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時間:2023-05-29 13:14:32 松濤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1

  新課前面我安排了兩組口算題:一組旨在喚起學生對口算減法方法的記憶及相同數位才能相減。第2組旨在喚起學生對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的記憶想為例題打好基礎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并掌握了三位數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習了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的退位減法,本節課主要學習三位數減三位數中連續退位減,這是學生學習筆算減法的難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探索并掌握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學會用列豎式的方法進行計算。能根據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并逐步養成驗算的好習慣。培養并發展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

  1、存在細節處理不夠嚴密,就是每一個環節之間不是很緊湊,總感覺聯系不是很緊密。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交流時要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發言同學的觀點產生的原因。

  2、課后發現學生對于連續的退位減法還有一些問題,需在今后多加練習,同時繼續培養學生的互幫互查的學習習慣。

  3、在利用數學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方面還有待今后不斷提高

  本節課的教學,我也深深的感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因為這種動態生成的效果正是我們所追求的。雖然對一時的“創造發明成果”還沒有馬上轉化,但在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吧。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2

  浦師附小張磊記得小時候,我們的數學老師只是強調運算法則的教學,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算法思維等綜合性思維能力的訓練,學生只要記牢并按法則的程序進行操作,就是掌握了計算技能。因而我們這一代人只局限于掌握一種運算方法——豎式計算。思考一下,這樣的計算教學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僵化,不善于運用數概念作靈活運算,更無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在重視算法思維的今天,對算法思維的強調已形成共識。對小學生來講,算法的個性化比機械的豎式計算更為重要,這讓我更深層次地理解了教材編排橫式計算的目的。

  在橫式計算的教材編排中,采用了正方體積木塊組成的板、條、塊擺一擺,畫簡圖或者畫算線幫忙,來探究三位數減法橫式計算多種算法,同時進行分析、比較,找出適合自己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通過多次的試教和教案的修改,我也漸漸領悟到教研員顧老師對計算教學的要求。顧老師對我初稿的教案提出了一些非常寶貴的'建議,在處理第一題245-223時就讓學生借助不同的輔助材料探究出四種算法,再用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第二題245-127,這時創造沖突、設置懸念,“為什么計算這一題時沒有運用第一種計算方法呢?”順勢優化算法“你更喜歡哪一種計算方法?”,使學生感受優化,理解方法。當時我逐字逐句地研讀了這些教學建議,積極去理解和體會,使我一下子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修改后的教案的確更為自然和順暢,少了之前的知識脫節和重復。而且我還知道了計算教學中要重視算理和算法的教學。什么是算理?即說明計算過程中的依據和合理性;什么是算法?即說明計算過程中的規則和邏輯順序。那么怎樣才是一堂成功的計算課呢?我想應該是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在學習計算的過程中明確了算理和算法,這樣他們才能靈活、簡便地進行計算,計算的多樣性才有基礎和可能,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算法思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培養學生的算法思維,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用自己的方法解題。本節課提倡算法多樣化并非讓學生掌握所有的算法,而是要通過反饋交流、評價溝通,讓學生體驗、學習別人的思維活動的成果,掌

  握適合自己的一種或幾種算法。這樣才能呵護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3

  這段時間授課內容是二年級下冊三位數的加減法,我所教的兩個班的一部分學生計算能力比較差,究竟差在什么地方?學生們到底是怎樣計算的?難道都是粗心造成的計算錯誤嗎?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研究錯誤的原因迫在眉睫。

  通過一段時間對學生面對面的訪談、分析、統計,發現我們班學生計算失誤的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缺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學習心態。如有寫字潦草,結果是6、0;3、5不分,1、7互變、4、9;0、6混同等。書寫時亂涂亂改,在涂改中不但卷面不整潔,而且常產生誤看、誤寫的錯誤。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計算時常常抄錯數字或計算符號,而導致計算錯誤。

