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時間:2022-07-20 18:54:3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木蘭從軍》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

  我在備《木蘭從軍》的第一課時的時候,我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

  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將軍呢?

  我預想了這樣的學生答案

  生:陳毅,朱德,張飛……

  因為我覺得學生也許會想得到,畢竟他們曾經學過《陳毅探母》和《朱德的扁擔》這兩篇課文,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我曾經和他們講過陳毅,朱德都是我國的十大元帥之一。應該會有人知道的,我僥幸的想。我的腦海里閃現了一絲不安。因為此刻的我又想起了我在上《沉香救母(二)》時候,引領學生理解“高聳入云”,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問孩子,你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描寫華山的詩嗎?孩子沒有反映,似乎沒有想起來。我提醒說,是《詠華山》,孩子恍然大悟,紛紛說記得。可是當我讓他們背的時候,卻怎么也想不起來,背不上來。學過的課文何況如此,那他們還會記得那些我只在課上提到過的一兩句話嗎?

  我決定為了保險起見,明天問問班里的孩子。帶這一絲不安,我入睡了。

  第二天,我問了班里回答問題十分出色的孩子,他們給我的答案都是不知道。這時的我只能改變我的導入設計。我記得師傅跟我說過,一節課的導入不能超過5分鐘。如果我還在按照原來的導入,恐怕要花上十分鐘左右,那還怎么進行其他環節的教學呢?

  于是我換了一種導入,我覺得這樣的導入更加簡潔,又同樣能夠達到教學目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長大后想成為什么呢?

  生:我想當醫生。

  生:我想當一名武術家。

  師:小朋友,你長大了,想成為一名英雄嗎?

  生:想。

  師:想成為一名英雄,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的呢!需要小朋友付出很多,才行呢!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認識一位我國的古代的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蘭》。(師邊說邊出示木蘭跨在馬上的女扮男裝的圖片)。我們親切地叫她木蘭。我們今天要學的一篇課文就叫做《木蘭從軍》。指名學生讀課題,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想了這張圖片,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生質疑:

  生1:作者為什么要以《木蘭從軍》作為課題呢?

  生2:我知道古代的時候,都是男的當將軍,木蘭是女的,怎么當上將軍了呢?

  師:你問的好。在我國古代,男尊女卑,只有男的到了一定的年齡,才能去當兵,而女的只能在家織織布,做做家務活,木蘭是怎么去參軍的呢?

  因為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要求學生能夠讀通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學生多讀。因此學生會覺得很枯燥。二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到老師的手中的小獎品。于是我設計了爭奪小紅旗的環節。讓學生通過三道難關,就可以得到老師手中三面紅彤彤的小紅旗。孩子的熱情可高漲了。

  可是我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將寫生字的環節放在了讀完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之后。其實這樣的設計是有欠缺的。上次師傅回來和我們說,一二年級孩子要學會寫字操,以后在語文課的三十分鐘之后讓孩子做做寫字操。可見寫字教學,一定要放在最后。粗心的我,要不是師傅的提醒,到現在還是糊里糊涂的呢!

  這節的緊湊度還不夠,我在指導學生讀詞語,理解詞語這個教學環節還可以緊湊些,不要讓學生讀得太多了。還有在指導學生讀難讀的句子的時候,也花去了不少的時間。以后還學會在適當的加快些節奏。

  還有一個教學細節,讓我覺得我在進行備課的時候還不夠細心,周到。“將”是一個多音字。它有兩個讀音,一個讀“jiāng”另一個讀“jiàng”。當我讓一個孩子讀難讀的句子的時候,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他把“將(jiàng)士們”讀成了“將(jiāng)士們”,當他讀完了句子,我問他為什么會讀錯,他這樣回答我:“我在書上看到將是讀第一聲的。”他指的是,我們要學的生字“將”,它是第一聲的。這時的我也說不出來,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該讀jiàng,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該讀jiāng,我只是摸棱兩可的對學生說將有兩個讀音,一個讀jiāng,一個讀jiàng。雖然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老師對他們說了,他們未必能懂,但是作為他們老師的我來說,是應該要知道的。后來和師傅查了字典,才知道,讀第一聲的時候,將表示的是對高級軍官的稱呼,讀第四聲的時候,它表示的是一種軍銜。此時的我明白,備課不只是那么簡單,要備的東西很多,只有不斷地加強自己各方各面的知識,提高自己欠缺的文化底蘊,課上的我才會游刃有余!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2

