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學反思1
語文考試——拿住耗子才是好貓 學生為什么不喜歡作文?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目前的語文考試所致。您瞧,考試的作文題目不管學生是不是有生活,不管學生是不是有感受,總之我出了題你就得無條件的去答,面對這樣的考試,學生是毫無選擇的,所以不管怎樣,到了考場上,有沒有生活也得“編”,有沒有感受也得“煽”,沒辦法,誰讓咱是被考的呢?
另外,這樣的考試,也帶給了老師很大的功利心,很多老師不再研究作文學習本身的規律,不再研究過程,而是研究起了考試,研究起了如何對付考試作文,因為不管怎樣,只有在考場上拿了高分才是老師的成績,于是乎,為了追“分”,一些速成的作文教學出現了,老師不管是不是符合學習規律,忽視了學習過程,忽視了學生的生活,只要結果,哪怕學生在說假話,在無病呻吟,甚至在抄襲,一切均不在話下——不管白貓黑貓,拿住耗子才是好貓!
作文批改——老師的眼睛不揉沙子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語文老師都成了文學批評家,用挑剔的眼光看著學生稚嫩的習作,用放大鏡看著那些所謂的毛病,不考慮自己教的怎樣,不考慮學生的作文應該怎么會寫,好像學生天生就應該會寫作文,而且應該寫出高水平的“作品”,所以,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一律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從錯字到病句,從段落到篇章,都要挑剔,我們不反對指出學生的錯誤、毛病,但是難道學生除了這些毛病就沒有值得你去夸獎的地方嗎?再說,從長遠看,以發展的眼光來看,難道這些毛病不挑不可以嗎?祖慶老師曾提出讓老師不寫批語而寫讀后感,就文章和學生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的閃光點,本人非常贊同。這樣批改,學生會喜歡,會覺得作文不難,每次看老師的批語就是在和老師交流,久而久之喜歡上作文,那很好玩!和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興趣相比,那些毛病不挑又何妨?
有的老師之所以不放過學生一點點的毛病,其實還是自己的功利心在作怪——這樣的作文拿到考場上還能那高分嗎?豈不知磨刀不誤砍柴功,學生喜歡寫作文,喜歡每天寫點什么,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真正的作文能力,那還怕考試嗎?
閱讀教學——“讀”是根本,“寫”是點綴 讀中學寫,歷來被語文教學所認可,沒有讀就沒有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讀的課堂也是學習寫的課堂。但實際上又是怎樣的呢?現在的閱讀教學中有一個很響的口號——閱讀課讀是根本!沒錯,閱讀就是讀,但是怎么讀?僅僅是翻來覆去,拿腔拿調的朗讀嗎?不出聲的讀不是讀嗎?讀的時候是不是要有思考?好的文章要不要背誦積累?這些都應該是我們所應該關注的。看看現在的閱讀課吧,為了讀而讀,為了展示老師的功夫而讀,為了讓課堂迎合評委的要求而讀,真正的思考、涵詠語言的魅力的默讀反而少之又少,甚至要費力的去找,才能在一節課上找到那么幾分鐘。
大家想想吧,40分鐘里,學生在拿腔拿調的所謂朗讀中會學到些什么呢?能掌握多少語言的規律呢?在這樣的讀中,學生會學會寫嗎?有人會說,我在讀中安排了寫呀,可僅僅是寫那么一兩句,僅僅是為了點綴而安排的寫,就把讀中學寫的目標完成了嗎?遠遠不夠啊!在讀中,要滲透給孩子們語言的規律,在讀中要讓孩子們體會到精彩語言的妙處,在讀中要學會如何表達,經典的語言范例要記在腦子里成為自己的文學素養的養分。
落地麥曾提出寫對讀的侵略,我反而要說讀對寫的侵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真的是侵略,而是野蠻的侵略。讀和寫是不可分割的孿生兄弟,讀要讀出興趣,要讀出品味,要讀出收獲,要讀出思考,這樣的讀才能形成真正的語文素養,才能為寫打下良好的基礎。現在最大的悲哀就是老師們在讀言讀,在寫言寫,我說讀和寫都分別在侵略著對方,也都不該侵略對方,而應該是聯合作戰。
這三大殺手的存在,嚴重威脅著作文教學的發展,學生剛剛出現的一些寫作的興趣萌芽,還沒等露出地面,就被無情的斬首了,這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悲哀嗎?
