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精選20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1
開學第一節課的內容是《方向與位置》。學生對認識方向有一定基礎,只有“用線段的長度表示距離”一項是新內容。但由于學生對方向感存在個體差異,有個別學生在辨認方向角度時,會出現錯誤;再加上新開學,學生會對以往知識有遺忘現象。所以我設計了復習環節:復習正確讀比例尺,和正確畫角度。
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新內容:距離的計算,比較順利,恰恰是在舊知識:讀方位角和測量方位角中出現問題。反思原因,如果在復習環節增加認識方位角方面的.知識,或許會好一些。
在課堂上有個別學生不能正確使用量角器,對她的個別指導使課堂節奏放慢許多,但這恰恰是課堂應該完成的任務,為此把一節課的內容用兩課時完成,恰是學生的需要。
在課堂氣氛方面,我力求和諧與融洽,我盡力為學生提供寬松、親切、溫暖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思維活躍,表達自然、流暢。今天的課堂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后下課這一小小的環節,當我說完“下課”,學生全體起立時,聽課的領導也跟著起立,等學生說完班級口號,才同學生一起走出教室。領導們這一立,讓我感受到領導對教師的充分尊重,內心油然而升起十分的敬意,同時我鞠躬回禮,真誠感謝領導的風范!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2
剛剛接觸到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感覺很抽象。因為平時我自己就不太會辨別方向,給別人指方向也只知道說向左或者向右,向左拐、向右拐,但在新課程培訓中聽了一節示范課之后,我又感覺這一單元的內容很有意思,不再那么深奧。在查閱了教學參考和教案輔導之后,我確定了教學思路:
1、設問引入,引起學生興趣。
“你知道什么是定向運動嗎”然后講述最近電視中經常播放的一個關于定向運動的節目:兩個小組要一起出發到達指定目的地,但沿途必須經過某些站點,而且要從前一站點取得到下一站點的指示,直到終點,看那個小組的行動快,最先到達目的地,就是勝利者!從這個講述中引出定向運動的概念:定向運動是一種借助地圖和指北針按規定方向行進的體育活動。這項體育活動和我軍官兵非常熟悉的軍事訓練科目“利用地圖按方位角行進”非常相似。
(1)了解定向運動的產生。定向運動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誕生于北歐。早年在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廣闊而崎嶇不平的土地上覆蓋著一望無際的森林,其中還散布著無數的湖泊,城鎮和村莊稀疏地點綴在其中,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常常需要穿越人跡罕到的森林,行走在時隱時現彎彎曲曲的小道上,地圖和指南針就成了他們的“生活必需品”。沒有地圖和指南針,稍不留神,就可能迷失在茫茫的林海中。
(2)定向運動的發展不少國家的軍隊發現,如果他們不具備在山林中辨別方向、選擇道路和越野行進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軍事任務,因此,軍人不知不覺中成為開展定向運動的先驅。定向運動能迅速普及和發展起來,與定向運動自身的特點有關。它不僅對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學習使用地圖有好處,還能培養和鍛煉人的勇敢、頑強的精神,提高人的智力和體能水平。平民百姓也發現,這項運動不像其他體育項目那樣需要在經費、器材等方面進行很大的.投入有一個指南針和一張地圖就可以開展此項運動。
2、觀察主題圖,結合定向運動的知識,描述這個圖中的場景,并想象自己在參加這場公園定向越野賽。
小組內描述一下比賽路線,從而感受到這項運動中確定位置的重要性,并且思考如何確定個檢查點的位置?
