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青蛙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04 17:51:00 雪娥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青蛙教學反思(通用16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青蛙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青蛙教學反思(通用16篇)

  青蛙教學反思 篇1

  1、通過這次課使我對情景式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本次活動通過情節的設置小蝌蚪從剛開始只會游泳到后來變成了青蛙有了跳的本領,并幫助農民伯伯捉害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把自己當成了青蛙很自然的就會跟著老師設計的環節一步步的接受所要掌握的技能,從而教師實現自己預設的目標。但是在活動中我自己對于角色的進入還不是很投入,經常會跳出情境。并且情景語言的運用也不夠準確。今后在運用情景式教學過程中對于角色的轉變和語言的.運用要進一步的提高,使自己對情景式教學有一個嶄新的突破。

  2、本次課的目標一是針對幼兒所要掌握的動作技能的,但是課后我發現雙腳并攏輕輕往前跳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沒有難度,之前他們都已經會了,因此這節課就沒有新的技能讓幼兒學習,只是單純的運動。在幼兒活動過程中幼兒的運動量還是可以的。

  3、在活動中幼兒以青蛙的身份幫助農民伯伯捉害蟲,我認為幼兒很自然地就可以了解‘青蛙能保護莊稼,是人類的朋友’這一知識。但是對于目標三的后半部分培養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在本活動中并沒有提到,應該在課后教育幼兒要愛護青蛙。

  4、教師的及時評價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今后在活動中要加強評價意識。對幼兒要有評價,給予他們肯定的鼓勵。

  青蛙教學反思 篇2

  正逢春天萬物復蘇的時節,氣候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人們自身的感受,都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小青蛙是孩子很喜歡的動物,孩子們喜歡它的叫聲“呱呱呱”,喜歡模仿小青蛙一蹦一跳,更喜歡學做小青蛙跳水、游泳等動作。《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因此,執教教師劉倩倩設計的打擊樂活動《快樂的小青蛙》,通過圖譜游戲法學習打節奏的基礎上,讓幼兒在感知游戲情節的同時,用身體動作及樂器來表現音樂,并能感受音樂游戲所帶來的樂趣。

  首先,劉老師考慮到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特點是只重過程輕結果。老師在教學設計中相當的巧妙靈活:環節一,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幼兒在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慢慢進入情境,明確自己扮演了“小青蛙”的角色。環節二和環節三中,教師帶領幼兒熟悉音樂,并隨樂律動。律動時增加了“找蟲吃”的游戲情境,第一次、第二次“找蟲”,幼兒通過目測尋找蟲子,當第三次幼兒已了解該游戲規則時,教師加入猜謎,引導幼兒根據蟲子的局部特征猜測并驗證,逐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就是循序漸進、有層次的。環節五“稻田里捉蟲”,每當一次隨樂演奏后,一名“小青蛙”獲得一次幫農民伯伯捉害蟲的機會,先由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蟲子”生活在什么顏色的`稻田里?兩次游戲后,幼兒根據經驗推測規律,再翻圖驗證,這也是循序漸進,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

  其次,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游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松、自由的游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劉老師在活動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師出示了氣球傘,并將氣球傘比作五彩的荷葉。小青蛙們要到“五彩荷葉”上捉害蟲。在“五彩荷葉”上,孩子們敲擊地面發出了聲響,掛在脖子上的鈴鼓也發出清脆的聲音,通過滑滑的布、地面和鈴鼓的幾重聲音的交織,使得今天演奏活動的音色層次感越來越明顯。雖然在該打擊樂活動中運用的是同種樂器,但在教師的設計中考慮到了借助其他的輔助材料,盡可能地讓幼兒感受到豐富的音色體驗。

  青蛙教學反思 篇3

  首先本課的教學內容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小青蛙可以說人人都見過,而且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其次歌曲導入部分我采用了謎語的方式,而且加上了自己錄制的青蛙自我介紹,所以在一開始,孩子們就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在接下來的聆聽過程中,孩子們也非常認真,看得出他們喜歡這種歌曲,不過在讀歌詞的時候,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但這不影響他們接下去的熱情。表演唱可以說到了整節課的xx部分,我讓學生們發揮想象,為歌曲編創動作,大部分學生做的很好,抓住了青蛙的特點,很好地與歌曲配合,但有些調皮的就趁機搗亂,顯得班級有點亂。最后一個環節的情感延伸,我也是自己錄制的,青蛙自我闡述遭遇以及倡導人們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學生們都滔滔不絕,懂得了青蛙是對人類有益的,要保護小青蛙的道理。

