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時間:2022-12-12 17:35:12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乘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1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在方案設計時,遵循“導、學、議、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加上新學期剛剛開始,學生的精神不在狀態,課始我簡潔的導入學習情境直奔主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教學反思《《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這樣教學設計為認識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在解答的過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算式的特點。

  經歷乘法概念的形成過程,努力建構數學模型。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基礎出發,放手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問題。從3個2相加,到4個6相加,再到8個4相加……,這一系列的算式隨著加數的越來越多,學生逐步認識到像這樣的問題用加法來計算太麻煩了。親身體會到加法解決這類問題的局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強調乘法中因數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關系,明確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用乘法非常簡便。

  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發展空間,培養創新精神。讓學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部分教學環節。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是用合并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便短了。還有的學生想到用符號、用語言敘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們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貴,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創造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只要能夠創造出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揚。

  一開始學生就說出了用乘法解決問題。因為這個班的學生比較聰明,可能從輔導班上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乘法的意義還不是真正理解。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雖然學生已經從很多渠道接觸過乘法,甚至有很多學生已經能很流利地把乘法口訣背一遍了,可是對乘法的意義,估計只有個別學習好的學生能說出來,所以這節課《乘法的初步認識》對以后學習相關的乘法知識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在課前,我反復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學設計,經過多次試教后,最后敲定了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本節課的設計主要是從學生的動手操作擺小棒導入,里面蘊含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乘法做準備,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通過算式和圖、算式和算式之間的比較,體會乘法的意義。

  接下來,我想結合幾次試教和今天的這節課,淺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景,激發探索動機。在教學中創設情景,可以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本課中動手操作擺小棒情景導入,使學生立刻進入學習狀態,生動有趣,再引導學生從所擺小棒圖中提取數學信息,列算式,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索動機,自然而然地驅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在強烈反差中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比較簡便,由于學生是初次學習乘法,再加上未系統學習乘法口訣,學生暫時不能體驗乘法計算的簡便。教學時通過擺小棒,寫算式中對比強烈的情景,從“2個4”到“4個2”再到“3個3”甚至到“50個3”,讓學生用加法來表示,隨著加數個數的增加,發現用加法算式表示比較麻煩,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較簡便,為今后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三、注重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練習設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有鞏固知識和形成技能的目的,又是為老師準確診斷課堂教學效果,矯正和調節課堂的重要環節。因此我覺得小學數學課堂有層次的設計是有效練習的重要基礎,能有效貫徹“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本節課在練習的設計上,有一定的層次性。不僅有基礎性知識,而且有提升性知識。適合所有孩子!

  這節課采用了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學習熱情高漲。學生的思維打開了,爭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于是占用了很多課堂時間。另外由于教師個人的問題,如有時說話不太簡練,也耽誤了一些時間,使得這節課后面的練習來不及做。其次在試教的時候,幾位老師就跟我說過,我對學生“放”得不夠,老是把學生束縛住,在這節課里,還是能看到我暴露出這個壞毛病。而且在很多細節上,我處理的還不夠周全,比如說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忘記了教學過程,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這些種種的不足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3

  1、《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是二年級數學上冊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按照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幅公園的情景圖,然后和學生一起欣賞公園里的美景。學生發現公園里有小朋友在用小棒擺圖案,看到他們創作的美麗的作品,聯想到自己會擺的圖案,激發學生也想擺一擺的愿望,進而讓學生用小棒創作作品。讓學生通過開展擺小棒游戲,提出問題并計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從而列出許多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通過觀察這些加法算式,并讓學生想像:如果繼續擺下去,擺 100個圖案,所列的加法算式會怎么樣?使學生充分感知到這種加法算式記錄起來很麻煩,于是產生想要簡化的愿望。在對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一種簡單的表示方法,然后我再根據學生研究探索的情況引導他們推出乘法的算式,而不是直接給學生灌輸乘法的知識。學生在主動接受的情況下感知乘法的原始產生。這樣設計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數學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出學生的思考、個性和創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悅。

  3、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時,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小組活動中,有的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用合并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短了,有的學生竟然擺出不同的圖形,得出了不相同的加數,由此學生質疑:這組圖形能用乘法計算嗎?我適時引導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而加數不相同是不能用乘法計算的。如果讓我再上這一課,我會在小組活動時明確每個小組的活動任務,要求學生擺出相同的圖形,這樣才能得出相同的加數,讓學生充分感知乘法的真正含義,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做到課前預想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問題后學生可能的答案,這樣可以更好的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另外就是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用一句完整的話表述。在課后練習中充分開展動手操作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注意練習的層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4

