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今天上了古詩《梅花》的公開課,我的感觸頗深。教學環節設置比較有創意,利用多媒體ppt,出示梅花與其他不同季節的花朵圖片對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讓學生通過對比,能更深刻地體會梅花不畏嚴寒的頑強精神。很多學生都很聰明,帶讀幾遍之后大致上都可以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古詩了,甚至大部分學生到下課都會背誦了。但我知道也有不足之處,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幻燈片操作不熟練,其中有一個超鏈接沒有處理好,原本準備邊播放音樂邊朗讀的.,結果音樂沒有放出來。
2、引導學生朗讀還是稍微偏少,本詩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朗讀來更好的理解詩句意思,但是讀地還是不夠多。
3、講課的節奏和側重點稍微有些偏離,針對句意方面講解稍多稍深,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講,還是不太能夠理解,應更多地把側重點放在朗讀上,反復讀。
4、課堂上沒有顧及全體學生,有十幾個學生一節課沒有提問到一次,課堂氣氛不太活躍。
通過這次講課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我會認真修改教案,調整思路,爭取下次講得更好。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地球的清潔工》這篇課文是一篇形式活潑的童話故事,內容淺顯易懂。這一節課共分為四個環節,即激情導入、初讀感知、深入感悟和拓展延伸。上課一開始當我說動物環保局正要招收一批清潔工,在激情導入時讓學生真正明白清潔工的含義,感到清潔工的重要性,教學環節的安排上,讓學生耳目一新。在這一課時中,我以闖關形式組織教學:第一關——感悟關。讀通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在這一關中,我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熟,然后讓他們充分了解每種小動物的生存方式以及這種生存方式給地球環境帶來的好處。當這種認識已經內化到學生的心中時,進入第二關——朗讀關。在教材處理上在突出文中小動物們表達的幾句話的同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在充分朗讀中使其感悟到同一個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在文本處理上,突出重點朗讀,通過一個"瞅"字,"嘿嘿"的笑聲,突出烏鴉的看不起、"不服",抓住屎殼郎的"理直氣壯","你不服,我要讓你心服口服"學生讀文入境,充分感悟了文本,走進了文本!朗讀到位了,再拓展到演。第三關——表演關。根據本課角色較多、對話生動活潑的'特點,通過開招聘會的形式組織教學,使學習過程活動化、游戲化,我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這一特點,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將科普知識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在課下的查找相關的資料,在課上興致勃勃地進行交流,大大開闊了課堂!資源共享。既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又使拓展延伸與文本有機地融為一體。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有很多遺憾之處。我本著從學生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的思想,讓學生情境導入后就提問,通過學生的提問,來引導讀文。由于教師的經驗有限,該當時處理的問題,一直拖延到開招聘會。"你知道都有哪些清潔工報名參加",學生沒有按照書上的順序講,這時教師提示學生按照書上的順序發言。其實應允許學生打亂順序來說,不要過多的牽制。這說明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更需注重細節的問題。兩個關鍵詞"爭先恐后"、"理直氣壯",先讓學生自己體會,帶著理解說說想法。
針對低年級的年齡特點注意力分散,自控力弱的特點,如何組織教學?這樣的感觸,督促自己業務,管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教師要細心的傾聽來自學生的聲音,才能相機而定,改變自己預設的課堂程序,以更好的適應學生的發展!。教無定法,學無止境,而我,感到自己的不足,這樣的感觸,督促自己更多更快的學習與提升!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已把我的教育目標"撐起來",讓我充滿勇氣,充滿自信——既然賞識教育深入人心,我也一定能行!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充滿溫情的精讀課文,“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課文就是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這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是很不利的。