  本堂課自我感覺還不錯,我認為主要是內容吸引孩子,孩子的興趣就被激起,有了興趣后孩子們會跟著你走,迫不及待想學習后面的。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愿意學了。你要想辦法抓住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本領。

  在音樂的課堂中,每個孩子們都是快樂的小天使,只有老師們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才能讓孩子們在音樂的殿堂里更加快樂的成長,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青蛙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我執教的課文是《青蛙寫詩》,文中以物擬人,生動地描繪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著作詩的情景,本節課以此為情節學習生字,同時初步認識和了解三種標點符號。教材內容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創造,同時也為教師創造性教學留下廣闊的空間。

  依據教材及學生學習特點,我對本課教學設計以鮮明的圖畫、生動的詩歌為識字載體,將閱讀和識字教學相融合。立足學生豐富的`生活,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運用多種方法饒有趣味的、形象生動的識字。充分優化教學資源,樹立大語文觀念,對教材進行適當拓展延伸,豐富教學內容從教學效果看,學生能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學習新知,生字掌握的較好。讓我為之欣慰的是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們把“逗號、句號、省略號”與生活中的很多事物聯系起來,比如逗號像小蝌蚪,句號像小圓圈,省略號像紐扣在排隊等等,對于青蛙寫成的那首詩,全班的孩子暢所欲言,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編得合情合理,富有童趣。

  從這節課的教學來看,我認為合作學習沒有引起我的重視,更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教學生字的過程中,可以讓同桌互相考考認字情況,也可以共同討論識字方法。我以前總認為他們太小,不會合作和討論,所以這樣的教學環節安排的少,但我想老師要是不引導,孩子就永遠不會,有時我太低估孩子的能力,其實他們經常給我帶來驚喜,所以我今后要多為孩子們創造展示能力的機會。

  青蛙教學反思 篇5

  1、通過這次課使我對情景式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本次活動通過情節的設置小蝌蚪從剛開始只會游泳到后來變成了青蛙有了跳的本領,并幫助農民伯伯捉害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把自己當成了青蛙很自然的就會跟著老師設計的環節一步步的接受所要掌握的技能,從而教師實現自己預設的目標。但是在活動中我自己對于角色的進入還不是很投入,經常會跳出情境。并且情景語言的運用也不夠準確。今后在運用情景式教學過程中對于角色的轉變和語言的運用要進一步的'提高,使自己對情景式教學有一個嶄新的突破。

  2、本次課的目標一是針對幼兒所要掌握的動作技能的,但是課后我發現雙腳并攏輕輕往前跳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沒有難度,之前他們都已經會了,因此這節課就沒有新的技能讓幼兒學習,只是單純的運動。在幼兒活動過程中幼兒的運動量還是可以的。

  3、在活動中幼兒以青蛙的身份幫助農民伯伯捉害蟲,我認為幼兒很自然地就可以了解‘青蛙能保護莊稼,是人類的朋友’這一知識。但是對于目標三的后半部分培養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在本活動中并沒有提到,應該在課后教育幼兒要愛護青蛙。

  4、教師的及時評價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今后在活動中要加強評價意識。對幼兒要有評價,給予他們肯定的鼓勵。

  青蛙教學反思 篇6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一只青蛙,很希望能夠去看看大海。在松鼠的啟發下,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它最后終于到達了山頂,看到了波瀾壯闊的大海。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從中明白,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然而在教學中,我也深受啟發:如果說青蛙就相當于我們的學生的話,那么松鼠不就是我們這些做老師嗎?對照自己的教育行為、教育方式,我們應該學習松鼠老師的什么呢?

  一、走進心靈,取得信任

  信任是打開教育之門的一把鑰匙,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存在于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因此這節課中,我努力做好自己松鼠老師的工作,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充分地信任鼓勵學生。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適當給予鼓勵,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難度適宜,建立信心

  在文章中,松鼠的話無疑喚醒了青蛙心中沉睡的信念,點燃了青蛙心中待燃的火把,增強了它的勇氣和信心。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向青蛙老師學習。

  三、多媒體輔助,激發興趣

  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中,我較多的依靠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出示各種圖片和圖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事實證明,這樣的方式對于整節課的教學來說是事半功倍的。

  青蛙教學反思 篇7

  《青蛙寫詩》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兒童詩歌。教學目標為:

  1、通過多種識字方式認識“寫、詩”等11個生字,認識禿寶蓋、四點底兩個偏旁。正確規范書寫“下、個”等4個字。

  2、通過多種情境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生動有趣。

  3、借助具體事物形象感知逗號和句號和它們的用法。

  因此,明確目標后,在備教材、備學生后,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科學合理地寫出了本課的教學過程。課堂實踐驗證,總得來說,這一節課,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都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識字是低年級孩子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教學過程中的卡片教學、生活化識字、謎語識字、利用部首加一加的方法識字,都很好地調動起了孩子識字的興趣,也達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備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備”失之偏頗。《青蛙寫詩》一課是第六單元的一首詩歌,要求認識的字有11個之多。而我們的教學進度則剛剛學完拼音,進入到第四單元的學習中。因此,對于他們來說,每個孩子當堂就能識記這些生字,未免是太難為了他們。所以在“開火車讀生字”的過程中,有兩三個“車廂”脫軌了。我想這是值得我進行反思的地方。是否該把難點分散,在第二個課時中再學習幾個生字,而不要千篇一律地在一節課呈現。

  備教材、備學生,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

  青蛙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能完成教學目標,以學生扮演青蛙的情景引入使學生主動進入課堂,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滲透了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害蟲,我們要保護它和愛護它的環境保護教育;引入“游樂場”的環節使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道學習這個知識點是有用的,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去。這兩個環節都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使學生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數學,使他們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但是在講“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算法和算理的時候,雖然是讓學生小組討論探索他們所用的方法,而且請小組上臺板演匯報。但是到最后還是需要老師講述正確的算法和算理,使他們更加清楚哪一種算法是對的,哪一種算法是最簡便的。但是我卻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在講這兩個重點的時候并沒有給同學們指出來“從高位加起,低位相加”,有一位同學說他是用豎式算的,雖然我不能說他是錯的,但是在他們選擇用哪種方法計算最簡便的時候,我卻沒有讓他們連同豎式在一起比較哪一種最簡便。

  在講授完新課以后應該設計一個基礎練習,但是我卻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立刻就跳到“游樂場”的環節,使中下層面的學生沒有得到鞏固練習,使他們產生挫敗心理,致使他們不想再參加下面的活動了。在這個環節,如果能讓他們算了以后去找他們的好朋友說一說。那么整個課堂就會被調動起來了。另外有的同學挑的是比較便宜的項目,那么還可以對他們進行節儉教育。

  青蛙教學反思 篇9

  托班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的思維往往以具體形象為主,一些鮮明的畫面,可愛的動物形象都會提高他們的注意力。

  本次活動為托班語言活動,主要是讓孩子熟悉《小青蛙》這首兒歌,并能跟著兒歌進行動作表演,讓他們在玩玩、動動中獲得樂趣。 在這節課過程中,我將兒歌中的內容畫成了圖畫,并編成了故事,孩子們對圖畫的形象特別感興趣,在講述故事中讓幼兒學習兒歌中的句式,幼兒的興致非常高,有的幼兒不由自主地跟我邊做動作邊學念兒歌,我認為這樣充分調了幼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

  在這首兒歌中主要是教幼兒學說:“小青蛙,呱呱呱,蹲在荷葉下,鼓眼睛,大嘴巴,身穿祿馬褂。”兒歌中的語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托班幼兒的語言學習,另外配合形象的動作,對幼兒記憶兒歌的'內容有很好的幫助,也能更好的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

  但整個活動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活動中,我有些地方使用的語言不夠幼兒化,孩子理解不了,而且在組織活動時教師的語言應豐富、多變,這樣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不然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會下降;在表演兒歌時我的動作幅度還應加大,這樣對孩子的示范作用也會更好,因為孩子年齡小,生動、形象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吸引力比較大,所以教師的肢體動作必須到位,對孩子的吸引力才會更大。

  青蛙教學反思 篇10

  《青蛙寫詩》以物擬人,生動地描繪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著作詩的情景,本節課以此為情節學習生字,同時初步認識和了解三種標點符號。教材內容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創造,同時也為教師創造性教學留下廣闊的空間。

  依據教材及學生學習特點,我對本課教學設計以鮮明的圖畫、生動的詩歌為識字載體,將閱讀和識字教學相融合。立足學生豐富的生活,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運用多種方法饒有趣味的、形象生動的識字。充分優化教學資源,樹立大語文觀念,對教材進行了適當拓展延伸,豐富教學內容。

  從教學效果看,學生能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學習新知,生字掌握的較好。讓我為之欣慰的是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們把“逗號、句號、省略號”與生活中的很多事物聯系起來,比如逗號像豆芽,句號像旺仔小饅頭和面包圈,省略號像紐扣在排隊等等,對于青蛙寫成的那首詩,全班的孩子暢所欲言,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編得合情合理,富有童趣。

