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時間:2022-11-29 08:40:2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4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4篇)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

  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是三年級上冊學生學習退位減法的難點。學生已經理解掌握連續退位減的方法,但是對于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有零的連續退位減確實很難理解,個位上不夠減,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即10個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給個位10個1。

  在這個過程中,各位數上的變化情況因為有0的出現而更加復雜。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教學上,學生理解了算理,計算方法就自然掌握了。現在反思本節課的教學,為了學生能輕松學會本節課,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加強計算練習,口算10道題,每節課進行口算練習,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筆算學生已經掌握的退位減法,說一說應注意是什么,復習回憶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為本節課研究學習作準備。

  二、注重計算過程中算理的理解,抓住關鍵問題提問。多讓學生講講計算的過程,緊緊抓住為什么十位上的0會變成9?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三、在本節課,十位上的計算過程是學生最難掌握的,而個位和百位上的計算方法學生在本節課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也懂得遷移過來,可十位的計算方法卻是第一次碰到,因為十位扮演了“借”與“被借”兩個角色,學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個角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次說出十位的計算過程,不斷鞏固計算法則,并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如點上退位點的數要很快反應是多少,和學生共同總結出“0上有點看作9,其他數上有點看少1”這一規律,讓學生能更好、更快、更準確地計算。

  四、直觀圖示的有效使用,具體形象,很好的輔助教學。計算教學枯燥無味,特別是對算理的講解上,老師反復強調,學生卻很難理解。這節課我利用計數器的直觀圖示,很好的幫助了我,對計算過程的每一步詳細生動,學生感興趣,容易理解。

  1、畫計數器使算理的呈現直觀形象,一目了然。計算507—348,出示計數器507,個位減去8不夠減,向十位借一,而十位上是零,沒有珠子,只能再向百位借一,返回到十位上是10個10,再借給個位一個10,那么個位是17—8,十位上本來借來10個10,可是借給了個位1個10,還剩9個10。隨著珠子的移動變化,學生很好的理解了算理。并根據直觀演示,編了計算口訣: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后,往后走,0上有點看作9。學生非常感興趣,開心的讀了一遍,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馬上就記住了。

  2、減數末尾有零的減法迎刃而解被減數中間有零的減法學生理解掌握后,末尾有零的減法就很容易了,學生自己計算,豎式的呈現課件以動畫的形式,個位不夠減,從十位借一,十位上“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xxx”,從百位借一,“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點看做9”在孩子們開心的朗朗歌訣中、歡快的笑聲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了。

  一節本來非常難以理解掌握的計算課,我這樣設計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得扎實愉快,教師教得輕松自如,這不僅是教學過程每一環節的精心設計與引導,有效直觀圖示的使用對教學的幫助更是功不可沒。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2

  算法多樣化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一種重要思想,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就計算教學而言,提倡并鼓勵算法多樣化,不僅糾正了“計算方法單一,過于注重計算技能”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鼓勵了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并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讓他們繼續去探究、發現、創造不同的算法。

  如:“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是二年級上冊教學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學會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所以在教學中,我并沒有將精力放在筆算方法上,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數學例題中的數學信息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再列豎式計算。

  教學中我是這樣進行的:

  第一步

  在學習計算以前,我先讓學生觀察課件中提供的信息讓學生思考: 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學生紛紛把手舉的很高,都想表現一番。

  一個學生說:“我能提出求總數的數學問題。”他提出了好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并由其他學生解答了。

  另一學生說:“老師,我能提出比多少的數學問題”從而引出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減法,這其中有不退位的,也有退位減法。

  第二步

  選其中不退位的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生一:“我是這樣想的:50—20=30,6-2=4,30+4=34。”

  生二:“我是這樣想的:56—20=36,36-2=34。”

