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品德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品德教學反思1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深化階段,通過近幾年來的培訓、實踐、探索、教研,我們對小學品社課在關注學生素質發展和如何實現培養目標方面取得了共識。但是,在涉及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實施步驟、評價方式等課堂教學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的一線教師卻不斷遇到各種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戰,矛盾的焦點主要表現為——新課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轉化為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實踐。
根據我們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實踐,新課程背景下的品德課教學整體上進步顯著,成績突出,但局部問題逐漸顯露,特別是大多數的兼職教師,在精力和時間上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如何深化新課程改革,怎樣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德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教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現象進行了粗略的反思。
1、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倡導活動化教學,注重相互溝通、與生活的聯系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種他人田,荒自家園”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在探討某一個話題時,把很多時間花在唱歌、跳舞、表演、游戲上,一節課下來,學生興奮過度,課堂倒是熱熱鬧鬧,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和體會方面的收獲卻令人懷疑。課堂活動不等于課堂活力,學生參與活動的多少并不是活動化教學的精髓,品德與社會課也不應是完全的“唱游” 課、“游戲” 課、“美術”課、“表演”課。我國新課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學科的課程設置,就在于學科之間有相對的獨立性,每一門學科有自己的教學任務。
2、通過培訓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種示范,個別教師“照葫蘆畫瓢”,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的課堂上,失去了原來特定環境下的幽默與風趣。品德課十分強調回歸兒童的生活,教學一定要結合不同環境、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學生實際。教學的活力來自于每位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依據自己的真實體驗對課堂教學的重構與創新。
二、刻意追求“師生民主”,主體主導主次不分
新課程強調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體現師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師為了展示師生民主氣氛,走向了極端,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視。
1、課堂上教師主導作用不突出。教師該講的不敢多講,甚至對學生違反課堂紀
律視而不見,惟恐侵犯了屬于學生的自由空間。有的學生上課自由過了頭,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想看就看,想讀就讀,想說就說,必要的課堂紀律維護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被忽視了。
2、課堂上教師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有的教師整節課上反反復復用一些類似“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對不對”的簡單問題發問不止,缺少信息溝通,學生翻翻教材就能異口同聲、準確地響亮回答。課堂上一問一答,學生似乎忙得不亦樂乎,但思維卻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機械重復,心靈未能受到震撼?此茙熒宇l繁,實則教師用提問方式滿堂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直到學生認同教師事先預設好的答案,師生并沒有真正互動起來。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以生為本”。課堂上學生不應當是客人,惟師獨尊不可取,惟生獨尊同樣不可取,兩者都是畸形的師生關系!皼]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必要的課堂紀律作保證,那么學生尊重他人、尊重集體的素養如何培養?缺少自我約束力的學生,難以養成刻苦認真、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難以成大器。教師在轉變教育觀念的同時,不應當步入“精講少講”的誤區。該講的就理直氣壯地講。課堂上,教師不敢講、泛泛講、過多講,都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學習”,形式多于內容。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不能簡單形式化。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為了體現新課程標準精神,把合作學習變成了一種機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適,每節課都采用分組討論方式,打上“合作學習”旗號。
合作學習無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視自我的團隊精神的培養。但是,教學中如果合作學習目的不明確,過程設計簡單,時機把握不好,無論什么問題都采用分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方式,導致學生能獨立完成時也合作,能夠自主時卻不讓學生獨立,有探究欲望時卻讓小組優秀者代替其他成員的意見,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覺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協作,合作學習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這種形式多于內容的合作學習究竟對學生有益還是有害?因此,并非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不分青紅皂白地搞合作學習,必然有害無益。
品德教學反思2
周三聽課,我講的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
在導入環節,我本選用的是視頻美國的影片《小鬼當家》片斷,但在試放時才發現,筆記本電腦放在教室里用不僅不會錦上添花,反成畫蛇添足,有茶壺里煮餃子之感。只能用文字材料代之。
凱文是一個大家庭中最年幼的成員,當他的家人飛往巴黎歡度耶誕時,他卻意外地被遺下獨自留在家中,而更復雜的是,凱文的家不幸成為了一對賊匪的目標,小鬼凱文努力抵擋這兩個匪徒,不惜翻天覆地,引發連場刺激惹笑的場面……
小組討論環節里,有這么兩處學生的熱情比較高:
一、小辨論:情境:遇超市保要搜身論點:身正不怕影子歪,讓他搜
二、故事續寫:放學后,小麗回家看見家門開著,一個陌生人正在翻箱倒柜。小麗頓時明白家中遭遇盜賊。但這時,小麗想退出來已來不及,和他拼命會有生命危險。怎么辦,小麗急中生智……
最后當堂練習,選了漫畫題《新司馬光砸缸》,學生比較喜歡。
(1)漫畫中的小男孩為什么會落入“缸”中?
。2)漫畫中砸缸的“司馬光”是誰?他為什么要“砸缸”?
。3)我們身邊還存在哪些類似的“缸”?
。4)我們怎樣做才能避免落入“缸”中?讓“司馬光”不用再砸缸?
