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10》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10》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10》的教學反思1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或感興趣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理解和接受。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并不是很難,但是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去組織學習。反思本節課我體會比較深的是:
一、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情境,引入新知。
上課伊始,我讓孩子聆聽了《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把孩子帶入主題圖,引出新課學習,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
進入新授部分后,我先請學生在情景圖中找6——10,并體會6——10的基數意義;再用小棒擺6——10,邊擺邊說5根添上一根是6根,6根添上1根是……,體會相鄰數相差1;然后學寫數字朋友6——10,學生觀看寫法,書空,再跟教師寫,循序漸進學會規范的書寫6——10;最后讓孩子自己動手把10根小棒分成兩堆,體會10的分成與組成,學會有序的分和記憶。在每個教學環節我都精心設計了相應的練習,邊學邊練,內化了新知。例如出示尺子圖,通過填尺子圖上的空缺的數考查學生對6——10的掌握情況,并與1——5連起來,讓學生掌握1——10各數。
三、聯系學生生活、游戲感知。
在學生初步掌握10的分成與組成后,我和孩子做了一個岀數游戲,我們所出的數合起來是10,學生興趣很高,下課還接著做,很享受學習的快樂。還有就是把10分成兩堆的活動,學生也很喜歡,下課后爭著到黑板上演示,這樣會加深他們的理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不足之處:
1、對“6——10的認識”這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的教學編排不夠理想。雖然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并不是很難,但是知識點多,容量大,我沒有充分認識到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的特點,因此對課堂的把握不夠理。
2、6——10的寫流于形式,沒落到實處,教師書寫不夠規范。
3、10的分成與組成在黑板上的展示沒按預期設想的做,效果不好。
4、組織教學需要加強。
5、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夠豐富多彩。
6、教師個人數學素養還需加強,讓教學更適合一年級兒童的身心特點。
《認識10》的教學反思2
本節主要由6、7的認識、8、9的認識、10的認識等構成,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而且是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最直接的基礎。
成功之處:
1、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題圖為數數、抽象數的概念以及數的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每一幅圖觀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學10的組成時,把圖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在觀察主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還運用主題圖的畫面對學生進行愛勞動、講衛生的教育,使學生在認數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
2、重視觀察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學習必備的素養之一。在教學中,我對學生的觀察要求是:做到有條理,最好能多角度。表達要求是:用數學語言說完整的話。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達到了會觀察、能表達。
3、在這一內容中,學生開始接觸條件(目前還沒提到這一用語),學會根據題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我覺得這一知識點在本單元是學得最扎實的,大部分學生會根據圖意完整的敘述題意,并根據問號所在的位置提問題,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不足之處:
1、一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太慢,這對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2、做題時,很多學生不看題,憑感覺做,不知道何為檢查。
3、還有一些學生分不清左和右。
4、關于序數和基數還沒有區分,如不知道從左數第6個與左邊的6個到底有什么區別。
《認識10》的教學反思3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表示1個十,在計算中要滿10進位,破10退位,因此單獨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我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小朋友喜歡的跳舞場面,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比較自然地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之中。
