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認識6和7教學反思

時間:2022-12-07 18:47:3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認識6和7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6和7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6和7教學反思15篇

認識6和7教學反思1

  《認識四邊形》一課是一節概念課,同時這又是一節操作性很強的課,學生通過操作能進一步理解、鞏固概念。這一教學內容教材是這樣安排的:

  一、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及比較的過程,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并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直直的邊和四個角。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量一量、畫一畫、比一比等數學活動把四邊形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

  在這節課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1、關注生活經驗,提供感性材料。

  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數學中的“空間與圖形”有關,生活經驗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很多圖形,對四邊形也不陌生。因此,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校園場景為教學素材,目的就是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四邊形的感性認識,并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四邊形。既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和親切感。

  2.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

  小組合作的優點之一就是學生之間能互相啟發,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在認識了四邊形后,我安排的教學環節是小組討論,讓他們將圖形分分類。在這里,學生的思維被充分的展開了,出現了許多情況:有根據角分的、有根據邊分的、有根據是否是對稱圖形分的、還有根據對邊是否相等來分的。尤其是有根據是否是對稱圖形分的情況,學生能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進行聯系,這雖然是一位同學的想法,卻給了更多同學一啟示。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還培養了說的能力和聽的能力,一舉多得。

  針對課堂上學生的實際反應,我覺得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需要自己不斷努力:

  1、在這次教學中,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但是在分類這一環節中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發表自己看法的空間,過多地牽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得有幾種不錯的分類方法沒能在課堂上得到展示。

  2、面對學生的生成,課堂的應對能力還不強。整節課學生的交流、發言都比較積極,可是在分類這一環節中,出現了學生與教師一對一的局面。當學生的分類方法正是我所期望時,似乎這個學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是不是學生之間也相互聽懂了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整堂課下來,最大的感受是本節課是在學生對四邊形的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是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四邊形的,學生對分、畫、拼四邊形都非常有興趣,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但是“四邊形的分類”這一教學環節的處理還不夠理想,學生能直觀的進行分類,但用語言表達分類的標準比較困難,在幾次的教學中,學生都說的不理想。

認識6和7教學反思2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來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在設計本節課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索,從而使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較好的發展、培養。

  首先,回憶我們已學過的數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為新知學習作鋪墊,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的熱情高漲,情不自禁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去除學生的學習恐懼。

  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在教學新知時,出示學生在兒童樂園游玩的情境圖,通過數一數圖上人物的數量,讓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體會到自然數的增加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相鄰數之間的關系,為后面學習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做準備;接著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6和7表示的物體。學生在找用6表示的物體時很準確,再找用7表示的物體時由于我的提問不準確學生直接就抽象到7了。動手擺一擺分別數出6根、7根小棒,并動手擺一擺自己喜歡的圖形,好多同學都大膽的動手擺,擺房子的,擺松樹的,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能較好地發展學生的數感。最后通過游戲,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輕松愉快。同時游戲也讓學生親身體驗了幾個和第幾個的含義,突破了本節課教學的難點。整節課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始終注重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同時也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本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在出示金魚圖片的練習時,信息較多,應該帶著學生逐條說一說信息在完成練習更好了。在處理點子圖時雖然做到了開放,但是再有序些就更好了。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努力學習,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認識6和7教學反思3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數出數量6、7的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教材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師生進行打掃教室的情境圖,計數器,尺子圖,數金魚圖,還有利于學生從圖像抽象出數

  的點子圖。

  由于教材呈現的內容相對來說較多,相互之間缺乏聯系,對于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一節課呈現內容、形式太多,學生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題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了課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剛入學的學生沒有上過課件上的數學課,所以教學效果比較活躍。

  學生在認識6、7后,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將簡單的認識6、7變成生活中的6、7,這樣學習起來更有興趣,認識數序、比較大小,學生因在幼兒班學過,所以這部分教學內容很輕松的完成,在練習時給予鼓勵,使學生學習的熱情再次高漲,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的輕松愉快,但在基數和序數的意義區別這一環節,通過數金魚圖,來滲透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學生對此的區別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體練習時,有的學生沒有真正掌握,出現錯誤,反思教學,如果我能在語言上再精煉易懂,更加注重數學語言的敘述準確到位,我想學生會更明白,更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著這一前提,在今后教學中要對教參、教科書內容的理解再度加強,教學設計更加深思熟慮,給學生們上出一堂堂毫無遺憾的課。

認識6和7教學反思4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嗎?

