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22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1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20頁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和以往解決問題不同的是這道題中出現了“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的多余條件,這個多余條件很容易干擾學生解題,是教學難點。
教學例5時,我先是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數學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讓學生想一想,題目呈現的信息中,哪兩個信息有聯系?要求“還有幾人沒來”需要哪兩個信息?學生都積極發言,說出了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在找多余條件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對題目中三個條件進行分析,讓學生被動的的知道“我們隊踢進了4個”是個多余條件,對我們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應該剔除。
深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本課導入太快,沒有設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圖,沒有激起學生的興趣。
其次是沒有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我們隊踢進了4個”這個條件為啥是多余條件?在出現了多余的條件,我只是自己分析,從我的角度提出這是個多余條件,使學生被動的知道這是個多余條件。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
再次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的時間過多,學生思考交流不夠,學生參與面較小,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顯的沉悶。
最后是我的評價方式單一,不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和學習積極性。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多看名師講課視頻,多向其他老師請教,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多向她們學習。
2、多學習課堂上評價性語言,多鼓勵、表揚學生。
3、課堂上多讓學生思考,讓孩子多交流,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將課堂的大多時間留給他們。
解決問題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改進我的不足,將每節課設計的生動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漸漸愛上數學課,愛上解決問題。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2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前面的學習當中大部分學生是有學習基礎的,他們有的是在幼兒園已有了這方面的計算訓練、有的是家長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頭的方法。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區別只是在計算速度方面的差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得數。在教學本單元時,我突出體現了以下幾點:
1、以舊引新,正向遷移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就是所謂的“算減想加”。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的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孩子對進位加法的記憶,并出示求未知加數的.算式,為學生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搭橋鋪路。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教學中,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例如:直觀的觀察材一年級下冊9頁的例題圖,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受生活閱歷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難以理解。因此,例題教學充分運用了現代教學媒體,發揮直觀性作用,創設了逼真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提出問題后,不急于教計算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中摸索發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后,在比較中,優化算法,達到教學的目的。在教學十幾減九時,經過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聯系進位加法算加法,還有的孩子還想出了書上沒有的方法,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本,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比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練習中,有的題組是有一定的規律,學生找到規律之后,盲目地應用規律,混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規律。如:十幾減9得數應該是十幾的個位多1,而9加幾時得數的個位比幾小1,在總結完規律之后,學生喜歡應用規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幾減9的得數算成比十幾個位少1。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只能禁止學生應用規律,以免出錯。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3
通過兩個周的學習,對于20以內退位減法這部分的內容已經結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的問題也有很多的收獲。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加減法關系、10減幾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有3種,平十法和破十法為一個課時,想加做減為一個課時。在兩節課的教學后,學生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減”的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發現,在平時的計算中也用得比較多,因為加法是正向的運算,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可是,在過了一個寒假之后,孩子都過了一個快樂的新年,把口算練習都拋在腦后,上學期學習的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對這樣一部分孩子來說,學習使用“想加做減”的方法特別難。
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學習這三種計算方法后,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一種方法進行計算。其實,提倡算法多樣化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的思考,開展數學交流,鼓勵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并不是要求學生掌握多種計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讓學生在平時每天堅持練習口算,以10內的加減法為基礎,能快速準確的計算出結果,再練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非常熟練后嘗試用想加做減的方法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4
昨天上了一節第一單元的復習課——20以內的退位減法,先按照我自己的備課,我是完全按照書上題目的呈現進行教學的,在備課中,我發現了自己對教材把握的不足,我忽略了本課的重點,在學習減法表上,發現減法表的規律,通過唐老師的.指點,我知道了,重點要突出表中的三個重要的規律:豎著看:減號后面的數相同,橫著看,減號前面的數相同,斜著看,得數相同。所以這節課我以這張表為開始,慢慢發散題目。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課堂組織還要再抓緊。后來李校長評課的時候,給我的啟發很大,因為現在課改之后,課堂應當是學生的課堂,要關注學生的學,而不是僅僅把知識硬塞給孩子,他為我設計了這樣一節課: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把36道算式都散亂的放在黑板上,讓孩子去思考怎樣排列才會讓別人一眼看出他們的規律。從而引出這節課的重點,為了讓我理解,他還舉出了例子,比如說二年級姜華老師的認識厘米的課,讓孩子自己去制造一把尺子,通過量、比較、突出然后知道厘米的概念,還有六年級的比例尺,也是讓孩子把教室里的面畫在紙上,但是也是開放的給孩子來探究。我想,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學和課堂的開放性。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5
