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1
課文記敘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全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早春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第二自然段寫休息日人們到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借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可供學生觀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開,人潮涌動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
課文的重點是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要借助圖片,緊扣詞句,形成畫面。讓學生置身于春光花海中學習課文,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感悟意境美和語言美,培養其語感。文中描寫梅花,“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朵朵白云,晶瑩透亮,發出淡淡的清香。”我讓根據自己的理解,上臺表演“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遺憾的是學生沒能用俏皮可愛的語氣讀出“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這里,對學生的朗讀訓練還要進一步加強。理解“晶瑩透亮”這個詞時,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理解的詞義,再欣賞美麗的梅花圖,感受梅花的晶瑩透亮,再說說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東西是“晶瑩透亮”的。在他們陣陣發自內心的贊美聲中我看到了學生了解了文本以外更美的東西,開拓了他們的視覺,加深了他們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學生個個興趣盎然,一邊讀一邊看畫面,接著還讓孩子們閉上了眼睛,邊聽邊感受梅花的魅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有人這樣說:“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說的權利還給孩子,才能有“自主閱讀”,才能談“個性化的閱讀”。這節課在文章理解方面盡量以學生自己理解為主體,在朗讀上也讓孩子們在情景交融中進行朗讀與感悟。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沒能抓住“大道上”這個詞讓學生體會去梅花山的人多,朗讀訓練還要進一步加強。我會在以后的課堂中進行改進的。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2
《春到梅花山》一文是蘇教版一年級第二冊的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課文圖文并貌地描述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因而,本課的教學,無須老師過多的講解,孩子們對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趣具有很強的領悟和欣賞能力。在孩子們眼中,一個詞就是一幅畫,一個詞就是一首詩,一個詞就是一個童話。課文的重點是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要借助圖片,緊扣詞句,形成畫面。讓學生置身于春光花海中學習課文,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感悟意境美和語言美,培養其語感。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朵朵白云。”我根據低年級孩子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我在和孩子們學習理解“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時,我讓一對同桌的小朋友上臺做出“挨”的動作,讓學生從親身實踐中理解“挨”的意思。然后讓學生用俏皮可愛的語氣讀出“你挨著我,我挨著你”。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3
這幾天,春意漸漸地濃了起來。上班的路上,再也不用扎著厚厚的圍巾。終于可以讓自己的臉和春天里清新的空氣來一次親密接觸,讓那“吹面不寒”的“楊柳風”盡情地在兩頰穿過。
可惜的是,在這明媚的春光里,卻很容易“春眠不覺曉”。看看課表,語文課又是下午第一節,祈禱著自己的課堂能再精彩點,不至于讓這群小家伙們昏昏欲睡。今天要學的是《春到梅花山》,一篇挺不錯的文章,我很喜歡,他們呢?應該也是吧。有了前面幾篇美文的鋪墊,這一課的學習似乎可以稍微放放手了。
課始,一起回憶了最近學的幾篇課文,休息了兩天,狀態還不錯,很快,就融入到課堂中了。有個小朋友去過梅花山,迫不及待地搶著介紹。幸好就她一個,要不,我得找個空閑的時間讓他們好好地炫耀一下。備課時,本想先放段錄象讓他們親眼看看梅花山,激發他們的興趣。課上,聽了這位小朋友的介紹,看著孩子們那興奮的眼神,我想:還是不要讓錄象先入為主吧,在這溫暖的午后,在那晶瑩透亮的梅花從眼前飄過后,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課文中的文字會變得索然無味的。于是便改變了自己的教學計劃,直接開始了初讀課文。接受以前的教訓,改漫長的自讀課文為檢查預習。因為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小家伙們的預習情況還是不錯的,借助拼音能將生字讀正確,課文讀流利。
接著,開始了課文的朗讀檢查。這次,我沒有讓他們開火車讀下去。而是試著讓他們這樣讀:讀一遍,再讀一遍,有興趣的還可以再讀一遍,然后和小朋友交流交流,你后一遍讀的時候跟前一遍有什么不同呢?幾分鐘過去后,讀書的聲音漸漸地小了。我問:“有什么想和大家說說的嗎?”零零星星地舉起了幾只小手。可我卻很想聽聽這少數幾個人的答案。
“第一遍不怎么熟練,第二遍熟練多了。”樸實的回答。“她說的是心里話,看來多讀能將課文讀得很熟練。”
“第一遍讀的時候,我什么感覺都沒有,可第二遍讀的時候,我覺得梅花山的梅花可真美。”
“第一遍讀的時候,我眼前全是字,第二遍讀,我仿佛看到了梅花山和山上盛開的梅花。”“我跟他們差不多,可我再讀幾遍的時候,仿佛聞到了花的清香。”
說實話,他們的回答連我都感到吃驚,這種問題我還是第一次試著去提,讓他們試著去表達,到底說的是否是心中的感受呢?我便再問,為什么?
