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2-06-10 09:20:3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中的發現

  (1)分式的運算錯的較多。分式加減法主要是當分子是多次式時,如果不把分子這個整體用括號括上,容易出現符號和結果的錯誤。所以我們在教學分式加減法時,應教育學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號。其次,分式概念運算應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進行加減運算的順序進行計算,有括號先做括號里面的。

  (2)分式方程也是錯誤重災區。一是增根定義模糊,對此,我對增根的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

  1.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

  2.增根能使最簡公分母等于0;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驟不規范,大多數同學缺少“檢驗”這一重要步驟,不能從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來;

  (3)列分式方程錯誤百出。

  針對上述問題,我在課堂復習中從基礎知識和題型入手,用類比的方法講解,特別強調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與列整式方程一樣,先分析題意,準確找出應用題中數量問題的相等關系,恰當地設出未知數,列出方程;不同之處是,所列方程是分式方程,最后進行檢驗,既要檢驗是否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檢驗是否符合題意。

  二、教學后的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及課后幾位專家的點評,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基本達到,不足之處本節課的容量較大,如果能采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更好;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今年接手八年級,沒教之前,就聽多少老師談過,七年級的數學平均分在20多分,可上了八年級平均分還要糟,當時我還不怎么相信,因為我看過課程不是很難,所以相信我的學生一定能學好。

  剛上第一章時是孩子們最頭疼的幾何題,我仔細閱覽課本之后,把第一章的知識點系統起來,縮減到三個圖形當中,第一個圖形,首先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學生需要掌握的是:先是會畫圖形,這個我讓學生做過不少練習,在各種不同的圖形當中,其后,我讓學生分析自己畫的圖形有什么性質,也就是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最后,我鼓勵學生自己出題,那就是你覺得針對這個知識點你覺得應該怎樣出題,才讓別人難住,或者讓老師難住?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即被調動起來,這也是我期望得到的,第二個圖形,是角的平分線,大體思路和第一個圖形一樣學習,第三個圖形是關于對稱的,點、線、面、體的對稱,我發現學生對于這三個知識點學的不錯,另外鏡面對稱那一節學生學習效果特別號,包括平時不怎么學習的孩子,原因在于,這一節我設計成實驗課,讓學習自己動手做實驗,然后得出鏡面對稱的規律,然后依照他們自己得出的規律做題,孩子們對于這樣的課意猶未盡,我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當中,如果條件允許,盡量多設計幾堂這樣的課程,還有一點,就是學生幾何題的步驟不會寫,可能自己心里明白,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寫,由于是重新編排的班級,學生掌握的殘次不齊的,針對這個問題,我還是訓練學生首先會說,也就是把他們想的說出來,這一步很關鍵,很多學生不好意思說,怎么辦呢我先從好學生下手,讓他們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帶動班級的積極性,效果還不錯,課堂上課堂氣氛活躍了,證明很多孩子都在聽講,成績就越好,我鼓勵他們,犯了錯不要緊,關鍵是改。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

  一、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通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教師應操縱或控制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的各有關變量。在許許多多的變量中,學習動機是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有意義學習活動的催化劑,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對學習積極準備,集中精力,認真思考,主動地探索未知的領域。在實際教學中,向學生介紹富有教育意義的數學發展史、數學家故事、趣味數學等,通過興趣的誘導、激發、升華使學生形成學好數學的動機。

  教學中,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方法很多。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難為易,又使學生倍感親切;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能激勵學生積極投入探求新知識的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肯定;組織競賽;設置愉快情景等,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不斷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堅持這佯做,可以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啟智功能,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在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并用,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

  1。通過討論,學生間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達到交流進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學中讓學生多練習、多提問、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

  三、重視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通過創設良好的人場關系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系便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反思過程中提高學生能力。

  讓學生多觀察

  數學雖不同于一些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能讓學生直接觀察實驗情況,得出結論,但數學概念的概括抽象,數學公式的發現推導,數學題目的解答論證,都可以讓學生多觀察。

