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精選11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 1
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讓學生從凝練簡潔的詩句中,馳騁想象,理解詩意,領會詩情呢?以上教學片段,我注意讓學生從詩詞中的餓關鍵詞語出發,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情景進行想象,建構文本意境,在大體把握詩意。感受適詩詞描繪的情境后,又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詩詞主人公漁翁的內心世界,體會悠閑自得的心態,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有幾點是做比較成功的`。
一、創設情境,導學得法
充滿了詩情畫意,畫面色彩明麗。我先讓學生從畫面上找,再到字詞里面找,學生找到了方法,體會到了景色的美,色彩的美。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漁翁悠閑自得的生活情趣,我又創設了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走進漁翁的內心世界,以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到漁翁的情感。
二、借助想象,讀出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闭n堂上,我大膽放手,抓住關鍵字詞讓學生想象,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詩詞去想象,不斷地體會,多次的、多角度的讀悟,做到了想象中理解,理解中想象,朗讀促感悟,感悟促朗讀。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 2
《漁歌子》是借鑒了民間的漁歌而成。此詞語言清麗自然,寄情與景。詞的作者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詩情畫意。本首詞內容淺顯,生字不多,因此我認為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在頭腦中把文字轉化為畫面,讀中感悟體會詩中意境。
一、豐富想象,品出詞中畫。
巴爾扎克曾說過一句有意味的話:“真正懂得詩的人會把詩人詩句中只道露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心中去發展”。唐代書畫家顏真卿曾經夸他寫得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因此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詩詞句,通過想象,讀出詞中所描繪的景色的自然之美,和諧之美,柔和之美。同樣通過感知形象,運用想象去填補詩歌中留下的空白,也進一步品味了詩意,走進了詩意。因此在教學中我采取了老師配樂朗誦,學生閉眼想象畫面的方法。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在啟發想象下,學生的思維拓展了。不僅看到了連綿的群山,飛行的白鷺,盛開的桃花,潺潺的流水,肥美的白鷺,細細的.春雨;聽到了鳥鳴,聞到了花香……學生陶醉的眼神,動情的描述,讓人情不自禁的吟誦一曲《漁歌子》。此時,任何的解釋都是多余的了。由此可見,豐富的想象不僅可以豐富對詞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二、知人論世,品出詞中情
孟子曾提出“知人論世”,他認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這才能與古人為友,才能體會出詩人所代表的思想感情。由此本節課中我給學生補充了詞人生平事跡,拓展了張志和的兄長松嶺寫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均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力浪起且須還。)并設計了和學生和詩的環節。這并不為拓展而拓展。而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誦讀詞。了解了詩歌背景,又是以對歌的形式呈現,此時學生完全被帶入了兩首詩的意境中。我適時發問:弟弟呀!你為何不歸呀?學生答案脫口而出。我又問:“張志和釣到了什么?”學生立即答到:“釣到了快樂,釣到了閑適,釣到了自由……在此情此境中,學生深刻的感悟了,品出了“釣”中情。
三、反復朗讀,悟情悟境
朗讀時古詩詞教學的生命,在誦讀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悟情悟境,在誦讀中欣賞抒情。因此在整堂課中我都貫穿了誦讀領學。初讀,讀正確,讀流利。再讀,讀得有點“詞”味,指名讀,教師范讀,配樂讀,想象讀,和詩讀,直到最后讀出韻味,讀出節奏,讀出了感情。從而達到在多種朗讀形式中品賞佳句,體味情感,入情入境,熟讀成誦。
總之,上這樣的匯報課,我真的感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感受到對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真的有一定幫助。當然本節課也不足之處,自己的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今后我將注重積累,以使自己能將評價語言運用得恰到好處。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 3
《漁歌子》是一首傳唱千年的古詞,作者運用“寫意山水畫”的方式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動靜結合,色彩艷麗的畫卷。所謂“以詩傳情、以詩言志”,在這幅意境優美的山水畫的背后,傳達的是作者對悠閑自在生活的向往。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翁,而是江南水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所以,我在講授這首古詞時弱化了單一的解釋詩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品讀,想象畫面,詞畫交融,進入意境,體會情感。我把詩詞中的景物都呈現在黑板上,這副畫成為學生脫離課本進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誦關鍵詞,使學生邁出積累語言的第一步。教學過程中,學生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把詞意說得很美,生動有詩意,我想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已在潛移默化中鍛煉了。然后再聯系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指導學生品讀出“不須歸”所蘊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學生對課內外詩詞的積累,在教學中適時穿插相關詩句,豐富畫面的同時,也讓學生學以致用。
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及上課的過程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并力圖體現“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營造融洽、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教師參與引導,與學生平等對話”的新課程教學理念。使學生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十分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不僅“學會,還會學”!