對學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說教。因此,課前事先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周總理的有關資料,了解周總理的生平,了解他忙碌而又光輝的一生明白周總理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之后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了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人們怎么歡迎總理的這一環節,抓住“人們在地上鋪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這一句話,先讓學生看插圖,然后說說在什么時候或什么地方見過紅地毯?學生有的說在人們結婚時,有的說公司開張時,還有的說歡迎重要人物時,在說到這里時,我順勢說到:“是呀,紅色代表喜慶,代表高興。現在就請你扮演傣族人民了,請你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對總理的熱愛吧!”學生們的朗讀還是比較激動的。在小學生的心里,國家領導都是高高在上的。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的和藹可親呢?我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先讓學生自由說說總理的穿著打扮,再讓學生讀讀課文在學生讀完后,思考“從總理的.穿著打扮上你看出了什么?”學生:“總理和傣族人民一樣了。“總理不像我們平常見到的領導高高在上。”“周總理臉上笑咪咪的,一點兒也不像我平常見到的大官那么嚴肅。雖然學生沒有說出一些好的詞語,但從他們的語言中,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了。
這節課我還特別注重了學生動作表演。周總理來到人群中接過象腳鼓一段,以及潑水時的歡樂場面,讓學生離開座位親自來表演一下,既親自體會了當時的歡愉場面,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系列的不足。沒有盡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沒有充足的時間讓生自讀自悟,……學生沒有完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在各位同事的幫助下,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方法都會逐步改變和提高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撈月亮》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生動有趣的“人物”不僅含有深刻地寓意,而且給人以啟迪和智慧。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這篇有趣的課文,我有了很大的收獲。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了以下幾點:
1、 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并積極投入其中。
2、 如果學生感到快樂,那么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在這節課上我力爭給孩子們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學習中。課前,讓孩子們在自己的歌聲中走入課堂,用孩子們喜歡的看故事的形式揭示課題,這樣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揭示課文所講得道理時,我沒有直接給孩子們說出答案,而是讓孩子們在讀中自己悟出道理來。這一堂課自始至終孩子們都沉浸在歡樂中,學習興趣很高,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
3、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灘舊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于是我在努力在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中體現這一理念。
5、 這節課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識字教學主要是檢查學生對生字寶寶的掌握情況。我用了開火車之以游戲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能力進一步提高。在閱讀教學中,我大膽的把時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度,采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分角色讀、同桌互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在重點詞句上重點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領悟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6、 我也感覺到這節課中有不足之處,在學生的朗讀指導上唑的不是很到位,在過渡型語言方面有的話不夠簡潔明了,有的語言用得不太恰當,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機制,又是對孩子的回答評價沒有及時跟上。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加強自身教學基本功的練習,爭取有更大進步。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雨后》是一首兒童詩,描寫了一場大雨過后廣場上孩子們嬉戲玩樂的熱鬧場面,重點描繪了一對踩水的小兄妹倆,充分體現了兒童的天真可愛,俏皮好玩的性格,童趣十足。在還沒教之前我就預料學生一定會喜歡的,那些活生生的文字,仿佛讓那些孩子看到了自己,不知不覺中就會產生共鳴。而怎樣讓學生更深的體會,那是我用心思考的。
課始,展示校園內剛剛下過雨后積滿水的一大片空地的畫面。引導學生回憶,雨后你們在這里痛快地玩過嗎?說說你們是怎么玩的?待學生暢所欲言后,師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朗讀課文:小朋友們玩水的場面被寫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詩,想不想去讀一讀呢?下面我們一起去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產生了初步的情感體驗。