“因為讀著讀著,我就開始邊讀邊想了啊,這樣,就會不一樣了。”哦,原來把我平時教的好方法讀記在心中呢。真讓人欣慰。“這些小朋友很會讀書”我不失時機地夸獎道,“其他小朋友沒有舉手,也許還沒有讀出不同來。也許有的已經讀出不同來了,可是沒有再認真地思考思考。如果都像剛才這幾個小朋友一樣,邊讀邊想,試著讀出與上次不同的感受來,相信你們會有更大進步的。”
課堂還在繼續著,這幾個小朋友的回答卻讓我思考著,備課重要的是備學生!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4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早春時節梅花山盛開時的美景和游人觀賞梅花的盛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讓學生置身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學準備:
1、教學軟件
2、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間:
三教時
第一教時
一、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梅花山的美。
2、學習生字詞,理解詞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感受梅花山的美。
三、教學準備:
教學軟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提問導入
1、板書課題,誰能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
2、看到這個題目,小朋友們一定要問:梅花山在哪里?春天來到梅花山怎么樣?對嗎?
3、簡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門外鐘山的南部,在東郊風景區內。每年到了紅梅花開的時候,許多人都來到這里游覽。
4、春天來到梅花山怎么樣呢?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么寫的。
(二)初讀課文
1、引導看軟件,用自己的話從圖上看到什么?
2、要求學生: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生字詞。
3、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嘗試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4、了解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和帶有生字詞的語句。
寒氣還沒有退盡。
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發休息歡樂晶瑩透亮涌動
(2)學生拼讀生字詞。
指名認讀帶有生字詞的語句,教師正音,領讀生字詞。
(3)學生相互交流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4)我們怎樣才能記住下面這些字?請大家想好辦法。
出示生字詞:寒還退盡挨片發休息歡
學生自主記憶,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
指名發言。
歸納:
部件法:休息
換一換:吹
歌訣法:盡
5、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句話?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指導停頓。朗讀。
(2)齊讀。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齊讀。
(三)布置作業
1、寫寫、識記生字詞。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
課文寫作者在不同地觀察同一事物都不一樣。引導學生觀察,春天來了,小雨點落在其他地方,會有什么變化。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5
《春到梅花山》是一篇寫景文,第一段寫了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第二段寫了人們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教學的重點是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借助課文中的插圖,緊扣詞句,指導孩子們邊想邊讀,比較容易入境入情,讀來生動而有感情。最難的倒是最后一句比喻句“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動著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也許有人認為一年級不需要講得多么透徹,但是個人覺得對語言的理解,有必要從小從點滴開始感悟。
我是這樣講解的:你們從哪里看得出“人們喜愛報春的梅花”?剛開始,他們不明白,只是重復讀這一句中心句。他們心里大概在想,課文中說喜愛啊!不過,也有能夠明白我意思的,小年齡的操丹感悟能力特別強,馬上就說了“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涌動著看花的人流。”我追問:“這句話哪里可以看出人們喜愛梅花?”操丹語塞了。這句要理解的確有點難度,我不為難她了,便開始帶著他們分析。我板書了“涌”,指名讀,并想想什么意思?孩子們大多都知道“涌”與水有關,我補充說道:“一般的水緩緩地流動,等到水特別多,特別急時就叫涌動。所以,從這個‘涌’字我們可以看出,人就像洪水一樣多,涌了過來,人多,也就證明了人們喜愛梅花。”課文中還有一個詞也說明了人多,孩子們一下找到了“人流”,我在黑板上畫了“水流”,說“水源源不斷地往前流,就形成了水流。那么,人不斷往前走,像水一樣,就叫——”孩子們馬上應聲到“人流”。課文寫的多好啊,看花的人像海洋里的水一樣多,怪不得課文要說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梅花山怎么會成為海洋了呢?”我故意問道。很多孩子陷入了沉思,有幾個腦筋靈活的馬上喊出來了“梅花山上的人像海洋里的水一樣多。”
