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廣角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1
這節課,我連試教合在一起,一共上了3次,但是每一節的教學任務都沒有,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針對各位老師對我的評課意見和自己的想法,對這節《找次品》進行如下的教學反思:
這節課以“找次品”這一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通過歸納、推理的方法體會運用優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在課前談話環節,我用分過的一瓶七彩糖和沒分過的七彩糖進行對比,從而引出“次品”這一概念,讓學生從這兩瓶中找出次品,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用天平稱。這一環節,我感覺上還好。
但是在學生示范了從3個物品中,只要稱1次就可以找出次品這個環節后,我不應該重復學生的示范過程,而是應該呼應此環節的開始部分,讓學生思考從2個物品中只要稱一次就可以找出1個次品,為什么從3個物品中也只要稱一次?這個道理不應該由我來說,而是應該讓學生自己想明白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接下來的從4個物品中找1個次品環節,此環節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用數學的方式來表示找次品的教學過程。我采用學生邊說找次品的過程,我隨機板書。由于多媒體的黑板離學生比較遠,而這節課要板書的內容比較多,所以我寫的字相對很小,這些種種原因,大多數學生對我在黑板上寫的數學方式,并不是十分理解,雖然對著黑板又引導學生把找次品的過程又說了一次,但亡羊補牢的效果已經不明顯了。在學生說方法時,我不應該隨機板書,而應該跟學生點明,由于隨著物品數目的增多,找次品的過程就更加地繁瑣,所以要采用一種新的表現方式,從而引出用數學方式來表示找的過程,邊回想剛才學生找次品的方法,教師邊隨機板書,也邊介紹怎么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現。
由于用數學方式來表示找次品的過程這一環節落實地很不到位,導致下面的環節的癱瘓,所以學生從8或9個物品找出次品,在小組內探索花的時間很多,集體反饋時花的時間也很多,但學生都只是還停留在口頭表達層次上,并不能用數學的方式很好地表達出來。
一堂課要想上得成功,必須環環相扣,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必須落實到位。這三次的上課,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是整節課的引領人物,教學節奏的把握尤其重要,這是我今后教學應該尤其要注意的,高段教學的節奏該怎樣把握呢?以后要多聽聽高段老師的課,多學習他們教學時節奏地把握,哪里該講,哪里不該講。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2
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教學反思《數學廣角》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中通過配衣服這一情境活動的逐步深入,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一)我覺得在本堂課中以下幾個方面處理得比較好的:
1、創設形象生動、親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將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通過創設以小明星期六的一天如何度過為情境,激發了學生幫助小明解決問題的探究欲望。又如通過創設早餐的搭配、衣服的穿法、路線的走法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樂意學、主動學,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2、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學生積極的參與探究與學習,教師注意走進學生,和學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幫助學生排除障礙。
3、本節課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擺一擺,連一連,寫一寫等教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合作,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4、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本堂課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足,下次上課我會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在新課導入時,應緊扣教學內容,無關緊要的導入反而浪費了后面的教學時間。
2、在教學時,雖然我是有意識地強調了先確定點心或先確定飲料、先確定上衣或先確定下裝,但是沒有注意著重強調搭配的有序性,還沒有很好地讓學生建立起這個有序地思考過程。
3、語言的組織還不夠簡練,出現重復羅嗦的話語。
4、教學時間安排的不夠妥當,導致教學設計中的照相這個教學內容沒有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去探究。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3
核心提示:陶行知先生說:“在‘做’上教,乃是真教;在‘做’上學,方是真學。”“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本節課我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力爭讓學生成為...