在出示教學情境圖,利用掛圖讓學生觀察數數,先數給同桌聽,再指名在掛圖上數一數,數的時候,提醒學生注意有次序地數。之后,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圖上每個小朋友用一個圓片來表示,使學生獲得對數10的感性認識,并通過用算珠表示、用數字表示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真正理解10的意義,并初步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的意識。
教學寫數時,為了突出了10與以往學過的數的不同點,使學生認識到10是由過去學過的1和0兩個數字組成的。我先引導學生觀察數字“10”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字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在觀察中自己得出結論,這比老師直接傳授的好。這一層次采用了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匯報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練習應用中,先組織學生拿出尺,借用尺,讓學生把0-10各數有序地讀一讀;再組織學生數小棒,數出10根,把這10根捆成一捆,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常把個數是10的捆為一捆,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10還是一個計數單位。通過讓學生很快數出山楂和手的個數,使學生認識到數數除了1個1個地數,還可以2個2個,5個5個地數,提高他們的數數能力。
《認識10》的教學反思4
孩子們天性愛活動,他們的生活就是活動,他們的學習也是各種有趣的活動。本節課的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多媒體強大的功能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實踐中探究。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學習內容的展開,都力求創設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課始故事引入,巧妙有趣。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課件中設計的猜一猜、說一說、玩一玩等活動,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走進數學王國。
2、通過各種途徑,培養數的概念
教學中,多媒體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計數器上的珠子,直尺、蘋果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如在計數器上撥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3、緊密聯系生活,提高應用能力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教學中特地安排了這些環節:生活中的數、用10說一句話、火箭發射前的倒計時等這幾個環節,讓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不僅加深了對數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教學中,通過數一數、做一做、拔一拔、分一分、涂一涂、排一排等活動,激活學生的知識和思維,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這樣,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僅能學知識,而且能學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精心組織活動,快樂學習數學
本節課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精心安排了找朋友、對口令、考一考、試一試、玩一玩這幾個既有趣又有意義的游戲活動,讓學生玩中做,做中學,在快樂游戲中輕輕松松地學習。同時,多媒體課件的人機對話功能,培養了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去學習。如在尺子或數軸的空格處填數、練習中的數一數、做一做,填對時則顯示對,否則顯示叉。練習由易到難,逐層推進,采用“答題+評分”,學生每回答對一道題,多媒體用它那層出不窮的表揚方式讓學生興奮不已,以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件的表揚或激勵下,不斷獲得“獨立發現的愉快體驗”。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課堂紀律不是太好,對學生的數學活動放手不夠。在教后我感到自己在處理預設目標和達成目標的問題上還有待磨練和提高。如:當學生沒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時,引導不夠;由于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并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等。
《認識10》的教學反思5
首先引入數字寶寶的故事:“這些數字寶寶決定成立一個數字隊。9最大,當上了隊長。9當上隊長后很得意,有一天,9對0說:“你呀,沒頭沒腦地,表示一個也沒有,和我比起來,你實在是太小了,真沒用。”0聽到9這么一說,傷心地哭起來,1在旁聽見了,就很有禮貌地對9說:“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還要大呢!”。9一聽,覺得非常吃驚,小朋友,數字1說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組成數字幾呀?”就直接讓學生看課本的主題圖,直接問學生:“圖上有些什么,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時。有一個學生很快說出圖上有10只鴿子。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很快給予了肯定,但我沒有追問下去你有什么好辦法能這么快就數出結果。其實這里也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利契機,如果我讓這個孩子到前面數一數不僅能讓學生鞏固10的數法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數物體個數的方法。而我卻忽視了
