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21 10:16:10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精選14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公頃》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精選14篇)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1

  從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和效果來看,都比較好。所以我真正感到,教材只有一本,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卻可以百花齊放。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確實是十分重要的。由于1公頃的面積比較大,學生建立1公頃的表象比較困難,所以把教學活動安排在室內和室外相結合的形式。關于平方米和公頃的互化,只有公頃的意義是新知識,所以在這里以學生嘗試為主。對于試一試關鍵是抓住新的知識點,其它都是學生為主,教師只是適時地加以引導即可。

  在教學中結合周圍學生熟悉的環境作具體的.描述:如學校大約是幾公頃等等。這樣學習面積單位之間換算才體現出它的意義和作用,學生也因切實體會到是在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感受深刻。

  點評: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長方形、正方形的知識以及它們的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因此,新課前復習面積的概念、常用的面積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對1公頃有多大有個具體觀念,這樣才能進行正確的推算。因此,通過實際活動,實地觀察、具體推算,幫助學生建立具體觀念。實際觀察分三步:先觀察1平方米有多大;再觀察100平方米有多大;再想象100個這樣大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頃。這樣由小到大便于學生建立具體觀念。

  回到教室后,通過提問,喚起學生對剛才在操場實際操作的想象,推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這樣教室內外的結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實際觀察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利用教室內學生思想容易集中,推算出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系,容易記住。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2

  《認識公頃》是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內容。本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聽過見過“公頃”這一詞語,但絕大多數學生對公頃的實際意義仍然是很陌生的。由于公頃是一個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怎樣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來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在教學新知識前,我帶著學生回顧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1平方厘米是邊長一厘米的正方形,大概有學生手指甲大小,1平方分米是邊長一分米的正方形,可以用兩個手進行比劃,類似于拍照的框架,1平方米也就是教室門的一半大小,以及區分了為什么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而不是10平方厘米,在以此類推其他幾個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關系,而后問:除了這些面積單位外你還知道哪些面積單位?自然揭示課題,學習“公頃”這一新知識。

  因為課前已布置預習,所以我盡量讓學生自己說:課前你們對“公頃”這一教學內容已進行了預習,通過預習,你對“公頃”有了哪些了解?學生很順利地說出1公頃的概念: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這一概念還比較抽象,于是我引導學生感受100米這一長度,使學生對100米的長度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進而想象并體會出1公頃的面積大小。同時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讓28名學生在操場上圍成一個正方形,感受大約100平方米的大小,并讓學生思考大約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是1公頃。學生通過簡單的推理,體會到100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告訴學生操場的長寬,算出學校的面積是8000平方米,學生每天都會去做操,每周也會有三節體育課,對于學校的操場很是熟悉,對于公頃感知更準確,還有學校的教室大概50平方米,一公頃大概需要200個教室,我們學校總面積是3.6公頃等等,讓學生以熟悉的場所范圍為依據,并結合學生熟悉的環境做具體的描述,這樣有利于幫學生建立起對公頃的正確表象。

  綜觀公頃概念的整個教學過程,我感到學生要獲得一個正確的數學概念,對于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1公頃的大小要想通過教師的描述是膚淺的,只有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身邊的事物聯系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建立起對公頃的理解與感知。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3

  公頃和平方千米是較大的面積單位,主要是用來測量土地面積,在生活當中不常使用,所以學生比較生疏。但我還是打算試一試,本學期就開這節課,幾周前我就開始琢磨這課該如何上,怎么才能讓孩子的腦中建立起正確的概念和表象,這是一個單元難點,該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還是認為應該讓學生親自去體驗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才能真正建立這一概念,才能準確地去應用。

  上課開始,我讓學生復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這幾個面積單位,(這幾個單位在學生的頭腦中已有了表象)從這幾個面積單位再導入到讓學生自己設計更大的面積單位,學生紛紛設計出邊長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單位,進而認識到了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成功,以舊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設計新的面積單位這個環節著實很吸引學生的注意迸發學生的思維。

