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

時間:2022-09-12 17:00:2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

  理科班的文科課程教學對于許多文科任課教師都是比較頭疼的事。在當前考試制度和考試形勢下,上好一節理科班的地理課也實屬不易,可以說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學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理科班的課堂教學更需要生本教育。怎么能讓學生上課能聽進去是我備課時考慮最多的事情。下面我就以本學期我在理科班的一節課為例,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

  一、背景描述

  本節課為高二文理分班后的第一節課,由于課時緊張,所以課前簡單了介紹了本學期學習內容和新學期要求后就正式進入新課的學習。本學期主要學習區域可持續發展,教材以案例的形式介紹了區域生態問題、資源開發問題、工農業發展問題。核心思想是人地關系的協調發展。而第一節主要介紹了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在本學期所學的知識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介紹了區域發展分析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二、案例過程

  導入新課:新聞“新西蘭南島7.1級大地震零死亡”,介紹基本的新聞信息,提出問題:為什么新西蘭地震零死亡?(時事新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學生表現活躍,特別是一些愛讀書,關注身邊生活和新聞的同學對此問題比較熟悉,回答問題中表現出閱歷廣的優越感和自豪感)

  教師總結:新西蘭地震零死亡與當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人們抗災防災意識和技能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過渡承轉:與新西蘭一樣,在防震減災方面比較成熟的還有哪個國家?(日本)

  新課學習:設置討論問題——新西蘭和日本兩個國家地理特征有哪些異同?

  (不同學生知識面不同,很多學生對于不太熟悉的地區有天生的好奇感,學生討論交流效果良好)

  教師補充拓展:新西蘭和日本的國旗、國徽、旅游勝地、風俗文化(包括飲食文化)等,讓學生思考總結這些特定的文化和旅游資源開發與國家地理特征的哪些方面相關。深切的體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地域差異。

  過度承轉:由此可見區域的發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所以分析一個地區的發展問題,首先要從自然地理特征入手,從地理位置、土地、氣候、礦產資源等方面分析,建立其與其農業、工業、人口及文化景觀的聯系,即樹立地理環境整體性思想(人地辯證統一的思想)。閱讀教材,比較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環境和發展差異,驗證這一理論思想。

  學生思維拓展:討論交流南北、東西差異(南甜北咸、南船北馬、南米北面、南矮北高、南尖北平,南敞北封、南繁北齊、東辣西酸等等)

  學生總結本節課收獲。

  三、課后反思

  本學期并不是我第一次任教理科班的地理教學,比較以往的教學教訓和經驗,本節課通過精心設計,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為出發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目的展開教學。實踐表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比較活躍,激發了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有所獲。基本杜絕了上課睡覺、說閑話、做理科高考科目作業練習、擺弄電子產品、看閑書等現象。如果想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培養健全的科學素養,我覺得我們教師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端正教育思想和態度,提高自身素質,充分發揮教學主導作用

  教師本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和思想認識,切實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服務,站住課堂主陣地,發揮教師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維素養。

  2、更新知識結構,豐富課堂內容

  由于很多地理教師屬于理科專業出身,所以在高中階段偏文科性質的地理教學中,理科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均比較強,但是缺乏文科知識底蘊。為了使課堂教學充實有趣,地理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的充電,博覽群書,特別是加強對區域歷史、政治背景知識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建立知識間的聯系,體現地理學科綜合性特點,培養學生用綜合的觀點看問題。

  3、改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于不參加高考,也沒有會考的理科班學生來講,如果地理課堂毫無趣味,學生肯定不會買賬。教師要想讓學生能聽進去,課堂中參與進來,就更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以講授為主的死板教學模式。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設置課堂有趣的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時事緊密聯系等都是必要的教學方式。

  4、改變傳統的學習評價方式

  雖然新課程改革后評價方式中增加了學習過程的評價,但是很多的時候都流于形式,仍然以期末統一考試為主要的評價方法,而且考試多像曾經的會考一樣,發復習提綱和試題,然后選取比例很高的原題考察,不僅埋沒了很多學習認真同學的成績,也給很多學習開小差的同學開了“綠燈”,顯然有失教育評價的公平合理性。所以改變不合理的評價方式也是促進理科班地理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理科班地理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為旗幟,以教師的角色轉換為突破口,讓學生釋放鮮活的生命力,享受成功的喜悅,讓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體現地理的魅力。只有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的“樂學、好學、善學、巧學”為第一要務,才能讓理科班的地理課教學之路越走越寬。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2

  近年來海南省高考地理卷中突出以圖表系統為背景,強調地理思維能力考查,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也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圖表系統本身就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海南省高考地理卷中的地理圖表,不僅數量較多、信息量較大,同時還具有多數圖像新穎、信息隱蔽的特點。眾所周知,地理圖表類型常見的如:各類坐標圖、各類統計圖表、各種示意圖、各種日照圖、中國或世界的區域圖、各種等值線圖、地形剖面圖等,這些地理圖表突出反映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區域性的顯著特點,同時所設計問題的解答也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的層次差異。

  在高考復習教學中或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地圖教學,教會學生如何讀圖,如何從圖表中

  提取地理信息,特別是進行讀圖分析專題復習時,要把地理學中常見的圖表展示,應力求通過圖導、圖解、圖變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能。所謂圖導即將教材的重難點圖像化、直觀化,以圖釋文,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圖解即將考查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復雜試題通過畫圖分解,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速度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圖變即將教材或試卷中的圖像通過改變條件、設置新情境或提供新材料等方式變換圖形或重新組合,形成新問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逐步提高學生思維的抽象程度和思維活動的廣度、深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3

  從近年海南高考試卷分析,基本保持了“穩中有變,變中求新”的命題原則,注重對地理基礎知識、主干知識的考查,尤其突出對地理思維能力和應用已有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考查,同時我明顯感覺到進幾年海南高考另一特點是考查學生記憶能力的內容減少,考查學生死記硬背的內容減少,側重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考查,側重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側重對學生是否能應用已有知識綜合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如圍繞現實問題,情境設置新穎,圍繞某個中心問題(尤其社會生產或生活現實問題)為切入點展開設問,以地理知識為載體和依托,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所以要落實以上知識與能力,必須針對性設計教學課件,加強訓練,積極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圖表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綜合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所以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

  1、掌握讀圖的方法,常見的圖表類型有:坐標圖、統計圖表、示意圖、日照圖、區域圖、景觀圖、等值線圖、地形剖面圖等,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應選擇上述典型的圖表,引導學生如何讀圖,使學生掌握讀圖的基本方法。

  2、養成良好的讀圖析圖習慣,如在讀坐標圖,要求學生必須注意橫坐標和縱坐標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在讀區域圖中,要求學生要根據圖中提供的經緯度、圖中典型的地理景觀、圖中的區域輪廓特征等判斷出區域的具體位置,在等值線圖中要判斷是什么等值線,等值線遞增或遞減的規律,如果出現異常,必須思考產生異常的原因等。

  3、要引導學生結合試題的設問,盡量思考圖中哪些信息是與試題的設問有關,或者思考要解決試題的設問必須要具備什么條件,或必須要具備什么理論或原理,或者必須要具備什么知識,而這些條件、理論、知識是否能從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包括圖像和文字等)中,得到呢?