投影出示例1,確定八個方向,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用自己的語言描敘1號檢查站的位置,經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想確定一個物體的準確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離是不行的,必須同時知道這兩個條件才行。小組經過討論,得出兩個答案:
①東偏北30。
②被偏東60。那么哪一種說法更合適呢?最后明確:兩種結果都正確,在生活中一般先說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位。這樣,1號檢查點的方向說成“東偏北30。”比較合適。接著我一起講解了例2,處理了課后的練習,在練習中使學生發現還要用到量角器,來量腳的度數。
經過講解和聯系后,我感覺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如果只是把學習位置與方向限制在課堂上,還是缺乏實踐,不利于加深記憶。所以經過考慮,我決定把這個綜合練習放到操場上進行,同學們一聽到操場上做練習,立刻高興得跳了起來。開始之前先要強調紀律,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后,拿出準備好的兩個小紅燈籠,我把學生分成兩大組,講解游戲規則:一組負責藏燈籠,并在起始位置說出燈籠的方向與距離,二組按一組說出的方向和距離去尋找,找到之后一組再說出下一處隱藏點的位置,二組全部找到以后,還要說出回到起始點的方向與距離;然后輪換再做,其中我認為也比較重要的是,每組的組長要安排組員輪流說一次。經過這一次的練習,我發現在以后的學習里,只要是有“位置與方向”一類的題目,學生都特別有興趣,而且掌握得很牢固。
經過這一單元內容的學習,我感覺學習不能只局限于書本和課堂,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是要實踐于生活,學生是生動的個體,在合作活動中更能體現和發揮自己的潛力,通過互相補充,最后達到共同提高!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3
方向與位置這一單元分3個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確定位置”,要讓學生會用數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這節課上起來很輕松,學生不存在什么問題,基本都能掌握描述的方法。其中如何寫數對需要強調,我們設計了這樣的話語:先寫列,后寫行,中間加逗號,兩邊加括號。便于學生記憶應用。還要注意: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向右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針對這個知識點需要進行的練習有兩類:
1、看直觀圖用數對描述圖中物品的位置;
2、根據已知的物品位置找出其他物品的位置,用數對表示。一般都是結合直觀圖示進行。
第二課時是利用方位詞語和角度還有距離來準確描述位置。在教學時需要注意:確定以一個地方為觀測點,以這個觀測點為標準,某個地點在它的.什么位置,描述時不可缺少三要素:方向、角度、距離。練習時發現學生易錯點在:方位詞語的使用。不知是北偏東,還是東偏北,究竟是南偏西還是西偏南是學生最容易迷糊的地方。教學時結合具體圖示請學生觀察只有4個主要方位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當角度的夾角是靠近北方的就是北偏什么,當角度的夾角是靠近南方的時候就是南偏什么,依次類推就可以準確判斷了。
第三課時是利用上面學習的知識,連續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如何走,還有用到描述的方位詞語、角度、距離。只要第二課時學習到位,本節課沒有問題。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4
“位置與方向”一課的內容是比較抽象的,要求學生建立比較形象具體的方位感,了解道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在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聯系;“有價值的數學”學習體驗應當極大的豐富學生的現實生活,學會因為數學學習而感到生活的豐富多彩,感受數學學習的內在魅力。
我在進行本單元教學的時候,通過讓學生觀察教室內的擺設,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了解東南西北四個基本方向,使學生知道位置隨著參照物(即標準位置)的變化而不同,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是不會變化的。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圖上方向之間的轉化關系。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動手畫一畫,進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為標準位置,周圍景物的方向。在學生確立東南西北方向的基礎上,學習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借助直觀形象性,深化對8個方向地辨別,建立正確的方向感。在學生具備8個方向的辨別能力之后,互相討論并說說自己的想法,再進一步確定正確的說法。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思考、討論,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或發現的規律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其中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是這個單元的教學難點,因為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畫示意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方向沒有找準,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和北偏東的不同;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響;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根據這些情況,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更應該注重畫示意圖的細節,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如果要補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學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學也不一定馬上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另一個難點就是關于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說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
在教從例5時:也是本單元的難點,讓我思考,讓孩子快樂的學數學我們教師應該需要做什么?