小兄妹踩水的有趣情景被作者刻畫得出神入化。教學中通過教師范讀和引導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感悟兄妹倆的興奮和樂趣。再引導學生觀看書中插圖,說一說兄妹倆的動作、神情,甚至模仿他們的樣子演一演,如:“小哥哥使勁踩著水。”“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嘴里說:糟糕——糟糕!”“小妹妹咬著唇兒提著裙角輕輕地小心地跑。”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更進一步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加體味了文中表現出的那份童真童趣。
對于詩中小哥哥和小妹妹矛盾心理的刻畫,則更要引導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才能充分體驗。可以引導學生先進行質疑:小哥哥摔了跤怎么還興奮、驕傲呢?然后組織討論,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就能理解摔跤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樂趣。廣場上那么多小朋友,并不是人人都體會這種樂趣的,所以他還有一絲驕傲。事實上,小妹妹不正是很羨慕他的嗎?越是能領會哥哥的心理,就越能感受詩中的情趣,此時再引導朗讀,學生就定會聲情并茂,全身心投入。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在教學過程中,導入環節我采用了激趣法,一上來就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一下集中到課堂上來,為新課的學習打好基礎。生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當小老師教孩子們生字,學生愛聽,精神集中,效果不錯。 學完生字,直接進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既連貫自然,又使學生明確駱駝和羊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為重點段落的學習打好基礎。
整堂課,我非常注重訓練學生的朗讀,采用示范讀、引讀、個別讀、齊讀、表演讀等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產生新的思想。通過朗讀,學生弄清了課文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別人,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是不對的”。而此時,我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又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在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碰到這種情況?這能說明什么呢?”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積極發言,課堂氣氛很好。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有了自己的'發現,朗讀的熱情更高。可以這樣說,是發現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所以,給學生一個方向,他會自己走路。
同時,在教學時,我還非常注重圖文結合,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降低了難度,符合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在我執教二年級下冊語文時上了一堂校級的公開課,教的是《丑小鴨》一課,我首先通過圖畫導入:出示了一幅丑鴨子的圖,讓學看圖說話,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丑小鴨的外形的語句。“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鴨。”學生很快活地從圖畫的情景中進入學習。
接著我讓學生讀文找一找,丑小鴨因為丑陋遭受到了哪些欺負?這個環節學生找得很好,找出了大家都討厭他,譏笑他,丑小鴨被迫孤零零地離開了家,丑小鴨無處藏身,冬天差點被凍死……,我讓學生說出了丑小鴨當時的心境:孤單、可憐、悲慘,讓學生讀出了這種心境,學生學得很投入。教學到此時,我暗暗稱喜。
接下來應該講最后丑小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學生很快地又找到了相關的語段。我更高興了,看來這堂課就快要打上一個漂亮的句號了。我在教案中的設計是學生找到相關的語段后,就引導他們用驚奇、欣喜的語氣朗讀,表達出丑小鴨為自己命運的改變,愿望能夠實現而十分高興的心情。沒想到讀到此時,學生急切地想知道的是丑小鴨為什么會變成美麗的天鵝呢?我詢問到:丑小鴨發現自已變成了美麗的天鵝時,他的心情怎樣?學生們說:高興。然后我說:“請同學們用驚奇、欣喜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好嗎?”沒有人理會我,幾個膽大的同學舉起了手大聲質問我:“老師,丑小鴨為什么會變成美麗的天鵝?”我在備課時,沒有仔細考慮如何讓二年級的`學生明確是什么力量使丑小鴨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因此對于學生的質問不知如何回答。我選擇了避而不答。學生們開始自已說了,“他一定是本來就是一只天鵝。”“因為他很勇敢,所以變成了天鵝。”……我開始制止學生的滴咕,呼喊他們集中精力讀。可學生沒有聽我的,后面的教學被我蠻橫地拉著學生執行,我在講臺上茫然了,不知道為何學生一下子不理會我了。