“歡樂的海洋是什么意思?”我引導孩子們看插圖上,想象一下,欣賞梅花的人們一定會?——有說有笑,看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看到如此美麗動人的梅花,人們都笑開了花,梅花歡樂地盛開著,人們歡笑著,所以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是一句比喻句,要給一年級的孩子們講透本體、喻體,那太難了,但是,如果就這樣似懂非懂讀過,似乎也說不過去,為什么說“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講解一下的,哪怕只有幾個孩子聽得明白。
在我們蘇教版的語文課文中,很多文章寫得都很美,除了指導孩子們朗讀好以外,細細咀嚼一下,品一品詞意,讀懂句子,讀透文本,還是很有必要的。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6
課文記敘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美麗景象和描寫休息日人們到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教學的重點是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借助圖片,緊扣詞句,形成畫面。讓學生置身于春光中學習課文,把觀察、想像、朗讀結合起來,感悟意境美和語言美。
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打破了以往從第一段開始精讀的習慣,從簡單的問題“你喜愛梅花嗎?”入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追問,“那去梅花山的人們喜愛梅花嗎?”學生紛紛表示了肯定,我繼續追問,“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呢?請你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小節,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生們從“一到休息日,……海洋。”一句讀出人們對梅花的喜愛。并且還有學生扣住“涌動”、“人流”也感受到了人們對梅花的喜愛,我相機出示插圖,讓更多的孩子直觀感受到人多的像潮水一樣。“歡樂的海洋”是對梅花山花海人潮熱流場面的生動比喻,我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所體驗。在這一環節中,我還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即是“從圖中,我們看到男女老少都被梅花山的梅花吸引了,那他們分別在干些什么呢?”
這時候,孩子們思維的匣子一下子打開了。
“老人們來到梅花樹下,有的在打拳舞劍鍛煉身體,有的在下棋聊天,還有的在把這美麗的風景畫下來。”
“孩子們在梅花樹下盡情的嬉戲,玩耍,更有的忍不住偷偷地摘了一枝藏了起來。”
“叔叔伯伯們在梅花樹旁攝影留言,阿姨們伸長著脖子湊過去聞著香味。”
……
然后,我用“那為什么人們會如此喜愛梅花呢?”這一問題過渡到第二小節的閱讀,我放手讓學生讀,邊讀邊想這一節寫出了梅花的什么特點?孩子們抓住“早春”、 “寒氣還沒退盡”體會讀出了梅花的勇敢;抓住“滿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片片彩云”、“一朵一朵”等詞體會讀出梅花的多,借助插圖;抓住“片片彩云”“晶瑩透亮”、“淡淡的清香”這些關鍵詞體會讀出梅花的美和香,其中“晶瑩透亮”比較難理解,我出示梅花圖片讓學生觀察理解含義,再讓學生說說還見過什么晶瑩透亮的東西,并出示了實物“水晶”,讓孩子直觀感受,從而能學以致用。理解“片片彩云”時聯系生活實際,曾看到過的彩云的樣子和有些什么顏色來幫助感受梅花的美。
但是,我在教學時還未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整堂課并不能較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的節奏還需控制好。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7
開學初,學校就舉辦了一次全校性質的說課及教案設計比賽。當然,說課及教案設計的內容是相符的,都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4課《春到梅花山》。在經過說課,教案設計,上課這一系列的環節后。對于《春到梅花山》這篇課文的教學,有了一定的感想,在此簡單說說教學過程中的幾個小片段。
一、創設情境、趣味復習時
在復習導入時,創設一定的情境,如:小朋友們,悄悄地告訴你:你們來得太早了,梅花還沒完全開放呢。如果,你們能讀出梅花花骨朵兒上的詞語,那么,梅花仙子就會讓這些花骨朵兒全都開放。在精心的設計之下,此時以往相對比較枯燥乏味的詞語復習,在學生眼中也變得十分有趣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學生能什么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了。我認為在低年級的語文學習活動中,趣味性是相當重要的。
二、再讀感悟、發展語言時