  課件出示七個小矮人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

  師:你們看他們是誰?你能拍手表示他們有多少人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7。

  師:從這幅畫里,你還觀察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有6個小矮人有胡子。)板書:6。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6和7。(出示完整課題:6和7)

  [設計說明: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童話故事“7個小矮人”導入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數數和認數。

  師:(出示主題圖)圖上有些什么?

  生:圖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圖上有多少人?

  生:……(學生報得數)

  師:你是怎樣數教室里的人數的?

  生:先數教室里面打掃衛生的同學和老師,5添上1是6。再數從外面走進來的一位同學,一共7人。

  師:還可以怎樣數?

  生:先數學生6人,再數一位老師,是7人。

  師:數一數,有幾張桌子和幾把椅子?你們是怎樣數出椅子的數量的?

  生:先數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數又搬來的1把。6個再添1是7

  師:同學們這樣的數數方法真好,我們大家一起再來數一數吧。(結合數數過程,課件閃動被數的對象,使學生更清楚地發現5、6、7之間的關系。)

  師(小結):小朋友,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做一個講衛生、愛集體、愛勞動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嗎?我們剛才按順序數數的。在數數中我們發現:數5以后再數1個就是6個,接著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設計說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資源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數。對學生進行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據6、7的基數含義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數一數主題圖下面的人數和點子的個數。(課件相應演示)

  b.擺一擺:小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別擺出不同的圖形,并上臺展示,說一說用了多少根小棒擺出了什么圖形,進一步加強認識。

  c.說一說:“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室里有那些物體的數量是6,那些物體的數量是7?”,“再說一說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兩數表示。”(四人小組)

  [設計說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可以用6、7表示的事物從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的用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6、7的寫法。

  師:這么多東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們會寫6、7嗎?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長得像6、7的形狀。你們想到了什么?說說看(哨子、鋤頭等)

  教師示范,學生在書上描紅,每個數字描寫兩個。

  4.教學數序。

  a.出示計數器:讓學生上臺撥5顆珠,再撥一顆是幾顆珠子?(6顆)也就是5添上1是幾?6顆珠子再添上幾顆是7顆珠?(1顆)也就是6添上幾是7?

  問:5添上1是幾?6添上1是幾?7去掉1是幾?6去掉1是幾?

  b.通過直尺圖,直觀教學數序。

  課件展示直尺圖:0、1、2、3、4、5、()、()

  師: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應該寫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寫在5的后面,7寫在6的后面。

  師:誰能從0正數到7,從7倒數到0?

  學生活動:指名數,拍手數。

  師:5的后面是誰?6的后面是誰?7的前面是誰?

  學生活動:6、7、6(搶答)。

  5、比較5、6、7的大小

  師:秋天到了,果實都成

  熟了。你喜歡吃哪種水果?(學生發言)

  師在黑板上畫出5個橘子,6個蘋果。

  學生說出數量,并進行比較。

  師在畫出7個梨,引導學生比較。

  師:從這三個數中任意選出兩個數比較它們的大小,用“>”“<”連接起來。

  要求每個學生獨思考記錄,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盡量完整。看哪一小組寫出的答案最多。(強調就從這三個數字中選擇)

  匯報:7>6、7>5、6>5、5<6、5<7、6<7

  [設計說明:結合實際生活,以“你喜歡哪種水果”為線索,引出對5、6、7大小的比較,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使學生明白了數學在生活中是處處有的,只要認真觀察,就能發現。]

  6.6、7的序數意義

  a、游戲。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請7個小朋友上來。游戲的名稱是:按要求做動作。(如果對了,大家表揚他們;如果錯了,舉手告訴老師他們錯在哪里?)