其次是在教學10的組成時,因為學生在學習2到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這也是對初入學的小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一次培養。在匯報完答案之后,出示兒歌記憶了10的分成。沒有讓學生說說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個分解式之間的聯系,不利于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對學生活動指導的不夠。
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加強應變能力,使課堂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認識10》的教學反思6
教材是教學資源之一,它為我們老師的教學提供主要的教學內容。但是,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提供的教學內容就不應該僅僅只有教材上提供的內容,應該結合具體上課的環境、時間、目的而有機增加、修改教材,當然教材中承載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和能力訓練的要求,教師不能夠任意改變。
我執教的這節課,關于教材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
(一)關于主題圖
1、把靜態的10只鴿子改變成動態的9只鴿子,又飛來了1只鴿子,使學生經歷9增加1就是10的過程。
2、把遠處模糊的樹木清晰化,具體成10棵數,豐富學生數數的對象。
3、借助課件,把畫面中所有的物體全部動態,而且這里的交互性非常強,可以從任何物體開始數,方便學生用點數法正確數出10個物體。
4、借助課件,幫助學生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學習用具——數學符號”的抽象過程。
(二)關于10的分合
1、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要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現:
有的小組合作有序、有的小組合作無序;有的學生能夠想出多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只能夠想出一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能夠有序想出多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不能夠有序想出多種分合方法。
2、操作基礎上整理:同樣整理分有序和無序,還有的學生能夠從一組分合想到另外一組分合。
(三)關于練習
1、在學習活動中處理相關練習,使學生輕松完成。
2、練習中先提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題意,使學生明確練習目的,練習更落實。
教材的改變,使我上課得心應手,教法和學法融和,課上學生和我成為好朋友,彼此共同就“10的認識”進行研究。這節課的教學,有如下三點體會:
第一,教方法的教學使得學生越來越聰明。
大家都知道數是在數的過程中產生的,學生學習10以前已經認識了1——5、0、6個7、8和9,對于數數不是陌生的,可是我在教學中并沒有因為熟悉就淡化了數數過程,要知道我們的教育對象只有6、7歲,知識需要在具體的活動中練習才能轉化為能力,所以我請學生先數主題圖中的具體對象:9個小朋友、9只鴿子,然后借助“又飛來一只鴿子,還是9只鴿子嗎?不是9只,那是幾只呢?”使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初步認識10,也滲透了“數是在數的過程中產生的”。經過這樣的改變,我發現學生的數數能力提高了,而且知道了“遇見要了解某個事物有幾個的時候,就需要去數數。”這樣教方法的教學使得學生越來越聰明。
第二,分層教學解放了學生和老師。
在進行10的分合教學時,我設計的學生分組進行,可是對學生研究的成果不做統一的要求,因為“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速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小組是完整的;有的小組是不完整的;有的小組是無序的;有的小組是有序的。因為我自己頭腦中沒有對學生一定要達到什么樣的研究結果的界定,在上課中我真正投入到學生的研究中去做個參與者,同時學生也放開手腳自我探索,這樣解放了學生和老師,使得課堂真實呈現學生的認知過程,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操作結果,我現場選擇兩個小組的結果全班交流,使學生既明白了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又了解了同伴的操作結果,最后提煉成為完整的、有序的五組10的分合,即書本第65頁出現的填空部分。
尤其是第一小組的研究結果出現了0和10,我根據創設的情景啟發學生思考:“小明要把這10瓶牛奶放在兩個帶子里,你這樣是放在兩個帶子里嗎?”該學生搖頭。我又說:“那你能夠自己改改你的分法嗎?”該學生想了想點點頭,然后動手把他擺在右邊的學具一個個往左邊挪。我靜靜地看著他挪,他挪完了望著我的時候,我才問他:現在你是怎么放的”他說:“一個帶子放8瓶,一個帶子放2瓶。”我表揚他:“不錯,這樣改一改就很好地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這樣,我借助輔導該學生的過程也使全體學生體會到“數的分合是要把數分成為兩個數,一般不含零。”
第三,老師多一份情感,學生就多一堆表現。
新課程提倡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可是教師帶著職業性的微笑對著學生,學生的心怎么能夠熱起來呢?本節課,我真心投入,為每個學生的發言賀彩,為每個學生的操作捧場,自己都上得熱血沸騰,你說課堂里學生會不動嗎?因為學生不是天天和我見面,在短短40分鐘里,我要靠我的熱情去感染、吸引他們,我能職業性的微笑嗎?在精心設計的教學中,我用我的語言不斷鼓勵學生,用我的手勢啟發學生,學生表現越來越積極,越來越精彩,真是老師多一份情感,學生就多一堆表現啊!