  花木蘭這個名字早已耳熟能詳, 而木蘭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傳誦不衰。本文通過描寫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顧全大局、為國分憂的優秀品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尤為如此。因此,在上課之初我要求“盡情地讀,大膽地說”。“看誰得到的花最多?”話音剛落,許多學生就已經躍躍欲試了。

  在上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她(木蘭)是怎樣一一說服家人的呢?為了切身體會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和她對家人的熱愛,此時運用“模仿表演”請大家展開想象,演一演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替父從軍的?這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了學生思維,鍛煉了思維能力。

  其次,我把學生帶入第二個片段“木蘭說服了全家,穿上戰袍,裝扮成小伙子,告別了家鄉和親人,隨著大軍到邊疆打仗去了。戰爭持續了十二年,木蘭為國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將軍。”我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和比較讀來感受這位毫不遜色于男兒的巾幗英雄,學生不同的語速和語調體現了他們對課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寫了花木蘭軍營生活和作戰情況,只以“戰爭持續了十二年,木蘭為國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將軍。”這一句輕輕一點,但內涵十分豐富,啟迪讀者的聯想——多年征戰,時間長,戰況烈,對于一個女孩子又談何容易!

  學生們敢于“盡情地讀,大膽地說”,我感到非常的高興,這不僅說明他認真地參與了,而且積極地思考了。從這節課里,我看到了有收獲的不僅是學生,我 同時也有了很大的收獲。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3

  《木蘭從軍》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故事先介紹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原因;接著寫她在多年的征戰中奮勇殺敵,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后寫她勝利回鄉后,將士們才驚訝地發現花將軍原來是個文靜俊美的姑娘。閱讀短文后,讓人感覺到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秀品質。

  設計第一課時,我確定了兩個教學重點:一是讀——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準、讀通順、讀流利、讀得有感情。二是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木蘭愛國愛家的優秀品質。

  總體感覺這節課能夠基本實現教學目標,總的說來,這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初讀階段,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讀,學生一遍遍下來感覺讀得準確—通順—流利了,這也是為理解課文內容做鋪墊。第二段孩子讀,說,演都還不錯,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由于開始預設的問題不夠精細,引導孩子讀得不充分,收尾顯得急了些。時間上也沒有把握好。還是在設計時一些問題考慮得不夠細。

  上完早上這第一節課,得到評委的許可,我又聽了3位老師的課,受益匪淺。尤其是第三位老師設計的思路跟我有些相似,但她在第3段指導充分,入情入境,挖得很細,師生配合默契,我很有啟發。

  一次比賽,付出的是汗水,收獲的卻是經驗和知識,今后我還是要苦練基本功,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4

  《木蘭從軍》這篇課文是根據北朝民歌改寫而成的。全文就像連環畫一樣,筆法簡練,畫面清晰。在這個故事中,花木蘭愛親人、愛祖國、勇敢、剛毅、英勇善戰的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在教學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時,我先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然后進行自主識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猜字謎;編順口溜……然后進行書寫,最后同桌互相聽寫生字。

  為了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我在第二課時設計了“唱一唱”,(學唱豫劇《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課前五分鐘展示);“講一講”,(以小組為單位,學生講花木蘭的故事,讓學生人人都參與講故事,并做出相應的評價。這一實踐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花木蘭的形象自然而然地通過自己的講述走進了記憶里,從而成了他們崇拜的偶像。);“說一說”(說一說木蘭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樣的?在孩子們暢所欲言的發言中,花木蘭愛親人、愛祖國、勇敢、剛毅、英勇善戰的優良品質此時已經在孩子們的心中扎根了。)這一系列多向互動情境,通過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讓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

  最后進行拓展閱讀,進入博客圈閱讀《木蘭詩》,并在論壇上寫下自己的感悟。此時閱讀已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語文課堂上的習慣。我們語文教師,就要還時間于學生,還誦讀于課堂。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5

