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1
“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應用問題”是《標準》中提出的培養目標。《我們的校園》是一節實踐活動課,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給人以全新的感覺。它提供給學生的是他們喜愛的、熟悉的場景。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做了一些嘗試,把課堂內的教學擴展到課堂外的教學,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課堂環境。
首先,我以聊天的方式引出學生熟悉的場景,從而使學生輕松地進入課堂;其次,把孩子們喜愛的課外活動通過課件帶進課堂,讓他們在回憶自己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思考;然后,由學生觀察笑臉統計圖,使他們初步了解統計圖的用途和意義,獲得初步的統計知識;最后,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設置情境,鼓勵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并會運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決,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
總之,讓學生不斷經歷從生活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給學生創造有利的條件更易于學生去感受知識、領悟知識。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2
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校園的認識并不深刻,因此進行必要的校園參觀可以讓學生從感官上初步了解學習環境,為今后能夠深入了解學校打下基礎。從學生自身考慮,對學校的了解可以增進他們對學校的喜愛之情,增進師生之情,增進安全意識,對其今后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本課的學習,不光使學生了解學校的基本設施,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
利用“探密小分隊”的形式,進行校園的參觀活動。它的優點是讓每位同學都成為這個小分隊的.成員,增強活動的神秘感,從而激發同學的興趣,更好的對校園進行觀察。
利用動手畫圖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優點,發揮其創造力和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對學生上課的成果分析(他們畫的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從結果看出,大部分學生對這樣的上課內容的安排感到興趣十足,同時他們都通過這堂課了解了學校的基礎設施,從而規范了他們在學校的日常活動。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3
本堂課屬于一節綜合活動課。也是對本學期所學知識的一個輸理與回顧。在課堂設計時,為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拍攝了學生在本校的一些活動圖片,讓他們有種親切感,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始時,我一共設計了5組活動圖片:跳繩活動、跑步活動、踢球活動、出版報活動、練武活動。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安排男女生人數,以及隊列情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提出并解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比如說,在跑步活動中,安排學生前后有序的排列,引出數的序數含義;在跳繩活動中,有的搖繩、有的正在跳、有的準備跳,從而引出連加算式;還有,在乒乓球活動中安排11人,并且分為三堆,就很自然的引出20以內進位加法、連加和“湊十法”。完成統計圖時,先讓學生真正理解圖意,然后教師示范,再學生獨立完成,一步步引導,把統計觀念滲透到學生腦海中,最后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根據統計圖盡情的提問并解答。
整堂課,以情境提問的形式鞏固知識。在提問過程中,教師用技巧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感覺引導還是比較到位,學生也能用完整的數學語言提出問題并解決。在整個過程中,組織得很嚴密,用數學問題貫穿整堂課的教學。在感知統計時,學生能獨立地完成統計圖,也有了一定的統計觀念,效果很好。
在點評此堂課時,通過同科老師的耐心分析和精心指導,讓我體會到了這堂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活動設計過多,而且沒有針對性在后半段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開始不耐煩,有點不專心聽講了。雖然最后,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一個笑臉表示一個人,也會根據圖中所示的信息來完成統計表,達到了所要的教學效果,但在后半段的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生的反饋不積極,課堂氣氛不活躍,是讓我很遺憾的。這也是我要反省的地方,是不是一定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一模一樣地進行教學?是值得商榷的。主要還是看學生是不是適合,能不能被吸引。只要學生興趣一被激發,他們便有了學習的動力,才會有可能出現預設想要的師生互動。所以在備課時還得考慮得更周全,盡量避免出現重復環節。但是說的容易,做起來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設計出完美的教案,還是要一點一點,慢慢改進。至少通過這次教學,讓我明白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是很重要的。
結合本堂課教學中體現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我努力思索,尋求改進的方法,對原來的教案和課件進行了反復的修改,最后成就了一套自己比較滿意的教學資源。
通過這堂課,我懂得了:表揚學生必須要有針對性和指向性,要發自內心地去表揚。只有經過反復的思索與探討,努力吸取別人的經驗,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才能有所進步,才會有所成就。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4
本次教學讓我真正體會到教學手段的單一會導致多么差的后果。
《我們的校園》的主要內容是根據5幅活動圖,讓學生收集其中的信息,并會根據這些信息完成一個統計表。在具體分析每幅活動圖的時候,我差不多用了同一種模式:即看圖——收集信息——編題目——解答的形式。頭2幅圖,內容比較豐富,學生比較有興趣,在解決問題時注意力都比較集中。可到了后面幾幅,還是一樣的形式和要求,部分學生開始不耐煩,有點不專心聽講了。雖然最后,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一個笑臉表示一個人,也會根據圖中所示的信息來完成統計表,達到了所要的教學效果,但在后半段的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生的反饋不積極,課堂氣氛不活躍,是讓我很遺憾的。這也是我要反省的地方,是不是一定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一模一樣地進行教學?是值得商榷的。主要還是看學生是不是適合,能不能被吸引。只要學生興趣一被激發,他們便有了學習的動力,才會有可能出現預設想要的師生互動。所以在備課時還得考慮得更周全,盡量避免出現重復環節。但是說的容易,做起來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設計出完美的教案,還是要一點一點,慢慢改進。至少通過這次教學,讓我明白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是很重要的。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06-14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09-30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05-09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12-06
《我們的校園》的教學反思01-17
《我們的校園》優秀教學反思07-15
關于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06-13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精選5篇)03-22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 8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