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簡短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簡短,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簡短1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這件事。整篇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通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我就是朝這個要求做的。
課一開始我就抓住學生觸動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開讀書交流。這樣能夠激起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對列文虎克的偉大發現有充分的認識,對列文虎克本人充滿敬佩,為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為什么能夠取得如此偉大的發現做好充足的鋪墊。我從文尾出發(最后一自然段)幫助學生明確這個大名堂是指什么,并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成績。緊接著,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
列文虎克的偉大成績在學生頭腦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一看,找到課文2、3、4段講了列文虎克玩的過程。這就進入到了本節課的第三大環節,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樣的花樣。在一步步地理清故事脈絡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于點評中讓學生明白:象這樣好好細讀文章,用簡潔的話語,列出重點情節,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來!這一環節下來,學生既理解了內容,又發展了語言,還體會了學法,凸顯了環節的整合,增強了實效。
接下來,引導學生細讀感悟了。尊重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請同學們讀一讀、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樣,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想一想:為什么?其中穿插了《列文虎克磨放大鏡的故事》,穿插了《活雨滴的故事》。使文章的前后聯系更加緊密。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
文章學到這里,玩出了花樣的學習也就告一段落了。再出示“名堂”的三種解釋,請大家思考:列文虎克為什么能夠玩出這么多的花樣?取得如此的成功?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出什么道理呢?學生靜下心來,回顧列文虎克玩出花樣的過程,會有所感悟。“因為,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如果,列文虎克就不能玩出大名堂。”總結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后的秘密。即:持久的興趣;無比的耐心;細致的觀察;用心的思考。
隨著課堂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一步步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對列文虎克玩法的認識,最終,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從中經歷了真切地閱讀體驗,收獲了寶貴的閱讀方法。
此時,出示列文虎克的一句名言:
要成功一項事業,必須花掉畢生的時間。——列文虎克
學生讀后會感慨頗多。
整個教學設計的特點:
1、注重激發閱讀興趣,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養成閱讀習慣。
2、教學環節設計巧妙,注重整合,學生的學習活動——讀、思、問、品、議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努力使學生對內容的理解由表及里,對詞語的品味由缺少感覺到體會出其精妙,對文章的表達由沒有關注到有所領悟,對讀法、寫法由有所知到能夠用。
3、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注重發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用心營造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準確導向,使學生目標、任務十分明確地投入學習;敢于放手,給足學習時間,開放學習空間;恰當幫扶,比如:用問題引路,用方法助學,用朗讀示范,用話語點撥,用生成促學,用評價激勵。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簡短2
上完本課,感觸很深,似乎沒費多大勁兒,完成了本課,而效果也不差。無論是基礎還是文本內容,算是落到實處。如果說,我在本課的教學思想上還有些道理的話,那我有如下反思。
一、抓生活,樂生活
讓學生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學。本課語言樸實,寓說理于敘事之中,對于孩子來說,課題就很有意思,鑒于此種特點,我并沒有在課堂上揭示新授內容,只是帶著孩子們玩。那天正是大晴天,操場上陽光燦爛,我讓孩子們到操場去捉影子,踩影子。那個高興勁兒,有的孩子大聲叫:“我踩著了。”也有孩子笑得不得了,說:“我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合了。”我問孩子們發現了什么,有孩子說,面對太陽影子在后,背對太陽影子在前,左側面對著太陽影子在右,右側面對著太陽影子在左,正中面對太陽影子很短……
我都很贊同學生的觀察結論,接著回教室,我又給孩子們玩游戲,將蠟燭點固定在紙杯里,然后倒水,看蠟燭燃到水位以下會怎么樣?有的'孩子說,肯定會熄滅。我只是讓孩子們觀看著。突然有一男孩子叫起來了,說:“老師,蠟燭還在燃,而且快到水底了。”我問,為什么會這樣呢?這下舉手的孩子不少了,都爭著說:“是流下來的蠟遇到冷水就凝固了。”還有孩子說:“蠟燭是圓形的,這樣整圈的蠟就凝固在一起,水就不會淹著燈芯。”我夸獎了孩子們,說:“你們是玩出了名堂。”接著板書:《玩出了名堂》。