  從這節課的教學來看,我認為合作學習沒有引起我的重視,更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教學生字的過程中,可以讓同桌互相考考認字情況,也可以共同討論識字方法。我以前總認為他們太小,不會合作和討論,所以這樣的教學環節安排的少,但我想老師要是不引導,孩子就永遠不會,有時我太低估孩子的能力,其實他們經常給我帶來驚喜,所以我會更加努力。

  青蛙教學反思 篇11

  本課是一則童話故事,敘述了一只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在松鼠的幫助下終于看到了大海。課文通過青蛙和蒼鷹、松鼠的對話、動作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了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我設計了與課文相匹配的情境,再問學生:“此情此景,你會說些什么?青蛙和松鼠會說些什么?”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幫助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語言,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對語言的`感受力,鍛煉說話能力,同時獲得情感體驗,提高審美的情趣。為了讓課堂氣氛活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我讓學生分角色表演了一遍課文內容。學生在表演中再次明白了青蛙看海的不易,更加理解了課文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最后,我拓展了課文內容,讓學生說說,當青蛙和松鼠登上山頂后,大海呈現在眼前。他們會說些什么?學生說:“大海展現在眼前,大海真美啊!一望無邊,波浪一個連著一個,發出‘嘩……嘩……’的聲音,那是大海在歌唱。碧綠的大海和藍藍的天空渾然一體,美麗極了!”學生又說:“謝謝你,小松鼠,是你幫助了我,鼓勵了我,我才能看到這么美的大海。”小松鼠說:“不用謝,你看,只要你有信心,什么事情都能成功的。”學生的想象力、表達力得到了較好的訓練。

  青蛙教學反思 篇12

  《小青蛙找家》一課,選自人音版教材小學一年級音樂教科書第八課。它包括聆聽、歌曲和創編與活動幾部分內容。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貼近學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鼓勵學生探究學習,激發創新求異思維,在本課中也有體現。我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進行探究性與創造性的學習,教學中想讓孩子們用沙筒來模仿雨聲,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課前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尋找,看身邊有沒有什么物件可以充當沙筒來代替雨聲。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裝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這不但滿足了全體學生想動、好動的欲望,也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勵學生自己為歌曲創編動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蘆畫瓢”的方法,給孩子們營造了樂學,想學的教學氛圍。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處,但也存在不少遺憾。比如,在學生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并且隨著音樂表現音樂形象時,學生更多是專注于手上的.動作,而忽略了耳邊的音樂,造成了課堂的紊亂。另外,學生在模仿音樂形象時,發生了爭執,這些都需要老師及時發現并且調節。

  總之,“感受音樂,體驗快樂”是本課的宗旨。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當然,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快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

  青蛙教學反思 篇13

  《青蛙看海》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第四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說明了只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到達理想的彼岸。

  蒼鷹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引導者,是它給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蒼鷹讓青蛙明白了現實情況的艱難,從十分渴望到很失望。在教學這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讀和觀察理解整個情緒轉化的過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比較難完成的心愿,為后來的看到大海奠定了基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放在了第一課時,第二課時中只進行了簡單的復習以引入后面的內容。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緊緊圍繞著青蛙登山前后的心情變化這條線索加以展開。以青蛙剛開始看到高山時的畏難情緒和青蛙在松鼠的幫助、鼓勵下堅持一級一級跳臺階的過程為重點,來突出青蛙不怕勞累、不怕辛苦、堅持不懈向上攀登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圍繞青蛙和蒼鷹、松鼠的對話展開,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朗讀,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問促讀,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感悟青蛙的這種精神以及松鼠對它的幫助和鼓勵。

  課堂上,我通過出示圖片及簡筆畫讓學生描繪并感受山之高,我引導孩子說出青蛙看到那座高聳入云的大山時的反應,進而體會青蛙當時驚訝、害怕的心情,再帶著這種心情去朗讀,在讀中進一步體會青蛙的內心。

  青蛙教學反思 篇14

  《青蛙賣泥塘》是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屬于童話類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前半部分結構相似,旨在讓學生于識字朗讀中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懂得美靠勤勞的雙手創造的。

  本堂課設計主要是對“練習進課堂”這個主題的深入辨析和論證。在設計教案時,教師再把握教低年級學生的學情的情況下,充分利用了“課堂作業本”,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識字、寫字和內容整理上,注重創設一個童趣的教學情境,以讀代講,激發學生讀的愿望。下面我就本堂課做以下反思:

  1、讀寫結合,把握低段教學中的重難點。

  在本篇課文的教學中,老師把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相結合,滲透了漢字的構字規律,注重了學生的心理和興趣。例如,老師在題目中就教學了“蛙”和“賣”,在講解“蛙”字的`時候,提醒學生青蛙喜歡吃昆蟲,提醒偏旁為“蟲”,右邊提醒“圭”,兩個土組成,且四橫等距,很好的解決了字的形和義。初讀過后,老師利用課堂作業本中的題目讓學生進行集中識字,同桌互助,查漏補缺。再用卡片的方式對難度的詞語“愣住”“游泳”“吆喝”等進行復現,在教學過程中,又復現樂“水坑坑”“挺舒服”這兩個生字。在課文的結尾,利用兒童詩對所要求認讀、書寫的生字進行了匯編,并書寫了“搬”“倒”這兩個生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識字寫字教學,扎實有效地落實到每一個學生。

  2、以學定教,作業本貫穿于學習全過程。

  本次教學設計,老師以課堂作業本為突破口,直接轉化為教學內容。如識字教學部分,老師利用課堂作業本中的第二題對生字進行了集中梳理,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高效完成了識字教學任務。課堂作業本也同樣為老師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如教師在梳理文本的過程中,再引導學生感受了爛泥塘變好地方后,利用課堂作業本中的第五題讓學生去用簡單的兩個字或三個字去概括梳理青蛙為了賣掉泥塘做了哪些事情。課堂上書寫了“蛙”“賣”“搬”“倒”四個字,減輕了學生的昨夜負擔,同時也把握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3、深挖文本,設計有意義的語言實踐點。

  教師關注教材中出現的語言訓練點,有目的、有梯度地進行訓練。在本課中,我關注到了老牛和野鴨的說話方式上的共同特點,發現兩者在說話的時候都是先說優點再說缺點,中間通過轉折關聯詞“不過”“就是”進行連接。像這樣的一種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是老師在教學中所不能錯過的。老師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語言的特點,并出示小兔、蝴蝶、小鳥、小狐貍讓學生遷移運用。讓學感受這樣的說話有什么樣的好處。有學生指出:這樣的表達讓人舒服一點,即使有錯也更能讓人接受。

  4、創設情境,讓低段課堂教學充滿童趣。

  本篇課文屬于低段的課文,周小平老師曾說話,低段的課堂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大的情景,讓課堂教學更富有童趣。于是我在板書上設計上花了很多心思。通過簡筆畫讓學生體會“爛泥塘”什么也沒有的景象,在引導學生讀11段,體會泥塘的變化。在學生的描述過程中,不斷地用彩色的板貼把學生想象中的“好地方”進行完善,呈現出了一個風景優美的泥塘。學生通過讀圖,理解“青蛙為什么不賣泥塘”的原因,教學簡單有效。

  此次教學讓我對“練習進課堂”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也讓我對教學設計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通過這一次的磨練讓我有了很大的成長,望能在教學這條路上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青蛙教學反思 篇15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這是從教以來對孔老夫子這句話最深刻的感受。課堂教學在不斷的試誤中得到了提升,依稀記得新教師見面課時手忙腳亂,課堂控制力不足,第二次公開課教學目標模糊,眉毛胡子一把抓,到目前為止,這已經是第三次公開課了,在我們一年級語文小組幫助下,在反復打磨中,本次公開課應該算是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但仍有許多不令滿意的地方。

  《小青蛙》一課課堂教學處理得比較好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教學目標明確。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相比于上冊來說,課文仍充滿生活氣息與童真童趣,但是知識量在加大,如識字難度、寫字難度提升,知識點難度提高。原本二年級才涉及的形聲字出現在了本冊《小青蛙》一課。在執教《小青蛙》第一課時,我抓住本課重要知識點——形聲字來展開教學活動,本堂課主要解決一個問題——“青”字家族的字。對“青”字家族的字,通過讀、認、寫、回歸語境來加深對其的認識。課堂設計了找“青”字媽媽的寶寶,讓學生找出“青”字家族的字,通過找“清”“晴”“睛”“情”“請”這幾個字,達到初步感知認識“青”字族字的目的。隨后通過比一比,學生自己觀察“青”字族字,發現它們相同和不同之處,通過比較,更進一步認識“青”字家族,達到區分“青”字族不同字的目的。通過玩游戲、一起編兒歌,加深識字、理解“青”字家族的字。最后落實到對“青”字家族字的書寫指導上,通過教師指導,學生互評互學,達到糾正書寫的目的。整堂課中心點明確,沒有出現拉拉雜雜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課堂教學線索清晰。