  2。讓學生多思考

  課堂教學中概念的提出與抽象,公式的提出與概括,題目解答的思路與方法的尋找,問題的辨析,知識的聯系與結構,都需要學生多思考。

  3。讓學生多討論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質疑、討論、設問可討論,問題怎樣解決可討論。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1、根據新課程概念:“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的設計遵循了這一理念,注意通過折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在操作中進行自主探索和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并獲得用折紙這樣的操作發現法探究圖形性質的活動經驗。

  2、在本節課的教材內容處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它是滿足所有七年級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又注意了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本節課突出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即對原有例題作了補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饋練習活動,讓學生在議練活動中學會運用角平平分線性質解決問題,同時還進行了思維拓展,這樣充分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本理念。

  3、本節課在教法上采用了“探究——發現”教學模式,這是基于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實踐背景,適用于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因此本節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注意突出學生活動,設置了四個活動:①動手活動:通過動手度量、折紙等活動,探索角平分線的性質;②表述活動: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合語言表述角平分線性質,并互動說理證明;③應用活動:角平分線的性質的認識及應用;④拓展活動: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對線段的軸對稱性進行探索。

  4、教材中只給出了角平分線性質的文字語言敘述,并沒有給出符號語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學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學習時,已經接觸了符號語言的敘述,并且能夠進行簡單的說理。因此在這里,教師引導學生將文字語言結合圖形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并且對性質進行了說理,同時在對性質說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師都給出了規范的證明過程,這樣既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為后面學習證明(一)、(二)、(三)打下基礎。

  5、評價方式根據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教學中教師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說理,是否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并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和鼓勵。(華東師大版教材七年級(下)第十章第三節“等腰三角形”第一課時)成功之處:我用一句話來說明本節課中我的成功之處,那就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節課我圍繞“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價值觀,緊扣“方法”二字進行突破;使學生從知識技能到思想方法上都得到培養;讓學生在帶著問題自讀教材中學會閱讀;在小組活動中學會知識的探索和歸納;在一題多解中訓練發散思維,從而使能力目標得以達成,也使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為了真正讓學習知識落到實處,我又在每得出一個知識點后及時給出專項練習題強化訓練;再分別以A、B、C三個水平層次進行分層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使知識目標順利達成,也使學生真正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足之處: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有兩個地方需要改進,第一個地方是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上課時我發現基礎較差的同學不太容易理解,反思之后我覺得:如果老師先把第一個性質的符號語言轉化示范出來,再以填空的形式由學生嘗試完成后兩個性質的轉化可能效果會更好,教學難點更容易突破。第二個地方是小組合作環節,讓學生通過分組活動折紙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主要還是優等生控制著整個局面,成績較差的學生就只是看和做助手的份。如果我改成每個小組都定成績較差的那個學生為發言人,使他們有表現的機會,然后成績較好的一名學生為補充發言人,及時補充和完善小組得到的結論,可能更能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反思中消除遺憾,才能不斷地改進、完善教學,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仰望星空,它是那樣的遼闊而深邃:教學教育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思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勾股定理》一章檢測結果出來了,學生考績很不理想,很多不該錯的題做錯了。是什么原因致使錯誤頻出呢?我輾轉反側。

  一是沒有把握好勾股定理的適用范圍。勾股定理只適用直角三角形,而不適用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例如:在△ABC中,AC=3,BC=4,有的同學直接根據勾股定理得:AB=5。這是因為與勾股定理的條件相似,已知三角形的兩邊,求第三邊,滿足能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的特征之一,卻忽略特征之二:勾股定理只適用直角三角形。

  二是沒有弄清楚待求的直角三角形的第三邊是斜邊還是直角邊。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長分別是4c和5c,求第三邊的長。很多同學可能是受勾股數“3,4,5”的影響,錯把結果寫成了3c,其實這里的第三邊是斜邊.