在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看了很多梅花的圖片,引導學生感悟梅花的美。在此基礎之上,詢問學生,梅花是這樣的美麗,你喜歡這美麗的梅花嗎?經課堂實踐下來,學生在看了美麗梅花的圖片后,齊聲回答喜歡。之后請學生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自己為什么喜歡它?然后和同桌說一說。這一環節的設計,不但讓學生從主觀上感受到了梅花的美麗,更讓學生從文本入手,發展學生的語言。學生讀完,交流自己喜歡梅花的理由。學生的感受是十分直觀的,更是十分真實的。學生們在與同桌交流后,知道了梅花的美在于它的不怕寒冷,在于它的多,在于它的淡淡的清香,在于它的“晶瑩透亮”……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之上,再加學生對于第一自然段的整體感知,學生邊讀,邊想,邊議。讓學生暢所欲言,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在我看來,只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一旁加以導向性的引導,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地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那么這節課的也就成功了一半。以上就是我對于《春到梅花山》一文幾個小片段設計的簡單看法。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8
今天上了《春到梅花山》。在朗讀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描寫一朵一朵梅花的語句時,我先請學生朗讀了這一句話:“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這句話中,晶瑩透亮是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果光從字面上來講的`話,光亮透明,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清楚,我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支白色的梅花,先給學生觀察,學生看到,花雖小,但完全開放了,非常惹人喜愛。但是這時的花并不是晶瑩透亮的。我拿出一瓶噴霧,朝著梅花噴了幾下,花上一下了沾上了很多小水珠,放到陽光下一看,學生都發出驚訝的贊嘆:“好漂亮啊!“我問:“你們看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花變成透明的了。”有的說:“她會發光!”我馬上加以總結,“對啊,梅花山上的梅花沾上了清晨的露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這樣的晶瑩透亮啊!”接下來,我還讓學生把梅花全班傳看了一遍,本來我是想讓他們在近距離觀察一下的,結果產生了一個讓我很意外也很驚喜的場面,很多學生聞起了手中漂亮的花,紛紛發出“好香啊”的輕嘆聲。我正好利用學生這一反應過渡到下一個短句――“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并加以說明,梅花的香味清新淡雅,只有細細地聞才聞得到。之后,學生在朗讀這句話的時候,不用我多做指導,很自然地就把“晶瑩透亮”讀得緩慢,“淡淡的”讀得輕聲,表情配合得也到位,很好地做到了有感情朗讀。
我想,如果不是把這么形象的梅花放到給孩子們面前,不給他們親身體驗的機會,他們是不會有這么真切的感悟的。《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我在這堂課中運用幾支梅花這一直觀的教具,讓學生在觀察體驗中,形成個性化的感悟,加深理解,也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9
理解詞語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由于他們年齡小,知識面窄,理解詞語有一定的困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就應巧妙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他們理解。
1、“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朵朵白云。”“挨”是什么意思呢?我根據低年級孩子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我讓同桌小朋友做“挨”的動作,只見學生你靠著我,我擠著你,他們在親身實踐中理解了“挨”的意思。
2、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在理解“晶瑩透亮”這個詞語時,我簡單告訴學生“晶瑩透亮”就是有點發亮,有點透明,然后請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你看到哪些東西也是晶瑩透亮的? “我看見過晶瑩透亮的小露珠。”“冰花也是晶瑩透亮的。”“小雨點也是晶瑩透亮的。”“我媽媽手上戴的鉆石戒指也是晶瑩透亮的。”從他們口中說出的這些事物,我知道他們已經理解了“晶瑩透亮”這個詞。于是,我趁熱打鐵:“是啊,這一朵一朵的梅花就像清晨的小露珠,美麗的冰花,閃亮的鉆石一樣晶瑩透亮,美得無法說出來。你能讀出這種美嗎?”有了對“晶瑩透亮“這一詞語的感性認識,學生的朗讀自然美得無法言說。
3、“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動著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學生問:歡樂的海洋是什么意思啊?問得好!這也是我要讓學生回答的問題。于是,我讓學生想像說話:你現在就是去梅花山旅游的小游客,看到這么美麗的梅花,你會說些什么?又會怎么做?