  其次,書寫指導扎實有效。《小青蛙》一課中,“青”字家族的字都是左右結構,并且筆畫較多。為了能夠調動更多孩子參與書寫的積極性,更好提高寫字能力,在進行寫字訓練時,如寫“請”字時,我讓學生先觀察,請生說書寫時該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教師再進行總結強調補充,學生進行書寫,書寫后同桌互評,比一比誰的字寫得好,通過展臺請一桌同學上來展示他們寫的字,全班共同評價,幫助學生改進書寫。全班63個孩子,如若教師一個個檢查孩子的書寫,顯然是不可能的。孩子要發現自己的不足可能還不太容易,但是孩子卻很能挑出他人的毛病。因此,以這樣學生互評的方式,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書寫的不足之處,改進書寫,提高指導書寫的有效性。

  最后,生本課堂初現矛頭。本堂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課堂浸潤著民主、平等、和諧的人文氣息。“青”字媽媽找孩子,體現了自主學習,學生互評書寫體現了合作學習。教師能夠放手讓學生參與討論學習,如進行寫字練習,讓同桌之間互相比評,達到規范寫字的目的。整堂課滿堂灌、忽視學生、只顧著教學進度的行為沒有了,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注重到了對學生的關注。如在請生說“請”字第二筆“橫折提”時,有孩子站起來說是“橫斜鉤”,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答案,而是再請生說說有沒有其他不同的答案,通過其他學生的回答獲得正確答案。

  本堂課執教中也出現了一些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一,激勵措施需增強,學生信心勿挫傷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節課的注意力時間大概也只有20多分鐘,如何讓孩子更加積極的參與進課堂,最大限度的延長孩子聽課注意力時間,必要的獎勵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在執教本堂課時,有的孩子回答問題回答得非常準確完整,如何激勵這樣的孩子以及更多孩子回答問題、參與課堂活動呢?可以利用一些小貼紙,回答正確了直接貼在孩子書上。也可以利用小印章,回答正確的孩子在書上蓋上小印章。但是在本堂課上,對回答問題積極和回答問題較好的孩子單單進行口頭表揚就略顯薄弱了,融入更多激勵措施更能調動孩子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第二,形式還需多樣化,最大限度吸學生

  在執教《小青蛙》一課,除了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外,沒有其他教具出現,包括有趣的打氣球游戲也是通過多媒體來實現的。雖然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做到生動形象有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但是單單靠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低段教學。一年級教學形式完全還可以豐富多樣,除了多媒體教具的使用外,也可以用有顏色的卡紙制作一些本課生字,可以用于開火車認字,也可以貼在黑板上展示講解“青”字族生字。不同的色彩、圖畫都是吸引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

  第三,糾錯雖及時,學生肯定也必要

  本堂課的教學中,在學生互評階段出現的問題是,所有站起來評價他人寫的字的孩子都說的是他人字哪里哪里寫得不好,僅僅只是看到了他人的缺點,卻沒有對他人字寫得好的地方做出肯定性評價。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當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在學生寫的字只被指出不足時,還應當適當引導學生說說被評價學生字的優點。誠然,指出不足可以讓學生改正,肯定好的方面能夠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也是防止學生因為自身錯誤而受到打擊,不敢再舉手回答問題。又如在讓學生回答“請”字第二筆時,有生起來說是“橫斜鉤”,面對這樣的錯誤回答,我們也最好不要直截了當指出孩子的錯誤,可以再請其他孩子來回答,通過爭一爭,辯一辯來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回答的錯誤。表揚學生在爭辯中獲得的新知,減輕回答錯誤問題孩子的心理壓力。

  第四,生本課堂初現,深化生本要思考

  整個課堂令人欣慰的是具有了生本課堂的萌芽,但是萌芽卻始終沒有深入下去。如在同桌相互評價指導寫字的過程中,寫得好的當小老師,指出了同桌寫的不足之處,但是這樣以后就戛然而止了。在處理這一細節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小老師指出不足后,請小老師在黑板上示范書寫,這樣比教師直接用多媒體出示漢字結構有效。同時只請一桌學生利用展臺展示寫的`字,數量較少,完全可以再多增加幾組學生來進行互評,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更多學生有上臺展示的機會。教師在學生的互評過程中只需要做一個引導者,引導時多說要求,其他的時間完全可以大膽交給學生,讓學生之間在互相學習中獲得發展。除此之外,在進行“青”字家族的五個字書寫指導時,我們也完全沒有必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因為這些字都有共同特點。五個字可以放在一起處理,教師用一個字舉例該字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余的字教給小老師講解,讓課堂時時學生都有參與權,自主權,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五,雞頭鳳尾要具備,課堂結構要完整