品德教學反思3
通過這一講的學習,又對課前預設的重要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感覺到教學中又有生成的知識需要老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下面我以自己執教過的《誠實的孩子人人夸》一課為例,談談收獲:
一、準確的課堂預設體現在以下幾點:
1.學生具有較強的搜集相關資料的能力。在教學之初,考慮到學生對誠實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口頭,不易轉化為行為,因此我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資源,課前引導學生大量收集書中、身邊有關誠實的故事,了解說謊帶來的危害。每位學生至少準備了一份材料,一個誠實或撒謊的例子,有的學生還請家長買來了光盤,借來了畫報,積極性非常高。
2.學生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根據學生搜集的材料及親身體驗,我讓學生表演小品,后來又讓學生根據討論的幾種不同結尾即興創作,自編自演小品,這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寓教育于有趣的表演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愉快,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3.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這次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家長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上課時,我開發、利用有效的資源:邀請家長做嘉賓,講述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真實的事例,打破了傳統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模式。我設計的實話實說現場,通過家長講述和我對家長、學生的采訪,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和心理氛圍,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與家長、老師和同學溝通的快樂。比如:在課堂上,當家長原諒了那位拿錢的孩子,抱著孩子親吻時,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與家長溝通帶來的快樂。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們都愿意積極講述自己身邊的人誠實和不誠實的事例,都愿意做誠實的孩子,同時在這種實話實說現場,學生學會了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
4.學生的創作能力得到了發揮;顒又校易寣W生自己演小品,讓學生自己設計誠實行為卡,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這些卡片內容豐富,插圖美觀,一張張精美的卡片顯示出學生們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通過小品表演,發掘了學生們表演藝術的潛能。
二、課堂的生成點:
在實話實說中,學生對說謊行為的原因,談的不夠深入。出現了冷場現象。分析原因是我對家長和學生的采訪面不夠廣,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特點。另外這一點課前沒有預設到。學生說謊問題與家長的態度和處理方式關系甚密。因此,在正確處理孩子說謊問題的家長發言之后,及時對正確的教育方式進行強調、宣傳,并指出處理不當會帶來的惡果的話,這讓家長更重視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另外,在讓學生談自己心情的同時,讓他們了解家長在發現自己說謊時的心情,諸如著急、生氣、憂慮、痛苦等,這樣促進了學生與其家長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誠實的品質。
三、我是這樣處理課堂生成的:
老師說出了幾種說謊的原因,讓學生選擇,學生選擇基本準確,這樣及時調控了教學中的冷場現象。 課后我讓每一位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誠實故事或者說謊的原因,然后我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教育,教育將更具實效性。
品德教學反思4
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品德與生活課的課堂充滿笑聲,活動貫穿始終。后來發現并不是每一種課的類型都適合讓學生在動態中學習,或者說教學活動的體現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讓學生全身活動起來,如果能通過某種形式在讓更多人參與活動的同時更好地促進學生處于一種積極思考的狀態那才是有效的教學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教學《我和小伙伴》一課中,我從整體上對本課進行設計,思路清晰,環節緊湊,學生能夠從各個活動中感受與伙伴交往的快樂,知道與伙伴交往的原則與方法。我認為其中幾個環節的設計是本課的亮點:
1、介紹小伙伴:教師能夠以范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好朋友,給學生做示范,啟發學生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小伙伴。在這種爭先恐后的氣氛中,教師再鼓勵學生講一講自己和伙伴間發生的有趣、難忘的經歷,回憶體驗與小伙伴交往的快樂就顯得很自然,孩子們有話可說,這對于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很必要的。
2、兒歌補充:形式新穎,通過具體情景的創設,請學生們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把兒歌補充完整,再一次強調伙伴間應該互相幫助。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發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同時在游戲中具體指導了學生的日常行為,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
3、故事明理:恰當的選擇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要主動幫助,應該學會包容別人的缺點,懂得這樣的同學才能結交更多小伙伴的道理。
4.游戲創設:教師有意制造矛盾沖突,創設生活情境,在共同解決“如何選擇游戲”這一問題時,巧妙的激發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明白在與伙伴交往過程中當遇到意見不一致,產生矛盾沖突時應該商量著解決,并遵循少數服從多數、遵守游戲規則、互相謙讓等原則和方法。
5、交流卡制作:通過互贈交流卡活動,讓學生學會通過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祝福、感謝、歉意和愿望。學生能夠發自內心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出感受,并表現出與伙伴交往的強烈愿望。
同時我也一直在思考:如果才能引起學生發自內心去體會、感悟,真正有所得?所以,在本課中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在與學生的初步交流后,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設疑問供學生做選擇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判斷:當和小伙伴意見不一致時應如何處理?學習怎樣才能與伙伴交往的快樂?并將“聽故事”作為獎勵講給學生聽,孩子們在沒有任何影響的情況下靜靜體會故事人物中的喜、怒、哀、樂,能夠投入其中去感受,這樣再請學生去交流,去領悟時他們便有話可說,更說出了自己的心理話。雖然遇到了分歧,但孩子們會用自己的語言思維去辨析,這才達到了真正的教育目的。讓學生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去影響身邊的伙伴要比老師單純地講,效果好得多。每一個故事都有它自身想要表達的內容,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看待問題角度的不同,從不同側面進行分析,在快樂中主動學習、思考與伙伴交往的正確方式。當孩子們從內心中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后再在進行故事續編活動,就更有意義,故事內容也更活潑,更生動了。這才更好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特點。
品德教學反思5
本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個主題《我換牙了》第二課時的內容。讓孩子健康地生活,是每位家長的良好愿望。本節課主要是借兒童換牙期,對他們進行保護牙齒的教育,幫助兒童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了解牙齒保健的常識,并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幫助有牙病的孩子消除看牙的緊張心理。
《我換牙了》是針對正處在換牙時期的學生而設計的。換牙是孩子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但是他們關于牙齒的保健常識卻知之甚少。況且每個家長的態度和具體做法有很大差異,會直接影響孩子牙齒的生長,所以必須盡快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了解牙齒的保健常識。另外,學生在換牙時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牙病,可是又往往怕去看牙醫,這就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努力克服牙齒檢查與治療帶來的恐懼心理,愿意接受牙齒檢查或治療。