  生三:“我會用豎式像筆算加法那樣做”。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試做。

  還有學生想出了其他的方法計算。

  我的臉上露出了微笑,孩子們的積極參與,思想創新火花的碰撞,令我高興,令我激動。因為我都沒有想到學生會提出這么多的問題,計算時能有不同的方法。課達到了高潮 ,在引導小結、比較那一種計算方法最好,計算最快時,同學們各抒己見,各說各的理。在做題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主動選擇簡便的豎式計算,或者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用起來最方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本環節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此類題大多學生都會算。所以我們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究,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教師不要去為學生設計問題,設計方法(“過渡題”“樣板題”),這樣容易把學生帶入教師預設的方法中。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去比較,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認同書本上相對較好的方法。

  此節課,我也深深的感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因為這種動態生成的效果正是我們所追求的。雖然對一時的“創造發明成果”還沒有馬上轉化,但在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吧。

  本節課讓學生了解每一種計算方法,目的是從小就培養學生“多種選優,擇優而用”的科學研究態度。同時當學生自己創造的算法被肯定時,他們幼小的心靈所萌發出的自我價值、學習信心、主動挑戰意識等不也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所在嗎?我認為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樣化乃至教學改革的真諦。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3

  本課教案時,我為了較好地體現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側重了以下幾方面:

  1.注重創設生活情境。從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興趣的事物引入,為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體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

  2.加強知識間的對比。探索三位數退位減法之前,聯系兩位數退位減法的方法。通過對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通過比對使學生建立知識間聯系,逐步形成知識系統。

  3.突出算理,重視方法。通過嘗試計算、計數器演示、同桌互講等多種方式,逐步突破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從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護了學生自主發現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4.在游戲活動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活動設計體現了趣味性、知識鞏固性、活動的開放性。設計注重關注學生情感,體現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4

  《隔位退位減法》主要教學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即個位不夠減需要從十位退位時,十位上是0,需要從百位退1。這是減法筆算中最復雜的一種情況,也是本單元學習的難點,對孩子的思維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由于本課難點不易突破,需要更多的時間讓孩子接受,所以在學生理解圖意后,我直接出示了問題,孩子列式“204-108”,提問:“怎么算,先算什么”,“先算個位,4-8不夠減向十位借1”,提問:“十位上是0,怎么辦呢?”拿出計數器幫助孩子理解,先撥204顆珠子,演示“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1,十位不夠向百位借1”的過程,逐步演示,引導孩子說出百位上的1借給十位,十位借1給個位。明確:借完后,個位是14-8,十位是9-0,百位上1-1,最后得數是96。計數器演示完讓孩子有了直觀的借位過程后,再通過豎式計算,這里我沒有讓孩子自主探索,而是在黑板上直接示范講解,再次明確算理。計算完后追問:“十位上為什么是9-0,還有一個1哪去了”,讓孩子明白借給了個位。帶著孩子一起算完后,要求他們在課堂作業本上再獨立算一次,提醒單位和答的書寫。

  接著出示“1000-537”,這道題讓孩子獨自解答,算完之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算的,交流完后在全班匯報,再次在黑板上板書,集體說計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隔位退位的過程。再通過改錯題的呈現,讓孩子體會不標記退位點的缺點,進一步感受隔位退位的計算過程。孩子說完之后直接出示用豎式計算并驗算的練習題組,光說不練是無用的,讓他們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明確算理。

  隔位退位難度較大,盡管課堂上說了很多,也練了很多,但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學困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看到題目隨意標記退位點,沒有根據具體的題目具體解答,問題較多,需要及時調整。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5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20以內退位減法,一是十幾減幾需要退位的減法;二是用20以內退位減法和以前學過的進位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并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后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一年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練習時我采取靈活、有趣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在教學時,啟發學生獨立觀察發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自己搜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20頁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和以往解決問題不同的是這道題中出現了“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的多余條件,這個多余條件很容易干擾學生解題,是教學難點。教學例5時,我先是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數學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讓學生想一想,題目呈現的信息中,哪兩個信息有聯系?要求“還有幾人沒來”需要哪兩個信息?學生都積極發言,說出了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在找多余條件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對題目中三個條件進行分析,讓學生被動的的知道“我們隊踢進了4個”是個多余條件,對我們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應該剔除。