  這次我上的是小語第四冊12課《木蘭從軍》,先談談對課的設計。本課脈絡清晰,段落之間互相銜接,又各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在確定好目標之后,選取不同的點來抓住重點,進行雙基教學。如第1小節抓住“英雄”一詞進行說的訓練,根據提問“我心目中的英雄是(),為什么?”導入新課,一來可以讓學生回顧以前學習的內容,二來幫助學生弄明白何謂英雄,在腦中形成一個概念。第2小節同樣進行說的訓練,但重點是先弄清木蘭從軍的原因,是“為國為家分憂”,而后再想象說話,以木蘭的身份用自己的話說服自己的家人。第3小節側重在讀好四個描寫木蘭動作的詞,“披、跨、渡、過”。利用聲像媒體的視聽效應,加之老師導語的激情作用,使生身臨其境,反復朗讀來體悟木蘭英勇殺敵、英姿颯爽的威武風采。真是“巾幗不讓須眉”。最后再寫好兩個字。當然,光憑書上的文字信息,學生對木蘭的了解是過于淺顯的,為了讓英雄的形象更加豐滿,在各個環節之間,我增加幾段相關的歷史資料,創設一種情境,拉近古今距離,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學得饒有趣味。

  第一次試上后,同組老師覺之教學設計很合理,重點把握準確,難點也能一一突破,但是缺少印象深刻的.亮點,整堂課沒有一個整體感,不和諧。提出說話訓練應出示句式,朗讀不到位,設計平板,延伸部分可以聯系實際。接著,修改教案,選擇倒裝因果句作為練說的句式,并且將前后進行對比,使木蘭的英雄形象更加突出。

  第二次試上,覺得木蘭說服家人的環節處,學生說得較散,沒能依據課文合理想象,讀的地方仍不夠到位。

  一來二去,教案隨著一次次提出的建議進行著多次修改。正式推出后,效果的確不同凡響。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6

  《木蘭從軍》這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學生對花木蘭了解甚少。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故事感悟花木蘭的優秀品質,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把課文分成三大板塊,第二自然段為一部分,引領學生感受木蘭為國為家的英雄形象,第三自然段為一部分,引領學生感受木蘭英勇善戰的英雄形象,第四自然段為一部分,引領學生感受木蘭文靜俊美的英雄形象,從而讓學生通過多方面感知花木蘭是一位不同平常的女英雄。

  課文語言精練,同時也留下一些值得學生想象的“空白”。教學時利用這些“空白”之處引導學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蘭的品質,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想象、表演木蘭是如何說服自己的父親、母親、弟弟的。進行這個拓展性訓練我首先引導學生朗讀文本深入揣摩花木蘭的心理活動,感悟她為國為家,敢于自我犧牲的可貴之處。這時再讓學生想象、表演木蘭是如何說服自己的家人的。這個拓展訓練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次,第三自然段的一連串動詞短語濃縮了木蘭南征北戰、奮勇殺敵的艱辛,然后繼續出填空題讓學生做一做:木蘭告別了親人,敵情, 敵計,敵將。讓學生填一填,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會填合適的動詞,從而也能更好理解木蘭的英勇善戰。再次,讓學生想象當將士們看到一身女裝的木蘭會想些什么,學生說的頭頭是道,也更加欽佩這位女英雄。這時引導學生去讀,讓學生通過讀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這樣通過在一系列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最后,通過回顧朗讀讓學生在整體回顧中對木蘭的英雄形象和情感得到升華。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7

  《木蘭從軍》是一篇家喻戶曉、傳誦不衰的動人故事。作者以飽含感情的筆觸,描寫了木蘭從軍的生動事跡,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讀者受到了強烈感染,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如何把這個感人的故事和木蘭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傳達給學生,能在他們心中引起共鳴呢?

