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減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退位減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1
不同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這是新課程標準下提出的一個教學新理念,憑著自己對它的理解,我嘗試上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課余,想法頗多……
新課程標準使“算法多樣化”一炮走紅,大家都在嘗試,都在力求自己的課能夠很好地滲透這個理念,于是,慢慢地醞釀出了這樣的三句話:
1、“他的方法你聽懂了嗎?”
2、“你還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嗎?”
3、“下面我們一起用這位同學的方法做一做,好嗎?”
這三句話教師該問嗎?該說嗎?
我的理解:該說。
第一句:“他的方法你聽懂了嗎?”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孩子的學習方式是相對穩定的,它不僅包括學習方法及其關系,也涉及到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關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是否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能夠不回避遇到的困難;是否樂于與他人合作,愿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夠通過立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是否能夠使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已的思考過程;是否理解別人的思路,并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獲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考過程的意識。”作為一年級的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的養成是很重要的,教師說這樣的一句話,旨在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一種自主學習的本領,而不是說要把算法硬塞給學生。“他的方法你聽懂了嗎?”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們的學生充當了教師的角色,把“教”的權利給學生,讓學生也去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或同意或反駁,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賞識和學習其他同學的特、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所以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有必要。
第二句:“你還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嗎?”
“算法多樣”是相對于整體來說的而非個體,“你還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嗎?”這句話似乎有逼著學生挖空心思、轉彎抹角地去想“不同算法”的味道,但是我覺得這句話本身并沒有附帶那么多的意思。難道如此簡單的一句話就能夠啟迪孩子的思維,讓他們說出原本不屬于他們的思想和方法嗎?教師的一些提示性語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以不同的觀點,認識同一件事、同一個事物,從而讓學生更全面、更準確地掌握知識。在新教材實施的開始階段,我們的學生一般不太愿意接受題目的多種算法,認為只要用一種方法做出來就行了,何必再費勁尋找不同的方法呢?所以我們嘗試以表揚、鼓勵的形式,引導學生對同一題目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要求學生尋找不同的解題思路,再通過討論得出許多算法。在這樣的思維活動中,學生能夠感受到算法多樣化帶來的快樂。如果能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好處,品嘗到其中的樂趣。學生的思維也會逐漸活躍起來,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就能很自覺地將自己的思維發散開來,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
所以在這節課上老師這樣的一個提問,可以很好的展現孩子自己的、特的思維,體現出整體算法的多樣化。當然,如果沒有教師的提問,學生能夠自發地要想表達自己不同的方法,那是最理想的。學生能夠不再依賴老師,走向立,這是教學的最高境界。
第三句:“下面我們一起用這位同學的方法做一做,好嗎?”
看到這樣的話,我們會不會有這樣的疑惑出現:“這種方法學生不喜歡怎么辦?一定要他做嗎?”我認為算法多樣化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得到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而是在于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每個人都是立的,都是具有立意義的個體,孩子也一樣。他們都是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的,不會依賴別人的意志而轉移。當學生他有一種方法的時候,往往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就會很自然的抵制或抗拒和自己不同的方法。但是教師的作用往往也就在于此,當孩子有這種立意識的時候,教師應該怎樣科學的優化和完善孩子頭腦中的想法呢?這就體現了教學的藝術。