一年級的孩子大部分正在或已經經歷換牙階段,在上《我換牙了》一課中,正好抓住時機讓孩子暢所欲言。讓品德課回歸生活,基于這樣的理念,這一課我從三個方面來設計對學生進行保護牙齒的教育。第一環節是為什么保護牙齒。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請同學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健康牙齒在我們生活中起什么重要作用?又結合當前學生換牙期間少了牙齒對自己的生活帶來的不便,明確牙齒對我們的重要作用,從而認識到我們應該保護牙齒。 第二環節是怎樣保護牙齒。保護牙齒的方法有很多,如每天刷牙有助于保護牙齒的清潔,多吃綠葉蔬菜可以鍛煉牙齒的咀嚼能力,不用牙齒咬鉛筆等堅硬的東西,有助于牙齒長得整齊。其中刷牙是一項既有效又易于操作的好辦法?稍趯嶋H生活中,能掌握正確刷牙方法的人并不多,何況是小學生?所以在這一環節中,重點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在學習刷牙的過程中,本課又分為三個步驟:
1、評析。 請同學到前邊用牙模型表演自己平時刷牙的方法與過程,同學評析他們的刷牙方法正確與否。
2、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措娔X演示以后,小組同學在牙模型上練習,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學習。
3、實踐練習。請同學們拿出自帶的牙具進行練習活動,從而解決在刷牙中出現的問題。第三個環節,堅持保護牙齒。學生懂得為什么要保護牙齒,知道怎樣保護牙齒,還要能夠做到堅持保護牙齒。這一環節先通過正面教育,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每天早晚刷牙。再通過反面教育,鄒紫娟得了牙病,原因是因為不堅持刷牙。不堅持刷牙,為什么就會牙疼呢?隨后,我指導他們在這個特殊期時該如何做,幫助他們解決煩惱。在刷牙方法上,我先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牙刷跟著老師來刷刷牙,在教給了正確的方法以后,就指名上臺來示范刷牙,請其他孩子觀察并給予及時的糾正。這樣,學生既學到了最基本的生理常識,也認識到堅持每天刷牙的必要性。最后,還開展了競賽活動,以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但課堂上,有一些學生沒有帶牙刷,所以不能及時給予糾正。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從課改的新思想進行研究。
一、生活性。本課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緊緊圍繞學生生活來展開教學,以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主題內容為載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
二、開放性。本課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多方面的對學生有意義的題材。如:每個牙齒的作用、為什么要早晚刷牙等。
三、活動性。本課教學設計了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多的通過實際參與,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品德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觀察圖片、交流經驗、模擬活動等來讓學生懂得危險無處不在。讓他們學會生活中的一些安全常識,懂得自救方法,具有遇事冷靜、沉著、勇敢、善于動腦思考的個性心理品質。
教學中,我做到圖片與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圖片來感受危險就在身邊,危險時時都可能發生。生活中因大意、無知就可能發生危險,從而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動,能夠自覺改掉不良習慣,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接下來讓學生進行交流,說說日常生活、學習中掌握了哪些關于安全方面的知識,學會自我保護。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應從防范意識和安全知識兩方面進行。對于防范意識可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在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中,要多讓學生參與活動,模擬表演,把知識轉化為實用的能力。
品德教學反思7
逆向教學是相對于傳統教學法而言的一種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法一般采用“導入—講授—練習”的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而逆向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將“順向”變為“逆向”,反其道而行,它的模式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自練、自估為主,旨在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
教無定法,無論何種教學方法,只要靈活運用,善于創新探索,就會有收獲。如何在教學的用好用巧逆向教學的方法呢?我就自己多年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取得的一些有效經驗寫出來和廣大同行一起探討。
一、在復習中將逆向教學方法與多媒體巧結合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被教師們運用于教學當中。新穎、別致的教學場面深入師生的工作和學習中,把逆向教學方法與多媒體巧妙地結合起來,能有效地提高復習效果。
縱觀最近幾年的中考形式,開卷考不但沒有降低考試的難度,而是更加大了考試的靈活性、多樣性,更注重與時政,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往往是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這就要求老師們在給學生的復習當中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在知識的章節和整體復習中,時間緊,任務重,經驗豐富的教師是不會把學生置于題海中的。復習做題鞏固知識,深化固然重要,但是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更為重要。應用逆向教學的復習方法比較實用,經過多年的實踐,這種方法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屢試屢勝,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學習干勁也足,學習興趣高,中考都能取得好成績。為了提高復習效率復習課中每一節課,教師都要注意所復習知識的容量,課堂容量不夠,影響復習效果。影響復習進度,容量太大學生顧此失彼,走馬觀花,達不到復習的目的,將多媒體教學和逆向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可將很多新聞、時政、熱點知識運用到課堂之中,彌補學生因為學習時間緊張而沒有時間看新聞的遺憾。老師將社會熱點同課本中的知識點,通過引導學生質疑引趣,導入課堂當中,使學生在教師指導、啟發下積極探討和發現問題,學生從自學入手,學在前,講在后。而教師在教學中既可實施宏觀控制,又可進行微觀指導,并把傳統教學中的練習、鞏固和利用互聯網所收集的信息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及時抓住反饋信息,對學生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矯正和補充。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從學生心理來說,它往往被視為一種說教課,這一方面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塑造”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思想政治課本身理論性較強有關,若按傳統教學方法教學,容易就理論而理論,直觀性、趣味性會大打折扣。如果引進多媒體教學,用課件、幻燈片等豐富課堂形式或利用互聯網獲取資源,利用其快捷、靈敏、方便的優勢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自覺性,變枯燥為豐富,改“說教”為“研討”。就內容上來講,關于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涉及到很多法律、政策、現實問題。勞動者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保護自己的權利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等,這些如果單純用原則、理論闡述往往會顯得比較空洞和乏味。其實,當今社會農民工的權利保護問題是比較突出和尖銳的熱點問題之一,若換之采用互聯網引導學生攫取一些真實學習資源和素材,實現網絡信息在思想政治領域的完全“共享”,不僅豐富課堂了內容,增強思想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在教學中做到了充分重視學生智力因素及興趣、意志、情趣、態度、自信心和學習目的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可變消極為積極,使學生處于一種預知、感知、求知的學習狀態,最大可能的發揮逆向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所以在復習這些章節的內容時,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在復習中將逆向教學與多媒體的應用完美結合起來,使我們的復習內容充實。
二、在復習課中將逆向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與思想品德教學有關,也是學生熟悉,甚至是親身體驗過的,將這些事例和現象引入課堂,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靈活掌握知識的能力。
比如在復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專題時,首先給出“二戰后科技發展速度”的一個圖表和一則與中國人口特點有關的材料數據,出示漫畫“地球與中國人”,從我國人口現狀入手,引導學生一邊回憶學過的知識點,找到資料與知識點的相關鏈接,一邊分析說出有人口問題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面對問題如何解決等等,運用逆向的思路,學生自己梳理知識點,讓學生對原來已經忘記的知識內容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真是“眾里尋她千百度”!