  原因二:懶字當頭,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草算習慣。計算不論數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雖有草算,但為節約時間書寫字潦草;有些學生一次練習或測驗下來連草稿紙都沒有,而是直接寫在桌面上、卷子上,甚至寫在手心手背上,……。

  原因三:缺少計算后必須檢驗的良好習慣。其中一些學生學習過于自信,計算后從不檢驗;而有些學生只想盡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檢驗。由于上述這些不正確的心態,許多學生就養成了計算后不檢驗的壞習慣。

  原因四:進位加法、退位減法計算錯誤:該進位的沒有進位,該退位的沒有退位,沒有標注進位或退位符號;或者即使標注了進位退位符號,實際計算時沒有加上進位的1或減去退位的1;或者不該進位的去進位,不該退位的打上了退位點,造成計算錯誤。

  原因五:不理解算理。有個別的學生對于計算的算理沒有理解。如:不清楚“相同數位對齊”指的是什么。

  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通過數學故事、生活中的實例說明計算的淮確性的重要。

  2、要培養學生規范書寫的好習慣。作業、試卷和草稿紙的書寫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范,清楚。要求學生做到一看三對照:首先要求學生看清楚題中的每一個“運算符號”(包括有無括號)和每一個“數字”;其次是題抄好后要與原題目對照;豎式上的數字要與橫式上的數字對照;橫式上的得數要與豎式上的得數對照。這樣做既減少了筆誤,又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心理品質。

  3、加強計算的常規訓練,持之以恒。每天堅持練一練。同座互相出題,然后互相檢查,有效的訓練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障。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偶爾穿插學生常錯、易混淆的練習題進行聽算、看算和估算訓練。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要注意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以此來激發學生計算興趣。如:用游戲、競賽、獎星星等方式訓練。

  4、要培養學生自覺認真草算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計算數字較大的計算時,必須要在草稿本上進行草算。

  5、使學生掌握計算的方法,明白算理。

  除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還要教會學生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方法。計算時合理的計算方法就是提高正確率的方法之一,大綱強調,“筆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算理,掌握法則,再根據法則指導計算”,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為什么要這樣算。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4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1、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在課一開始,我就安排了二個練習導入新課。第一個練習是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第二個練習是豎式練習三位數相加連續加,第三個練習是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并讓學生說一說算理,通過這些練習,既為本節課的新授內容做了鋪墊,又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系。這節課的中間有0的減法是十位的'特殊性,學生很容易忘記將十位減掉。

  2、要注重算理的講解。在課堂上,我習慣讓學生在課堂上到黑板上練豎式,當學生計算好后,讓學生把自己的各種算法板演在黑板上,并讓板演的學生來說一說自己的計算過程,當學生說到自己錯誤的計算過程時,讓其余學生幫他一起來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使大家都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對于正確的算理,則讓學生多說說,特別要關注差生,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教師進行歸納升華并板書出“十位”的思考過程。因為,一是被減數連續兩位不夠減,要兩次連續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數,還要減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減,計算上思維過程較為復雜,容易出錯。這節課的重點就是這里的十位,十位本身是0,當碰到特殊情況,減數的十位也是0,如307-109,學生很習慣的十位就是0-0=0,其實十位上0被借了1,本身是0不夠,只有向百位借1,這樣十位上就是10-1-0=9,這樣就是連續減法了。這里一定要讓學生理解而且會說過程。

  3、注重估算。在筆算205-116之前,我先讓學生進行估算,結果出現了200-100=100,在筆算完后,讓學生把筆算結果和自己的估算進行比較,估算今后將會在實際情境中,像這樣單單的估算實際意義沒有,所以肯定會放到實際題目中,那么學生應該更加好處理了。不過本節課的估算還是就比較簡單,畢竟被減數十位是0,那么學生都會估成整百,而減數也是一樣的。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5