陶行知先生說:“在‘做’上教,乃是真教;在‘做’上學,方是真學。”“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本節課我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力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創設問題情境,設置認知沖突。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師教學中成敗的關鍵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的濃厚興趣。當學生解決喜歡這兩個項目一共有多少人時,由于直觀思維,跳入了教師有意設置的“陷阱”,都回答出有 人,而教師適時指出不是 人,答案有了爭議,學生的認知出現了沖突,學生都想正確的答案是多少,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提倡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獨特體驗,用自己的方法來發現創造。學生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學習動機得到激勵,進而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
二、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而對同一個問題每個學生有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的自主建構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在設計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何使讓學生水到渠成地去解決重疊問題,使學生不是在模式上會做,而是在理解上會做。如果學生頭腦中沒有經歷建模的過程,沒有很好的直觀依托,強塞給學生的東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樓閣了。讓學生經歷集合圖的產生過程并充分感知體驗集合圖的作用,使學生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在解決問題中“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意識,使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維也更加活躍。
三、把評價和優化的權利還給了學生。
多次試講我總是迫不及待地作出很主觀的并且帶有某種權威口吻的斷定,這是很不科學而且也很不民主的,評價應該更多地讓學生自主進行,如果過多或過早地進行評價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本節教學,我注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任知結構、已有經驗和自己的個性喜好來自評、互評,教師只做適時的引導、點撥。他們在一次次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認知的能力。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4
《合理安排時間》是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難度較大,本節課主要是通過沏茶和烙餅兩個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并尋找最優方案。讓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從而感受數學的魅力。本節課自認為有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
本學期,我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對我班的數學教學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償試,那就是無論上什么內容的課,我都會讓學生自學,然后對于我們所學的內容出一個題目。本次授課也是如此。本節課,我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設計了合理的課前小研究。讓學生提前探究,這樣各層次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都會有自己的發現,盡管有些是粗淺的,甚至是錯誤的,但人是在錯誤中成長的,所以這無關緊要。因為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自然有了表達的欲望,所以討論時非常熱烈。人人有話可說,個個爭著要說,在相互交流中,孩子們有了思維碰撞,在碰撞中有了新的發現,從不會走向了會,從模糊走向了清晰,讓討論更具有實效性,在本節課可看出,例1沏茶的方案孩子們通過自學和組內交流,基本已掌握。而例2烙餅,孩子們在匯報時并沒有找到最優方案,而是在全班交流時通過其它同學的補充,才得出最優方案,讓大家豁然開朗。這正好突顯了全班交流的魅力,也是生本課堂中精彩的生成。真正達到了不教而教的目的。
2、當好學生的引路者,因勢利導,適時點拔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在本節課中,老師的合適引領能突出重點,提升思維。例如:學生匯報完沏茶方案后,我追問,為什么烙3張餅可節省時間?順勢導出能同時做的事情同時做。另外,在探討烙餅方案時,我課件演示,加強對比,并追問為什么方案2更節省時間,引出:要最大限度的使用鍋。讓學生從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思維得到了升華。總之,本節課我認為已較好的落實了各項目標,學生的表現也挺棒,敢說會說,經歷了知識形成過程,領悟了數學思想和方法,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落實了先學后教,不教而教的.生本理念,強化了教與學的實效性,確保課堂學習的高效性。