我們人的認識有三個層次:第一是“懂”;第二是“會”,即會用學懂了的東西去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飛躍;第三是“悟”,即有自已的特點,有自已的思考,這更是一個大的飛躍。光“懂”學生可以只是聽一聽;“會”就必須要自己去嘗試,自已去用學懂了的東西解決問題;而“悟”是一定要在自己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因為“悟”是一個思考過程,思考是不可以替代的,是必須自已去完成的一件非常艱苦的過程。所以我在課堂上讓學生聽了其他小朋友的方法后再嘗試做一做,這并不是為了刻意地強調其中一種方法或者面面俱到地鞏固每一種方法,而是力求激活每個學生的思維,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思維的真正碰撞一下。
然而在學生嘗試練習的時候,也略微滲透著一點算法多樣化的優化,因為隨著現代數學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很難講清哪種方法是最好的。我們原來認為某種方法是最好的,可能通過自己的嘗試證明這個結論并不一定合適,也許我們一開始認為很“笨”的方法,結果卻成為了好的方法。在解決“36-8”這樣的問題時,學生提出各種方法后,最理想的方法當然是:“6減去8不夠減,向30借10,變成16-8等于8,再加上20等于28。”但是這樣的方法是否能夠讓學生接受呢?教師應該完全放手,讓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
就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嘗試去學會尊重,學會欣賞,讓算法多樣化能夠進一步優化。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作為課堂教學資源越來越引起老師地注意。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2
本次公開課《退位減》上完以后,通過幾位老師的點評,我也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正:
一、加強對孩子數學語言的培養。通過這節課孩子們對問題的回答,我明顯感覺到孩子語言不夠精煉,表達意思不完整。通常一個問題提出以后,對于第一個孩子的回答,老師要給與正確的導向,尤其注意完整地敘述,這樣可以讓后來回答的孩子有個明確的方向。
二、增強教育機智。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本次課上孩子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我并沒有第一時間給予正確的導向。還有,自己出現的教學遺漏沒有選擇好恰當的時間補充。
三、豐富評價體系。新課程倡導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而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更應注意靈活運用評價。我在日常教學中并沒有充分把攀英教學中的評價方式滲透到數學教學中。
四、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突出重點。平時每次上課都會發現例題教學花費太多時間,造成時間安排不均衡。
五、注意板書設計。一節課上完,發現自己的板書亂七八糟,平時也沒有注意板書設計,寫字得也很隨意,自己真的需要注意了。
自己雖然是一名初職教師,在教學能力各方面也尤顯年輕,但自己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決不能給自己找借口。我一定要清楚地找到自己的不足,相信每一次改正一小點,最終會把自身存在的問題全部改正。使自己的課堂變成真正鮮活的有生命力的課堂!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授新課時,我直接出示了例題 讓學生自主探索,目的是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筆算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理解個位不夠減時,從十位退1這個重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遷移到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通過教具操作與演示,放手讓學生互相交流說出計算方法,掌握寫豎式過程。在合作交流匯報中,學生有不同的思路,再從中再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旨在提高計算速度。
整節課雖然我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發現。注重體現學生參與探討算法,教學中顯得也較輕松。但在做課后練習時,有很多的地方出現錯誤,有些學生在寫豎式時,出現兩位減一位的個位對了十位上,有的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了1,計算時十位漏減退的1;在列豎式時減時個位不夠減,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數減上面的數,或者直接用大數減小數。
最后突然想起一句小兒歌提醒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提高計算的準確率。不夠減先退位、做個標記戴頭上。個位夠減繼續算。十位減1要牢記。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4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下兩點:
第一,在操作之中,掌握算法。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借助小棒操作自主探究出:減法中個位不夠減就需要將整捆的小棒拆開一捆當十根。因為有前面的學習基礎,因此,部分學生在操作的時候,已經知道要拆一捆小棒,此時,我就追問:“你為什么要拆開一捆小棒?”學生能夠回答:“個位不夠減我就拆一捆。”然后,讓學生接著操作。最后,小結時我就進一步深化提煉:一捆就是一個什么,它是多少個一?
