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
在日常生活中,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95-97頁的內容。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遺憾的地方:
一、成功點
(一)、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節課教材給出的情境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女了10米跳臺雙人決賽的一個情境。通過分析教材我認為現在是2010年,2004的奧運會離同學們已經太遠,而且當時這些孩子還在是幼兒班的孩子,這樣的情境,對于同學們來說很陌生而且很遙遠。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的要求,教師要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變為構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對教材的實施不能就課本教課本,依樣畫葫蘆,而應立足新課標,按教材的編寫意圖,大膽地處理教材,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教學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只有這樣,才能使教材充分發揮潛在優勢,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機活力,學生才能想學、樂學、會學數學。因此我把情境改為為地震之后同學獻愛心捐款的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將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設疑引思,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二)、找準學習的起點。
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習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并進行有效的教學,在執教本課的前一天,我在我校的四年級的班級進行了一次教學前測,結果是:對于此內容,學生能結合情境提出部分數學問題并用小數加減法列出算式并非難事,教師只要創設合適的情境并組織學生互動交流即可。①幾乎每位學生都已經能用豎式計算一般的小數位數相同的加減法(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除外),這類題目簡單帶過就行;②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能正確計算數位不同的小數加減法,但是很少有學生能夠表達清楚。就由此引入并展開新知教學,讓學生掌握列豎式時要數位對齊也就是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這是教學重點之一。小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已經學過了,但在計算小數位數不同的加減法時不會自然想到可以用0補足,在小數加減法得數的小數部分中間有0時有人會把0去掉、末尾有0時大多數人不會把0去掉,這是教學重點之二。學生對于6-5.34=0.66這類問題的困難應該比較突出,而且與新舊知識都有關,這是教學難點。總之,大部分學生對于學習此內容的知識儲備已經很豐富,但一些典型的普遍的問題,還需要老師提供思考的空間、點明知識的要點。
(三)、體現算用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計算教學時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給計算教學賦予了新的內涵: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我一方面努力使計算技能的形成與解決問題相結合,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好“算”與“用”的度,明確計算教學應以計算為重點、以解決問題為歸宿。
為了讓“算”、“用”有機結合,我深刻理解并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了適度的改編,創設了“阿勇與阿偉在汶川、玉樹兩次地震中的捐款”的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即:13.6+614.36+5.3413.6+14.366+5.3413.6-614.36-5.3414.36-13.66-5.34。這些算式都是經過細心揣摩之后確定的。接著選擇14.36-13.6來計算,提出“①為何這一題的末尾數沒對齊?②小數點對齊就保證了什么?③為什么要相同數位對齊?”等問題,因為學生有這方面的基礎,即從單位角度講元只能與元相加減,角只能與角相加減,分只能與分相加減,從數位角度講個位只能與個位相加減,也就是說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所以同學們在我的有效引導下很容易結合問題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我設計在最后的練習時先計算再應用,主要是因為在學生初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正是計算技能形成的關鍵階段,先針對重點、難點進行專項訓練,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體現算用結合的理念。
(四)、法理互通。
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賴于成立的數學原理。教育心理學認為:任何一項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經過反復操練才能正確掌握。計算是一項技能,需要一定的時間訓練才能形成。因此,我努力在直觀算理與抽象算法之間架設橋梁,讓學生充分體驗由直觀算理向抽象算法過渡和演變的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對算法的切實把握。為了更好的凸現計算教學的特點,我盡量讓學生經歷“解讀情境、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算法、明算理總結計算方法嘗試計算會鞏固算法的計算練習、提升算法的應用練習”的過程。采取先嘗試計算、再討論算理、最后總結算法的教學策略。
1、通過計算14.36-13.6與相關問題的追問,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也就是計數單位不同不能相加減,掌握小數加減法列豎式時要小數點對齊,計算時要從低位算起,小數位數不同時可以用0來補足。
2、通過計算14.36+5.34,讓學明白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情況,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數化簡。
3、通過計算6-5.34,讓學生明白整數與小數相減時,要在整數的后面添上小數點并補出與減數相同位數的0,這是一個連續退位的小數減法,是一個難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梳理計算小數加減法應該注意什么,這其實是總結計算方法。
二、遺憾點
這節課在備教材是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由于缺少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就缺少備學生的機會,所以在執教過程中,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在創設情境之后在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中有三步計算的問題,既然學生已經提出了問題,教師不可能不予理睬,導致在這一個環節浪費了一些時間,在學生會算法、明算理的環節里,學生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較多,如:計算6-5.34的時侯,出現了數位沒有對齊的情況、計算錯誤的情況、整數后面沒有添上小數點和0的情況等,這些教學資源就是很好的教學資源,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但是由于出現的情況比較多,所以在時間上就不得不付出。縱觀我的這節課,沒有大量的練習,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結束了新課的學習。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明算理掌握算法的過程中,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情況問題,我只能引導學生有條理的呈現、解決。所以,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就把眾多的情況問題都見識、解決了,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鍛煉。但是這樣一來,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出現了問題,沒有時間讓學生來大量的練習,導致了課堂不完整。所以,我覺得我對“精講多練”的把握還欠缺。“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缺憾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動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珍惜每一次鍛煉的機會,不斷反思提升自已。