  要達到上述教學要求,我們必須精心設計教學課件,包括課件內容,典型例題選用,模擬訓練題的編寫等教學資源。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4

  忙碌了三年的20xx屆學生終有了滿意的歸宿。綜觀高考試題及學生考試結果,雖有得意之處,但也留有些許遺憾。為了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做為一名年青的地理教師,很有必要對高三的地理教學進行總結與反思。作為2012屆學生地理學科的備課組長,我的做法如下:

  一、勤訂計劃,合理安排復習進程

  凡事預則立。合理安排復習的時間進程,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好每一節課,從全局上宏觀上把握復習的節奏。從高一開始,我們地理備課組就做了三年的規劃,高一至高二上認真抓會考,高二下進行《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的復習和選修課程的學習,高三上必須完成一輪的復習。高三下進行知識的鞏固和補缺補漏。這樣做我們大家無論何時都對下一步的教學、學習任務明明白白,每一時間段大家都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

  二、深刻領會考綱要求,制定有效教學計劃,加強集體備課,發揮團隊精神

  我們備課組有很特殊的實際情況,應屆文科就2個班,但我們倆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都非常認真的對待,備課組成員仔細研讀《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深刻理解考試大綱內容和含義,不斷研究高考的新變化和發展趨勢,研究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能力要求,使備課組的教學不偏離高考的要求。

  準確的把握高考趨勢和命題方向,制定可行有效地理第一輪復習復習教學計劃。除此之外,我們還常常選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集體備課。依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討論如何根據學生實際、采用何種教學手段來達成教學目標,要注重學習過程的設計和考慮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講課盡管是講解書本上的內容,但卻要變成自己的語言才能使學生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學到東西。在教研時間以外,無論何時碰到棘手的問題,我們也都經常相互交流,互補知識,不斷提高授課質量。

  當然集體備課后,還要把集體討論中得到的收獲加以消化和鞏固,還得再進行個人鉆研。因為,別人的經驗再好,對自己來說,都只是間接的知識,只有通過個人鉆研這個過程,才能真正為自己所掌握。所以,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的關系是:在個人鉆研的前提下,進行集體討論;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再進行個人備課。

  三、重視地理課堂教學實施的調整

  如何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我們地理備課組還經常請教具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方面進行了一些調整。

  1、重視知識的探索過程

  較多的學生認為:地理和文綜的其它科目一樣,只要背背書就行,其實不然。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必須強化探索意識,把思維的全過程展現出來,才能達到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個概念的形成、每個原理的推導、每種物質的運動的規律,幾乎都經歷了前人長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創造的漫長進程。

  由于教材知識點的銜接不足,很多知識忽略了知識的探索過程,以至于學生只會機械模仿,死記硬背,嚴重扼殺了學生創造才能的發揮。因此,在教學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運動規律等,要突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創設“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有關的地理知識,不僅給學生以啟迪。

  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其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發現真理的方法,得到創造的體驗,增強自信心、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風”時,我們遵循以下步驟:概念----成因(氣壓差、氣壓梯度、氣壓梯度力)----冷熱不均(溫差)----太陽輻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這樣學生才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2、用豐富知識、高亢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無論如何課程改革,怎樣創新,只要學校教育、班級教學的制度存在,課堂講授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課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有豐富知識,其次則需要激情。知識淵博就能駕輕就熟,有激情就能產生共鳴。做到這些必須潛心鉆研,研究歷年高考題型,隨時快速準確解答學生問題。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心理特點、認知規律,以教學內容為載體,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精湛的教學藝術,融合教師的人格魅力,把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內驅力,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臺風、沙塵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時,要結合時事,用詳實的資料、清晰的圖像、優美的語言、氣勢磅礴的激情以及對人類的無限的憐惜之情,讓學生的心靈產生深深的震撼。

  3、夯實基礎,突出能力訓練和培養,以適應以"能力立意"為主的高考要求

  高考目標是選拔人才,考察的是學生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平時上課要引導學生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教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

  要引導學生重視地圖知識的復習,養成經常看圖和分析圖表的習慣,而不要只注意課本的復習;還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機結合起來,分專題將相關內容相對集中起來進行系統復習,而不要各自為陣。2008高考5-7考察產業轉移,是新課標教材必修三內容,但只要我們把握我國產業布局的變化,此題則可迎刃而解。

  4、教學中要緊密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近幾年高考在題目創設和對素材進行選擇處理時,注意提供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以引導學生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有機的社會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熱點,關注國家經濟發展動向,平時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質和量,必須是與國家經濟建設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須與世界的發展主流相一致,必須能與教材內容有機的結合為一體;

  還應在提供信息資料時,幫助學生會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明確信息資料與教材內容的關系,以及解答此類問題的方法。這樣有助于加強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幫助他們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2008年高考卷Ⅰ39題材料就是電視劇“東歸英雄”就是充分體現人們關注生活,平時稍稍留意,答題就應當很順利。

  5、加強課堂限時訓練,重視階段考試

  習題訓練時,要注意在精選試題的基礎上限定答題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即學科重點、主干內容、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突出,前后呼應。課堂上及時反饋,協助學生回顧解題過程,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中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知識,總結出二級結論,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進而達到訓練目標。

  練習的目的是進一步熟悉地圖,鞏固主干知識,掌握解題技巧。讓學生學會讀懂各種圖表資料,如今年高考題從坐標圖、柱狀圖、圖表、區域地圖等類型較多,都需要平時課堂精講精練,從中準確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三考試較多,試題一定要精選,既要檢測成績,又要考出學生自信。