  師:第7位小朋友蹲下來,6個小朋友蹲下來,第6個小朋友到講臺桌上拿6支粉筆,后面7個小朋友把手舉起來……

  [設計說明:這一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如果只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難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處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有利于學生對6、7的序數意義的理解。]

  b、出示金魚圖,學生看教科書第44頁,學生口頭回答。

  師:像這樣的問題你會提嗎?指名提問,回答。同桌互問互答。

  (鼓勵同學們好學的精神。)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本41頁做一做1、2題;

  2、練習九1、2、3、4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學了些什么知識?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設計說明: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所學的知識做一個回顧和整理,并通過自我評價,增加學習的自信心。]

  板書設計:6和7的認識

  67

  7>67>56>5

  6<75<75<6

  剖析:數學源于生活,更要應用于生活,雖然小學生年齡小,但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也會有數學因素的內容。因此在教學時讓數學貼近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數學因素,并充分運用于教學,就能化難為易,使學生樂于接受。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先以他們熟知愛聽的童話故事導入,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運,喜歡做游戲,教學中我以活動貫穿始終,有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活動,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還有培養觀察能力、協作精神的游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到鞏固,在活動中學會應用。本節課學生開開心心的掌握了知識,學生的活潑、天真、聰明也讓我體會到了教數學的樂趣。

認識6和7教學反思5

  《長方體的認識》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及觀察發現長方體和我正方體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做了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的開始,我讓學生說自己生活中發現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體,學生的興趣立刻被激發出來,都踴躍的發言,有許多同學一次就說出好幾種物體,可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是來源于生活,離不開生活。

  二、采用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臺。

  本課我兩次用到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是在探究長方體的特征時,我讓學生四人一小組,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學具(牙膏盒),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通過合作完成匯報表,學生在合作時參與積極性很高,通過合作完成了表格中的很多項,但對于長方體面的大小關系和棱的長度關系,學生在總結填寫時話語不夠簡練,我在巡視時及時予以指導,學生很快地就用簡練的話語概括出了長方體的特征。

  第二次是在探究正方體的特征時,因為有了探究長方體特征的經驗,學生掌握了探究方法,利用遷移思想,學生的第二次小組合作很輕松,真切地體會到合作的樂趣。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究的全過程,認識更深刻。

  三、運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在教學中,我利用課件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立體圖和透視圖,讓學生觀察思考,認識到從任何角度去觀察長方體只能看到三個面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在于練習時沒能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比較直白,部分學生有厭學情緒。在今后教學中,我應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1、要重視練習題的設計。在設計時挑選學生喜聞樂見的練習形式,創設能切實激發學練習興趣的練習情境。

  2、練習時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練習時要活而有序,關注到全體學生。

  3、練習中要及時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各種想法,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今后教學中,我應該及時查漏補缺,在練習時創設生活情境,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必要性,避免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認識6和7教學反思6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對此,談一談我在執教《6和7的認識》一課時的幾點做法。

  一、生活需要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

  小學生年齡雖小,但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也會有著數學因素的內容。如果我們教學時讓數學走進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數學因素,并充分應用于教學,就能化難為易,使學生接受認識。周玉仁教授曾經說過:"數學教學要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在孩子們眼里,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又用得上的學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因此,要聯系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1、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一提"數學"二字,人們總是認為數學最貼近我們的就是計算,卻忽略了數學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激發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內因,首先就帶領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我在教學這節課時就設計了“生活中的數”這個環節(片段二),讓學生仔細地看,充分地說,使學生不僅認識6、7這兩個數,還體驗到生活中原來有那么多的數,為什么平時我們沒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學生的重視,將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思維不拘于本課的教學內容,思維得以拓展。