三、思考
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計算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比如:怎樣教學才能避免課堂教學中的形式主義?怎樣讓學生經歷算法獲得的過程?在計算教學中怎樣體現“算”“ 用”結合?在計算教學中怎樣凸現算理與算法?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自主發展機會與空間?相信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課改的更深處。
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2
十幾減8、7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結合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時從復習8、7加幾的口算入手,進行搶答激起學生的興趣,提取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知識,再復習15-9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為教學新知識打下基礎。例題仍然是結合具體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15-8的算式。在學生列出算式后,我讓每位學生動腦思考、有困難的可以動手操作,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發現15-8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使每個學生有較明確的目的,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后再為學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盡量給學生鼓勵肯定合理的計算方法,充分調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由于在教學十幾減9中,學生已經偏向用“破十法”和“相加算減”計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現了這兩種算法,我也并沒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來計算,我認為學生已經自己選擇了算法的優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數學方法可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合適,“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機會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
多給學生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做“想想做做”第2題時,我都是先讓學生自己題目表示的意思,有個孩子說:“原來有14顆毛豆,剝出來了8粒,還有多少粒沒有剝?”多么形象地回答讓我們一下子感覺將一個靜態的圖畫變成了一個動態的畫面展示,解題方法也隨著學生對畫面的描述清晰起來了。讓學生去說,耐心地聽學生說,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3
“退位減法”是本單元的難點。上這節課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們通過擺小棒來理解算理,再來教學豎式的計算。在突破難點時,學生還是能夠根據一年級學的知識不夠減可以拆開一捆小棒,拆開一捆就是10根。所以在這一環節上學生學的還是可以的。
不過在練習中,發現一些問題:第一、個位借了十位的一捆也就是10根,有一些學生不知道最后個位是多少了,只記得借了十根來,如51-36,以為個位算10-6。應該是個位本來有1,借來10就是11,所以是11-6.這是有些學生容易錯誤的地方。第二、十位借給個位1個以后,學生也打了退位點,但是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還是容易漏掉減去1。如51-36,十位是本來是5-3,實際上5已經借掉了一個應該是4-3,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掌握。
總體來說,這節課的計算是個難點,應該讓學生多說算理,多練習,只有真正理解意思才能正確計算。
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4
教學“不退位減法”時的第52頁例題列出減法算式335-123后,讓學生想辦法計算。預計學生的算法是多樣的,可能在計數器上撥珠計算,可能列豎式計算,還可能用其他方法。讓學生交流算法的目的是體會各種方法存在共同點,都是3個百減1個百、3個十減2個十、5個一減3個一,從而體會把數位對齊列出的豎式最清楚地代表了各種算法的共同思路,都選用豎式計算。
驗算減法采用差加減數的辦法。由于學生缺乏減法中各部分關系的認識,教材首先利用例題的素材和數量,指出剩下的本數和借出的本數合起來,應該等于原有的本數。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能夠理解這個數量關系,建立驗算減法的思想基礎。然后指出用差加減數的方法驗算,讓學生進一步抽象數量關系,理解剩下的本數和借出的本數相加就是這道減法題里的減數與差相加,從而感受這個驗算方法是合理的。教材讓學生在寫出的加法豎式上進行驗算,教學時還應注意四點:第一,聯系減法算式,讓學生說說這個驗算豎式是根據什么列出來的,更清楚地看到它是減法算式的差加減數;第二,讓學生說說正確的計算和驗算,差加減數應該等于什么數,如果差加減數不等于被減數,表明了什么;第三,不要再教學其他的驗算方法,即使個別學生知道或用了別的方法,也不在班內提倡、介紹;第四,選擇適當的時機(如練習四)與加法的驗算作一次比較,讓學生清楚加法和減法都可以用加法驗算,不過具體操作是不一樣。
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5
由于本單元內容是在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一部分學生直接通過“想加算減”,就能比較順利地學會20以內的減法,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加法不夠熟練,在初學減法時會感覺無從下手。所以,課堂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小棒,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
例1教學十幾減9,情境圖引出的是13-9的計算,學生擺出13根小棒(左邊10根,右邊3根)后,要從中拿走9根,而不同的拿法,就體現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方法意識是不明顯的,他們基本上都是數出9根拿掉,(其中有從左邊開始數的,也有從右邊開始數的)然后數數還剩4根,知道了13-9=4。至于從哪部分里拿走了9根,體現了怎樣的計算方法?學生是不明確的,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學生交流的時候,我就在黑板上畫小棒,再現了學生的拿法:(一)從左邊起數出9根拿走,其實就是先從幾里減去了9?剩下幾根?右邊本來有幾根?一共剩下幾根?邊講邊板書:10-9=11+3=4。(二)從右邊起數出9根拿走的,先引導學生看清楚,13可以分成10和3,說一說你是先拿走了幾根?這時剩下幾根?還要再拿走幾根,為什么?最后剩下幾根?板書:13-3=1010-6=4。
我的意圖是:學生有了這樣的操作方法,教師就要想辦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認識這種方法,使學生基于操作的感性認識抽象成數學思維,掌握口算方法后,就可以將方法遷移到不同的題目上去了。但是實踐中發現,這樣的抽象過程學生較難理解,特別是第二種方法,學生不理解為什么先要想13-3=10,由此我覺得,這個抽象的過程應逐步過渡,給學生一個認識上的坡度,使他們的思維水平自然而然逐步提高才合適。所以在教例1的時候,還是應該注重學生感性認識的積累,教師應順著學生的思路,圍繞學生拿小棒的方法,結合實物進行講解,達到慢慢引導的目的。