  四、二輪復習階段地理課堂教學策略

  1、回歸教材。

  通過回想教材內容,理清思路,適應高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據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回想要目標明確,有計劃性,要將任務分解到每一天、每一節課。不僅教師要自己明白復習的目的與復習計劃,更要讓學生明白,便于師生配合進行復習。另外,還要讓學生從某一知識點出發,盡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復習的內容,形成知識塊。如從“降水”出發,想到其成因、影響因素及該因素對天氣、氣候、農業、工業、交通等方面的影響,還要想一些相關的練習,這種方法雖然零亂,但往往對應著考題,實用性強,可作為前種方法的補充。

  通過回想不僅能查漏補缺,便于知識的遷移,而且學生會感到自己掌握了相當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適應高考,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對調整臨考狀態很有好處。

  2、重基礎,抓熱點

  高考前的學習,要根據自身各科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復習計劃,一方面可以夯實自己的強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較大的提高。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不要處理過多的高難度習題,而應把自己模糊的知識點回歸課本,確保每個基礎點都過關。比如2008年高考伊犁河谷的水草充足等等,無一不是在基礎知識上做文章。

  熱點問題不可避免,這要求教師課后必須做大量工作,針對熱點,我做了以下專題:糧食問題、西氣東輸、雪災、地震、氣候變暖等。為考前穩定軍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重視審題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在教學中,往往不是教師的忽視,而是學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學生認為等到臨近高考或高考時注意就行了,實際這種不良習慣已養成,在高考那種緊張的氛圍中,這種不良習慣會不知不覺地“復原”。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的做法有:第一,慢審題,快答題。

  就是讓學生一字一句地讀懂文本材料和題意要求,一個圖例一個注記地看清圖幅內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據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進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較迅速地規范書寫。慢審題有兩個作用,一是找出"題眼",即解題鑰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如2008年高考卷Ⅰ1--4題,圖中很多信息(油菜、中年人口比重)是題的答案的關鍵。對于新題型,教師應該講透,還要提醒學生重視。

  總之,高三地理復習要讓學生多看、多想,在此基礎上,加強針對性的訓練,教師要切準高考的脈搏,切實落實雙基,培養學生解題的策略意識,形成良好的考試心理,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嚴格按高考要求規范學生行動,把學生置于一種仿真的環境,對答題速度、答題規范做出嚴格要求,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高考,取得好成績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5

  我連續四年在高三帶畢業班,今年下來了。我想應該沉淀了很多的東西,利用這個暑假好好總結總結。希望大家一起提出問題討論,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到了高三,大部分學生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之前沒有重視地理,所以導致有些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很差,更可怕的是有個別學生根本就對地理“不開竅”:不感興趣也不知道怎么學。我的辦法是上課時我盡量把課本的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個別基礎薄弱的同學只能利用課下單獨給他們輔導。

  自然地理一直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每年都花很多的時間講解,練習自然地理試題,可是到四五月進入模擬試題階段后,學生們錯誤率最高的還是自然地理。有時候覺得自己花那么多時間給自然地理不值當。所以每年都壓縮自然地理的學習時間。不知有沒有教授自然地理的高招。

  人文地理考的比較簡單,很多題目都是課本上的藍點后一句話,或者是書中的某句話。我基本上是根據大綱,經驗把書中的重點告訴學生,然后讓他們自己背。不知道還有何高招。

  區域地理我放到最后講,先講中國,后講世界。上課的重點是畫圖,讀圖,梳理各種問題的答題點。

  比較簡單的總結了以下,希望和大家針對某個問題討論。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6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的時候,著實被嚇了一跳!那時我還剛畢業不久。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已經是第二十個年頭了,這個過程不止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借此期中考試教學反思征文活動機會,將我的高三地理教學反思做一小結。

  一、教學理念反思——符合課標

  新課標要求教學應該從單純教授知識轉向“知識+方法=能力”,優化教學活動。教師的講解應多啟發、多聯系、多分析,而讓學生多思考(分析、比較、概括)、多動手(繪圖、列表)、多動口(提問、討論、交流)、多總結。

  例如:在講授“影響工業布局的區位因素”的相關內容時,我首先以魯爾鋼鐵工業區為例,讓學生回憶影響該工業區產生、衰落、再度崛起的主要區位因素,從而了解到工業布局是多種區位因素作用的結果,而且這些作用因素對工業布局的影響會隨著社會、經濟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從而說明影響工業區發展的因素是發展變化的。然后以上海寶鋼為例,了解影響其布局的區位因素又是什么,并分析它與魯爾鋼鐵工業區的布局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從而說明某種工業部門是什么指向型工業,只是針對某一特定時期、某一特定地點而言。同時指導學生分析影響鋼鐵工業布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種變化的總體趨勢又該是怎樣的?最后請同學們分析比較長江沿線五大鋼鐵工業基地(攀枝花、重慶、武漢、馬鞍山、上海),并說出它們形成的主要區位因素。

  二、課堂教學反思——腳踏實地

  課堂教學反思也就是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我的課堂反思有兩個關鍵的環節:

  第一,反思問題情境是否得當,所選問題或例子是否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

  例如:在學習城市化進程這部分內容時,分析發達國家出現逆城市化現象(以英國倫敦為例)的原因時,看到部分學生無動于衷,感覺教學效果較差。我靈機一動,轉入先結合黃埔(學校附近)分析發展中國家“城中村”現象出現的原因,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很多學生都能做出相應分析,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選例子和提問應盡量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感興趣的事物。

  第二,反思難點是否解決,是否需要進行進一步講解。

  例如:在講正午太陽高度計算時,我先講解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緊接著列出一個公式即:H=90°-△δ(直射點的緯度與所求地的緯度之差),結果有很多同學不會做相關的試題。這時,我感覺可能是由于這個內容太抽象,學生還沒理解,必須重新舉例講解。因此,我畫了一幅夏至日光照圖,先讓學生找到正午12時的經線,并具體指導學生掌握繪圖的技巧和關鍵點,思考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和計算方法,這時學生已經知道了這條正午12時經線上的太陽高度就是正午太陽高度。以此為基礎,我在這幅圖中12時經線上又取兩點A(30°N)、B(30°S),通過“幾何作圖法”,最終得出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再推導出公式即:H=90°-△δ(直射點的緯度與所求地的緯度之差),此時學生就能理解了。重視從現象到規律的總結、點撥和提升,引導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接著,我再讓學生計算學校所在地——廣州(大約23°N)兩分、兩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學生都已經掌握。所以,上課時要盡量發現學生的思維障礙所在,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難點存在“盲點”,那么就會對學習存在懼怕心理,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課堂教學中的反思一般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和總結提升才能做到應付自如,只有堅持不斷地學習和自我總結,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學行為反思——引以為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等。