在整個復習本專題中,我把逆向復習的過程分做了如下的六個環節:第一環節:定標。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要注意制定出本節課的復習目的,幫學生通觀學習要點,明確復習目的。
第二環節:自學。上課后,教師根據訂立的復習目標,設計一到兩個針對性較強,能充分體現知識重點和難點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簡短啟發和引導,讓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并在自學過程中鼓勵和啟發學生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樣,學生由先聽再學變為先學再思再聽,由被動變主動,達到部分復習目標。從而也可以使教師取得第一手反饋信息。
第三環節:練習。在自學共議的基礎上,選取典型的、能充分體現重點或難點的例題(少而精,比如往年中考里面的經典題型),對學生進行訓練,使教師進一步取得第三手反饋信息。
第四環節:導評。教師根據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的三份反饋信息對學生的復習進行指導評價。著重分析出重難點、指正學生的思想方向、總結并歸納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深化所學知識,使之具有條理性、系統性和靈活性,以提高復習效率。這一環節的實施重在使學生端正思想、理順思路、搞活思維。
第五環節:自結。學生要學會“作結”,即根據教師導評和自己獲取的實際信息,理論聯系實際地自評、自改、自估,把問題的答案整理規范。
三、“逆向教學”在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中巧用的意義首先,在復習課中巧用“逆向教學”,充分利用了人的逆向思維“順藤摸瓜”的特點,有助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思想政治課的刻板和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充滿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又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鍛煉了學生自學自結、逆向思考、總結歸納的能力。
其次,在復習課中巧用“逆向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縮短了學生預習和準備的時間。通過定標、設問、討論、自結等環節的實施,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更廣泛的吸收信息的`同時,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保持將會大大優于傳統教學效果,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
最后,逆向教學也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較高要求。一方面,教師既要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真所謂“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長流水”。教師要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查閱相關資料,給學生提供有利支持和參考;又要能及時捕捉課堂上學生的反饋信息,查漏補缺。這樣有助于教師技術水平、研究能力和信息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促使學生學會查詢與思想政治課直接相關的課程資源。一般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多查閱一些專題性知識,如時事新聞、素質測試題等。這有助于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型、發散型思維。
總之,“逆向教學”只要我們善用和巧用,就可以發現這種復習的方法很有效。當然教無定法,學無常法,“逆向教學”只是眾多復習方法當中是一種教學方法,我們教師只要充分發揮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最大潛力,設計新穎,遵從新課程的理念,再將現代教學手段與逆向教學相結合,就能張揚學生個性、發展學生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就會有所收獲。
品德教學反思8
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
第一課家人的愛
一、主題目標:
1、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懂得家人對自己疼是愛,嚴厲也是愛。
2、學會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感激與愛。
二、教學重點:
強調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父母的情感。
三、課前準備:
教師引導學生事先觀察家人在一天中為自己所做事,并作為觀察記錄,學生自己小時候的照片。
四、課時: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父母養育自己很辛苦,從中體會到父母的愛心,從而激發他們對父母的愛,促使他們產生孝敬父母的行動。
一、情景導課
讓學生把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拿出來,同學互相傳看,并和現在比比,看看有什么變化,讓學生體會出我們在一年年長大,并且讓學生知道是家人的愛才使我們一天天成長。(板書課題;家人的愛)
二、活動組織(是愛讓我長大)
活動一:
1、引導學生年頁幾幅表現家人的愛的場景,讓學生體會家人在這種背后的種種付出。
2、參照6頁的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回憶和講述自己家人關愛自己的故事,讓學生體會什么是家人的愛。
活動二:
1、結合課前的觀察記錄,與組內同學交流一天中家人為自己做的事情,請記錄,做的最詳細或最有特點的同學再向全班同學介紹,讓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對孩子的愛。
2、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一天中家人就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長歲月里的無數個日日夜夜家人要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導學生思索自己應該對家長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動三:引導學生讀一首小詩結束全課。我們一天天長大,辛苦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愛我,我愛爸爸媽媽。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懂得家長對自己疼是愛,嚴厲也是愛。
二、教學過程
活動一
引導學生看8頁、9頁的幾幅圖。
活動二
這也是愛
1、分組討論:結合課本第8、9頁圖,引導學生討論:這些家長為什么做?媽媽不給孩子買新車,是為了什么?爸爸不幫孩子系鞋帶,又是為了什么?奶奶讓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讓孩子怎樣?爺爺為什么讓孩子向爸爸認錯?
