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韻》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塘荷韻》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將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為品味荷之韻,感悟作者的生命觀;分析課文情景交融和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品味樸實凝練、自然而清新的語言特色是正確的。符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散文閱讀提出的要求。對文本的重點把握是到位的。突出了新課程強調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緯度,把作者對生命的感受作為品析的重點,關注了人的精神世界的構建和美好情感的培養。
二、教學過程安排流暢但缺失高潮。
教學中,我采用中間突破的.方法,從第9節開始切入文本解讀,在這里我重點引導學生品味落花的意境,點撥學生分析細節描寫和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感悟作者的生命觀,從而理解作者筆下的荷之韻;接著與學生共同探討文章主旨句。引發學生對生命中的苦難思考;最后探究人之韻的內涵;并留下時間給學生思考、質疑、對話交流。這樣安排教學過程,教學的重點、難點處理是得當的,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深刻的。但是,這一過程中預設的比生成的多,學生閱讀能力的生成不夠,教學思路跳躍性較大,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不充分。教學過程缺少真正意義上的高潮,原來設計高潮在學生自主閱讀、質疑對話環節,但由于課堂沒有把握好時間,這個環節沒有出彩。
三、教學方法選擇得當但沒有實現效益最大化。
1、朗讀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學設計中包括教師范讀、學生抽讀、集體齊讀等朗讀形式。目的是想通過師生的朗讀,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將學生帶進文章特有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生命觀、生活態度和生活愿望。但由于老師的范讀水平不高,普通話不夠準確、流利,影響了對課文感情的表達。學生朗讀時,我沒有對朗讀進行確當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對關鍵詞、句的語氣、語調和語速沒有準確把握。在品味文章語言時,分析成分多了些,誦讀的時間少了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
2、學生的感悟深刻。學生對文本反復閱讀之后,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對文章中的“荷之韻”與“人之韻”理解透徹,許多學生能夠深刻體悟生命的內涵,能串連起自我的生活體驗,體會到生命力的頑強,在心中留下一顆千年不爛的生命的種子。
3、學生質疑比我預設的問題精彩。學生在質疑階段,十分關注細節,有些問題很有價值。比如:
①作者真的“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嗎?,如果說不是,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又是什么?
②“由于人力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與后文描寫的茂盛荷花矛盾嗎?
③“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荷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這句話表現了荷的怎樣特點?這樣寫有什么深意?
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深入細致的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借班上課)把教學過程變成了執行教案的過程,沒有以原有教案設計為藍本,根據學生情況,根據課堂情況的變化,合理的調整課堂教學。課堂中預設的問題多,生成的問題少,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課文興趣。
4、對話落到實處但沒有擴展開來。教學之前,我已經根據自己的知識對文本形成了獨特的認識,獲得了對文本的深刻理解。這為我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對話活動提供了保障。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我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了作者的人生經歷、學術經歷,并加以點撥、答疑,為學生與文本對話打下了基礎。學生在文本閱讀中,認識到了作者是借荷花之韻寫人之韻。理解了文本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心靈與自然的交融”。然而,教學中生生之間的對話時間太少,沒能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擴展開來。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知識水平對文本的閱讀期待是不同的,因此每一個學生對文本一定會形成不同的理解,學生之間沒有足夠的時間對話、討論和交流,思維沒有得到碰撞,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是共性的,缺少個性化的體驗,這樣文本閱讀的水平沒有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