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案。經過反復修改之后,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1、教學中,我嘗試著隨文識字,抓住“端詳、評獎、叭、糟”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先從文中發現生字,然后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年級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
2、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著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云見日般明了。
不足之處:
當然,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對于字詞的學習只停留在認讀上,而“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讀“爸爸”的話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知識聯系實際生活,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導朗讀上,還不是很到位。
改進措施:
講后反思,這次講課給自己帶來的啟示很多:以后要多讀、多聽名師的講課,讓課堂更加精彩豐富;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課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繼續深鉆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歡語文課,更希望能夠把語文的精華在我的課堂上更精彩的呈現出來。就讓這些啟示鼓勵我繼續努力吧!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最初在選擇課文的時候,實則也是糾結了一番,因為課文所剩無幾,考慮到自己的駕馭能力,也是選了又選,最終選定這個故事性及趣味性比較強的《咕咚來了》。備課時,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覺得由板畫入手,既新穎又代替了板書,故事情節一目了然,孩子們也很容易進入文本當中去。作為一堂低年級語文課,本課兼容識字、寫字、課文分析、朗讀、表演等多方面,僅僅 40分鐘面面俱到有點牽強,有很多值得回味、思考、改正的方面,還請各位老師指點一二。
一、識字與寫字。
在進入課文之前以復習會認字導入,小老師領讀。這里遺漏了拿生字可以說一個句子來回憶課文內容,應該具體復習到該字的音、形、意。比如說“著”、“看”可作為形近字出現,以組詞區別;“喊叫”說個句子,其實都能達到最終目的。
寫字方面記憶法、組詞這方面考慮周全。但是該有的近反義詞點的不夠透,還有一個重要的耳刀旁在指導時發生口誤,都誤以為了三筆,實則我是提的是兩筆,寫時不該頓筆,很遺憾,不過課后我又重新指導了一遍。
二、 內容簡析。
在圖文對照方面做的很好,孩子們能夠像看繪本一樣深入理解文本及小兔子的表情、語氣、語言乃至心理。因而孩子們可以一段一段的連貫的看圖講述下來,方便記憶課文細節部分。圖文對照能夠更直接的理解故事情節,就是在練習小兔、小猴、狐貍、老虎的語言時,學生也可以輕而易舉的說出他們的話,說明孩子們對于圖畫的理解還很容易。
還有一點做的很不夠,那就是評價語言的匱乏,這也是我一直在學習和研究的。在學生很積極的朗讀、回答問題前就應該準備好一定的評價語。這一點說明的儲備量遠遠不夠。
在觀察小動物們逃走時,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句式很實際,但是由于考慮時間只讓一個孩子進行了匯報,很遺憾。這種情況還存在于“亂哄哄”,這個詞在什么情況下用呢,沒有具體的說明,只是描述了一下場面。對話也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指導。在文本最后應該從“最喜歡誰?”引出故事的道理,其實不說孩子們也知道,說了就可以鍛煉他們的表達,輕而易舉的引出課文宗旨。
三、 拓展方面。
在全體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同時可設計講講這個故事環節,最后再進行表演,效果可能會比這樣強一些,孩子們沒有組織,缺少紀律性的自由表演,為這個環節減了不少分。
最后,我要感謝辦公室以及給予我指導的各位師傅們,其實你們的指導及建議對我是最重要的。二教齡的公開課已結束,但是學習沒有停止,我會繼續認真研討。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人教版語文第三冊第22課——《窗前的氣球》一文主要寫一個名叫科利亞的男孩因得了傳染病而被隔離,正在他倍感寂寞之際,他的同學放了一個帶笑臉的紅氣球在他窗外以表慰問。課上了一半,突然,xx站起來問:“老師,為什么氣球是紅色的而不是其他顏色呢?”我下意識地一怔,馬上把這“球”踢給了學生:“誰來說說?”課堂內先是鴉雀無聲,過了一會兒,小手如林。
“因為紅色很好看!
“我想紅色應該很容易讓人看到,因為在窗外,不顯眼就看不到了嘛!