上計算課,對于枯燥的算式學生提不起興致,導致不管老師或是學生在講計算過程的時候,其他學生聽的效率很低。但這是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這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精心考慮的。
一、情境的創設要靈活機動。
新課程理念下的計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進行計算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產生對計算的需要,并在教學計算的同時有機的滲透解決問題(應用題)的教學。但我認為創設情境切忌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創設既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又要照顧到知識的適用性,要靈活機動。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學知識有其內在的邏輯性,教學中充分把握這一邏輯性,不必每一部分內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創設,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如何很好的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分析學生知識體系的'新的生長點上。
二、創設游戲的樂園。
蒙臺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當我說接下去要做游戲,小朋友一定會坐得端端正正,因為我說過我喜歡請守紀律的小朋友來玩游戲。
在做書上的數學游戲的時候,我采取小組比賽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擺在講臺上,每一輪每組派一個代表,按照教師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數是7的減法算式,找出得數和11-2一樣的算式。學生躍躍欲試,能安靜的為組里的同學加油。
三、練習形式多樣,及時評價跟上。
對于純粹的計算,我通常采取開小火車或隨叫隨答的形式。特別是隨叫隨答,通過叫答能不動聲色的讓開小差的學生回過神來。說計算過程的時候,往往就是紀律最差的時候,很多學生不愿意聽。這時候,獎勵認真聽的學生一顆“數學之星”并大聲進行口頭表揚能給其他學生榜樣作用,但持續的時間不長。也就是教師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隨時抓住可利用的資源。學生對站起來負責報答案很感興趣,如果事先說“誰最認真,就請誰報答案”,學生處于這種自我實現的需要,會很認真。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6
《20以內的退位減法》已經學完,這節課是學生學習100以內減法的基礎,直接影響了本學期后面的學校。在這單元的學習中,我感覺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學當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夠明確。
比如讓學生在組內“開火車”將得數是5、6、7、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說出來,目的本是訓練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檢查對規律的掌握情況,但學生開始并不清楚怎么進行,造成每個小組里只有少數一兩個學生在說,其他同學當“觀眾”,沒有切實參與到接龍中去。應該先講清說算式的方法,請一個小組示范,再全班活動。
二是教學當中的時間分配不夠恰當。
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或者自主活動的時間有時超出自己的預設。如讓學生自創一個新的'減法表所花的時間較多,而且多數小組都不能完成,沒能給予學生多次嘗試的機會,鞏固練習時多數學生還“沉浸”在對新減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沒有將注意力轉移到口算練習上來,造成后面很多練習沒能完成。
三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
從開學到現在的情況來看,學生出現了些許程度上面的退步,課堂常規也有些退步,對低年級兒童來說也屬正常現象。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識方面還是比較淡薄,“聽”和“說”的能力還非常欠缺。有的學生整節課都在擺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將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對優等生過分依賴,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充當“看客”的角色;有的學生則對新的座位形式產生很強的新奇感,興奮過度不能平靜,或將注意力放在與同伴做與本課內容無關的游戲上,等等。凡此種種,一方面與我平時教學中對這方面訓練力度不夠有直接關系(尤其是這學期因為時間緊趕進度,課堂上不敢花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獲得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教學準備不充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認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學具,若分組操作、交流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依然不能“習慣成自然”,平時更多地還是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不是同伴之間的合作與探究。
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進步,有失敗才能吸取教訓,希望在往后的教學當中不斷吸取經驗并應用于教學,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7
這節課我以學生熟知的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體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這節課我認為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重點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通過對比使學生建立知識間聯系,逐步形成知識系統。
2、突出算理,重視方法。計算題教學離不開算理和算法。算理是基本,離開了算理,算法則會變成空中樓閣。算法是歸宿,這節課,算理不可少,通過嘗試計算、同桌互講等多種方式,逐步突破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從而更好地掌握方法。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3、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活動設計體現了趣味性、知識應用性、活動的開放性。設計注重關注學生情感,體現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
4、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1)、提醒學生做計算題時,首先要看清楚題目,寫豎式的時候不要把題目給抄錯。
(2)、要規范、合理的寫豎式。要告訴學生擺豎式的`時候要寫一個數字然后空出一個數的位置,再寫下一個數字。這樣的豎式在計算時,不會因為數字擠在一起,而出錯。
(3)、提醒學生寫完豎式后,要記得把答案寫在橫式上。
(4)、教育學生計算完要及時檢查。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8
由于在進行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三位數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這就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了正向的遷移,因此,在新授段,我并沒有對新授的內容做任何講解,而是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索與嘗試,讓學生在親自探索的過程中掌握計算的方法。同學交流不僅鞏固了所學的內容,也大大地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原有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又獲得了新的'計算方法。進而教師對重點內容進行說明和強調,既不繁瑣又能畫龍點睛,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在這堂課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起到引導作用。在新課開始,利用課本上的情境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時,讓學生自主探究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和算法,鼓勵算法多樣化及最優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通過小組交流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減法教學反思加減法教學反思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9