《認識10》的教學反思7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通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為了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系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不變,另一部分依次加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始,我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認識6-10各數。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并用課件一一的出現,有前面認識過的05,還有今天認識的610。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數的順序。
然后,出示主題圖:在數數的時候,指導學生有序的數:可以按上下數;也可以按左右數;還可以以數的大小順序來數。同時,再結合教室的實物來數,比如:數桌子、數椅子、數同學、數鉛筆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認識了這些數后,為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選用6-10中的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本節課,我盡量使課堂做到生活化、活動化和趣味化,盡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并且結合孩子好玩、好動的生理天性,讓他們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發展,個性得到的張揚,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數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認識10》的教學反思8
得益于現在幼兒園教育的日益規范化,現在的一年級小孩以及有了很多數學知識的基矗可惜,一群孩子們的數學基礎還是有著很大差別的,這就會在課堂上明顯地體現出來,或感興趣、或得意、或迷惘
教材是最權威科學的教學材料,我們的教學充分尊重蘇教版教材。今天,我在“認識10”的教學中充分采納了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上的各個細節建議。在教學中,我更多地了解了學生的情況,下面結合兩個班的實際來進行一下教學反思。
首先在引入、新知環節,由情景圖,到用十說一句話,再到用算珠表示數量10,最后推出數字10,并分析講解10在日字格中的書寫。因為這和前面認識數的教學程序一樣,所以教學流暢,學生反映良好。但是,我覺得自己有些話語有些羅嗦了,一直在重復學生已經很熟悉的知識。譬如,我說把0寫圓時,費了過多的時間,也轉移了學生的關注重點。
想想做做1,點名學生回答,沒有什么問題。在問到5的前面是幾,后面是幾時,我先問了5的前面是哪面?為什么?這正是昨天補充習題上個別學生出現問題的地方。學生難以說清,我就告訴他們:直尺的起點是0,直尺的起點在哪面,哪面就是前面。
想想做做2,我滲透了“10個一就是1個十”,但是在我引導學生說出并板書后,我從他們的反應中發現也只能滲透而已吧。我想,我在引導、講解時急于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以至于耗費了過多時間,卻依然沒有深刻的效果。
想想做做3的2個2個數、5個5個數,很順暢。但是,我過于鼓勵學生上黑板指指、講講,也造成了教學的拖沓。這是一節內容相對豐富的課吧。
想想做做4、6、7都不成問題,學生已經比較熟練這種練習方式。
可是,很遺憾的是,想想做做,學生很難一下子說清“從左邊數起,哪幾只小鴨戴帽子?從右邊數起呢?”我耐心引導后依然效果甚微,可能是平時孩子們說得不夠,口答能力欠缺。也可能是前面的問題相對簡單,這里一下子要說好幾個“第幾個”,他們還需要一個熟悉過程。或許以后我平時就多找機會,讓孩子們能多回答這種比較復雜的問題,讓他們多多練習吧。什么都逃不了熟能生巧吧。
這里要再反思一個課堂常規問題。之前我發現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不好,在自己的課本上的書寫和看黑板之間的切換遲鈍、緩慢,總是容易來不及寫、不聽講。于是,我這一周想辦法來訓練他們能快速對老師的口令做出反應,快速“切換”,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當然,很有成效,但是,課堂的進度也被拖慢了。我今天也對孩子們的寫字課進行了觀察,發現他們能對教師的強調性的用語立刻
做出反應,停下筆,看老師,或者繼續寫。我結合自己課堂上學生的情況,覺得應該簡化口令,最終讓這種聽課習慣自動化,只需要偶爾的表揚來激勵、鞏固。
回想聽二年級的課,節奏快、內容多,但學生也能很快對簡化的口令做出反應,學習效率很高。這也肯定是師生長期共同磨合的結果,配合會越來越好。
本節課最大的遺憾是,留給學生的作業時間不夠。一方面是自己在前面3個環節重點不明,節奏有點拖沓,組織學生效率不高。還有一方面是學生的獨立作業能力沒有完全培養起來。現在,學生做題既要依靠教師幫助其讀題、審題,還要教師督促其抓緊時間完成,以及打“績分線”等細節的提醒,這樣肯定要持續很長的時間。但是,其實學生真正的作業時間也就5分鐘吧。那么如何培養他們的獨立作業能力呢?肯定要培養他們的讀題、審題能力,以及解題時的細心態度和做完后自檢的好習慣!