1、要為給孩子創造一份快樂的心情
一開始我就和孩子們做了一個小游戲,我們一起朝左看、抬左腳、舉左手,由此引入我和你們所表示的方向為什么不同呢?一個小游戲,給了孩子一份快樂的心情,并且一直保存到了最后,快樂的心情讓學生神采飛揚,讓學生的思維達到最佳的活躍點,所以學生們的自主探究也就落實到了實處。原來認為三年級的學生采用游戲導入新課,太幼稚,不會激發學生興趣,通過這節課讓我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老師的激勵評價,給了孩子一份自信,這份自信,讓孩子的課堂表現更出色,我們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把贊許的目光給孩子們,把欣賞的話語給孩子們,讓他們擁有一份美麗的心情,這樣我們就擁有了無數個美麗的心情,孩子們會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讓每個孩子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的成功和失敗都可增強后繼學習的動機。但成功體驗對動機的激發作用大于失敗體驗,尤其是對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進一步的失敗會導致學習動機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則會成為學習動機的“激活劑”。讓學生盡早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使學生從成績中體驗到“歡樂”,從不足中體驗到“差距”,感受到自己是在快樂而成功地從事著智力活動。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必然會顯得更加高漲、更加強烈、更加濃厚。
當然,方向感弱、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在學習之后,不能清楚準確地辨別出建筑物的方向。在以后開展同樣形式學習的時候,對此類學生需要更加細致深入地加以引導與個別指導,才能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5
剛拿到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的時候,就關注到了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這個內容,感覺該內容是本次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但是卻是非常新鮮又實用的。這個單元要求學生掌握確定一個物體相對于觀察點的任意方向,對四年級學生來說,確實有難度。
“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這一內容時,關鍵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以什么為觀察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為觀察點。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為觀察點。如果學生把握好了觀察點,就比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約30°的方向上。主要讓學生體會位置的相對性。
如果學生弄懂了以上例題,這一單元的其它幾道題也是大同小異,那么學生對這一單元的知識自然而然地全學會了。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輕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6
1、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源于現實生活
本節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極力選取學生素材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系,遵循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從導課開始讓學生欣賞幾幅圖片,感受桃花村的美麗,產生想隨三位小朋友去探訪桃花村,并愿意為他們解決路上遇到的困難。教學生活中的東西南北選取了各小隊在教室中處在什么方向、老師與各小隊的方向位置關系、我們教學樓的四周各有什么?做游戲進一步體會東西南北;教學地圖上的方向,通過中國地圖、“五岳”感受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讓學生隨三位小朋友參觀桃花村,學做小導游,介紹桃花村地理位置,到桃花村小學,針對桃花村小學的平面圖提出問題,為讓桃花村的小學生到我們學校來參觀繪制一張我們學校的平面圖,等等,按新課標的理念來設計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掌握數學。
2、有效運用多媒體演示,實現直觀到抽象的跨越
數學課程重視把現代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在數學教學中,每節課都有重點、難點,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而信息技術可以提供多種媒體的刺激,具有極其豐富的.表現力,能跟據教學需要將教學內容實現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快與慢、整與散、虛與實之間的互相轉換,生動的再現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克服人類感官上的局限性。本節課教學現實生活中的方向時,讓學生說說如何辨別方向。學生說到了利用北極星、指南針、年輪可以辨別方向,這三中辨別方向的方法,如果只讓學生敘說,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學習起來肯定會有困難。通過課件的演示,使抽象的敘說變成了直觀的動畫,符合小學生的任職規律。
3、應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
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低年級孩子,有時很“調皮”,很難保證40分鐘在認真聽講,難免會出現說說笑笑、打打鬧鬧的現象。究其原因,學生在課堂上不會傾聽同學的發言。因此課堂上“傾聽”的習慣要注意培養。如:讓孩子說說: “他剛才說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你覺得他說的怎樣?”“你聽明白了嗎?”等等,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學生只有認真傾聽,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7
這一單元的內容,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緊密相關,是在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注重學生的已有知識,讓學生多說。我先復習四個正方位,讓學生做到人人心中有方向。然后從每個正向偏向了一定角度,讓學生觀察是從哪個正向偏向了哪個方向?同時,一條方向會有兩種不同的說法,針對不同說法,學生小組互說,抽學生說,說中感悟方向感。會熟練說,就為在原基礎上添了角度和距離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生掌握就會較容易。
這部分內容,我認為找觀測點是難點。觀測點不同,觀察的位置自然不同。如:做“其他城市在北京什么方向”的題目,我引導提出“在北京”是什么意思?學生思考分析,知道了我們是站在北京這個觀測點,觀察其他城市,那么就應該在北京處畫四個正方向,找準其他城市的位置。并舉例說明如何找觀測點。這樣學生遇到敘述模糊的題目,可因勢利導。如:小明看小麗什么位置,小麗看小明什么位置?題目只有一條線段,大部分學生找觀測點較困難。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再合作交流,分析找出每一句話的觀測點。有了前面找觀測點的方法,學生逐步感悟:“小明看小麗”,是小明在看,我們應該站在小明的角度觀察,應在小明處畫四個方向,找小麗的位置。
