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頤和園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頤和園教學反思范文1
作為我校語文組合作教學整體構建的實驗課,我講授了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頤和園》第二課時的教學資料,課后結合董主任的講評,反思如下:
一、對教學資料的反思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經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學習,欣賞頤和園的美,感受頤和園的美,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與此同時學會默讀課文,學習遣詞造句的準確,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領悟課文的寫作順序,學習并體會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同時我又抓住“仰望——俯視——東眺”這一寫作順序,使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思路清晰。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根據合作教學整體構建的教學模式,這節課分為五個教學環節:
1、明確目標,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整體掃描;
3、自學合作,層層推進;
4、總結全文,激發情感;
5、交流資料,拓展延伸。
在這一課時中我首先安排了出示本單元知識樹,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再展示本課的知識樹,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資料。然后由復習導入,讓學生回顧課文資料。出示自學提綱一,在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再出示自學提綱二,指導學生用讀一讀、議一議的方法分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在分組自學過程中,分別出示相應的自學提綱引領學習。細讀課文時,注重引導學生領悟語句,品味語言美。
本文用詞準確,語句優美,從重點詞句資料和表達方式上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體會到,長廊、佛香閣、昆明湖等景物的特點不一樣,作者描述的方法也不一樣。教學過程中安排的兩個拓展練習,旨在幫忙學生理解作者的描述順序,激發學生無盡的想象力,積累優美詞語。
在教師總結全文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次感知文章的優美語言與寫作順序時,運用配樂朗讀的形式,讀出欣賞、贊美、陶醉的情調,構成情感共鳴。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比較貼合整體構建所提倡的整體性原則。
不足之處是對于本節課知識樹的展示僅限于初讀課文后的整體感知,而不是課上根據學生對文本的層層理解動態生成的。
三、對教學效果的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經過小組自學、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交流討論,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在多種觀點的碰撞與交流的體驗中,獲得了閱讀的樂趣,使語文課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課堂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僅引導學生讀懂文本資料,還使學生領悟文本的語言藝術和表達方法,同時還讓學生懂得怎樣運用這些方法去寫作,來表達自我的獨特感受。
一節課下來,留給自我的是太多的思考,我愿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在專家的引領下,在同行的幫忙下,不斷探索,不斷改善,不斷創新。
頤和園教學反思范文2
《頤和園》是一篇游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并且條理清楚,異常是本課的寫作順序很明顯,寫作方法很值得學生學習。在教學時,我讓學生以游者的身份走進文本,感受頤和園的美麗風光和作者精美的語言文字。
一、自瀆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游覽順序。
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學習游記課文的經驗,所以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找出“課文寫了哪幾處景點?你從哪些句子明白的?”這樣學生經過讀書很快就找到了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個句子,并且從中明白了作者些了哪些景點,本文的寫作順序也就很清楚了。
二、以導游的身份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本事。
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合作學習,一個當游人,一個當導游,選取自己喜歡的課文段落,把課文讀美,把景點特點介紹出來,然后在班上交流。這樣一來,學生的進取性高漲,很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展示時,很多同學不僅僅把課文讀美了并且還根據自己的理解,向游人介紹了頤和園景點的特點。在分段學習展示時,我發現學生能夠把自己選取的段落清楚的介紹出來。
經過分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學生充分發揮了同伴互助的作用,他們多種不一樣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使學生資源共享了。
三、課后延伸,鞏固學習。
在感知了頤和園的美之后,我讓學生對全文寫一篇導游詞,并加以此來達對課文資料的理解和培養學生寫作本事的目的。
經過這節課教學,我覺得懂教師不僅僅自己要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并且還要引導學生怎樣樣走進文本,讓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升華情感。
頤和園教學反思范文3
《頤和園》這篇課文,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移步換景,寫得很有特色。課文先寫長廊的景色。作者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之后抓住每一間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資料介紹,最終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
之后寫的是萬壽山的景色。分別介紹了從腳向上,和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最終寫昆明湖的景色。主要介紹了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最終寫頤和園處處有美景,看也看不完,開頭與結尾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教學后,有以下幾點感受:
1、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主張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始終讓學生處于主體的地位,教師則更多的成了引導者、組織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好伙伴,整個教學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始終是平等對話的過程。
2、創立了和諧的對話場境
教師主角的轉換,使我從課堂的“獨白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從傳遞知識的“權威者”變為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激活者”。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充分利于我們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在導入新課時,展現了學生在頤和園的照片,教學過程中,好幾次播放了頤和園的實景錄像,三番四次地把學生帶入“情境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激發了學生視美、愛美的情感,實現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欣賞,到達了和諧對話。
3、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語文教學,引導學生理解一篇篇課文的資料固然重要,但其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我們經常所說的“授之以漁”。在進行這篇課文備課的時候,我預先有一個設想,教學時先扶著學生走一程,即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和美,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而在學習萬壽山這部分時,我再放一放手,讓學生分組進行協作學習。學生經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一樣觀點的碰撞與交流,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最終在學習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橋時,讓學生自學,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又開始的扶著走,到之后的學生之間學著走,到最終的學生個體獨立走,充分體現了教學重在授人以漁,我覺得這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時,所應當著重體現的。
4、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表達本事
《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一篇游覽性的課文,不僅僅文章資料美,并且在寫法上也很有特點。教學之前,我就設想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充分記憶課文的資料,練習表達。于是,講課時,我根據本文的特點及學生喜歡旅游的特點,學習設計了讓學生當小導游這一情境。可是由于時間的原因,沒有使全部學生融入到導游這個主角中,沒有真正走到文本中去。
5、重視課文表現形式的教學
自實施新課程以來,很多教師重視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課堂花樣增多了,教學過程變得熱鬧了,可是一些成功的語文教學經驗也被丟棄了。如,讀寫結合的經驗。閱讀教學只重資料理解,忽視寫法指導的現象還較為嚴重。針對這種現象,在教學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寫作特點,學習它的寫法。如全文的先總述后分述最終總結的寫法,以及第二段抓住特點寫長廊的寫法。
我此刻的體會是:如果能進行一次小練筆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游記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本事。但遺憾的是這次小練筆沒有時間進行。
【頤和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頤和園教學反思11-27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06-14
《頤和園》教學反思06-25
頤和園教學反思01-01
《頤和園》教學反思01-03
《頤和園》教學反思11-07
頤和園教學反思09-09
《頤和園》教學反思簡單06-11
頤和園教學反思范文11-27
課文《頤和園》教學反思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