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課《雨點》說課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4個生字,會靈活運用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過雨點的動態(tài)變化,認識它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動態(tài)。
2、了解它們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我借助圖片和聲音的演示,緊扣詞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配音,把觀察、想象、朗讀有機結合,感受意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教學《雨點》這篇課文時,我將課文以一次奇妙的旅行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融入本課的情境中來,后提出問題,雨點落在哪了?干什么呢?引入本課的學習。
本課的朗讀指導,我按照課文中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順序來進行的,但是在最初設計時并不是這樣,最初我是讓小朋友找出自己最想去旅行的地方讀讀,然后隨機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進行朗讀指導。但是在幾次的試教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剛把“跳躍”讀好,又轉到“睡覺”,這種朗讀的跳躍使孩子們在朗讀時不能很好的體會課文中地點由小到大的變化,所以也就讀不出由靜到動的感覺,我體會到要想讓孩子們讀好書,必須讓他們情感有積累,不能跳躍式前進,所以我按照課文中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順序來進行指導,效果比之前好。
在這四個片段的教學中,我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方法來進行指導。在第一個小池塘的片段中,在出示圖片后,對于池塘平靜的感受先由老師描述出來,然后讓學生讀好“睡覺”一詞,最后讀好整句話。在第二個小溪的片斷中,我沒有描述小溪,而是讓學生先聽聽小溪的水流聲,再看看小溪的圖片。然后讓他們說說聽到了什么,看見了什么?由學生通過體驗概括感受,同時讀好“散步”一詞,最后讀好整句話。第三個江河的片段中,我先讓學生聽聲音同時看畫面,然后自己讀讀這句話。接下來直接請小朋友讀,并請其他小朋友評價。通過評價點出重點的“奔跑”一詞,最后讀好句子。在最后一個海洋的片斷中,我直接放手讓學生自讀,同桌互讀,做動作讀,讓后出示海洋畫面和聲音,請小朋友配音朗讀。在這四個片斷由扶--半扶半放—完全放手,老師的描述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們自己體會,感悟,朗讀。以童趣為本,朗讀為主,充分發(fā)揮想象,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在這四個片斷的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圖片和聲音,創(chuàng)設課文的情境,讓學生融入情境,進入雨點的世界。其實這也是在試教后才增加進去的,在試教時,孩子們看著單一句子,朗讀時總是有聲音無感情,我發(fā)現(xiàn)沒有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圖片,孩子沒有直觀的感受,他沒有理解這些詞語是什么,所以他就沒有感悟。因此我在幻燈里添加了圖片,孩子們一看就知道了,后來又加進了不同的水流聲,孩子們對詞語的理解更加透徹了。
在接下來的寫字教學中,我將偏旁相同的`兩組字放在起進行教學,目的是幫助孩子們歸納同時便于記憶,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重點指導海中“母”的筆順。最后布置了一個拓展練習,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想象小雨點還會落到哪里?它在這些地方又在干什么?學生在這方面有較多的生活積累,通過教師啟發(fā),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很快在學生腦中再現(xiàn),并能以課文為例,說出雨點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態(tài)或帶來的變化。
《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通過這次教研課,我想,“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首先要喚醒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它需要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感受語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生生與文本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讓學生融入文本,讓文本走入學生心里,從而進行直接的語言交互、情感交互、思想交互,讓閱讀教學變成一個雙向的對話交互過程。
在這次教研課準備的前前后后,我感覺到自己一步一步的成長,同時也看到了自身教學中的許多不足,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改進。同時我要感謝我們一年級組的所有語文老師,再一次次的試教中他們給了我很大幫助,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我要再一次說一聲謝謝!這次課中的不足,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教研課《雨點》說課】相關文章:
春天的雨點 說課03-04
《雨點兒》說課11-02
《春天的雨點》的說課設計01-25
小雨點說課設計08-26
如何說課及說課的基本要點07-29
說“屏”說課11-12
《武術》說課11-08
《春》說課11-18
孔乙己說課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