同時這部分內容聯系學生生活經驗緊密,我為了使學生對位置有身臨其境的感悟,針對全班學生的座位,指明在一學生位置觀察另一學生的位置,進一步讓多個學生在同一個位置觀察某一學生位置,并互相找伴觀察,體驗生活中的位置,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只是,實際生活中,只能說個大概位置,并沒有具體角度,所以有局限性。
練習中,我發現有學生方向與距離兩個元素都說到了,只是敘述不規范,今后還要注意。 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個別學生仍是不十分清楚。只能利用培優補差的時間,照顧稍差一點的學生,有時又不得不為思索稍慢一點的學生的反復的重復,減少了稍好一點學生進一步的提高機會,總之,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學到自己的數學,實現學生自己心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還有不少的差距。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8
位置與方向是在學生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線路圖。所以在教學的開始,先從“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的兒歌引出新知識的學習。讓生記住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以后,再引導學生發現:東西是相對的,南北也是相對的,而且東南西北是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學生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后,教師再利用多種活動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如:課后讓學生畫一畫自己房間的示意圖,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學會了辨認東南西北以后,再學習認識平面圖上的東南西北,我也同樣教學生用兒歌和手勢幫助記憶,學生很快掌握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同時還畫出坐標圖,有了坐標圖,學生就能很快辨認出平面圖上的東南西北。之后師生一起搜集有關位置與方向的資料,交流 “如果在大自然中迷路了,如何辨別方向,”生能通過給出的一個方向,找出其他的三個方向。能看懂公交車上的路線圖。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了解數學的價值感覺學生掌握得還是比較好。
總之通過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9
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之一是: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在教學時候,我先讓學生回憶了三年紀關于方向的知識和四年級上學期學習怎么樣量角的知識,因為這兩個知識點都要靈活掌握,學生才能比較熟練進行方向的確定。因此本課時,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比較高。
接著,進行小組探討確定物體具體位置的方法:
1.找到大方向。
2.確定角的偏向。
3.量準距離。
學生像這樣慢慢的說,基本上能掌握方法。
在練習做一做的時候,學生存在的問題普遍是:角的偏向判斷或者度量不準;個別學生大方向掌握不到位,后來在張書記的知道之下,我意識到主要是課前關于學生的已有知識的復習不夠到位,導致影響他們對新知識的接受速度和效果。
《位置與方向》根據方向和距離繪出物體位置這一課時的難點是:在準確把握方向的基礎上,量出方向所偏離的角度,然后確定單位長度,再標出距離。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設大量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間,多次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后獨立思考完成物體具體位置的繪制。同時,我及時抓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主動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思考、討論,拓展學習思維。
本節課不夠理想的地方就是:學生對方向還不是很明確,容易找錯大方向;角度度量不是很準確;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夠好,繪圖不清晰、書寫不干凈。這些都是在教學中要多多強調的地方。
《位置與方向》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今天學習的是體會并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書本以“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距離1067千米。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這一內容為例題。首先,我帶領學生一起回顧了東、南、西、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幾個方向的相對位置,然后讓學僧兩人小組相互說一說北京和上海的相對位置。最后總結規律:相對物體的相對位置是:方向相反、角度一樣、距離不變。這個知識點的掌握關鍵性就是: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以什么為觀察點(即參照物)。“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為觀察點。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為觀察點。如果學生把握好了觀察點(要求他們在觀察點畫好坐標軸),就比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約30°的方向上。
《位置與方向》描述并繪制簡單的線路圖描述簡單的線路圖,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基礎之上,加上前幾個課時的用具體的方向和距離表示位置的方法來進行描述。通過“兩人小組說個人說集體說后進生說”大量訓練,基本上都會叫準確的描述線路圖。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10
《位置與方向》是學生第二次接觸,前一次是在三年級.當時,學生掌握得特別不好,特別是確定物體的相對位置有許多學生似懂非懂,短短四課時的內容,教學了近八課時,效果還是不夠理想。在復習階段,反復的炒冷飯,在放棄了幾個差生后,情況才有所好轉。
教學前幾天,我一直都在擔心,原有的知識儲備經過一年的淡忘,很多學生也許已經沒有印象,因此腦中一直在盤算,是不是利用一兩節課的時間復習前面的知識點,為學生重建必要的知識儲備,盡可能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不巧的是,前面的計算教學每節課都是滿滿當當,沒有留下丁點的時間復習,可新課總不能停著,還得按計劃進行。
懷揣著打持久戰的心情走進了課堂,利用課前短短的五分鐘進行課前預熱,情況出乎意料,不少孩子都還記著知識點,特別是當有學生提出1號點在起點的東北方向時,馬上有學生提出起點在1號點的什么方向?在這些學生的'帶動下,過去的各種知識點都被一一整理出來,更為可貴的是,通過復習這一環節,引出了矛盾:同樣是在東北方向,可物體的位置卻不一樣,如何描述呢?我將問題又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解決。孩子們的想法也不賴,有的指出:其中有一個點偏東,另一個點偏北,可又有孩子想到,偏北的點有很多,這種表述方法還是不夠完善。這樣,學生在一次一次追問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終于想出了可以用一個角度來表示。可問題接著又出現了,如:東偏北30度,又有學生認為是北偏東60度,兩種方法,哪一種表述更準確呢?孩子們的思維是活躍的,有學生馬上就想到:離哪個方向近,就選哪個;又有學生指出,哪個角小就選哪個……
