲。”很多學生列出了這樣的方程:40-Х=28,方程列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應該怎么解呢?允不允許學生用四則運算各部分的關系來解方程?是否該向學生講解方法?還是讓學生把此方程改成教材要求的那樣的方程?如果要改成教材要求的`方程,那就是在向學生傳達這樣的思想:這樣的列法是不被認可的,那么以后在學習“未知數是減數和除數的方程”時,學生的思維不就又和現在沖突了嗎?現在學習的節方程中,學生很容易看見加法就減,看見減法就加,看見乘法就除,看見除法就乘,如把30÷Ⅹ=15的解法教給學生,能熟練掌握并運用的學生很少,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越教越是糊涂,把本來剛建構的解方程方法打破了。如果不安排,那么每次在出現的時故意回避嗎?

  在教學列方程解加減乘除解決問題第一課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出示做一做的題目,這題更接近學生的實際,學生也能更好理解數量關系。小明今年身高152厘米,比去年長高了8厘米。小明去年身高多少?先讓學生讀題理解題目中有哪幾個量?引導學生進行概括,去年的身高、今年的身高、相差數。追問:這三個量之間有怎樣的相等關系呢?

  去年的身高+長高的8cm=今年的身高

  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長高的8cm

  今年的身高-長高的8cm=去年的身高

  你能根據這三個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嗎?學生嘗試列方程。幾乎全班學生都是正確的。

  X+8=152 152-x=8 152-8=x

  追問學生你對哪個方程有想法?學生一致認為對第三個方程有想法?生1:這個根本沒有必要寫x,因為直接可以計算了。生2:x不寫,就是一個算式,直接可以算了。我肯定到:列算式解決實際問題時,未知數始終作為一個“解決的目標”不參加列式運算,只能用已知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算式,所以這樣的x就沒有必要。接著讓學生解這兩個方程X+8=152 、152-x=8方程。學生發現152-x=8解出來的解是不正確的。告訴學生減數為未知數的方程我們小學階段不作要求,所以你們就無法解答了。接著,我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數量關系,他們之間有聯系嗎?其實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有加法轉變過來。因此,我們在思考數量關系時,只要思考加法的數量關系,這是順向思維,解題思路更加直截了當,降低了思考的難度。接著只要把未知數以一個字母(如x)為代表和已知數一起參加列式運算x+b=a,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列方程解決問題。

  接著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探究bx=a的解決問題。

  我這樣的教學不知道是否合理?其實小學生在學習加減法、乘除法時,早就對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有所感知,并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感性經驗。要不要運用等式的性質對學生再加以概括呢?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節普通的計算課,為的是以平常的教學內容為載體,研究怎樣體現“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我認為,一節課,無論它采用何種教學模式,華麗也好,樸實也好,最基本的知識和學習的技能必須得傳授下去。這節課重點是要求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課內和課后的學生反饋可見,這一目標得以實現。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什么途徑讓學生獲得?就是過程與方法的實施。這需要老師提供機會,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數學活動。我把例題的數據 改成 ,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切入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從舊知遷移、轉化到新知的`可能性。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驗最優化。這節課學生在一系鞏固練習中充分體會到分數除以整數的最優計算方法是轉化成乘這個分數的倒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這一目標并不是單獨存在,它其實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更不能簡單地以為它代表著德育教育。本節課,學生有困惑、有驚喜、有自豪、他們有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悅,這才是數學課的魅力所在。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3

  優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合作交流,匯報展示,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不足;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初步判斷生活當中的問題,課下應該多鼓勵學生多到生活中學習。

  改進措施;今后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發現數學。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4

  分數的混合運算是本冊的重點、難點,本單元包括分數乘除混合運算;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以及已知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計算。

  分數乘除混合運算,主要讓學生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并會做分數乘除的應用題。學生很容易掌握計算,應用題我主要采用讓學生找等量關系,先讓學生寫出等量關系,再把以知條件代到等量關系中,求出數量。這種方法學生容易接受,效果較好。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我主要讓學生畫圖的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我保證了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主嘗試畫圖,同時也要對學生的畫圖結果給予及時的反饋和評價,充分交流后作出正確示范,在畫圖的基礎上,分析數量關系,從而解題。學生的掌握情況不錯。已知比一數多[或少]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計算,這對學生來說較困難,是個難點。我采用已下四步:1、讓學生找單位“1”。2、根據題意畫線段圖。3、根據線段圖找出與單位“1”的數量關系。4、然后根據關系列出方程或寫出算式。