  深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本課導入太快,沒有設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圖,沒有激起學生的興趣。其次是沒有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我們隊踢進了4個”這個條件為啥是多余條件?在出現了多余的條件,我只是自己分析,從我的角度提出這是個多余條件,使學生被動的知道這是個多余條件。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再次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的時間過多,學生思考交流不夠,學生參與面較小,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顯的沉悶。最后是我的評價方式單一,不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和學習積極性。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多看名師講課視頻,多向其他老師請教,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多向她們學習。

  2、多學習課堂上評價性語言,多鼓勵、表揚學生。

  3、課堂上多讓學生思考,讓孩子多交流,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將課堂的大多時間留給他們。

  解決問題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改進我的不足,將每節課設計的生動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漸漸愛上數學課,愛上解決問題。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6

  今天的退位減法我仍然通過圖示來讓學生理解算理。如35-7,我畫出3捆小棒和5根小棒,學生很容易看出5根小棒不夠減,首先想到的是從30里面拿出10根去減7,得3,30里面拿掉了10根,還剩下20根,25加3得28。接著再引導學生尋找其他方法時,有的學生直接提出了用30里面的10根和那散著的5根合起來一起去減7得8,然后再加剩下的20根得28。

  我自己感覺學生已經把這幅圖記在了腦海中,它既幫助了學生理解算理突出重點,突破了難點,又給學生一個很深刻的記憶,兩全齊美。可是這個環節又不免落入俗套:老師講學生接受。可是我總認為集中學生們的眼球先把課堂的重難點灌輸給學生我才放心。可是我骨子里知道先讓學生去操作學具激發他們的思維,讓他們主動去解決問題比較好,這樣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主體探究性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可是又怕耽誤時間,影響教學進度。這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啊!以后盡量改吧。接著我讓學生邊擺小棒邊口述計算過程,同桌說,小組說,在此過程中我給予個別輔導。然后是各種形式的訓練,這節課效果還真不錯。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7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和“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基礎,并且懂得運用豎式計算,所以在本節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通過教材例題中的數學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運用列式進行豎式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筆算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理解個位不夠減時,從十位退一這個重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遷移到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通過教具操作與演示,我放手讓學生合作交流說出計算方法,掌握寫堅式過程。在合作交流過程匯報方法中,學生說出了不同的思路,說出各有各的.好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深深的感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還要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算法和見解,才能總結出更好的計算方法。在這過程中還要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才能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整節課雖然我都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發現。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每學生參與探討算法的過程,有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得到收獲,在教學中也較輕松。但是在課后從學生的作業看,有很多的地方出現錯誤,有些學生在寫豎式時,出現兩位減一位的個位對了十位上,有的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了1,十位上不打點,十位漏減退的1,或者在列豎式時減時個位不夠減,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數減上面的數而做錯。通過課后反思,表面來看是一成功的課,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缺少了課堂的有效性,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掌握計算方法,心里明白算理,能算出正確答案,缺少了動手操作。所以在今后課堂上,不但讓學生能動口、動腦、更重要是動手操作解決實際問題,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探討出不同的思路與方法,還待進一步地改進。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8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我認為取等了以下的成功:

  一是努力的創設了一個同學們相對校為熟悉并十分感興趣的問題情景,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后面深入的學習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是比較適當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本課的重點是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難點是它們的算理,即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樣退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我首先給他們時間讓同學們獨立的想3-7夠減怎么辦?學生回答中,教師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開”這一句話,并讓每人都知道后,再展開同學間的互說互擺環節,通過自想——反饋——互說——互擺——再反饋,學生已經弄清了本節課的關鍵性內容的實質。

  三是加強算法多樣,通過比較優化算法,在教學中的想、說、擺的三大環節中同學們已經擺出多種方法,在這里我將他們的各種擺法的思維過程在黑板上全部板書出來,讓大家選擇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進行推廣應用,同學們發現書上的那種是利用了已經學過的二十以內的退位減法,在口算中相對簡單一些。

  四是算法升華。就是離開借位點,直接進行計算。

  五是優化練習。克服了過去的題海戰術,強調了少而精的練習。注重了練習設計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層次性、多樣性、人文性等。