  本課一開始是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首先組織學生按群數出雞和兔的數量,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通過解決“一共有多少臺電腦”這個實際問題,在數數、連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然后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及讀寫方法,課中參插的練習讓學生從直觀中體會乘法的含義,引導學生根據加法算式的和推得乘法算式的積,進一步溝通加法和乘法的內在聯系。

  粗看整節課,學生的活動基本上是在教案的預設中進行,但是從練習的情況來看,發現問題還是不少,如部分學生對乘法結果的由來比較混淆,有的同學甚至會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我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還是要引導學生考慮加法算式2+2+2+2=8,為了簡便,我們把這樣的4個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還有一些比較后進的學生,看了圖還是不能正確的寫出圖中有幾個幾,我就讓他先在圖的下面先寫好有幾個,在每個圖的下面都寫好數字,然后再來數一數有幾個相同的加數,再來寫出幾個幾。還有學生碰到《補充習題》第2頁中的畫幾個幾時,錯的特別多,把2個5畫成5個2,學生對于幾個幾還是沒有理解,可以看出我們在備課時,對于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夠全面。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為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在教學設計時,從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入手,通過游覽兒童公園,讓學生觀察活動項目中的每節車廂的人數都是相同,初步感知相同加數這個概念。接著讓學生觀察例1的圖形,并思考每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放了幾個圖形,一共用了幾根小棒,得出相同加數連加和不相同加數連加兩種加法算式,通過讓學生觀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數,連加算式可以說成幾個幾,從而為乘法的引入墊定基礎;然后憑借學生的已有知識,引出乘法,并讓學生說說乘法算式中的每個數字相當于加法算式中的哪個數,明確乘法的意義,最后通過練習,鞏固本課中的知識點。

  成功之處:

  引入自然,巧妙地應用了安伊迪的算式6個6相加,引出乘法的初步認識這個課題;對于講解乘號和積的來歷比較細致。不足:激勵性語言有點欠缺,引導語言不夠精煉。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6

  《認識乘法》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是乘法認識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乘法,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能正確將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并且本節課還要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突破這個難點的關鍵在于學生對“幾個幾”的理解。

  首先,通過學生所熟悉的小動物玩耍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并算出小兔子和小公雞的數量,引導學生用連加的方法解決問題,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要注意讓學生觀察兔子和公雞,他們是幾個幾個一起玩耍的,有幾組等等,初步體會“幾個幾”。其次,通過擺小棒的,進一步來體會, “幾個幾”。

  有了前面的教學鋪墊,后面再引入乘法時,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學生在練習最后的將連加改寫成乘法的訓練題時,解決相對輕松了。由于是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對低年級學生來說,不易掌握,尤其是后進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節課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沒有很好的面向全體學生,從后續的作業情況看,少數學生不能正確改寫,說明他們對加法和乘法的聯系,沒有多大的體會,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加法中。

  2.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有待加強,幾個精彩的回答只局限在那幾個優秀學生中,所以,為了教學的節奏,忽視了對班級多數學生的訓練,如何把握好這兩者的度,是后面的教學中要注意的。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7

  課時1課時

  所屬教材目錄冀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章第1節

  教材分析

  要求學生初步認識乘法,掌握乘法所表示的意義和讀法。本節內容是在學了100以內加減法混合運算以后學習的,學生有了扎實的加法基礎。同時學好本節內容也為學習乘法口訣表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了100以內的連加和連減。對于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有扎實的計算基礎。更容易理解和學習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初步認識乘法,知道乘法比加法簡便,掌握乘法的意義和讀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比法認識乘法,掌握乘法的意義和讀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比法學習,認識乘法比加法簡便。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算式的意義和讀法。

  難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

  教學策略與設計說明

  通過連加算式的舉例引出乘法的意義。通過對比法理解乘法比加法簡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5分鐘)

  老師在黑板上列出連加算式:

  3+4+5=10+20+30=

  2+2+2=5+5+5=

  師巡視學生計算情況,并適當予以糾正。

  二,探究新知(15分鐘)

  大家觀察上面四個連加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師引導學生回答后,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今天我們來學習如何更簡單的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師板書:

  4+4+4+4+4=

  此算式可寫成4×5=

  3+3+3+3+3=

  此算式可寫成3×5=

  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4+4+4+4+4

  5個4相加,可以寫成4×5或5×4。

  讀作:4乘5或5乘4。

  三,課堂鞏固練習(5分鐘)

  5+5+5+5+5+5

  寫成乘法算式是(),

  讀作()

  點名四個學生上黑板計算,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四,課堂小結2分鐘

  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乘法的意義和讀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我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五,布置作業1分鐘

  完成本節書上課后題。

  板書設計

  乘法的認識和意義

  4+4+4+4+45個4相加

  可寫成4×5或5×4。讀作:4乘5或5乘4。

  教學反思

  我對本節課比較滿意,課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對比法,讓學生直觀感受乘法比加法簡便,學生容易掌握。我最滿意的地方是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都想上黑板做算式題。本節課總體上達到了我期望的水平,但也有不足之處。在鞏固練習階段,部分學生容易把乘法算式讀錯。例如:5×6。部分學生讀作:五乘六或者5乘6等于30。這些都是錯誤的讀法。原因如下:1,學生把乘法算式的讀法和100以內數的讀法混淆;2,算式中沒有的數想當然地讀出來。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特別強調乘法算式讀法中數字要小寫,沒有的數不要讀。辨別5×6和5×6=30的讀法不一樣。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8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在方案設計時,遵循 “導、學、議、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本課的教學環節上,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加上新學期剛剛開始,學生的精神不在狀態,課始我簡潔的導入學習情境直奔主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這樣教學設計為認識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在解答的過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算式的特點。

  2.經歷乘法概念的形成過程,努力建構數學模型。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基礎出發,放手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問題。從3個2相加,到4個6相加,再到8個4相加……,這一系列的算式隨著加數的越來越多,學生逐步認識到像這樣的問題用加法來計算太麻煩了。親身體會到加法解決這類問題的局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強調乘法中因數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關系,明確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用乘法非常簡便。

  3.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發展空間,培養創新精神。我安排了學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部分教學環節。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是用合并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便短了。還有的學生想到用符號、用語言敘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們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貴,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創造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只要能夠創造出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揚。

  不足之處:

  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學生就說出了用乘法解決問題。因為這個班的學生比較聰明,可能從各種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乘法的意義還不是真正理解。我沒有靈活的順著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說出想法。應該靈活的順學而導,在“導”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應該在備課時就精心的備學生,精心預測課堂上學生的各種情況,靈活處理課堂上的生成資源。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9

  今天,在教授乘法初級理解之后,出現了這樣一個練習題,6+6+6+4被改寫成乘法公式。大多數學生做:(1)6╳ 4 + 4 (2) 6 ? 5-2令我驚訝的是,我的一個同學7歲? 我立刻稱贊了他,并對他的聰明才智感到驚訝。我們教育工作者難道不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嗎?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從傳統的單一的、依賴性的學習方式轉變為現代的學習方式,即提倡學生的發現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在未來社會,學生掌握的知識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如何掌握知識,即他們學習知識的能力。作為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盲目地學習如何將自己或書本上的知識和經驗作為新知識傳授給學生,當出現新問題時,他們會用現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分析和解決,而不僅僅是被動的理解。就像剛才那個學生一樣,他把6+6+6+4直接改寫成了7? 根據他今天學到的。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以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方式學習新知識,將新知識或問題與現有知識和經驗相結合,并提出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起到推動者和組織者的作用,我們的學生有很大的潛力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10

  因為是初次認識乘法,教材十分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有層次的組織學生認識乘法的活動。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先認識“幾個幾相加”,再認識乘法的含義以及乘法的各部分名稱。在教學時,我先通過圈一圈、指一指、數一數等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幾個幾相加”,而后在“幾個幾相加”的基礎上認識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等知識。

  一、由扶到放理解幾個幾相加

  在情境圖中,兔子是2只一堆的,有3個2只;雞是3只一堆的,有4個3只。對于這樣的排列,學生是有生活經驗的,教學時先讓學生指一指一堆一堆的兔子,再依次數一數1個2,2個2,3個2,然后完整地說一說,兔子有3個2只,最后再追問3個2只是多少只呢?指名學生說出算式2+2+2=6,教師適時相應板書。同樣的方法教學雞有多少只?雞有4個3只,算式是3+3+3+3=12只。兩個連加的算式呈現在黑板上后,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我們學過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學生能夠說出是3個數連加、4個數連加哦,還能說出加數都一樣,在第一個算式中,加數都是2,3個2連加,在第二個算式中加數都是3,4個3連加,教師相應板書3個2相加,4個3相加,在此基礎上引出“幾個幾相加,幾個幾相加得幾。”“試一試”的內容我放手讓學生先各自完成,而后再請學生說說,這些小棒是怎樣擺的?指導學生完整描述:小棒是2根2根擺的,有5個2根,算式是2+2+2+2+2=10,5個2相加得10。