2、經驗交流:
向同學介紹自己類似的生活經歷,說一說當時家長是怎樣說的,自己是怎樣想的,現在又是怎樣體會的。
3、分組討論:怎樣才能體諒家長的良苦用心。
4、教師小結:讓學生懂得愛不僅是對自己的遷就,還包括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同時也提示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動腦,勇于克服困難,犯錯誤要勇于承認,這也是對家長愛心的回報。
第二課 讀懂爸爸媽媽的心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父母辛勞,懂得做子女的應該關心父母,體貼父母,在家做個好孩子。
2、行為目標:做到自己會做的事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并能幫父母干家務活,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實際行動給父母帶來快樂。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父母的熱愛之情。
4、教學重難點:落實行為目標,激發愛父母情感。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問題情景,進行討論
1、介紹問題背景:今天老師想和大家探討一件事,這件事想必曾經遇見過,這件事是這樣的:一個四年級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飯后,爸爸媽媽因為還要到店里去干活,讓他洗一下碗,他說:沒空,我還要做家庭作業。要么給二元錢。
2、討論:
3、你覺得這位大哥哥該不該討這兩元錢?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師小結:家里的事,僅僅是爸爸媽媽的嗎?確實,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勞
。ㄒ唬└改纲嶅X不容易
1、為了家庭,為了我們有一個舒適的環境,爸爸媽媽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媽媽是干什么的嗎?他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回家?回家后還要干什么嗎?
。1)指名回答,同桌互說。
。2)他們這樣辛勞又為的誰?
2、小結: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呀,一元一角都來得不容易呀。
。ㄕn件出示圖片:錢是這樣賺來得)
。ǘ└改葛B育我們不容易父母親為了我們,他們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對我們的成長無時不刻傾注著他們的愛。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她媽媽對自己的愛。
1、(課件出示)配樂詩朗誦:媽媽的愛
2、爸爸媽媽的點點滴滴都傾注著對兒女的愛。你能說說爸爸媽媽在你成長道路上付出的愛嗎?
3、同桌互說,指名說。(生病時,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從身邊小事引導父母親對孩子的愛。)
4、教師隨機評價
5、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第二課時
一、分擔父母辛勞,關心父母
。ㄒ唬┪覀兛梢栽鯓幼
1、爸爸媽媽為我們傾注了無限的愛。現在我們長大了,成為了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了,那么我們該怎樣報答爸爸媽媽呢?揭題關心父母
2、關心父母,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們高興?小組討論。
3、小組代表發言,
4、歸納并板書:
(1)不讓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讓父母勞累,主動做父母的小幫手
。3)不讓父母生氣,聽從父母的教導
這就是我們送給爸爸媽媽的愛心,畫愛心(半個,會說并不表示會做)。
。ǘ┪覀兪窃鯓幼龅
1、母親節,你為媽媽做了什么事
2、學生回答,隨機補畫愛心。
3、節假日我們應該想到爸爸媽媽,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時你又曾經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媽媽很開心。回答一個補畫一段,直到愛心畫完。
4、因為我們的年幼無知,因為我們的淘氣不懂事,我們曾經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媽媽很傷心呢?你曾經做了什么?
5、教師評價:你很有誠意,老師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會再讓爸爸媽媽傷心了。
(三)我們又可以怎樣做的更好
1、為了爸爸媽媽的微笑,為了我們的長大,我們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為現在你做的怎么樣?請同學如實對下列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2、反饋學生自我評價
二、總結談話,課后延伸
同學們,關心父母,就要時時處處體諒,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氣,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盡量分擔父母的辛勞,給父母帶來快樂。老師愿每一個同學都能為父母獻上一份真摯的愛。
三、教學反思:
一、注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生情感。新課標倡導情境創設,在本課教學中教師特別注重情境創設。
1、創設情境,喚起情感。
教師于課堂教學的開始用《我愛我的家》的歌曲環繞課堂,在音樂中教師談話:“同學們在父母的精心培養下健康成長,老師為你們高興。然而,美好的家庭中也有不和諧的音符,我們常常對父母有很多不理解,那么今天就讓我們??”。教學由此展開。在教師的談話與音樂的刺激下,學生進入了情境,喚起了學生的美好回憶。
2、創設情境,你是主人公。
教師通過課件總結了學生常見的七大煩惱,并讓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匯報。在呈現問題的同時,用多種形式去引導學生理解父母,讓學生設身處地。
二、注重課程資源的挖掘和整合。
1、將學生家庭生活引進課堂。
教師將學生的家庭生活作為課程資源,由于這種資源來自于本地域,本地區文化背景,因此更加貼近了學生的實際,在課堂上的學生就如同在生活中,因此實現了“課堂——生活”的結合。