《小鹿的減法》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鹿想造橋,獐子想鋪路,小鹿經過一年不懈的努力最終造好了橋,可以很方便地過河了,而獐子隨著歲月的流逝,感到下山越來越費力了。它告訴學生做什么事都要堅持到底,才能成功。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是本篇課文的重點。我在設計細讀課文,感悟理解環節時。首先我讓學生自由朗讀,明確小鹿下定決心造橋,而獐子放棄了鋪路。接著我讓學生畫小鹿造橋的句子。讓學生養成邊讀書邊動筆的好習慣,當學生回答后,我用大屏幕出示小鹿說的話,讓學生說說這句話中那個詞用的好?仿說。追問:“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談自己的感受之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體會之后,練習讓學生說這樣的動補關系的句子。我在此處設計了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很有價值的練習題,激發了學生說的欲望,發散了學生思維,既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態,又同時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和創新精神。然后,大屏幕出示畫面。讓學生看圖想像小鹿和獐子之間的對話。
此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同時也為語言表達提供了機會。隨后在課文中找到獐子的話,體會獐子對鋪路的態度,與小鹿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體會感悟小鹿造橋的堅定,充滿自信。根據教師提供的自學提綱再通過小組探究讓學生理解“從今天開始,我要堅持做減法了,減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并且從中受到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兩個小動物的形象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在讀中體會感悟,理解獐子與小鹿做事態度的不同導致最后結果也不同,進而引領學生說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也就對文章的理解達到了深化。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在本節課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四點:
1、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先復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因為它是學習10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礎。以開火車的形式把全班同學都檢查了一遍,發現孩子掌握得還不錯,都能很快說出得數。那么本節課的關鍵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較適當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本課的重點是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難點是它們的`算理,即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樣退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我首先給他們時間讓同學們獨立的想3-7夠減怎么辦?學生回答中,教師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開”這一句話,并讓每人都知道后,再展開同學間的互說互擺環節,通過自想――反饋――互說――互擺――再反饋,學生已經弄清了本節課的關鍵性內容的實質。
3、是加強算法多樣,通過比較優化算法。我通過擺小棒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算法一:從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來是16根,即10-8=2,14+2=16
算法二:把24根分成10根和14根,即14-8=6,10+6=16。
算法三:從24根先拿出4根,是20根,再拿出4根還剩16根。
算法四:從24減10等于14,14再加2等于16。
4、是優化練習。克服了過去的題海戰術,強調了少而精的練習。注重了練習設計中的生活性、層次性、多樣性等。
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導入環節,和學生進行拍手游戲,老師先拍幾下,學生比老師多拍幾下、少拍幾下,然后讓學生把老師和學生拍的次數畫一畫,這個活動對學生來說并不難,但是這個導入環節的練習為本節課的新課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少)幾打下基礎。 在探究新知環節的第一個例題,我是這樣設計的:呈現主題圖后,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四個過程:知道了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口答。在怎樣解答環節,體現我們學校的“先學后教,自主發展”策略,讓學生借助導入環節的經驗,引導學生采用畫圖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解答,然后借助課件進行全班交流,最后引導學生對解答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反思和檢驗。在第二個例題,我在解決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依據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獨立完成。
在展示交流環節,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業進行交流,讓學生互評,說一說幾號作業更好,為什么?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說到點子上,效果較好。當在交流為什么用減法時,學生說是因為求比誰少而用減法,為了不讓學生形成比誰多用加法,比誰小用減法的思維定式,讓學生明白求大數用加法,求小數用減法,所以我調整了練習環節的練習題設計:原來的習題設計是課本上的習題,而改為班級的男生、女生人數進行教學。處理不太恰當的地方:1、在出示主題圖時,缺少了有一點德育滲透。2、在更改習題的處理上,有點倉促,如果在處理的細一些,讓學生列式算一算,明白不是說比誰多用加法,比誰小用減法,而是分析要求的問題是大數還是小數,會更好些。3、課堂環節不夠完整,沒有小結。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11
一、教材說明:
《小鹿的減法》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鹿造橋,每天堅持從太陽升起忙到月亮出來,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終于成功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有堅定的信心,堅持到底,一定會獲得成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減、橋、汗、勸、抹、剩、堅、持、功、逝”10個會寫字,會寫“便、功、持、汗、渾、淋、橋、堅”8個字及以下詞語:方便、成功、堅持、汗淋淋、渾身、造橋。
2、過程與方法:學習動補關系的句子,在語境中領悟表達的方法,積累句子,并能模仿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腳踏實地,堅持到底。
三、優點:
1.這篇課文故事性很強,適合學生練習朗讀。教育性強適合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評價自己,同時也適合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為了讓這節課起到良好的效果,開課我以一張學生喜歡的圖片小鹿引課,激發學生興趣。然后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在學文的的'時候,先是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從總體有個了解,課文是寫小鹿造橋成功,獐子鋪路失敗。而后帶著這個問題細讀課文,從課文中讓學生發現答案。
2.重拾教師基本功“三筆一畫”中的——簡筆畫,在介紹故事背景,處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時,我采用了將所述內容用簡單的幾筆線條勾勒出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小鹿造橋、獐子鋪路的原因。既簡單又省時,比反復枯燥的講解要巧妙的多。讓故事形象更具直觀性!