  老師首先運用圖片對比導入,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花木蘭為何會從軍,會成為一代名將,英勇善戰,孩子們激情昂揚。通過讀課文,孩子們很快找到木蘭從軍的理由。第一課時時,重點學習了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找到了木蘭從軍的兩個理由:自己要為國為家分憂。“國憂”在這里指:北方經常發生戰事,“家憂”指: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所以自己要為國、為家分憂。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通過創設情境,前方戰事緊急,木蘭心里很著急,她心系國家,希望早一天到達前線,為國家付出自己的一點力。因此,在讀這一自然段時激情昂揚,語速稍快。再練習讀課文。花木蘭女扮男裝,冒著冒名頂替可能會被定罪的風險,卻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激發了學生喜愛木蘭、敬佩木蘭的情感。這樣,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就能輕而易舉地讓學生讀出感情。

  第二課時時,講解木蘭勝利回鄉后發生的故事,練習兩次說話,一次是將士見到花木蘭后會說些什么,一次是回憶木蘭從軍時的情景,木蘭是如何說服自己的家人的。通過對比,孩子們很快能說說將士們會說的話:花將軍,原來你這么美麗呀。真是佩服你的膽識與才干。孩子嗎嗯說了幾個。談到花木蘭如何說服家人時,孩子們有些木訥。理性的回答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些困難,因此第二課時時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第二個問題完全可以用對話的形式,讓孩子放開了說,而不要限制孩子的思路,更可以演一演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更要多思考更貼近孩子的方式來進行說話練習。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8

  《木蘭從軍》一課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斷:

  師出示:1、一天,朝廷下達了緊急征兵的文書。

  2、木蘭見到上面有父親的名字,焦急萬分。

  提問: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這兩個句子中同一字組成的不同的詞語嗎?

  學生:“緊急”和“焦急”。

  師問:他們一樣嗎?

  生1:不一樣,緊急是指事情很急,必須馬上去辦。

  生2:緊急就是說一刻鐘都不能拖延了,必須馬上去辦。

  生3:課文中就是說,征兵很緊急,說明戰爭前線急需人去增加力量;

  師微笑著:同學們說得可真好,那焦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焦急就是很著急的意思,焦急萬分就是非常非常的著急,已經著急得不行了;

  師繼續:那課文中誰在著急,她到底著急什么呢?

  生1:是木蘭著急,她著急爸爸年老多病,如果讓爸爸上戰場的話,不僅沒有作用,而且可能爸爸會被敵人殺掉,丟了老命回家;

  生3:我要補充,她還著急,弟弟很小,也不能去參軍;

  生4:我還要補充,木蘭還為自己著急,爸爸不能去,弟弟不能去,而自己又是個女的,而女的規定是不能參軍的,所以她很著急;

  師:對啊,木蘭還真是著急啊,為爸爸著急,為弟弟著急,為自己著急,但雖然如此,她還是很想——出示卡片:為國為家分憂

  你覺得木蘭是個怎樣的人?

  生:非常愛國;

  生:也愛自己的家人

  生:我覺得她愛家人,也愛祖國,

  師:于是她最后終于說服家人,——出示(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學生連讀兩遍。

  她會怎樣去說服呢?同桌互相練說。

  片刻之后,學生交流,著實很精彩。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9

  《木蘭從軍》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贊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在備課時,考慮到故事發生的年代距現在較遠,所以我采用了動畫片《花木蘭》片斷導入,意圖拉近學生與教材的關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讀書時,請他們輕輕拿起語文書,擺上正確的讀書姿勢;回答問題時,提醒他們應當說一句完整的話,并做到聲音響亮。我覺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可以使學生受益終生。在教學第二段時,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說說“木蘭是怎么說服家人的”,并請他們演一演。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這么做既能幫助學生身臨其境主動探求知識,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活躍學生思維,調動情感投入,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樂,寓教于玩。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還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如何熟練操作多媒體課件,以更好地為課堂服務。這些都有待于今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并努力提高。(子寧)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0

  我執教的是《木蘭從軍》第一課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木蘭愛國愛家的優秀品質是我這一課時定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豫劇《花木蘭》在河南家喻戶曉,孩子們有很多也知道這個故事,上課伊始,我讓喜歡豫劇的魏櫻聲情并茂地演唱了“劉大哥講話理太偏”的片段,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興趣。

  二、識字方法多樣,激發興趣。在教學“病”字用一個順口溜讓孩子輕松記住了“病”字的字形和字義;學習“急”時,引導學生記住“急在心里”,急是心字底,可幫助孩子理解木蘭焦急似火的心情。