語文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描述的是一位名叫瓦尼亞的小朋友,趁家人不注意,偷嘗了一個李子,《李子核》教學反思。媽媽知道后,問大家吃了李子沒有,他說自己沒有吃。后來,當他聽媽媽說,誰要是把李子核吞下去,肚子里就會長出小樹來時,他嚇得臉色發白,忙說自己把李子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這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們,做人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能說謊話。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描寫尤為生動,非常真實地描寫出瓦尼亞想吃李子又猶豫不決的樣子。
課上完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下幾點認識:
一、要給學生一個自主的課堂。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教育論文《《李子核》教學反思》。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本節課我正是朝為學生創設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有很強的參與意識。這一點我做得不夠。
二、語文教學要“去粗取精”針對學生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
這篇課文對我們班的學生來說,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在進行第二段的教學時,我開始是讓學生先找出能體會到瓦尼亞特別想吃李子的詞語,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理解不是很好,于是接著讓學生先讀句子表演動作,在指導、評價學生表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句子中對瓦尼亞動作描寫背后的瓦尼亞想吃李子的內心。由于變化了教學方法,降低了學生理解上、語言表達上的難度,學生的學習氣氛很容易被調動起來了,但由于課前準備不充分,沒有買到李子,所以沒有進行學生表演部分,所以學生理解有些難度。
在第三段的教學中,又有做動作體會的環節。為了避免重復感,在體會心情后又增加了一個問題:“你覺得瓦尼亞能嘗出李子的香甜美味嗎?”這個問題一下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通過各種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經驗出發真正走進了瓦尼亞的內心,更好地理解了課文,這是我本節課的核心關鍵。
語文教學反思3
語文學習有三大版塊:一是基礎,二是閱讀,三是作文。這三塊都要給予以足夠的重視。如果閱讀與作文是個“大西瓜”,那么“基礎”這個芝麻我們也要撿,它起著四兩撥千金的作用。
隨著秋季長期班的結束,各學校密考接近尾聲。作為語文老師,我也好好地反思了一下同學們語文的學習情況。
現象
語文單科前十名中有六名同學來自品讀行,我想的是還有四名同學呢,還有前20名、前100名、前300名……中間有多少同學出自品讀行呢,可惜沒有完全統計。
因而只有以點帶面式地分析我們同學們語文學習的遺憾了。從參加過羊8考試的部分同學來看,在我們帶領大家學習中,閱讀與作文失分已經很少了,相反在基礎題上失分很多,很令人惋惜。因而我們孩子們的語文學習成績還可以提升,而且這個空間還很大,提升速度還很快。
存在的問題
經過在品讀行系統的學習,同學們的閱讀與作文能力有大幅度地提高,有的盡管總分沒有超過80分,可是閱讀和作文僅扣幾分。問題出自哪里?
比如說:有個題目考的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個“罔”字的寫法,這一個題就3分。這個字在平時上課時,我很重視,經驗告訴我以前的同學會錯,現在的同學同樣會犯錯。于是我詳細地講解這個字的構成,并讓同學到黑板進行板書,讓他們自己知道錯誤,并改正錯誤。可是對易寫錯誤的字重復的次數不夠,一些平時的牛娃也自以為是,我也太高估他們的能力,認為他們這些牛娃在這些小問題上點到即可,不必深究。可從結果上看,羊8考試正因為這樣的小問題,還有一批牛娃并沒有突現出來。
再看下面這個題:
下列加點字的讀音,與所給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模mó 模范 模樣 模仿 模本
B.蒙méng 蒙哄 蒙騙 蒙混 蒙昧
C.禁jìn 禁令 禁錮 禁忌 禁受
D.盡jǐn 盡管 盡先 盡量 盡快
這是一道看似很簡單的多音字題,一個班六十幾人大多選B項(正確選D)。其實蒙讀“mēng” 時釋義有①欺騙②昏迷,眼發黑③胡亂猜測。讀“méng”時釋義有:①沒有知識,愚昧②遮蓋起來③受④形容雨點細小⑤姓⑥同“艨”。這樣不難看出B項正確讀音應該是蒙mēng哄、蒙mēng騙、蒙 méng混、蒙 méng昧。如果沒有弄懂字的意思,從平時語言入手一定會出錯。
我們每一次課堂上都有小測,都有詩詞默寫,不管是小升初還是初中,甚至是中考,都會考默寫,可是每次能全對的同學一個班只有幾個同學,甚至是全軍覆沒。
分析
從以上幾個地方可以看到,同學們的基礎還是很薄弱,有的字不會寫,有的詩不會背,還有大多數同學以為自己會背詩詞就高枕無憂了,結果提筆忘字,寫錯別字。現在我們做個小測驗,大多數人都會背《詩經》里《關雎》里的名句“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那你會寫拼音“yǎo tiǎo”的這兩個字么?
語文的積累很重要。荀子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從點滴積累,語文難以學好。
解決辦法
學習就是一個與遺忘對抗的過程。對拼音、詞語、詩句要達到全部記住和會寫的目的,要用多種方法對抗遺忘。①全方位立體式學習。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這部分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容易被大家所忽視。學習一定要落腳點到動手上來,會寫才叫做真正地掌握了。②每個同學要準備一個錯題集,將每次學習后出現的錯別字、錯詞、錯詩句全部抄錄在上面,這其實就是找到自己知識上的盲點了。平時多拿出看看,包括考試前也是重點復習的對象。③用滾動式復習的方式對抗遺忘。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學習后的第二天將會遺忘昨天學習的40%,而且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所以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滾動式地復習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復習的時間間隔點是5分鐘、30分鐘、12小時、1天、2天、4天、7天、15天。15天后,對于記憶的內容就基本穩定下來了。④在語文學習中還有一個難點,那就是成語。從成語本身來講并不難,難的是數量,數量龐大得讓人瞠目結舌。這就需要準備一個積累本,每天抄寫三個成語、意思及例句,每天記三個,日積月累,一年后就可以記住常見的1000個成語了,一直到高中畢業這個積累本都是有用的。當孩子形成摘錄的習慣后,就可以抄好詞好句、好的開頭與結尾了,這都將對閱讀與作文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⑤博覽群書,博聞強記。大凡在文學上有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廣泛閱讀和背誦。《上下五千年》、《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可以作為孩子打開語文這扇門的鑰匙,它涉及到領域很寬,內容也比較集中。⑥善于使用工具書,推薦《大集結》。
我們的每一次課都涵蓋有語文的基礎內容,以常見常考的詞語為主,看似平淡其實是去粗取精,讓孩子在拉網式的學習中找到重點,因為我們對學習要求要更精細與精準。
因而在今后的語文學習和教學中,我們會把閱讀與作文這個大“西瓜”與基礎這個小“芝麻”都重視起來,從講義內容到上課的細節,加強研究,加強引導,以培養更多的牛娃。
語文教學反思4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課內容豐富,意蘊深刻,但我教得較為輕松。主要是注意了五個方面:
一是抓住了課文詞匯量豐富的特點,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達到會釋意、會運用。
二是抓住文章充滿生命情感、具有號召力和感染力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深刻體味文章語言的美感和氣勢,反復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是尊重學生的認知實際,打開學生發問的閘門和思維通道,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自主、大膽地探究。
四是準確地把握教學的動態過程,敏銳地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介入學生的發問和回答,拓展學生的問題內涵,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鑰匙,幫助學生化解課文的重點、難點。
五是及時抓住教學的有利時機,針對課文內容的多層次性和語文問題的多端性、多解性的特點,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訓練,升華學生的認識和情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顯示了較高的思維、探究能力。這節語文課給我的啟示是:
1、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花樣翻新。語文課不能缺少朗朗的讀書聲,不能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對優美精彩文段的欣賞和必要的獨到的分析見解。
2、提倡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到思考。合作學習必須在學生充分閱讀、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否則,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給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3、語文課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語文課的“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在合作學習中如果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4、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升華認識,學會學習。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活動。
總之,語文課如何發揮文本的優勢,發揮語文的思維、情感優勢,以知識去激活知識,以情感去感化情感,以心靈去振奮心靈,以生命去激揚生命,是今后語文新課程教學值得好好探究的問題。
語文教學反思5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教學反思
初讀課文,感覺第二自然段是個多余的段落,然而仔細地再讀一次課文,便會發覺作者的精妙之處:這美麗的春天時,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滿了生機。因此,在教學中。重點并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了解最后一句“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這一句的內容恰恰安排在課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學的重點便回到了研讀3、4自然段上。
回顧一節課,感受有得有失。
覺得遺憾的是自從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后,學生參與的面雖然廣了,互動的空間雖然大了,課堂涉及的面也寬了,整個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學任務卻始終不能按我預設的教學方案執行到底。于是,我在每節課前,我都要精心地考慮我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到底要安排多少時間才能真正將教學內容落到實處。
今天在課前,我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因素和設計問題的難度,然后決定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進行教學:第一部分教學課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學習課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這樣的安排顯然是滿足班級實際情況的。因為,通過這樣的教學,我明顯感覺到四人小組學習真正落到了實處,學習的時間、學生參與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證;我每設計的問題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到討論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過大堂反饋這一環節,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真正使小組學習走向規范化了。
收獲最大的還在于幾個預設環節出現了比較精彩的表現。
教學片段一:
師:好,現在請大家細細地讀讀第二自然段,小組學習,完成下面任務:(出示)你覺得作者哪些詞語用得特別好?讓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小組內交流,注意每個人選擇不同的景物進行交流,盡量不要重復。
生自主學習。
生:我覺得“趕集”這個詞用得特別好,因為它寫出了春天里花、草、葉爭著比美的情景。
生:我有補充,我也覺得這個詞寫得好,“趕集”是指人們一起上市場的樣子,在這個句子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寫出了百花爭艷的景象,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花兒正在比誰長得美,一棵棵小草爭著向上長的鏡頭。
師:說得真好,不僅說出了詞語用得好的原因,還說到了修辭,你們組的學習效率真高。
生:這一句中的“聚攏”用了擬人的手法描寫了這些植物生機勃勃的樣子。
師:你也有一雙慧眼同,讀得很仔細。而且運用得也很及時。
生:“吹拂”這個詞用得好。因為這個詞寫出了春天的風很輕、很柔,吹在臉上很舒服,不像冬天的風那樣刮在臉上很疼。
生:我認為“灑落”這個詞也寫出了春風輕、柔的特點。
師:春雨細細的灑落下來,讓你感覺到了什么?
生:讓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落在臉上癢癢的。
師:你認真閱讀了《春》這篇文章,所以才會有這么美的想象。想象閱讀要注意積累,還要學會運用,這樣的閱讀才是有用的。
生:“柔”這個字讓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小河邊,柳會剛剛長出了嫩嫩的芽兒,她們對著小河在照鏡子 ,一陣風吹來,柳枝擺動著長長的枝條兒,仿佛在梳洗自己的辮子。
師:多么豐富的想象!是不是該送給她掌聲?在體會詞語的時候,加上自己的描述就可以把這種體會說得更生動形象。其實,在這個句子中,還有一個字也寫出了柳枝剛發芽的情景。
生:“柔”
生:是“展開”。
生:“鵝黃色”也是的,一般剛長出的新葉子都是這種顏色的。這幾天我注意觀察了,河旁的柳枝現在就是這種顏色的。
[設計意圖:在備課的時候,我也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經驗。本來我只想把這些詞圈畫出來,然后讓他們討論一下的,不過,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這個環節如果這樣處理很不好,這樣就使學生的學習顯得很被動,與其這樣教學,還不如放手讓他們自主學習,再來反饋學習情況更好。
通過課堂實施,我發現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我預設得更好,學生的思維的確不能小看。他們的發言很精彩,對于作者如何寫好景物,通過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來了解在語文中,用好詞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反思:這一教學片段自我感覺很好,學生能夠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妙之處。學生的發言不再是簡單的“我認為哪個詞用得好”,而是關注了好在哪兒,能夠從修辭、作用等方面體會文字的精妙之處。這正是我預期的效果。在這段教學中,還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學生說“各色鮮艷”“爛漫無比”這兩個詞感受到了春天的顏色很多,花兒開得很美。再比如“趕”字讓我們形象地感受到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的情景……
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預設,如果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經驗,真正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有效性就會落到實處。
教學片段二:
師:讀讀第3、4自然段,小組內討論,你看到了哪些畫面?(出示小組學習的內容)
生:我看到了燕子在飛行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了燕子在休息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燕子在捕食呢。
師出示三幅畫面:現在,請你任選一幅畫面來說說。
生討論、交流。
(第一幅畫面是燕子由這邊的稻田飛到那邊的柳樹下的情景;第二幅是燕子橫掠過湖面時的情景;第三幅是燕子停息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這三幅畫面真實地描寫出了燕子給春光增添無窮樂趣的景象。出示這三幅畫面旨在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第一幅中主要展現出了燕子飛行速度快,飛行姿態優美的情景。“斜”、“掠”、“橫掠過”、“唧”等詞主要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速度很快,而且其飛行的姿態也很優美,其實直接讀語言文字也是能找到的,但是如果借助畫面的話,更加直觀、形象。下面兩幅畫面對于理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也是很有幫助的。第三幅畫面中“幾痕”、“五線譜”等細節也是很有幫助的。]
生:我喜歡第一幅畫面中的小燕子。這幅畫面中小燕子飛行的樣子很優美。
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斜著身子掠過”,讓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姿態很優美,而且飛行時也很快。
師:哪個字更能體現燕子飛行速度的快?