2、讓家長參與課堂。
在課堂上播放家長的錄象,讓學生能聽到家長的心聲,為孩子和家長搭建了交流的平臺,因此使我們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落到了實處。
3、整合資源,發揮整體功效。
教學中教師將各種資源進行整合,課堂上為我所用,極大地發揮了整體功效。
品德教學反思9
在學校生活中,同學之間的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小學階段要在一起學習、生活6年,可能是學習生涯中彼此在一起時間最長的階段。我們如何引導學生在幾年的學校生活中建立純潔的友誼,學會與人平等相處,尊重和理解不同性格、不同特點的同學,是學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怎樣幫助學生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是建立學校道德秩序的基礎,學校生活也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如果一個人了解他人,就更容易重視他人并對他們有一種親近感。在學校中創設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相互了解、互相尊重、互相關心是非常重要的。
同學之間交往要誠實守信,引導學生做誠實守信的人是家長、老師和社會共同的希望。誠信問題也是近幾年來人們,引導學生了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課主要從學生身邊的一些事例入手,讓同學們自己去判斷,去思考,老師啟發引導學生,以及通過一些正面的榜樣進行教育,使同學們懂得:和同學們相處要團結友愛,這樣的集體生活才會更加溫暖,充滿快樂。而要想和同學搞好團結就要能夠做到關心和愛護同伴,同伴遇到困難要給予幫助。培養學生關心和愛護同伴的良好品質。
同學之間交往要誠實守信,引導學生做誠實守信的人是家長、老師和社會共同的希望。誠信問題也是近幾年來人們,通過講故事和列舉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案例,引導學生了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
品德教學反思10
導入新課,應該簡潔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這課的需要。教師要發揮創造性,使開頭新穎、別致、巧妙。
列舉幾種常用的開頭形式予以說明:
1、問題引入:
根據教學內容的設問讓學生回答,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2、小品表演:
把教材內容編成小品,以形象的表演導入新課。
3、情境渲染:
通過播放錄音、電影、錄像片斷、放映幻燈等,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啟示。
4、啟發談話:
把握教學要求,捕捉學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用情真意切的語言,親切自然地導入新課。
5、設置懸念:
教師先把課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沖突揭示出來,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新課,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可以使學生產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6、游藝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猜謎、游戲、競賽等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游藝活動導入新課,給學生創設“以情激情”、“實物、圖片演示”、崐“承上啟下”、“開門見山”、“對比分析”、“故事引題”等導入新課的方法?傊,思想品德課的導入環節沒有固定模式,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精心設計。松愉快的學習氣氛。
品德教學反思11
《一封特別的來信》是粵教版小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6課,主要通過一封信了解那位寫信的學生是怎樣走向犯罪道路的,進而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內容,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基本表現,學會明辨是非;認識自己并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與習慣。
黃老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主要通過談話引入→讀信知意→學法執法→明辨是非→案例警示→認錯改錯→警句長鳴→作業超市等八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明辨是非。老師從不同形式,引導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些小毛病、壞習慣。最后老師以案例警示和一則震撼心扉的視頻,使學生得到很好的教育。整個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能一環扣一環,抓住“明辨是非、案例警示、認錯改錯”作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學會在或是或非的事情中明辨是非,讓學生從一些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例中明確它的危害性,讓學生剖析自己的壞習慣或不良行為,去矯正自己,達到提高思想認識,改正行為的效果。教師自身激情洋溢,感染力強,學生學得認真,感情投入。課堂上,都能大膽地說、積極地議、清晰地辨,課堂學習氛圍濃厚。
俗話說“人無完人”,這節課也有一點小瑕疵;蛟S因為老師一時疏忽,板書時把“搶劫”的“劫”錯寫為“卻”字。有一位學生立即舉手指出老師的錯誤,老師可能因為慌亂,一時沒想起那個字怎么寫吧,就說:“等會老師再去改。”過了好一會想起來了才改。我想:當時老師若一時想不起這個字,可以這樣說:“請你上來把這個字改過來,好嗎?”當學生改對后,就表揚他學習很認真,觀察真仔細等那就更好了!在課堂上,我們老師應多一點教學機智。
當然,瑕不掩瑜,這節課教學設計科學巧妙,教師課堂上循循善誘,學生學得認真深入,教學效果很好,是一節優秀的小學思品課例!