3.創設情境,讓朗讀指導不再枯燥、呆板,讓教學難點自然突破。課文的第2—7自然段是重點部分,在教學時我在要求學生默讀的基礎上重點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小鹿造橋的句子,畫好后品讀句子,抓住幾個關鍵詞如本課的“堅定、累”等幾個詞語,讓學生讀出感覺來,一遍一遍卻效果不大!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小鹿一天會干些什么,學生在想象、語言描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體會到了小鹿的勞累,有了這些鋪墊,再指導“他從太陽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來,累的渾身汗淋淋的”的朗讀就容易的多!在突破難點時,采用了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情境中去體會、去感受,說出發自內心的話語,感情到了,語言有了,小鹿的堅定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激發出來,小鹿做減法的意義就會在情境中慢慢理解—“下定決心、堅持到底、愿望就會實現!”
四、不足:
個性化閱讀不夠,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有獨特的體會,有的孩子認為小鹿很有決心,有的認為小鹿很辛苦,教師一刀切要求學生讀出小鹿的辛苦和不怕困難。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12
在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5以內減法》的教學中,我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算法都是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散性思維訓練。
雖然算法的多樣化對于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思考的能力確實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又覺得如果每節課化太多的時間側重于思維品質的培養,教室里看上去總是熱熱鬧鬧,而老師不去管學生的基礎知識會不會扎實,基本技能有沒有掌握,那么學生應該會做的題目不會做,應該會解決的問題不會解決,各種考試成績出不來,合格率和優秀率沒有達標,成績太差,在現行素質教育還沒有完全或真正替代應試教育的觀念下,家長會怎么想?他們會認為學校沒有發揮優勢,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有機地結合,充分地取長補短?
我認為:
首先,應該端正認識,明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并不是完全對立,不可調和的,兩者完全可以有機結合,取長補短。
再者,在平時備課時我努力遵循教材編寫的宗旨,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以培養、發展、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為根本目的,盡可能增大學生學習的`自由度,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內化過程,積極形成一種“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教學模型,即老師創設諸如生活情境、動畫情境、游戲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中來,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從而開動腦筋從數學的角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達到學以致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于學生身心愉悅地發展。
例如,在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書中創設了購物的情境,我讓同桌二人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商店有15支鉛筆,售出9支,還有幾支?學生探究算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5-10,再算5+1;有的用連減法:把9分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也有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再算5+1;也有想加算減,還有一根一根地數數法等,方法多樣化,人人動腦參與學習過程。接著我出示同類問題,讓學生把這種算法應用到同類問題中,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達到了學思結合。
再次,以教材為主線,充分吸取教材的優點,如追求基礎知識扎實,基本技能牢固等,撇開它們有時教學思路單一、死板的缺點,所以平時備課時,根據需要把教材的內容補充進去,新授時靈活采用教學方法,新授之后努力提高課堂練習密度,深度與廣度。有時,根據內容需要,再上一節練習課,以達到鞏固熟練的目的;有時,新課的知識點較多,學生掌握有些困難,就分兩教時教學。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13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正確計算,感受退位減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退位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探索計算方法。
教學中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師:算式36-8和前面所學習的36-4、45-5等算式相比較,有什么不同?