  在本冊數學教學中,比較注重估算教學,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離不開估算;《數學課程標準》更是明確提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并能解釋估算的過程”。在教學本課時,有的學生出現了先算后估、不能正確選擇估算方法的現象,通過適時引導使學生掌握了估算方法。

  一、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

  由于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估算,所以通過學生個性化的估算方法的交流,使學生了解估算的意義和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大部分孩子們能找到接近的整十數或整百數來進行估算,我對學生的這些想法感到非常滿意。

  1.滿足學生需要,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發展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讓每個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進行估算。這樣教學既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2.突出學生主體,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

  課堂始終以“做數學”作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做數學”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我盡可能地滿足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學生積極地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情緒高昂,切身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

  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有幾個學生是這樣估算的,他先把369+442計算出來,得到811,然后運用四舍五入法精確到810。出現了先算再估的現象,對估算的意義不理解。

  2.在鞏固應用中,解決“估計一下帶800元錢買一套桌椅夠不夠?”這個問題時,有的孩子估算后說夠,有的孩子通過計算知道不夠。學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夠好。于是我對學生們適時引導:實際的結果與我們估算出的結果有時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像這類購物的估算問題應該往大的方面去估算,這樣我們購物時才不會出現錢不夠的情況。

  三、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學生正確掌握估算方法,自如運用估算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今后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體驗估算價值,增強估算意識。

  要引導學生形成估算意識。首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情況下需要估算:一是問題比較復雜,運用所學知識還不足以很快的得到問題的確切結果,就可以通過估算的方法,獲得接近問題確切結果的一個近似答案;二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有時不需要知道問題的確切結果,只要知道一個大概的范圍,比如旅游、超市購物等。其次要給估算教學增加“營養”,讓估算貼近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把感性的認識轉化成估算意識,從而增強估算意識。

  2.結合教學內容和方法,培養估算能力。

  學生有了估算意識,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而解決問題教學是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一個主渠道。同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的發展潛能,教學中應允許學生存在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讓學生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體現估算方法的.多樣化。最后讓學生動筆算一算,看一看計算的結果是不是在自己估計的范圍內。這樣,學生通過先估算再計算的過程,找出估算與計算間的差距,就會力求估算的結果接近計算結果,促使估算能力的提高。

  3.結合具體情境,展示估算的科學合理性。

  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學生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的用算式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估算并不是離精確值越近越好,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估算方法,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有時把兩個數同時估小比較合理;第二、把兩個數同時估大比較合理;第三、讓估算值與精確值接近比較合理。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的分析,不僅能學到靈活的估算技能,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與作用。

  總之,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長期訓練積累的過程。我們教師要成為教學的有心人,努力去挖掘估算題材,為學生積極搭建估算的平臺,不失時機的讓學生進行估算,自覺形成估算的習慣,有力地促進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6

  在教學二十以內退位減法中,教材設計了三種計算方法:

  第一種:想加法做減法。因為9+3=12,所以12—9=3。

  第二種:用圖圈一圈的方法。把9個用虛線圈起來,剩下3個。就等于3。

  第三種:10—9=1,1+2=3。

  對于這三種方法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最簡單的就是第二種直觀形象,這放在導入時比較好。但每次口算時不需要這樣畫圖。而第一種的方法是最難的。因為學生要先計算出9+( )=12,再轉化到減法算式。而有許多的學生很難一下子想出9+( )=12。更何況于轉換到退位減法。不過在這里要教給他們可以用這種想加法做減法的方法。

  在我教學中學生最喜歡的方法就是第三種。12可以分為10和2。其中10—9=1,還剩下2。即2+1=3。13—9=3+1=4,14—9=4+1=5。以此類推學生馬上發現十幾減9,就是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加1。這時再次追問為什么要加1。就是因為用十來減9,個位是的數并沒有用。所以要把給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加上1。那么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就是被減數的`個位上的數加2;十幾減7的退位減法就是被減數的個位的數加3;十幾減6的退位減法就是被減數的個位的數加4。讓學生很快總結出退位減法的規律以后。有許多學生猛然間發現這其實很簡單。因此我認為第三種方法在口算時占優勢。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7