比如第一種拿法,引導學生說出:“從10根里拿掉了9根,還剩1根,加上右邊的3根,等于4根”就可以了,第二種拿法則是:“先拿走右邊的3根,再從10根里拿走6根,還剩4根”。對照自己擺的小棒,說說自己的算法,這是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抽象口算方法的第一步。然后結合“想想做做”的練習,讓學生看圖說說思考過程,繼續鞏固思路,逐步認同一種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從而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
有了“十幾減9”這部分內容里感性認識的積淀,在教學十幾減8、7時,再引導學生從實物的操作,過渡到抽象的數的運算,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學生的理解上也不會產生障礙了。
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6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是在學生已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基礎上進行的。計算教學,由于算式的枯燥,智障學生往往提不起興致,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同時,由于在計算減法時是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系,引導學生做減法想加法,這也給學生的計算帶來一定的困難。但計算教學是培智學校數學教學非常重要的內容,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計算能力,這是教師重點要考慮的問題。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低年級兒童年齡小,好奇心強,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活動,如做游戲、聽故事、看動畫等激起學習的興趣。因此,本課教學本著上述思想,通過創設讓學生點燃生日蠟燭、給小動物找家等情境,將學生帶到了新奇的學習活動之中。并在活動中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習能力,體會學習的樂趣。
二、合作探索,強化學習過程
我在課上增加了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每2人一組小棒,一個擺總數,另一個從總數中拿走一部分小棒,然后討論列式計算。這樣不僅使學生即時鞏固了課上所學的新知識,也使他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初步滲透了減法應用題的結構和解答方法,為后繼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借助表象,加深理解
表象是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橋梁。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低年級兒童不易掌握,所以應在他們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發揮表象的橋梁作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學生擺脫具體實物的束縛,順利過渡到掌握數量和空間的抽象特征。
學生學習破十法時,通過擺小棍,在頭腦中建立起有關的表象,然后利用表象,引導他們逐步掌握計算方法。我在13-9這道題的下面用連線把學生用小棍操作的過程表示出來,邊畫連線邊讓學生觀察是分以下幾步算的:
第一步:老師用紅筆把個位上的3和9描出來,學生知道了是“看個位3減9不夠減。”
第二步:老師標出以下連線。
學生回答:算10-9=1。
第三步:老師寫出數字3。
學生回答;算1+3=4。
這時,學生根據連線完整地敘述出13-9的計算過程是:個位3減9不夠減,用10-9=1,1+3=4,所以13-9=4。
最后,我們把這三步過程概括為六個字:一看二減三加。思維是以知識作為中介的。這個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借助表象,充分理解了13-9這道題的算理。
四、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方面是:
1、過分的注重了課堂的時間,過多的奪取了學生自求知識的權利,這也是我平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我也會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自己體驗,去擺、去說、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過程都表述出來,我想這才是學生內化的過程。
2、評價語言不夠準確。
3、個別教學體現不夠。應該多注重輔導b組的學生。
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7
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是在小數的意義、性質、數位順序表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這部分知識,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法則,還要同整數加減法結合起來,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加減法的實質。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數位上的數對齊。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幾點思考:
1.設計時我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知中來,使學生懂得應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是獲得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從課堂反饋來看,學生能夠借助已有知識經驗獨立完成兩位小數加減法,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算理,實現先學后教,自主建構。
2.我選擇購書布置圖書角作為教學背景,將枯燥的計算教學置身于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中來,讓學生感受到計算學習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
3.重視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購書情境讓學生根據2個條件提問題,之后在解決問題時,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
4.在學法指導上,我采取了遷移、點撥、滲透對比、反饋等多種指導方法,突出了問題讓學生提出,算法讓學生探究,疑難讓學生交流。不過,本節課,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評價語缺乏針對性,有待在今后教學中不斷改進。
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8
本節課是一節復習課,意在通過復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同分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算法;進一步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計算;能正確進行分數之間的混合運算;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相應的練習,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在練習的活動中,教育學生逐步養成獨立思考,并善于與同伴交流想法的良好學習習慣。
課堂上,我和同學們一起回顧了這部分的知識以及這些知識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在每一環節上都進行了相應的練習,各環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并能認真思考和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情況,設置的題型也是由易到難,有層次性,符合學生的各個智力發展階段,通過全面而系統的復習,讓學生加深了對以前所學知識的理解,把分數加減法的方法簡單概括為:“一看,二通,三算,四約,五化”。
