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購物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購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1
《購物策略》是一節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課,聽了兩節同課異構的課后,下面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課前小練的有效性。
在程老師的課里,一開始就出示了兩道題:1、“七折”表示現價是原價的( );2、一件100元的衣服,打八折后賣多少元?看似很簡單的兩道題,但剛剛恰到好處地把新舊的知識巧妙地聯系起來,為本課的新知墊定了良好基礎。練習非常普遍,特別在數學課中,練習差不多貫穿全課,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之間存在差異,所以練習設計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要照顧到各個層次不同的學生。
二、提問要到位。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離不開提問,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凸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手段。在課堂里,教師設計的問題如果過于淺顯不能反映思維的深度,同樣,如果問題過于深奧又會使學生不知所云,不能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反而使提問失去價值。因此,所提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既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積極的思維,又要使學生通過努力感到成功,這樣思考性的提問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如:兩位教師都用了同一情景圖引入,但程老師的課更讓學生明白,更讓學生所接受,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在出示主題圖時,譚老師一帶而過,沒有地讓學生深層理解個中的意思,就開始解決問題,學生有點挫手不及,而程老師愿意花時間讓學生理解題意,再加上恰到好處的提高“你對三家商店的優惠策略是怎樣理解的”,就是這樣一個提問,學生深層地理解了題意,他們在解決問題時就更靈活了。
三、合理整合教學。
《購物策略》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較難,如果按書本一題一題讓學生去做,因難度較大,對于中等生和中下生的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而程老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雖然與書本一至,但難度有所降低,從易到難,學生較容易接受。設計得更巧妙的是問題來源于學生,因此學生解題的熱情較高漲。
反思這節課的不足主要是:
(1)忽略了小組交流合作的作用,如果教師在平常的課堂中指導到位,效果會事半功倍。
(2)本節課在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
(3)在教學中數學語言的規范性方面還有所欠缺。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2
《購物小票》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14——15頁的教學內容,在這節課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鑲嵌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真諦。教學中我始終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造探索的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
1、“教”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學習內容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數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要把兒童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
2、“學”用現實的方法體驗數學。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搜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在上新課之前,我安排學生到超市去購物,這樣,學生就熟悉了購物的情境和過程,再通過教材,借助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材料幫助學生從身邊的事情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再精心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并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理解新知識,最終讓生活中的經驗提升為數學知識。
3、通過創設核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發現小票上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再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欲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并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探索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在研究購物小票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從購物小票中發現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將獲取新知識與尋求策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編制”生活內容。特別是在“應用拓展”部分,學生將學習到的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緊緊的聯系起來,加上老師的演示,使學生真正的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目的。
4、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題中,學生在獨立思考后,意見出現了分歧,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學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才不流于形式,這樣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又學會了與人合作。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3
一、“回憶舊知,課題質疑”
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尋找新舊知間的聯系。
“學貴有疑”,上課伊始,出示課題,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計算知識,并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課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小數加減法怎樣計算?整數加減法計算時要滿十進一,小數加減法是不是這樣呢?學生竟然關注到了新知可能與以前學過的舊知之間可能有聯系,這為課堂的探究學習指明了方向,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和興趣。