生:36-4、45-5等算式計算時都能直接在個位上減,而36-8,被減數的個位上的數不夠減。
2、師:個位6不夠減8怎樣算呢?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你是怎樣算的.,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方法。(從學生的疑問中反映了退位減法的難點和關鍵,同時也表達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時我及時啟發學生通過擺小棒的方法主動探索解決問題。)學生上臺展示并說算理
生1、算法一:從10根小棒時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全起來是28根,即10-8=2,26+2=28(當我想問你們還有不同的方法嗎?不同的算理接著回答。)
生2、算法二:把36根分成20根和16根,即16——8=8,20+8=28。
生3、算法三:從30根拿出8根剩下22根,即22+6=28元。
本節課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知識之間的對比,探究36-8退位減法之前,先出現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與36-8等算式比較,看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通過對比使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系統。
2、體現了算法多樣化。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操作、交流、討論等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時空,讓學生充分地說,但不限制學生的說法,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保護學生自主發現的積極性,通過在這個充滿探究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體現了數學一題算法多樣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14
剛才把這節課講完了,感覺如釋重負。每次講公開課都會感覺很累,是沒有經驗的原因吧,也許以后當老師時間久了,就會不怯場,不緊張了吧!每次都這樣寬慰自己,但是還是感覺很迷茫,老師這個工作到底適不適合我,未來該怎么走?
不想太多,先來說說這節課的收獲吧。優點忽略不計,只說缺點。一、拔高太多,不符合二年級學生特點,引導空洞。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以前教的是高中,可能習慣了那種教學模式,不知道該怎么和小孩子交流。研究學生也是備課的.重要環節,以后要多想想怎樣用兒童的思維和他們交流。二、講的太多,拓展太多,學生讀的還不夠,ppt問題設置過多。其實平時上課沒有這么多拓展啊什么,講公開課的時候一緊張,總害怕自己把重點忽略,以后要注意先自己想怎么講這節課,然后再去刪改ppt,而不是自己往ppt里套。三、在講句子:小鹿累得渾身汗淋淋的。這一句話時,先給學生講清楚人物,哭得,笑得。跑得,跳得,然后讓學生帶動作演示,笑得怎么樣,效果會更好。四、在引導“減去一天,就是向成果靠近一步。”時,先用語言引導:春天來了,花開了,草綠了,我們在干什么?小鹿在干什么?出示圖片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感情升華。引導學生要循序漸進,要符合他自身的知識結構,順著他的思維走,不知不覺的引導。這還需要我以后多研究,多思考。
講課容易,但是講一節好課不容易,尤其怎樣將ppt與課堂完美融合,怎樣不露聲色地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讀出感情,是一件復雜的事,還需要多思考,多琢磨。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15
100以內筆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是學生認識發展中的一次飛躍,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設計,力爭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始終在情境中進行學習。
1、教學情境中展現了許多豐富多彩的`魚類標本,既是對前面教學情境的延續,也是為新授中研究魚類標本的問題作鋪墊。當學生看到在自己喜歡的事物時,馬上就產生了興趣,生動有趣的情境一下就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探索的欲望。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收集數學信息,根據數學信息自己提出很多數學問題,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質疑問難、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重視直觀操作,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學生學習新知過程中,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學具進行操作,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計算72 – 56的結果到底是多少。學生動腦想一想,動手擺一擺,動口說一說,切實感悟2減6不夠減,怎么辦?學生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3、練習題設計始終貫穿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設計。通過練習強化所學知識,并且注意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創新能力。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自己僅起到點播啟發的作用。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4、這節課不足的地方,就是在臨下課的時候,班里的兩名學困生:高萌和陳冉還沒學會列豎式,他們倆個在課下有小組長和他們結對子,幫助他們走出學習的困境。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16
《小鹿的減法》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故事情節簡單,學生較感興趣。綜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本節課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
寬松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發揮,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情感的有效參與,讓學生敢想敢說,最大程度參與課堂學習。課堂伊始,我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和詞語,接著讓學生回憶第一段的內容進行匯報,然后根據學生的匯報我適時畫出簡筆畫,起到以“圖”激趣的作用。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兒童學習最現實、最積極的因素。然后,我問:“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最后是怎樣對待困難的呢?打開書讀課文的(2~7)自然段,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這樣的問話容易被學生接受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也會感受到學生與老師的平等交流。在后面的自讀時, 就顯得很投入、很快樂。
二、遵循規律,讓學生扎扎實實學語文。
語文課堂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在教學中,我遵循語文教學規律,首先我讓學生自由朗讀,明確小鹿下定決心造橋,而獐子放棄了鋪路。接著我讓學生畫小鹿造橋的.句子。讓學生養成邊讀書邊動筆的好習慣,當學生回答后,我用大屏幕出示小鹿說的話,讓學生說說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好?仿說。追問:“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談自己的感受之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體會之后,練習讓學生說這樣的動補關系的句子。此處設計了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很有價值的練習題,激發了學生說的欲望,發散了學生思維,既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態,又同時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和創新精神。多種方法練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在讀中學習,合作學習,切實做到實實在在學到知識。
