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9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
十幾減9退位減法教學是在學生已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基礎上進行的。計算教學,由于算式的枯燥,學生往往提不起興致,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同時,由于在計算減法時是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系,引導學生做減法想加法,這也給學生的計算帶來一定的困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是極為重要的,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設計這個有趣而熟悉的游園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并貫穿全課,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喜歡的活動聯成一體。通過解決“還有幾個氣球?”“還有幾個沒套中?”等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只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蘊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在低年級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只有經過了獨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節課中在探討“15-9”算理時,就先讓學生自己通過獨立思考,并借用小棒來幫助和驗證,再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學習“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饋與交流,從這些算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同時體驗到了同伴合作學習成功的樂趣。
三、鼓勵算法多樣,并注重算法最優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關于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標認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 所以在匯報交流“15-9”的算理時,先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和他們的選擇,只要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理、合乎邏輯,就應加以肯定。然后在眾多的方法中,比較和感受出哪種方法最好,算法最優化的過程成了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統一。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2
這節課我以學生熟知的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體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這節課我認為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重點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通過對比使學生建立知識間聯系,逐步形成知識系統。
2、突出算理,重視方法。計算題教學離不開算理和算法。算理是基本,離開了算理,算法則會變成空中樓閣。算法是歸宿,這節課,算理不可少,通過嘗試計算、同桌互講等多種方式,逐步突破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從而更好地掌握方法。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3、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活動設計體現了趣味性、知識應用性、活動的開放性。設計注重關注學生情感,體現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
4、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1)、提醒學生做計算題時,首先要看清楚題目,寫豎式的時候不要把題目給抄錯。
(2)、要規范、合理的寫豎式。要告訴學生擺豎式的時候要寫一個數字然后空出一個數的位置,再寫下一個數字。這樣的豎式在計算時,不會因為數字擠在一起,而出錯。
(3)、提醒學生寫完豎式后,要記得把答案寫在橫式上。
(4)、教育學生計算完要及時檢查。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3
由于在進行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三位數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這就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了正向的遷移,因此,在新授段,我并沒有對新授的內容做任何講解,而是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索與嘗試,讓學生在親自探索的過程中掌握計算的方法。同學交流不僅鞏固了所學的內容,也大大地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原有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又獲得了新的計算方法。進而教師對重點內容進行說明和強調,既不繁瑣又能畫龍點睛,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在這堂課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起到引導作用。在新課開始,利用課本上的情境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時,讓學生自主探究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和算法,鼓勵算法多樣化及最優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通過小組交流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4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下兩點:
第一,在操作之中,掌握算法。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借助小棒操作自主探究出:減法中個位不夠減就需要將整捆的小棒拆開一捆當十根。因為有前面的學習基礎,因此,部分學生在操作的時候,已經知道要拆一捆小棒,此時,我就追問:“你為什么要拆開一捆小棒?”學生能夠回答:“個位不夠減我就拆一捆。”然后,讓學生接著操作。最后,小結時我就進一步深化提煉:一捆就是一個什么,它是多少個一?
第二,在練說之中,鞏固算法。在后面的練習題中,我擇題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計算過程說一說。因此,在本課結束時,學生基本都會表達出計算過程:個位上幾減幾不夠減,向十位借一個十,個位上就是十幾減幾;十位上是幾減一后再減幾,差就是幾十幾。在這樣的一個練與說相結合的過成中,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算法。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5