生:“掠過”,
師:掠過怎樣理解?
生:輕輕地擦過。
師:小燕子飛行時輕輕地擦過水面,那速度真是快。還從哪些詞中感受到了小燕子的飛行速度快?
生:“唧的一聲已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這句中的“唧”我感覺燕子飛得很快。
師:“唧” 不過是燕子飛行時的叫聲,這叫聲怎么能感覺到快呢?
生:才叫了一聲,就飛過了一條河,讓我們,再快也不能飛得那樣快啊。
(生笑)
師:是啊,燕子才叫了一聲,就由河這邊飛到河那邊了,這速度是夠快的。那么“橫掠過”湖面又說明了什么?
生:第一是說明它飛得快,還有寫出了它飛行時很美麗。
師:像蜻蜓、燕子等低飛還能說明什么?
生:我知道蜻蜓低飛是在捕捉蟲子。
師:是的,燕子和蜻蜓一樣,從水面掠過時,就是為了捕捉離水面比較近的飛蟲。
生點了點頭。
師:注意這個字了嗎?“暈”,能不能改成“圓圈”?讀讀比比。
生自由讀,好像若有所悟,但又沒人舉手。
師:好的,給暈組個詞吧。日暈、月暈。誰知道日暈和月暈是什么樣子的?(師簡單介紹日暈和月暈)
生:哦,我知道了。這小圓暈像月暈和日暈一樣美麗,而圓圈只是一圈一圈的。
……
反思:在描寫作文時,常常喜歡和孩子們說“細節”這個詞,然而什么叫“細節描寫”,許多孩子只是模棱兩可地明白,每次真正習作時,又不知道什么叫“細節”了。事實上,在我們每一篇課文中都有細節描寫。像第3小節中“唧”“掠”“落”“痕”等詞就是一些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描寫正是能體現燕子的飛行特點和停息特點的。如果在教學中抓住了這些詞進行教學的話,那么課堂教學便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我知道憑借目前班上孩子的能力可能無法達到我預設中的情況,但是在課堂上,我還是找到了精彩的發言。
“痕”字的教學也是有難度的,在學生賞讀這一句后,我問了一句:能不能把這個字改成“根”?孩子們爭著說不能,因為幾根電線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而“痕”是“痕跡”,痕跡是看不太清楚的,電線那么高,燕子是停在高高的電線上的,當然不是“根”,而是用“痕”了。
葉圣陶先生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作者用詞造句如此精妙傳神,是值得教師反復咀嚼,學生反復品味的。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未到這樣的境,幫需要教師正確地引領。
語文教學反思6
一、以寫字教學為切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小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忽視了這一點。而新教材已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在教材的開始,不再急于講授課文。而是打破了常規,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新學期初,我就注重了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經過觀察、模仿、練習,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利用寫字歌:“學寫字,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紙放正,一尺一拳要記清,手離筆尖一寸高,寫字認真要心靜”,來幫忙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求學生寫字時,必須要跟寫字歌進行對照。教師隨時進行督促和指導。一周下來,學生寫字時已是個個端坐。除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寫好字。每課后的寫字練習,不可忽視,每一天應安排必須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良好的寫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必須耐心細致、精心地指導,并嚴格反復長期的訓練,從而讓學生把字寫端正寫漂亮了。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語新課程標準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構成本事。”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于自我的學習,課堂上的收獲實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決心真心實意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三、把握訓練訓題,注重學生本事的提高。新教材旨在使學生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而是要把書讀活。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又要提高學生的本事。就拿口語交際這一訓練來說吧,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概括、說話等本事,更是給學生供給了一個創新的天地,想怎樣說就怎樣說,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從而也為夯實寫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教這類訓練時,要精心組織,重“說”和“演”的訓練。如,我在教第六課《小攝影師》時,根據書上的插圖,實地模擬進行表演,這樣使學生的形象感知變得直觀化。學生在簡便愉悅的環境下,相互之間對起話來。頭頭是道,不但“說”得到了鍛煉,也使學生感悟了許多道理。
三、多讀、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以往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本事只能靠本事去培養,才干僅有靠才干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能夠經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有時提出的問題,教師也會覺得束手無策。新教材的資料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我認為平時應當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
總之,新教材充滿著時代的氣息,資料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法上如何去創新。努力幫忙學生從小練好語文基本功,為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體現新教材的真正價。
語文教學反思7
語文園地教學是鞏固一單元學習的綜合教學。本語文園地一共涉及到了三方面的內容:即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交流平臺”旨在讓學生學習一些如何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詞句段運用”意在讓學生學會如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如何乘公交車出行;“日積月累”展示給我們的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通過教學,我有以下想分享的內容:
一、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對于“交流平臺”這一板塊,我讓同學們回憶以前學古詩詞時的一些方法,引導他們進行歸納。學習古詩詞的方法有:(1)可以借助注釋理解古詩詞;(2)有畫面感的詩句,可以通過想象去體會;(3)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識,也有助于我們理解古詩詞的意思。總結之后,我出示了幾首典型的詩句,讓同學們根據我們總結出來的方法去學習,效果很不錯。
2、詞句段運用”這一板塊,我先讓同學們讀例句,學習怎樣用一段話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出示一個觀點,讓學生練習圍繞著這個觀點寫一段話。對于中心句,三年級就開始涉及,所以學生們都比較熟悉,可是要真的自己動手用一段話來寫一個觀點,一部分同學還是比較欠缺。對于學做公交車,我出示公交車的乘車路線的圖片,讓學生們自己親身體驗,如何找到要去的目的地,同學們參與度很高。通過體驗,我引導學生總結:公交車停靠的站點越多,需要的時間就越長;首班車是指最早的一班車的發車時間,末班車是指最晚的一班車的發車時間。
3、對于“日積月累”的學習,我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引導他們猜測、解釋并弄懂其意思,再比賽背誦,學生們學習得比較扎實。
二、成功之處
在教授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整節課各個板塊銜接自然,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很高,整節課下來,雖然沒有設計特別的環節,但學生們學習得還是比較扎實的。基本實現了這節課的目標,并實現了學以致用。