  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是在練習中反復過多,有過去的應試教育時代的影子。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是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傾聽不夠。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去改正。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主要通過讓學生探索并掌握用豎式計算三位數減三位數的基本方法,并結合具體的數量關系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用加法驗算減法的方法。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又有了三位數加三位數筆算的經驗積累,所以引導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進行遷移,自主理解掌握三位數減三位數(不退位)的筆算方法是非常簡單的。反而是減法的驗算,不同于前面剛剛學過的加法的驗算,所以我把重點放在了理解掌握驗算方法上面。

  減法的驗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聯系具體的數量關系,從而理解掌握利用加法進行的驗算方法。要讓學生在真正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自主探究驗算的方法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導入環節,我就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填表,填表有兩個作用,一是在計算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減;二是在計算過后通過觀察表格進行討論,借助具體數據,發現理解“原有本數”“借出本數”“剩下本數”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為下面學生能運用這些數量關系進行驗算方法的探究奠定基礎。事實證明,學生通過這一個環節,比較好地認識了這組數量關系,也就出現了學生根據數量關系提出了兩種不同的驗算方法。這里數量關系借助紙條進行適當移動,對于幫助學生比較清晰地認識驗算的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雖然教材只要求學生掌握用加法來驗算減法的方法,但是這里學生提出來可以用減法來驗算,就說明他們比較好地理解、運用了前面的數量關系。所以我還是讓學生一起來口頭算一算,這也是對減法筆算的鞏固,又因為通常都是用加法來驗算減法的,為了更加突出利用加法來驗算的方法,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筆來算一算,這樣操作,不僅讓學生體會了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化,又突出了常用的驗算方法。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0

  上一周進行了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檢測。第二單元要求掌握的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另一方面是有關知識的運用。孩子們完成的情況還可以。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計算方法沒有掌握,計算不認真,正確率有待提高。典型錯誤有14+2=6,14-7=3,13+3=10等。

  (2)逆向思維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一題中表現由為突出。典型錯誤有4+(8)=13(7)-5=12,15-(13)=8,5+2=(7)-6。

  (3)解決問題中信息找不準,解決方法不正確。典型錯誤有(1)停車場原來有17輛汽車,現在只有9輛,開走了幾輛?列式為:17-8=9(輛)。(2)一共有12個皮球左邊有5個,右邊有幾個?列式為:12+5=17(個)(3)商店買出5副羽毛球拍,還剩8副,商店原來有幾副羽毛球拍?列式為:8-5=3(副)。

  反思:從以上錯誤中不難看出,計算基礎不夠扎實,上學期學習的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仍需要加強訓練,特別是算理和算法的訓練。加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訓練,觀察和讀題后,能找到那些信息?根據找到的信息能提什么數學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信息?最后就是要培養孩子們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做題的好習慣。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

  在“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教學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滲透了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要求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因為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在學習了不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對比,讓學生說說大屏幕展示的哪幾題算起來很容易,算一算,為什么另外幾題算起來比較難,得出個位不夠減,是退位減法,不僅揭示了課題,而且復習了不退位減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區別,知道了退位減法的難點,為什么不容易算,因為個位不夠減。

  在說36-8=28計算過程中學生有下面幾種算法:36-6-2=28,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還有把36分成10和26,先算10-8=2,再算26+2=28等,算法較多,但表達不是很清楚,且中下生不太理解。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擺小棒再寫出算式的方法教學,在巡視過程中發現,中下生不知如何處理6減8不夠,需像十位借的問題。通過一次次語言鞏固,讓孩子深化理解計算過程及算理。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明白課堂上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因為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把算理說明白,思維才能清晰。也要注重后進生的學習掌握情況,由于少數孩子對于20以內退位減法掌握不扎實,做次類型題時仍不熟練,速度較慢且易發生錯誤。作為老師,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慢慢培養起對數學的興趣。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2

  不同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這是新課程標準下提出的一個教學新理念,憑著自己對它的理解,我嘗試上了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課余,想法頗多……

  新課程標準使“算法多樣化”一炮走紅,大家都在嘗試,都在力求自己的課能夠很好地滲透這個理念,于是,慢慢地醞釀出了這樣的三句話:

  1、“他的方法你聽懂了嗎?”