當然,本課也有一些遺憾的地方,例如:個別學生答問不夠大膽自信。個別題目老師對學生的估計過高,本人在以后的教學中將更加努力的學習,以新課標的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領域不斷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最大效益享受教學改革帶來的好處。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5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位置,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形入手,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多次動手操作和思考,體會多種安排后優化的好處。每個活動都是把學生做為解決問題的主人在設計,我就只當自己是學生的朋友,合作者,一起去解決問題,一起去感悟合理安排的策略。然而,在好幾次的教學中,我都有一種失敗感,學生每節課出現的問題都不一樣,每節課都沒有一種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維的**,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激發。
在反思和調整的過程中,我覺得在把握這一價值取向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更好地處理好如下兩個關系:
1、活動與教學的關系。
這節課通過 小鬼當家的 3個活動:烙餅、燒水沏茶招待客人、豐盛的午餐待客,不斷地提高學生在面對具體問題時通過統籌安排的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完成教學任務。通過這節課,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新課標下的數學課,活動味與數學味是緊密相關聯的。活動不是作秀,不是走過場,更多成分是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學習的,是在有意義的有挑戰性的活動中建構知識模型的。
2、師主與生主的關系。
這其實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師生兩條思維主線的碰撞與融合的問題。在《合理安排》中,我的教學觀是一切以學生為主,一切以學生的問題和認識過程出發,發現、探究、建構知識。可是在操作交流中,我發現我找不到了自我,沒有當教師的感覺,也就是聽課教師感受的,我被學生牽走了。課后我好好反思,發現對于一個問題,由于學生的關注點與教材(或教師)的預設存在差異,教學中就可能出現兩類問題:一類是教材(教師)預設的問題,一類是學生關注的問題。我們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就是教師預設的問題和學生關注的問題的一個融合過程。比如在解決如何讓客人盡快喝上茶?這一問題時,學生只會對如何快也就是節約時間上最感興趣,而對運籌問題要注意的處事的邏輯及習慣缺乏考慮,這樣在教學中出現了兩類問題的不一致。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6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的內容是“數字編碼”,讓學生認識到數不僅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主要介紹了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學號、圖書編碼等。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并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數進行編碼。
在教學郵政編碼前,我布置了如下預習作業:1、在家里找一找收信的信封,并且觀察信封上有哪些信息,各表示什么意思?2、收集一些郵政編碼,如學校所在地的郵政編碼、父母單位所在地的郵政編碼、親戚朋友家的郵政編碼等。3、可以通過網絡、書籍、咨詢等方式了解郵政編碼的結構與含義。這樣在學生有所準備的情況下,我開始講解如何寫信封,郵政編碼的好處,再結合教材給出的郵政編碼的結構圖具體說明它的組成,也就是每個數字代表的含義。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我們學校這的郵政編碼說說它的組成,各個數的含義。凡是預習過的同學都能對郵政編碼加深了解。
身份證號碼的教學我也重視預習,讓學生記錄父母和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可以上網查閱也可以咨詢父母有關身份證號碼各個數的意義。在教學時,拿出一個身份證,很多同學都能找到出生年月日,也能判斷出性別,但較少的同學知道前面六位表示省、市、縣,出生年月日后面兩位是所在地的派出所代碼,最后一位是校驗碼,說明學生預習作業在做,但做得不是很透徹。
本單元第三塊知識點是讓學生給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編一個學號,通過這個實踐活動來運用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進行編碼,加深對數字編碼思想的理解。我先讓學生討論學號中要體現的內容,比如學生入學年份、所在的年級、班級、學號、性別等,然后再根據這些內容來設計編碼的方法。在實際編碼時,我讓學生思考學號1號的為什么不寫1而要寫成01?讓學生體會到每個同學要編成的學號位數都是一樣的,因為一個班級都有幾十名同學,所以1號等一個數字的也寫成兩位數。
這個單元教完了,但我覺得學生對生活中的編碼關注不多,以后在數學教學中,我要不斷地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而且數學可解決生活的許許多多問題的理念。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7
基于多媒體網絡技術下的“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正是借助多媒體網絡資源,給學生呈現出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來驅動教學;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學習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烙餅”是一節滲透統籌優化思想的數學課,它通過簡單的優化問題滲透簡單的優化思想。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我以“烙餅”為主題,以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為主線,圍繞怎樣烙餅,才能盡快吃上餅?展開教學,設計了烙1張、2張、3張----單張,雙張餅的探究過程。以烙3張餅作為教學突破點,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佳方案的意識,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利用手中小圓片代替餅,經歷了從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整節課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我滲透了以下理念:
1、解放學生的手,讓學生操作實踐
《課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如,課前我讓學生明確要求以圓形紙片替代餅,與家人或小伙伴進行烙餅活動。這一環節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來,在操作中感知,在實踐中升華。并且,這一環節,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知識出發,創設了生動,現實的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時時為我們生活服務,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
2、解放學生口,讓學生暢所欲言。
上課了,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這一環節實現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它既是生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水嘗水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通過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形成條理化,規律化的知識結構。
3、解放學生的頭腦,鼓勵學生想象、創新。
愛因斯坦說“比宇宙更遼闊的是什么?是相象力。”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敢于向老師、向書本、向權威質疑挑戰,鼓勵他們標新立異,肯定他們的想象,例如本節課有位學生提出:“如果一次能烙3張餅、4張餅或更多的餅呢?”我鼓勵說:這個問題提的真好!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研究一下它有什么規律吧。
4、給孩子一個發展的課堂
數學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它不僅僅是承載數學知識的地方,它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場所,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升專業技能,才能給學生一個創新的課堂,一個發展的課堂。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8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把原本在奧數教材中出現的一些開發智力、開闊視野的數學思維訓練內容也加入到數學教材中,以“數學廣角”單元的形式出現。“抽屜原理”是六年級下冊內容,在我市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是第一次出現,對于一部分想象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學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對我們數學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挑戰。通過本次課堂實踐,感受頗深,愿與各位同仁一起探討分享。
新課開始,我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撲克牌游戲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從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活動引入,讓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屜原理”,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為下面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實驗、合作、討論中發現規律,分析問題的形成,把動腦思考與動手操作相結合,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讓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相互提高。但在這個探索規律過程中,學生對“總有……至少……”描述理解不夠,給建立下面的“建模”帶來的一定的難度。
解決抽屜原理不可能總是依靠實踐操作,玩的目的也是讓學生找到規律,建立一個解決同類問題的模型。因此在教學抽屜原理時,讓學生在玩中,在解決問題中層層深入,創設數學問題情景,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對“枚舉法”、“假設法”等方法進行比較,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幫助建立了數學模型。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抓住假設法中最核心的思路用“有余數除法”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學生借助直觀的分一分,把蘋果盡量“平均分”給各個抽屜里,看每個抽屜里能分到多少個蘋果,余下的蘋果不管放到哪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比平均分得的蘋果數多1個。特別是對“某個抽屜至少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數”,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
新課結束,學生對簡單的“抽屜原理”本質理解的很透徹,每個同學都能夠用簡潔的語言和算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總覺得課堂上,是老師在牽著學生走,沒有老師提示性的語言,學生能“總有……至少……”這樣的關聯詞語得出那樣的結論嗎?數學語言要求精簡,通俗易懂,但教材中語言饒口,難理解,好多老師在理解的時候都存在歧。成年人都會出現理解錯誤,何況學生。教學時,怎樣才能更好克服語言歧義呢?能否根據學生的回答,對教材語言做適當的改正呢?我還在尋找好的方法。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9