三、不足之處
對于這一課的學習,我雖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但對課堂時間的把握有很大的欠缺,因為前兩板塊的學習占用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后面的“日積月累”的解釋比較倉促,感覺學生們對五音的理解還有所欠缺。
四、改進措施
如果重上這節課的話,我會繼續努力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合理地把握時間、把握重點,加長時間放到后面的“日積月累”上。出示圖片,讓學生明白五行都有什么,展示稻子、麥子等圖片,讓學生通過形象的圖片理解五行、五谷等到底是什么,從而使得整個課堂學生們學習起來更加輕松、有趣。
語文園地的教學,就是要以生活為主線,就是要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學生才會用真實的筆觸表現生活,表現自我。因此,我們要教學生從小就接觸和認識社會,觀察社會生活,積累生活。
“交流平臺”欄目的重點是教學生學會一些理解古詩的方法,學生從自己平常的學習經驗出發,談自己的學習體會。然后通過交流,互相學習,最后理解一首課外古詩,驗證自己的學習效果。
“詞句段運用”欄目有兩項內容,一是從一段話中提煉觀點,二是學習選擇合適的乘車路線。教學此欄目,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發言,然后教師指導。
課堂教學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僅積累了知識,而且學到了學習方法。
語文教學反思8
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來說,不僅要上好每一堂課,還要對教材進行加工,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反思。因為數學教育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為關注結果是如何發生,發展的。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從教學目標來看,每節課都有一個最為重要的,關鍵的,處于核心地位的目標。高中數學不少教學內容適合于開展研究性學習;二是從學習的角度來看,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設計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我們能充分挖掘支撐這一核心目標的背景知識,通過選擇,利用這些背景知識組成指向本節課知識核心的,極富穿透力和啟發性的學習材料,提煉出本節課的研究主題,這樣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以下就是我結合高中教師培訓聯系自己在平時教學時的一些情況對教學的一些反思。
一、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以數列為例:從邏輯的角度看,數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義,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類,以及幾個特殊的數列,結合之前學習過的函數來說,它在某種程度上說,數列也是一類函數,當然也具有函數的相關性質,但不是全部。從關系的角度來看,不僅數列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實質性的聯系,數列與其他中學數學內容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
二、對學數學的反思
對于在數學課堂每一位學生來說,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余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邁進。平時布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后,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時,讓學困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后習題不在家做,對于書上個別特別難的題目可以不做練。
總之,在上好一堂的同時,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進行相應的教學反思可以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從而更好的服務于學生。
語文教學反思9
《軍需處長》這篇課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深深打動著我。這學期,學校給了我執教的機會,我選擇了這篇感人至深的課文。在認真研究教材的情況下,我對文本進行了獨立的研究和思考,我改變以往教學思路,用將軍的思索來貫穿整篇課文的學習,由將軍先前的擔憂: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到文尾:如果順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來組織教學。
曾有教育先驅者說過: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個靈魂呼喚另一個靈魂,把學生的靈魂牽引到至善,至美的語文教學,應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紅軍隊伍里的一名軍需處長用自己的身軀,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靈魂鑄造了這座豐碑,這怎能不令人感嘆?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亮點進行了一定的品味。如:教學第13自然段,當將軍得知這位凍僵的老戰士是軍需處長時:“將軍愣住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向這位與沖山化為一體的老戰士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讓學生領悟到這些神態、動作的描寫既體現了將軍內心的巨大震動,又體現了將軍復雜的內心情感。又如在學到文中描寫軍需處長外貌、神態、衣著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因為這段是課文的重點之一,要想讓學生一步到位地去理解很難,故而了教學到將軍知道這位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時“愣住了”, 我設計了對這段文字的一次反芻的教學環節,讓學生根據文中的有關描寫,發揮想象,想象一下軍需處長在犧牲前會想些什么?以此來更深刻地感悟軍需處長的品格,做到細微之處悟精神。同時,我還設計了讓學生面對“晶瑩的豐碑”走進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去想象,去貼近人物的心靈,入境動情使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人物的形象更加高大。
“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長而生靈思”。語文教學要根植于情感,朗讀是加深學生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我們的新課程改革也一直呼喚讀的回歸,該篇文章都以將軍的思想感情的發展為線索,文章感情強烈。新課程改革的歷程中,讓我更加認識到語文教學中讀的重要性。()在本文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如:朗讀第七自然段,我指導學生懷著對凍死的老戰士的崇敬、懷念之情,讀出一種莊嚴、悲痛的情調,語速較慢,勻調平真,讀將軍的訓話時,要表現出斥責、威嚴的口氣。而讀文十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到得知凍僵的老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時,那種震憾、內疚、敬仰的復雜心情,語速緩慢,讀得深沉、莊重。教學中,我采用范讀,指名讀,各讀等各種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入情入境,體會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受到情感的熏陶。我總認為,終有一日,看似簡單的朗讀會在學生身上匯成創新之河,厚積而薄發。
語文教學反思10
今天上午,與五九班學生合作,共同學習了《我的戰友邱少云》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深入體會戰士們在執行任務時所面臨的困難和需遵守的作戰紀律的基礎上,這節課的主要任務就是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現和“我”的心理描寫感知邱少云的高尚品格。