  三是缺乏分類思想,考慮問題不全面,導致解答錯誤。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兩邊長分別是1、4,求第三邊的長。這里的第三邊有可能是斜邊也有可能是直角邊,所以結果應該有兩個,但好多同學都填了一個答案。又如:在△ABC中,AB=15,AC=13,高AD=12,求△ABC的面積。此題應考慮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還是鈍角三角形兩種情況,否則會漏解。

  四是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別條件時,沒有分清較短邊和較長邊。例如:已知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a=0.6,b=1,c=0.8,問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嗎?有的同學認為此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其實這個三角形是以b為斜邊的直角三角形。

  五是缺少方程思想和轉化思想,使綜合類試題痛失分數。

  六是書寫不規范。例如:運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別條件,判別一個三角形是否為直角三角形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寫出一句“由勾股定理得”的不恰當的敘述。

  針對上述問題,痛定思痛,感悟頗多:

  第一,教學不可削弱技能的訓練。要學生真正掌握某個知識,如果缺少相應技能的訓練是不科學的。正如教人開車的教練把開車的要點、技巧講清楚,然后叫學車的學生馬上開車去考試一樣。試問:當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解時,能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專心去聽?能否保證每一個專心去聽的學生都聽得明白?能否保證每一個聽得明白的學生都能解同一類題目?可見:“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聽就會懂,懂就會做。”只是教師一廂情愿的做法,教師只有不滿足于自己的“講清楚”,在課堂上幫助學生獨立完成,并進行一定量的訓練,才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巧設錯誤案例,讓學生辨錯、糾錯,即學生對教師的有意“示錯”進行分析、判斷,提高防錯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有時可恰到好處,有意地把估計學生易錯的做法顯示給學生,以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通過師生共同分析錯因,加以糾錯,達到及時、有效預防,并避免學生出現類似錯誤的目的。這樣,可防患于未然,并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教學應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傳授。理解掌握各種數學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數學技能技巧,提高數學能力的前提。 學生學習數學,學會是基礎,會學是目的,教是為了不教。教學中,在加強技能訓練的同時,要強化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教學,做到講方法聯系思想,以思想指導方法,使二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此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能運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廣泛的多種多樣的實際問題,以便增強學生探究新知識、新方法的創造能力。

  第四,教學應加大綜合訓練的力度。目前的綜合題已經由單純的知識疊加型轉化為知識、方法和能力綜合型尤其是創新能力型試題,具有知識容量大、解題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顯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以及創新意識等特點。教學時應抓好“三轉”能力的培養:(1)語言轉換能力。每道數學綜合題都是由一些特定的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所組成,解綜合題往往需要較強的語言轉換能力,能把普通語言轉換成數學語言。(2)概念轉換能力:綜合題的轉譯常常需要較強的數學概念的轉換能力。(3)數形轉換能力。解題中的數形結合,就是對題目的條件和結論既分析其代數含義又分析其幾何意義,力圖在代數與幾何的結合上找出解題思路。只有如此,方可找到解決綜合題的突破口。

  第五,教學勿忘發揮板書的特有功能。板書通過學生的視角器官傳遞信息,比語言富有直觀性。條例清晰,層次分明,邏輯嚴謹的解答過程的板演,不但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還會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

  相信通過反思教學,優化方法,細化過程,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通過例題由我先作一示范,學生練習格式,接著出現有增根的練習題,依然讓學生解決,由于學生不會檢驗培根的情況,所以,些時再詳究增根產生的原因,怎樣檢驗增根等問題。

  這節課的關鍵在前面的這步過渡,究竟是給學生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還是說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去完成,我們先后作了多次試驗和論證,認為“完全開放”符合設計思路,但是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故我們最終決定采用第二套方案。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應從這樣的幾個方面入手:

  1、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區別;

  2、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聯系;

  3、解分式方程時,如果分母是多項式時,應先寫出將分母進行因式分解的步驟來,從而讓學生準確無誤地找出最簡公分母;

  4、對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要啟發學生認真思考和討論。

  課堂效果:在這節課上,11班學生狀態非常好,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感覺這節課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分式》教學中,通過對教材的研讀與操作,我覺得,教學應當根據學情對教材靈活應用,不必拘泥于教材,按部就班,甚至死板硬套,造成學生理解、應用的困難。

  (一)適度添加“移號法則”。利用對比的方法認識了分式的基本性質以后,課本的編排是約分、通分,可在相關的例題訓練中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移號”的問題,而“移號法則”在新教材中有刪略,僅僅體現在習題P9 第5題“不改變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分母中都不含”-”號”,顯然,教材的編寫者試圖淡化這一重要變形,僅僅從有理數的除法則方面再次加以提醒,這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基于此,我在引導學生完成粉飾的基本性質以后,對本題進行了深入探究:通過本題,你發現了什么?----通過提煉總結,得出了“分式、分式的分子、分式的分母中,改變其中兩項的符號,分式的值不變(移號法則)”的結論。這樣,通過鋪墊,學生在完成P6 例3(1)、P11 例1(2)、例2(2)等問題時,困難就迎刃而解了。

