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教學反思小學最新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課教學反思小學最新,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課教學反思小學最新1
本節課目標主要是:
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學習由舊知兩位數加兩位數筆算方法,向新知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進行知識遷移,進而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該課按照自己的設計比較圓滿的完成了。
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如:嚴謹的思維習慣、扎實的解題作業習慣等。這是我以前沒有意識到的.。在學習完筆算減法的方法后,我讓學生比較了兩位數加兩位數與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相同點,卻沒有比較不同點,這不能說不是個遺憾,因為有的孩子是容易不看加減號的,一個數位上加,另一個數位上減。
在本節課中我采取了一次學生合作學習,但放在練習環節,如果放到學習例題時,效果應該更好。課中小結時不要過于放開,應對從哪一位算起給與一個規范的說法:筆算時從個位算起!
我對主體部分的鉆研比較注重,對練習的處理相對毛躁,基本上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做,然后及時面批,缺乏對習題的對比引導。如98-80=和98-8=,如果不拎出來讓孩子們比一比,這個習題資源就浪費掉了。對練習形式的處理也不夠靈活,只是直接用了書上的練習,在該課快結束時插入一些變化題型,可以一掃孩子們的疲倦,再次刺激學生的興奮點。
數學課教學反思小學最新2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開學已經有一個多月了,一個多月來,我有收獲,也有遺憾,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成功之處
1、課堂教學方面:
。1)努力創設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思考,敢于發言。
。2)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并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
2、自身方面:
。1)對課堂教學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課堂教學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2)能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二、不足之處:
開學以來我認為最頭疼的一件事情就是高年級學生上課的紀律問題,面對學生人數多,接觸時間少,不少同學姓名也叫不出來,遇上一些調皮的學生,難免會感覺到課堂紀律不盡人意。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怎樣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課中既體驗活動過程,又能保證課堂正常進行呢?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根據自己平時的實踐,總結了一些維持課堂紀律的方法。
1、對學生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緊
如果太松,班級秩序會亂,如果太緊,容易造成師生的對立情緒。理想境界是有緊有松,該嚴肅的時候嚴肅,該活潑的時候很活潑。
2、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需要老師在備課時深挖教材,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在課堂上學到更多地知識,讓教學過程更有吸引力。
3、加強師生之間溝通
學生不怕老師。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前段時間,對一些班級的學生進行了調查,才發現學生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有很大出入。能明白他們心里的想法,我想對自己的教學活動也是很有益的。
4、經常換位思考
教師在備課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觀察思考理解問題,同時預設學生課堂上隨機出現的問題。
5、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要維持好課堂紀律,必須在學生心中樹立威信。正所謂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可見,要管理好高年級的課堂紀律,就應該多一些理智,對學生多一份關愛,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
數學課教學反思小學最新3
本節課的探究交流主要體現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的這一概念獲取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我首先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天平“平衡現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確定現象”三個直觀活動,抽象出相關的數學式子,再通過觀察這些數學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過程,然后通過必要的練習鞏固加深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和應用。通過這一系列的觀察、思考、分類、歸納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在這幾個環節中有這樣幾個特點:
1、用天平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有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個數學概念。如果離開現實背景出現都是已知數組成的等式,雖然可以通過計算體會相等,但枯躁乏味,學生不會感興趣。如果離開現實情境出現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學生很難體會等式的具體含義。天平是計量物體質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過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斷出兩個物體的質量是否相等,天平圖創設情境,利用鮮明的直觀形象寫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題圖。
2、對方程的認識從表面趨向本質
(1)在分類比較中認識方程的主要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后讓學生把寫出的式子進行分類。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組內交流,討論思考發現式子的不同,分類概括。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兩類,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數和含有未知數兩種情況;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數和含有未知數兩類,再把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兩種情況。盡管分的過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經過探索和交流,認識方程的特征,歸納出方程的`意義。
(2)要體會方程是一種數學模型!昂形粗獢档牡仁健泵枋隽朔匠痰耐獠刻卣,并不是本質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數量關系,它由已知數和未知數共同組成,表達的相等關系是現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數量關系。要讓學生體會方程的本質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天平的相等關系(如左盤中是100克的杯子和x克水右盤中是250克砝碼,天平平衡,解釋方程的具體含義),感受方程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會方程用數學符號抽象地表達了等量關系,對方程的認識從表面趨向本質。
3、在“看”“說”和“寫”中體會式子
當方程的意義建立后,我讓學生觀察一組式子判斷它們是不是方程,通過判斷說明這些式子為什么是“方程”,為什么“不是方程”,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系,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再讓學生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寫的方法。
數學課教學反思小學最新4
大半個學期已經過去了,以下是我對12月的一些反思和收獲。
12月,在班級管理上我主要培養孩子們的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繼續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等良好常規行為好習慣。