在執教完本首詞,我的腦海里便開始反思其中的遺憾與愧疚,收益頗多:
1、時間應該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朗讀指導的環節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時間,讓學生讀得更到位。吟唱古詞,一來是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來是想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但這部分花的時間比預計多。
2、課堂上學生的發言積極性高漲,但我傾聽時卻不夠細心。傾聽學生的發言也是一門藝術,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當出現學生的回答有些偏離主題時,應該要仔細捕捉有關信息,作適時引導。
3、其實整堂課下來覺得自己還是不夠淡定,內心不夠平靜,沒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得剛剛好。
總之,經過這一次的賽課,收獲很大。我將不斷學習,以求更上一層樓!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 4
《漁歌子》是一首傳唱千年的古詞,作者運用“寫意山水畫”的方式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動靜結合,色彩艷麗的畫卷。所謂“以詩傳情、以詩言志”,在這幅意境優美的山水畫的背后,傳達的是作者對悠閑自在生活的向往。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翁,而是江南水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首先出示課題,板書課題。接著讓同學們自讀這首詞,觀察這首詞跟前面兩首古詩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很容易發現這首詞的3、4句字數跟1、2、5句不相等,而前面兩首古詩的每一行字數相等。老師接著就告訴同學們,這就是詞的標志,詞中的句子長短不一。所以詞也叫長短句。漁歌子是詞牌名,不同的詞牌名也決定長短句的字數。詞牌名決定了詞的格式,與詞的內容無關,但今天這個詞牌名既是格式同時也是詞的題目,概括了詞的內容,因為這首詞就是寫垂釣的漁夫的.。
接著我讓學生抓關鍵詞體會,這首詞描繪的什么季節、什么地方的景色。學生通過“桃花”、“西塞山前”知道了是春季,西塞山。然后我讓學生找找這首詞描繪了哪些景物。學生也找出了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斜風、細雨。我問青箬笠、綠蓑衣是景嗎?學生回答這是漁夫的打扮,不是。接著我讓學生發揮想象,說說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副什么畫面。學生就根據這些景物,概括說了我見到的畫面有哪些景物,極其簡略,描繪得不具體、不形象,沒有美感。然后我就再引導學生講講,你心目中的這些景是什么樣的?企圖把景描述得具體、生動、形象。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的描述具體了一些,但跟我的想象和要求還差一截。于是我把我心目中的畫面描繪了一下,學生聽后,似乎有點感動,都面帶微笑,露出喜悅的神色。
經過這樣的想象之后,我們就請學生談談對詩句的理解,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詩句的意思。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 5
今天教學語文園地七中的《漁歌子》一詞。這是一首唐代張志和寫的寄情山水,抒發熱愛自然的作品。全詞格調清新,色彩鮮明,讀來畫面感十足,無比享受。
我通過四讀來完成本詞的教學。
一讀:讀通詞句。第一遍朗讀,我首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要求讀準詞句。然后請學生起來朗讀,注意讀準塞、鱖等易錯的字詞。
二讀:讀出韻味。在讀通詞句的基礎上,在安排學生進行更高的要求。這時,我讓孩子讀每一句詩的最后一個字,問問孩子發現了什么?思博同學發現這些字的`最后一個韻母都是i。于是我告訴孩子,這就叫押韻。為什么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呢,就是因為詩歌講究韻律美。于是,我帶著孩子妹妹地朗讀這首詞,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慢慢感受到詞的韻味。
三讀:讀出節奏。詩歌不僅有韻律,而且還講究節奏。每句詩歌的停頓可能都有所不同。于是,我把這首詞的節奏停頓用豎線標出來,讓孩子們再讀。不停的停頓,相同的韻味,孩子們再一起朗讀,整個教室里有了美美的韻味。
四讀:讀出意境。總所周知,不管是唐詩,還是宋詞都有讓人陶醉不已。于是,我讓孩子再讀詩歌,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有的孩子說自己讀出了詞中桃花粉紅,流水潺潺,白鷺展翅,青山隱隱……于是,我趁機告訴孩子,這就是詩歌的意境美。
再這四讀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再次背誦這首詞,大家輕而易舉就完成了整首詞的背誦。
其實詩詞教學不是讓學生理解詩詞的意思,而是讓孩子感受到詩詞的美,讓孩子因為覺得其美不可言才會喜歡上詩詞,才會利用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擴展到課外,堅持學習。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 6