“我們過年過節的時候不是到處都紅的嗎?不是有個詞語叫紅紅火火什么的,就表示說什么都會好起來呀。”
“紅色讓人覺得很暖和,可以安慰他!
我在旁邊一個勁地恩啊表揚他們,心里也洋溢著溫暖。此時,xx嘀咕起來,我走到他身邊,輕輕地問;“你有什么想法嗎?”他“嗖”地一下站起來,一本正經地說:“其實我已經知道答案了,紅色就代表了他們真誠的心!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本節課,我沒有利用班班通給學生講課。但我還是按照識字教學的四大環節的(第一課時)即: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生字回文,指導寫字。為了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夠很快地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識字方法,我注重反思自己的不足。
在進行第一個環節:讓學生自讀課文時,沒有把提出的要求事先寫在黑板上,結果我剛說完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生就哇哇地讀了起來,我就趕緊讓學生停下來,結果個別學生仍然在讀,課堂有點兒時空。其次是:讓學生自讀兩遍后,為了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應該指名學生再讀,并及時進行評價,訂正。但在教學時,我卻忽略了這一點兒,在進行第二個環節:學習生字,讓學生給生字找朋友(組詞),假如再讓用所組的詞,說一句話,如:愛護、保護,這樣不僅讓學生很自然地理解這個字的意思,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今后,我一定會逐步地滲透到我的教學中去。
其次是“生字回文”這個環節,課前在準本時,我擔心讓學生拍手,課堂會失控,結果出乎我的意料,當我和一名學生示范拍,接著又讓兩名學生交叉拍,然后讓全班同學同桌互拍,結果是學生興趣盎然。但在指導學生寫字時,由于自己經驗不足,備課不扎實,結果出了差錯,不了了之。例如:再講“物”字的“牛”字旁時,“牛”的第三筆不是豎鉤,當“!弊兂伞芭!弊峙詴r,不光筆畫發生了變化,“橫”變成了“提”,并且筆順也發生了變化!芭!钡淖詈笠还P是“豎”,“!弊峙缘淖詈笠还P是“提”。再就是反犬旁和提手旁的區別,我本想強調反犬旁的最后一筆是“撇”,結果我一緊張,又寫成了“提”,倒是讓學生幫助我糾正了過來。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要求:
1、復習生字、生詞,寫“刮”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小貓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見到什么學什么,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的道理。
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寫“刮”字
1、師出示小貓圖(沒胡子)引出課題,并貼在黑板上(板書:小貓、胡子)。
2、請一生上臺寫“刮”,補充課題,其余生書空。生評,讀課題。
二、復習生詞。
1、分別出示兩組生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選擇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詞來說話,指名說。
三、細讀課文,品味感悟。
1、自由小聲地讀課文,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小花貓,并且在這些自然段的前面標上三角符號。(生說,師相機在自己的書上標)
。1)第2自然段。
、僦该x,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想: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花貓?
、谏穑瑤熛鄼C板書:認真看。再讀并指導朗讀。
、鄢恕罢J真”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漂亮)哪個詞能看出?
、艹鍪荆骸氨叹G、碧綠碧綠的”,生讀。出示“火紅、金黃、雪白、烏黑、粉紅、湛藍”生仿照例子說新詞,再讀!
、萆酒饋砑由媳砬橐黄鹱x這一段!
⑥小花貓一眨不眨地看著主人,會想些什么呢?(出示“小花貓一眨不眨地看著主人,心里想:……”的句式)用句式說話!
(2)第4自然段。
。ㄉR讀)這只愛美又愛模仿的小花貓就這樣跟著學主人把胡子給刮掉了。(板書:跟著學)。
(3)第5、6、7自然段。
、伲ǔ鍪拘∝埍蛔矆D)生看圖,說一說發生什么事了?那課文又是怎么寫的呢?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幅圖?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诜謩e指名讀五、六自然段,并指導朗讀,再齊讀。
、郏◣煷黝^飾扮小貓,表演小貓被撞后的情景)生與“小貓”對話,說說為什么會撞。
、埽ǔ鍪矩垕寢尩脑挘┲该x,相機指導朗讀。齊讀。
⑤現在小花貓總算明白了,它的胡子好比…(生說“一把尺子”)(出示“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指名讀,出示“松鼠、大象”的圖,用“好比”說話。
、挢垕寢尣还馐且屝』ㄘ埫靼鬃约汉拥淖饔,還要讓它明白一個道理,是什么道理呢?齊讀課文,生說(板書:想明白)。
(4)第8自然段:聽了貓媽媽的話,(出示這一段,師引讀“從那以后……”)。
四、小結,作業
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不久,小花貓的胡子又長出來了。(在黑板小貓圖上畫胡子)一天晚上,小花貓又發現了一只老鼠,這一次,它能捉到老鼠嗎?(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說)回家先讀讀課文,再想一想,最后寫下來!