從整節課來說,學生在小組合作環節表現不錯,對于合作流程“自學——組內交流——展示匯報”已經基本掌握,在一些細節之處還需教師的規范、引領,例如在組內交流環節小組長要學會安排發言的順序,交流結束之后小組長要合理安排匯報順序等等。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一定能夠輕松、自如的參與到小組的活動之中。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通過各教學環節逐步實現“抓住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現以及戰友“我”的心理描寫感知邱少云堅強的意志、嚴守紀律的高尚品格“這一教學目標,努力將學習任務清晰地呈現給學生,努力將學生帶入當時主人公所處的緊張、危險的情境之中,努力利用學案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當然,這是自己努力追求的,我想有目標就好。
這節課這次已經是第三次講授,經過這樣的磨課過程,我個人最深刻的體會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所設定的教學目標一定要少而精,不能貪大圖全,這樣更容易操作一些。在具體環節的設計上,一定要圍繞目標,緊扣目標。教師在授課之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就是心中有目標,心中有環節,心中明確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為了實現什么目的而確定的,只有教師做到了心中有數,才能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實現學習目標。
在具體的教學中還是存在不足之處的。在學生匯報時,課前的教學預設還是不夠充分,因此當學生從意想不到的句子談起是,自己當時的一瞬間還是大腦空白了一下,這就是說面臨教學中的突發事件還是缺少一些應急能力,還需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的錘煉自己。
《我的母親》是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一單元的課文都是追敘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的文章,人文內涵豐富。
在講授這一課前,我和同學科的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達成了共識,課堂采用“先學后教”的模式。在課堂上我又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比如,導入之后,我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母親,如果讓他們來寫這篇作文會如何做,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又可以讓學生拿自己的構思與課文進行比較,可提高學生作文的水平。
在課堂內容的設計上,我沒有想展現太多的東西,只把理清思路作為重點,以此引出對母親性格特征的把握。這樣,課堂上出現一個主問題,便于學生對課堂的把握,便于學生的理解。也避免了課堂上講的東西過多,學生什么都設計了,最后也什么都沒有弄明白。
在學生的回答上,我沒有為了讓課堂進展的順利而刻意地去挑選好學生,而是把中下等學生作為重點,如果他們回答不上來,再讓好一點的學生去補充。這樣既照顧了差學生,又兼顧了課堂。
因而,課堂上我表現的也比較輕松。當然,也存在不完備的地方,如學校要求的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準確性、邏輯性,學生的自主性的培養等,這些還需要在以后的課堂上慢慢去做。
語文教學反思11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的學習效率,首先要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注意知識前后的聯系,形成知識框架,其次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了解學生此階段的知識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特別是自學,尤其是在課堂上,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1.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目標,即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可以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選擇例題時,例題最好是呈階梯式展現,我在準備一堂課時,通常是將一節或一章的題目先做完,再針對本節的知識內容選擇相關題目,往往每節課都涉及好幾種題型。
3.要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師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顯著特點:
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45分鐘的內容在35分鐘中就加以解決,
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
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
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可能的話教學可以自編電腦課件,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的圖形、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4.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
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5.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并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6.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在一堂課中,教師盡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剛畢業那會,每次上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點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來。
7.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著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于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說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見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8.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反證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中學數學教材的條章節之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語文教學反思12
《散步》體現著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課文,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感受親情的要求。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復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圈點勾畫法、品讀法、討論法,讀與寫(讀與說)結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復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系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學們自由選擇課文內容(可以是一個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話,只要讀出感情),選擇幾名同學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學們自由選擇課文內容(可以是一個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話,只要讀出感情),選擇幾名同學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大屏幕顯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停頓、重音等方面)
A、指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歡愉而深沉
B、“我”的語氣、語調應該怎樣把握?