課后,老師們評價說,我這里做得很失敗,根源在于忽視了學生的需求。而我心里還懂得了一點,那就是我低估了我的學生,自以為學生解決不了這一問題。是呀,如果我能順應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說出他們的想法,引導他們暢談丑小鴨為什么會變成美麗的天鵝,我想這節課一定會收獲更多驚喜的。因為丑小鴨不怕別人譏笑,勇敢堅強地生活,所以感動了神仙讓他獲得了美麗,這樣一來正好讓學生領悟到了本篇童話的主題嗎?;
備課很關鍵,但一個成功的老師當你走進課堂后,千萬不要開始背教案,按照你預設的程序開始你的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合作,但在此過程中千萬要牢記將學習的權力限度地交給學生,傾聽他們的發言,分析他們的主張,當學生的發言不能讓你滿意時,請不要蠻橫地阻止他們。學會相信學生,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驚喜。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彩色的夢》是一首詩歌,寫得比較含蓄,讀起來并不是很容易懂。我著重分析詩歌的語言,讓學生懂得作者要寫的是什么。例如,“有一大把彩色的夢”,彩色的夢怎么會是一大把呢?讀了全詩大家知道了,原來,這是我們手中的筆,可以用筆去勾畫美麗的夢想。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教師范讀、圖文結合、配樂朗誦等方法,在識字環節,我通過學生自讀,小老師領讀,讀詞語,開火車讀等方法,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生字有了深刻的認識,接下來再讀詩歌,學生們都比較熟練了。
在課文的理解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注意破折號和省略號的讀法,并且了解這些標點符號的`作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掌握詩歌的讀法。我將詩意的語言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對照生活經驗或體驗來理解。例如,“雪松們拉著手”,這是用了擬人的手法,我讓學生聯系自己看到的雪松樹枝挨著樹枝的情景,再想象“手拉手”的雪松,這樣,既節約時間,又加深學生的理解。
最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盡情的展示自己,但是,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師的語言還要再簡練一點,每個環節過度恰當。今后一定要注意改進,讓自己的課堂剛上一層樓!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圖文并茂地展示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秀麗神奇的自然風景,其中無數惟妙惟肖、妙趣橫生的奇巖、怪石是教學的重點。而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作者在字里行間也蘊含著對黃山奇趣的巖石和秀麗的景色的贊美,讓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則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因本課生字較多,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3、感受黃山奇石的奇、趣,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課后我認為我并沒能做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教學目標沒能很好地實現。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導入環節我以導游的身份創設情境,配以圖片引領學生“進入”黃山觀賞神奇的景色。設計了旅途中遇到障礙,需要靠集體的力量清除“生字石頭”才能繼續游覽這一環節,然而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從這第一環節就出了重大事故,多名學生出現不認識生字的情況,于是我只能慌亂地結束了這一環節。在初步感知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不知怎么讀著讀著變成了齊讀,聲音又小,造成一種非常沒有精神的感覺。在精講部分,我采取看圖學文的方法,導學第二自然段,分看、找、議、讀四步,輔以動作朗讀,讓學生體會黃山石的奇;再扶學第三自然段,鞏固四步學習方法,最后讓學生用這一方法自學第4自然段,相機進行輔導。課堂第四環節為練習鞏固,我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模仿作者的描寫方法,說一說“天狗望月”是什么樣子的,以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最后一環節為書寫指導環節,因時間浪費過多,也只能是匆匆帶過。
這節課,失敗的地方太多,這將成為我不可多得的經驗財富,現總結如下:
1、課前準備沒有做好。我選擇的是第二課時來教學,但是由于記錯展示課時間,導致第一課時基本沒有講,繼而造成學生在復習生字的環節沒能有個好的開始,這樣一來也打擊了孩子們的信心,致使之后的課堂格外沉悶,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這給我敲響了一個大大的警鐘,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件事,才能給學生起一個好的帶頭作用,如果老師萬事都得過且過、迷迷糊糊,那自己的學生也一定無法得到更好地成長;
2、對自己的學生還不夠了解。我對班里學生的評價為聰明有余,但過于活潑,在平時的課上,班級氣氛總是過于熱烈,我沒有預料到學生在面對其他教師聽課時會表現得那么緊張,沒能更好地去安撫學生,反而為了讓課堂能夠有序進行,課前故意作出嚴肅表情來整頓紀律。我想我需要的'正是努力做到班主任該做的,用自己的真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盡快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多拿出一點耐心來,多多換位思考,才能帶好整個班級。