  緊接著,我設計了兩個環節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公頃和平方千米。對于學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籃球場、大操場的面積,這些是學生深刻體會到的,每天都能見到的,以這些為基準,來感悟1公頃,分別大約是208個教室的面積、24個籃球場的面積、5個大操場的面積,在這個過程中也順帶培養了學生的估算,一舉兩得。“平方千米”實在是太大了,我就從網絡上找到了接近1平方千米大的北京故宮,

  通過觀看航拍故宮視頻,視覺沖擊進而建立了“平方千米”的表象。

  最后設計了“快樂的二選一”環節,讓學生在從今天學習的兩個面積單位中二選一來填,這樣不僅鞏固了本課時的學習內容,也讓學生放松心情,在游戲中學習成長。

  總體來說,對于《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這節課的'設計和上課的效果,我是很滿意的。看似簡單的設計,其實中間包含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深入淺出的學習,厚積薄發的教學設計,這一切的一切都體現了新課標精神,以生為本,引導學生,讓孩子們樂于學習數學,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讓本應抽象乏味的概念課變成了生動活潑的探討課,我覺得本課我上得很成功。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4

  公頃的認識是五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些面積單位后,要理解和認識的一個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從學習內容上看,本節課對學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學生只要能掌握1公頃=10000平方米這個關系,并用這個進率進行單位的換算就行,但本節課的難點在于學生如何建立1公頃大小的概念和表象,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合理的.使用公頃這個單位。出于這樣的考慮,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著重關注了兩點:一、課題怎樣引入,怎樣讓學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去認識公頃。二、1公頃的概念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表象判斷。

  生活實際是重要的學習資源。建立1公頃概念是本節課的難點,在幫助學生建立1公頃概念時,我設計了一組題目,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和1公頃比較:如學校的面積、足球場的面積、承德各著名景點的面積等。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深化1公頃的認識,建立起1公頃的概念。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既能體會到公頃是一個較大的面積單位,又能具體感知1公頃的實際大小,從而建立1公頃的正確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5

  一、設計意圖與主要理念:

  1、關注和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考慮到學生對1公頃的占地面積缺乏明確的感知與了解。因此,我從學生已有的舊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引入,通過對已學過的面積單位的復習,勾起學生的回憶,建立起知識的鏈接點,并通過修改教材內容(將“公頃”改為“平方米”),從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喚起他們學習新的更大的面積單位的需要,從而切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公頃。

  2、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認知“公頃”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在學生主動探求新知的過程中,只是起著設疑、激趣、點撥、解惑的作用,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認識到1公頃”就是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但這只是初步的感知,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學習中意識到1公頃有多大。我從學生熟悉的學校操場、學校、教室等場所的占地面積出發,讓學生把們的面積與1公頃比一比大小。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大約要200個自己的教室、或者4個我們學校的操場合起來才有1公頃,學校雖然看上去很大,但是占地面積還不到1公頃。這樣學生就在自己的計算與比較中體會到1公頃確實是很大的,公頃是用來計量大面積的面積單位。通過學生主動地去想象、嘗試、發現、思考和歸結,比較深刻地體會了1公頃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的正確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3、充分關注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公頃是面積單位中的一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此理念貫穿始終,通過“公頃”與已學面積單位的比較,以及相互之間的換算等活動,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

  二、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

  1、在認識到“1公頃是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后,不應該只讓學生讀一讀1公頃的概念,還要問一問學生1公頃一定是正方形土地的面積嗎?讓學生明白其實它的逆命題是否命題,比如只要長方形的長與寬相乘得10000平方米,那么面積就是公頃。而1公頃=10000平方米的得出只是在口頭上,如果板書在黑板上學生會印象更深刻。

  2、提問要分層。基本的、鞏固性的問題可以讓中、下等學生回答,而拔高性的問題可以讓優等生回答,注意全班性的反饋。

  3、教學節奏要張弛得當。尤其在感受“1公頃”的大小時教學節奏要放慢,重點的地方要慢慢講,講清講透,不能走過場,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認真地去感受、體會,可能教學效果會更好。