陳可怡說:“多美的梅花啊!要是我永遠住在梅花山上,那該有多好啊!”
陳姝騏說:“我好喜歡那散發著陣陣清香的梅花。
李易騁說:“我會拍一張照片,留下美好的回憶。”
……
師:是啊!這么多的歡呼聲、贊嘆聲,融合在一起,大家在梅花山上玩得非常快樂,這里成了——
生齊:“歡樂的海洋。”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在教學中我抓住關鍵詞語,將觀察、朗讀、想像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教學中,也收獲到了不少驚喜。
驚喜一:晶瑩透亮
在備課的時候,我猜想學生可能想像不出梅花晶瑩透亮的樣子,所以我在上課時就問學生:“晶瑩透亮”這個詞語讓你想到了什么?這個挺容易,他們說出了很多:小露珠、珍珠、鉆石、漂亮的玻璃花瓶??這時我再讓學生想像梅花的樣子。有幾個學生眼睛一亮,馬上舉起手來,告訴我:昨天晚上,下了一場春雨,梅花的花瓣上就有許多小露珠,現在陽光照在上面,梅花就變得晶瑩透亮了。我預設的答案是梅花上有露水,沒想到他想到了春雨。聽了這位同學的回答,其他學生也馬上恍然大悟,我想,這一幅雨后梅花圖一定已經印在他們的腦海里了。
驚喜二:人流如潮
課文第二自然段中有這么一句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動著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涌動”、“人流”這兩個詞語也是比較難理解的。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孩子們一眼就能看到很多人。這時候,我再引導他們聯想,在什么時候,你也看到過這樣的景象。孩子們馬上就想到了過年時大街上熱熱鬧鬧的樣子,一個孩子還告訴我:過年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逛街買年貨,
大街上都是人,媽媽說,大街上真是人流如潮啊!我真感謝這位媽媽,“人流如潮”這個詞語不就是我要給予學生的嗎?
驚喜三:歡樂的海洋
最后,我讓學生想像,如果你也在這人流中,和爸爸媽媽來到了梅花山,會怎么做,怎么說。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一位學生說:“這里好美呀!我要拍張照片給我的好朋友看。”一位學生說:“我太高興了,我要在梅花山下唱歌跳舞。”還有一位學生說:“我會背《早梅》這首詩。”每一個孩子都沉浸在了這歡樂的海洋里,盡情地享受著歡樂。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11
《春到梅花山》記敘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這么美的文章,要引領智障孩子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覺得以下三個方面是不能少的,我也是這么上的,效果還可以。提煉出來,供大家一起討論:
一、借助圖片,增加視覺的美感
色彩鮮艷的圖,是很受智障孩子歡迎的,直觀形象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根據《春到梅花山》這篇課文的特點,我覺得用到圖的機會是很多的。上課伊始,出示掛圖,讓孩子仔細觀察圖,采用抒情的語言吸引學生漸入情境,問: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孩子們告訴我從圖中看到了很多美麗的梅花,還有很多的人。看來,孩子們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早春梅花景象。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充分利用掛圖這生動的教學資源,穿插于語言感知與朗讀訓練中。圖的展示,讓孩子們更容易深刻感受到花的美與人的多,增加了視覺的美感。
二、緊扣詞句,感悟課文的意境
這篇課文的語言是很美的,也是很注意細節的。比如文中表現梅花開得早,它用了這樣的句子:寒氣還沒有退盡,滿山的梅花就開放了。我讓孩子們想想,這句話寫出了梅花的什么,接著,一起找出有關的詞,通過讀思關鍵詞句,加深感悟。再如寫盛開的梅花很多,它用了“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這樣的詞句,我先讓孩子理解什么叫“挨”,再加以想象“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是怎樣一種情景,接著讓孩子們結合看圖、表演,體會這句話的意思。后面的教學同上,如抓住理解“涌動、人流”體會人的多,抓住理解“歡樂的海洋”感受人們的熱情,等等。通過抓詞句,不僅讓孩子們理解了課文,加深感悟,同時也在無形中學會了學習。