  (二)對整數指數冪點的處理。當前,教材傾向于“數學從實踐中來”的理念的踐行,很多知識點要從實際問題中反映出來,然后加以研討,而就整數指數冪而言,似乎完全不必:數學是一門有嚴密的邏輯體系的學科,從原有的“正整數指數冪”的基礎上構建,其實更符合數學科的特點。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不妨引導學生從數的發展史方面進行類比教學,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有一個漸進的完善過程,更有利于其對整個體系的構建。

  (三)對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方面,是本章的教學難點,也是學生(何止是學生?)頗感頭疼的部分。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正確審題。學生依據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對問題進行解讀,提取、整合相關信息,找出相等關系(等量關系),抓住這個突破口,列方程也就順理成章了,故而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應當充分讓學生身體,準確理解題意,這才是關鍵環節,教材的設計順應了學生的常規思路,可讓學生在預習時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應著力找出相等關系。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這一課主要的教學任務是探究反比例函數的比例系數k的幾何意義,研究與反比例函數有關的面積問題。

  課堂設計程序是:

  例題1研究從雙曲線上任意一點P作坐標軸的垂線,圍成的長方形PQOR的面積與k的關系,進而進行題目的變化,得到從雙曲線上任意一點P作x、y軸的垂線三角形PQO的面積與k的關系,得到從雙曲線上任意一個動點P作坐標軸的垂線,圍成的長方形S1、S2、S3的面積總有S1=S2=S3;

  例題2揭示了正比例函數的圖象與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兩個交點的關系(關于原點對稱),過兩個交點并且垂直于坐標軸的直線圍成的矩形的面積(等于k的絕對值的4倍),進而進行題目的變化,得到幾種三角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由學生及時進行相應的練習;

  例題3把一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相結合,進行了比較簡單的綜合應用,讓學生進行面積的和差組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進行到反比例函數的研究時,數形結合的思想就能夠應用自如了,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是比較好的。回想起來,還是結合個方面的知識內容,用待定系數法求函數的解析式的題目類型學生的達成率不夠好,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利用待定系數法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是學生必會內容,本課教學有一次函數的基礎,所以學生學習起來并不感到有多困難的。因此,本課在學習用待定系數法求函數的解析式的前面安排函數性質的復習,學習和鞏固“在每個象限內”的反比例函數的增減情況的有關應用問題,例如第4小題,A(a,b),B(a-1,c)在反比例函數y=k/x(k<0)的圖象上,探究a的各種不同的取值情況下,b與c的大小關系。

  用待定系數法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安排了兩個例題兩個練習,題量不多重在使學生自主學習,這里著重加強對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培養學生通過圖形研究問題的習慣,另外,例題2需要學生結合三角形全等的幾何知識解決點的坐標的探究,去年期末考試的最后一道試題也是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下幾何問題的研究,學生不是很熟悉的,因此,培養學生各種背景下數學問題的研究很有必要。

  由于在上面兩塊內容上用了很多時間,本課對比例系數k的幾何意義沒有作研究,安排在下一課再作學習。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1、本節課初步達到了教學目標,突出了重點,層層推進,突破難點,然后放手讓學生去猜想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法則,嘗試著去解決問題,從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法則類比出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法則,同時引導了學生把一個實際問題數學化;低起點,順應著學生的認知過程,設置了隨堂練習,在用法則的重點環節上,無論是例題的分析還是練習題的落實,都以學生為中心,給足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計算,去暴露問題,也為后一步的教學提供了較好的對比分析的材料,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2、是以討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例題1,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學生興趣高漲。每一個層次的練習完成之后讓學生去總結一下在解題過程中的收獲,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解題技巧,把學生的認知提升了一個高的層面上,達到了用法則而不拘泥于法則,通過分析題目的顯著特點,來靈活運用方法技巧解決問題。同時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多一些練習,多一些鞏固。