  縱觀本課教學,“公頃”這個概念在被學生感受、類比,遷移中不斷建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生活經驗被逐步喚醒,思維之弦被撥動,學生逐步構建和生成著自己對公頃的理解。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6

  在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這些面積單位適用于計量物體表面、平面圖形以及小塊土地的面積,而計量較大的土地面積這些單位就不方便了,因此引入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之一——公頃。在此基礎上同時利用照片和文字說明介紹這些學生比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旅游景點、著名建筑,有效激發學習熱情,營造了學習氛圍。由此讓學生感知,教室的面積有50平方米左右,圖中北京天安門、上海世博園中國館面積比教室的`占地面積大得多,顯然“平方米”不合適,注意力集中到新的土地面積單位的認識上,自然引入“公頃”這個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

  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觸過“公頃”,但對于“公頃”的概念仍然比較陌生。教學的重點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還要幫助學生建立1公頃的表象:通過與現實中的學校、操場、教室、多功能廳的比較讓學生來感知1公頃有多大。但又有些顧慮,所以在讓學生感受活動形式上還有些欠缺。比如可以帶學生到學校操場上感受100米直跑道的長度,讓學生想象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組織28個左右的學生圍成正方形感受100平方米正方形的大小。只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反復感受體會,逐步加深印象。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7

  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觸過“公頃”,但對于“公頃”的概念仍然比較陌生。教學的重點如果僅僅是讓學生知道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顯然是不正確的,而應是幫助學生建立1公頃的表象。如何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幫助學生認知1公頃到底有多大呢?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進行了嘗試。

  這節課我沒有設計豐富多彩的導入,開始就進入復習回憶階段。讓同學們想:都學過哪些面積單位,然后屏幕出示邊長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感受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大小。同學們掌握的很好,順口就能說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這些耳熟能詳的知識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的自信。

  公頃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所以建立1公頃的實際大小的表象較難。所以在上課前,我帶領學生去了隔壁的小區走了走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周長。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把眼睛閉起來,回憶當天走了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然后要求學生討論1公頃等于多少平方米。但這只是初步的感知,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學習中意識到1公頃有多大。我從學生熟悉的學校操場、學校、教室等場所的占地面積出發,讓學生把們的面積與1公頃比一比大小。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大約要200個自己的教室、或者4個我們學校的操場合起來才有1公頃,學校雖然看上去很大,但是占地面積還不到1公頃。這樣學生就在自己的計算與比較中體會到1公頃確實是很大的,公頃是用來計量大面積的面積單位。通過學生主動地去想象、嘗試、發現、思考和歸結,比較深刻地體會了1公頃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的正確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在幫助學生基本建立1公頃的正確表象之后,我又出示了例題中的一組照片,向學生介紹這些他們比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旅游景點、著名建筑,有效激發學習熱情,營造了學習氛圍,也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所以在練習中我安排兩個層次的內容:

  (1)基本練習:本節課教學中的第一次反饋。(82頁試一試)做這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計算大的土地面積用平方米比較麻煩,并體會4公頃有多大

  (2)綜合練習:主要防止思維定勢與惰性思維。(練習十四4題)在學生算出苗圃的高以后,想一想底250米、高160米的`平行四邊形,又經歷了一次對1公頃的感受。

  綜觀公頃概念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認識公頃,建立這樣一個面積單位,學生是需要一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的,需要不斷地累積表象認識,一個正確的數學概念,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1公頃的大小要想通過教師的描述是膚淺的,唯有讓學生以熟悉的場所范圍為依據,并結合學生熟悉的環境做具體的描述,才能幫學生建立起對公頃的正確表象。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8

  《認識公頃》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公頃和平方千米》第一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雖然已經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也初步有了了解但對于公頃,學生還不能直觀感受到它的太小,便對于建立正確的表象比較困難。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1公頃有多大的表象。這節課從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入手,

  先從學生已有的舊知“平方厘米平萬分米、平方米常用的面積單位入手勾起學生的回憶建立知識的鏈接點引走己學生的認識沖突喚起他們學習親新的更大的面積單位需要切入新題。

  接著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認識公頃”所想到的。提出問題例如有“什么是公頃”";公頃有什么用途?用到哪里”“公頃與平方米有什么關系”......最讓人驚喜的是有學生提出用字母怎么表示“公頃”。這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探索“公頃“來全面的認識它。

