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明園的毀滅》語文教學反思1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并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一開始,我采用這樣的激情導入“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又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他們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被化成一片灰燼。”采用這樣激情的導入,是為了創設情境,鋪設好情感場,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迅速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
一、借助電影紀實片,結合書面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
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有兩大點,一是“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二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而144年前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親眼見過。那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光靠書上優美的語言文字描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紀實片,生動再現當年的樣子,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輝煌到毀滅,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它美到極點,學生情至極點,為下文“被毀”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鋪墊,我讓學生想象圓明園被毀后廢墟的場面,前后一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萬園之園頃刻間化為一片灰燼的無奈,讓學生在一種至惡至丑的情境中產生強烈震動,迅速投入到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體會強盜們的貪婪、瘋狂,真正了解到“國弱被人欺”的歷史原因,進而將內心的憤怒和傷痛發泄到極點。學生思想上形成強烈的反差,心理上產生極大的不平衡,怒火中生,憤言不止。讓我感動的'是學生的發言,他們雖小,但他們已清醒地認識到“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認識到了他們這一代肩挑重擔,必須發奮學習,保衛祖國,決不讓列強再踏進國土一步,要讓莊嚴的五星紅旗永遠高高地飄揚。在同學們積極的發言中,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又一次得到了升華。
在這次教學中,我加強朗讀,讀中感悟。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學生的朗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我重視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特別是加強重點段落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圓明園的毀滅》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成功之處是:
1、教給學生自學方法,舉一反三。精講第3自然段,教給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的方法。然后“扶讀”第4自然段,放手讓學生“自讀”第5和第6自然段。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難詞難句,說出了各段的主要內容,還感受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產生對瘋狂掠奪我國文化遺產的帝國主義侵略者的仇恨。
2、在“美讀”中,學生切實地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激發出愛國主義情感。
不足之處:
1、由于條件限制,不能使用課件。對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學生沒有直觀感受。
2、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前松后緊。
《圓明園的毀滅》語文教學反思3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圍繞這一中心,寫了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圓明園的宏偉建筑和珍貴文物,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精華,建筑藝術的瑰寶”;二是圓明園的毀滅。激發了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開始,學生讀課文后我問:文章重點寫了哪幾段?學生答第二至四自然段。我接著問:第二至四自然段寫什么?學生答圓明園的輝煌。我再問:課題是圓明園的毀滅,為什么用大篇幅寫它過去的輝煌?于是我請同學們再讀全文。等同學們讀完課文后指名同學說為什么寫。接著我一邊放錄象:毀園片斷。一邊闡述:就這樣眾星拱月般的圓明園葬身于罪惡的大火中。
買賣街、西洋樓不見了,長春園、萬春園消失了……所有的一切化為灰燼,剩下的只是殘垣殘壁,一片廢墟。誰又能想到它曾是舉世文明的皇家園林所在地呢?然后讓學生找出“凡是”“統統”“任意”等詞進行理解。水到渠成,學生很容易總結出英法聯軍的可恥行徑在中國造成的深重災難,是中外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我們一定不忘國恥,發憤讀書,奮發圖強,要建設強大的祖國,再不容許遭受外來侵略!
【《圓明園的毀滅》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8-22
語文《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反思10-08
關于語文《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反思06-29
《圓明園的毀滅》語文教學反思06-30
圓明園的毀滅的語文教學反思07-18
《圓明園的毀滅》語文教學反思07-20
圓明園的毀滅語文教學反思11-13
《圓明園的毀滅》語文教學反思08-13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