二、嘗試練習,問題引領,教師扶放結合,引導學生理解新知。
在學生列出算式后,先放手讓學生嘗試練習,經歷學習的過程。然后出示討論提示,讓學生針對性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辨析思路,在交流中補充想法,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在學生匯報時,我又設計了幾個追問,幫助孩子梳理計算過程:
小數點對齊的同時,什么就對齊了?(理解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了。)
得數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和上面的小數點對齊。
三、練習形式多樣化,既避免枯燥的計算練習又針對教學重難點。
計算課的教學容易枯燥,特別是最后的練習,一道接一道的練習枯燥乏味,效果低下。如何避免這一現象?我把練習題穿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第一次練習是學生初步會計算小數加減法后,設計了兩道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3。23+0。7= 5。3—5。23=,分散了本節課的.難點。第二次練習是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后,設計的一系列練習,既有基礎練習,又有提高練習,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突出了重點。
回顧自己的教學,發現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權利可以繼續下放,個別問題研究含量不高。
2、要重視學生的驗算習慣的培養
3、改變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4
本課是孩子們首次接觸兩步試題,要求孩子們能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先算乘除,后算加減”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首先我采用故事導入:小朋友們,送走寒風凜冽的冬天,我們又迎來生機勃勃的春天,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里你們想去做點什么呢?”孩子們各抒己見。那么你們想知道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喜歡做什么嗎?它們非常喜歡去郊游,今天,小熊哥倆商量好了要去春游。你們瞧!它們正在超市的食品專柜前,準備購買香甜可口的食品呢?然后請學生提出問題,然后讓孩子們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兩個教學活動:
一、探索乘加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學習脫式的書寫方法。
首先,飾演顧客,引出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需要付多少元?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先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然后再計算。先讓學生說一說這個綜合算式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再說一說是如何計算的?分析“乘在前,加在后”的算式與“加在前,乘在后”的算式的異同,體會運算順序的重要性。進行比較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綜合算式中,無論乘法在前還是在后,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探索乘減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熟悉脫式的書寫方法。
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為了及時內化對乘加、乘減兩步混合算式運算順序的理解。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
1、“有獎答題”:學生在答題卡上答題提示學生先認真觀察,想想運算的順序,再計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算完后全班集體訂正答案。通過孩子喜聞樂見的比賽形式鞏固新知,意在使學生的思維再次活躍起來,處于一種積極狀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一封沒有屬名的電子郵件:郵件內容是“親愛的動物朋友們,你們好!聽說你們要準備郊游,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請收下吧!愿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原來是一位好心人送來的飲料,一共有多少瓶?你們來幫幫忙好嗎?學生先說說圖意再列式計算,提醒學生要寫單位和答語。這道題不僅是對乘加、乘減運算順序的鞏固,同時也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心愿卡”游戲:我請學生根據主題圖列成一個算式,之后交到我的心愿袋里。接下來老師任意抽出一張心愿卡,請其他小朋友來猜猜他想買的是什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我們的課堂鮮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更加喜歡數學,提高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在這里我寫了一張心愿卡5-24÷8讓學生帶著“?”走出課堂,使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延伸。
最后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談學習收獲,可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的收獲不僅只有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把教學教程還原為生活過程,把教學情境還原為生活情境,把教學活動還原為生命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生活精彩無限,我們的數學趣味無窮。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5
第六單元的標題“購物”點明了本單元內容的特點,即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設計一系列熟悉的購物活動,使學生認識人民幣,能解決與人民幣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買文具”認識小面額人民幣,通過“買衣服”認識大面額人民幣,通過“小小商店”學習正確使用人民幣等知識,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放在購物活動中體會人民幣的功能和正確使用人民幣的方法,體會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進行等值兌換方法的'多樣性。但是一年級小學生比較缺乏購物的實際經驗,學起來非常抽象,難度很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算錢。4張20元+6張1元=()元,3張5元+5張2角=()元。這部分內容學生出錯,看到5張2角馬上會算成10元,看到4張2元會算成6元,從而導致最終結果出錯。
2、付錢。剛開始有的學生會寫1張30元、1張80元等等,鬧了不少笑話。3、找錢。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這部分內容也較難,運用已學的減法知識,學生慢慢地在接受,但還是容易算錯。
我的想法:
1、學生實在是沒這方面的經驗,在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別說用錢了,就連最常用的人民幣都沒摸過,現在會認人民幣已經很不錯了,至于兌換和算錢實在是太拔高要求了。長大后連傻瓜都會用錢,為何非這么“拔苗助長”不可?