  在教學中,要積極建立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出示天安門廣場故宮等占地面積資料形成意象再結合我們熟悉的校園和科技館。建立1公頃大約是多大面積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進一步明白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通常用公頃作單位

  “公頃”這個概念在被學生感受類比,遷移中構建,深入學生心目中的一個面積單位,在最后與平方米之間相互轉化的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推算出二者轉化的規律所在。達到熟練推理地步,這也是進一步深化”公頃"認識的一方面。

  總之,本節課的學習要多角度帶著學生來認識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后面掌握和靈活運用情況。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9

  教學中,建立公頃的概念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首先,對于公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較少,而教師在教學中難以像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一樣制作教具或學具,學生不能直觀感受到它的大小,便很難建立起正確的表象。要在五年級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公頃這種大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不管從操作到應用都有一定的難度。教學的關鍵還在于如何將1公頃的教學轉變為學生對數學體驗的過程。教師的描述是膚淺的,學生僅能體會到公頃好大,大的就是公頃。公頃到底有多大,以什么樣的實物可以類比,都還是十分模糊的`。所以建立比較具體的面積概念,唯有通過活動來切身體驗。

  張老師采取了以學生熟悉的場所范圍為依托類比,在教學中結合周圍學生熟悉的環境做具體的描述,來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公頃的正確表象。張老師把自己的學校面積作了一個參照,讓他們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場景里。學生通過走一走,加強學生對1公頃的實際體驗。讓28個學生圍成面積約100平方米的正方形,讓學生估測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正好是1公頃。通過把體驗和數字計算結合起來也增加了數學內涵。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形成表象——抽象概念,建立空間觀念,再聯系生活,拓展想象空間,都充分調動學生多種體驗感受,更有利于學生在頭腦里建立起1公頃的實際觀念的知識體驗。這種體驗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在這樣的體驗活動中,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保證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構建所學知識。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10

  本節課能把各種資源加以整合、并靈活安排學習時間與空間很好的體現了學科性和綜合性,以數學書本知識為基準,結合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創設一系列圍繞主題的教學活動,確立了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以情景主題為背景,適時的穿插另外學科知識,豐富發展數學的內涵,讓學生學習數學學科以外的知識,讓學生從多種途徑中獲取信息,指導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從而領略數學的精彩。

  1、教材安排照片和文字說明的意圖,要激發學習熱情、引起學習心向、營造學習氛圍。首先是這些旅游景點、著名建筑都是學生比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學生的興趣由此產生。

  2、在游戲中體會1公頃。28個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是一個簡單的游戲,也是學生愿意做的游戲。教材告訴學生,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如果讓學生這樣圍一圍,看著圍成的正方形,想像100個這樣的正方形有多大,他們又一次體會了1公頃。1公頃的觀念清晰了,有利于形成1平方千米的觀念。

  3、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現公頃和平方千米。例1以四張照片為背景,分別呈現明孝陵、中華世紀壇的占地面積,日月潭的面積和2004年我國的森林面積,這些面積都以公頃為單位。

  4、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感受1公頃,形成1公頃的觀念,要知道它有多大。“知道”可以在聽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實踐中體會。教材為學生選擇了多種渠道,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在頭腦中留下1公頃的`印象。教材理解學生形成面積單位觀念的困難,給他們反復感受的機會,使印象逐漸清晰、逐步深刻。

  本節課同學們學習興趣濃厚,積極主動,課堂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優化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促進了課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課后,我訪問了一些學生,由于農村小學生視野比較窄,個別學生對公頃的大小感知還是有些模糊。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11

  《認識公頃》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公頃和平方千米》第一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雖然已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對這些面積單位概念建構的過程也初步了解,但對于公頃,學生不能直觀感受到它的大小,便很難建立起正確的表象。教學的重點應是幫助學生建立1公頃的表象。如何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幫助學生認知1公頃到底有多大呢?這節課的教學中從學生所熟悉情境入手展開教學。