  減法是本學期新接觸的數學知識。減法和加法有著聯系和本質上的區別,因此,學習減法計算首先就得理解減法的含義,學習看圖列算式并計算。這也正是學習減法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講授2減幾和3減幾的減法,我發現單純的計算減法對學生來說并不是難點,但是讓學生看圖列算式也就是理解減法的含義,的確很難,在前幾節的基礎上我又認真的分析了教材,在課堂上我把看圖列算式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描繪教學圖的意思,同時讓學生嘗試練習,我先做示范,原來樹上有5個蘋果,一陣大風刮過,掉了1個,那么我想知道現在樹上有幾個蘋果,結合課件的演示,讓學生一目了然的看出樹上還有4個蘋果。接下來要問,我們可以用一種數學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請問要用什么方法呢?(減法)一類生很容易的`能夠列出算式。但二類學生還是很不理解,不能夠正確的列出算式。我想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交代的不夠清楚,前面的問題陳述的不夠清晰明了。學生不理解老師所說的題意。

  2、學生本身的接受能力不同,不能夠統一要求,在課堂上要注意分類教學,課下加強二類生的輔導。

  3、練習的題量不夠,課堂內外要多練習類型題。

  4、把圖意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這樣就能讓一些智力相對較好的二類學生也能在教師的輔導下逐步的理解減法含義,最后獨立計算。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8

  進行本節課的教學時,學生已經明確了進行減法計算時,哪一位不夠減,都要向前一位退1當10,再減的方法。本節課主要教學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即個位不夠減需要從十位退位時,十位上是0,需要從百位退1。這是減法筆算中最為復雜的一種情況,也是學生本單元學習的.難點。教學重點是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減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理解隔位退位減的算理。教學時利用情境圖,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04- 108,然后列出豎式后,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這時的探索,能讓學生充分體驗這里的計算出現了新的問題: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可十位是0,無1可退,怎么辦?這時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向前一位借,但借過之后就不知道如何辦了。在討論有一定想法后,老師提供計數器上撥算珠理解。千位上一顆珠換幾顆百位上的珠,百位上一顆珠換幾顆十位上的珠,十位上一顆珠換幾顆個位上的珠。這樣讓學生明白:讓百位借給十位,十位再借給個位。在借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每個數位上數的變化,說清是幾減幾,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讓學生把演示過程與算理說了一遍: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1,十位沒有向百位退1,于是個位是14-8=6,十位是幾減幾呢?通過學生的討論、爭議,學生明白了十位應是9-0=9,百位是1-1=0(不寫),再用豎式算一算。通過計數器的實際操作學生更好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計算的方法。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9

  教學“不退位減法”時的第52頁例題列出減法算式335-123后,讓學生想辦法計算。預計學生的算法是多樣的,可能在計數器上撥珠計算,可能列豎式計算,還可能用其他方法。讓學生交流算法的目的是體會各種方法存在共同點,都是3個百減1個百、3個十減2個十、5個一減3個一,從而體會把數位對齊列出的豎式最清楚地代表了各種算法的共同思路,都選用豎式計算。

  驗算減法采用差加減數的辦法。由于學生缺乏減法中各部分關系的認識,教材首先利用例題的素材和數量,指出剩下的本數和借出的本數合起來,應該等于原有的本數。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能夠理解這個數量關系,建立驗算減法的思想基礎。然后指出用差加減數的方法驗算,讓學生進一步抽象數量關系,理解剩下的本數和借出的本數相加就是這道減法題里的減數與差相加,從而感受這個驗算方法是合理的。教材讓學生在寫出的加法豎式上進行驗算,教學時還應注意四點:第一,聯系減法算式,讓學生說說這個驗算豎式是根據什么列出來的,更清楚地看到它是減法算式的差加減數;第二,讓學生說說正確的'計算和驗算,差加減數應該等于什么數,如果差加減數不等于被減數,表明了什么;第三,不要再教學其他的驗算方法,即使個別學生知道或用了別的方法,也不在班內提倡、介紹;第四,選擇適當的時機(如練習四)與加法的驗算作一次比較,讓學生清楚加法和減法都可以用加法驗算,不過具體操作是不一樣。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10