  二、舉一反三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例2時,先出示情境圖,學生運用剛學到的知識經驗數一數、填一填,同時又是鞏固新學知識,進一步理解:(4)個(2)相加,(2)+(2)+(2)+(2)=(8)。然后引出: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板書)計算,寫成:4×2=8或2×4=8;指出:×(乘號)、2和4(乘數)、8(積),4×2讀作:4乘2,2×4讀作:2乘4。在學生初步理解2+2+2+2=8可以寫成4×2=8后,引問學生:2+2+2=6可以寫成乘法算式()×()=();3+3+3+3=12,可以寫成乘法算式()×()=();2+2+2+2+2=10,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師邊指著板書邊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4個2相加得8可以寫成4×2=8,3個2相加得6可以寫成3×2=6,5個2相加得10可以寫成5×2=10,4個3相加得12可以寫成4×3=12。這樣一改寫,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們通過觀察,能夠感悟到加法與乘法間是有聯系的,乘法算式比較簡潔!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11

  本課內容主要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因為是初次認識乘法,教材十分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有層次的組織學生認識乘法的活動。

  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例一幫助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相加”,為進一步抽象出乘法的含義做好準備。試一試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小棒,讓學生在操作、觀察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幾個幾相加”的含義。例二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的基礎上,認識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試一試讓學生經歷“找出幾個幾相加——列出加法算式——寫出乘法算式”的過程,從中體會在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計算的便捷。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在討論過程中過分追求正確答案,在得到了學生的正確回答之后,就急于歸納小結,沒有讓多個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從而教師小結。

  2、教學過程中,對課堂把握的比較死,每一步都循規蹈矩,由于擔心學生出錯,而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使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如在試一試中,可以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再交流圖意,效果應該會比先說圖意再練習要好。

  3、由于考慮到時間關系,擺小棒以及擺花片都只由一個學生板演,其余學生沒能參與到動手的過程中去,最好還是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去擺一擺,在操作中豐富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進而鞏固對乘法含義的理解。

  4、板書設計方面還可以更規范,布局更合理,對整個框架都做好規劃,不要到時候再去改動。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12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是乘法的起始課,是進一步學習乘法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相同加數連加。因此,本節教材是要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到相同加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和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我注意到新教材的編排與以前的教材有了變化,本節教材通過游樂園的主題情景圖,蘊含豐富的相同加數這一因素引導學生學習乘法。首先,我出示游樂園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列出相同加數連加的加法算式。通過觀察,初步感知相同加數這個概念。接著引導學生比較幾個加法算式的相同點,得出“相同加數”和“幾個幾”的概念,為乘法的引入做準備。

  接下來,老師結合七個二相加的加法算式,講解把它改寫成乘法算式并教讀法,讓學生反復讀幾遍加深印象。然后讓學生把其余的連加算式都改寫成乘法算式,每改寫一個都要復習相同加數和幾個幾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同時,引導學生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哪個書寫起來快,從而發現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老師進行小節。接下去做習題鞏固,把加法改成乘法,在掌握乘法的基礎上,認識各部分名稱!

  在教學中,老師能訓練學生說完整話,培養學生觀察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搶答的方式記憶乘法的各部分名稱,做練習時注重讓學生說清算理。

  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通過做練習,老師發現學生對乘法的意義理解得不透,說明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對乘法意義體驗不足,可以讓學生自己再說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加法算式,講清楚每個加法算式表示的是幾個幾相加,通過加數不斷的增多,發現寫起來很不方便,這樣的話引出乘法,利于學生對乘法這種簡便形式的理解,同時也能進一步理解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簡便算法”意義的理解。