《漁歌子》是唐朝詞人張志和寫的一首詞,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一位悠閑自得的漁翁形象,贊美了漁家生活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由于這首詞學生早已熟讀成誦,在理解上沒有什么難度,所以在課堂上我著力讓學生想象畫面,感受作者的情懷。我讓學生自主吟讀,品味詞意,想象畫面,借助課文插圖,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色彩鮮明、富有動感的畫面,再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想象出的畫面,這一環節,主要是拓展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樣,一方面加深了對這首詞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欣賞鑒別能力。最后,我讓學生說說漁翁為什么“不須歸”,他們各抒己見,有的說漁翁已經陶醉在了春天的美景中,有的說雨小不用回去,還有的`認為這是釣魚的最佳時間,舍不得回去……這樣的品讀,使學生感悟到了作者所塑造的悠閑自得的漁翁形象,以及作者所透露出的淡泊的情懷和對自然景物的熱愛。
遺憾的是少數學生課上不夠積極,對畫面的描述語言不夠優美,看來以后在課堂上要對這些學生多加引導,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 7
《漁歌子》是唐朝詞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描繪了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桃花,青笠綠蓑,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詞。
2、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感悟,啟發學生展開想象,感受詞中的意趣。
在設計教學環節及上課的過程中,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并力圖體現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營造融洽、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教師參與引導,與學生平等對話的新課程教學理念。使學生感悟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詞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我通過讓學生多讀讀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感悟,利用多媒體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進行說話練習,讓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去感受詞中的意趣。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課上采用競賽活動,分男女兩組背誦此詞,激發了學生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 8
同多數古詩詞一樣,張志和的《漁歌子》語言簡潔,意境優美,如何讓學生積極想象畫面、理解詞的意境并且能進行有效的讀寫訓練呢?我在梳理了“景物”之后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斜風細雨不須歸——為什么垂釣的人不想回去呢?他留戀什么呢?請想象畫面,用最美的語言來回答,要加上合適的形容詞。如“他留戀綿延不斷的青山。他留戀潔白如雪自由飛翔的白鷺”。 首先進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你們的想象和語言,接著指名說句子。 若干名學生說完后老師提醒:把你們的這些串起來不就是一首詩嗎?“如詩如畫”形容的就是這么優美的語言!一起來根據關鍵詞(景物)吟出這首集體創作的詩吧! 最后小結:田園詩往往意境優美得像一幅山水畫,剛才我們用詩意的`語言來描述這幅“畫”,對這首詞理解得更好了,來,伴著音樂背一背吧!最后通過課后作業“創作詩歌”鞏固課堂成果。
從上課情況來看,學生們非;钴S,說出來的句子也很美,還說出來“他留戀美景中自己悠閑自得的心情”之類的句子,對詩的意境感悟得更加透徹了。用詩意闡述詩意,也許是更適合古詩詞的學習方法、也更符合語文學習的特點吧!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 9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課文《漁歌子》,整個教學十分順暢,無論是學生的詩句理解,還是對詩句的背誦,都讓我感覺學生的學習氣氛很濃厚。在我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品味這首詞的時候,外面下起了蒙蒙細雨。突然間我發現了外面的雨很符合《漁歌子》的詩歌意境:斜風細雨!于是乎我馬上組織學生靜靜地走到窗前觀察外面的小雨,學生看著看著就興奮起來,很多同學都說:“老師我發現了現在的.情景可以用到古詩里的詞句!”我及時的提問說是什么呢?他們紛紛答到:“斜風細雨!”看來只要學生認真觀察,他們的領悟力是很高的。所以當我們再一起背誦這首詞的時候,孩子們的感情釋放得非常到位!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 10