  剛開始覺得學生掌握的不錯,每一課用的時間較短,沒有進行過多的訓練,等到三課上完后,進行綜合訓練時問題就出來了,學生分不清楚是用乘還是除、是用單位1加還是減等等。我發現主要原因是沒有循序漸進,由簡到難,步步落實,沒有備學生,高估了學生的能力。雖然方法較好,但學生掌握的較差。只有讓學生把每一種類型的題目搞懂、分析清楚,再進行混合運算就容易多了。后來我又根據上面的方法和策略,一步一步讓學生落實,最后學生才能掌握。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兩個概念;會運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簡單的方程。在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安排上,盡量為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服務,因此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講解方程的解時,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的,告訴他們:“解方程就是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個神奇的數,由此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通過練習讓學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處。

  1.本課主要對解方程進行了解題練習。通過搶奪小紅花等游戲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和興趣!

  2、通過本課的作業檢測,有少量學生還是對本課的內容練習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師在課下不斷的指導。

  3、學生對于方程的書寫格式掌握的很好,這一點很讓人欣喜.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6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為小數除法,分為小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小數、商的近似數、循環小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用小數除法解決問題等幾個知識點!在這一個單元的教學當中,發現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在小數除以整數的知識點上,學生在處理當被除數整數部分不夠除時,通常忘記商“0”,商的小數點也出現未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錯誤!

  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同學們都知道可以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再計算!但當除數與被除數的'小數位數不一樣時,同學們受“除數與被除數小數位數相同的情況的解決方法”影響,出現了直接把小數點去掉的情況,也就是沒有按照“商不變”性質來進行處理!另外,有個別同學在轉化成整數的過程中,是以被除數作為轉化的對象,導致計算過程比較復雜。

  三、在運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出現了幾種情況,分別是1、當除得的結果是無限小數時,未能利用去尾法或者進一法取近似值;2、分不清什么情況下用去尾法取近似值,什么情況下用進一法取近似值;3、涉及到金錢的計算,當結果超過兩位小數時,沒有保留兩位小數!

  四、學習能力中下的同學,對于整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忘記得比較厲害!

  對策:

  針對第一種情況,可以嘗試通過整數除法1÷2=0……1的講解,說明當整數部分不能商1時商“0”,然后再遷移到小數除法。

  第二種情況:對小數除法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與對比,讓學生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并進行強化訓練!

  第三種情況:通過舉生活中的例子說明什么情況下用去尾法,什么情況下用進一法取近似值,并進行歸類!

  第四種情況:在課后找時間對他們進行知識的復習與鞏固!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7

  優點;本課以游戲貫穿整個課堂,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使學生深入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注重數學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估計意識,培養學生學習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在游戲中既可復習統計知識與數的組合,又可獲得新知,充分體現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很有幫助。

  不足;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有的學生發言不夠積極,

  改進措施;注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他們都有機會發言。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8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小數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小數除法的意義。

  2、利用生活經驗和自己已有的知識,經歷探索小數除法的意義過程,發展推理能力。

  3、正確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利用這些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過程與方法

  本節課主要通過情景激發興趣,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引導,動腦思考幫助學生理解除數是整數的計算方法和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被除數是小數時,如何試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我們一起來到浦口小商品市場來看一下人們在談論些什么

  買3個籃球花了177元

  買2個足球花了184元

  買6個排球花了210元

  通過人們談論的這些話,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用什么樣的'方法去解決你剛才提出的數學問題?

  2、學生列式計算,并利用投影集體校對,重點說說177除以3你是怎樣算的

  3、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買了4個乒乓球用了四塊四?說說你是怎樣解決的?

  4、真不錯,你能從人們簡單的話語當中通過解決問題獲得有用的數學信息。

  (二)提出課題,探究新知

  1、人們經常去三角小商品市場批發一些商品來賣,你們想不想當一回店小老板?買了8個鉛筆盒共用去43.2元,如果你是店小老板還有什么樣的數學問題需要你解決的?

  2、我們需要解決

  每個鉛筆盒的批發價是多少?

  每個鉛筆盒的賣價定為多少比較合適?

  3、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你準備如何去解決第一個問題?提出課題:像這樣的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我們來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一下。板書:小數除以整數

  a)、估計一下43.2除以8大概會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b)、根據已有的經驗嘗試去解決這道題,能用一種方法解決了還要去探究一下還有沒有跟簡捷的方法。完成的同學可以小組交流一下。

  c)、反饋:教師板書強調

  d)、你學會用豎式解決這道題目了嗎?你能在草稿本上在算一遍嗎?說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那些地方映像比較深?那些地方特別要值得注意的?

  4、想想,每個鉛筆盒的賣價定為多少比較合適?