我現在已經在點名學生來讀題、審題了,并且準備用口令式的語言來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口令是這樣的:
先把題目讀一讀,
再在腦中想一想,
還要嘴巴說一說,
最后動筆做一做,
做完自己查一查。
如果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解題的效率自然提高,而且這樣的解題習慣將讓他們長期受用。想想吧,以后只要教師簡短的教學用語,學生自己的讀題、審題,教師偶爾的引導,那么作業自然可以快速高效完成,學生也真正得到鍛煉、找到成就感!
《認識10》的教學反思9
從畢業到實習,再到現在身體力行小學數學教學,一路走來,收獲著,也感慨著。關于數學教學、關于小學課堂,我想我再也不會報以輕松的態度,所以也越來越多地明白,一堂好課組織起來的不易,和展示出一堂精彩數學課的重要意義。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而總結反思我自己的這堂課,我發現在這一點上我做的非常不到位。首先,在40分鐘的課堂中,作為老師,自身講授的時間過多,學生自我表達、自我展示的時間太少,甚至是缺失,這樣不僅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還不利于引起學生興趣,整堂課便顯得枯燥,沒有生機,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減少老師講的時間,增加學生表達的時間;第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環節沒有突出“自主”,一直是老師引導,放手不夠,同時教學手段,講解方法太過單一,從數字6到數字10都是統一的套路,沒有變換,可能會使學生厭倦于繁瑣的講授,而后來評課過程中有老師也提到可以多種方法進行,比如:在解決跑步有多少人?這個問題的時候,稍作引導,便讓孩子到屏幕前自己數,展示他數數的方式;在解決大樹有多少棵?這個問題的時候,在前一問題的基礎上再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數,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實現表現自己的欲望,繼而在解決后面問題的時候可以同桌互數,從而是學生充分融入課堂;第三,在學生使用學具這一環節的操作上,存在很大問題,任務布置不到位,不具體,學具的使用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而在學生紀律得不到控制時,自己的情緒又受到學生的影響,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這一點需要及時進行改正,在平常的數學課中就要鍛煉學生運用學具的能力,同時學會采用多種方法控制課堂,適當運用表揚,樹立榜樣,慢慢疏導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注意力轉入學習任務中。
聽優秀教師的數學課,往往是教師語言流暢,課堂組織有序,學生掌握得十分輕松。而在我的這堂課上,數學語言的組織就存在許多不恰當的地方,比如在點和人對應方面,直接說了6個人對應6個點,而換成1位同學對應1個點,那6位同學對應幾個點?會給孩子思考的余地,讓孩子回答,課堂也相對充實,有數學課的味道。同時我課堂的評價語言也相對匱乏,只會簡單的表揚,這樣的表揚亦顯得空洞,得不到孩子的共鳴,相對而言:觀察的真仔細,回答聲音很響亮,字寫得真漂亮,聽的最認真……這些具體到點上的表揚需要加一些,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老師的表揚,使表揚達到應有的效果。
通過這堂課,我充分感受到對一年級孩子學生而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提起學生表現欲望,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數學教學中,無論在課的結構組織還是課堂語言組織上都要狠下功夫,積極向學校老師請教,及時反思,爭取快速融入數學教師隊伍,做合格的數學教師。
最后我不得不說作為一名新教師的幸福,這一堂課講下來,真的是受到了很多老師的幫助,包括備課、磨課、課件的制做,甚至是學具的準備,沒有孤軍奮戰的疲憊,他們讓我我感受到教師隊伍的溫暖,讓我感動,十分感謝他們,而這也將成為我繼續向前的動力。
《認識10》的教學反思10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記數的結果,又是記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所以,“10的認識”是認數教學中關鍵的一課。本節課中,我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從動手操作讓孩子理解10個一是1個十
10個一是1個十是建立新舊計數單位聯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為孩子后續學習所需要的至關重要的內容。教學時我讓孩子數小棒,邊數邊擺當數到9時停頓以下在擺一個,問孩子:有幾根小棒?孩子很容易回答10根,這是馬上指導孩子把10根小棒用皮套捆成一捆,讓孩子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跟著教給孩子10個一是1個十,有了直觀的小棒及捆小棒的過程作依托孩子很容易的理解了。而后又用計數器,知道孩子邊撥珠邊數數,進一步鞏固滿十進一的十進制關系。
二、通過實際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學生列舉了很多與10有關的例子,如:10個手指、10個腳趾、10個同學站一隊、一捆小棒有10根,等通過讓學生感受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數學就在身邊。
三、設計利用刻度尺,讓學生認識數的順序,引導學生在直尺上認識數。
讓學生知道9和10的順序是怎樣的(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接著我設計了小朋友喜歡的水果圖,讓學生說說喜歡吃哪些水果,體會從左數排第幾,從右數排第幾……。充分調動小朋友的多種感官,形成并強化“10”的表象,理解10的序數意義和基數意義。
四、最后我特意設計了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的情境,課件展示,讓學生倒數10、9、8……(發射)。
這樣不但讓學生體現在我們生活中10以內數字應用很廣泛,增強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
《認識10》的教學反思11
在教學中,我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思想,即: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著這一思想,在教學認識10的這節課上,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并對該課做一個簡單的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讓數學回歸生活。
讓學生在廣場上數出鴿子的數量和學生老師的數量后再讓學生舉出生活中與10有關的例子,這個活動的設計給每一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臺,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可以舉出許許多多與10有關的例子,讓學生打開了思維的門鎖,舉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個手指頭,左邊5個腳趾加右邊5個腳趾就是10個腳趾,10個同學可以組成一組,一桌酒席坐滿剛好是10人等。通過讓學生舉例,動一動、說一說、數一數,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以“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寓教于樂。
