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第一冊第三單元第26頁,學生認識了1~5的數掌握了5以內數字的分與合,學習5以內數的加減法基礎上學習的。學生都已經學會了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計算的熟練程度有差異,但對于減法的意義學生還不理解。學生已有知識“數的分與合”,已有的經驗“去掉一部分”這些都是建立減法意義的基礎。教學中創設了一些情景,讓學生經理“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活動,理解減法的意義。教材編排突出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初步了解減法的含義;第二層次是師生共同操作氣球圖,進一步感知加法的含義;第三層次是學生在操作學具的實踐活動中具體體驗加法的含義,進而熟練地說出加法算式。
整節課沿著呈現問題情景——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鞏固拓展這樣一條主線。導入時我以學過的舊知5以內的數的分解組合作為鋪墊,接著利用動態情景導入新課,然后觀察圖、思考、探究新知。在教學中,以說貫穿始終,看圖片說、擺磁鐵說、畫圓圈說、列算式說、舉例子說、做練習說。在說中理解減法的意義,并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低年級階段,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要完整地說,而且要認真聽老師說,還有聽同學說。
整個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知識的過程,使他們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構建了新的教學模式。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課堂調整,能及時更正,但還有個別孩子需要加強教育。在新授部分,要滲透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提問題。課后在練習反饋中發現,個別學生對于列減法算式先要確定總數的認識不夠。再例如有四輛小車,開走1輛,還剩下3輛,學生大都能列出4-1=3,理解其減法意義。有個別孩子列出4-3=1,讓其說出這條算式的意義時,卻沒法表達。因此,在練習課中加強后者的理解,并與前者對比分析。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加減法對現在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也許已經不是初步的認識,因為大多數學生都上過學前班或幼園大班,特別是有的幼兒園為了討家長的歡心都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他們已經把計算訓練得很快了。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其中有些是機械化的,學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什么又是減法。如有些學生會說“多了就用加,少了就用減”。
作為一個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的。良好的學習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愿學,愛學,樂學。這節課是教學減法的初步認識,既是學生學習減法運算的開始,也是減法應用題的啟蒙課。而興趣是學生的最好老師,故一開始我就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且切合他們的年齡與生活實際的情境中學習。
課一開始我便出示情境圖,用帶著激情講述,通過畫面與言語的結合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了減法的意義,也不會給學生一種舊知識重新學習的枯燥感,且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生活化,不僅僅要求教師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數學,還要讓學生學會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過。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具有終身發展能力的人,才是適應新社會的新人類。在教學中我是比較注重這方面的,在這節課中就有體現。當學生對減法的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我便接著問“像這種3-1=2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過嗎?”這樣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讓學生在說中進一步領悟減法的意義。我覺得這樣的課堂輕松,學生無學習的負擔,只有學習的樂趣。 這樣的一節課上下來,我自我感覺上認為學生的作業正確率應高的,不會出現給學生一幅圖,寫在剩下的減去掉的情況,但從作業反饋情況看班里還有2、3個學生沒能很好理解。
經過反復思考之后,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加重視數量關系的滲透,讓學生理解的更深。情境也好,生活實例也好,是在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鋪墊而理解的,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該在學生舉的例子中接著問每個數在你的這個例子中指什么,我想這一環節的增加定會極大地降低這方面的錯誤率。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加減法對現在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也許已經不是初步的認識,因為大多數學生都上過學前班或幼園大班,特別是有的幼兒園為了討家長的歡心都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他們已經把計算訓練得很快了。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其中有些是機械化的,學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什么又是減法。如有些學生會說多了就用加,少了就用減。
作為一個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的。良好的學習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愿學,愛學,樂學。這節課是教學減法的初步認識,既是學生學習減法運算的開始,也是減法應用題的啟蒙課。而興趣是學生的最好老師,故一開始我就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且切合他們的年齡與生活實際的情境中學習。
課一開始我便出示情境圖,用帶著激情,且富有童趣的語言講述:通過畫面與言語的結合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了減法的意義,也不會給學生一種舊知識重新學習的枯燥感,且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生活化,不僅僅要求教師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數學,還要讓學生學會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過。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具有終身發展能力的人,才是適應新社會的新人類。在教學中我是比較注重這方面的,在這節課中就有體現。當學生對減法的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我便接著問像這種5-2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過嗎?這樣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讓學生在說中進一步領悟減法的意義。我覺得這樣的課堂輕松,學生無學習的負擔,只有學習的樂趣。
這樣的一節課上下來,我自我感覺上認為學生的作業正確率應該是高的,但從作業反饋情況看每班都還有4、5個學生沒能很好理解。經過反復思考之后,我覺得,教學加減法的初步認識的起始課時,就應該滲透數量關系,讓學生理解的.更深。情境也好,生活實例也好,是在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鋪墊而理解的,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該在學生舉的例子中接著問每個數在你的這個例子中指什么,我想這一環節的增加定會極大地降低這方面的錯誤率。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1、 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出、深化加法的含義,落實認知和技能目標。通過問題情境的延續,讓學生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發展應用知識。
2、 引導學生討論,組織學生探索與交流。學生看、聽、說、寫等多種感官都能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 。
3、 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問題,體現數學的重要性。
不足之處:
1.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老師時時強調才能認真聽講。
2.學生沒有全部參與學習,有個別學生根本不聽老師講課,做自己的事情。
3.由于前面的教學教注重讓學生理解加法的含義,所后面練習的時間教倉促。
沒有深入去指導學生,只是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
1.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全部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
2.均衡運用各個環節的教學時間,是個環節的教學內容都能有效的完成。
3、讓學生多動腦、多動口等。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義。
本節課的開始,我利用了書中的信息圖創設了“美麗的花果山”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說說看到這些你想到了,讓學生自己提問,老師刪選學生的問題,保留“一共有幾只小猴子?”利用學具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解決這個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感知“合起來”就“加起來”的意思,對加法有了感性認識。
二、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是新課標中特別強調的。加法的初步認識對現在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很簡單,我也不擔心他們掌握不了這一內容,所以在本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我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說出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我作為一個傾聽者,將他們零散的知道串連起來,用規范的語言深化他們對加法的認知,使他們加深了對加法的意義的理解,又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為今后學習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1-14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總結11-01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1-07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1-07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7-22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7-06
《減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07-07
《減法的初步認識》的教案08-25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