  5、小結:看來學會小數除以整數還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來做幾道練習看看我們學會了沒有

  (三)鞏固練習

  1、豎式計算

  25.2÷6 34.5÷15 44.8÷2

  2、出示一板牙刷25個,進價是32.5元。如果你是小老板,需要解決哪些數學問題?

  (四)課堂總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9

  組合圖形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這些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組合圖形的形成及其特點,讓學生自主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問題。

  在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如何使組合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把這個圖形分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通過畫輔助線表示出來,如果認為有幾種分法,就分別在圖形上表示出來。接著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的做法,通過投影展示學生的分法(以分割成兩個長方形為例),第一,你是怎樣分的 (分割成兩個長方形);第二,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第三,要計算第一個長方形的面積,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要計算第二個長方形的面積,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基本上都能夠運用分割或添補法把組合圖形轉化為所學過的基本圖形,但在展示學生分法時,忘記了將在巡堂時發現的個別學生的分法是由于找不到相關條件無法計算圖形面積也進行展示和集體討論為什么,這是不足的地方(如果當時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充分展示匯報不同的分法后,教師接著引導學生總結優化出哪種分法更利于我們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或者哪種分法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更簡單,然后就讓學生用這種方法來計算圖形的面積,可能后面的環節就不會不夠時間)。學生匯報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進行圖形的面積計算,然后讓學生匯報展示,從中小結優化出那種分割法或添補法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更簡單。這個環節花的時間比較多,跟前面的環節有類似,結果后面的時間很緊。因此在今后教學中應要多注意教學環節之間的內容設計,盡量緊湊,及時發現問題和作出反饋。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0

  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進行計算。能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樂趣。本課的重難點是:探索并學會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本課通過創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列出算式。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學生課前預習時發現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后點上小數點,但對于為什么要這么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課的難點,在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算理之后,我安排了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后又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并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在當堂訓練的反饋情況下我發現,學生對于小數乘法的對位和小數的加減法的對位有混淆,因此如果課堂中進行一些加減法計算的對比題目可能會避免類似的錯誤發生。在整節課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探索過程中,自然地發現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小數位數的關系。教學重點放在對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本節課也是在整數乘以整數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計算小數乘以整數,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計算的,讓學生共同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同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1

  按比例分配問題是比的一種應用,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系,已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工作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以后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礎。對于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但是對于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并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范的分配方法。我認為這節課的關鍵在于把比轉化成份數或分數,使題目轉化為歸一應用題或分數應用題。根據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是這樣設計本節課的

  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是一種分配思想,在生活、生產中是很常見的,已學過的平均分其實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種特例。教學中要通過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在生活、生產常常要把一個量按照數量的多少來分配,感悟“按比例分配”存在的價值。但教材中的例題是人體內的水分和其他物質,這個信息對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設計時換成了“把28個足球分給男、女兩組同學,該怎么分?”,讓學生初步感知,由于學生面臨的是自己生活中的問題,學習材料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于是激發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心向,主動地參與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首先出示男生和女生都是30人,學生立刻就能想到平均分的問題,引導平均分是按1:1進行分配的,再出示男生40人女生30人的情況,學生就能夠理解按人數4:3進行分配。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數學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源自生活。

  2、鼓勵動手操作,操作于思維相結合

  對小學學生來說,加強感知,通過操作,思維和語言的密切結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增長了智慧,提高了素質。因此,作為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盡可能給他們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只有讓他們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發現,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識內在、本質的聯系。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首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4:3的,接著讓他們自己動手畫線段圖,邊畫邊思考。通過畫線段圖不僅是學生更深入理解4:3的含義,也讓他們理解了這道題中的`數量關系。

  3、尊重學生起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思考,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在新知形成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根據原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研究性學習,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并充分展示學生的思考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多向思維的發展,凸現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整節課以思考、交流貫穿全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對比、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尤其是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間。教學中,無論是學生觀察、發現或是“探索創新”或是“鞏固深化”都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或再組織討論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能說,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

  4、學會傾聽,并質疑問難

  課堂上的傾聽主要產生于兩個層面:一是師生間的,二是生生間的。首先學生要認真聽取教師的要求,以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帶著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教師也要認真聽取孩子們的發言,以便適時進行引導,使問題不斷的深入,并對學生的發言適時作出評價,取到及時激勵的作用。其次,孩子們也要養成認真傾聽他人(或其他小組)發言的習慣,因為他人(或其他小組)的做法自己(或自己小組)未必嘗試過,還可對他人(或其他小組)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見解,使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解題時,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在學生展示解題過程時,要求學生傾聽同學的解題方法,并思考他的思路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學生帶著任務去傾聽,不僅提高了傾聽的效率,也能夠找到質疑的問題。 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對學生的鼓勵評價太少。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總結方法時,沒有足夠的放手。教學語言上也有欠缺。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這次的教訓,改正自己的不足。謝謝大家!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2