這一課中,學習本文通過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感情是我設置的一個教學目標,這也是我選取的一個教學重點。《散步》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太遲、太遲”“總算”“又”“熬”這幾個詞語要學生重點領會,強調要重讀,并要求反復地朗誦,以達到理解的程度。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氣氛有些緊張,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在課堂上有很多老師聽課,導致了害怕的心理,還有作為一個新老師第一次面對這么多前輩上公開課有不免有些緊張,在布置預習時也出現了一個漏洞就是沒有具體地落實到問題。在這一課中有很多的內容可以作為重點來講,我主要是選取親情方面來延伸。在備課過程中,對《散步》這文本剖析得不夠透徹,文中的有些語句還是可以挖掘得更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詞的深刻含義。
因選取的內容容量太大,一節的內容沒完成,應該在以后的課堂上把握好時間,以保證一堂課的完整性。
語文教學反思13
今天是組內講課,說來也是講過幾次了,來聽課的都是極熟悉的老師,可是還是不免有很多緊張。
講的是第21課《太陽》,條理極其清晰的一篇說明文。在課前讓學生們做了充分的預習,包括生字及課文大概內容,課文信息量其實是挺多的,但不準備在課上花費過多時間講字詞,計劃一節課給講完。上周在別班上課時候曾講過一次,但是沒有完成計劃,最后剩下一些內容趕得很急,所以本節課就加快了節奏,不過卻是有點兒過了,好像又太快了。
上課以謎語導入,較簡單,學生們一下子猜出。字詞預習檢查,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課文以“后羿射日”這個神話傳說開頭,讀故事問大家:“后羿到底有沒有這個本領能把太陽射下來呢?”走入課文,講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在講特點的過程中,由于一直想著千萬不能講不完,就“刷刷刷”特別快,在學生們回答完問題后,也沒有進行朗讀及指導朗讀,接著就進行下半部分了。下半部分是講“太陽與人類的關系”,讓學生們逐一找出,也基本是跟著PPT出示,幾句帶過。最后一段:“如果沒有太陽,我們的世界將會怎么樣?“,由于時間還比較充裕,所以在這個過程讓學生們進行了短暫的小練筆,發言并進行了閱讀,有感情的指導閱讀。最后以”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結束。最后小練筆作業:以太陽的身份自我介紹。
課文講完,其實自己在講課過程中就意識到了問題,害怕一節課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節奏太快,每個程序基本都有,但學生們好像不能掌握的比較扎實。整體下來有點兒“趕”,還是因為沒有合理計劃好時間安排,隨意性比較大,以后應該特別注意了。
課后和老師交流,同組老師提出的問題和我自己意識到的差不多,并且提出了更多有建設性的意見,比如說:語文課堂上一定要更多的朗朗書聲,一定要給學生更充裕的時間自己探討學習,老師一定要敢于放手給學生等等。
非誠感謝各位老師百忙中抽出時間來聽課,指出不足,提供建議,愿自己以后課堂安排更嚴謹一些,講課能再放開一點,加油!
語文教學反思14
《泉城》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介紹了泉城濟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濟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卻各具風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珍珠,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古人曾以"百尺珠簾水面鋪"的詩句贊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還粗的清泉,水花四濺,噴射數尺,壯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噴出三尺雪。作者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描寫了濟南名泉的奇麗景色,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很典型的總分總結構的課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寫法也很相似。2-5段分別介紹了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和趵突泉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紹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點重點勾勒和描繪。原來我還設想用小導游的形式,讓學生分別介紹四大泉,后來考慮到文章的重難點,我還是設計分成三塊。把重點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泉水的特點。在珍珠泉的處理上,我讓學生去細細地品讀文章的語言文字,抓住“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拎”“神奇”等關鍵詞,讓學生想象體會珍珠泉的美麗和神奇,再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五龍潭和黑虎泉這兩段比較簡單,我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通過自讀填表來體會泉的地點,名字由來和特點。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首,因此它的特點也是比較鮮明的,我先讓學生看圖說,然后去體會趵突泉的趵字的意思,最后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為什么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
上完課,其中有幾處細節,我覺得還需要好好反思和改進。
第一,上課時我比較緊張,很多地方說錯話,尤其是我的語言并是很美,這就讓我上如此美的散文很沒有底氣。很多地方提問和對于學生的評價也有點詞不達意。
第二,我出示第二自然段后,要求學生先自瀆第二小節找出珍珠泉的特點,這問題并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太理想化。而后讓學生找出神奇美麗的地方,再仔細反復讀每句話,用筆圈圈點點,找出寫珍珠泉的神奇美麗,這個問題一提,我就覺得不好,比較生硬,破壞了文章的美感和學生的閱讀興趣。說明我當時準備不夠充分。反思時我想可以說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珍珠泉的哪些情況?
第三,在講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我讓學生上黑板畫的時候,由于老師預設的不夠,學生體味不到“泉水百尺珠簾水面鋪”的情景,預期的效果也沒有達到。
第四,學生感悟的太少,沒有真正的從文本中感悟到美,就更不能內化成朗讀了,學生的感情沒有得到升華。
第五,五龍潭和黑虎泉的教學中使用了表格,這就純粹的在分析課文,而不是在品析、欣賞課文,使課文失去了它的美感,學生在讀地時候也就干巴巴的了。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識到了教師在上課之前挖掘文本的重要性。老師悟到多少也就意味著能交給學生多少,所以需要我們首先以科學的態度正確認識教材這一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其次要充滿智慧地深度開發教材的教育資源,“用好”、“用活”、“活用”文本資源,最后在具體的教學中動態生成最適應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內容。
語文教學反思15
這是出成績見效果的一學期,也是師生拼搏的苦戰的一學期。在上好新課的基礎上,穩定和鼓勵學生,依據計劃有目的的進行了艱苦的強化訓練,分別進行了兩次摸底考和三次模擬考,從基礎知識、語言運用、古詩文默寫、閱讀、寫作等方面作了系統的訓練,復習和鞏固了所學知識。從這幾次摸考的成績中能夠看出扎實基本功,有目的的進行艱苦的強化訓練是取得成功的基礎。當然,從成績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學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成績總是不那么令人滿意。現試作如下反思:
(一)、聯系教材,研究課標。
在《20xx年命題指導》中強調“語文試題應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征,貼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就明確了試題要嚴格遵循《課程標準》來命題,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集中測試學生的語文素養。《課程標準》規定:語文素養的考查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每個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學生知識與潛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發展狀況,自然試題中會重視語文積累和運用的考查、重視語言文字獨特的人文價值,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和審美活動,尊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題目不會難,但會很靈活,會有多層次的考查。如測試語文積累與運用中,既有測試記憶,也有測試學生的理解水平,還有測試其運用潛力等。另外通過研究《課程標準》就明確了復習的范圍。如50篇詩文以及14部課外讀物,而這些都在課文中出現過,聯系教材,只需作好重點資料的鞏固就行。