  2、“你還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嗎?”

  3、“下面我們一起用這位同學的方法做一做,好嗎?”

  這三句話教師該問嗎?該說嗎?

  我的理解:該說。

  第一句:“他的方法你聽懂了嗎?”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孩子的學習方式是相對穩定的,它不僅包括學習方法及其關系,也涉及到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關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是否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能夠不回避遇到的困難;是否樂于與他人合作,愿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夠通過獨立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是否能夠使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已的思考過程;是否理解別人的思路,并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獲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考過程的意識。”作為一年級的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的養成是很重要的,教師說這樣的一句話,旨在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一種自主學習的本領,而不是說要把算法硬塞給學生。“他的方法你聽懂了嗎?”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們的學生充當了教師的角色,把“教”的權利給學生,讓學生也去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或同意或反駁,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賞識和學習其他同學的獨特、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所以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有必要。

  第二句:“你還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嗎?”

  “算法多樣”是相對于整體來說的而非個體,“你還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嗎?”這句話似乎有逼著學生挖空心思、轉彎抹角地去想“不同算法”的味道,但是我覺得這句話本身并沒有附帶那么多的意思。難道如此簡單的一句話就能夠啟迪孩子的思維,讓他們說出原本不屬于他們的思想和方法嗎?教師的一些提示性語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以不同的觀點,認識同一件事、同一個事物,從而讓學生更全面、更準確地掌握知識。在新教材實施的開始階段,我們的學生一般不太愿意接受題目的多種算法,認為只要用一種方法做出來就行了,何必再費勁尋找不同的方法呢?所以我們嘗試以表揚、鼓勵的形式,引導學生對同一題目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要求學生尋找不同的解題思路,再通過討論得出許多算法。在這樣的思維活動中,學生能夠感受到算法多樣化帶來的快樂。如果能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好處,品嘗到其中的樂趣。學生的思維也會逐漸活躍起來,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就能很自覺地將自己的思維發散開來,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

  所以在這節課上老師這樣的一個提問,可以很好的展現孩子自己的、獨特的思維,體現出整體算法的多樣化。當然,如果沒有教師的提問,學生能夠自發地要想表達自己不同的方法,那是最理想的。學生能夠不再依賴老師,走向獨立,這是教學的最高境界。

  第三句:“下面我們一起用這位同學的方法做一做,好嗎?”

  看到這樣的話,我們會不會有這樣的疑惑出現:“這種方法學生不喜歡怎么辦?一定要他做嗎?”我認為算法多樣化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得到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而是在于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是具有獨立意義的個體,孩子也一樣。他們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的,不會依賴別人的意志而轉移。當學生他有一種方法的時候,往往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就會很自然的抵制或抗拒和自己不同的方法。但是教師的作用往往也就在于此,當孩子有這種獨立意識的時候,教師應該怎樣科學的優化和完善孩子頭腦中的想法呢?這就體現了教學的藝術。

  我們人的認識有三個層次:第一是“懂”;第二是“會”,即會用學懂了的東西去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飛躍;第三是“悟”,即有自已的特點,有自已的思考,這更是一個大的飛躍。光“懂”學生可以只是聽一聽;“會”就必須要自己去嘗試,自已去用學懂了的東西解決問題;而“悟”是一定要在自己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因為“悟”是一個思考過程,思考是不可以替代的,是必須自已去完成的一件非常艱苦的過程。所以我在課堂上讓學生聽了其他小朋友的方法后再嘗試做一做,這并不是為了刻意地強調其中一種方法或者面面俱到地鞏固每一種方法,而是力求激活每個學生的思維,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思維的真正碰撞一下。

  然而在學生嘗試練習的時候,也略微滲透著一點算法多樣化的優化,因為隨著現代數學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很難講清哪種方法是最好的。我們原來認為某種方法是最好的,可能通過自己的嘗試證明這個結論并不一定合適,也許我們一開始認為很“笨”的方法,結果卻成為了好的方法。在解決“36-8”這樣的問題時,學生提出各種方法后,最理想的方法當然是:“6減去8不夠減,向30借10,變成16-8等于8,再加上20等于28。”但是這樣的方法是否能夠讓學生接受呢?教師應該完全放手,讓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