三、抓住主線,讓學生簡簡單單學語文。
新課程強調指出:“老師不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還要做引領者、促進者。”小鹿和獐子對話部分是本篇課文的重點,首先我用大屏幕出示畫面,讓學生看圖想像小鹿和獐子之間的對話。此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同時也為語言表達提供了機會。隨后在課文中找到獐子的話,體會獐子對鋪路的態度,與小鹿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體會感悟小鹿造橋的堅定,充滿自信。根據教師提供的自學提綱再通過小組探究讓學生理解“從今天開始,我要堅持做減法了,減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并且從中受到教育。接著,比較“三百六十五天”與“三百六十四天”的區別,從中感悟小鹿造橋成功的原因,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讓學生充分認識兩個小動物的形象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在讀中體會感悟,理解獐子與小鹿做事態度的不同導致最后結果也不同,進而引領學生說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也就對文章的理解達到了深化。最后我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說想對小鹿和獐子說些什么?接著假設一年后,小鹿與獐子在橋邊相遇,他們會說些什們?進行續說故事。這樣我把“讀”、“演”、“評”有機地融為一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其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既發展了語言,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反思整堂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指導書寫生字的方法不是很科學。指導寫字時我是背對黑板邊說邊書寫的,不能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如果我用大屏幕把字打出來,先講解再板書,效果會比較好。二是在讓學生設想時先讓他們把想像的內容寫出來,再匯報。這樣的設計就不會局限學生的想像空間了。如果在課前避免這兩個不足,那么整節課就充分體現了學生有時間動口讀,動口說,動腦想,動手寫。自主學習的空間大,時間充裕,使學生的學習個性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顯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彌補不足,盡力做到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扎扎實實學語文、簡簡單單學語文。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17
“5以內減法”是學生在學習了5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讓學生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并能正確進行5以內減法計算。從整體上說,教材沒有給出具體詳細的算法,教學時我不點明哪種算法好,或要求學生用哪種算法。
但是,這樣教學,最后練習時我只進行了一個基本練習,即看算式說得數(開火車口算)和綜合游戲:幫小鴿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數)。對于新課的學習,我發現個別優生不但已會正確口算,而且也能達到比較熟練的程度,大多數學生會正確口算但不熟練,個別學困生有時還出現算錯的現象。而接下去按教材編排又是新課,那么上一節課沒有徹底解決拖下來的問題怎么辦呢?
教學中,我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算法都是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散性思維訓練。
雖然算法的多樣化對于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思考的能力確實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又覺得如果每節課花太多的時間側重于思維品質的培養,教室里看上去總是熱熱鬧鬧,而老師不去管學生的基礎知識會不會扎實,基本技能有沒有掌握。那么學生應該會做的題目不會做,應該會解決的問題不會解決,各種考試成績出不來,合格率和優秀率沒有達標,成績太差,在現行素質教育還沒有完全或真正替代應試教育的觀念下,家長會怎么想?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18
減法是本學期新接觸的數學知識。減法和加法有著聯系和本質上的區別,因此,學習減法計算首先就得理解減法的含義,學習看圖列算式并計算。這也正是學習減法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講授2減幾和3減幾的減法,我發現單純的計算減法對學生來說并不是難點,但是讓學生看圖列算式也就是理解減法的含義,的確很難,在前幾節的基礎上我又認真的分析了教材,在課堂上我把看圖列算式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描繪教學圖的.意思,同時讓學生嘗試練習,我先做示范,原來樹上有5個蘋果,一陣大風刮過,掉了1個,那么我想知道現在樹上有幾個蘋果,結合課件的演示,讓學生一目了然的看出樹上還有4個蘋果。接下來要問,我們可以用一種數學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請問要用什么方法呢?(減法)一類生很容易的能夠列出算式。但二類學生還是很不理解,不能夠正確的列出算式。我想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交代的不夠清楚,前面的問題陳述的不夠清晰明了。學生不理解老師所說的題意。
2、學生本身的接受能力不同,不能夠統一要求,在課堂上要注意分類教學,課下加強二類生的輔導。
3、練習的題量不夠,課堂內外要多練習類型題。
4、把圖意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這樣就能讓一些智力相對較好的二類學生也能在教師的輔導下逐步的理解減法含義,最后獨立計算。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19
《簡單小數的加減法》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及小數初步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互動探究學習、遷移知識訓練的方式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倡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小數加、減法,進而解決實際問題并從中體會和感悟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教材設計了在文具店買文具這一例題情景,來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購物,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自觀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時我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弄清小數點對齊的道理。通過學習計算小數加法、小數減法,最后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教學中,我發現有具體實際意義的小數的加減法學生都能較快地根據實際意義來計算,由于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筆算來源于整數筆算的知識遷移,學生過渡不存在難度。但是在練習中出現了整數與小數的加減法,這時學生對于“相同數位對齊”開始混亂了,尤其是整數找不到小數點,又無實際情境依托。只是說了一下,大部分同學都懂了,我想在下次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把小數放在具體情景中(以元為單位),給算式一個具