詩詞講究的是物象與情意的融和。意象一般是對文字所描寫的物象的感受和體會, 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圍中達到的一種境界,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稘O歌子》這首詞,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桃花,青笠綠蓑,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為了帶領學生走進詞的.意境,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我注重了讓學生多讀,引導學生抓住此中所描寫的九種景物,去體會、感悟,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并運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詞意,讓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去感受詞中的意趣,體會詞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樂趣。 并和學生一起進入張志和的“桃花流水”,我提了這樣幾個問題引導學生:
1、 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還精通音律,都說他“詞中有畫,畫中有詞”,那么,你從他的《漁歌子》里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2、 不僅僅是景物,還有豐富的色彩,你都看見了哪些顏色呢?
3、 都說“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可是,我似乎聽見了……也聞見了……?
在引導學生走進張志和的“桃花流水”的,我們得品味詩人的心境了。
1、 張志和為什么會在這“斜風細雨不須歸”呢?(聯系詩人的生活經歷來體會。)
2、 將張志和哥哥張松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與張志和的《漁歌子》對比欣賞,強調“狂風浪起且須還”“ 斜風細雨不須歸”,進一步感受詩人陶醉于山水的悠閑自在。
3、 張志和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你說他釣的是什么呢?
讀到這里,我和學生們都早已身臨其境了,任清風撫面,任芬芳撲鼻,只仰望白鷺展翅,只俯看桃花帶露隨流水……哪還怕什么“斜風”,早是水中一尾鱖魚,張志和也釣起了我們心中的“清新、飄逸、悠閑自在……”
是啊,我們學習古詩詞,第一要能通過詩、詞的文字想象畫面,反復誦讀;第二要聯系作者的生活經歷來一同感受。這樣,就能帶領學生走進詞的意境,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 11
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讓學生從凝練簡潔的詩句中,馳騁想象,理解詩意,領會詩情呢?以上教學片段,我注意讓學生從詩詞中的餓關鍵詞語出發,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情景進行想象,建構文本意境,在大體把握詩意。感受適詩詞描繪的情境后,又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詩詞主人公漁翁的內心世界,體會悠閑自得的心態,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有幾點是做比較成功的。
1、創設情境,導學得法。
《漁歌子》充滿了詩情畫意,畫面色彩明麗。我先讓學生從畫面上找,再到字詞里面找,學生找到了方法,體會到了景色的美,色彩的美。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漁翁悠閑自得的生活情趣,我又創設了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走進漁翁的內心世界,以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到漁翁的.情感。
2、借助想象,讀出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我大膽放手,抓住關鍵字詞讓學生想象,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詩詞去想象,不斷地體會,多次的、多角度的讀悟,做到了想象中理解,理解中想象,朗讀促感悟,感悟促朗讀。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3
《漁歌子》教學反思05-06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9-19
《漁歌子》教學反思05-29
《漁歌子》教學反思04-22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9-08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7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歌子》教案03-10
蘇教版漁歌子教學反思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