  就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嘗試去學會尊重,學會欣賞,讓算法多樣化能夠進一步優化。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作為課堂教學資源越來越引起老師地注意。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3

  上計算課,對于枯燥的算式學生提不起興致,導致不管老師或是學生在講計算過程的時候,其他學生聽的效率很低。但這是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這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精心考慮的。

  一、情境的創設要靈活機動。

  新課程理念下的計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進行計算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產生對計算的需要,并在教學計算的同時有機的滲透解決問題(應用題)的教學。但我認為創設情境切忌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創設既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又要照顧到知識的適用性,要靈活機動。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學知識有其內在的邏輯性,教學中充分把握這一邏輯性,不必每一部分內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創設,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如何很好的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分析學生知識體系的新的生長點上。

  二、創設游戲的樂園。

  蒙臺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當我說接下去要做游戲,小朋友一定會坐得端端正正,因為我說過我喜歡請守紀律的小朋友來玩游戲。

  在做書上的數學游戲的時候,我采取小組比賽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擺在講臺上,每一輪每組派一個代表,按照教師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數是7的減法算式,找出得數和11-2一樣的算式。學生躍躍欲試,能安靜的為組里的同學加油。

  三、練習形式多樣,及時評價跟上。

  對于純粹的計算,我通常采取開小火車或隨叫隨答的形式。特別是隨叫隨答,通過叫答能不動聲色的讓開小差的學生回過神來。說計算過程的時候,往往就是紀律最差的時候,很多學生不愿意聽。這時候,獎勵認真聽的學生一顆“數學之星”并大聲進行口頭表揚能給其他學生榜樣作用,但持續的時間不長。也就是教師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隨時抓住可利用的資源。學生對站起來負責報答案很感興趣,如果事先說“誰最認真,就請誰報答案”,學生處于這種自我實現的需要,會很認真。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4

  這是三年級上冊連續減法例2,這是在學習了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采取全生本的方式進行的,從整體上看孩子們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主動,有質疑、有交流、有互動,孩子的思維得到了全面的調動。孩子在課堂上的思維碰撞已經基本成型。

  從細節看,課前三分鐘環節還是向以前一樣,由孩子們按照原來的方式準備課前三分鐘的內容,第一道問題就震驚了全場,389+156=?這個問題要讓三年級的孩子口算確實存在難度,連我也有些蒙場。因此我決定對課前三分鐘進行改進,改成20以內加減法口算,因為這是一切計算的基礎。

  整個課堂孩子反應非常好,傾聽仔細,發言積極,質疑非常到位,就到點上。我很是欣喜,孩子們計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剎不住。原本以為很成功的一堂課,其實卻是失敗的。

  1.只過分追求方法多樣性,沒有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缺乏練習的環節。

  2.筆算豎式沒有突出,孩子們板書上書寫太亂。

  經過教研員的點化讓我茅塞頓開,在板書設計上,我應該把507-438這個算式下面的位置流出來,專門進行豎式計算的演練,以此來突出重點——豎式計算。

  教師還應該把控一下時間,在孩子匯報的方法過多時,教師應該選擇喊停,讓剩余的方法放到課下交流,給孩子們一些練習的時間。

  在方法多樣性的匯報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別人已經呈現的方法上進行改進,優化,提出更加優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沒有層次的羅列。

  如果是那樣的話層次會非常清晰,課堂會非常完美。有了專家的建議,我試著用上面的方法來講例3,整百數減三位數。相同的小研究設計,用專家指點過的方式進行授課,確實有不一樣的驚喜效果。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還讓孩子們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完成了教學目標。我十分興奮,這是我做生本以來的第一次興奮,刻骨銘心。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通用8篇)11-25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27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27

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09-01

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27

《連續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7-02

《連續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07

《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01-02

《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精選7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