  1、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考慮到學生對1公頃的占地面積缺乏明確的感知與了解。因此,我從學生已有的舊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引入,通過對已學過的面積單位的復習,勾起學生的回憶,建立起知識的鏈接點,從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喚起他們學習新的更大的面積單位的需要,從而切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公頃。

  2、“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我制作了圖片讓學生觀看,了解公頃,但這只是初步的感知,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學習中意識到1公頃有多大。我從學生熟悉的學校操場、學校、教室等場所的占地面積出發,讓學生把它們的面積與1公頃比一比大小。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大約要200個自己的教室、或者我們學校占地面積大約有1公頃,這樣學生就在自己的計算與比較中體會到1公頃確實是很大的,公頃是用來計量大面積的面積單位。通過學生主動地去想象、嘗試、發現、思考和歸結,比較深刻地體會了1公頃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的正確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3、在幫助學生基本建立1公頃的正確表象之后,我又出示了例題中的一組照片,向學生介紹這些他們比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旅游景點、著名建筑,有效激發學習熱情,營造了學習氛圍,也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4、在認識到“1公頃是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后,不應該只讓學生讀一讀1公頃的概念,還要問一問學生1公頃一定是正方形土地的面積嗎?讓學生真正理解1公頃,比如只要長方形的長與寬相乘得10000平方米,那么面積就是公頃。

  5、在感受“1公頃”的大小時教學節奏要放慢,重點的地方要慢慢講,講清講透,不能走過場,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認真地去感受、體會,可能教學效果會更好。

  “公頃”這個概念在被學生感受、類比,遷移中不斷建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生活經驗被逐步喚醒,思維之弦被撥動,學生逐步構建和生成著自己對公頃的理解。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12

  我執教的《認識公頃》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內容。本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聽過見過“公頃”這一詞語,但絕大多數學生對公頃的實際意義仍然是很陌生的。由于公頃是一個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怎樣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來領悟1公頃的實際大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我借助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課堂效率是比較好的。

  1.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我引領孩子們用肢體語言比劃,結合簡易多媒體復習回顧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做到了以舊促新,構建好新舊知識的聯系,有利于學習新的知識。后追問:除了這些面積單位外你還知道哪些面積單位?自然揭題示標。

  2.我覺得認識公頃,建立這樣一個面積單位,學生需要一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的,需要不斷地累積表象認識,對于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 而1公頃的.大小要想通過教師的描述是膚淺的,唯有讓學生以熟悉的場所范圍為依據,并結合學生熟悉的環境做具體的描述,才能幫學生建立起對公頃的正確表象。 所以課前我先帶著學生到操場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讓他們8人一組伸開手(約10米),分4組圍成正方形。其它同學分別進去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再組織孩子們手拉手去丈量校園的長和寬,估算校園的大小,分別丈量學校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大約多少米。最后讓學生推算本校的占地面積大約有多少。(大約1公頃)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1公頃的認識,又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了學習活動的效率。再者結合簡易多媒體,通過計算熟悉的幾個教室,幾個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幾個足球場是1公頃等活動等,進一步體會1公頃的大小。

  3.結合多媒體,圖文并茂讓學生感受到公頃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在交流展示環節,我先結合簡易多媒體,播放教材的圖片和文字說明,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引起學習興趣、營造學習氛圍。緊接著我又播放孩子們熟悉的。

  4.引領學生利用畫簡圖實記1公頃的大小,班助學生建立1公頃的數學模型 書中只是抽象的文字表示,所以我安排的課前測量目的就是讓學生以熟悉的場所范圍為依據,并結合學生熟悉的校園環境做具體的描述,幫學生建立起1公頃的正確表象(具體的1公頃)。建立起1公頃的表象才展開1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系。我引領學生利用用畫簡圖來表示1公頃概念和平方米之間的關系。(用簡圖抽象的1公頃)。從而達到從“書本抽象的1公頃概念----具體的體驗1公頃-----抽象簡圖的1公頃”構建數學模型的過程。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13