  2、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其實,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幫助學生學數學,并不需要我們刻意去設計。例如本課中,教材就利用了一個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面“師生打掃教室”來開展學習(片段二)。這雖是一個普通的情景,但蘊涵著濃烈的師生之情,以及講衛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齊心協力互相幫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讓學生體會這種和諧的氛圍,再進入主題,數出圖中人、物的數量,在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取的同時,也注重生活傳遞給我們的情感體驗。這樣設計遠比開門見山直接數數、認數效果要好的多。

  3、讓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源于生活,更要應用于生活,從而體現數學的意義與價值。在學生對6和7的序數意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后,設計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片段三),這個環節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通過這個游戲,既加深了學生對基數、序數意義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特別是在第3個問題拋出時,學生的發散思維令人吃驚,有的學生從老鷹開始數,有的學生從雞媽媽開始數,還有的學生是倒著數的,出現了多種數數方法,而這些靈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游戲中也有數學問題,并成功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把整節課推向高潮。總之,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承。只有密切聯系生活和已有知識經驗,才能學好數學。而學好數學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創造,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與能力。"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數學學習需要活動,讓數學活動進入課堂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在《6和7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以活動貫穿始終,有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活動,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片段一)、還有培養觀察的能力、協作精神的數學游戲,通過游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在活動中加強應用。但是,活動的頻繁安排有時也會使課堂顯得雜亂。試講時,我安排了擺小棒、數算珠、涂點子圖、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反而使學生眼花繚亂,減弱了活動的熱情。

  因此,我舍棄了數算珠的活動,將涂點子圖、填尺卡設計成小組合作學習,既節約了時間,又豐富了活動的形式,并將小組合作學習緊接在“擺小棒”的環節之后,使操作活動相對集中,避免雜亂,零散。另外,數學活動具有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如果失去了數學思考,活動則毫無意義。我設計的這兩個活動主要想讓學生通過涂、填等活動感受6、7的大小關系,滲透知識點的教學。新課程改革象一股春風,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教師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鉆研,努力探索,為新的課程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認識6和7教學反思7

  由于教材呈現內容相對來說較多,相互之間的缺乏聯系,對于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如果我們在一節課內呈現的內容、形式、太多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了最基本的一些教學環節,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堂上我利用擺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別擺出喜歡的圖形等方式,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結合實驗課題的內容,我注意滲透了學生之間的評價意識,鼓勵學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語言來發揮學生之間的評價功能,使學生都愛上數學課,愿意探究數學知識。

認識6和7教學反思8

  《6和7的認識》是學生在學習了0-5之后對數的進一步認識,內容包括6、7的基數含義、序數含義、大小比較、寫法以及6、7的組成,內容較多。

  這個課題,本來是準備第八周的星期四當公開課來上的,后因第八周星期四去參加學區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而取消,拖到這個星期來上,可以說,準備的時間比較充分,當然在準備中也發現了一些較難處理的問題,比如內容比較多,可能講不完,還有6、7的組成的教學該如何設計等問題,失敗的是,課上好的時候,這兩個問題還是最明顯的呈現出來了,可見課前對這一課題的認識還不是很到位,只能是能力欠缺,無法安排好!

  課后,各老師給我的意見很中肯,提到了有好的方面也有差的方面。好的方面比如課堂結構比較緊湊,完整,板書也有了,紀律抓得比較好。差的方面就很多很多,6、7的組成這一塊活動設計給學生涂色,對涂色的要求沒有講清,以致效果很不理想,在教學6、7的寫法的時候未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練習,比較大小的時候分析的比較籠統等等。

  對于這堂課的教學,我個人是比較滿意的,比我預想的要好。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本節課除了極個別學生外,其余的學生的注意力都能緊緊抓住,整堂課的教學氣氛是很輕松快樂的,學生也能在快樂中學習。作為一名新教師的第一堂公開課,我能做到不緊張,真替自己高興!當然,細節方面我確實處理的很差,可能對學生的預想與現實相差較大也有關系,而紀律一直是我最頭疼的'問題,今天也有很多的紀律問題,我處理的也不是很好,但是最后在紀律這方面還受到了各位指導老師的表揚,說明我在課堂中的管理還是很有效的,這堂課的問題很多,發現問題才能進步,以后要多多關照這幾方面的內容。