一、“數學廣角”教什么
1.誤區
因為數學廣角的內容多是來自于奧數題,很多老師常常把這部分學習內容作為知識點進行講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對研究對象的觀察、操作、實驗、推理、分析、思考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的經歷與體驗,忽視學生數學活動中的經驗積累和對于多種策略、方法的研究和體會;重視結論、解法、公式的得出,因此隨意增加問題難度,拔高教學要求。
2.宗旨
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采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教師用書P8)
3.目標
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體會事例背后所隱含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和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二、“數學廣角”怎么教
1.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
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與小學生的可接受性之間存在著矛盾。在數學課堂上,特別是在低段數學的教學課堂上,孩子們以形象思維為主,那么,如何立足于學生的經驗,設計合適的活動幫助學生體驗、感悟、內化、提升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
以《猜一猜》為例
“數學廣角”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體會事例背后所隱含的數學思想與方法”,那么《猜一猜》要滲透什么數學思想?——推理的數學思想!教師用書上一句話“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教學反思《“數學廣角”的教學思考》。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推理的數學思想呢?教師用書P145建議“讓學生根據已知條件通過活動判斷出結論”。我認為這句話就包含有三層意思:猜的根據是什么?——已知條件;猜的形式是什么?——活動;猜的結果是什么?——判斷出結論。
“邏輯推理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教材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及交流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進而達到《標準》第一學段的要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簡單地說:《猜一猜》這一課,猜出正確的結論很重要,享受猜一猜的過程更重要。而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猜一猜的載體,也就是活動的設計尤為重要,
教材中的兩個例題安排了3個活動,羅老師在設計活動形式時各不相同:猜兩本書時,是老師和學生一起猜;猜花時,是三人小組大家猜;猜三本書時,是全班一起猜。
而每次的“猜”,定位點又不一樣:猜兩本書時,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經歷“猜”的三個階段,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首先不給條件,學生是瞎猜、亂猜,結果是漫無邊際的;給出一個條件后,學生猜的目標接近了,但有爭議,還是不能確定結果;給出兩個條件后,學生就能推理出結果了,而且用的詞語都是“肯定”、“一定”。學生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對什么是推理能有初步的感悟和理解。
猜花時,也是分三個階段,但是處理和猜書不一樣:是先不慌著猜,是先想“你猜是什么?能確定嗎?”然后才給出一個條件、兩個條件,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只有根據兩個已知的條件才能判斷出結論。
例3是在例2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條件,難度稍有增加。羅老師首先出示了兩個條件讓學生去猜,在學生剛剛獲得的活動經驗與現在要解決的問題之間發生沖突,引導學生發現例3與例2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在“猜一猜”活動中主動思考,積極探索,不斷調整活動經驗,然后出示了第三個條件,讓學生自覺運用推理這種數學思想方法去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體會推理這種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運用,感悟學習數學的價值。
2.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進行學習
所有“數學廣角”的學習內容,因其承載著抽象的數學思想與方法的因素,常常需要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具體、直觀感受。
以《擺一擺》為例
首先,我們還是要思考:《擺一擺》滲透的數學思想是什么?——排列、組合的數學思想!教學目標有“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有“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第一個目標是老師們關注的重點,考試時也只需要找出排列數和組合數,怎樣讓學生又快有準地找出排列數和組合數?這就是第二個教學目標了;第二個目標怎么實現?這就需要借助學生的實際操作——用數字卡片擺一擺。
我們來看看汪涓老師的教學處理。
第一個環節:“用數字1和2能擺成幾個兩位數?”定位:在操作中感受擺數的方法。
學生獨立擺數,兩個分別學生上黑板邊擺邊說:我先把1放在十位,再把2放在個位,擺出了12。交換位置,學生又說:我先把2放在十位,再把1放在個位,擺出了21。老師及時地總結了這兩個學生擺數的方法:“先擺十位,后擺個位”和“先擺個位,后擺十位。”
直觀擺數方法是1和2交換位置,但是為什么不說“交換位置”?從前后知識的聯系來看,“交換位置”在今天有用,但對三年級學習擺三位數會起到負遷移的作用。
第二個環節:用“用數字1、2、3能擺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定位:用剛學到的方法擺數,怎樣保證不重復、不遺漏?