品德教學反思12
我講授了《我的家鄉在哪里》一課,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他們了解了自己的家鄉,知道了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孩子們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特別活躍,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學生們很喜歡這種方式,在表演中,他們進一步理解了所學內容,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我很善于評價學生,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不足:
1.有個別學生發言不積極。
2.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我們要多提問學生,應多關注學困生。
2.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要開闊他們的視野。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爭取做到寓教于樂。
品德教學反思13
《保護牙齒》是我上過的印象較為深刻的一課《品德與生活》課,這一課的教學主要要幫助學生認識牙齒的重要性,增強學生愛牙,護齒的意識,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漱口,勤刷牙的良好習慣。了解保護牙齒的小常識,會用正確的方法保護牙齒。
現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中,牙病問題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多數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對牙齒防護常識掌握的也很少。好多孩子有蛀牙和齲齒,已經成為了不少家長很頭疼和急待解決的問題。在備課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本節課的內容是生活常識的教育,必須收集形象直觀的資料,圖片,護牙常識,才能把“如何保護牙齒和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些教學重點問題一一解決。
于是,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一下幾個環節:
一、 了解牙齒的作用。
讓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收集到得有關牙齒的知識,說說牙齒能夠幫我們做哪些好事?這個環節學生能夠初步體會到牙齒的重要性。
二、 探究刷牙的重要性。
在換牙的時候,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牙齒很好看,有的小朋友的牙齒很難看?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接下來請學生品嘗平常他們愛吃的餅干。然后讓學生觀察牙齒表面的變化。在用清水漱口,觀察杯子里水的變化,說說漱口水用什么作用?調查有多少同學做到飯后漱口。由于有的食物殘渣還在牙縫里。不及時清理干凈會使口有,引起齲齒等牙病。討論還有什么好辦法呢?引導示范正確的刷牙方法。一些環節水到渠成的進行下來。接著請孩子學著老師做一做正確的刷牙方法。接著我有饒有興趣地給他們講“沒牙的大老虎的故事”,聽故事是我們班的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的方式,他們知道了刷牙的重要性。可是,還不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我讓他們觀察泡在醋里的雞蛋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雞蛋有什么不同,這樣他們就明白了產生蛀牙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酸性物質的作用。這個環節的各個活動環環相扣,學生在充滿樂趣中學到了知識。
三、指導實踐,延伸生活
本環節主要通過結合學生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共同探究護牙的常識,并創設學生喜愛的游戲“我是小牙醫”,讓學生在游戲中糾正一些不良的行為。最后讓學生聽聽唱唱《刷牙歌》,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在這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雖然“我是小牙醫”的游戲學生玩得很開心,但是他們對護齒的知識了解得不多,“小牙醫”的建議顯得有點蒼白。
品德教學反思14
“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他直接或間接交往的人的成長與發展!倍覀兊膶W生由于都是獨生子女,看問題、想事情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地評價他人和顧及他人的感受。以至于出現在班級中告狀的多,贊揚別人的少的情況。這就是學生生活中的現實,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生活中的困惑,也是這一課的生活本源。
緊扣《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原則,我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廣泛挖掘課內外的可用資源,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捕捉兒童實際生活中鮮活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體驗中感受到欣賞別人與認識自己的快樂。
在教學《你真棒》這節課時,我主要體現了真實、真情、真趣的特點,根據主題目標,我設計了“夸一夸”——“猜一猜”——“學一學”——“做一做”的活動,使學生通過體驗,深化認識、激發情感共鳴。
“夸一夸”的環節,我讓學生先來夸一夸每天和自己接觸最多的同桌,如果讓學生隨便選同學去夸,他們肯定選好同學去夸,但如果讓他們去夸同桌,不管平時是表現好的還是不好的,都包括在內,只要是同桌都要去夸一夸,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給學生每個人都有優點。
“猜一猜”的環節,我以游戲的形式,進一步打開優點的不同面,讓學生發現身邊同學有那么多優點,產生贊美之情。
“學一學”的環節,學生在體驗中發現了別人的優點,引導學生向別人學習。
“做一做”的環節,我讓學生通過制作“紅星卡”,使學生對他人的欣賞之情進一步升華,在制作的過程中,不但可以緩解學生的疲勞,還能留住別人的贊美,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本節課我真正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學生學得開心,品德教學的實效性也在學生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不過金無足赤,本節課我也留下了一些小小的遺憾,比如學生對優點的涵蓋面理解得不夠深入,在學情分析時,我只是針對二年級的學生來進行學情分析,沒能針對本班學生來進行等不足,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加以修正。
品德教學反思15
執教了一節品德課,我以為課堂容量豐厚,形式多樣,看起來很充實,學生也能侃侃而談,貌似掌握得不錯。然后,放學后,我卻意外地看見學生仍然做著不守交規的事,無論是自發的還是家長帶領的,這課上與不上沒多大影響。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
分析教材:打開品德與社會第五冊第四單元第三課《紅綠燈》,我們會發現教材內容共7頁,由情景劇、知識窗1、警示欄、反光鏡、急救站、知識窗2、辨析角7塊內容組成。
教材在編排上內容涉及廣并有所穿插,感覺較凌亂。我就把這些內容歸類,分為三塊:一是認識交通標志,了解交通法規;二是學習簡單處理交通事故的方法;三是收集交通標志,編寫安全用語。根據這樣的劃分,我給第一課時定的教學目標就是:
1、認識部分交通標志,了解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認識違反交通規則的嚴重后果和遵守交規的重要性。
2、感受違反交規的嚴重后果,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3、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教學環節為
。ㄒ唬⿲W生談談生活紅常見的違反交規的現象,并出示一些數據,感受遵守交規的重要性。
。ǘ┓治鼋煌ㄊ鹿,感受違反交規的嚴重后果,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1、師播放交通事故片斷,學生談感受。
2、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交通事故及感受。
3、探究事故原因。
4、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違反交規的原因
5、出示數據。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意味著什么?學生談感受。
。ㄈ⿵纳磉吶胧,從自己做起,做到人人遵守交規。
1、作為小學生,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1)自覺遵守:交流生活中已經自覺遵守的方面。
采訪交警:小學生特別需要注意的方面(騎車安全)
(2)宣傳:向誰宣傳?宣傳什么?