  這不是一堂好的課,卻是一堂讓我滿意的課,教師生涯的第一堂公開課起了個好頭,希望以后的課更能讓我滿意。

認識6和7教學反思9

  “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后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下面我想就這節課當時設計時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學后的反饋情況,談談自己的體會與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一、找準學生的真實起點,有效組織教學。

  在教材的編排中,是第一次編排有關分數的內容,第一次正規的學習分數,但在現實的生活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感知過分數。在這節課的導入部分,我并沒有過多的去創設所謂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開門見山,從一句:“你們聽說過分數嗎?”導入課文,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可以大概了解學生對分數的認知的情況,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讓學生直接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更有效地組織學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課堂上,教師講得再好,教學環節設計的再恰當,如果沒有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那也只是一廂情愿,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實現“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在學生認識了1/2時,先讓學生折一折,讓學生全體參與體會,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形成的。然后再認識幾分之幾時,讓學生選擇例舉的分數用圖形折出來或者自己把一個圖形折一折創造出一個分數,并互相說說創造出來的分數表示什么意思。這些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寫一寫、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從而初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隱性的心理參與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當然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同時,我們忽視老師的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反饋的情況和動態生成中我們老師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予以適當的調整。

  三、設計層次性的練習,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練習設計時,先利用看到法國國旗你想到了那些分數,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判斷能否直接用分數表示,進一步鞏固分數產生的基礎是必須平均分。利用色塊圖,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利用驗證1/8,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在猜想以后要驗證,并讓學生明白,雖然只分成了兩份,但平均分后照樣可以用分數表示,進一步完善分數的意義,體現極限思想。

  我想通過一系列的練習的設計和安排,既可以鞏固所學的新知,又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

  四、注重完善知識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在教學1/2時,從三個問題入手:

  (1)涂色部分能用什么分數表示?

  (2)所有空白部分能用什么分數表示?

  (3)觀察這些圖形的涂色部分,都由1/2表示,他們所表示的面積都一樣大嗎?通過這些問題為我們今后學習分率和找對應的量打下伏筆。從而不斷地完善數學知識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我想課堂是精致的,它的精致來源于數學本身,也來源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

認識6和7教學反思10

  《6和7的認識》這堂課,從08年第一次試教、第二次試教、最后的教研課到現在的第一次試教和教研課。前前后后我已上了5次,每次課都有不同的收獲。

  這一次欣然接受安排上課,想著可以用到以前的教案。當看到教案時卻發現以前的許多環節在現在都不是很實用,經過幾次修改,幾次請教,一次試教,使我的教案初步模型。

  1、在教學中,我用看——找——畫——說來認識6和7,數字從抽象到實際,這能更好的讓學生認識6和7這兩個數字。在這四個環節中,使學生的觀察、思維、創新、動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教學中不斷插入童話,使學生學得有趣。在一開始,我就說:“數字王國里住著數字國王、數字寶寶來看小朋友了,如果小朋友表現最棒,那數字國王就會送小朋友很多禮物”。這樣就使小學生充滿興趣繼續學下去。

  3、在教學中插入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課堂中,我運用了手勢、數數游戲等。學生都積極的參與進來。

  4、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度。不僅有基本練習題,還設計了富有思考性、發散性思維的習題,題量適中。比如在進行6和7比大小時,我就出示這一題讓學生進行思考。

  總的來說,這堂課較成功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理念,較好地運用了參與教學、合作教學、興趣教學、自主教學等策略。本節課能較好的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當然,本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在教學基數與序數的區別這一環節,由于時間的關系,講解不夠詳細,顯得過于倉促。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努力學習,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認識6和7教學反思11

  6、7的認識這節課學習內容較多,通過觀察情境圖,實際物體,熟練數出6、7兩個數,會讀會寫這兩個數,并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數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難點是掌握7以內數的順序,掌握6、7的組成。