第二,在練說之中,鞏固算法。在后面的練習題中,我擇題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計算過程說一說。因此,在本課結束時,學生基本都會表達出計算過程:個位上幾減幾不夠減,向十位借一個十,個位上就是十幾減幾;十位上是幾減一后再減幾,差就是幾十幾。在這樣的一個練與說相結合的過成中,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算法。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5
《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整十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系統掌握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前面已學加減法知識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又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最直接的基礎。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正確計算。一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前面又剛學完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再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對多數學生來說應該不算困難,他們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通過遷移來突破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一年級小朋友聰明、活潑,有豐富的想象力,喜歡數學活動,所以在教學中,只要設計好有趣的開放的活動,就一定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我們備課小組經過設計決定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通過擺小棒、擺計數器等方式理解算理。經過兩次的課堂教學實踐,突顯以下特點:
一、創設的生活情境貼近生活,學生樂于參與。
首先以口算題的形式復習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內容。接著創設學生學生去圖書館借書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體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
二、加強知識間的聯系與對比。
通過復習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為新知的探究作知識遷移準備,然后再引出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問題進行解決,讓學生探究計算方法,通過對比明確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
三、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直觀理解算理。
讓學生進行操作擺小棒、交流、討論等活動,自主探索算法,激發學生自主發現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老師引導學生結合擺小棒,說出口算方法,比較兩位數減一位數和兩位數減整十數口算方法的異同,使學生理解相同數位的數才可以相減。通過兩次的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各個環節都有不少的改進。教學效果更好了,然而以下兩點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提升。
1、若能讓沒每個學生參與到白小棒、撥計數器等操作實踐過程中去,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慧更深入、透徹。同時讓多個學生說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說中掌握計算方法,培養表達能力。
2、注意教學中的一些細節,捕捉教學中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學生。練習題的設計要有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樂于其中。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6
《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是在20以內退位加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出示場景圖后,依舊是讓學生提取信息,并要求表達完整,然后提出一個用加法解決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一一板書:“小華比小麗多多少張?”、“小軍比小麗多多少張?”、“小軍比小華多多少張?”,板書列式,提取出今天所要學習的新內容——“30-8和34-8”。
教學“30-8”時,先讓學生討論“怎樣從3捆小棒中拿走8根”,引導拆開1捆小棒,去掉8根。學生操作后,同桌互相說說擺小棒的過程,再次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然后指名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在黑板上示范擺小棒的過程。幫學生梳理清楚,明確:把30分成20和10,先算10-8=2,再算20+2=22。緊接著讓學生按此模式說一說,在表達的`同時進一步梳理清楚計算過程。最后我挑選了幾名后進生起來說過程時都很順暢,當時很高興,沒想到這么復雜的內容他們都學會了,也就放松了警惕,以致“34-8”的教學磕磕絆絆。
在讓學生通過擺小棒計算“34-8”的得數時,發現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擺小棒,由于之前讓學生帶的都是整捆小棒,所以擺小棒時他們不知道“34”該怎么擺,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平常教學時,我包辦的太多了,總是不放心他們,引導的過多也就禁錮了他們的思想,所以才會出現簡單的“34”卻不知該如何擺的現象。
這一現象的出現狠狠地“教訓”了我,給了我當頭一棒,警示著我日后的教學不能包辦過多,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能時刻帶著我的擔憂走進課堂,要學會放手,學會相信學生。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7
上一周進行了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檢測。第二單元要求掌握的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另一方面是有關知識的運用。孩子們完成的情況還可以。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計算方法沒有掌握,計算不認真,正確率有待提高。典型錯誤有14+2=6,14-7=3,13+3=10等。
(2)逆向思維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一題中表現由為突出。典型錯誤有4+(8)=13(7)-5=12,15-(13)=8,5+2=(7)-6。
(3)解決問題中信息找不準,解決方法不正確。典型錯誤有(1)停車場原來有17輛汽車,現在只有9輛,開走了幾輛?列式為:17-8=9(輛)。(2)一共有12個皮球左邊有5個,右邊有幾個?列式為:12+5=17(個)(3)商店買出5副羽毛球拍,還剩8副,商店原來有幾副羽毛球拍?列式為:8-5=3(副)。
反思:從以上錯誤中不難看出,計算基礎不夠扎實,上學期學習的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仍需要加強訓練,特別是算理和算法的訓練。加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訓練,觀察和讀題后,能找到那些信息?根據找到的信息能提什么數學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信息?最后就是要培養孩子們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做題的好習慣。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8
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層次清楚,主要分為三個環節:
1、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56–22=?讓學生根據以前學的方法來思考,想想相同數位的數直接相減?把豎式寫在記錄本上。
2、方法的交流與展示:你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這么做;直觀圖的教學。
3、具體情景中適用方法運用:57–1439–8讓學生用筆算的方法計算?