  三、發揮想象,促進理解。課文語言精練,同時也留下一些值得學生想象的“空白”。比如,在教學第二小節時,讓學生想象、表演木蘭是如何說服自己的父親、母親、弟弟的,這個拓展性訓練讓學生深入揣摩花木蘭的心理活動,不僅可以感悟她為國為家,敢于自我犧牲的可貴之處,而且有助于學生主動閱讀,把書讀活,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性的閱讀能力。 四、補充背景,以讀促悟。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很難理解花木蘭立下赫赫戰功的意思,我補充了背景資料,聽了補充的介紹,孩子們對赫赫戰功一詞有了更深的體會,在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來體會花木蘭的壯舉,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細細品味花木蘭的愛國愛家之情。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1

  本文是一篇家喻戶曉、傳誦不衰的動人故事。通過描寫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顧全大局、為國分憂的優秀品質。在講解“從軍”這個詞時,我首先讓學生們找出木蘭從軍的句子,結果出現了爭議。在引導他們第一次讀了木蘭在從軍中颯爽的英姿,有了初步的印象,接著向學生介紹了當時女子不能從軍的背景。學生們自然產生了疑問:為什么木蘭要從軍?于是就扣住 “為國為家”“分憂”“焦急萬分”等詞語一次又一次地體會。讓學生對木蘭產生由衷的敬佩。

  書后安排了一項想象作業“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所以在教學課文第二段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抓住木蘭的話“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找出木蘭憂的原因:北方發生戰爭,朝廷緊急征兵,這是國家的憂;征兵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但父親年老多病,難以應征,弟弟年齡又小,夠不上當兵,這是家庭的憂。其次引導學生理解木蘭為什么要“理應分憂”:本來應征入伍是男子的事情,但處在特定情況下,女子也該承擔責任,為國為家當仁不讓。這樣一來學生就有情可感,有話可說了。

  此時運用“模仿表演”請大家展開想象,演一演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替父從軍的?這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了學生思維,鍛煉了思維能力。

  為了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我還設計了“贊一贊,唱一唱,講一講”一系列多向互動情境,通過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讓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

  學生們敢于“盡情地讀,大膽地說”,我感到非常的高興,這不僅說明他認真地參與了,而且積極地思考了。新課程倡導師生共同成長。從這節課里,我看到了有收獲的不僅是學生,老師同時也大有收獲,很受啟迪,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花木蘭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記憶里,成了他們崇拜的偶像。學生樂于學習字詞,敢于想象,通過這節課,我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孩子們的回答讓我這個做老師的感慨萬千。

  反思今天的教學,已不能再簡單地理解成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教與學的平臺上,真正做到教學相長,課堂教學過程才能真正成為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2

  《木蘭從軍》是蘇教第四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詩》改編,通過描寫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勝利歸來的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女英雄形象,贊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但學生對花木蘭了解甚少,如何讓學生通過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簡述,感悟到花木蘭的優秀品質?為此我第一課時采用了動畫激趣導入——觀看《花木蘭》。孩子由動畫內容對花木蘭有了了解,那么再通過文章的三段了解木蘭的品質這個難點及重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節簡介人物,為下文鋪墊——英雄?女英雄?為什么稱她為女英雄?然后學習重點段第二節。了解花木蘭為國為家分憂,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為成為女英雄埋下伏筆。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再說一說木蘭從軍的原因;接著簡單介紹時代背景,引出第一第二句的朗讀,來體會木蘭“焦急萬分”的心情。接著提出“木蘭為何焦急萬分”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明白木蘭的“父病弟小,難以出征”的家愁,以及“北方經常發生戰爭”的國憂,其中相機指導學生理解“經常”“緊急”等詞語,讓學生領悟出木蘭是一個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女英雄,照應了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介紹。

  接著,出示木蘭的決心,并順水推舟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一個語言拓展訓練:說說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師生共同表演,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三節她遇到的苦與難,指導孩子抓住動詞“披”“跨”“渡”“過”想象路途中有哪些困難?她的勇敢無畏也就體現出來。那么得到赫赫戰功會遇到什么事情?孩子也就輕松解決了。但是第四節的學習由于前面拓展想象的時間沒有控制好,后面沒有講完,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以后要在時間安排上注意點。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3