民主和諧的氣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組織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學習。愛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游戲各種各樣,教師可以創造性的把游戲移植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數學游戲中長知識、長智慧。如在教學10的組成的時候,設計了“給鴿子找家”的游戲,改變了以往的數字的組成的教學方法,而是采取了將知識溶入到游戲中,因為我認為學生在學習2—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對于10的教學我就嘗試的開放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在新授中,有如在練習中設計了給鴿子找朋友的游戲。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游戲中得到了學習和練習,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3、重視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識培養。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本質上是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了教學相長。新課程下提倡多樣化的,現實的、主動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得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是具有應有價值的、終身受用的知識。
綜觀全課的教學,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的培養。
《認識10》的教學反思12
案例一的設計是嚴格尊重教材的編排順序,亦步亦趨進行教學設計,不顧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教師牽扯著學生往前走,帶來的學生厭學。
案例二的教學設計打破了過去傳統的認數模式,對10的認識與10的加減法進行了整合與重組,教學效果非常顯著。這充分證明有效的教學設計應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突出教學活動的主體化。
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是實現以人為本。首先考慮的就是學生怎樣學習?他們想到哪里
去?而不是教師想要學生到哪里去?教師不能把學生當作一張白紙,而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只有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的教學,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真正達到教學有效的境界。
案例一的教學是管束下的學生活動,教師圍著教材轉,學生圍著教師轉,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只能囿于教師和教材劃定的圈子里,做著無味地、重復性的練習。案例二的教學則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活動。
2、突出教學過程的動態化。
當代教學設計理論家和教學心理學家梅里爾教授在其《首要教學原理》一書中提出教學的五項基本原理,實際上是五個要素、五個階段——以“問題”為中心,教學要圍繞著“激活”、“展示(論證)”“應用”和“整合”這樣一個循環圈展開。也就是要創設問題情境,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經歷探索思考的過程。
案例二的教學過程是一種流動、動態的過程,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精心設問,有效引導,引領學生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學生對10的抽象過程、10的基數、序數、含義及10的組成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教師采用壓縮此過程,而將認知的方向延伸到更高的地方,即通過10的組成自然而然學習10的加減法,將10的組織與加減法充分聯系起來,達到知識整合的目的,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生成下的“做數學”中建構了數學模型,獲得了成功的情感體驗。
3、突出教學交流的民主化。
4、突出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認識10》的教學反思13
一、教學時我能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
三、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于接收。
反思四:認識1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名師孫瑛老師和唐艷芳老師前來指導,心中倍感壓力。經過第一次授課后,孫老師和唐老師都給出了不少建議,我對課件和教案做出更改,在后面的三次授課中,一次次進步,每次都有不通過的收獲。在此,特別感謝這兩位老師的指導和同年級老師的支持。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數數和數的組成。大部分學生都有口頭數數的經驗,但是這種數數大都屬于唱數的水平,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從學生的認識基礎出發,開始讓學生猜一猜一堆雜亂的小棒有多少根,再讓學生實際數一數,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數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拐彎數的下一個數是幾十以及幾個十是幾十。然后讓學生自己說說是怎樣數出100根小棒的,明確100的基數含義,同時讓學生在數物品的過程中對計數單位一、十和百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認識數的時候,我們借助了一個好幫手10,肯定10根10根數的方法,告訴他們每十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現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比較順暢地理解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
本節課內容及目的是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會正確的一個一個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認識計數單位百,了解10個十是100,這節課主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并對數的組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總之,對自己的教學,我要加強反思,努力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是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取得進步。