接著,我講了一個故事《搗鳥蛋的孩子》,揭示故事中的孩子就是舉世聞名的昆蟲學家?讓學生帶著一種“由玩未盡,由聽未盡”的積極狀態去讀課文。學生非常愿意合作我的指導,師生共同交流彼此讀書,做游戲的感受。很多孩子能總結“玩也會發現科學。”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會發現科學。我肯定了孩子們的學習勁兒,借機出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水有浮力”我針對這個話題,設問“水真的有浮力嗎?”教室里熱開鍋了。我給足學生議論時間,然后,我宣布回家去做做不就知道了嗎?其實,平常孩子們都愛玩,只要老師帶領學生玩玩問問,說說寫寫,樂中取樂。因為全文就貫穿一個“玩”字,很多孩子玩火光鏡,放大鏡。
二、閱讀感悟寫法
怎樣寫玩時快樂情形,這是本人在本課中要滲透的重點。本文講述的是列文虎克一邊看門,一邊麿鏡,玩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著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明了顯微鏡,接著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就以一個“玩”字穿起了整個故事。將主人公“玩”的過程及收獲寫得淋漓盡致,使文章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出玩時的情形呢?這里我結合寫作知識點作了詳細的點撥。
首先回憶哪次“玩”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真回想自己平時最喜歡玩的游戲是什么,如:捉迷藏,蕩秋千等。然后把最喜歡的一次“玩”的玩法和玩的過程作為重點寫下來。并寫出玩時的樂趣和感受。比如、寫“蕩秋千”(坐在秋千上,什么也不想,一上一下,來來回回,有一種飛翔的感覺。看看周圍,一陣陣風吹過,一只只鳥兒飛過。在秋千上,我什么也不想,晃眼望望遠處的景色,抬頭望望藍天,幾朵漂浮的白云好像托著我的藍色夢想……恍惚中已經過了很久,一個小時就過了,可我還是不想停下。“秋千”這“古老”的玩具,伴我度過童年的開始,童年的結束,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蕩秋千那種忽上忽下的感覺,就是一種刺激,我喜歡秋千又高又遠的刺激……
本文在朗讀的處理上,基調是親切,驚喜的。比如、作者是怎樣避免使用枯燥的專業術語的?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小人國’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的意思。這里我“扶”著走的。文中的“小人國”指的是微生物。這里給“小人國”“居民”加引號是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不僅起到強調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專業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閱讀與作文比較
人們常說“玩物喪志”,玩怎么能玩出名堂呢?在本文的教學思路上,抓住這下題目,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很容易把持。這里,我出示有關名人例子。如:愛迪生在玩耍中產生了許多疑問,激發了他研究的熱情,有一千多項發明;年頓在玩耍中,因為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發現了萬有引力等。學完課文要趁熱打鐵和學生交流平時都玩些什么,有什么樣的玩法使自己受到啟發。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學生寫作練習,應該說,在我的語文課里,這是我必過關的訓練內容。在寫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玩耍中的樂趣和啟發。如“捉影子”“扔雞蛋”“一件快樂的事”等。
在學生練習前,點撥使用修辭的準確性。比如、本課在表達上,是妙用擬人手法。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學會這種表達方法。出示句子:1、那是一個微觀世界,微觀世界里的微生物,比地球上的人要多得多。2、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我作了“對應式”的比較。“微觀世界”擬人化“小人國”“微觀世界里的微生物”擬人化“居民”。這樣就能增強趣味性。此處使用了擬人的手法,還加了引號,這樣不僅起到了強調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增強了趣味性。
總之,學習語文,激發學習興趣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探究中獲取信息,在快樂中獲得成長,一種身心與知識上的成長,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中一定有語文。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簡短】相關文章: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8-30
《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02-17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2-22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6-28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8-04
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02-16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1-01
《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05-21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