這是《位置與方向》單元的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是:
一、讓學生意識到表達一個物體具體位置的重要性;
二、如何引導學生發現表達物體具體位置的方法。
通過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解決的還不錯,特別值得讓我高興的是確定物體具體位置方法的得出,主要依靠學生個人和集體的智慧,教師只是為他們學習的引導者。
不過,這一節課結束后,我沒有走進所有學生,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學習情況,這是因為我不敢走近他們,我害怕發現問題,因為我知道,雖然今天的課堂教學效果不錯,但并不表示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新知,特別是后面的內容越來越難,學生學習過程中露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到那時我只有面對,別無選擇。
相對于第一學段學習的《位置與方向》,四年稼容的學習難度更大,可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后,我發現學生無論是新知學習階段還是復習階段,掌握的情況要好的多,特別是第一學段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點,現在學生的認識要深刻的多,這是什么原因呢?我的想法是;在第一學段,雖然也有部分學生能熟練掌握有關知識點,但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的認識還沒有達到能接受這一知識的程度,以致于事倍功半,孩子們學得特別吃力,教師教得辛苦。可到了四年級,雖然只相隔一學年,但隨著學生閱歷的增長,接受能力的增強,已經達到可以接受這一知識的,因此可以用事半功倍。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11
《位置與方向》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上、下、左、右”這些相對位置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的。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期,此時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謝性經驗相聯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數學,就必然用發自內心的喜好和創造來體驗數學。因此,在設計本單元的教學時,要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加深理解的重要性,盡可能地讓學生體驗,分清“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
在教學中,如果先讓學生到操場上去辯認方向,分小組體驗實景中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使學生有一個充分的感性認識,并且知道這些方向不會隨觀察者位置的變化而改變。再回到教室,集體交流,分清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正確地辨認方向。在學生熟知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四個方向之間聯系與相對性,使學生能夠用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然后,引導學生根據所知道的位置與方向,繪制一張示意圖。繪制時,學生一定會遇到困難:學生所觀察到的東、南、西、北,是水平方向的,怎樣在黑板或紙上畫(表示)出來呢?這時,要向學生介紹:在繪制平面圖時,一般情況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在學生能夠清晰地辨認東、南、西、北等方向后,要求學生描述某一物體所在位置,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是在某一“標志物”(參照物)的哪個方向。這一教學環節,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因為“標志物”(參照物)不同,所描述的方向也隨之發生變化。
在描述行車線路時,學生可能會說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這樣的方向,這時一定提醒學生:上、下、左、右等,都是相對方向,不是固定位置,在描述時,一定要讓學生說“向東、向北、向南或向西”等詞語,這樣才能準確地說出具體方向。
總之,嘗試著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使孩子們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自由地表達思想、表露情感、表達觀點、表現創造,體驗和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感受到數學的.神秘和魅力,感覺到數學的實用和價值;試圖使封閉的書本式文化積累過程轉變為開放的、活生生的與社會緊密相連的自主創新過程,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12
“位置與方向”屬于空間與圖形知識,是本冊教材的一個重點教學內容,是最難被學生理解和掌握的一個知識點之一。是在學生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要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要讓學生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還要能讓學生學會看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此階段的學生的思維發展正處在由形象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而且,此年齡段的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要借助形象為主。所以教學本單元時,應注意以下兩方面:
一、以學生發展為本,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不過是師生對話的一個“話題”,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情況,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本課是在學生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不僅要求學生能在平面圖上認方向,還要求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例如學生在圖上認方向已經基本學會了,但是當老師要求他們說說自己回家的路線,并把這條路線畫出來的時候,只有少數幾個能畫出來,這就說明學生不能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因此在教學中應更多的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出發,通過讓學生觀察教室內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圍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的辨別,了解東南西北四個基本方向,使學生知道位置隨著參照物(即標準位置)的變化而不同,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是不會變化的。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圖上方向之間的轉化關系。使他們有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二、以有效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并逐步形成技能,進而發展數學思維,形成數學思想。練習的數量不在多,而在有效。