板書設計:認真看
小貓(刮)胡子小貓圖跟著學想明白。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蘇教版語文第三冊《識字8》是形聲字歸類識字。教材由插圖、四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兒歌三部分組成。插圖中的卡片“包”、“火”、“艸”、“饣”、“氵”通過組合拼圖具體地告訴學生,“包”字可以分別與四個偏旁組成新字。接著是一組“包”為聲旁的形聲字及其組成的詞語:書包、花苞、飽滿、火炮、水泡,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區別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識字效率。兒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從該組形聲字中選取的。這就為學生識字、理解字義提供了語言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識字效果。
盡管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但這一課只有四個生字:包、飽、泡、吐,學習任務很輕,所以學生學起來毫不費力。為了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進一步理解形聲字的含義,我還補充了一連串帶“包”的生字詞語:胞(雙胞胎)、雹(冰雹)、刨(刨子)、袍(白袍)、咆(咆哮)。雖然增加了學習內容,但學生學起來倒也是興趣盎然,并沒有加重學生的任何負擔。下課后,有些會查字典的同學還意猶未盡,捧著字典欣喜地告訴我:“老師,還有鮑魚的鮑。”“還有孢、皰……”這一課真是收獲不淺,我不由得喜滋滋的。
本課的一首兒歌淺顯易懂,所描繪的的情景是:池塘中兩枝荷花亭亭玉立,正咧著嘴笑,小金魚在水下吐著泡泡。兒歌配有一幅情景圖,充滿詩情畫意。課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看圖想象,學生說得充滿情趣。過了兩天,我安排學生就這幅圖畫寫了一篇短文。因為課上講得十分清楚,而且時間間隔也不長,于是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寫,沒作什么輔導。在巡回檢查過程中,我奇怪地發現:很多學生在寫到“荷花苞”的“苞”時,大都用拼音替代。雖然,這個“苞”字不是田字格中要求書寫的生字,只是要求認讀的二類字,但課堂上卻是分析得很詳細的:“包”加上草字頭,因為花苞是植物的花骨朵兒,與植物有關……居然有這么多學生不會寫,是課堂效率問題,還是學生大都遺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由得直皺眉頭?煲抡n的時候,我做了一個調查:“花苞的苞你會寫嗎?會寫的就舉手!苯淌依锏男∈铸R刷刷地舉了起來,咦,沒幾個不會寫呀!“那你們寫話的時候為什么寫拼音呀?”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是二類字,田字格中不要求寫!蔽一腥淮笪,好一個“田字格中不要求寫!”我不由得想起班中有這么一個同學:音樂老師向我反映,他接受能力特強,譜子唱過幾遍就記住了,學起電子琴來比別人快多了。象棋老師夸他,這孩子反映特快,是塊學棋的好料子。當然語文課上,我也發現,他想象非常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就是這么一個孩子,課外的識字量并不多,寫話本上除了田字格中要求書寫默寫的字以外,其他沒幾個字會寫的,一律用拼音替代。這大概就是受到“田字格中不要求寫!”這一思想的束縛吧。
新課標第一次提出了“快速識字,提前閱讀”的理念,要求小學一、二年級的識字量要從原來的1250個提高到1800個,小學二年級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其中四會字800---1000,二類字雖然只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結合詞句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書寫和運用。但并不是說不許書寫和運用,如果是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書寫,又有何不可呢?學習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例如蘇教版第三冊21課《水鄉歌》中才學習“清”字,因為經常接觸,在這之前,每個學生早已會寫會用了,難道老師要強制學生:這個字還沒學到,以后再寫,現在不許寫嗎?再如:《識字4》就學了“偏”,只要教學生用“減一減”的方法就認識了“扁”。有時作業中寫到“小鴨子的扁嘴巴”,提醒學生別寫拼音,寫漢字,幾次以后,學生對“扁” 字自然能達到“四會”的要求了。二年級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已經學習了一些識字的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甚至掌握了一些漢字間架結構的書寫規律,對于那些有能力會寫會用的學生而言,應該以鼓勵為主。
提前閱讀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要想閱讀,一個首要的前提是必須先學會識字。魯迅先生說:“識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識字是一種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以至其他一切知識的學習,都必須以識字為前提和基礎。”
其實,班里那些不愛看書的同學,就是因為識字量少,看起拼音書籍來特別吃力。而識字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意注意、有意記憶的潛力沒有得以充分發揮。相反,那些識字量多的學生,特別愛看書,甚至對沒有拼音的書籍都愛不釋手,因為他們的識字量多,分析字形的能力很強,接觸過幾次以后的生字在頭腦中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積月累,他們的識字量就越來越大了。這些學生,他們的書寫能力大大超出前者,老師還沒教到的生字早就會靈活運用了。