  例如:在“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一節教學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我認為植樹造林并不一定能解決荒漠化的問題,因為樹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更多的水分,從而會造成進入湖泊、河流和地下的水分變少,反而會導致荒漠化的加劇。”這個觀點與教材相反,我當時作了批駁。在課后反思中我深感這樣扼殺了該同學積極思考的興趣、大膽創新的勇氣,其實學生的思路也不是一點也沒有道理。于是,在下一堂課中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作了自我批評,并在后來的教學中注意寬容各種觀點,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新。

  這就是說作為老師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為,既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但也要給予及時適當的匡正。

  四、課后總結反思——總體突破

  著名地理特級教師王樹聲在總結教學經驗時有“十年磨一課”的“精品”意識。我在課后主要針對教學中的成敗、得失進行反思和總結。

  1.反思教學中成功做法

  例如:我在講全球性大氣環流時,先引導學生畫熱力環流(單圈環流),并結合實例進行原理的透徹分析,讓學生熟練掌握原理規律,接著在黑板上畫圖分析北半球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然后請幾位同學板演南半球的三圈環流圖,再請同學們判斷正誤,最后請同學們總結三圈環流的分布規律。經檢驗這種方法效果很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判斷正誤時又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用這種方法教學的內容還有很多,如光照圖、氣旋圖、反氣旋圖、洋流分布圖等。

  創設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發展了學生,也提高了教師。

  例如:學生學習過程中提出如下問題:

  1.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變化圖中低緯的熱量盈余與中高緯熱量的虧損面積為何不相等?

  2.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圖中,同樣是向右偏,為什么反氣旋的中心氣流是下沉運動,形成晴朗天氣?氣旋的中心氣流是上升運動,形成陰雨天氣?

  3.為什么摩擦力越大,風與等壓線的夾角會越大?總之學生的問題很多,針對學生的問題,經常注意積累總結,并對問題分類指導,引導他們“探索―總結―提升”。這樣既提高了教學質量、提高了自己,更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

  2.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記得有一次上“洋流”這一節課,我課前花了很多時間制作了一個課件,每頁背景很鮮艷,有海水運動、有音樂,雖然聲、文、圖并茂,還有洋流運動的鏡頭,可整節課讓人感覺很死板,信息整合不強,鮮艷的背景使學生分神,效果還不如沒用課件,這節課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得到了教訓。設計每節課,不管是用傳統的粉筆畫圖,還是多媒體輔助教學,都要考慮課堂實效性;考慮究竟需不需要用課件,是整堂用課件好,還是有針對性地用好。

  每上完一節課之后,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過程是否合理,講授內容是否清晰透徹,教學手段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的內容是否突出,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輕松,感覺是否愉快、是否感受到了成功,還有什么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想明白,進行歸納總結,然后以教學后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避免了同類事情的發生,不斷地改進與完善自己的教學,長期積累成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五、教學階段反思——整體把握

  首先,系統梳理高中地理所學全部內容,分析每冊、每單元、每節內容在全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反思每學年、學期教學內容的順序是否合理,教學時間安排是否重點突出,詳略是否得當。

  再次,研究教材內容的變化,高考考試大綱的變化,思考為什么教材考綱會修改、增刪這部分內容,我的教學應如何做出相應的改變。

  最后,對高考試題的反思,主要從高考試題的特點、發展趨勢的變化,難易程度的調整等方面進行。

  例如:通過對20xx年廣東省地理高考試題的反思,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更多地關注教材之外的資料和信息,重視典型性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多聯系動態發展變化的事物和現象,以期能夠在課堂上把最精華、最有效的信息有計劃、有層次、有總結地引導學生掌握程序性的知識,提升學生思維和能力。

  我常采用問卷或與學生談心的方式來搜集信息和思考對策,通過各種方式讓教學中存在的更多的問題暴露出來,不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可以反復地鍛煉和提升自己。另外向地理同行和其他學科的老師學習,通過聽其他老師的課或請他們聽課、評課,與他們一起討論教學的得失,并及時修正自己教學中的失誤,借鑒他們教學中的優秀方法、成功經驗以及教學技巧,在不斷的聽、評與反思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反思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我的教育之旅還很漫長,我將繼續面對一個又一個預想不到的難題,但只要我保持著對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同時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就會繼續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樂,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質,在實踐中豐富教育的智慧,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7

  經過省單科質檢后,對即將開始的文綜考試,在復習中指導學生注意如下問題:

  1.重視主干知識教學,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復習中主要抓住地球運動和經緯網,大氣運動和天氣、氣候、世界和中國地理,各種地圖和統計圖表,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等。

  2.重視區域地理知識復習,加強讀圖能力培養。

  區域空間定位是地理學習中的重點,今后要有意識地強化區域地圖的訓練,包括填圖、繪圖、分析地圖三種方式。要多了解近幾年高考區域地理試題的變化特點,并結合最新材料,預測今年的考查重點,指導高三的學生進行復習。

  省單科質檢的結果已經出來,這次省質檢的題目出的非常好,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總的來說,這次學生考的不好,反映了過去教學存在如下問題:

  一、基礎知識強調的還不夠。本次考試有些題目材料來自課本,但學生卻無法做答,反映了該記憶的東西很多學生沒有很認真地完成,在到第二次省質檢要再強調。

  二、學生分析材料和運用材料的能力需要老師再進一步指導,今后在分析題目時,側重點應放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分析這一方面。

  三、學生回答不夠規范。接下來的任務應該強調學生答題要規范。有些問題的回答模式需要在上課時板書出來,以便加深同學的記憶。

  翁雪征:本月的省質檢和期末考試給我帶來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要夯實學生的雙基,題目上不求新,備課組今后要盡量選擇一些基礎較強的題目,訓練夯實雙基。

  二、強化學生和綜合思維能力。

  在上課時要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高三課堂也可采用新課程的教學模式,讓同學構建自己復習模式。

  三、指導學生規范答題。

  本次所教的十五班成績比起上次考試有關較明顯的進步,但仍存在不足。好的方面如上課檢查練習完成情況,對一些常考知識點要多提問等,這一些需繼續保持下來,但還有不足的地方,這需進一步改進,如學生答題思路混亂,應用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解題,在今后要多指導他們,給予學法上的指導,提高綜合解題能力,多和本備課組的老師一起討論教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三地理備課組三月份教學反思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8