  《認識公頃》是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認識平方千米和公頃中的第一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對這些面積單位概念建構的過程也初步了解,這為認識“公頃”這個面積單位在知識經驗、認知經驗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五年級學生的直觀感知能力還比較薄弱,同時對土地面積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不是非常關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很有必要鼓勵學生采取多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來增強感知能力,領會“公頃”這一概念的本質。

  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空間相對狹窄,見識少,體會1公頃比較困難。教學時如何突破這一難點呢?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多種渠道去感知1公頃的大小,分別經歷了其它面積單位知識的遷移,和欣賞自然風光感受到公頃一般是用在測量土地面積上,接著讓學生通過對比反復感受體會,逐步加深印象。先讓學生猜測1公頃大約有多大》然后我提供一些學生生活中見的到,摸得著的具體媒介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感知1公頃的實際大小。比如感受28個小朋友圍城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00平方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呢?以及通過感知多少個教室的面積和籃球場的面積是1公頃來感受1公頃面積的實際大小,可以說很好地幫助學生領會了公頃這一面積單位。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公頃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

  其次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實際滲透思想教育,比如教學過程中利用生動的圖片、數據,讓學生感受住過的山河的壯麗,自然風光的優美,人文景物的文化沉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熱情。

  教學畢竟是一門缺憾的藝術,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把握能力還有待加強,比如教學單位換算一環節,就引導學生在比較是把公頃化做平方米比較簡便,還是把平方米化作公頃比較簡便一塊處理的比較生硬。教學練習環節的.處理重點不夠突出,可能出現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理會的情況,還有在對教室實際大小的估計有偏差,導致教學效果一般。

  以上是今后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這次活動,自己加深了對教材的把握力度,能夠很好的認真去研讀教材,變教材為教學的原料,去組織教學,今后努力方向是認真打磨教學中的細節,讓課堂中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學習熱情高漲起來,課堂中師生交流廣泛起來。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 14

  《認識公頃》是小學數學中關于面積單位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完這一課后,我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成功之處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導入新課時,我通過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物和自然景觀的圖片,并介紹它們的占地面積,讓學生感受到公頃這個面積單位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這樣的情境創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為后續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直觀教學,突破難點

  公頃是一個比較大的面積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少,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公頃的概念,我采用了直觀教學的方法。例如,我通過讓學生觀察學校操場、教室等熟悉的場所,估算它們的面積,然后再引出公頃這個面積單位。同時,我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 1 公頃的正方形場地,讓學生直觀地感受 1 公頃的大小。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對公頃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突破了教學難點。

  實踐操作,鞏固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實際測量和計算,鞏固所學的知識。例如,我讓學生分組測量學校操場的長和寬,然后計算出操場的面積,并將其換算成公頃。這樣的實踐操作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還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加深了對公頃這個面積單位的理解。

  二、不足之處

  對學生的已有知識掌握不夠充分

  在教學前,我對學生的已有知識掌握情況了解不夠充分。部分學生在學習公頃之前,已經對平方米、平方千米等面積單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內容重復講解,浪費了時間。

  教學節奏把握不夠準確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時會出現教學節奏把握不夠準確的情況。例如,在講解公頃的概念時,我花費的時間較長,導致后面的練習時間不夠充裕。這樣的情況影響了教學效果,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些疲憊。

  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和全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和全面。我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改進措施

  充分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可以適當進行復習和鞏固,對于學生不熟悉的知識,可以進行重點講解和練習。

  準確把握教學節奏

  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更加準確地把握教學節奏,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講解重點和難點內容時,可以適當放慢教學速度,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理解。同時,我也要注意控制教學時間,確保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夠按時完成,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及時、全面地評價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更加及時、全面地評價學生。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對于學生的優點和進步,我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學生的不足之處,我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對《認識公頃》這一課的教學反思,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06-26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04-22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02-17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06-26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精選11篇)04-20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篇)10-25

《公頃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2篇)10-08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參考(通用10篇)09-20

《公頃的認識》課件01-25

《公頃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0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