2、我覺得這部分內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話,可以分梯度進行,一年級“認識人民幣”,讓孩子有個初步的接觸;二年級“兌換”人民幣,因為二年級孩子已經學了乘除法,兌換、互換相對好算;三年級再學習“付錢、找錢”,學生有了用錢的直接經驗,“付錢、找錢”就不在話下。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6
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運用新穎、先進的教育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新的生長點提供廣闊的展示平臺。現代教育技術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有利于轉變教育思想,改革課堂教學,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教育觀念與教學機制的整體深刻變革。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這一思想。因此,我在《購物》一課的教學中,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態度和習慣,全課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引導下的積極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獲得發展,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與有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學中,我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嘗試。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網上購物活動,通過操作、討論交流, 使學生 認識人民幣,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 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思這節課,我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只是在教室里把課件作為 內容展示的工具,當課件一展示出來時,學生們都很興奮,躍躍欲試,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盼望著我叫他(她)的名字,試一試在網上購物的滋味,可是,由于時間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學有機會到老師機上進行操作,沒能進行操作的同學都有一點失望,因為,他們只當了一回旁觀者。當小組討論:“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的時候,表現積極的也只是剛才有機會進行操作的同學。從這可以看到,如果 課件只是作為 內容展示的工具,會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阻礙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于是 ,在后面兩個班的教學中,我采用了“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把課件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 探索規律的工具, 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網上購物活動,使全班同學都能親歷規律的“發現”過程。 當小組討論:“你 買了幾樣東西? 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的時候,同學們都表現積極,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還會邊說邊演示付錢的過程,這時, 信息技術又作為了交流討論 、表達的工具。當交流匯報后,反思:“你已經學會了哪些付錢方法?還有哪些不會?再次上機,試試用多種付款方式購物。”時, 學生就不同的意見再次上機操作,共同發現,深化了對多種付錢方法的理解,信息技術又作為了練習、鞏固、探究的工具。 這一改 ,使我想到: 在課堂里,如果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 工具,作為“數學實驗”的工具來探究數學規律,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經過兩次購物教學 ,收獲不同。使我深深體會了利用“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好處,也 深刻理解了 布魯納提出的 : “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地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于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通過“發現”這種方式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探索、體驗科學家發明、發現、創造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的態度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使我感受到: 教學資源無處不有 ,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7
在教學《購物》一課時,讓學生利用購物活動,通過操作、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人民幣,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思這節課,我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只是在教室里把課件作為內容展示的工具,當課件一展示出來時,學生們都很興奮,躍躍欲試,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盼望著我叫他(她)的名字,試一試購物的滋味,可是,由于時間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學有機會到老師機上進行操作,沒能進行操作的同學都有一點失望,因為,他們只當了一回旁觀者。當小組討論: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的時候,表現積極的也只是剛才有機會進行操作的同學。從這可以看到,如果課件只是作為內容展示的工具,會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阻礙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于是,在后面一個班的教學中,我采用了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把課件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探索規律的工具,讓學生利用購物活動,使全班同學都能親歷規律的發現過程。當小組討論:你買了幾樣東西?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的時候,同學們都表現積極,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還會邊說邊演示付錢的過程,這時,信息技術又作為了交流討論、表達的工具。當交流匯報后,反思:你已經學會了哪些付錢方法?還有哪些不會?時,學生就不同的意見再次購物,共同發現,深化了對多種付錢方法的理解,信息技術又作為了練習、鞏固、探究的工具。這一改,使我想到:在課堂里,如果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作為數學實驗的工具來探究數學規律,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經過兩次購物教學,收獲不同。使我深深體會了利用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好處,也深刻理解了布魯納提出的`: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地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于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通過發現這種方式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探索、體驗科學家發明、發現、創造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的態度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使我感受到:教學資源無處不有,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8
《購物》是教材P28-P29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乘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筆算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乘法。通過學生已有的社會經驗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興趣。
進行教學時,我通過淘氣搬新家,需要購置新的家具,淘氣一家來到商場購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讓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由學生自己理解所給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學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錢的時候,學生出現了多種算法:(1)12+12+12+12=48,(2)12+12=24,24×2=48(3)通過列豎式進行計算12×4=48.根據學生的3種解答,我先鼓勵學生的做法,讓學生體會哪種算法既簡單又不會出現錯誤,由學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豎式,并結合教具來理解豎式計算的算法,讓學生了解算理。這節課我認為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1、提供現實的學習背景。
教學中創設“淘氣搬新家”這樣的生活背景,能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計算、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運用數學又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簡單問題,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提倡算法多樣化。