烏申斯基曾有過這樣一段話:“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痹谶@段時間我在空閑時間陪著學生一起玩耍,拉近了我和孩子們的距離。在和孩子們的溝通中我會將一些在班級工作中要求學生做到的,率先垂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學生。如彎腰撿紙,提前到校,收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數學教學上這段時間主要學習了連加連減,混合加減等知識,采用多媒體教學,在連加和連減的基礎上學習加減混合,效果較好。
學生通過動畫演示,能夠清楚地說出過程,也能夠自己列算式解答。但是在作業中都是靜態的'圖,沒有過程性,學生就分不清先算哪,再算哪,不太容易列出算式。而這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現實運用性,因此在作業中要讓學生先說,描述過程,再列式計算。讓他們充分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但是學生在計算這方面只要細心都能夠計算正確,但是對于圖文的題目掌握還是不到位,需要加強練習。
數學課教學反思小學最新5
數與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因此它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和計算器的逐步普及,數與計算中的哪些知識是大多數人最常用的和最基礎的知識也在發生著變化。了解和研究這種變化,重新審視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是小學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研究的任務之一。本文將結合數與計算教學的意義、變革以及所取得的成績,談一談對數與計算教學改革的一些粗淺認識。
1.進一步刪減筆算內容
由于先進而簡便的計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社會生活對筆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計算教學中的筆算教學也必須進行改革。雖然義務教育大綱刪減了一些教學內容,降低了對大數目計算和多步驟繁難計算的要求。但是,筆算內容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大。而且從目前來看這些筆算內容并不都是最基本的。如,乘、除數是三位數的乘、除法。這些筆算算理、算法和相應的數目較小的計算基本相同,只是數目變大了。再如,一些步數比較多的計算。如三步文字題、四步整、小、分數混合運算等。對于前者可以進一步研究處理的方法,后者則可以刪減。這樣就可以騰出時間,教學那些與社會發展要求相吻合的、更有用、更有價值的內容。
2.進一步加強數的意識的培養。
所謂數的意識是指對數的含義和關系有所了解,對數的相對大小有所理解,對數的運算及其產生的效果有直觀的認識,對周圍事物能夠有一個數量上的概念。義務教材在培養學生數的`意識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有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加強。例如,如何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能夠有一個數量上的概念,加強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等,可以通過豐富的反映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數概念,使學生認識到數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與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學會有意識地從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加強估算,培養估算意識。
對于估算,我個人認為在小學數學中應該讓學生學習一定的估算知識,培養一定的估算能力。但是目前我國小學數學中估算內容僅作為選學內容來處理,且由于這部分內容在編排時,呈現的形式比較單一,在整套教材中沒能體現出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的完整意圖,使教師認為這部分內容可有可無。筆者認為要加強估算,首先應該把估算作為正式的必學的內容確定下來,使估算能力的培養得到基本的保證。第二要把估算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給學生。教材的編排要體現這一點可以結合計算進行教學,也可以結合其他數學知識的教學進行。第三在教給學生基本的估算方法以后,要安排讓學生應用估算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練習,以逐步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數學課教學反思小學最新6
我認為數學課的導入最好是走近小學生的生活,從他們身邊的一些事例出發,或者設置一些題型、或引用一些數字、或改編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然后進行教學,學生易于接受、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特別好。我有幸聽了一位數學老師的兩節數學課,這位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的導入對學生很受啟發。先談談陳老師的一節課的導入,陳老師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小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課本上設計的導入是通過復習以前學過的一般小數的加減法進而直接開始探討新授內容,陳老師卻是從課本出發,但又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她從去年我校測量過的學生的體質健康數據出發,通過設疑解決誰比誰高、誰比誰重的生活化問題來引導學生探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整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漲,解決問題有針對性,解決了問題又有成就感,教學效果相當好,同時也使整個課堂非常活躍,教學效果也很好。
我們的數學源于生活用于豐富多彩的生活,或許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數學導入方法,有善于設疑者、有喜于歸納者、有慣于直奔主題者??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學數學最終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越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當然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學生也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樂趣。
我有幸聽課了的一節二年級的數學課,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為《混合運算》,課本上的設計是通過男女學生的過河乘船來導入進行教學的。事實上我們有好多二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乘船的經歷,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的含義,因此如果老師直接引用課本上的例題進行教學,或許好多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會很高,想當然效果不會太好。幸好我們鹿老師在備課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把學生的“過河乘船”改成“咱班學生坐汽車參觀動物園”,這樣一來,有好多學生因為有親身體驗,所以學習興趣極高,課堂氣氛寬松,不知不覺一節課下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
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著教師走,而應是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語,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這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隨時調整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后續的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數學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數學課教學反思小學最新】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12-05
小學數學課后教學反思02-04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的教學反思06-1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2-24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6-0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7-31
小學數學課件《對稱》教學反思07-1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反思10-1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