本單元應依據學生的生活環境,將數學問題轉化為適合學生獨立思考的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能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與同伴交流的自己想法,豐富對方位知識的體驗。通過活動,使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方向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學生用多種策略解題,既掌握了數學知識,又解決了簡單的實際問題,既可以滿足不同學生各自的學習差異,又可看到學生們的思維差異,從而發展學生個性,有效培養創新精神。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13
通過第一位置與方向的教學,我覺得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圖上與實際方位的聯系區別
在引導學生認識實際方位的基礎上,要求每位學生以教室中的.實物為中心,畫一幅教室的平面圖,這樣既鞏固了實際方位,又引申出了圖上方位,同時學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實物也就不同,所以圖的畫法多種多樣。這樣教師便可以引出圖上方位,并且編成口訣告訴學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二、西南、西北、東南、東北的區別認識
由動物園圖認識全部八個方向后,為了幫助學生區別和認識其他4個方位,可以將八個方位寫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間的一豎區分左邊為西,所以分別是西南、西北。右邊是東南、東北。并且告訴學生由于西和東,北和南相對,所以西北對東南,西南對東北,再以米字一橫劃分,上方是北,即西北、東北;下方是南,即西南、東南。
三、圖上方位要確定
在確定某一的方位時,以某一建筑物為標準,它是一個方位,而以另一個建筑物為標準,它又是另一個方位。以花壇為標準是在花壇的北面,而以大門為標準,則在大門的東北角上。所以,確定標準是關鍵。
總之第一單元雖然內容不多,但要讓學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幾個重要環節,還需要教師多動腦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學到真正的。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14
《位置與方向》一課是人教版數學第六冊的新增內容,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線路圖。
本單元的教材編排有兩大特點:
1、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兒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這幾個基本空間方位之后,才能夠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來的東、南、西、北等方向概念。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然后,再讓學生學習辨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等方向。
2、教材提供了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教學中,我們也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同時也遵循編者的意圖,本單元的教學,我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以學生發展為本,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們知道,新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教材不過是師生對話的一個“話題”,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情況,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本課是在學生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不僅要求學生能在平面圖上認方向,還要求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而本課的活動主題圖是一幅學生很熟悉的生活場景圖,一些比如圖書館、少年宮、動物園等,這對于小欖的學生來說都不陌生。
所以本節課利用學生最熟悉的校園環境與建筑,讓學生看“校園影片”當小導游介紹自己校園建筑的各個方向,親身體驗生活中東西南北,為下面制平面圖做好準備,呈現了知識從具體到抽象的完整過程,符合中年級的認知特征。因為兒童學會辨認地圖上的東西南北方位和他們掌握空間方位知覺是有聯系的。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出發,使他們有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二、關注學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在“做數學”中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對于地圖上方向,以前我們小時候知道這部分知識,要么從書上得知,要么是老師直接告訴我們這個結論。我們從未想過為什么要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也常常拿到地圖,不能把地圖上的方向與實際方向掛上鉤。而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知識不應該是通過教師單純的傳授得到的,而是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以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在這段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體驗,讓他們在充分的體驗中有所感悟和發現,再通過交流得到發展和提高。
在這個環節中,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怎么認識地圖上的方向,而是要學生根據熟悉的.校園環境去拼平面圖,在拼之前強調合作要求,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學生必須思考:怎么定平面圖上方向?怎樣和實際方向統一?于是有的學生把“北”定在上方,有的學生把“南”定在上方等,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平面圖。通過整理、分類,歸納了四種方法,這四種方法拼地圖都是對的,但學生很快就發現不能統一,給實際生活帶來了麻煩,引發了認知矛盾。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引導學生解決本節課重點:統一地圖方向。這個環節的動手操作和探究學習沒有流于形式,是實實在在通過“做數學”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經歷數學,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在“做數學”中對“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產生深刻的體驗,使學習更加有效,真正做到了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他們的需要,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學習情感