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也充分利用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鼓勵學生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面對具體的計算問題時,口算、筆算或估算等都是可供選擇的方式,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
在本節課中,列豎式計算的方法是今后學習筆算乘法的基礎,應該讓學生掌握必要的一位數乘法的筆算技能,所以在此引導學生予以關注。
但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講解解題格式不夠,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把算式列成了豎式。另外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也不夠嚴謹,在今后的教學上一定加以改正。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7
《新課標》就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我在新課引入時,設計了購物情境,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解釋,這樣不僅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巧妙復習了舊知,并讓學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樣化。
2.這個過程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了學生的選擇。而且很自然的引入新課,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學起來感到親切、生動、真實,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份。
3.我設計了“新學期開始了,同學們需要準備哪些東西”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感受數學學習的意義,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中,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9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購物,但購物中的學問也很大,本節課主要選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買飲料、買酸奶事件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人物引出新課,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設了"商品促銷活動"的情境,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商店的優惠策略,從而學會購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在課堂的教學環節中擅于利用小組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體現了數學在實踐中的綜合應用。并且處處加強學生思想教育,使學生養成做事深思熟慮、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還發現了許多不足,學生在解決"每位學生200毫升飲料,共有35人,怎樣買合算?"一題時,學生容易從字面理解每人都應買一小瓶,到丙商店去買,雖然結論是正確的,但實際過程中還有比此更省錢的方法——5大瓶、5小瓶,此處由于對學生的引導不夠,浪費了不少時間,從而反思到應強化第三題的結論——30元以下去甲或乙商店購買,30元以上應去丙商店購買,讓學生快速反應到35x200=7000毫升,無論怎樣買都超過30元,應去丙商店。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擅于抓住細節,提高學生獨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10
在學本節課之前,學生對乘法口算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我利用教材中的“購物”情境,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于具體的`活動情境中,通過“購物”這一活動,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提出數學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引導學生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因為列豎式計算是以后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列豎式計算乘法。
本節課我還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思維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使得每一個學生對解決一個數學問題都有著自己的想法,能夠獨立地去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數學問題的快樂。通過這樣的交流、比較、合作,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讓學生學會表達和傾聽。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11
《購物策略》這節課是一節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領域的實際問題,學生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將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方法,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方式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的作用,在與同伴合作交流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本節課我就力求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獲得一些數學的思考方法,進行一種理性的思考。
初步感受購物策略后,帶著學生一起去超市體會購物的策略。創設了三家超市促銷飲料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超市的優惠策略,并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生活中購買酸奶為例,讓學生進一步展開探討,在學生設計的購買方案中發現:在滿足所需果奶量的前提下,同一種食品,大包裝要比小包裝便宜。
在學生初步的感受不同的優惠活動之后,我將教材中呈現給學生的3個問題設計成成開放式的情境題目,由學生自己設計想要買多少量的果奶,通過計算所買的'果奶在三家超市的價錢來選擇去哪家超市購買比較合算,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對此進行歸類,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商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互相交流,分享不同的思維方式,改變在認知學習上的單一性,促進全面發展。
另外在解答練一練時,學生還發現買2.4升時,如果買兩大一中不但可以多得100ml而且還少花了0.2元。讓學生懂得了可以根據所需靈活選擇購買方案。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體會了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運用數學知識對常見的幾種優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并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節課做的比較不到位是:對學生的估算能力沒有進一步的加強訓練;時間安排上,不是很合理;在對學生的回答時,關注的面不夠廣;學生板演比較少,可以對學生說的進行適當的板書。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12
幼兒的學習離不開具體的生活經驗,《購物清單》這節活動將生活中的物品歸類相結合,使幼兒能夠更直觀的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動目標是幼兒能夠根據物品的特征進行分類并計數,且能夠學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統計結果。
在操作前,我出示了幾種不同類型的蔬果,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它們的外部特征,顏色、形狀、大小的區分,在孩子們表述的時候,沒有評價孩子們的發言,而是用圖畫來展示幼兒所描述的各種蔬菜的名稱,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很快就找出了蔬菜的顏色、形狀的不同。于是,我要求他們把小凱媽媽買的蔬果按顏色、數量進行分類。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動手操作起來。
在操作環節,由于我在橫向代表蔬菜種類這一塊沒有講清楚,導致有個別孩子沒有看明白統計表,操作的時候出現了點小問題。孩子們的理解程度整體分兩個層次,多數孩子能夠看懂統計表,但有個別孩子能夠看懂表格橫向和縱向代表的`意思,但將種類與顏色統合在一起填在表格上時,就不知所措了。在活動中沒有照顧到孩子們的個體差異,大部分孩子聽明白了,個別孩子還似懂非懂就結束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驗、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各有不同,以后在教學活動中要因勢利導,注意細節方面的教學。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13
課題:購物小票
內容:小數加減法綜合應用
課時:1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超市購物小票
教學目標:
1、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本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和小數打交道,最常接觸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買完東西,我們就會拿到一張電腦小票,見過嗎?有沒有在超市買東西出過錯誤的?