3、教具準備得不到位。因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所以我從網上下載了一些圖片,用A4紙彩印出來,但是圖片的清晰度不夠高,且較小,后排的學生根本看不清楚,造成教學無法進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需要自己多多下功夫去搜集教學資源,提前思考需注意的問題,做好準備應對的策略。
4、時間分配不合理。課上精講環節的后半部分進行得很倉促,一方面時間不夠,另一方面學生參與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不但想講的沒能講到,且留給學生朗讀和練習的時間也不夠,沒能做到保證學生的主體性。盡量精簡教師用語,言簡意賅,盡可能的去引導學生,這都需要我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加強鍛煉。
5、提問方式不合理。我的問題設置,包括教師用語,都不夠生動有趣,甚至于學生理解不了問題的指向,造成教學方向有些偏離,更多的是使學生無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學目標無法實現。同時,我的教學機智不夠,面對教學過程的多個突發狀況不但沒能提前預想到,而且應對不足,沒能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還需多多向其他教師學習,積累經驗教訓。
總的來說,這次巨大的失誤,是我沒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落實不好,沒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首先是充分暴露出教師的不足,講解不夠透徹,不夠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加之沒能反復練習、反復強調,這是我的失職。因而很感謝我的學生能夠盡力配合我的教學,我將會盡最大努力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不斷完善教學,彌補對孩子們的愧疚和歉意,愿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1】《秉筆直書》是小學語文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話語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敘述了戰國時代,相國崔杼殺了國君光,他讓太史們寫“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堅決不從,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讓太史按史實記錄。
本班學生在質疑以及查閱資料方面都具備了較強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本人大膽放手,充分讓學生針對課文主要內容質疑,并能通過查閱資料、查字典等方法初步解決自己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課堂上,同學們能夠較好通過重點詞語理解句子含義,進而理解全文內容,從而體會三位太史的盡職盡責、不畏強權。 學習本課之后,學生對太史們堅持正義,廉潔正直的精神所感染,在課后的讀后感中也都紛紛表達出了自己對太史們的敬佩之情。可見,通過本課的學習,實事求是、剛正不阿、廉潔自律種子已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了。
教學反思: 1、結合資料,了解背景
引導學生在搜集有關課文背景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了解時代背景的情況下來學習課文,這樣不僅減輕了課堂教學的負擔,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抓住線索,集中分析
引導學生將主要線索的內容——描寫太史話語的.句子集中起來分析,避免了講課過程中的重復,并突顯了太史們所共有的精神——剛正不阿、堅守本分,廉潔正直。次要線索安排在主要線索之后處理,適時地襯托太史們的這種精神,也順應了學生認知特點。
3、抓住詞句,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在感受文字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本文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在本課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之后,先請同學們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內化文字的意義。教學中注意將齊讀、分角色讀、比賽讀與評價朗讀進行結合,使學生在朗讀與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受到人物精神的感染。
【2】《秉筆直書》一文的教學,感覺教師的教得心應手,學生的學輕松愉快。
之所以有如此效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指導預習,事半功倍。
新課程標準提倡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積極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知識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前對學生的資料查閱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在了解時代背景的情況下來學習課文,這樣不僅減輕了課堂教學的負擔,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提綱挈領,集中分析。
此篇文章的整體感比較強,共有兩條線索:崔杼與太史的交往(主線),崔杼的心理變化(次線)。教師引導學生將主要線索的內容――描寫太史話語的句子集中起來分析,避免了講課過程中的重復,并突顯了太史們所共有的精神――剛正不阿、堅守本分。次要線索安排在主要線索之后處理,適時地襯托太史們的這種精神,也順應了學生的認知特點。