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與生活。在解決問題中出示五岳的平面圖,根據它們的位置和方向給它們命名,并在練習填寫五岳名后讓學生欣賞了一組五岳風光影片,優美的音樂、簡練的解說,各具特色的風景,把數學和美育有效整合,增加了數學課的文化內涵,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同時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最后解決問題結合學校、家庭的位置和方向,讓學生動手操作課件,說一說上學的路線,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與作用,增強學生的興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信心,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
四、關注過程評價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都注意和學生進行互動,進行問題的反饋,及時給予評價,真正做到了關注學生的情感。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15
本冊書第一單元安排了位置與方向這個內容,這個內容和認識人民幣、認識時間都屬于生活中的數學,學生如果在家里,在生活中練習使用多,那么不用老師統一講解,學生也能會做題,會應用。學新課前,我先在班里統一做了調查,一些學生對于方向有粗淺的認識,一些學生一點基礎都沒有。因此,我還是帶領學生扎扎實實的學習本單元的基礎知識。回憶本單元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三點:
1.注重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方位比較抽象,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易學,我通過兒歌的方式讓他們記方位,例如以下兩首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下午放學,面向太陽,前面是西,后面是東,左面是南,右面是北。這兩首兒歌上課我帶學生統一讀熟,回家又背給家長聽。為了讓學生熟練明確四個方向,后來我又補充了一首簡易兒歌:面東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東,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東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東。這些兒歌學生非常喜歡,背誦特別快。
2.注重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有一節數學課,我帶領學生來到學校的籃球場地,讓他們分別面向四個方向站好,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分別有什么顯著的`建筑物,這樣他們就能靈活地記住當自己面向任意一個方向時,能非常清楚其他三個方向。一天布置作業,我還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看一看自己家周圍有什么建筑。
3.學生做題時,我讓他們在圖上先標上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在平面圖上,一般是規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圖上一般只給標注一個北方向,學生做每一個題時要先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因此,我要求學生在做題前先在圖上標上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這樣,學生做這個大題里的每一個小題時就變得簡單多了。
本單元教學唯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在校期間只帶學生去了一次操場認方向,以后如果再執教這個單元,爭取多帶他們出去幾次,到不同的地方去認方向。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16
學生早已積累了有關位置知識的感性經驗,能通過一些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節課是這個單元的第一課,喜歡并學好這節課知識十分重要。在學生對定向運動有了了解之后,再進行例1的教學就非常輕松了。
在解決確定物體的位置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當出現學生在描述物體位置時只根據方向或距離其中一個條件時,我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怎樣說才能更準確呢?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發現、探索,進行實際操作,才能掌握這方面知識。我認為為學生創設實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歷認識方向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而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又是那樣的抽象。
因此,在教學時,我創設了大量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例如:例1的教學,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說一說自己面對的是哪個方向?(因為我們的教室是南、北向的,又剛好是早上,我讓學生指著太陽所在的方向就是東,讓學生右轉面向東。)“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還來不及介紹,孩子們已不由自主地想起兒歌“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此時的我已無需多言……隨后組織孩子們改變面對的方向,確定其余方向。整堂課學生是在的活動中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17
在設計本課教案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出發,選擇了校園建筑及學校周邊建筑為素材,并將這些素材加入到了課件中。既起到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還將學生的學習與實際相聯系,讓孩子能更好的理解相關的知識。
在課堂上,我借助課件引發矛盾沖突,充分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將課堂變為學生的學堂,既讓學生們學會了相關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此外我還為學生合理的安排了口頭練習與書面練習,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但是,盡管課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但課后仍然感覺有很多不足,梳理之后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在復習東南西北,并介紹校園環境的環節。學生說出“校門在教學樓的北面”,這時如果能提問:教學樓又在校門的什么方向呢?則既鞏固了位置具有相對性這一知識點,同時也是為后面的教學進行了鋪墊。
2、在描述正興德茶莊所在方向時,可以考慮進一步強調東偏南和南偏東的'區別,應該會更利于學生理解兩種說法的不同。同時關于南偏東的夾角60°是如何得來的,也應該讓學生簡要做一說明。
3、在小結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時,雖然強調了方向和距離的重要性,但到底是先確定方向,還是先描述距離沒有點透,估計會給個別學生造成一定的疑惑,此外,觀測點作為重要的參照物,應該反復進行強調。