于是,在以后的作業中,我讓學生明確:“簡單容易的、會寫的盡量用漢字;筆畫較多、確實不會寫的,就用拼音!痹囆幸浑A段下來,效果十分明顯,學生讀書時能有意識地記憶字形,自能識字、寫字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1、關注學情
學情,是指學習者在某一單位時間或某一項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它包括學習興、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進程、學習效果等諸多要素。關注學情就是關注學生的發展,從而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而無視學情,必然導致教學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在以前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們總是在揭題后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殊不知,學生經過每天早讀、課上的練讀,已把課文讀了幾千遍,已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而我們還在讓學生再一次讀,這可不是在浪費時間嗎?教學效率怎能提高?因此,在本次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情,靈活改變了教學方法,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激勵學生課前主動預習。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泵總教學內容,每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次學習活動,教師對學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學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分析了學情,研究了學情,教學才有相應的對策,才有具體的方法。如果教師不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無視學情及其發展變化,一味機械套用教學預案,教學就會事倍功半。
2、強化預習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養成好習慣,會使我們終身受益,而預習正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十分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而把預習當人可有可無的環節,預習環節正逐漸談化。若不是每天的晨讀課,很少有孩子在課前讀讀課文,預習預習,所以孩子們實際上不知何為預習,怎樣預習。預習有何意義。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強化預習,教給預習的方法,激發學生主動預習的愿望。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這節課我用闖關的游戲帶領學生學習,每一關都有闖關要求,有趣、生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一關:諺語聲聲讀。闖關要求:將每一條諺語讀準確,讀流利。
諺語本身就是很通俗易懂的,我利用圖片來體現每句諺語的含義,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看到圖片就理解諺語的含義。最后總結諺語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團結力量大。利用歌曲一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來讓學生再次體會諺語的含義。
第二關:闖關要求:將每一個生字都會認、會讀、會組詞。
生字個個知。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用猜字謎(移、柴)、實物(筷子、繩子)、圖片(柴、火焰、繩子、搓衣板、蒼蠅、斧頭)、拓展識字(火字旁的字、反犬旁的字)、組詞識字。鞏固識字時利用摘果子、走迷宮等小游戲,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關:我會寫。闖關要求:看誰寫的又漂亮又正確。我指導寫的有:斤、謀、滿
第四關:諺語大本營。闖關要求:看誰記得多!在這里告訴學生,諺語有很多種類,舉例有農業諺語、學習諺語、團結諺語等,并舉一例。
不足:課件看不清;
指導寫字時方式太單一,粉筆字基本功有待練習;
教育機智不靈敏,柴的字謎;
整體前松后緊,拓展時應該只拓展有關團結的諺語,這樣后邊不會緊,也和本課的主題聯系的更緊密。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為了讓學生近距離地了解大禹,認真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動人的故事,既而談談自己對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這一環節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同時,也就統攬了全文,理解了大禹這一英雄形象。這樣,大禹不怕吃苦,頑強治水的形象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一段時,我出示了一組填空,讓學生從這一組數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導學生想象:設計了"兒子會問媽媽什么?""媽媽會怎么說?"這樣的問題,將學生帶進課文情境,學生不禁會結合生活經驗,將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來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偉大,體會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裝著百姓的崇高精神。