  本節課我結合教材創設“分餅”的情景活動分成兩個成次進行展開教學。通過兩個活動讓學生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在這基礎上要求學生對這分數能正確讀寫,了解假分數、帶分數的關系。這節課我先以豬八戒分餅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齊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在整個教學中我都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與小組討論來解決問題。

  兩個實踐活動中,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氛圍都比較強。在小組匯報階段,大家積極發言。“金星組”還匯報了兩種和書上不一樣的辦法:一個是徒弟三人孝順師傅,每人把一塊餅的1/4敬給師傅,那么唐僧得到3個1/4是3/4,徒弟每人剩下3/4,四人分得的餅相同。(可惜,當時時間太緊,我應該引導學生分析弄明1個3/4與3個1/4是相同的,只是單位1不同,一個是把1個餅平均分成4份,拿其中的3份; 一個是把3個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4,即單位1不同,一個單位1為一個餅,一個單位1為3個餅。)另一個是:先把三張餅平均12份,每人拿9份,就是9/12,這點為以后的約分打下了基礎。

  反思這一節課,小組活動開展得很成功,得益于課前的結構化預習,平時的培養,和本節課的安排,孩子們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創意與個性,小組活動動而不鬧秩序井然,這是與上幾節公開課相比最大的進步。但是,由于匯報交流的時間拉得過長,沖淡了練習的時間,使得安排的訓練題沒能完成。今后還要在時間安排上多動腦,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刀刃上。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3

  一、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

  學習小數,是在認識了分數后進行的教學。關于這節課,教材首先安排了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給學生認識,再介紹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還介紹了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中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有關小數的哪些知識,學生已經知道的直接板書,比如讀法、寫法。學生不知道的引導學生學習,能自己學的就自學,比如小數各部分的名稱,自然數和整數的介紹等這些內容自己看書學習。充分尊重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二、從學生的生活出發。

  關于這節課教材突出小數與生活、小數與分數的聯系。測量長度單位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識整元數,這是生活中用到小數的最常見的兩種情況。所以教材的安排先用分數表示,再用小數表示。這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又能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感受小數的現實作用。

  本節課我創設了猜價格的游戲。書簽的價格0.1元在學習1角=1/10元=0.1元。

  書簽的'長度8厘米,從學生熟知的價格背景中體驗分數與小數的關系。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厘米,那么,8厘米就是8/10分米。還可以寫成 0.8分米。在組織學生交流小結時,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注意把小數與十分之幾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將小數認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系統,實現認知建構中的同化與順應,完成認知整合與網絡化過程。

  生活中的小數比較多,練習時讓孩子多看看生活中的小數,理解小數的實際意義。介紹小數的來歷,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域,把對小數的認識放到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時空背景體系中,讓學生感知其來龍去脈。所有的這些教學努力,都使新知在兒童頭腦中不孤單,不零碎,建立起廣泛而豐富的認知聯系,加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認知態勢,教學的內在效益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4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數學,學數學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學“圓的.認識”后,我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畫一個半徑為5米的圓。有的學生想到兩個人用一根長繩畫圓,有的想到一排人轉一圈畫一個圓,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圍一個圈,沿這個圈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解決“為何現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當有人在表演時,觀看的人群自然的圍成一個圓,這是為什么?”“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圍是一個圓形?”這些實際問題。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5

  “中位數”是《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新增的一個教學內容。這是一節概念課,主要是讓學生明白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不僅能用“平均數”來反映,在一些情況下,“中位數”能更合適的反映出數據組的一般水平。并且能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并會找一組數據的中位數,能解釋其實際意義。

  我首先從例題4入手,讓孩子們思考:用什么數據表示第3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既復習了平均數的意義,又復習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然后讓孩子們思考用平均數27.7表示孩子們的水平好不好?為什么?孩子們通過觀察發現:由于較大數的影響,平均數偏高,這個時候是不適合用平均數來表示第3組同學的擲沙包的水平了。這個時候再提出“用什么數來表示7個同學跳繩成績更合適呢?學生在矛盾沖突中尋找到的這個“合適”的.數正是——中位數。這樣的教學設計能讓孩子們體會中位數在表示一般水平的合理性。

  課堂上我繼續利用這組數據,提出: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中等個),中位數是多少?讓學生自己嘗試找中位數,體驗到如果數據是偶數個求中位數的方法。

  一堂課下來,孩子們總是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孩子們的思維,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我不斷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培養孩子們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20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03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03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05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05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7-02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7-02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22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分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