三、充分朗讀,培養孩子的語感
在看圖、抓詞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加以充分的朗讀,孩子們對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印象就更深了。朗讀的形式多樣,且穿插于分析理解的過程中,比如,拎出重點詞句時,抓住重點詞進行感情朗讀,以加深理解;比如,邊看圖邊朗讀感受梅花的美、梅花的多、人的多、人們的熱情,輔助理解;比如,說話訓練過程中,通過反復朗讀以仿之說話,等等。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朗讀的課堂是干枯的,是沒有活力的,有目的的充分朗讀,孩子們不僅愛讀,同時也讀得有效,培養了孩子的語感。
總之,對智障孩子閱讀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實踐。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12
《春到梅花山》記敘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這么美的文章,要引領孩子們逐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覺得以下三個方面是不能少的,我也是這么上的,效果還可以。提煉出來,供大家一起討論:
一、借助圖片,增加視覺的美感色彩鮮艷的圖,是很受低年級孩子歡迎的,直觀形象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根據《春到梅花山》這篇課文的特點,我覺得用到圖的機會是很多的。上課伊始,出示掛圖,讓孩子仔細觀察圖,采用抒情的語言吸引學生漸入情境,問: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孩子們告訴我從圖中看到了很多美麗的梅花,還有很多的人。看來,孩子們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早春梅花景象。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充分利用掛圖這生動的教學資源,穿插于語言感知與朗讀訓練中。圖的展示,讓孩子們更容易深刻感受到花的美與人的多,增加了視覺的美感。
二、緊扣詞句,感悟課文的意境這篇課文的語言是很美的,也是很注意細節的。比如文中表現梅花開得早,它用了這樣的句子:寒氣還沒有退盡,滿山的梅花就開放了。一個“還沒有”,一個“就”,讓人聯想到了“春暖花開”這個詞,梅花與眾不同,它不怕寒冷,在早春就怒放了,展現了它獨特的美。我讓孩子們想想,這句話寫出了梅花的什么,接著,一起找出有關的詞,通過讀思關鍵詞句,加深感悟。再如寫盛開的梅花很多,它用了“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這樣的詞句,我先讓孩子理解什么叫“挨”,再加以想象“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是怎樣一種情景,接著讓孩子們結合看圖、表演,體會這句話的意思。后面的教學同上,如抓住理解“涌動、人流”體會人的多,抓住理解“歡樂的海洋”感受人們的熱情,等等。通過抓詞句,不僅讓孩子們理解了課文,加深感悟,同時也在無形中學會了學習。
三、充分朗讀,培養孩子的語感在看圖、抓詞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加以充分的朗讀,孩子們對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印象就更深了。朗讀的形式多樣,且穿插于分析理解的過程中,比如,拎出重點詞句時,抓住重點詞進行感情朗讀,以加深理解;比如,邊看圖邊朗讀感受梅花的美、梅花的多、人的多、人們的熱情,輔助理解;比如,說話訓練過程中,通過反復朗讀以仿之說話,等等。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朗讀的課堂是干枯的,是沒有活力的,有目的的充分朗讀,孩子們不僅愛讀,同時也讀得有效,培養了孩子的語感。遺憾:教學中還是存在遺憾的,最大的遺憾在于,拓展延伸還不夠,比如,講到“晶瑩透亮”這個詞時,沒有問下孩子:你見過哪些東西也是晶瑩透亮的?直接帶過了。不是不愿意這樣做,是一時疏忽遺忘了,這與自身的教學理念有直接的關系,說明自己的教學技能還沒有達到相當的水平,只知道要達到最直接的教學目的,沒有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做充分考慮。以后一定得多學習,多讀書,教學前多思考,時刻為孩子考慮!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13