《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是在學生已系統掌握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不涉及退位)和兩位數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本單元的一個教學難點。本節課通過情境圖讓學生自己觀察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列出算式36-8。根據學生之前所了解到的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他們明白要用36個位上的6去減8,然而6-8并不夠減,從而引發認知沖突,讓學生根據小棒去思考“6-8不夠減怎么辦”,將數形結合,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能夠根據小棒想到許多解決辦法,之后在這些辦法中進行優化、總結,得出最適用于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方法,并進行適當的練習。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數形結合,因為退位減法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有些抽象,理解上有些吃力,如果能用圖形直觀地描述數的運算的意義,將對學生的理解產生積極的作用。數形結合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考,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策略。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經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在教學中,許多算理的理解如能做到數形結合,學生便可透徹地加以理解,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當把36根小棒以3捆和6根的形式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能夠直觀地去思考如何用36減8,以“形”思“數”,從而他們想出了許多好辦法,有同學說:“6-8不夠減,可以再拆開一捆小棒,這樣就變成了16根單獨的小棒,16-8=8,剩下的8根和剩下的2捆合起來就是28,所以36-8=28”,有同學說:“6-8不夠減可以從36根小棒中先減去6根,36-6=30,然后再從3捆中拿走2根,30-2=28。”還有同學說:“可以從一捆小棒里減去8根,10-8=2,這兩根再和剩下的26根合起來,26+2=28。”……通過把抽象的算式和直觀的小棒結合起來,學生們能夠通過擺小棒,動手操作,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初步感知個位不夠減就要從十位分出來一些給個位,也就是初步認識什么是“退位”。在講述上面的幾種方法時,我讓學生認真傾聽,理解別人的想法。當一個學生匯報后,就請另一個學生或者更多的學生說一說別人的意思。這樣做就是讓學生之間產生互動,達到進一步理解知識的目的。最后對方法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說一說,這樣就發現了大多數同學都會選擇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這樣的方法,再對這種方法進行強化與鞏固。
數形結合,將抽象與直觀相結合,是突破這節課難點的一個關鍵,但是在這節課的課后我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比如,知識的負遷移影響了學生們的計算認知。在學習退位減法的時候,經過最后的大量練習,孩子們總是慣性的把兩位數的十位分出來一個十給個位,但是在不涉及退位的減法中可以直接把兩位數分成幾十和幾,學習了退位減法之后,他們在做不退位減法時也會慣性地把十位分出來一個十給個位,雖然最后的計算結果是對的,但是這樣的過程確實徒增麻煩,這種情況也確實讓我意識到了在新授的時候,我缺少了把兩種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題目進行對比,讓學生再感受感受到底什么時候需要從十位分出來一個十,到底什么時候可以直接進行計算,這一點是我在課前沒有預設到的,也是我需要再次強調與鞏固的地方。
理解抽象的知識需要直觀的體驗,同時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也一定要注重與舊知識的關聯,要把握合適的方法,讓一節課變得更加高效,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知識體驗。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十幾減幾》。因為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學生們已經有了上學期的減法基礎,以及這節課之前剛學過的十幾減九,所以我想如果做好適當的鋪墊,并加以引導的話,這節課應該很簡單很容易上的。但是上完之后覺得還有一些地方沒有拿捏到位,在這做一個反思。
在教學時,我首先將什么情況下用減法、10以內的減法計算用的幾種方法以及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做了簡單的復習,從學生們回答問題來看,大家對前面學過的內容掌握得還比較可以。然后用“小貓看金魚”情境導入。
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說說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們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快說出:有13條金魚,花的有8條,黑的有幾條?列出算式:13——8=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并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在匯報時,大部分學生很自信的舉起了手,我點了幾個平時不太善于回答問題的學生回答,他們都能很熟練的說出“因為8加5等于13,所以13減8等于5”,我接著問:你還有別的算法嗎?學生都皺著眉頭,似乎很為難。終于有學生舉手了:我是這樣算的,先算10——8=2,再算2+3=5。我給予肯定:說得好。但從學生的表情看,似乎不太明白,我就用課件演示這種方法的計算過程。后來,在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又想出了:13——3——5=5等不同的計算方法。
由于去年在教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時候,我教過學生用加數減幾的方法(比如:6+7=6和4湊成十就用7減4,十位是1),我在本節內容的時候也想給學生這種方法(比如:13-6=6和4湊成十就用個位的3加上4),其實這種方法跟我們剛總結過的.“破十法”差不多,只是我將“破十法”簡化過程而已。還有學生說:“13分成10和3,10分成5和5,5+3得8,8-8得0,最后得5。”這種方法也很奇妙,孩子的思維得到了張揚。但是,后面通過學生的反饋我察覺到學生對于這些方法有點混亂,大多數孩子是云里霧里,尤其是用應該用減的時候用加,用加的時候卻用減了。經過仔細思考,個人覺得雖然計算的方法多樣性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但是方法過多的話學生容易混淆,其實博而不精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在尊重學生方法多樣性的同時,我會主教一兩種方法,以“破十法”和“想加算減”為主。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深刻感受到: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感受,而是主動的獲取,必須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師需采取有效的途徑,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學生善于學習、樂于學習,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小學一年級下冊第15頁的教學內容——十幾減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破十法,想加算減法來計算十幾減幾。
復習口算的環節,我創設了小豬要過生日,想邀請我們大家去參加,出示了幾張邀請函,只要答對上面的題,就可以到小豬家的情境。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很高,算得又對又快。