  3、是體會到一節課的科學設計不僅對一節課的成敗取著決定作用,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數學思想的建立和數學方法的掌握欲為重要,科學的設計,有利于充分的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突破難點,事半而功倍,有利于數學學習的深化。

  不足:(1)學生對于同分母的分式的加減運算掌握得比較好,但是對于異分母的分式加減就掌握得不是很理想,很多學生對于分式的通分還很不熟練,也有學生對于計算結果應該為最簡分式理解不夠總是無法化到最簡的形式。

  (2)分式的加減法上完后列舉了一道加減混合運算題,在講解時結合加減混合運算法則進行復習,分式的加減混合運算不同的是分母或者分子當中如果有出現可以因式分解的.應該先進行因式分解,異分母的分式應先進行通分化為同分母再進行計算,在計算時應先觀察分式的特點,達到化繁為簡的目的。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對于梯形,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從未接觸過,但大多數孩子都對它有著感性的認識。因此,這節課我結合學生的這種感性認識,設計了“猜圖形——找圖形——做圖形”等幾個環節,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強化這種感性認識,同時,通過比較,通過老師的點撥,把這種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如何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教師如何導才到位,是這節課重點需要注意的。在教學中,我主要結合以下幾點來做:

  一、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整節課由“猜圖形”導入,學生在猜的過程中,能體驗到一種親身參與,獲得成功的體驗。當最后一個梯形出現時,很多學生沒能猜出,這樣就不自覺地引起了他們的疑問:為什么會猜錯?這樣就很大程度激發了他們要了解梯形,了解梯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的欲望。

  在做圖形之前,我沒有讓學生直接拿材料做斐。而是設計了一個在學具筐里找梯形的環節,這實際上是讓學生對梯形進行一次再認,同時也很自然地引到下一個做圖形的環節。

  二、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足夠的素材。

  書上在做圖形的環節,給出了四個范例,學生在預習時肯定都能掌握。如何讓他們真正動腦、動手呢?于是除了課本上提供的材料外,我又準備了正方形紙、長方形紙、三角形等,這樣,看到與課本上不同的東西,更能激起孩子的探索、創造欲。在課堂上,學生用這些材料確實做出了不同的梯形。更有孩子用三角形做出了梯形,雖然“你是怎樣折的”,學生講得不是很到位,浪費了些時間,但我認為這很真實,這是他們很寶貴的一個自主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己就獲得了對梯形特征的直接經驗。

  課后,我想,如果讓學生脫離開老師事先準備好的這些材料,讓他們自己動腦想一想,他們是不是會想出更好的辦法來呢?

  三、精心設計課堂中的每個問題。

  在“試一試”中,在學生自己獨立量完了上底、下底和高之后,我沒有簡單地讓學生說答案,而是請一位學生上來邊指邊說:上底是……下底是……,這樣,既有了量的結果,同時也是對梯形各部分名稱的鞏固。在匯報第二個直角梯形時,我問:“什么它的高就是它的一條腰?”使學生在以往三角形學習的舊知上,更明確地知道了:如果梯形的一條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么這條腰就是梯形的高。不過遺憾的是,我應該再加一句:這是個什么梯形?在匯報到第三個梯形時,我又問:“為什么不再上下兩條邊之間畫高?”學生進一步強化了梯形高的概念,同時也了解到并不是在上面的就叫上底,在下面的就叫下底。

  當然,在設計問題這塊上,我做的還很不夠,很多問題問的比較隨意,并且沒有什么明確的目的性與引導性,這點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數學,學數學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因式分解"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因式分解的概念。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探究式教學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和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合作探究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例:"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采訪或查閱資料,經歷搜集數據的過程,搜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于觀察生活、樂于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以圓、多邊形設計一幅圖,并說明你想表現什么。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后,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本節課要求學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加減運算法則,會運用它們進行分式加減運算。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先讓學生做兩道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題,讓學生通過類比的方法,得出同分母分式運算法則及注意事項,然后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原則,先講同分母分式的加減,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比較容易,它是進一步學習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的基礎。異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與同分母分式加減運算相比要因難一些。這里主要是做好"轉化”工作,即把異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轉化為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轉化”的關鍵是通分,而最簡公分母的尋找是通分的關鍵,因此可先通過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方法,與異分母分式的加減相類比,找出各分母系數的最小公倍數,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乘積作為最簡公分母,然后再通分。