(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為"知識和潛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語文素養的三方面資料。因此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腹有詩書氣自華”,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積累”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應從初一開始就讓學生訂閱《語文報》、《散文》、《讀者》等優秀報刊。這些報刊雜志每一期都有優美的文章、豐富的課外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情感教育。除讓學生廣泛閱讀外,每星期還用一節課的時光引導學生閱讀以上報刊雜志,從而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其文學修養。因為在短時光進行超多的名著泛讀是不切合實際的。到初三時,學生在閱讀方面已積累了許多經驗,老師只啟發和點撥即可。
2、抄寫、背誦。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能夠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于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為“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禮貌的辦法”(黎錦熙)。
3、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資料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4、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并保證在一周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忙學生構成樂寫的習慣。初一開始到初三堅持每一天寫日記,每周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如果能通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潛力的熏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必須程度的提高,為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三年的實踐,效果應是明顯的。
(三)、提高學生應試潛力是關鍵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然而時光不等人,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應針對中考具體狀況,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潛力。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并總結歷年中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盡早接觸中考題型。如果再等到總復習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為時過晚。因此,從初三年的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于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如學生做完20xx年各省市中考試卷后,要求他們自我分析和總結,寫一篇20xx年中考語文命題預測,各抒己見。然后教師綜合權威預測,給同學作一些分析、評點。
4、課文復習考點化。課文復習有邏輯性的分為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四)、更新觀念,抓好復習,提高成績
初三語文總復習階段,傳統的觀念只重視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而忽視或輕視它的人文性,往往會造成學生老師功夫花的不少,潛力卻不見提高。因此我認為無論在常規教學,還是在總復習階段,同樣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從游戲規則,又超脫其上。找到總復習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并提高應試技巧,就應是目前初三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五)、大刀闊斧,對各知識塊進行定性、定量。
《20xx年命題指導》中提出“重視挖掘客觀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功能,發揮主觀題考查學生探究潛力和綜合素養的作用。”因而可對整份試題定性,即主觀題占80%—90%。一份試題一般是由“積累與運用”“閱讀”“寫作”三大板塊構成的,而對于每塊知識就要大刀闊斧的定量,以便精講精練。“積累與運用”這一知識塊中,只需抓好優秀詩文的默寫,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語交際,是靠平時的積累,無需多練。在“閱讀”塊中,側重于課外文章的分析訓練。在古文的閱讀中,課內古文側重于“四記一諷一表一戰”(《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鄒忌諷齊王納諫》《出師表》《曹劌論戰》)的復習訓練。現代文閱讀中則要著重在對文章的整體感悟潛力、對信息的篩選潛力、對文章資料的深入探究潛力以及讀書方法和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上。閱讀的文章要選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時代性并且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來訓練。在“寫作”塊中,半命題和話題或材料作文是常規題型,因此審題的訓練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確“淡化文體”的要求,并不是可寫“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訓練中要先分文體,明確各種文體的要求后,在固定時光內靈活運用各種文體,集中訓練幾次。
(六)、善于取舍,精選精練。
進入復習階段,各種資料和試題會很快堆滿案頭,都拿來用,拿給學生練是不會取得好效果的,只會把師生拖入讓人疲倦的題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氣,收效卻甚微。因此,我們要在所選定的命題方向和范圍的基礎上,斟酌各種資料,勇于取舍,把貼合要求的題目篩選出來,組合為各訓練塊,在我們復習鞏固好教材上該知識塊的要點后,及時訓練,強化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把各知識塊中最具《課標》精神的題目,組合、編制成側重點各不一樣的三四份試題,如在現代文閱讀中,一份側重于說明文和記敘性美文的閱讀考查,那么另一份就要側重于議論文與記敘性美文的閱讀考查,像這樣地進行有目標的精練。在各知識塊的定量后,要列出考查的明細表,依據明細表,師生共同設計題目進行訓練,這是通過師生的交流合作,幫忙學生從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學知識。
(七)、考試方法、技巧以及考試心理的指導。
雖然復習工作會在緊張有序中完成,但中考畢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轉折,是一錘定音的考試,會碰到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對考試方法、技巧的指導是每次訓練中的必修課,如閱讀方法:“一步初讀,二步綱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題,四步刪(刪出與題目要求無關的信息,精思相關信息)”。又如答題技巧:“抓關鍵,細明辨,分點展現簡又明”。再如考場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經歷體驗與讀過的優秀文章,依據題目的要求巧妙變通,靈活運用。對于考試心理的指導,則是考前的適當休息放松與適度緊張結合;考中認真作答,先易后難,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題時光;考完后必須仔細檢查;每場考試結束后,要盡快對下一科做準備,別把思維滯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場考試中教師要個性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學生的心理工作,他們常常懷著“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來考的”消極心理,在考場上就會隨意而為,明是考得出來的卻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場上睡覺,我就應做好這類考生的思想心理糾正工作。
雖然初三語文有其自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要讓學生明確,試題和考卷并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關注社會、人生,用自我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理解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完美信息,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并讓自我和它們融為一體,才是真正的語文,才是終身的語文。
當然,在普九背景下,后進生的不良思想、習慣以及不良學習態度,對想學好的同學的負面影響總是難以戰勝,致使老師用了超多的精力的時光,收效卻甚微,許多問題是老師講過訓練過的,到了考場上卻做不出來,留下了不必要的遺憾。當然,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的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03-09
學校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8
語文的教學反思06-29
語文的教學反思10-15
語文的教學反思10-29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3-08
《觀潮》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03-08
《孔子》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03-11
《秋天》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