  課堂以讀文開始,那也應當在讀中結束。部編版教材生動有趣,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多閱讀,在讀中領悟。本堂課在閱讀上是欠缺的,除了上課開始齊讀了課文,讓學生初步對課文有了了解,其余也就沒有再進行整體閱讀了。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力將受到影響。在找“青”字寶寶之前,閱讀是可以占到課堂的10分鐘樣子的,我們不僅可以齊讀課文,還可以通過男女賽讀,分組讀、教師范讀、同桌讀等方式增加閱讀次數,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在課堂接近尾聲時,并沒有一個很好的總結來為本堂課畫一個圓滿的句號。本堂課教學任務順利完成,但是并沒有做一個本堂課的小結,因此給聽課人一種教學任務未完成的感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并未想好如何做一個非常好的小結來為本堂課畫上一個圓滿句號,課堂結束,自己也感覺本堂課末了就像一串珍珠斷了鏈一樣。課堂既然以讀開始,我們也同樣可以在讀中結束。

  最后,課堂板書有瑕疵,細節處理要謹慎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細節方面有幾處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在開課伊始,板書《小青蛙》這一課題時,指導學生寫到題目中的“青”字后,“蛙”字就忘記寫出來了,讓“小青”二字在黑板上掛了很久,后面想起才補充出來。此外,在指導寫這個“青”字時,在請生起來說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后,應當在田字格中書寫,這樣讓學生能夠對“青”字的筆順筆畫和結構有更清晰的感官。在整個黑板上,空蕩蕩的擺放著課題,沒有其他書寫的東西,整塊黑板看起來既不美觀,也缺少了真正意義上的板書。在處理黑板板書時,依據本課重點是“青”字家族的形聲字,我們可以將本課的形聲字寫在黑板上,課程結束,本課重點知識也能一目了然。除此以外,課文中除了“青”字家族的字外,還有其他的生字,這些字也應當做到隨文識字,而不應該被忽略掉。在讀課文環節后,完全可以隨文認識“害”“保”“護”這幾個字,“眼睛”的“眼”也可以在出示睛時隨文一起認識,本課需要認識的字基本上是可以在第一課時解決完的。

  本次公開課能夠獲益匪淺,同時比以前有了更大進步,離不開駱志菊名師工作室提供的舞臺,離不開盧蓉師傅的幫助與指導,在這樣一種教學相長的環境氛圍下,讓我真正教有所獲。“吾生有涯,而知無涯”,愿以有涯追無涯,獲得長足發展!

  青蛙教學反思 篇16

  開學第一周忙碌而緊張的教學工作,“駱志菊名師工作室跨校研究課堂問診活動”終于在今天落下了帷幕。我作為年輕教師中的一員,也呈現了一節令我比較滿意語文課堂。設計的教學環節也都呈現出來,在鈴聲響起那一刻,我做了總結,可以說是松了口氣,班級的孩子表現的也不錯,我也越來越放松。但回顧整節課,所暴露的問題也有很多,在汲取了師傅郜天姣和組內的前輩們的批評建議后,特做如下教學反思:

  1、教學環節的設計破壞了教材的整體性

  本以為自己的設計很流暢,教學環節環環緊扣,但聽了師傅的建議發現,有些設計的確沒有準確的把握教材。

  例如:在導入環節,讀了課題后,我直接把“青”字抽離出來,帶著學生讀并指導書寫,隨后才進入初讀課文階段,這樣的設計完全顛倒了,沒有做到隨文識字,接著就讓學生找出青字家族的字,依然是從課文中抽離出來,指導學生認讀和區分,兒歌僅讓學生自己讀了一次,至于孩子對于識字和課文朗讀的掌握情況完全不了解,沒有做到“隨文識字”,脫離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識字”。課文的朗讀應該提到引入課題之后,將生字反復抽離再送回到課文當中,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真正的把字音讀準。在后半節課,我確實發現,在多次帶著學生認讀后,仍然有很多孩子分不清、讀音易混,這就反映出我教學設計的漏洞,破壞了教材的整體性,使整個環節變得支離破碎,值得深思。

  2、教師“包”的太多,“生本思想”無滲透

  在入職以來,對于課堂教學這一塊,有一個問題一直讓我很困惑,就是每節課上下來自己都很疲憊,總覺得內容怎么講也講不完,講到滿頭大汗,學生卻收獲甚微,今天聽了師傅一針見血的指正,我才恍然大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沒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沒有做到“放手”,整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講,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都是在我的設計中來回答問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比如說在初讀環節,我領著學生一句一句的讀課文,邊讀邊正音,然后再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叫不準的字。其實到一年級下期,完全不需要老師一句一句帶著讀,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找一找或者說一說難讀的字該怎么去讀,或是指生讀,其他小朋友來挑錯,孩子通過動腦思考后把音讀準完全要比教師直接領著讀效果顯著。再比如:在講“青”字時,通過青蛙穿了綠衣服來引出“青”字這一環節,為了讓孩子理解“青”也可以表示綠色,我完全可以通過學生給出的詞語“青草”來提問,如“草是什么顏色的啊?(綠色,綠色的草,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是青草),”這樣通過提問引發孩子思考,最終學生就明白了青字的意思。通過這節課,讓我深刻意識到“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更多時候老師要學會放手、大膽放手,把課堂還給孩子,更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遠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3、合并教學環節,有效安排教學時間