體情境再討論“相同單位對齊”,數位不同,空缺的數位也就是0,將其都轉換成相同位數的小數,便于對齊相加減。這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后,都能正確計算。
通過這次教學,我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
1、沒有深鉆教材。
2、沒有正確的書寫格式,豎式后面不能帶單位,解決問題必須寫橫式,有單位,還要完整解答。
3、學生上黑板演練的太少,給學生練習的時間過少。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20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是在小數的意義、性質、數位順序表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這部分知識,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法則,還要同整數加減法結合起來,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加減法的實質。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數位上的數對齊。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幾點思考:
1.設計時我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知中來,使學生懂得應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是獲得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從課堂反饋來看,學生能夠借助已有知識經驗獨立完成兩位小數加減法,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算理,實現先學后教,自主建構。
2.我選擇購書布置圖書角作為教學背景,將枯燥的計算教學置身于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中來,讓學生感受到計算學習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
3.重視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購書情境讓學生根據2個條件提問題,之后在解決問題時,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
4.在學法指導上,我采取了遷移、點撥、滲透對比、反饋等多種指導方法,突出了問題讓學生提出,算法讓學生探究,疑難讓學生交流。不過,本節課,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評價語缺乏針對性,有待在今后教學中不斷改進。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21
本節課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95-97頁的內容。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遺憾的地方:
一、成功點
(一)、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節課教材給出的情境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女了10米跳臺雙人決賽的一個情境。通過分析教材我認為現在是2010年,2004的奧運會離同學們已經太遠,而且當時這些孩子還在是幼兒班的孩子,這樣的情境,對于同學們來說很陌生而且很遙遠。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的要求,教師要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變為構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對教材的實施不能就課本教課本,依樣畫葫蘆,而應立足新課標,按教材的編寫意圖,大膽地處理教材,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教學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只有這樣,才能使教材充分發揮潛在優勢,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機活力,學生才能想學、樂學、會學數學。因此我把情境改為為地震之后同學獻愛心捐款的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將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設疑引思,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二)、找準學習的起點。
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習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
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并進行有效的教學,在執教本課的前一天,我在我校的四年級的班級進行了一次教學前測,結果是:對于此內容,學生能結合情境提出部分數學問題并用小數加減法列出算式并非難事,教師只要創設合適的情境并組織學生互動交流即可。①幾乎每位學生都已經能用豎式計算一般的小數位數相同的.加減法(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除外),這類題目簡單帶過就行;②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能正確計算數位不同的小數加減法,但是很少有學生能夠表達清楚。就由此引入并展開新知教學,讓學生掌握列豎式時要數位對齊也就是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這是教學重點之一。小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已經學過了,但在計算小數位數不同的加減法時不會自然想到可以用0補足,在小數加減法得數的小數部分中間有0時有人會把0去掉、末尾有0時大多數人不會把0去掉,這是教學重點之二。學生對于6-5.34=0.66這類問題的困難應該比較突出,而且與新舊知識都有關,這是教學難點。總之,大部分學生對于學習此內容的知識儲備已經很豐富,但一些典型的普遍的問題,還需要老師提供思考的空間、點明知識的要點。
(三)、體現算用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計算教學時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
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給計算教學賦予了新的內涵: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我一方面努力使計算技能的形成與解決問題相結合,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好“算”與“用”的度,明確計算教學應以計算為重點、以解決問題為歸宿。
為了讓“算”、“用”有機結合,我深刻理解并創造性的使用
教材,對教材進行了適度的改編,創設了“阿勇與阿偉在汶川、玉樹兩次地震中的捐款”的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
即:13.6+614.36+5.3413.6+14.366+5.3413.6-614.36-5.3414.36-13.66-5.34。這些算式都是經過細心揣摩之后確定的。接著選擇14.36-13.6來計算,提出“①為何這一題的末尾數沒對齊?②小數點對齊就保證了什么?③為什么要相同數位對齊?”等問題,因為學生有這方面的基礎,即從單位角度講元只能與元相加減,角只能與角相加減,分只能與分相加減,從數位角度講個位只能與個位相加減,也就是說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所以同學們在我的有效引導下很容易結合問題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我設計在最后的練習時先計算再應用,主要是因為在學生初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正是計算技能形成的關鍵階段,先針對重點、難點進行專項訓練,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體現算用結合的理念。
(四)、法理互通。