老師們可以看到:先上來擺數的兩位同學雖然也是先后順序擺不同數位,但得到的排列數是不一樣的,有遺漏的現象。怎樣保證不重復不遺漏呢?這時汪老師開始引導學生擺數、觀察、比較,得到了“先將一個數字定在十位,再把不同的數字放在個位”的方法,在操作活動中,幫助學生意識到: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數,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第三個環節:“每兩個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幾次手?”定位:組合于順序無關,但找出組合數時要有序思考。
首先是猜。“三人一共握幾次手?”根據已有的活動經驗,有的學生說是6次,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
然后是驗證。3人小組握手,握一握,數一數。
最后是比較。為什么“用3個數字可以組成6個兩位數,而3個人卻只能握3次手呢?”引導學生思考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請老師們特別要注意的是:汪老師在學生握手時,要求學生觀察“他們是怎樣握手的”,在付錢時,不同的付錢方法,課件是按照面值的大小的順序出示的。這是在向學生滲透:兩兩組合時跟順序無關,但是我們在思考問題時還是要有一定的順序,從而發展學生有序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以上是針對低段的“數學廣角”提出的教學建議。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10
《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是人教版三年級新教材數學廣角新增加的內容。教材的編排順序是,首先通過統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的學生名單,通過統計表可以看出:參加語文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但實際上參加這兩個課外小組的總人數卻不是17人,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然后教材利用直觀圖把這兩個課外小組的關系直觀地表示出來。從圖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有3名學生同時屬于這兩個小組,所以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第二環節探討計算方法,根據參加語文、數學活動小組的人數,及兩個活動小組都參加的人數這三個數據計算總人數。
“重疊問題”以前是屬于數學興趣課的內容,所以學生對它的掌握程度允許有差異性,即學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而現在是放在數學教材里,那么如何準確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完全教學要求,對我們來說是個挑戰。
在設計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何使讓學生水到渠成地去解決重疊問題,使學生不是在模式上會做,而是在理解上會做。如果學生頭腦中沒有經歷建模的過程,沒有很好的直觀依托,強塞給學生的東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樓閣了。
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雖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于是,“借助直觀圖”成了我這堂課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重要策略。那么如何“借助直觀圖”呢?課堂初出示了“喜歡玩碰碰車”和“喜歡玩旋轉木馬”兩組同學的信息,要求學生說說喜歡玩碰碰車的和喜歡玩旋轉木馬的一共有多少人呢,學生發現有幾個名字是重復的。于是,我設計了一個“貼一貼”的游戲,通過幫同學找找位置,引起思維沖突“兩種都喜歡的小朋友應該放在哪里呢?”,再通過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畫一畫(可以用符號,數字,文字)小朋友喜歡的游戲情況,讓學生經歷集合圖的產生過程并充分感知體驗集合圖的作用,把具體問題上升到抽象問題,再解決問題,整個過程就環環緊扣,教學效果也扎實有效地達到。
在第二個環節探討計算方法時,學生在算法時更多的是三部分相加求出總人數,而不是兩部分相加再減去重疊部分。再反思地去研讀教材,發現對于教材的理解還是不夠到位的,拋棄了題目中的數學信息,更多地強調集合圈的作用和理解,才引起了這個問題。在今后把握教材時,應該理解好主次的關系,更準確、到位地把握。
任何一堂課在反思的時候,都有成功點也有不足和遺憾。不足和遺憾并不可怕,更多地反思如何更好地運用教學策略完成教學目標才是我們需要去做的。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11
從真正開始設想這節課到開課大概有3星期,在這二十來天的時間里,我輪回著與許冬麗導師設計教案、試教、討論、修改這一過程。直到最后一次的修改是在開課前一晚上,改完心里似乎是有那么一點肯定的,但上完后才直到有那么多的遺憾!