【出乎意料】
初讀:
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孩子們邊聽老師讀,邊把不理解的詞語用問號在書上標出,或者提出問題,如果老師讀得好,就請給掌聲鼓勵,如果老師哪讀得不好,也請指出來。孩子們一聽給老師挑毛病盡頭來了,聽得格外認真。我一番激情朗讀后,當然贏得孩子們一陣熱烈的掌聲。接著該他們提問題了,我愿本想一年級孩子提不出什么問題,而且在上學期我試著讓他們提問題,效果不好。設計這個環節只是想慢慢訓練他們這方面的能力,質疑是一切發明創造的基礎。我話一出口,就有十幾只小手高高地舉起,孩子們提的問題接連不斷如“‘涌動、人流’是什么意思?”“‘晶瑩透亮’是什么意思?”“‘歡樂的海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那里成了歡樂的海洋?”(這一問題一語道破本文的中心所在。)“梅花不是在冬天開嗎?為什么課文說春到梅花山?”……我驚喜地發現他們提的問題抓住了課文主要詞語和中心,要不是下課鈴聲響了他們還會提出很多出乎意料的問題,因為還有許多只小手依依不舍不甘心放下。沒辦法鈴聲就是命令,我必須下課。這些孩子有一次讓我刮目相看。
【我寫錯了該打】
在指導書寫“寒”字時,我竟然把捺寫成了點,沒等孩子們反應過來,我就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于是我提高嗓門說:“請大家好好看看老師寫的……”還沒等我說完一個孩子喊道:“老師你寫錯字了!那一筆應該是捺,不是點。”他指著我寫錯的筆畫說。“是呀,真對不起,老師一時疏忽把字寫錯了,差點教給你們錯誤的知識,該打!”“啊?!老師還挨打?”“對呀,今天回家我就自己打自己。”天真的孩子們一聽忙說:“不行,老師改了就行了。”“不行,要不這樣,你們要是把這個字寫漂亮了,我就不打自己了。如果你希望老師挨打就不認真寫。”孩子們一聽連忙書寫這個字,有的還趕緊擦掉認為寫得不好的字。個個都認真的寫起來,就連平時最不愿動筆的王迪都忙認真寫起來,可惜他把這字寫錯了。我一看裝作很沮喪地說:“唉,王迪把字寫錯了,看來我必須自己打自己了。”我聽到其他孩子的輕輕的抱怨聲,也看到了王迪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又一次從孩子們身上感受到了就連他們父母都享受不到的深情與厚愛。
【在書上標記】
以前講讀課文時,我總是讓孩子們用簡單的語言在書上標記知識點,聽課認真的孩子,書寫快的孩子能跟上知道寫哪。有的孩子就不無從下手。今天下午這節課,我用PowerPoint里的“繪圖筆”直接在打出來的課文上邊講邊教孩子們在書上標記,效果很好,哪加重讀符號,哪采用了修辭方法?標自然段,數句子,每句主要寫什么?概括了梅花的三個特點:多、美、香。而且看著屏幕上的朗讀標記,指導朗讀更容易了。
【檢查預習】
以前我總是先教讀,再指名讀。這樣看不出孩子們在家有沒有預習。今天我只是讓他們自由讀一邊課文后,就分組開火車分句朗讀。這篇課文一共有五句話,每句話都是較長的句子,很適合分句朗讀。孩子們朗讀情況并不如愿,被叫起來的大多不得停停頓頓,錯字連篇,看出大多數孩子沒有預習。當我總結情況時,讀得不好的孩子也面帶愧色。看來要養成預習習慣,以后都要這樣大面積分句朗讀了。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14
《春到梅花山》描述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課文的重點是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課文中有許多精彩的詞句值得學生細細去品味,教學時我借助圖片緊扣詞句,讓學生置身于春光花海中,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
在讀到“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一句中有一個動詞“挨”,“挨”是什么意思呢?結合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讓同桌小朋友做“挨”的動作,只見學生你靠著我,我靠著你,他們在親身實踐中理解了“挨”的意思。“晶瑩透亮”一詞是本篇課文理解上的難點,我引導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加以理解:“你們看到過什么東西是晶瑩透亮的?”大家的思維一下就活躍了“露珠是晶瑩透亮的。”“冰花是晶瑩透亮的。”“小雨點也是晶瑩透的。”“鉆石也是晶瑩透亮的。”于是,我趁熱打鐵:“是啊,這一朵一朵的梅花就像清晨的小露珠,美麗的冰花,閃亮的鉆石一樣晶瑩透亮,美得無法說出來。你能讀出這種美嗎?”有了對“晶瑩透亮“這一詞語的感性認識,學生的朗讀自然就到位了。
