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下冊《乘法分配率》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下冊《乘法分配率》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下冊《乘法分配率》的教學反思1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生在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生在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
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初步的教學設想是這樣的:
首先舉一些學生身邊的例題求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觀察這兩組算式有什么樣的關系。學生通過計算發現每組兩個算式相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完成長方形周長計算這樣的例子并在黑板上列出,再出示例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并解答。然后分組討論這些算式有什么規律,引導學生發現乘法分配律并總結出這一規律。最后做一些練習鞏固、拓展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在教學之后發現有一些問題。孩子對于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及意義沒有理解透徹,應用不夠靈活,而且在口頭上感覺很好,但是落筆后就發現很多類型題孩子根本就不會做,而且錯誤很多。所以對本節課教學目標進行了一些調整。讓一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在本子上做,最后總結不同方法,看哪種方法簡便。進一步體會乘法分配律的作用。
教學目標定位是
(1)通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義,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內容。
(2)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維能力。
數學下冊《乘法分配率》的教學反思2
“乘法分配律”的學習是在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之后進行的,對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應用上都比前兩個運算定律更有難度,學生在新課學習和知識的應用的過程中思路還比較清晰,但是在作業的過程中出現的好多問題,讓人感覺孩子并沒有對定律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如:(40+4)×25,有時,只用40×25,后面只加上4就行了,還有的把這道題目改成了連乘題,根據孩子出現的問題和練習中出現的困惑,我認真的設計的這節練習課。
第一,理清思路,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
在本節課中,我和學生們一起回顧了乘法的幾種運算定律,比較每種運算定律的字母公式,來區分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之間的外形結構特點,引導學生發現,乘法結合律是幾個數連乘,而乘法分配律是兩數的和乘一個數或者是兩個積的和。從運算符號上我們很快就可以找到它們的不同。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都只有乘號,而乘法分配律有不同級的兩種運算符號。
第二,優化練習題,實行精練。
針對學生在乘法分配律學習后在理解上的困難,及乘法分配律在練習形式上的多變,我找出課本、課堂作業本以及一些課外輔導資料上的乘法分配律的計算題,把他們進行概括總結,把不同類型的乘法分配律的方法進行練習,講解。讓學生對不同的乘法分配律的解決方法都進行嘗試,幫助理解,加深記憶。
第三,一題多法。
例如25×44,學生在利用乘法分配律拆分其中一個數據的時候,有多種方法,有的學生把25拆成20+5,有的是拆了40+4,還有的把25×44轉化成25×4×11,這些方法都可以,讓學生分辨出每一種方法所運用的運算定律,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選出最佳方案。
乘法分配律的練習實在是多種多樣,變幻無窮,要想更好的掌握,關鍵還是要理解,需多練。
數學下冊《乘法分配率》的教學反思3
記得曾經在教孩子們乘法分配律的時候,總是遇到很多問題,對于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不是很好,吐槽了很久,現在在教二年級的孩子的時候,我發現其實在二年級已經接觸了這方面的知識,只是沒有進行歸納而已。
二年級的課本上有這樣一種題型,如:
(1)6x9=5x9+9=7x9—9=
(2)9x4=9x3+9=
9x5—9=
(3)8x9=7x9+9=9x9—9=
先計算,你發現了什么?
我一看到這題,我就想到乘法分配律,但是在二年級剛接觸乘法,不可能就跟他們講乘法分配律。我在上練習課的時候我特意把這題拿出來講了,我想如果這里學生題解好了,對以后學習乘法分配律是有幫助的。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己完成,第一題的第2,3個算式,他們是按照運算順序來計算的,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這個沒有難度,而且他們根據第一題,后面的兩題都不要做,直接寫出了結果,每一題中的3個算式的結果是一樣的。我就問他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情況?學生就答不上來。我就舉了個示范,6x9是6個9相加,5x9+9是5個9相加再加1個9,5個9加1個9是6個9,6個9相加就是6x9,所以5x9+9=6x9=54。學習了乘法的意義,對于這個他們能理解,只是想不到而已,那么7x9—9=,可以交給孩子們完成,第(2)(3)題我也是讓學生來說一說。另外我還補充了一題,6x7—14,我發現竟然有孩子會想到14就是2個7,6個7減去2個7就是4個7,就是4x7=28。特別棒!
數學下冊《乘法分配率》的教學反思4
《乘法分配律》是本章的難點,它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和到加法運算。教材對于這局部內容的處置方法與前面講乘法結合律的方法類似。在設計本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一直抱著“以同學發展為本”的宗旨,試圖尋找一種在完成一起的學習任務、參與一起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實現不同的人的數學水平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方式。結合自身所教學設計例,對本節課教學戰略進行以下幾點簡要分析:
一、教師要深入了解各層次同學思維實際,提供充沛的信息,為各層次同學參與探索學習活動發明條件,沒有同學主體的主動參與,不會有同學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師若不了解同學實際,一下子把學習目標定得很高,勢必會造成局部同學高不可攀而坐等觀望,失去信心浪費珍貴的學習時間。以往教學該課時都是以計算引入,有復習舊知,也有比一比誰的計算能力強開場。我想是不是可以拋開計算,帶著愉快的心情進課堂,因此,我在一開始設計了一個購物的情境,讓同學在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中,走進生活,開始學習新知。這樣所設的起點較低,同學比較容易接受。
二、讓同學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自身喜歡的書,出來的算式就比較開放。同學能自由發揮,對所學內容很感興趣,氣氛熱烈。由同學計算總價列式,到通過計算發現兩個形式不一樣的算式,結果卻是一樣的。這都是在同學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是來自于同學已有的數學知識水平的。
三、總體上我的教學思路是由具體——籠統——具體。在同學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起來研究籠統的算式,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從而概括它們的規律。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有同學是橫向觀察,也有同學是縱向觀察,老師都予以肯定和褒揚,目的是讓同學從自身的數學實際動身,去嘗試解決問題,又能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同學得到相應的滿足,獲得相應的勝利體驗。
四、在學習中大膽放手,把同學放在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主體位置上,讓同學能自由地利用自身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去嘗試解決問題,在探究這一系列的等式有什么一起點的活動中,同學涌現出的各種說法,說明同學的智力潛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這里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同學多說,談談各自不同的看法,說說自身的新發現,教師盡可能少說,為的就是要還給同學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從而能使同學的主動性、自主性和發明性得到充沛的發揮。
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雖然本節課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還不夠,因此在歸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時,同學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另外還有局部學困生對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等。
【數學下冊《乘法分配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關于數學下冊《乘法分配率》的教學反思06-15
數學《乘法分配率》教學反思07-14
《乘法分配率》教學反思02-19
乘法的分配率教學反思07-01
《乘法分配率》教學反思03-28
《乘法分配率的72變》教學反思06-29
《乘法分配率》課堂教學反思09-11
乘法分配率的教學設計07-04
數學乘法分配率同步練習試題06-23
乘法分配率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