  另外,對于低年級孩子的聽講狀態,教師還應該采取一些激勵手段,調動學生聽講的積極性,提高聽講效率。繼續培養學生說完整話的能力。在做乘法練習的時候,把本節課的不足彌補回來,可以讓學生自己舉例并多說表示“幾個幾”的意義。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13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的資料。本節是乘法的起始課,是進一步學習乘法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同數連加。所以,本節教材是要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到同數連加能夠用乘法計算和乘法是同數連加的簡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明白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我在備課時,注意到新教材的編排與以前的教材有了變化。本節教材經過四個主題圖來實現教學目標:游樂園的情境圖蘊含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作準備;例1用小學生拼擺圖形的活動引出加法算式,再由相同數相加引出乘法,體會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學習乘法算式的讀寫法;例2認識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例3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數相加的簡便算法。這種編排不貼合我的學生實情,知識點的銜接不連貫、不流暢、于是我對教材資源進行了調整、刪減和補充。

  具體做法是:直接用游樂園的情境圖和補充的題目,在一節課內完成本小節所有知識點。

  首先我出示游樂園的情境圖,讓學生幫我安排秋游的分組設計,在計算每個游樂項目游玩人數時,初步感知相同加數這個概念。之后讓學生比較幾個加法算式的相同點,得出“相同加數”和“幾個幾”的概念,為乘法的引入作準備;

  然后讓學生自我寫兩個這樣的加法算式,算式能寫多長就寫多長。我選擇了兩個學生寫的,一個算式是20個3連加,一個是42個7連加,我把字寫大些,學生發現這些算式寫起來算起來都不方便,如果再多一些加數邊黑板都不夠寫怎樣辦?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用合并加數、省略號、語言敘述等方法表示,但沒有體會數學的簡單美,這時引出乘法算式,并用童化語言說“把加號扭一下就解決了這個難題。”這種說法讓學生明白乘法是從加法來的,感受到乘法是同數連加的簡便算法,之后認識乘號,乘法算式的讀寫法和各部分名稱。這樣一小節(3課時)的知識點一氣呵成。

  最終讓學生把其余的連加算式都改寫成乘法算式,每改寫一個,都要復習“相同加數”、“幾個幾”、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各部分名稱等知識點。

  對這一屆的學生,我一向鼓勵超前學習和提前滲透,部分家長也很支持。所以數學上的許多知識不用按部就班地進行,這也為我進行高效教學奠定了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會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進程、重組與激活教學資料、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期望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然,對一些處于后進狀態的學生,我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太適合,需要后續練習來彌補。

  本節課是學生接觸乘法的第一課時,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

  1、理解乘法的意義,會讀、寫乘法算式;

  2、會把加法改寫成乘法算式。經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些方面處理得還能夠。主要表現為:

  1、利用主題圖,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第一幅拼圖的游戲,讓學生認識乘法,體會乘法的意義,并且會把加法改寫成相應的乘法算式;第二幅主題圖――熱鬧的游樂園,讓學生經過練習,鞏固對乘法的認識,并且感受到玩中也隱藏著許多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

  2、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完整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生其實并不是一張白紙,在教學乘法之前,部分學生其實已經或多或少地接觸過一些乘法,所以,在教學時,經過學生對算式的比較、探究,讓學生在說一說,想一想,改一改中,逐步認識乘法,理解乘法的意義,并且能夠根據圖畫,根據加法算式清晰地表達出乘法所包含的意義。同時,板書清晰,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一目了然。

  3、練習的設計體現重難點,并且有必須的梯度,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第1個練習是根據本單元的主題圖提數學問題,并且用加法和乘法兩種方法列式計算,是對本節課基本資料的一個鞏固和檢驗;第2個練習是把加法改成乘法算式,前3個是比較簡單的,第4個是一個延伸,讓學生在練習中初步體會到乘法的簡潔性,同時明白僅有清楚了幾個幾相加,才能寫乘法算式,第5個是用字母來表示具體的數,不但適應本節課的教學,同時還滲透了一個符號化的思想;最終一個練習是讓學生用自我喜歡的方法表示5×2,該題對于剛接觸乘法的孩子來說,可能有必須的難度,所以在出示題目時,我也給了學生一個小小的提示,即“5×2表示什么意思?”,經過理解意思,再經小組合作討論交流,那么突破該題也不成問題了。本題在第二課時還將涉及到,所以即使學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個意思,那也是能夠的,不要求人人都會。

  幾個需要改善的地方:

  1、雖然在備課時,有設計讓學生來讀一讀各個算式,說一說各個算式以及其中的數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實際操作時,這個過程還是有所忽略,還需加強,盡量讓孩子都來讀一讀,說一說個中意義。