課文教學的結尾也相當精彩,在結尾點題:"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個'大'字,叫他'大禹'呢?"這個問題點明了文章中心,點出了課文結尾"偉大"一詞,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了歸納和升華,起到了點題和總結。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坐在辦公室里,耳邊傳來瑯瑯的英語聲,吸引我的是他們夸張的讀法!癐liveinHaiyan.IloveHaiyan.Hello!”他們把“Hello!”讀得非?鋸,很有戲劇性的味道。我想,正因為如此,學生才讀得那么有勁,連我在辦公室里都能感覺到。
英語可以讀得如此夸張,語文為什么不可以呢?《識字二》中只有一組動賓結構的詞語,怎樣讓學生進行感興趣的朗讀?我想,也可以嘗試讀得夸張一些,讓孩子讀得帶勁一些。
課堂上,我先給小朋友示范“練/書法”,我在讀的時候每個字的發音都很到位,第一個字和后面兩個字之間停頓略微長一些。學生果然感覺很有趣,讀得比平時要帶勁。然后我又嘗試,讓學生一邊拍手打節奏,一邊讀詞語,學生更來勁了。最后,老師讀“練”,學生接“書法”,同桌之間共同練習讀,效果相當不錯。課上不到10分鐘,部分學生已能將這些詞語背誦了。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課上有小朋友調皮搗蛋,是因為教師沒有讓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孩子的注意力便不能集中。我想正是如此,讓孩子們進行夸張的朗讀,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僅效果很不錯,課堂上開小差的小朋友也明顯減少了?磥,這真是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的一個很不錯的辦法。大伙不妨也去試試!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童話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系列過程。文章是按“找”和“變”兩條線索展開情節的,兩條線索齊頭并進,我運用電教手段,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觀察到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中我是這樣處理這一環節的。
一、抓明線
從課題入手,首先演示小蝌蚪找媽媽的畫面,并提問:小蝌蚪是什么樣子的?這一動畫畫面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學生的主動觀察,使小蝌蚪的樣子給學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著再問,題目中哪個詞是重點詞,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他是怎樣找的?結果怎樣?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聽錄音范讀課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層次。
二、引暗線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小蝌蚪是根據鯉魚、烏龜的指點找到媽媽的,我接著提問:小蝌蚪找到媽媽后,媽媽對他們說了一句什么話?他為什么說:“你已經長成青蛙了”引導學生回頭去找每一小節的首句,再將學生的回答通過多媒體逐次演示在屏幕上,使學生形象地了解了小蝌蚪在找媽媽的同時,身體外形怎樣變化的,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線,這一暗線就是文章的重點,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對這一暗線的了解得到了加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從而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稱贊》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篇趣味性較強的童話故事,以小刺猬和小獾的相互稱贊展開,讓學生初步了解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稱贊他人,并由此體會到稱贊他人所帶來的作用。本堂課在執教以及聽取了多位老師的意見后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字詞教學方面
作為低段的語文課,識字教學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第一課時中。本堂課,我通過看情景動畫來引出本課的主人公:小刺猬和小獾,并看圖識字“刺”、“猬”,總結了反犬旁字的歸類,從字音再到字形循序漸進。但是在字形上指導過多。課下王老師在評課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低段的學生應該要注重字音的準確,字形在識記上不過多強調,過于細化。如形聲字等專有分類只能作為一種認字方法帶過,無需深入,F在的字詞教學,更多的傾向于隨文識字,因此在后面的環節中出現單個的用“加一加”方法來識記的字過于單調,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境來識記。
二、朗讀教學方面
低段的年段目標中,朗讀是重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正確朗讀到流利朗讀再到情感朗讀,本課文中小刺猬和小獾的對話較多,可以結合生詞較多的語段來反復訓練,但是我在教學設計中只講了它們之間互相稱贊的對話,朗讀指導的范圍也不夠廣,朗讀想要扎實就必須要反復的讀。這樣通過反復朗讀,也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清晨小獾做木工這一場景中,第二段生詞較為集中,但是我在教學內容設計中沒有把這一語段作為重點,這也是一大疏忽。如何減少學生朗讀過程中加字漏字的現象,就該給足學生自讀時間。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自讀做出了至少課文讀三遍的要求,但是時間上不足,王老師指出可以在自讀時要求學生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直至讀通順準確即可。