  從近兩年的海南省地理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要求我們地理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除了牢牢抓好雙基教學的同時,應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我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培養地理思維能力的前提是強化理解,因為地理思維以其具有的綜合性、發展性、聯系性等特點貫穿于平時教學和復習過程中,如地理知識中的概念、原理、規律、現象、圖表、數據等,不僅需要識記,而且需要理解、應用,更需要綜合分析、比較判斷、歸納推理、總結概括等地理思維能力,才能使地理知識系統化,規范化,便于學生提取應用和知識遷移創新。

  我覺得中學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善于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評試卷時,應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引導上,教會學生如何從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包括圖像和文字等)中提取有用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然后運用所學知識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9

  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加強訓練,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基本原理。比如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

  (1)自然條件:①地形;②氣候;③土壤;④水源。

  (2)社會經濟條件:①市場;②交通運輸;③工業城市的發展;④國家政策和措施;⑤勞動力;⑥人的飲食習慣等。

  (3)農業技術:①改良品種;②灌溉技術;③保鮮技術等,要求學生必須象記數學公式一樣記住這些原理。類似的原理有: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商業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發展航運的有利條件等原理,要求學生必須牢記這些原理。如果基本原理都記不住,憑什么掌握基本的解題思想和解題方法。。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0

  進入高三以后,學生的心情開始變得急躁,大家關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樣的復習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或者盡量靠近既定目標?作為高三教師都緊緊圍繞如何教學,如何端正學生思想,如何抓學生的身心健康三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地理教學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學中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幾點思考。

  分析學情與考情,把握教學起點,教會學生學習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學會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適應高考,適應社會。

  1.認真分析學情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高考實戰題,把握復習方向

  每年高三復習的第一節課,我都把當年的高考題發給學生,并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類型,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后,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高考。

  (2)吃透《高考說明》

  首先要讀懂《高考說明》。《高考說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范圍。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閱讀《高考說明》的每個部分,從整體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高考說明》明確當年高考的知識范圍。《高考說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范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范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高考說明》對知識范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范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高考的知識范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復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文科綜合的題型有兩大類,即“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1至11題,非選擇題的36題和39的綜合題中的部分題是地理題。高考題中雖然只有兩種題型,但是它們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高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后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于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關注有關專家、學者對高考的分析、講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動態

  從各種報刊、雜志、互聯網、參加省市的高考研討會等渠道是獲取當年的高考最新動態,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徑。

  高考研討會和大家交談是獲取高考的最新動態,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師德的重要途徑。參加高考研討會,除了聽取有關專家講解外,還可以同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單獨交談,那樣收獲會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討會我都會盡可能和主講人單獨交談。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極盛探討了二十多分鐘的“怎樣把體育鍛煉和心理教育結合起來,以及關于中學生腦神精衰弱的一些解決方法”。這對解決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作用是巨大的。

  3.教給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使教學真正回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是高三地理課教學的要求。如果高三還不會自己學習,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敗的。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呢?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高考復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復習計劃中,高一年級地理上下冊是重點,因為高考許多題都是以初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選修課本是把高一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盡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學生學習方法

  (1)預習

  高三的復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里糊涂的,如過眼云煙,收效甚微。據調查,的學生會預習的不足六分之一,這應該引起教師足夠重視。

  (2)聽講

  到了高三復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復習了。其實地理老師都只專門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學,對地理高考怎樣考、考些什么是比較清楚的,老師在講課之前還要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復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復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導學生聽好課,老師更要講好課。

  (3)復習

  復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復看,把地理知識拿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為了能夠較好的進行復習,我的做法是除每節課都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復習。同時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復習每個章節的間隔時間,并且過一段時間,又通過練習、提問等方式檢查一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

  (4)作業(練習、做題)

  做地理作業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盡快搜索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庫,找出本題是應用課本中的哪部分知識。

  做題要有足夠的量,但是也要精選題,我們應該讓學生做“以一當十”的題。歷年的高考題目、高中四冊地理課本中每個單元后的“練習篇”都應該作為典型題來處理。歷年高考題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圍、重點,又展示了題型特點,成了復習的“無形指揮棒”,所以,應作為經典題來處理。最近幾年高考地理題目,有許多題是從高中四冊地理課本中的每個單元的“練習篇”中的題演變出來的,所以,一定要引導學生分析透課本后面的“練習篇”,而且應該把它們作為每類題的典型題來對待。<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1

  經過一周左右的準備,我完滿的完成了本學期高三年公開課的教學,可以說這對我又是一次鍛煉,我沒有浪費這次機會。它既是對我平時上課的一種升華,同時也是我對自己教學的一種重新體驗和嘗試,雖然公開課結束了,但是它卻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回味,同時在教法和學法上,都給我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現在我們年段已經進入高考第二輪的專題復習,我這次上公開課的內容是《地球和地圖》這個專題中的有關時間計算和日期變更這一部分。有關地方時、區時、日界線等知識是中學地理學科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及自主命題省份高考地理考卷必考的知識點。隨著人類交往的密切,國與國之間聯系也越來越來密切,使得該知識點在生產、生活中得以廣泛應用,因此這一部分內容成為近幾年來高考重點考核的內容。該類題重點考察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知識應用及遷移能力,圖形設計新穎、設問靈活、綜合程度高,具體命題可能結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進行,往往以日照圖為切入點,進行時間和空間上大跨度的綜合考查,突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在平時及高三復習時應予以高度重視。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對于這節公開課我是這樣這樣進行設計的:課前用五分鐘左右把前一節課復習過的有關地圖這一部分內容用提問的形式幫助學生回顧一下,然后用三十分鐘左右以講練結合的形式講清以下四方面內容,①經線和中央經線,②0點和12點,③晨線和昏線,④時間和空間日界線等來復習本專題內容,最后留五分鐘左右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鞏固本節課內容。但課后發現實際教學過程與最初的教學設計并不完全一只。細細一想,我覺得主要是這樣的原因,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或者對教學實踐反思得不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我們自己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這一環節準備得不充分,因而也就難以使課前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過程相一致。因此在備課時除了要備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外,還要備我們這邊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這一環節,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從而優化教和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復習,從而取得最佳的第二輪專題復習效果。

  (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結合我上的這節公開課的內容,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進行的:

  1。認識實質:時間的計算與日期的變更其實質可從四方面理解。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東早西晚(定性);地球自轉周期→1個太陽日→15°/小時(定量);日地空間關系→確定時刻→矯正時刻(定標);東西時差計算→東加西減→東早西晚(定法)。因此時間計算(包括區時計算)本質上就是地方時的計算。