  《木蘭從軍》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現在的學生對花木蘭了解很少,要讓學生通過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簡述領悟到花木蘭的優秀品質,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所以,在上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從自己認識的大將軍與花木蘭身上尋找不同之處,學生模糊地感知到花木蘭是一位不同尋常的女英雄;還有我設計了“花木蘭說服家人”這個擴展性訓練,讓學生揣摩花木蘭的心理活動,感悟她為國為家,敢于犧牲自我的可貴之處;然后借助插圖展示花木蘭馳騁沙場的生動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英雄的勇敢形象;最后通過引導學生比較戰場上的裝束和勝利回鄉之后的裝束,通過讀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通過這一系列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也步步深入,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但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些語言組織的不是很好,語言不夠簡潔明了。特別是在學生回答問題錯的時候或者偏題的時候,沒有加以適當的引導,而是一帶而過,我覺得這點做的很不好,現在想想,學生說的很多話都是上課可以利用起來的,通過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來開展教學,這樣效果也許會更好。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老師的提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性,上課時的提問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回憶自己聽過的很多優秀老師上的課,他們提的問題,都很有價值,能讓學生圍繞這一中心與文本進行交流,思考和探究,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必將得到提高。而靜下來心來想想自己在課上所提的問題,發現很多都是多余的,還有點畫蛇添足的味道,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重視起來的。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4

  一、此次執教的《木蘭從軍》使我受益匪淺:

  1、壓力也是動力。一次難忘的經歷。

  上這樣的課,壓力格外大。原因:這是我上生字教學。第一不能上出模式模塊,第二學生對拼音掌握不牢。他們不能自主自學。

  2、好的教學設計是上好課的基礎。

  教學設計我簡潔明了,提綱思路雖然也能清晰記下來,但總是覺得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接近現在的公開課甚至作秀課堂。山窮水盡之時同事的導航引路使我做到心里有數。兩節課的教學目標分別定位于:第一課時: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識記本課17個生字。第二課時: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目標中可以看出學生的主要活動就是朗讀課文了,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直至熟讀成誦。這樣明確了教學目標之后,但是在第一教學生字教學中模式的形式環節不完整。

  二、反思這節課,有很多不足之處:

  1、認讀生字期間,由于自己不慎,開火車讀后,又開火車給17個生字組了一遍詞,浪費學生的時間,真正叫學生練字的時間幾乎沒有,這一點恰是低年級教學的一處硬傷。

  2、課堂上的對小組的評價耗時過多,怎樣進行有效甚至高效評價是下來研究的方向。

  課文《木蘭從軍》教學反思3

  本課為《木蘭從軍》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為:品讀課文,在閱讀和體悟中感受花木蘭為國為家分憂、戰功赫赫的英雄形象。能在情境中展開合理想象,用幾句話寫出木蘭說服家人的話。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讀出感受。

  這樣的歷史故事,似乎與學生生活關系不大。如何架設文本與學生生活的橋梁,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讓課堂成為學生個性展示的舞臺呢?

  一.豐富朗讀形式,注重朗讀指導

  教學中以讀為主,采用豐富多彩的朗讀形式,如自由讀、默讀、男女生讀、

  分組讀、配樂讀,想象讀等,教師以評價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如“我好像看到了木蘭英姿颯爽的樣子!”“我感受到了木蘭保家衛國的急切心情!”以評促讀,讀中加深感悟。

  二.抓住重點詞語,走進人物內心

  抓住重點詞語,充分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如“焦急萬分”一詞的學習。先是讀第二小節,找一找朝廷下達征兵文書后,木蘭的心情怎么樣?說說自己對“焦急萬分”的理解,讀好詞語后聯系生活“小朋友們在生活中,可能也會有焦急萬分的時候,愿意說給大家聽聽嗎?”聯系課文“木蘭又為什么會‘焦急萬分’?”找出相應的句子,相機介紹背景,進入情境,想象說話,體會面臨家憂時,木蘭焦急萬分;面臨國憂時,木蘭更加焦急萬分。學生能通過朗讀表現出木蘭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心情。并進行了適度拓展,幫助學生進入文本情境。