2、向小學生,宣傳內容:交通規則
交通標志(為什么要宣傳;學生帶領大家學習交通標志)
3、向父母(開車的):結合課前調查說理由:酒后駕車(出示相關圖片)、闖黃燈
采訪交警:為什么不能闖黃燈
4、向司機、行人
。ㄋ模┲谱髌桨卜
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我們就會發現引導學生感知交通法規的重要性、違規的可怕性所占的比例較大。而真正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第三環節沒有細化。其實,對于學生來說,違反交規次數最多最常見的應該就是闖紅燈了,所以我們應該直接從課題入手,從紅綠燈展開學習。再分析,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親朋好友不遵守交規真正的原因不是他們不了解交規,也不是不知道違反教規的后果,而是總有一些闖紅燈的心理存在,這是教材里沒有涉及的。而課中我們并沒有對這一塊學生未知的內容進行深究,學生無法了解,就起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那么,這塊內容要不要放進去?要不要深究?看看學生的反映,我們認為去掉交通標識的內容,補充闖紅燈心理,而且作為教學重點進行。所以,對于教學目標為了改動:
1、體會車禍猛于虎,感受違反交通法規的嚴重后果,意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交通安全人人有責。
2、剖析闖紅燈的心理,了解作為行人應該遵守的一些基本交通法規、交通知識。
3、在生活中能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安全出行,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環節:
。ㄒ唬⿵摹都t綠燈》歌,引出課前十字路口的調查闖紅燈現象頻繁。
。ǘ┢饰鲫J紅燈心理及其危害:僥幸(盲區、慣性)、趕時間、從眾。
。ㄈ⿲W習書本上的交規。
。ㄋ模┙Y合文明城市的評比,呼吁大家文明行走,遵守交規,熱愛生命。
如此一調整,整節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層層深入。再來看看第二次試教學生的情況。
情況一:僥幸心理
※盲區
教師:剛才相當一部分同學都提到車子離自己還遠著呢,干嗎不過去,甚至覺得汽車肯定會讓行人的,他們抱著僥幸的心理,自認為很安全就闖了過去。這樣做真的安全了嗎?為了說明問題,老師坐在駕駛室里,拍下了一組行人從我車前經過的畫面。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前幾張照片中有行人從車前走過,有一張中的行人消失了。
教師: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發生?
學生:行人被汽車的一側柱子擋住了,司機看不見。
教師:是呀,這就是司機駕駛時的視覺盲區。其實,這樣的盲區還遠遠不止這一個。
。ǔ鍪究ㄜ嚸^示意圖)
課上到這里,學生很震驚,紛紛喊道“太危險了!”這時,教師的導語“因為盲區而引發的交通事故比比皆是,我們同學個子小,更容易被司機忽視。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盲區啊!庇窒翊呋瘎┮粯诱鸷持鴮W生的心靈。學生作為行人或者乘坐者從來沒想過也沒注意過駕駛員的因素。這個環節是他們從未了解過的知識點,過往的經驗開始動搖。
※慣性
出示圖片(大卡車圖)
師:你看,這輛大卡車剛剛緊急剎車停下。你看到了什么?
生:地上黑黑的車輪印。
師:這是剎車后輪胎在地面留下的痕跡。當汽車在正常行駛的情況下緊急剎車,由于慣性還會向前滑行,你猜猜汽車會滑出多遠?
生:2米,最多5米
教師:汽車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行駛時,緊急剎車還會向前滑行15——20米),我們這個報告廳從這頭到那頭就有20米;瞿敲撮L長的一段距離,車子才能完全停下,多危險啊!
在數字面前,學生再一下發出驚嘆。教師再補充天氣因素影響開車的內容。學生的驚訝程度不用言表,一連串的事實依據讓他們覺得再也不能害著僥幸心理過馬路,否則真是視生命為兒戲了!懊^、慣性、天氣影響”這些教學內容并不是教材中有的,而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增加的,對于糾正學生的違規有直接作用。像這樣的補充是需要且必要的。教材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的對象和內容,而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范例。
根據各種不同的心理,老師一一剖析其中的安全隱患,增加了課堂容量,使學生心靈震撼。下課了,學生還在唏噓不已,我不禁高興:這節課沒有白上!
反思兩次教案的設計,兩節課后學生的不同反應,我認為教材提供的內容要用,可以有機調整順序。教材的編寫是有較強的邏輯關系的,內容是相互銜接、相互滲透的,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按教材的順序漸進很有必要。但是千篇一律,不注重特殊性循規蹈矩有時也不符合實際。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身邊的課程資源對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適當的調整,則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每一課都有一些諸如知識窗、老照片、時空隧道、小討論、小測試、金點子、評議箱、知音信箱、廣角鏡、交流廳、展示臺、收藏夾等等豐富有趣的板塊,然而他們在排列上并不一定是有序的,并不是教材怎么排,教師就怎么上。這樣很容易上成看圖說話課,沒有挖掘它存在的意義。因此,打開一篇課文,首先要統觀整課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后,根據目標把本科的教材資料分分課時,梳理出他們之間的聯系,在課堂中才能環環緊扣,層層深入。所以教師可以根據課時內容作適當的調整。我把與交通法規有關的內容整合在一起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即把知識窗1、警示欄、反光鏡、辨析角有機整合在第一課時中,主要是了解基本交通法規及其重要性。而交通標志就作為第二課時的內容,即把情景劇、急救站、知識窗2定為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是認識交通標志,懂得急救。這樣一來,每課時的目標明確,內容有序,課堂效率大大提高。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補充著用。當然,我們對教材內容的增補并不是隨意的,而是在分析教材內容、編者意圖之后,為了突破重難點、為了解決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才增加的。教材的內容也是要合理用上的。
我們還要有目的地取舍、補充教材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改變和補充,以使教材的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但要注意,在對教材進行補充或取舍時,不應該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一般來說,凡是學生能讀懂看清的一般內容,可略講甚至不講;新課內容與前后知識有關處,則稍加指點,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比較。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教師的“講”,要重在“點”上,即知識點,特別是重點、難點和熱點上,以及學生易混淆的地方。
從《紅綠燈》看品德課,總有人說教材的更新令學生愛不釋手,教材的內容豐富令教師難以把握。那么,我們就一定要好好研讀教材,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活用教材,上好每一節品德課。
【品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品德教學反思11-29
品德教學反思11-29
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06-18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09-05
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06-02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8-01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9-11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8-13
品德與社會的課后教學反思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