  2。理解概念:地方時是指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同線同時);區時是指各時區都以本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刻(同區同時);日界線有兩條,①空間(人文)日界線:為了避免日期的紊亂,1884年在華盛頓國際經度會議上,規定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叫做“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②時間(自然)日界線即地球上地方時為0時所在的經線。

  3。掌握方法:(1)地方時。地球上的地方時以太陽作為參照物確定,某地的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時,當地的地方時為12點,與12點相對的地方時為0點。同一條經線上的地方時相同,不同經線的地方時不同,越往東時刻越早,即東早西晚(大早小晚),每隔15度,相差1個小時。(2)區時。時區的劃分:每隔15度劃分為一個時區,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都是15的倍數,據此可以求出任一條經線所在的時區。特別注意零時區(中時區)和12時區的劃分。各時區都以本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刻,稱為區時,同區同時(國際標準時間,一般是指零時區的區時;美國東部時間一般是西五區的區時;西部時間一般是指西八區的區時;北京時間是指東八區的區時,即東經120度的地方時)。區時的計算:①確定經線所在的時區,并判斷兩時區的東西位置關系,東早西晚;②分析已知與未知條件,計算時區序號差及區時;③根據時區序號之差于區時之差,算出結果,認真計算,并仔細檢查。(3)日界線:性質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時所在經線和時區中央經線過這兩條日界線,都要更換日期。在鐘點上,人文日界線兩側是相同的;在時間上,自然日界線兩側是連續的;②運動性──人文日界線相對地球而言是靜止的,相對于太陽來說則是運動的(隨地球一起自西向東);自然日界線相對于地球而言是運動的(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向西移動),相對于太陽而言則是靜止的。

  以上是本人對自己具體的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我發現這節公開課在內容上有些偏多,在力求使知識系統完整的同時,有些地方卻出現了流于形式的弊端,甚至沒有把典型例題講解透徹,課堂練習的層次也不夠,再加上本部分專題內容本來就是高中地理的一個難點,因此學生掌握起來也不是一帆風順等等,所有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復習中不斷進行改進和提高。

  (四)對課后作業的反思

  在本節公開課結束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幾道近幾年的高考題作為本節課的課外作業。通過批改,使得我及時發現了自己在課堂上教學的不足之處以及學生在復習這部分專題內容存在的問題。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在進行專題復習時,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于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有利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進行培養。

  總之在教學工作中,要多多反思,及時改正自己在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才會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優秀教師。課后學校教研室領導和同行誠懇指出了我在課堂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收獲頗多。真心感謝五中的領導,為我們教師提供這么好的教學平臺進行鍛煉。今后如果還有類似的機會,我會更努力準備和積極參與,力求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2

  高三地理備課組總結

  組長:楊鳳華 20xx年6月 光陰飛逝,轉眼一學期已近尾聲。高三地理組在學校領導和教務處教研處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始終堅持以"教研帶動教學"的理念,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加強了教學常規管理,

  認真落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部署,要求每個教師"功夫花在備課上、力量用在課堂上、著眼點放在學生的能力提高上",全面完成了本學期的高考二輪復習教學工作。為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更好、更有效的開展今后的教研工作,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現將本學期的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備課組概況:

  本備課組雖然只有兩位老師,但是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群體,每一個成員都能在第一時間里高質量、高效率地完各項工作, 充分體現了本組成員的水平和素質。

  二、扎實推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水平

  1、重視對教情、學情的研究,增強教學的針對性。針對我校高三學生的實際,從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出發,組織開展教情、學情研究活動。全組每周確定一個集備主題,確定一名主要發言人,分組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研究學生,研究問題,最終形成共識。通過這些活動,提升了全組教師的理論認識水平。

  2、大力開展聽課調研活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與高一高二合作)組織教師經常深入班級聽課,聽老教師的示范課,新教師的匯報課。組織的形式多樣,采用集體組織與個人行動相結合。通過聽課調研活動中,老教師多出主意,年輕教師虛心好學,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三、全面落實二輪復習教學常規,深入開展教研工作

  1、加強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求本組教師嚴格遵守學校教學常規。在上課、備課、聽課、作業等方面要落實各項考核與檢查。教案定期檢查,作業批改要求及時、準確,學生的作業訂正需有反饋。以此來規范本組教師的從教行為,使組內教師養成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2、全面落實教學常規,提高業務水平。

  配合高中部教務處開展教學常規檢查活動,檢查全組成員的教案,通過教學常規檢查活動,進一步規范了全組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極大地提高全組教師業務水平。

  3、定期集中備課。

  我組堅持定期集中備課制度,一起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在備課過程中,我組教師都有一個習慣,都十分注重資料的積累,把報刊雜志上有用的信息以剪報形式收集起來,作為備課資料。平時,又注意了解學生思想動態,走近學生生活。從而使備課能緊密聯系實際,為達到良好教學效果奠定基礎。并重視每次課后寫好教后感,總結每次課的得失。

  4、積極撰寫教學反思

  鼓勵本組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積極撰寫教學反思。要求本組教師每節課后都要有教學反思或教學札記。在總結反思中促進本組教師的專業成長。

  五、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1、理論學習需要進一步加強。新課程在我校各年級全面實施,對我們的教師在備課、上課等各個教學環節提高更高的要求。這需要在新課程方面進一步的加強學習與研究,提升自身的認識水平。

  2、課題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當前課題研究存在著認識不深,熱情不高,參與不多的狀況,缺少經費保障等問題。。

  六、今后工作的打算

  1、加強理論學習,鼓勵學習再提高。將學習新課程、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作為下學期全組工作的重點之一,讓他們全面掌握新課程、現代教育技術。

  2、進一步加大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積極向學校爭取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組織教師參加提高自己業務水平。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3

  經過一年的復習教學,送走了我的又一屆學生,靜下心來理理思路,回顧本學年的高三地理教學工作。

  從地理學科來看,知識比較龐雜,學習枯燥,與理科相比似乎又較為簡單,與文史相比又比較難,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習能力是根本原則。而能力的積累一是平時需要緊緊抓住課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二是提高高考考前復習過程的合理科學性。

  一、平時地理課堂的教學調整

  1、問題驅動——重視知識的探索過程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必須強化探索意識,把思維的全過程展現出來,才能達到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個概念的形成、每個原理的推導、每種物質的運動的規律,幾乎都經歷了前人長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創造的漫長進程。因此,在教學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運動規律等,要突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有關的地理知識,不僅給學生以啟迪,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其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發現真理的方法,得到創造的體驗,增強自信心、積極性和主動性。