(三)文本教學,以讀為本。
語文教學應當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中接受文本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因此學習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在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之后,并未立刻進行人物性格分析,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內化文字的意義再進行性格分析,此種做法切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鳥島》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文章在介紹鳥的有關知識的同時,突出了人與鳥朋友般和諧融洽的'關系。
我的設計理念是基于兒童的立場,上一節扎實有效的,讓孩子們喜愛的、令他們難忘的閱讀課!為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關鍵詞語,感受鳥島的鳥多、窩多、蛋多。通過對文本的誦讀品味,產生對鳥島的喜愛之情,初步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
3、圖文有機結合,創設有效情境,進行角色置換對話。
4、培養學生良好的正確書寫習慣,培養學生自然、健康的表達習慣。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簍子里的青蟲》是一篇介紹蝴蝶生長變化的科學童話故事,生動形象的插圖、趣味十足的故事情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青蟲青蟲簍中藏,怎變蝴蝶長翅膀?在老師的引導下,帶著好奇的心理,學生走進課文《簍子里的青蟲》,與文本中的小黃雞一起去思考、去探索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從而產生觀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與想法。
雖然這篇課文學生很感興趣,故事情節簡單,但在教學上卻是有一定難度的,蝴蝶學生都見過,可是蝴蝶的生長過程學生卻是很少知道,怎樣讓學生清楚地了解這一過程,成為本次教學的難點。也是教學的主線,我應該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學生進行觀察、想象、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對學生進行觀察、想象、表達能力的訓練,一步一步有層次的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大膽想象、清楚表達。在學習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觀察圖,先說出圖的大致意思,再引導學生更進一步的觀察,觀察它們的表情,想象它們會說些什么。學生的想象豐富而有趣:他們有的說:“雞媽媽很神氣,有的說:孩子們,快來呀,這里有好多蟲子,你們可以吃個夠了!有的說“雞媽媽好像在說:孩子們,這里的.青蟲肉又香有鮮,我們可以大餐一頓了。”這都是學生閃爍著的智慧的火花。
這是語文課,不是科學課,應遵循語文教學教學特點,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精美。因此,在設計閱讀教學時,我想方設法讓學生形象地讀作為指導思想,緊緊圍繞課文重點,難點,旨在讓學生在積極自主的狀態下,充分地與文本接觸,從而實現由讀好到讀通到讀順,最后達到讀得有滋有味的目的。如果沒有這些與文本的充分接觸,我想無論課堂多么熱鬧,學生積極性有多高,也只能是游離于言語文本之外的“熱鬧形式”。要努力發揮教師的作用,積極創設各種教學情情境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我創設了一些情景,引導學生漸漸進入文本,與文本中的人物換位思考,換位體驗,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情感。例如第三自然段的學習,我設計創設情景說:“你就是小黃雞,快告訴大家,你在想什么?“第五自然段的學習,我又說:“你就是小黃雞,你背著裝滿小青蟲的簍子回家了,過了一段時間你肚子餓了,你會想到什么?”學生仿佛自己真的就是那只小黃雞,一下子就被帶入到文本的情境中來了。再讀課文就很自然地融入文字之中。
讓學生以學習一個故事,認識一只可愛的小黃雞,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心情,讀出他們的感受,體會文字的趣味,這樣,既能夠了解青蟲的生長過程,更提高了閱讀能力。這樣才是一節有效地語文課。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設計理念]
教材是教學的平臺,更好的利用這個平臺需要我們對教材作適當的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把教學、教師、學生三者和諧的統一起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學習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出示課件,看圖說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葫蘆”。(了解葫蘆的莖、藤、葉、花、果,認識生字“葫蘆”。)
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提問:這個“我”是誰啊?他得到了葫蘆嗎?
二、學習生字,感知課文。
引導學生從課文中認識生字,能把生字讀準,并能組成詞語。
鞏固生字認識。讀一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朗讀課文試回答:
1、葫蘆長的怎么樣啊?后來有什么變化?
2、那個人得到了葫蘆了嗎?