三、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上
本課我主要圍繞著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稱贊的對話來展開,把教學重點放在了指導朗讀稱贊的話,難點為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稱贊他人。但是在內容的設計上,由于對話單獨出示訓練,缺少了一個情境的鋪墊,似乎顯得較為孤立。這也給我在今后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中一啟示:要注意文本內容上的銜接,體現連貫性。只有把具體的情境加進去,學生才能更好地體會情感從而使情感朗讀水到渠成。
每一次的公開課,對我們年輕教師而言,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從初次的試教到成型,都凝聚了很多老師的意見和指導,這些都將引領著我在教師之路上走得更順暢。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一、在想象中尋求知識的創新。
法國思想家狹鎮羅普說過:想象,就是一種特質,沒有了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也就不能成其為人。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想象力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對課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聯翩,并思維活躍,創造力強,學習生動活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把新舊信息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發展。在教材中,有些課文刻意留下 “空白“,讓讀者去揣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用這些“空白”,巧妙地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才智來填補這些“空白”,以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如《假如》一文,讓學生續接課文,我讓學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蘊含,然后再交流,學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災區的小朋友畫許多書本和學校,讓他們能夠再回到學校學到很多的知識。”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醫院的病人畫許多神醫和先進的醫療設備,讓他們早日康復……”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經驗表象,進入個體豐富的想象空間,越過語言的表層,與作者的心靈一同震顫,知識層出不窮,得到創新。
二、為學生提供寬裕的探究空間,尋求知識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中國和中心點。圍繞這個中心點,教師必須提供寬裕的空間,進一步引導他們深入探究。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要改變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為此,教師可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又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培養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學,我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讀,有的邊讀邊演,形式豐富多彩。各小組都在積極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過交流反饋,同學的評價,他們發現本組的缺點,也學習了別組的優點,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為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深入課文,挖掘豐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導為情感熏陶。
竇桂梅老師曾經說過:“語文課文的朗讀,應是讀人家的書,把人家的情感變為自己的!币簿褪钦f,朗讀重在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如在教學《假如》一課時,課文中四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一句,應重點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但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聯系課文的內容,啟發學生想象小樹和小鳥以及西西會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從而使學生感受神筆的重要,這樣,學生在朗讀時,語速時而舒緩,時而急促,聲音時高時低,時重時輕,讀出了不同的效果,每個學生根據不同的理解,也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四、與學生同朗讀,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教師生動的語言,對學生是一種強烈的感染。