  不光是知識的探索過程,練習題的探索過程同樣能使學生主動展開思維活動,經過探索、發現、創造的全過程,不斷發掘內心的潛力,以提高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2、師生互動——教學中要緊密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近幾年高考在題目創設和對素材進行選擇處理時,注意提供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以引導學生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有機的社會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熱點,關注國家經濟發展動向,平時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質和量,必須是與國家經濟建設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須與世界的發展主流相一致,必須能與教材內容有機的結合為一體;還應在提供信息資料時,幫助學生會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明確信息資料與教材內容的關系,以及解答此類問題的方法。這樣有助于加強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幫助他們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落實行動——落實基礎,突出能力訓練和培養,以適應以"能力立意"為主的高考要求

  以能力立意的考試更重視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更重視以基礎知識為載體的思維活動。因此在平時上課時就要扎實、準確、熟練,要有分階段的計劃和措施。同時,學習中要注意三要、三不要:要引導學生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教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要引導學生重視地圖知識的復習,養成經常看圖和分析圖表的習慣,而不要只注意課本的復習;還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機結合起來,分專題將相關內容相對集中起來進行系統復習,而不要各自為陣。

  4、加強課堂限時訓練,注重實效

  習題訓練時,要注意在精選試題的基礎上限定答題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即學科重點、主干內容、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突出,前后呼應。課堂上及時反饋,協助學生回顧解題過程,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中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知識,總結出二級結論,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進而達到訓練目標。練習的目的是進一步熟悉地圖,鞏固主干知識,掌握解題技巧。讓學生學會讀懂各種圖表資料,如今年高考題從坐標圖、柱狀圖、圖表、區域地圖等類型較多,都需要平時課堂精講精練,從中準確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沖刺階段地理課堂教學策略

  1、回歸教材,參照考綱,以"想"為主

  通過回想教材內容,回想每一部分內容的出題思路與做題方法使學生系統地熟悉教材,理清思路,適應高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據教師制定的回扣提綱進行回想。

  教師制訂的回扣提綱逐點進行回想并與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對照。回想要目標明確,有計劃性,要將任務分解到每一天、每一節課。不僅教師要自己明白復習的目的與復習計劃,更要讓學生明白,便于師生配合進行復習。另外,還要讓學生從某一知識點出發,盡可能多地回想一、二輪復習的,內容,形成知識塊。如從"降水"出發,想到其成因、影響因素及該因素對天氣、氣候、農業、工業、交通等方面的影響,還要想一些相關的練習,這種方法雖然零亂,但往往對應著考題,實用性強,可作為前種方法的補充。通過回想不僅能查漏補缺,便于知識的遷移,而且學生會感到自己掌握了相當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適應高考,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對調整臨考狀態很有好處。

  2、"看"與"想"結合

  主要看教材、看過去整理的錯題集及過去做過的練習。"看"要結合回"想"進行,重點看達不到考試說明要求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地看看學習過程中的錯誤類型,以及近年高考試題的錯解分析等,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可以增強防范意識,避免重蹈覆轍。

  3、重基礎

  高考前的學習,要根據自身各科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復習計劃,一方面可以夯實自己的強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較大的提高。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現在不要再去處理過多的高難度習題了,而應把自己模糊的知識點回歸課本,確保每個基礎點都過關。

  4、重視審題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在教學中,往往不是教師的忽視,而是學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學生認為等到臨近高考或高考時注意就行了,實際這種不良習慣已養成,在高考那種緊張的氛圍中,這種不良習慣會不知不覺地"復原"。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具體做法有:慢審題,快答題。就是讓學生一字一句地讀懂文本材料和題意要求,一個圖例一個注記地看清圖幅內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據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進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較迅速地規范書寫。慢審題有兩個作用,一是找出"題眼",即解題鑰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

  總之,高三地理復習要讓學生多想、多思,在想、思的基礎上,加強看和練的針對性,教師要號準高考的脈搏,切實落實雙基,培養學生答題的策略意識,形成良好的考試心理,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體現"平時是高考,高考是平時"的訓練思維,把學生置于一種仿真的環境,對答題速度、答題規范做出嚴格要求,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高考,取得好成績。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4

  20xx年的高考已經過去,但作為一名送過這一屆高三學生的地理教師而言,我的工作并沒有完成,還有好多東西是我必須反思的。比如,認真總結今年高考試卷的特點和思路,分析自己在復習中的不足之處,為明年的高考提出一些參考意見,并反思自己在新一年的教學工作中如何做得更好。

  總體看來,今年高考地理卷比較平穩,基礎知識考得比去年多,粗看不難,但得高分卻不易。試卷在難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主要表現在人文地理的試題內容大幅減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內容顯著增加,最后五個大題中,有四道是涉及自然地理的。試卷的特點為,首先,整張試卷強調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比如海洋航線,海水的鹽度,氣候,鐵路線等,這些都是書本中的主干知識,尤其是試卷的最后一題,太陽高度的計算與運用,主要就是考查能力與學生的雙基。第二,試卷更關注社會生活,體現出開放性滲透性,重視探索性與聯系實際。今年高考地理卷的幾道綜合題都是如此,一道關于西部大開發的題目,要求考生分析東經108度以西農業以及基礎設施;一道江蘇海洋開發的題目,要求學生從中拓展開來,談談海洋資源,灘涂,港口等對促進經濟發展的影響;一道紅色旅游的題目考的更是今年的熱點,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第三,充分體現出地理的學科特點,強調圖文并茂,地圖知識考得較多,符合地理學科特點,這對于基礎扎實,有較強的地圖分析能力,特別是各大洲經緯度意識強的考生比較有利;第四是新題比較多,從內容到形式都比較新。以往關于地球運動等都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但今年卻都以綜合題的形式出現,盡管內容相差不大,但對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比如紅色旅游,這個內容教材里并沒有完整答案,其涉及選修教材,必修教材,初中地理等,知識面比較廣。在今年的地理考試中,還出現了空間定位題,這類試題要求考生有此類試題的考前專項訓練,是屬于教材沒有明確要求但考生應該掌握的高要求試題。第五,江蘇地方地理知識考題不多,只有一道試題涉及到江蘇海洋資源內容。