首先我不得不佩服許冬麗導師的眼里,她一眼看出了我上課時的情緒低沉。真的,這節課我沒有試教時的狀態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情緒亢奮,能引領學生的情緒與狀態。這是第一個遺憾,也是我以后的教學生涯中必須要避免。
接著是我課堂調控能力的不足,在教2個物品里找次品的環節中,由于自己沒有好好引領,導致學生被我多余的舉動與語言給糊涂化了。要知道這是最簡單與最開始的環節啊,在這里就弄不清楚,接下來就可想而知了,學生根本就沒有那種主動性。再加上我在情緒的調控上失敗,整節課給自己的感覺就是很拖很拖。
最后來說說我教學語言和機智的欠缺吧。首先是課前唱歌,本來想讓學生調整狀態的,沒想到學生說不會唱,我在那會兒也沒想到要玩個游戲什么的,也就這么突兀的就開始上課了。接著就是我在教學中語言重復不精煉不規范。有些問題如果老師問的精準就可以避免學生不必要的思維發散,從而可以節省時間,加大課堂教學密度!這個需要我在今后每一節上課中不斷注意,不斷改進才能慢慢達到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得過來的。
當然這節課也是有優點的,畢竟有許冬麗導師的大部分心血在里面。
首先是教學具的輕便,可重復利用,且直觀易懂。吹塑紙,在小時候作手工的時候接觸過,但不知道它叫什么,長大之后就再也沒有看過了,以至于許老師說到吹塑紙的時候我還是很納悶這個怎么用,原來只要用水就能使它貼在黑板上了,非常方便。
接著就是教學環節設計的層層遞進,思路非常清晰。我想如果不是自己沒有好好把握,換成許冬麗導師去上的話,肯定是很精彩的。
雖然有太多的不足與遺憾留下來,但我并不泄氣。我知道進步需要在不斷的失敗,然后不斷的反思才能得到的。我也知道在教學道路上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一路上又有太多太多的東西等著我去學習與探究!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12
一、教材簡析: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數學廣角》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與二年級上冊教材相比,本冊教材內容更加系統和全面,分別介紹了排列以及組合。教材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本節課給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踐—驗證等數學活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排列與組合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體會探索的樂趣,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
三、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教學以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有序思考方法的理解,而且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步學會探索數學知識的方法和如何用數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踐—驗證等數學活動促進學生發展。
①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感悟數學。本節課設計了讓學生動手用衣服卡片、數字卡片來擺一擺、連一連、算一算,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清晰、有條理的有順序的思考問題,體會有序思考的好處——不重復、不遺漏。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激發求知欲,在實踐操作中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②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交流,力求為學生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本節課讓小組的同學交流,你是怎樣搭配衣服?用“7”“3”“9”能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小組合作擺一擺、說一說,學生在積極、活躍、自由的交流氛圍中,產生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讓個體的經驗通過與同伴、教師的交流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學習習慣,在交流活動中,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中有序的思考過程,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③聯系生活——讓學生“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通過衣服、早點的搭配、路線圖、開密碼鎖、參觀順序等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學習有序思考問題的方法,注重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感受“用數學”的愉悅。
《數學廣角》
——《有序的搭配》預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踐等活動,找出簡單的事物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讓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4、培養學生初步養成與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條理地全面思考問題,經歷探索簡單的排列組合過程。
教學難點:
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和衣服卡片、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激趣。
2、課件出示衣服圖:兩件上衣、三件下裝
引導學生觀察,提出問題: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裝,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學生可能猜測:生:4種
生:5種
生:6種
……
二、實踐操作,解決問題。
1、衣服的搭配問題。(例題1)
學生操作擺衣服卡片,說說最多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小組合作擺一擺,說一說,連一連)
2、早點的搭配問題。
課件出示點心圖。
引導學生思考:
飲料和點心只能各選一種。
兩種飲料與四種點心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兩種飲料與五種點心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三種飲料與五種點心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
3、行走路線的問題。
課件出示路線圖
小組討論:從樂樂家去動物園一共有幾條不同的路線?
(學生匯報交流)
3、開密碼鎖問題。(例題2)
出示密碼鎖
學生猜測密碼可能是幾?
(小組合作研究,討論開鎖方案)
展示開鎖方案
三、拓展應用,課外延伸。
1、課件出示動物園:要參觀海洋館、大象館、熊貓館有幾種不同的參觀順序?