在講授新知環節,我請兩名學生來扮演兩只小貓,出示魚缸圖,讓兩只小貓之間進行對話,提出來我們將要解決的兩個數學問題。給同學們呈現了一個動態的情境來學習新知識,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讓同學們進行列式的過程中,有一位學生說用加法計算,當時我忽視了他的想法,沒有讓他繼續表述,而是請了另外一位同學。這里處理的不太好,應該讓這位學生表述完整,幫他重新分析題意,使他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通過讓學生同位說想的過程討論出計算十幾減幾的方法。學生在匯報方法時說得很完整,并且想出了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
在鞏固練習環節中,我又創設了小豬考大家和找朋友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進行練習。學生在做游戲一中,讓大家發現每組上下兩題之間有什么關系時,自己總結的不夠完整,導致后邊讓學生舉例說題時一部分孩子不太懂。在做找朋友游戲時,孩子在找一加一減好朋友時比較慢,有個別孩子還不太理解,在這里做完游戲后我應該總結一下什么樣的算式之間才是好朋友。
最后,我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調抑揚頓挫不夠突出,缺乏激情,鼓勵孩子的語言不太豐富,應該面帶微笑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樣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提高,課堂氣氛才會很活躍。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8
以前在教學十幾減幾時,一般都是讓學生擺小棒,擺出13——8=?大部分學生純粹依賴擺小棒算得數,為計算而計算,覺得計算題枯燥無味,久而久之,會導致一年級學生厭倦計算,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本節課我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重點放在情景圖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針對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這一心理特征,利用學生熟知的小貓釣魚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創設了《小貓釣魚新編》的故事情境,使數學問題在富有童趣的兩只小貓的爭論中自然提出,大大調動了學生參與探究20以內退位減法算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用你所學的數學知識幫幫小貓吧?”“你能給弟弟講一講嗎?”“你是怎么想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都樂于表現自己,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自然而然地去想怎樣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學生熟知的故事出發,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學習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計算。
這節減法課,盡管有十幾減9的計算學習作為基礎,但十幾減幾對于一年級的學生還說要達到熟練計算的要求,難度很大。這次聯系情境問題動手操作,嘗試計算,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源于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孤立存在的。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理念的體現。這次創設的操作情境,讓學生經歷了“13——5=8”的算理,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了“破十法”,“想加算減”,“連減”,“點數”的不同計算方法。“你認為哪能種方法可以讓貓弟弟學得快?”“貓哥哥是用什么方法算得這么快?”學生在爭當小老師的過程中,在操作實踐中讓學生有意識的對算法進行了對比和選擇。在教學時,不僅提倡算法多樣化,而且又引導學生在眾多的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學習,樂于學習,樂于探索,進而通過教師帶有鼓勵性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贊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9
上學期,有幸聆聽了局小周志華老師上的十幾減9教結構與十幾減8用結構的教學,很有收獲。本學期進行教學時,在一定程度上對周老師的課進行了模仿,不過由于學生的差異,我依舊采取情景導入的方法引出算式,進而讓學生進行方法的探索。在學生出現一種方法時,便針對一種方法進行教學,盡量讓每個學生掌握這種方法,及時的進行講解,教學,但第一課只來得及教了一種方法,而且是一種較難理解計算方法,而后只能再利用一節課進行補,把其他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在三種方法中至少學會一種。
很明顯,局小的孩子,在出現一種方法時,便能很快的吸收掌握,在出現第二種方法時也能及時消化,但我卻高估了我們的孩子,在一開始的教學中,沒把最通用的方法作為重點教學。
十幾減9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討論了三種方法:先減再加、減了又減、相加做減。而后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最適應的方法計算。在教學中,我嘗試著讓學生記錄下計算過程,這對我班的孩子很有挑戰性,因此第一節課主要在引導和模仿上。在教學十幾減8、7時,學生已經能用減9的方法進行遷移,但還是用了兩節課,一節專門教減8,一節教減7和練習,總沒能按教材的安排一課時完成。在教學減8時,學生逐漸能學會記錄方法,并能進行簡單的闡述,此時,我依舊把三種方法都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可班級的一部分后進生掌握方法起來很苦難,方法一多,就更加亂了,于是,我便逐漸強化了較好理解的先減后加的方法,把大數拆成10和幾,先用10來減,再加個位上的數,在后面的聯系中,雖然也是三種方法都教學,但是先減再加的方法作為了每個人必須掌握的方法,如果有能力,再在此基礎上用其他方法。
教材中逐漸把“相加算減”的方法成為優化,但是,學生對于加法都不能很熟練的應用,要能根據一道減法想加法,難度就更大了,因此我們對學生不做這種優化的要求,水平達不到。在后面的十幾減6、5、4、3、2時,三種方法學生基本上都至少掌握了一種,能很順利的進行遷移,于是再在計算中探求找“好朋友”的方法。再從教學十幾減9開始,我都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算式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然后尋找計算的規律,讓學生能根據規律來提高計算速度。找規律時,學生往往會只看表面的現象,要引導學生觀察內在規律,橫著看,結果和什么有關系,為什么結果比十幾的個位多1等,不光要找到規律,還要理解為什么有這規律。
整個單元的教學,大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沒困難了,就是速度要加快。滲透在里面的解決問題,也是一個重點內容,讓學生在一題一題中理解:用總數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根據題目要求,看清條件和問題,要求哪部分,就用總數去減另一部分,但學生似乎還是有些困難,還要多加練習和個別指導。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案07-02
十幾減幾的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11-23
十幾減幾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11-24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通用5篇)11-24
十幾減9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11-24
十幾減九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精選10篇)11-24
十幾減七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04-20
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