  從我們學生的高考分數來講,缺少高分,大部分集中在60-80分之間,雖然比幾次模擬考試都有了進步,但與我的期望還差了一些。由于試卷在難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人文地理的試題內容大幅減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內容顯著增加,這對我們學生來講是極為不利的,我們學生在空間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綜合能力都不占優勢。比如,地球的運動這一內容一直以來是難點,以往都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所占分值不大,而今年作為最后一道綜合題,就有12分。而這道題的得分情況在我估計是極低的。氣候內容也是難點,今年考的也比較多。選擇題除外,綜合題就占19分。但由于是我們復習的重點,平時也練了很多,估計得分情況比上述一題要好得多。當然,學生的考試情況與教師的復習有很大的關系。比如,綜合題第34題是有關海洋資源的,雖然我們在復習基礎知識時一一過關,但平時缺少綜合練習,也沒有引起重視,所以這道題中第一小題海洋開發利用的這張圖表填起來有些費勁。另外,我們關注了,紅色旅游就考到了,而我們復習時反復地繪制了鐵路分布圖,這應該給學生答題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的復習思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然而,地理考點何其多,出題又千變萬化,抓基礎還是最根本的。

  認真研究今年地理高考試卷的命題特點與思路,對指引新高三的地理復習有重大的意義。

  重視對地理基礎知識的考查,在今年的高考試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如印度的陸上鄰國、我國的重要鐵路與城市的分布、海洋資源的分布與開發等。基礎知識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基石,千萬不能忽視。高考試題一般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考查的落腳點依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在今后的高三復習中,夯實基礎永遠是地理復習的"主旋律"之一。

  突出地圖的考查功能,是歷年地理試卷的特色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且對地圖的精確認讀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第2題要求學生對六大板塊的邊界范圍有準確的把握;第3、4、10、11、12、26、27題,需要學生能用直接或間接給予的經緯度大致判斷出所在的區域,從而結合該區域的地理特點解答各地理問題。面對高考,讀圖訓練必須常抓不懈,比如等值線圖、示意圖、區域地圖的閱讀等都要掌握其閱讀的方法與步驟。特別重視各類變式地圖的判讀,熟悉世界和中國區域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線)等。學好用好地圖是復習地理的基礎,經常動手畫圖填圖可以幫助你建立空間概念,培養空間思維能力,把重要的地圖變成"心圖"、"腦圖"。因此加強地圖的教學,強化地圖的精確記憶,形成較為清晰的"心理地圖",是提高地理能力的關鍵之一。

  結合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體現創新思維,是今年試卷的一大特點。如第15題,常規思維認為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

  其徑流量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塔里木河的最大徑流量應在7月,因為7月氣溫最高,冰雪融化量最大。但實際上,考慮到冰雪融水匯入河流有一個時間的過程,因此塔里木河的徑流量應在8月。再如第32題中的第(2)小題,要求表述a城市的氣候特點。由于該城為地中海氣候,因此答案極容易寫成"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這也是一種過分拘泥于模式或思維定勢的結果。實際上從題中所給的7月平均氣溫圖中,不難讀出a城7月的均溫低于20℃,因此a城夏季氣溫特點應寫成"涼爽或溫和"而不能是"炎熱"。這兩題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復習過程中學生既要能掌握基本的原理與規律,又要能在實際運用中對原理與規律進行靈活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死搬硬套。

  關心社會現實、聯系生活實際,用所學地理知識與所具有的地理能力自覺地嘗試發現問題、評價問題與解決問題,是新課改革的方向之一,在今年的地理試題中有所體現。如世界能源問題、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用手表定方向等。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既要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的視野,又需要引導學生參加一定的地理綜合實踐活動。

  新的一學年又來到了,應該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開始新的教學工作,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做好地理教學工作。

  首先,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探究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其次,強化地圖教學。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并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應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第三,注重活動教學。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選擇一些活動精心設計組織,力圖每一項活動都培養了學生相應的能力,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等等。

  第四,教學聯系學生現實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此外,積極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地理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等。只有這樣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才能不斷地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15

  通過一學期的復習實踐,我覺得多從高考對地理知識、能力的要求上反思教學活動,不斷探索改進、優化教學環節,可提高第一輪的課堂復習效果。

  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命題者往往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系,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為重點的試題。試題具有時代性、基礎性。所以在復習中,應注重立足基礎、加強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掌握和運用,并注意提升學生能力的教學。

  我們知道夯實基礎不是簡單地重復記憶知識。在復習中,我們一方面要注重對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建構知識網絡,弄清內在聯系,同時還要注重對地理成因、地理規律、地理演變的歸納和總結,避免死記硬背。不同類型,復習側重點也不同。

  在自然地理復習中,一些重點基礎知識,如地球運動、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和運用、各種日照圖的判讀、大氣運動、氣候、洋流、等值線等內容,地理原理和規律性都較強,復習時要側重對地理原理、規律的理解、歸納和總結,同時聯系實際舉例分析,并配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訓練。在試題講解時,重視解題思路的訓練,調動學生積極動手動腦以加深理解,突破難點,夯實基礎。

  在區域地理復習中,要掌握某國家或區域方面的知識,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其位置、范圍、地形,然后分析得出氣候特點,進而得出當地的植被、水文、土壤的分布規律,再通過這些自然特征推導出該區域的農業、工業、人口、城市、國土整治等社會經濟特征。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時,注重尋求知識間的縱向聯系,進而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

  從近年高考試題分析可知,有關地圖的分值越來越大,地圖類型形式多樣,越來越復雜,這是學生最為棘手的問題,為了提高學生對地圖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利用區域空間定位判斷法、區域特征分析法等方法來鞏固地圖基礎知識,提高能力是不錯的選擇。由于高考試題提供的地圖形式多樣,要做到以不變應萬變,需借助于一些重要的經緯線、海陸輪廓形狀、山脈、河流等地理事物。所以在復習中,我們要求學生常看地圖,手不離圖,尤其要掌握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大洲、主要國家、主要地形區、主要氣候區、主要城市、熱點地區等。并記住各個地區大

  的山脈、河流及某區域的輪廓等。這不僅夯實了基礎,做到胸有成圖,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在人文地理復習時,引導學生在多看書,熟悉掌握課本知識要點、考點的基礎上,理清教材的脈絡、主要思想,多思多想,多總結,并結合實際、例題進行運用,以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因此在第一輪復習中,一定要遵綱守本,不留死角,配合《名家指路》練習冊,一課一練,夯實基礎,關注差生。同時,加強知識的縱向聯系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提升綜合能力。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理教學反思_地理教學反思03-25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09-09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06-19

高三地理教學的反思02-12

高三地理的教學反思05-15

高三地理復習教學反思01-22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范文06-19

高三地理教學總結與反思05-27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推薦】07-29

高三地理的教學反思范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