4、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要注意什么?這堂課的教學,發現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首先是學生主體性。《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此類題大多學生都會算。所以應該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教師不因該牢牢的“抓”著學生,生怕學生出錯。這樣容易把學生帶入教師預設的方法中。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比較,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認同書本上相對較好的方法。
其次是讓學生說的練習的還不夠。如今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的探索,改變過去應用題教學片面強調用什么方法計算的做法,做了題目就要讓學生講出,你是什么算的,為什么是這么算的,通過長時間的鍛煉之后,可以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著是新授前的引入。兩年級的小朋友,還是處于地段學生。他們的自我掌控能力還不夠,上課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長,通常只能維持在10至20分鐘的時間,那么教師應該如何讓學生能夠在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段里學得最多的、最有用的知識,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堂課可以充分發揮情景圖的作用,利用情景圖上提供的素材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能夠盡快的進入上課的最佳狀態;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從情景圖所提供的數據中發現數學問題,為后面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計算作好準備。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9
本節課是筆算減法中比較難的,因為它涉及到了連續退位。學生學習新課之前,已經積累了相關的筆算兩位數的退位減法以及三位數的不連續退位,所以我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然后讓他們嘗試說完整的計算過程,從而發現他們存在的錯誤。
上完這節課后,我想了很多,也意識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一、每一個環節的連接詞該如何簡明的表達出來
每一次上課,我總有如此的感覺,就是每一個環節之間不是很緊湊,總感覺聯系不是很緊密,就像脫節了似的,可是在聽很多特級教師的課時就感覺很舒服,總實在愛不知不覺中就切入了正題。我想這一點是我必須要努力達到的。
二、該如何讓學生進行正確的估算
在學生計算之前,我讓學生先進行估算,至于為什么要安排估算,其實我自己也說不出是什么原因,可能很大一方面是因為教材安排了這一環節。在評課時,有老師提出了估算到底是該放在計算前還是計算后,以我個人的意見,我覺得應該是放在計算前,如果放在后面,學生可能會問:正確答案都已經算出來了,估算還有意義嗎?
可是在讓學生估算的時候,我卻犯了一個大錯誤,我把估算看成了一個走過場,并沒有真正地落實到實處:我只是在例題時讓學生進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拋棄了估算,沒有讓學生真正意識到估算的重要性。
另外對與我的估算,評課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在讓學生估算時,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該如何回答:我把517看成500,把348看成300,但48比17,所以我覺得答案大約是173。確實這個問題我覺得有點難以回答,因為這是一個估算的過程,我覺得這應該是可以的,雖然他的最后答案是是錯誤的,但畢竟這只是一個估算的過程,結果只是一個對正確參考的數字。所以說估算有時候把握不好,也會誤導,迷惑我們的學生。
三、應該注重重要環節的計算過程
在讓學生計算時,我強調了讓學生說過程,讓多個學生重復,互相說,可是在后面的檢驗的環節時,學生的正確率卻不盡人意,我有點迷惑了。可是聽了評課之后,我頓時茅塞頓開,原來,我在讓學生說時,沒抓住重點,我只是讓學生說整個算式的計算過程,沒有把十位的計算過程單獨拎出來講,學生不明白哪個是計算的重難點。在本節課,十位上的計算過程是學生最難掌握的,而個位和百位上的計算方法學生在本節課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也懂得遷移過來,可是十位的計算方法就是第一次碰到,因為十位扮演了“借”與“被借”兩個角色,學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個角色。所以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讓學生多次說十位的計算過程,果然效果大不相同。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10
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是“計算連續退位減法3000-534”,由于考慮到學生剛剛學習了計算“304-126”,已初步掌握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我就放手讓學生試算,再請一位學生板演,并講解他是怎么算的。一切順順當當、風平浪靜。接著讓學生分析今天學習的“3000-534”
有什么特點。學生小飛第一個發言:“這是連續退位減法。”學生小麗發表了她的意見:“被減數的個位、十位、百位上都是0.”學生小于接著說:“這道題像您昨天說得,有三個窮光蛋”(注:前一節課學習計算“304-126”時,學生形象地將被減數個位上的數比喻為“一般人家”,把十位上的0比喻為“窮光蛋”,把百位上的數比喻為“大富豪”)學生小雪的發言更風趣:“這道題是一個“大富豪”遇到三個“窮光蛋”。”在學生發現題目特點之后,我繼續問:“你認為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學生小明的發言一語中的:“十位上是“9-3”,百位上是“9-5”。”在此基礎上我簡略地進行了小結。至此,這道例題的教學應該說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但緊接著,學生小剛的發言打破了平靜,他把作業本遞給我:“老師,這道題可不可以這樣算?”我一看,小剛是這樣計算的:
2999+1
-534
________
2465+1=2466
也許剛才全班學生試算時,小剛就這樣算的,只是我在巡視時沒有發現。“不拘一格”的算式顯示了他不凡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我立即調整原先安排的教學計劃,請小剛同學向全班介紹他的算法和想法。全班同學一致認可他這種退位減法轉換成不退位減法的可行性與獨創性。
在學生閱讀教材時,我讓學生記下他們各自理解、掌握或創造的算法。