二、自主探究,構建數學模型
1、出示電腦小票,觀察。
2、誰能解釋一下這張電腦小票?
3、我們來核對一下吧。怎樣核對?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書上。
4、還可以怎樣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試一試。4.2+12.3+5.8+2.7,15—1.2—3.8仔細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嗎?發現了什么?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 a+(b+c)
a-b-c=a-(b+c)為什么可以這樣算?能結合電腦小票的問題說一說嗎?
三、運用數學模型
1、第17頁第2題。
2、第16頁第2題。
3、第17頁第3、4題。
四、總結。
教學反思:教材創設了核對電腦小票的情境,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課改精神。學生討論如何核對找回來的錢對不對的問題。可以用兩種方法計算。找出更簡便的.方法。這樣聯系實際,學生能更好的理解簡便計算的算理。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14
提高課堂實效性是本次研訓專題,實踐與綜合運用中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用一雙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能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將實效性落實到教學每個環節這是我堅持不懈努力的方向。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大量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創設學生平時比較常見的買飲料、酸奶等情境,我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數學交流活動情景,將死板的數字賦予貼近學生生活的含義,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綜合利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惠策略,主動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問題沖突中,處于興奮、愉悅、渴求的心理狀態,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發展。
課堂中,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會觀察、分析,學會應用,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體驗,始終以一種愉悅的心情去學習。在動態生成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解決問題中對學生進行拓展引導,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激勵學生的發散思維,并引導學生在多種方法中進行選擇,體會對比擇優的策略。
總的感覺在這樣的展示活動中真正鍛煉了自己,盡管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會努力學習新課改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把握好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臺階。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15
《購物》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計算對孩子來說是干巴巴的,既單調又枯燥。我想怎樣創設“購物”這一情境,把學生熟悉并十分感興趣的.“購物”這一生活情境引入課堂。首先,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同學們,新學期開始了,圖書館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氣作為圖書助理員想邀請我們三(6)班的同學一起去,但是有一個小小要求,需要做對他出的口算題,在這兒很自然的對舊知進行了復習,同時也為新課奠定了基礎。
教學時,我通過和淘氣一起購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讓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由學生自己理解所給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學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錢的時候,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學生出現了多種算法:(1)12+12+12+12=48,(2)畫圖(3)口算(4)通過列豎式進行計算12X4=48。根據學生的4種解答,我先鼓勵學生的做法,讓學生體會哪種算法既簡單又不會出現錯誤,由學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豎式,并結合教具來理解豎式計算的算法,讓學生了解算理,從而學會了本節的新知。
看了孩子們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自己解決問題,我心里不知有多高興,真的孩子的能力是無法估計的。我真是笑在臉上,喜在心里呀!因為,這節課不僅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計算,體會了算法多樣化,達到了本節課預定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了如何進行小組交流;如何傾聽、借鑒、反思,達到算法的優化;如何進行相互評價;如何學習數學等等。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課堂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能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11-30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11-30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11-30
小學數學《購物》教學反思01-04
購物策略數學教學反思02-07
小學數學《購物》教學反思01-04
《購物策略》數學教學反思02-07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集錦11-30
數學購物教學反思集合03-08
小學數學《購物》教學反思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