三、首尾對比朗讀感悟。
1、引導朗讀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詞。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葫蘆。
花謝后,葫蘆藤上掛了幾()小葫蘆。
3、比較句子。
“葫蘆藤上長滿了葉子,開出了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葫蘆。”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
引導學生感受第二句話把葫蘆的形狀、顏色和果實的大小寫得更具體,更仔細。
4、朗讀體驗。
指導朗讀第4、5句,從“每天”“好幾次”幾個次要中感受那個種葫蘆人急切希望葫蘆快快長大的心情。
5、設疑導出第4段。
那個人那么喜歡小葫蘆,希望它快快長大,而結果呢?看圖片設疑:為什么沒過幾天,那可愛的小葫蘆會慢慢變黃落了呢?
四、感悟體會,深究原因。
1、導讀課文2、3段。(當葉子上爬滿了一些蚜蟲時,那個人怎么想?怎么說的?)
2、指導學生讀好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內心,進行語言轉換訓練。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體會那個人說“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時,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小葫蘆變黃落了的原因。
[設計意圖:課文第2、3段是課文的重難點。我通過問題的設置導出課文,凸現重點。通過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提高了學生語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課文的難點,情感的體驗。]
五、設置情景,拓展語言思維。
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了葫蘆變黃落下,心里十分難過,他后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幾棵葫蘆,以后他會怎么做呢?
[設計意圖:創設一個新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借以鞏固學習成果,拓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練習設計: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說明那個古代人()。通過這課文的學習,我懂得了()。
《我要的是葫蘆》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屬寓言性質。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并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一種思想——以讀品文
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者應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且能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涵。而對語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讀”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多讀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多讀可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多讀可以豐富孩子的表象。可謂是一舉多得,事半而功倍,何樂而不為呢?但這所謂的“讀”必須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匠心設計下,有針對性去閱讀。是為著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感受語言而選擇的途徑。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找準一個切入點——以題導文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這切入點猶如是照相攝影時尋求的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裝設計師在衣料上最關鍵的一剪。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順機啟發學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說話。因為切入點選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紛紛提出:那個人結果得到了葫蘆嗎?那個人為什么得不到葫蘆?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了頗有深度的問題——“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為什么是葫蘆?”
三、明確一條思路——以“變”理文
文學作品都有一條線索,或為情感線,或為敘事線。教師要善于把握這條線,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貼近這條線。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在教學中抓了芝麻而丟了西瓜,《我要的葫蘆》一文,篇幅雖短,但要落實的知識點卻不少。在教學設計上,我始終抓住一條線:“變”。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葉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么密切的關系?明確了這么一條線,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采取了分散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當學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為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從而為后文的學習打下鋪墊。當學生學完3、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后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系,重難點的突破也就勢如破竹。
四、創設一種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級學生對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創設,巧妙地創設情境可以激活孩子們的思維,從而使之更有效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連線。
葫蘆lín jū蚜蟲guà mǎn
鄰居hú lu更多jǐ cì
奇怪huā xiè掛滿gèng duō
花謝qí guài幾次yá chóng
綠色的葫蘆藤開了蚜蟲
細長的葫蘆葉生了葫蘆
高高的葫蘆架掛了小花
二、比一比,組詞。
掛()語()居()次()
娃()說()古()吹()
三、寫出反義詞。
哭——買——謝(凋落)——部分——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我選我,三個簡簡單單的字,但字背后承擔的責任卻并不簡單輕松,要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個人的勇氣和自信,特別是小學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本身。學了這一課,學生要懂得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下面我就這篇課文的兩個教學環節進行反思:
一、識字教學
生字教學在前一階段比較注重方法的指導,學生們雖然也學得不錯,但本節課上學生記字方法之多。我先讓學生上黑板摘蘋果,導入課文,學習本課生字,請打開課文--《我選我》,讓學生把生字以最快的速度在書中找出來,圈起來多讀幾遍,然后再找出詞語。再查檢朗誦情況,叫四名同學讀課文讓其它同學說出要求。老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學習生字。教學學生書寫生字。最后做鞏固練習,用詞語盒讓學生讀詞語造句。識字過程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學用結合,促進識字能力的.提高。識字教學中發現,孩子的積極性很高,總能想出很多方法來記字形。
二、理解課文
班級選班干部是一件孩子們都關心的事,學生易于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選自己的事情卻并不多見。教學中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做事有自信,學會正確的自我表現,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顆為別人服務的心。我采用生動有趣的朗讀形式,使學生讀熟課文,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的優美。夸夸我自己,讓同學正視自己的優點,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身為班干部,或者是組長,你準備怎樣為班級、為同學服務?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有的擦黑板,有的擦窗臺,有的負責關燈等,讓孩子樹立服務觀念,學會為他人服務。我們班有35名活潑的孩子加上一個愛你們的老師,我們共同組成這個可愛的家,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就像兄弟姐妹,老師關心愛護你們,就像爸爸媽媽,讓我們成為優秀的班集體加油吧!