課文最后寫到“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歡樂的海洋”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教學時我結合上面“看花的人流”啟發學生想象人們在干什么?有的說“人們在看粉紅色的梅花。”有的說“人們在聞淡淡的花香”“人們在梅花旁拍照”“有人在畫梅花”“人們在看一片片的梅花”我緊接著引導學生“讀到現在你最想說什么?”你聽“梅花真美啊!”“我真想現在就去梅花山看梅花。”“我真想在梅花樹下拍一張照啊!”此時我總結到:是啊,梅花山上的梅花那么多、那么美、那么香,才吸引了那么多看花的人,就連我們小朋友也吸引過來了,所以梅花山成了——學生馬上接到“歡樂的海洋”。相信此時學生心中那歡樂的海洋景象一定是豐滿的,那里有花、有人、也有自己了。
我想,理解詞語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由于他們年齡小,知識面窄,理解詞語有一定的困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就應巧妙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他們理解。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15
這篇課文在教學中我抓住關鍵詞語,將觀察、朗讀、想像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教學中,也收獲到了不少驚喜。
驚喜一:晶瑩透亮在備課的時候,我猜想學生可能想像不出梅花晶瑩透亮的樣子,所以我在上課時就問學生:“晶瑩透亮”這個詞語讓你想到了什么?這個挺容易,他們說出了很多:小露珠、珍珠、鉆石、漂亮的玻璃花瓶……這時我再讓學生想像梅花的樣子。有幾個學生眼睛一亮,馬上舉起手來,告訴我:昨天晚上,下了一場春雨,梅花的花瓣上就有許多小露珠,現在陽光照在上面,梅花就變得晶瑩透亮了。我預設的答案是梅花上有露水,沒想到他想到了春雨。聽了這位同學的回答,其他學生也馬上恍然大悟,我想,這一幅雨后梅花圖一定已經印在他們的腦海里了。
驚喜二:人流如潮課文第二自然段中有這么一句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動著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涌動”、“人流”這兩個詞語也是比較難理解的。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孩子們一眼就能看到很多人。這時候,我再引導他們聯想,在什么時候,你也看到過這樣的景象。孩子們馬上就想到了過年時大街上熱熱鬧鬧的樣子,一個孩子還告訴我:過年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逛街買年貨,大街上都是人,媽媽說,大街上真是人流如潮啊!我真感謝這位媽媽,“人流如潮”這個詞語不就是我要給予學生的嗎?
驚喜三:歡樂的海洋最后,我讓學生想像,如果你也在這人流中,和爸爸媽媽來到了梅花山,會怎么做,怎么說。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一位學生說:“這里好美呀!我要拍張照片給我的好朋友看。”一位學生說:“我太高興了,我要在梅花山下唱歌跳舞。”還有一位學生說:“我會背《早梅》這首詩。”每一個孩子都沉浸在了這歡樂的海洋里,盡情地享受著歡樂。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07-23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精選10-02
《春到梅花山》的教學反思10-30
課文《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11-06
關于《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07-08
課文《春到梅花山》的教學反思02-23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范文10-31
《春到梅花山》優秀教學反思10-31
《春到梅花山》的教學反思范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