2、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廣角》
《有序的搭配》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數學廣角》的知識,重在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踐—驗證等數學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有條理全面思考問題。本節課以樂樂去動物園為主線,通過衣服、早點的搭配,路線圖、開密碼鎖,參觀順序等情境創設,學生在擺一擺、連一連、算一算這些實踐活動中,學會了清晰,有條理有順序的思考問題。體會有序思考的好處——不重復、不遺漏。為學生提供了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在交流活動中,學會表示解決問題中有序的思考過程。本節課學生都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學會了有序思考問題的方法,能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感受“用數學”的愉悅。通過教學發現我對本節課的課堂生成預計不足,學生一下子就能算出衣服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今后如何開展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以及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等方面還要多下功夫。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13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衣服”,通過這一情境活動的逐步深入,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1、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的交流。學生在完成這個活動的時候,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困難,只有極個別的學生有一些困難,在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時候也解決了此問題。
2、運用方法,引申練習。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小組的交流和全班反饋,重點讓學生說從配餐的知識遷移到走路有一些困難,但在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時候也解決了此問題,特別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時候都是都非常有順序的。
總之,這節課我先從學生身邊的情景出發,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拉近了數學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教學中,我注意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緊密聯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給學生創設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數學、感悟數學和體驗數學,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學生積極的參與研究與學習,教師注意走進學生,和學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幫助學生排除障礙。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的思維明晰化、條理化。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14
自準備匯報課以來,磨課的過程讓我痛并快樂著,磨課很累,需要不斷設想每一環節是否合理,言辭是否妥當,內容要有所突破和創新。但是與此同時也是快樂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在思考、在鉆研、也在進步著,倍感欣慰。師父給了我很多建議和意見,耐心地幫我修改教案,在師父的幫助下這次匯報課才順利地完成。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我創設了“密碼門”這個情境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用二個數字探索排列的規律,“找密碼”有趣的數字排列,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探究欲望。自然過渡到引導學生用三個數字探索排列的規律。通過動手用數字卡片擺一擺,讓學生感受有序思考的過程,借助數位表,根據學生的反饋,提煉出兩種排列的方法:位置交換法和十位固定法。通過自主探究,讓學生直觀感受按順序、有規律地排列,才能實現既不重復也不遺漏。最后為了鞏固這節課的重點,又設計了3個問題:帶有0的三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涂顏色、三人合照。整節課注重以生為本,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更多的小朋友能夠融入到學習的環節中,能夠快樂地學習。
但是這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總結歸納有如下幾點:
(1)沒有合理控制好時間。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環節中,我一味尋找自己預設的學生反例,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感覺有點混亂,反應出我課堂應變能力較差。
(2)上課多處停頓,對教案還不夠熟練。
課堂處理、與學生溝通都不夠順暢,環節與環節銜接的過渡不夠自然,這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不夠豐富,評價、激勵性的語言過于單調。
每一次磨課都反應了自己存在許多教學問題,每一個環節設計都需要不斷反復推敲,過渡銜接詞顯得尤為重要,不單單是設計好自己教學內容,還要預設學生的各種答案,以做好應對回答的準備,上好一堂課沒有那么容易,將是一段長期學習的過程。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15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的內容,其目的在于試圖將重要的排列、組合教學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并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找出最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的、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一、創造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問題情境。
首先,由“參加森林運動會”這個情境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再引導學生用三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其次為了鞏固這節課的重點,又創設了兩個問題:站跑道和握手祝賀。
二、提供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因此教學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本節課以森林運動會貫穿全過程,為學生創設了4個實踐操作的機會:找號碼布、握手祝賀、選道路、購買汽水。
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
本堂課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的主體地位比較突出,學生參與的面比較廣,這種童話式的數學情境,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發現了只有按照規律有順序地排一排,才能不會落也不會多。另外我在執教過程中發現了以下幾點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預設讓學生從比較中得知按規律排的好處,但是學生直接出示了兩種好方法,學生了解方法的好處,但沒能讓學生從比較中得出結論,加深印象。這種預設與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資源。
(2)數學實踐活動課的知識目標不要求所有學生都能掌握,雖然學生意識到了要按規律有順序地來排,但部分學生在沒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樣的規律來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學生懂得按照怎樣的規律來排,促進課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