  每堂課整個教學環節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本節課的課時目標來展開的。我們時常會感受到在課上時間很緊湊,有些教學環節還沒有完全落實好,就會為了趕進度而匆匆過渡到下一環節,這樣的課堂,不會起到好的教學成果,反而哪一環節都沒有做好。所以在做教學設計時,與教學目標無關的環節完全可以省掉,不要浪費時間,對于可以同時進行的環節,我們可以合并,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能把每個環節的任務落到實處,就不會再出現時間到了,教學內容還沒有講完的情況。

  比如:在指導書寫“青”這個字時,我先讓孩子猜筆順,在桌子上書空,接著跟著大屏幕書寫,然后學生齊說筆順并給青字組詞,這個環節過后,我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邊強調重要筆畫在田字格中得位置邊說筆順,其實,孩子在桌子上書寫這一環節的設計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桌子上沒有田字格,就算寫了,孩子依然不知道筆順在田字格的方位,不但沒有接近教學目標反而占據了較多時間。其實完全可以將這兩個過程合并,如:“你覺得這個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寫才能更漂亮呢?你來教老師寫一寫,其他小朋友聽聽對不對。”這樣叫學生教老師寫,既能考擦孩子筆順的掌握情況,又能促進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青”每一筆在田字格中得方位,其他小朋友在聽和糾正的過程中也把筆順和書寫要領掌握了,一舉兩得,節省了教學時間。

  4、教學設計實施,但落實不到位

  整堂課還有一個突出的缺點,那就是我再某一環節的完成時,提出的要求沒有落實到位,孩子并不能扎實的掌握基礎知識。比如在“青”字的書寫這一塊,關于書寫的要領強調的很到位,但讓孩子落實到本子上進行書寫的時候,就沒有深入執行了。我僅僅叫孩子描紅一個,補全一個,然后同桌之間互評,這個字就算講完了。孩子在書寫上依然沒有牢固的掌握,我們老師可以事先讓孩子準備好練習本夾在語文書里,然后邊出示邊強調,滲透到筆順之中,讓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筆落在田字格的哪個位置,剩下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書寫,再讓同桌間相互評一評,覺得同桌哪個字寫的好給他圈出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把生字寫好。

  還是那句話,提出了問題,就要圍繞著教學目標去實施,而實施了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落實,這樣才能逐步的實現教學目標。

  5、筆順教學落實不到位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是重要任務,但寫字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字的筆順要牢記。但回顧整節課,我并沒有把筆順作為強調的重點,只是讓孩子簡單了寫了兩遍,其實最好可以寫到黑板上,加深學生的印象

  6、要做學生的“引路者”而不是“主導者”

  在語文教學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呼吁,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成長的引路人,而不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口說容易,但真正做到卻很難。我們往往都會擔心學生學不會,就要面面俱到,什么知識都毫無保留的直接告知學生,其實,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低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些時候他們可以做到,只需要老師及時的引導,而我們不能永遠的做學生的那根丟不掉的“拐杖”。

  縱觀整節課,大問題不少,小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要讓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教師的課上壓力,保證教學進程。超出孩子能力或可接受范圍的知識,可以適當地避免出現,不要主觀的增加教學任務,給孩子造成知識上的混淆......這些都值得我去深深的反思和不斷改進。最后,我想說:其實新老師雖然“新”,但是“新”確實一把雙刃劍,我們年輕,可以更容易的走近學生,也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喜歡和信服。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一句話:“星星就是窮人的珍珠,只有擁有滿天繁星的教師才能為學生送去點點光明。”當然,經歷了近半年多的磨礪,我深知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不斷地用知識武裝自己,用實踐充實自己,用“吸收和借鑒他人的優秀教學成果”來不斷地提升自己。雖然我現在學到的僅僅是教學工作的基本,但未來依然會堅定不移的走好每一步,讓腳下的路更遠、更長。

【青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青蛙》教學反思08-30

小青蛙教學反思07-28

《青蛙看海》教學反思08-04

《小青蛙》教學反思09-25

《青蛙寫詩》教學反思02-16

青蛙看海教學反思11-03

青蛙搬家的教學反思06-29

《青蛙寫詩》教學反思07-02

《青蛙搬家》的教學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