下課之后,學生小文交給我一張紙,紙上寫著:
3000-534=2466
3000 2999
-534 - 534
—— ———
2466 2466
小文的寫法有差錯,但有閃光點。分析小文的算法,是從小剛的算法中得到了啟發,要將退位減法轉換為不退位減法,把計算“2999-534”轉換為計算“2999-534”。小文,一個非常調皮的男孩,上一學期,他的數學期末考試成績是全班后幾名。我知道這是激勵他的最好時機,讓他回家再想想并作修改。第二天,小文的作業上給出了正確、簡潔的寫法:
3000-534=2466
2999
-533
_____
2466
數學課上,當小文向全班同學介紹完他的算法后,我感覺全班的掌聲從來沒有今天這么熱烈,小文從來沒有今天這么“神氣”。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以知識為目的,把知識的獲得、技能的形成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甚至唯一目標。知識是預定的,結論是固定的。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都很鮮明地以知識為中心和目的,教師教教科書,學生學教科書;在規定的時間內,教師教完教科書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完教科書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完教科書就算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最關心的是學生對教科書中的知識懂了沒有,學生最關心的是自己對教課書中的習題能否順利回答。知識成了目的,成長與發展被置之腦后。如這節課,學生掌握“3000-534”的算法,能正確計算,便大功告成,小剛、小文的算法實乃不和諧音符,按傳統教法,對這兩種算法如此大做文章視乎是畫蛇添足。小剛算法的出現,即便教師不用“這樣做不規范”的棍子打死,往往也是以“這樣做也可以,我們還是用書上的算法”委婉地絕學生獨樹一幟的算法。至于小文的算法,那基本上是會被“什么算七八糟的”而扼殺在搖籃里。學生獲得了規范的“算法”,卻失去了設計算法、放飛思維的機會。
教學是為了什么?為了人的發展。人的發展是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與核心,致力于人的發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知識”為載體,尊重、接納、欣賞每一位學生,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領域的發展,還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讓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讓他們的思維得到提高。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11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前面的學習當中大部分學生是有學習基礎的,他們有的是在幼兒園已有了這方面的計算訓練、有的是家長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頭的方法。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區別只是在計算速度方面的差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得數。在教學本單元時,我突出體現了以下幾點:
1、以舊引新,正向遷移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就是所謂的“算減想加”。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的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孩子對進位加法的記憶,并出示求未知加數的算式,為學生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搭橋鋪路。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教學中,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例如:直觀的觀察材一年級下冊9頁的例題圖,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受生活閱歷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難以理解。因此,例題教學充分運用了現代教學媒體,發揮直觀性作用,創設了逼真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提出問題后,不急于教計算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中摸索發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后,在比較中,優化算法,達到教學的目的。在教學十幾減九時,經過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聯系進位加法算加法,還有的孩子還想出了書上沒有的方法,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本,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比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練習中,有的題組是有一定的規律,學生找到規律之后,盲目地應用規律,混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規律。如:十幾減9得數應該是十幾的個位多1,而9加幾時得數的個位比幾小1,在總結完規律之后,學生喜歡應用規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幾減9的得數算成比十幾個位少1。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只能禁止學生應用規律,以免出錯。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12
今天我上了一節校級公開課,講的是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中的一節課《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所以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著重圍繞著這節課的重點進行設計,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擺小棒,來加深學生對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理解。