二年級孩子的理解力其實是已經挺強了,關鍵在于找準切入點。就如跳遠一樣,先退到適宜的一定位置,才會跳到自己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切入點可以找得低一點。教學《我選我》這課,讓我意猶未盡,整節課下來,學生還嘰嘰喳喳地議論不休。課堂上,學生非常積極,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讓作為老師的我眼前一亮,看來學生的潛能是無限,正等著我不斷地去挖掘。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這節課是在學校組織的略讀課文研討活動中選擇的一篇選讀課文《駱駝和羊》來參加教學競賽活動。
一、猜謎激情。
用謎語導出課題,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以直接入題,真的是一舉多得。
二、圖文結合。
讓學生觀察圖片,說一說。鮮艷、有趣的圖片很是吸引孩子。學生看圖說一說,給了孩子一個自由說、大膽說的機會。這一設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掌握課文內容。
三、品詞析句。
抓住重點詞句,采用指名讀、集體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朗讀也不是機械、單一的,毫無目的的朗讀,每次朗讀,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駱駝和羊是如何爭吵,找出爭吵的句子引導分角色朗讀。駱駝和羊是怎么做的?說一說,找一找,請你再讀讀句子,你還能體會到什么?鼓勵學生個性化地解讀文本。比如,讓學生讀讀描寫羊的句子,說說還能體會到什么。有的學生體會到羊很累了,有的學生體會到羊很努力了,還有的學生體會到羊當時苦惱的`心情。
四、演一演。
讓學生模仿一下“大模大樣”,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意思,又活躍了氣氛。如讓學生模仿羊的動作,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幫助學生理解動詞“扒”,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扒”用語言也很難說清楚,讓學生做一做,看一看“扒”的動作,相信每位學生都能輕松地理解,并且也能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真正理解“扒”。二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懂句子。學生通過做動作,結合自己的感受,體會到了羊很累,很努力,甚至還體會到了羊當時的心情。
五、即時評價。
從內心深處尊重、賞識學生。評價避免了簡單化、形式化的傾向。評價也一分為二,該肯定的肯定,“你分析的很對,老師也這么認為……”。“你認為你的小伙伴讀得怎么樣?你真是一個會值得信任的小老師!”“你的朗讀太讓我驚嘆,也得到了在座的各位老師的認可,你真棒!”“你的字音沒有讀正確,你能再讀一遍嗎?”該引導的引導,當學生讀錯時,即時指出。
當然任何一節課都有不足之處,因在教學中有些不可預測的教學問題,如“扒”“倆”等字的讀音,反復強調,但還是有人讀錯。在讀的訓練中,雖然讀的意圖在教學環節中占了很重的環節,但呈現在每個學生個體中,還是無法真正達到入情入境地自由朗讀的程度。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3-08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5-17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6-21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5-17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反思07-16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反思01-14
小學二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