在教學《假如》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殘疾兒童的不幸,我為學生講述了一些關于殘疾兒童的感人故事,在聽了我的講述后,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淚。這時,他們再讀第三小節時,就能把那種對于不幸的人的關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而且,在讓學生續編課文時,他們考慮得也都是給那些需要關愛的人送去溫暖,來表達他們的愛。
五、主線推進,橫向聯動,加強整合。
就一篇課文或一節課的閱讀教學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個“主線推進”的問題。傳統語文教學是將“理解課文內容”作為主線推進的,這是一種典型的“理解式閱讀”,且是單線獨進,不及其余的直線式教學,其結果只能是少慢差費。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語文課標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實驗教材的獨特優勢,構建了一種以“朗讀課文”作為主線推進的閱讀教學新模式,這樣就保證了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又強化了朗讀感悟,同時也十分有利于學生的閱讀積累。
我們以朗讀課文作為主線推進,但不是單線獨進,不是讓學生死讀傻讀,而是著眼于三維目標和語文教學的諸多任務,實行“橫向聯動”,在朗讀課文的進程中左顧右盼,整體觀照,將識字、詞句體悟、內容理解、寫作技法、認識能力、創新思維、情感態度等等都一一滲透落實。橫向聯動的關鍵是“整合”,即將一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活動、教學手段都融于“讀”中,以讀促思,以讀促解,以讀促記,以讀促說,以讀促寫。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讓學生讀中識、讀中悟、讀中說、讀中問、讀中議、讀中寫、讀中練、讀中用。
南油小學劉慶元老師教學《假如》一課,文中“讓小鳥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餓得哭泣!币痪渲械摹翱嗫唷边@個詞語學生不懂,教師沒有抽象地下定義,而是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旬反復誦讀,仔細體味,結果學生豁然明白:“苦苦”在這里不是說嘴里有苦味兒,是說等得“很辛苦”“很艱難”“很悲傷”。通過細細品讀,學生對“苦”字疊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么多“很……”同時,在對“苦苦”一詞反復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的同情憐憫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態度方面的教育感化,這就是成功的“整合”。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夜宿山寺:
在教《夜宿山寺》這課時,讓學生先初讀,再讀,三讀課文后,再請學生說說詩句中寫了哪些事物,并說說自己的理解,有興趣的可以進行小組交流。
但我很快發現,許多學生并沒有參加小組交流,而是饒有興趣地在畫畫,并發現其中一幅有問題的畫,那是一張畫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傾斜得厲害的高樓的畫。
看到這情況思考一下后就默許并支持了這一學習方式,并且請學生對那幅畫作出評價,學生很快糾正了錯誤,從而掌握了詩句中“危”字的正確解釋。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不再死抱“預設”,而是及時關注到了課堂的教學生成。由此我深深感觸教師的機智應在于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并在過程與方法中融入新知識的學習指導。
我相信學生對這個詩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新課程標準不再視知識為確定的獨立于認知者的一個目標,而是視其為一種探索的行動或創造的過程,它倡導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獨特的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教師要不斷探索這三大學習方式具體有效的操作方法。
這些方法不單來自教師的實踐和創造,更應該關注學習者自身的實踐和創造,他們自己創造的方法更適合他們自身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為師者多么需要敏銳地捕捉和推廣“畫畫”這類具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的“生成”啊。
教學需要預設,但預設不是教學的全部,教學的生命力與真正價值在于預設下的生成教學。“關注生成”,它所蘊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第一要義的教育宗旨,它所倡導的就是自學,也是實踐新課標最基礎的陣地和途徑。
從這節課教學可以得出,新課標下的預設首先要求構建一個“學習主題”,應該思考怎樣合理組合學習內容,使內容與目標相一致;應該思考運用哪些學習策略,使效益與方法相一致;更應該思考學生對學習內容所持有的體驗和情感。
在預設過程中,教師從傳統的線型設計轉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設計上,即從“以教定學”轉到“以學定教”這一新理念上來。
但是在具體的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心里背著新課標,手中還是拿著那張舊船票。這是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地課堂上的生成教學,即真正意義上以學定教。
敕勒歌:
結課時,看到學生臉上那一縷莊嚴肅穆的神情,我知道,這堂課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有三:
首先,這堂課充分考慮了我班學生的學情。課中某些教學環節,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礎,否則就很難上出好的效果來。我班學生已有了一年誦讀經典文化的積累,《論語》《大學》《中庸》《三字經》等經典著作,納蘭性德、司馬光、李白,《烏衣巷》《長相思》《望天門山》等名家名篇,孩子們都已不再陌生。所以,課堂才有了濃濃的文化氣息。
其次,這堂課對課程資源進行了充分地挖掘與合理利用。課中,我適時引進了老舍先生描寫草原的相關段落,讓學生在感受草原美景的基礎上,認識到要用非常少的文字描繪出草原的美麗更不容易,為后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還有相關人物、典籍及詩歌背景資料的適時呈現,有利于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詩意,圖片的展示、音樂的渲染,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為學生體會詩境起到了好的促進作用。
再次,各個教學環節嚴謹、扎實、有效。導入部分意在感受草原的美麗,獲得一些感性的認識,結課環節意在激發學生傳承文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兩個教學環節細針密線,扎實高效。另兩個環節一“讀”一“悟”,“悟”為教學重點,以提出問題開始,以問題解決結束,前后照應,渾然一體。
本堂課安排的合作學習內容是每個同學在小組內讀一遍《敕勒歌》,同步安排了五位教師對小組活動情況予以記錄。經過觀察發現,很多組組長很負責任,安排好讀的順序后,各自讀詩,然后組長進行正音,可惜的是給的時間不夠,組長正音后沒來得及讓出錯的同學再讀就叫“停”了。之后的展示環節每個組都有代表主動上臺,兩人一組進行展示,我給其中表現好的畫上紅旗。本次合作學習的要求是明確的,合作過程有序,但是評價環節薄弱,基本由老師包辦。合作檢查后正音的力度也弱了一點,發現有好幾個同學將“低”讀成了“地”,此處應該還要多叫學生讀、聽,而不應急著進行下面的教學。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換種方法教識字
——識字2教學反思
識字2利用詞串的形式記錄了國慶大典的盛況。里面出現的詞語有一部分學生較難理解,例如“大典”“檢閱”“神州”“騰飛”“中國龍”這些詞語。因此,我就考慮著,能不能換一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識字,在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呢。于是,我這樣來設計了自己的教學流程。
一、 恰到好處的教師語言走進“神州”
在進入教學時,我以教師的談話引導學生說說我們祖國的名字。學生都能說出叫“中國”。接著我告訴學生,其實我們的祖國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許多的稱謂,于是板書了這些名字“神州”“九州”“華夏”“中華”引導學生讀一讀。學生的興趣很高,也許他們是第一次聽說這些稱謂,但孩子們卻明顯對自己祖國有著濃厚的興趣。接著,我話鋒一轉,與孩子交談,“小朋友們知道嗎,我們中華兒女常被稱為什么?”學生左右猜測著,在下面竊竊私語,但沒有一個人能說出個所以然。這時坐在最前面的一個男孩子在下面不很肯定的猜測“龍的傳人”。我立馬肯定了他的說法,是呀,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傳人,并板書了這個詞語,讓學生讀一讀。學生的情緒很高漲,覺得很驕傲。我告訴孩子們,因為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因此我們的國家又叫“中國龍”。通過自然的談話,看似都是老師的“告訴”,但學生同樣非常的參與,非常的感興趣,雖然教學過程簡單,但學生對祖國的自豪之情已經萌發在各自的內心中。也在第一個教學環節中將識字中最難理解的幾個詞語突破了。
二,自主與引領相互交融
在第一個環節過后,我引導學生自己讀讀識字2,并結合插圖,猜一猜這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學生細細讀課文,認真觀察插圖發現,能夠認識到這是在北京的天安門。究竟在做什么,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并不能說明白,于是我指導學生仔細看看插圖,有的學生就開始猜測了,這是不是“國慶節”呀,于是我不失時機的告訴學生,是的,這正是一次“國慶大典”。你覺得這次怎樣的國慶大典?在學生看圖交流的基礎上“熱鬧,隆重,莊嚴”便自然而來,學生也就明白了“大典”的意思。
三、領悟不同感受,讀出不同情感
學生在已有的感受上,我著重學生進行朗讀表現,讀出不同的情感,獨特的情感。例如“城樓 紅燈 金水橋”引導學生感受天安門廣場“張燈結彩”的 美麗,通過朗讀表現這份美麗!按蟮 檢閱 海陸空”則引導學生讀出“莊嚴”“壯觀”;“禮炮 焰火 狂歡夜”則應讀出舉國同慶的熱鬧與歡樂;“神州 騰飛 中國龍”讀出我們的自豪與驕傲。
識字教學如果只是簡單的立足于幾個詞語,學生很難產生共鳴,因而我希望像這樣的識字課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會,能從簡單的幾個詞語中衍生情感,能有豐富的體驗。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07-28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24
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6-12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07-28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23
語文上冊《自己去吧》教學反思05-29
二年級語文上冊《假如》的教學反思07-13
二年級上冊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7-01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1-07
二年級語文上冊《寒號鳥》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