具體的就是:
一是看清是同分母還是異分母,
二是異分母先通分,化成同分母,
三是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
四是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五是結果是假分數的要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以后同學們做這種題目就可以按照這種方法去做,簡便又不易錯。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供探索空間。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交往的過程,傳統的教將讓位于學生的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一切只有從學生出發,才能有效的促進教學,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教者要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本節課我沒有依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先學意義,后總結計算方法,而是倒過來,先學習計算方法,再學習意義。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從學生的知識背景出發,學生已經學過分數的分數,并能根據分數單位進行口算,另外,孩子發現一個問題量,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結果,為了照顧孩子的學習特點故做出上述處理。教學時讓學生舉出分數的例子,口答分數加減法,舉例列算式,再觀察,計算,完全讓學生自主探究,使其經歷一個“口算——舉例——比較——交流——概括——驗證”這樣一個全過程。課上,我盡量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同時也努力使學生保持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這節課,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同時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并學會欣賞自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爭取讓學生感受復習課的魅力:構建數學知識的一個框架,貫穿數學方法的一條主線,體現數學思想的一個高度。縱觀整節課,也還存在這許多不足的地方。
1、語言還不夠簡潔、明了,說的話多,有時把應該學生講的話也講了,這樣學生就失去了自我表達的機會,在這方面還應多注意自己數學語言的準確性。
2、在某些教學環節的設計,考慮得不夠細,每個環節的銜接也不夠流暢。
3、復習課練習的量就應增加,過多的重視系統、主線及思想,對中差生關注度不夠,是以后需要改進的地方。
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9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在設計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一、創設現實有趣的活動情境學習新知。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讓他們積極投入到活動學習數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為此,我利用課件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游園會”作為學生學習十幾減9的活動背景,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學生喜歡的活動聯成一體。通過解決“還剩幾個氣球?”“還有幾個沒套中?”等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不只是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蘊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
二、討論交流,探索算法。
十幾減9的知識,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并不是新知識,而是一種舊知識,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早有這方面的體驗。因此,根據情境圖列出的2個減法算式:15-9,14-9,我提出這樣的要求:“四人小組任選一題來研究算法,相互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思考,讓孩子利用已有的經驗來計算,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反饋時,有用直觀圖數出結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結果的,有用想加做減的,有用平十法的,孩子們都有機會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課堂上探究的氣氛濃厚,孩子們的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利用小棒理解算理,突破難點
破十法和平十法學生不太容易理解算理,為了讓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算理,當學生講到一種算法時,請學生復述后,我在投影儀上進行小棒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突破難點。
四、發散思維,培養創新。
在拓展練習這一環節,我設計了-9=,填法多種,目的是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營造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最后再通過讓學生尋找十幾減9的秘密,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10
“十幾減9”是人教實驗版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課本上通過小精靈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節游園會,讓學生從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再列式計算。我在教學時,也是通過課件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探索十幾減9的算法多樣性。課本上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上出現了三種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里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于13,13減9就等于幾。雖然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時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機會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同時學生思維品質得到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破十減的算理,我還給學生留出了動手擺小棒的時間,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確了兩種計算方法:“破十減”的方法和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就這一節課,學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不過對于一些學困生來說,教給他們一種固定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
【多位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不退位減法課后教學反思06-12
《小數減法》課后教學反思(精選10篇)10-19
《20以內的退位減法》課后教學反思06-24
《多位數減法練習課》的聽課反思01-25
《多位數減法練習課》教學設計03-29
《多位數減法練習課》教學設計范文09-03
多位數乘法教學反思06-12
多位數讀法的教學反思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