  對于實物的數一數,說一說,計數器,刻度尺上的數字感受以及6、7的讀寫,學生學習的很快,對于5、6、7的比較大小,在原來5以內的比較大小的基礎上,學生學習起來沒有困難,進行的很順利。通過“魚缸”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感受7和第7的不同,對數的順序有更深的理解。結合問題,一共有7缸魚,和第七缸有幾條魚,來體會序數和總數的不同。

  本節課的第二部分的學習,6、7的組成通過實物的擺一擺,分一分,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6可以分成5和1,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來完成剩下四組,對于7的組成,通過把7分成6和1,讓學生發現7分成1和6,以此規律來完成后四組的探索。通過課堂練習發現,學生對于6、7的組成,還不太熟練,課后仍需要加強練習,加深印象。

  本節課學習內容較多,學生對于6、7的書寫和組成,數序的感受,都不是很熟練,需要再進行練習。

認識6和7教學反思12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數出數量6、7的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想讓孩子們做到規范書寫,能夠把寫數落到實處,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沒有教學寫數這一知識點,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教材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師生進行打掃教室的情境圖,計數器,尺子圖,數金魚圖,還有利于學生從圖像抽象出數的點子圖。

  教材呈現的內容相對來說較多,相互之間缺乏聯系,對于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一節課呈現內容、形式太多,學生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題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一個教學情境把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學生在認識6、7后,我讓學生數形結合,用6和7來表示圖形,接著用6根或7根小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不得不說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不可小覷,認識數序、比較大小,這部分教學內容很輕松的完成,在練習時以游戲活動的形式呈現,并給予鼓勵,使學生學習的熱情再次高漲,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整節課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由于在前面畫圖、擺小棒的教學環節占用時間過多,在基數和序數的意義區別這一環節,時間緊張導致通過數金魚圖,來滲透基數和序數的含義不夠扎實,學生對此的區別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有的學生沒有真正掌握,出現錯誤,在下一節課要進行專項強化練習。反思教學,如果我能在語言上再精煉易懂,更貼近學生富有激情,更加注重數學語言的敘述準確到位,我想學生會更明白,更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著這一前提,在今后教學中要對教參、教科書內容的理解再度加強,教學設計更加深思熟慮,給學生們上出一堂堂毫無遺憾的課。

認識6和7教學反思13

  圓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在教學中充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通過屏幕顯示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圓,如鐘面、車輪、硬幣等,接著又讓學生舉例說出生活中圓形的物體。課的結尾讓學生討論車輪為什么要制成圓的,并出示小猴坐車的幾個形象動畫,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

  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激發學生求知欲。

  教學圓的認識時,注重給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四、本節課,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省教學時間的功能充分得到發揮,展現了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但本節課讓學生畫圓時,由于學生比較感興趣,不停的想用圓規畫,耽誤時間較長,占用教學時間多了,導致課的總結時間不夠。

認識6和7教學反思14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來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而其他幾個知識點相對于學生較簡單,但也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的數字之間的聯系。

  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我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用學具擺出6和7,想象生活當中還存在哪些物體可以用6和7來表示,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數字之間的聯系。在數序教學中,我主要通過讓學生“變魔術”——將“6”(6個圓片)變成“7”(7個圓片),從過程中歸納得出6和7的大小關系。并通過一把斷尺,讓學生知道7后面還有數,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關系。而對于重難點6、7的基數序數意義,我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通過黑板上所擺的圓片,讓學生初步感受“第幾”和“幾”的區別;第二層次,指導學生完成教材中的找金魚缸,進一步感知基數和序數的區別;第三層次,通過游戲“找位置”,讓學生通過親身的體驗,分清“第幾”和“幾”的意義。同時在叫學生回答問題時滲透基數和序數,比如“請這一組的7位小朋友一起回答”、“請這一組的第6位小朋友回答”等。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得也較輕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基數序數意義這一環節。雖然我運用了各種方法去滲透基數與序數的含義,但設計時都將出發點框定在了成人的思維方式上。叫學生回答問題時根據他們座位對應的做法,在我看來是對基數序數的滲透,而對于學生來說卻是麻煩。他們并不理解老師這么叫的意圖,而且也不熟悉自己的組里的位置,因此在課堂上浪費了不少的時間,而有部分學生也沒弄清楚“7位同學”和“第7位同學”的本質區別。我想在本環節中,我應該減少這樣叫學生的次數,但可以先讓7位同學全體站起來,在弄清基數的基礎上,再強化序數的概念,這樣學生的理解就有了層次性,掌握也會更扎實。