  對于小數加法和減法或多或少已有一些基礎知識,上課之前通過對全班同學的觀察和了解,他們利用豎式計算時,有些同學認為應該從左往右對齊,有同學認為應該把末尾對齊。有一半多的同學知道應該把小數點對齊,但不知道齊中的道理。在教學的過程中,“計算時要把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要對齊”我強調得過多,而沒有引導學生去理解清楚“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的.其中道理。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用小數表示元、角、分”,讓他們去理解在相加、減時,元和元相加、減,角和角相加減,分和分相加減。這樣學生可能更容易理解“相同數位要對齊”的其中道理,如教學4.75+3.4時,可以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數量進行思考,4.75元是4元7角5分,3.4元是3元4角,所以,計算時分別把“元”“角”“分”對齊寫,便于相加。同時也可以從小數的意義著手,4.75是由4個1、7個0.1、5個0.01組成的,3.4是由3個1、4個0.1組成的。根據整數加減法的經驗,相同計數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除此之外,我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激趣這塊還做得不夠到位,教學本節內容時,我應該從“小學生買東西算帳”這個敏感的話題入手,“買東西算帳”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有趣的,就連二、三年級的小朋友也知道怎么算帳,只是他們不理解其中的算理,從這個角度去教學新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能就濃厚多了。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11

  同學計算力量的提高,口算是基礎,低班級口算是基礎的基礎。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又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所以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必需使同學特別嫻熟。

  把加減法與數的組成聯系起來教學,使同學真正明白加減法的算理。以10的組成與分解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組成10。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兩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來,即2+8=10。減法是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從總數10里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減法訓練,在同學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如:把數的組成寫成卡片進行練習,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讓同學說出數的組成與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另外制作口算卡片進行練習,這樣循序漸進,既能照看到口算力量較差的'同學,又能使全體同學的口算力量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讓同學視算,同時也要注意同學聽算,聽算給同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同學留意力高度集中,這樣既熬煉了同學的聽力,也提高了同學的思維反應力量。

  總之,聽、說、讀、寫在口算訓練中都是特別重要的。同學在說數的組成、讀口算卡片、寫口算題、讀口算題、聽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堅持,持之以恒,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12

  本節課主要學習十加幾及相應的減法,一方面是為了鞏固11~20各數的認識,另一方面是為后面學習進位加法做準備,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擺小棒來說明10+3=13,3+10=13,13-3=10,13-10=3,

  在例5的教學中,一圖4式是學生已有的經驗,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是新內容,但對于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會感覺太簡單了,但對一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難的,所以在教學新課的時候,讓好的學生帶動差生,“放”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素,既面向全體學生,讓不懂的學生能在優生的帶動下和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也滿足了優生想自主探素的欲望。

  在例6的學習中,是認識加減算式的各部分名稱。雖然不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但其實很多學生都已經認識了。在教學中我是讓學生自己想。我提出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在加減法算式里,他們也自己的名字,你們能猜出來他們是什么名字嗎?”學生一聽都紛紛開動腦筋,在學生討論紛紛的`時候,再出示它們的各部分名稱,學生很快就記住了,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一節課上下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已基本掌握,但在計算時對一些差生來說還是比較難,特別是減法,有的會說不會寫,有的會算不會說,看來還是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位數的減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11-24

三位數的減法教學反思01-19

三位數減法教學反思01-20

三位數的減法教學反思01-18

三位數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1-01

三位數減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1-27

《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教學反思09-15

《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教學反思09-15

《三位數減三位數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