《認識10》的教學反思14
第一,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第二,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
第三,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于接收。
第三,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于接收。
《認識10》的教學反思15
這節課圍繞課標體現趣,新,活三個特色。
趣:
1以趣激情,突破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但興趣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為此,在新課開始時,我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參與的動機,利用聽音樂,配以學生喜歡的動畫,在引導學生觀察參與的同時,適時激疑9的后面是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2.以游戲形勢結束,寓教于樂。
練習的設計,也充分體現了趣味性。學完10的組成后,在找朋友與拍手組10的游戲中鞏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不僅鞏固了學習內容,而且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寓教于樂。
新:
課堂上,教師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充分體現了“研究性學習”的優越性,這種“自主——合作”式的探究模式新。
1.為學生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
為了讓學生動起來,我為每人準備了小棒,要求學生先數出10根小棒,再用這些小棒拼出漂亮的圖案。這樣既鞏固學生對10的序數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美感。提供了人人動手研究的機會。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過程之中,使課堂有了生機,充滿了活力。由于學習材料的充足,激發了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
2.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
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也不能簡單地以成人的眼光對學生的解答做出判斷,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尊重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教師都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就使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
活:
1激活內容,調動學生。
課前我比較深入的鉆研教材,科學地運用教材,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許多小問題,使每個問題既圍繞重點,又圍繞難點來進行。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研究匯報內容,靈活地駕馭課堂,既能將問題“放”出,又能逐步地“收”回,從而將有關于10的知識全部呈現在學生面前。
3.評價靈活,鼓勵學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上,注意運用豐富的評價語言,例如,你們是了不起的設計師,你們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團結力量大讓我們共同尋找答案等。采用趣味性的評價方式,注意聽講的獎勵金耳朵,積極發言的獎勵金花筒,團結互助的獎勵合作花。這樣的評價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設計上的一些理念,但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缺少追問。
在課程開始階段,學生在回答圖上有些什么,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時。有一個學生很
快說出圖上有10只鴿子。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很快給予了肯定,但我沒有追問下去你有什么好辦法能這么快就數出結果。其實這里也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利契機,如果我讓這個孩子到前面數一數不僅能讓學生鞏固10的數法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數物體個數的方法。由此我想到一名好的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具有主持人的機智,面對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學會追問。
二.沒有打破思維定勢
在練習設計時,如果能強調一題多說,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解題時,學會運用轉化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觀察直尺回答()比()大,()比()小,如果不僅僅讓學生說10和9的大小關系,更多的關注10以內的數的大小關系,這樣既鞏固了以前學習的知識,又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模式。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簡短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力求做到:豐富學生玩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做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用數學的經歷。
【《認識10》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4-01
《認識10》的教學反思09-13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9-21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5-14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7-05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9-21
《10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8-10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0-10
《認識10》的教學反思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