  通過本節課,我產生了一個困惑:當學生出現教師預設不到的情況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課堂上學生的知識超過了本節課所新授的內容,這樣對這部分學生來講新授就變得沒有意義,而如何更多地關注這部分學生的學習,那么又會忽略其它沒有相關知識經驗學生的學習。碰到這種情況,教師的教授更應該關注哪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我想這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遇到,比如今天這節課,學生在自己提問時就出現了“比0小的數是幾”、“0的相鄰數是幾”這樣的問題,而也有學生回答出“-1”,我想回答出“-1”的小朋友是相當自豪的,這時他覺得他回答出這樣的答案也應該得到教師肯定和表揚的言語,得到同學羨慕和佩服的目光。但由于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還是受制于教師的教,因此,教師的肯定會讓其他學生也模仿著將自己知道的所有關于數學的知識一古腦兒表達出來,而偏離課的主題;但不表揚,又會使回答出超前知識的學生失落。因此,教師如何引導,便顯得十分重要。雖然只是一個個小細節,但卻影響著整節課的節奏和效果。我們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態,而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肯定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時教師的教如何能協調整個課堂,我想這也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完善,不斷積累,不斷探討的課題。

認識6和7教學反思15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來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而其他幾個知識點相對于學生較簡單,但也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的數字之間的聯系。

  學生們已經有了1-5的數的認識基礎,我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用學具擺出6和7。教學中在學生已經擺出6根小棒的情況下,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擺出7根小棒。讓學生們猜一猜,擺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樣擺的。通過學生動腦操作、敘述,使他們充分感知6與7的聯系。從過程中歸納得出6和7的大小關系。并通過一把斷尺,讓學生知道7后面還有數,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關系。想象生活當中還存在哪些物體可以用6和7來表示,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數字之間的聯系。

  而對于重難點6、7的基數序數意義,這節課我設計了一系列分小組動手操作并結合游戲的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激起了學生學習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學習一個個新知識,學生體驗到了成功,同更大膽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取得較好的效果。結合班級學生的座位左數第幾個同學站起來,從右數幾個同學站起來;從右數第幾個同學把手舉起來,從左數幾個同學把手舉起來等等。這樣就可以使全班同學都參與到這個游戲中,來把這個重點突破。達到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的目的。但從叫學生回答問題時根據他們座位對應的做法,在我看來是對基數序數的滲透,而對于學生來說卻是麻煩。他們并不理解老師這么叫的意圖,而且也不熟悉自己的組里的位置,因此在課堂上浪費了不少的時間,最終有部分學生也沒弄清楚“6位同學”和“第6位同學”的本質區別。我想在本環節中,我應該減少這樣叫學生的次數,但可以先讓6位同學全體站起來,在弄清基數的基礎上,再強化序數的概念,這樣學生的理解就有了層次性,掌握也會更扎實。在做書中的練習從左數第6個魚缸里有幾條小魚,右數第5個魚缸里有幾條小魚等,由于時間的關系,練習的太少,致使這個環節沒有落到實處,在課后反饋中發現學生掌握不夠扎實。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得也較輕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基數序數意義這一環節。雖然我運用了各種方法去滲透基數與序數的含義,活動的頻繁安排有時也會使課堂顯得雜亂。在今后教學中我一定多動腦既節約了時間,又豐富了活動的形式,讓知識的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在活動中加強應用。

【認識6和7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05-30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09-22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9-19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02-24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03-09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09-22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11-03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4-02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09-11

認識6和7教學反思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