4、在描述建民里小學位置的練習中,可以考慮引導學生說出“西北45°方向”、“西偏北45°方向”、“北偏西45°方向”及“西北”等4種描述方法,當時我只是引導學生將答案確定為西北方向,至于原因沒有進行深入剖析,事后想想錯過了一個良好的教學契機。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18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時應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學生已經學習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體位置,知道了東西南北等八個方向,能識別簡單的`線路圖。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并不陌生,但是因為本節課要通過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具體位置,涉及到角度,因而學生學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森林公園”情境復習鋪墊,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通過學生非常喜歡的游戲方式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并讓學生意識到在現實生活中確定物體位置的必要性和必需條件,在課的一開始,就緊緊地吸引住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
本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生長點,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建構。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
(2)教師適時引領,學生自主探索。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關注學生在數學生活中的表現,能夠隨著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地引導。
(3)聯系實際,應用數學。利用創造情小結,并把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的價值和作用。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19
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已經掌握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并描述簡單的路線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物體的具體位置的描述進行繪制平面圖。
成功之處:
1.自主探索繪制方法。課上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明確要繪制簡單的路線圖,也必須具備確定物體位置的四要素:確定觀測點(校門)——坐標,方向(正北)、角度、距離(150米)。注意提醒學生用一條注有數量的線段表示地面上相對應的距離。
2.小步子逐步規范繪制簡單路線圖的方法。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
一是不畫出1厘米表示多長的距離或不寫單位名稱;
二是忘記標出角度;
三是畫出的距離不準確;四是對于方向學生容易出現畫錯或相反方向的現象。這樣通過小步子規范繪制讓學生明確繪制路線圖的方法和步驟。
不足之處:
1.由于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因此在時間的把握上明顯感到前松后緊。
2.在同步學習練習題中,第5題出錯較多,由于學生在方向的辨別上出現錯誤,角度度量上出現了誤差,導致出錯較多。
再教設計:
1.每一道習題教師都要注意引領學生,出現錯誤及時糾正。
2.學生在選擇量角器時注意不能買中間沒有刻度線的量角器,保證學習的順利進行。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 篇20
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要讓學生多動手。不少學生會說但是一旦動手就錯,特別是對“東偏北,還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圖上標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實際問題時,學生很茫然。
內容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緊密相關,難點是要準確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離的角度,還要確定單位長度標出距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大量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后獨立思考完成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同時,還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主動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思考、討論,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或發現的規律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其中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是這個單元的教學難點,因為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畫示意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方向角沒有找準,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和北偏東的不同;距離的表示,沒有按單位長度換算(少數);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響;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
根據這些情況,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更應該注重畫示意圖的`細節,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如果要補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學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學也不一定馬上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另一個難點就是關于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說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
【《位置與方向》三年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07-01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05-10
《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08-28
教學反思位置與方向06-12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06-11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07-01
《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04-17
《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08-28
《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03-05
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