整節課我的教學思路很清晰,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并且各環節的銜接也很自然。課件制作精美,里面的動態效果也很好,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不足之處有兩點:
1.課前沒有讓學生把學具準備好,沒有讓學生提前把小棒10根10根地數好,扎成一捆,結果在擺小棒的這一環節中,學生再10根10根地數,有點浪費時間。
2.在學生動手實踐——擺小棒這一環節中,我只是讓學生說一說擺小棒的過程,而忽略了讓學生來臺前展示如何擺小棒,怎么從36根小棒中拿走8根小棒這一實踐過程。
今后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多注重學生的展示過程和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多聽課,多看書,吸取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教學經驗,獲取書本上的教學理論,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13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口算),在學習這課內容之前,已經學習過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為學習本課的內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這一課內容時,我主要通過小組合作擺小棒的方式進行,在動手操作中探究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采用復習導入的方式,一方面為鞏固了前面所學的內容,另外一方面為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提高生長點。本課基本完成了的教學任務,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的不足:
1.學生在操作完后,請同學上臺演示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邊說邊操作,而不是單純地操作,老師在旁邊講解。
2.在計算34-8時,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算法,一種是將34分成20和14,另外一種是將34分成24和10,我對提出的不同的方法都給予及時的肯定了,但是在學生提出這些算法后,沒有及時的進行歸納和小結。有些小朋友因為同學提出了不同的算法,反而有些糊涂了,這在作業中有明顯的體現,所以我在練習課中又進一步說明了這幾種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練習題內容稍顯單一,沒有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當然時間上也有限,練習的時間稍短,沒有進行充分的練習。
當然在其他細節方面還有許多不足,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14
連續退位減是三位數減三位數計算中的難點,許多孩子發生的計算錯誤都是在這里。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突破計算的難點,最有效的策略便是讓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地理解算理。
為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先在計數器上撥算珠進行計算。要讓每個學生都通過撥算珠體會退位的過程:個位上2顆珠不夠減,需從十位上退1顆珠;十位上沒有珠,先從百位退1顆珠,到十位上是10顆珠,再從十位退1顆珠,到個位上是10顆珠。在學生撥算珠之后,結合課件的演示,讓學生交流撥算珠的過程,加深對隔位退位過程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通過條理清楚的問題,注重讓學生討論退位的過程,即在每一次退位后被減數各位是多少,引導學生明確在豎式上計算的方法:從個位算起,讓學生觀察,個位上4減8不夠該怎么辦?孩子通過操作知道要向十位借一。于是向十位借,發現十位上是0,師問能借嗎?孩子自然說本身就是0,自己都沒有就無法借,師提示孩子有該怎樣辦,孩子想到向百位借,然后問孩子怎樣借。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如下問題:十位向百位借一后是多少?個位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剩下多少?同時在板書的時候在十位邊上寫10,而且在10上點上圓點,幫助學生理解。通過操作與說理,目的是讓孩子理解退位過程,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本課先讓學生操作計算器,初步理解了算理,再讓學生看豎式表述算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比較明確,所以作業正確率比較高。<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15
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在教學這節課前,學生已有一定的減法學習基礎,此類題大多數學生都會算。所以我要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為學生播放奧運會頒獎的資料,并出示教材情景圖,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又為學生留出了更大的思考空間,同時我也把“問題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解題多樣化(口算、筆算均可)。然后大家集體交流各自的方法,以此引出了筆算減法。從學生自己講解,互相質疑。教師引導到改正展示,都是水到渠成,學生不僅學會了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一舉兩得。
這節課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老師要有足夠的耐性,要把機會留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提高創造的機會,讓他們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習數學的快樂!
【退位減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退位減》教學反思04-05
連續退位減的教學反思06-30
連續退位減的教學反思論文06-21
隔位退位減的教學反思02-20
《不退位減》課程教學反思01-04
《進位加和退位減》教學反思范文07-01
不退位減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1-24
不退位減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11-28
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精選6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