  三.采用角色體驗,說話寫話結合

  “如果你就是花木蘭,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么做呢?”集體交流后相機請學生補充電視上了解到的戰爭場面。“木蘭也知道戰爭的危險,但是她為了保衛國家、保護家人,毅然做出了一個決定——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當木蘭把這個決定告訴家人時,家人一開始同意了嗎?你們現在就是木蘭的家人,你們為什么不同意木蘭從軍?”學生從多角度換位思考,從家人的角度說出了自己對木蘭從軍的擔憂之情。“自古以來,打仗都是男人的事。女子的力氣沒有男子大。”“要是木蘭被發現是女子,就是犯了欺君之罪,要滿門抄斬啊!”“一旦上了戰場,就可能戰死,再也回不來了!”“家人非常擔心木蘭的安危,百般勸阻,如果你就是花木蘭,你會怎樣說服家人呢?”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寫出了許多精彩的句子——“父親,您年老多病,恐怕連駿馬都跨不上去。弟弟小,連槍都拿不動。我去最合適。” “現在國家遇到了困難,情況很緊急,我自小習武,身強力壯,就讓我去吧!”“我會女扮男裝,不會讓人發現我是女子的!”與人物心靈對話,可以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到花木蘭愛國愛家的英雄形象。

  閱讀教學中的寫話受教學時間限制,指導的實效性還不夠明顯。如何充分發揮同伴互助的作用,進行有效的修改或指導,使每位學生寫話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提升,是今后研究這類課型模式時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5

  一個尷尬的局面至今讓我感到愧疚。不過這種尷尬也促我去思考,使我有所得。

  全校舉辦的一輪聽課開始了,今天該聽我的課了,此時的我心里一直在想:一定要上好這節課,作為課改一年半的我要在老師和領導面前好好表現。這節課我講的是《木蘭從軍》,開始上課了,我向同學們提出文章有幾個自然段等問題,孩子們答得非常好,興趣逐漸濃厚起來,開始學習課文了,我按照我預先設計好自以為新穎的思路,對學生們說:“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某一段,然后認真讀一讀,想一想怎樣用一幅畫展示給同學們。”他們讀了一會之后,我開始提問,讓他們做造型,第一自然段還能有學生擺出拉弓射箭的樣子,而第二自然段就出現了尷尬局面,無論我怎樣啟發,他們就是沒人來做,學生就是不配合,一反平時講課的局面,我雖然反復的啟發,可學生就是做不出來,這時我的頭有點發大,我只好硬著頭皮自己勉強按自然段做了幾個姿勢,這一節課就在無助中過去了。課下我帶著羞愧陷入了沉思,回想著課上的情形,在心里多次問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種局面呢?在“快樂語文”網站上我看了《讓我們千百次追問:什么是好課?》這篇文章,讓我眼前一亮,我靜下心來回想以前教過的較為成功的課與文章中的觀點進行比較,最后我給了自己一個答案:學生不配合不參與教學活動,主要是教師沒有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不感興趣。為什么不感興趣呢?教師沒有真正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不感興趣,他們不能做到。我在講課前只考慮了文章的內容離我們的現實較遠,要讓學生理解,必須要創設一種情境,拉近古今距離,然而我卻忽視了這些7歲孩子的特點。作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表現形式不適合于這些學生,脫離了現實,這種做法也就好比讓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說話走路一樣。《什么是好課》中崔教授說的“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真是說到我心里去了。我覺得每節課有每節課的特點和標準,學生也不相同,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自己的個性及學生的特點去備課。激發學生興趣并不一定是把課堂氛圍搞得熱熱鬧鬧,而應講究程序和策略,尊重學生,追求學生語言的活、思維的活、學習的活。教師確定的目標要讓學生知道。當然目標不能太高或太低,提提腳能夠到,憑真功夫去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學有所獲就可以了。

  我帶著自己的感受又重講了《木蘭從軍》。這一次我采用了想象、表演相結合的方式。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然后從中選出喜歡的部分或是認為最精彩的部分,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表演給同學們。這一次他們如魚得水,熱情極高,個個積極參與活動,爭先恐后去表演、朗讀,同時我用那另人陶醉的語調引領學生閉目想象畫面,真可謂有一種“暫忘今夕是何年”的感覺。教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之備課得法,課上能迅速進入角色,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不要浪費學生的時間,要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成績。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木蘭從軍的教學反思12-16

《木蘭從軍》的教學反思09-23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07-04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06-07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05-29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范文09-21

蘇教版木蘭從軍教學反思12-12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范文03-30

課文《木蘭從軍》教學反思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