  2、主題圖的出示可再清晰。本節課用到了2幅主題圖,即擺小棒和游樂園,里面所包含的資料比較多,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干擾,所以,當孩子提到某一具體資料時,如果能出示相應的放大圖,那么學生就能夠看得更加清晰,同時也能幫忙學生對意義的理解和認識。

  3、對于乘法算式的出現,我是先讓學生寫乘法算式,然后再來得出僅有加數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雖然在板書時,我已有意識地把兩種情景分開,可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立刻進行分類,從而得出僅有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這樣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可能會更清晰。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14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的基礎上,本節課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一年級學生一直利用加法解決數學問題,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因此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現就本節課學習內容突出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索動機。

  在課堂導入環節中,首先我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卡通小熊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每張圖片有3只小熊,引出1個3、2個3、3個3……由相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為接下來深入認識乘法作準備。

  二、創設認知沖突,理解知識含義。

  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我還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出示情境圖,根據圖中的信息來提問題,例如:一共有多少個寶葫蘆?在自主探索算法過程中,有的孩子列出加法算式,有的孩子列出乘法算式,通過比較,讓學生認識到乘法算式的簡便性。然后通過微視頻,清晰的引出兩個知識點:

  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了乘法。

  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讓學生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初步認識到乘法算式中,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的道理。以及只有有著相同加數的算式中才可以用乘法進行計算。

  大部分學生都已經了解到乘法算式的意義,還有少部分學生只是單純的去記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致于在轉換加法算式變乘法算式過程中,多讓學生去辨別加數和個數,鞏固理解幾個幾相加就是幾乘幾。

  三、重視反饋,鼓勵學生積極思維。

  由于低年級學生能力有限,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所以在教學中我總是及時的反饋,便于及時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思維閃光點,同時及時準確地知道他們身上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重點還是讓孩子們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義,即幾個幾相加可以更簡便的用乘法進行計算。所以在課堂自主練習中,我多鼓勵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加深對乘法意義的印象。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并且在解決問題探索過程中,逐步提升他們的認知水平。

  當然,在本節課中,我也非常清楚的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例如:

  1、本節課設計比較流暢,但是缺乏高潮,情趣化色彩不夠濃厚,導致整堂課的進程比較平淡,應該在個別環節中形成更加尖銳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

  2、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放的還不夠,例如在強調乘法算式中兩個因數不同意義時,應該多給與學生自己去體會和表述兩個數表示的不同意義,使兩個關鍵詞內化為學生的深刻理解。這樣,無論從加法算式中改寫成乘法還是直接列出乘法算式中,都能真正明白乘法的意義。

  3、在課堂練習中,情趣化色彩不夠濃厚,可以增加游戲的方式解答習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從而鞏固訓練,真正理解乘法的意義。

  4、學生參與范圍不夠廣泛,個別學生游離于教學活動之外,組織教學時應對全體學生進行廣泛關注。真正做到民主課堂。

  總之,在本節課中,通過我自身的教學實踐和與同事們的探討中,發現的這些不足,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加以改進和提高,我也會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數學教學上取得更有實質性的進步。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15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

  在備課時,我認真鉆研教材,并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征,注重直觀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設計,用小棒拼擺圖形的活動,再由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列出各種連加算式,進而選擇相同加數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愛的擺小棒活動之中,并創設情境,制造矛盾,這么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計算起來怎么樣,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從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有經歷、有體驗、有獲得、有發展,學生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地參與到了新知的探索過程中。這樣,使計算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完后,再整理思路覺得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沒有對教材進入深入地研究,比較其他版本教材,擇優設計教案,選擇教法。上完課,通過課堂效果,反觀教材,發現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時,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或蘇教版主題圖先讓學生列連加算式,然后通過比較找相同點體會“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擺小棒活動作為練習鞏固新知,這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課堂也更效。

  2、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擺小棒活動所用的時間太長,學生擺出的圖案個數比較多,浪費了時間,使課堂不夠緊湊。上課的激情不夠,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比較沉悶。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我有許多的感慨。以前備課只是為了教課本而教,并不懂得從縱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課程的位置作用,以及從橫向

  上研究教材,比較各種版本教材的優缺點,擇優而教。就自身來說,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用心教學。今后應當認真鉆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乘法的認識教學反思04-28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08-24

《認識乘法》的教學反思10-22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08-24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10-09

乘法的認識教學反思04-10

認識乘法教學與反思06-23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06-13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07-04

認識乘法的教學反思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