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賴于成立的數學原理。教育心理學認為:任何一項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經過反復操練才能正確掌握。計算是一項技能,需要一定的時間訓練才能形成。因此,我努力在直觀算理與抽象算法之間架設橋梁,讓學生充分體驗由直觀算理向抽象算法過渡和演變的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對算法的切實把握。為了更好的凸現計算教學的特點,我盡量讓學生經歷“解讀情境、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算法、明算理總結計算方法嘗試計算會鞏固算法的計算練習、提升算法的應用練習”的過程。采取先嘗試計算、再討論算理、最后總結算法的教學策略。
1、通過計算14.36-13.6與相關問題的追問,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也就是計數單位不同不能相加減,掌握小數加減法列豎式時要小數點對齊,計算時要從低位算起,小數位數不同時可以用0來補足。
2、通過計算14.36+5.34,讓學明白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情況,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數化簡。
3、通過計算6-5.34,讓學生明白整數與小數相減時,要在整數的后面添上小數點并補出與減數相同位數的0,這是一個連續退位的小數減法,是一個難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梳理計算小數加減法應該注意什么,這其實是總結計算方法。
二、遺憾點
這節課在備教材是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由于缺少與學生的
交流與溝通,就缺少備學生的機會,所以在執教過程中,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在創設情境之后在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中有三步計算的問題,既然學生已經提出了問題,教師不可能不予理睬,導致在這一個環節浪費了一些時間,在學生會算法、明算理的環節里,學生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較多,如:計算6-5.34的時侯,出現了數位沒有對齊的情況、計算錯誤的情況、整數后面沒有添上小數點和0的情況等,這些教學資源就是很好的教學資源,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但是由于出現的情況比較多,所以在時間上就不得不付出。縱觀我的這節課,沒有大量的練習,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結束了新課的學習。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明算理掌握算法的過程中,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情況問題,我只能引導學生有條理的呈現、解決。所以,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就把眾多的情況問題都見識、解決了,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鍛煉。但是這樣一來,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出現了問題,沒有時間讓學生來大量的練習,導致了課堂不完整。所以,我覺得我對“精講多練”的把握還欠缺。“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缺憾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動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珍惜每一次鍛煉的機會,不斷反思提升自已。
三、思考
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計算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比如:怎樣教學才能避免課堂教學中的形式主義?怎樣讓學生經歷算法獲得的過程?在計算教學中怎樣體現
“算”“ 用”結合?在計算教學中怎樣凸現算理與算法?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自主發展機會與空間?相信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課改的更深處。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 篇22
本節課《小數加減法》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在教學時,總體感覺很順暢,學生思維活躍。
一、生活中的數學會帶給學生無盡興趣
引入部分,我分別采用了整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進行導入,促使學生對整數加減的豎式計算進行一個較好的梳理及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新課教學時,我還用了學生經常遇到的生活情境進行引入,通過圖片讓學生小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數學問題,為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為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充分挖掘“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眾多的生活實例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并通過創造性的勞動恰到好處地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揉合在一起。從而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二、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課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發揮學生積累的競賽經驗,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面對“列豎式為什么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通過教學,發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的計算題,學生常常會受整數減法的影響,將末尾的數對齊。為此,通過舉例子,引導學生討論,發現:“凡是遇到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時,可以先在被減數的末尾補0,使被減數的小數位數與減數的小數位數一樣多,再按照整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這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后,正確率明顯提高;對個別學生則提出強制的要求,必須記住這種方法。
2.同時,我還對題型進行了拓展,加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如:7.3+3.24= 、5.1+3.35= 等題目,通過這些題目突出小數點對此的計算方法。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十幾減八的減法教學反思(通用19篇)11-24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1-19
十幾減9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1-19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1-19
十幾減9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1-19
十幾減八的退位減法的教學設計與評析07-12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2篇01-19
十幾減9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11-24
十幾減九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精選10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