  另外,這節課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通過問題的提出,學生的列式,從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法則類比出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法則,從對異分母分數的加減類比出異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法則,同時引導了學生把一個實際問題數學化。低起點,順應著學生的認知過程,階遞式的設置臺階,使學生自然的歸納出法則,在運用法則的重點環節上,無論是例題的分析還是練習題的落實,都以學生為中心,給足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演算,暴露問題,再指出問題所在,為后一步的教學提供較好的對比分析的材料。引導學生發現總結多種解題技巧,并比較優劣,通過分析題目的顯著特點,來靈活運用方法技巧解決問題,鍛煉和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改善。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受到前面連續放假和調休補課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光學生是這樣,老師有時候都要停下手中的事情琢磨一下如何合理的進行后面知識內容教學。

  通過連續的趕課時,我已經遠遠地完成了期中考試前的教學任務,但是隨著期中考試的臨近,我必須加快步伐,將現有的新課內容畫上句號,通過調整班級的小組合作機制,讓學生們能有一個期中考試前的合作學習小高潮。我想,只有不斷的調整,總結,再調整,再總結,逐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機制和意識,才能讓學生善學,樂學,最終成就自我的求學夢想。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期中考試剛剛結束,回顧這半個學期來自己的數學教學工作,感覺無論是課堂教學效果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都不容樂觀。尤其是在本次期中考試中,成績下滑較大,同時也暴露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特別是幾何知識解決問題時所存在的缺陷: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基本性質、定理定義掌握不牢,練習不夠,運用知識點十分不熟練,思維缺乏想象能力和創造性。經過對試卷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結合平時上課學生的表現與作業,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一、備課過程中準備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點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從本次期中考試成績來看,數學成績處在中等及稍偏下的學生成績下滑較大。回顧自己在教學中所進行的備課工作,以及針對性練習,感覺難度過大,沒有估計到中等生的學習能力,無形中給中等生的聽課和理解增加了難度,造成其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透徹,運用知識的能力下降。通過查閱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試試卷,發現中等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知識點混淆不清,解題思路混亂,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

  二、對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的監管力度不夠,放松了對他們的學習要求。

  本次期中考試不僅中等生的成績下滑,少數平時數成績較好甚至單元測試可以拿到90分以上(總分100分)的學生考試成績很差,勉強及格甚至不及格。像陳謙益平時很優秀,而這次只考了89分,究其原因是對該部分學生在課后的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沒有過多的去關注,未能及時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并給以指正,導致其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學習也不如以往認真,作業也馬虎了事,最終成績出現重大危機。

  三、沒有抓緊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從這次期中考試來看,相當部分學生存在著計算方面的問題,稍微復雜一點的計算錯誤百出。有部分學生甚至不會找全等三角形對應邊、角,常用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AS”、“ASA”、“AAS”、“SSS”、“HL”這幾個定理都沒有掌握好,至于角平分線性質及判定定理和線段垂直平分線性質與判定就更不用說了。相當部分學生分不清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區別與聯系,不會進行簡單的開方計算。和無理數有關的內容一塌糊涂。

  四、要加強與學生交流

  交流是一門藝術,而這里的“藝術”是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 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能通過語言技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抓在手里,使學生不但注意接受,而且樂意接受,從而高效率地完成每個教學環節的教學任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要想很好與學生交流,必須先尊重學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只有呵護他們的自尊心,他們才能敞開心扉與你交流。

  2、關注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特別是大考前后,這一段時間心理最不穩定。如果發現哪一個孩子,情緒有波動,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確保孩子們心理健康。

  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掉一個學生。讓我們把愛的目光灑向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在知識的天地里健康成長。

  通過對前半期的分析、總結和反思,下半期的數學教學主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入手,著力解決前半學期數學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和不足之處,備課的過程中切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對學生課后學習和練習的監管和督促力度,加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其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全面提高班級的數學成績,為今后的數學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做好每堂課的課后教學總結,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不留教學死角。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整式的乘除與因式分解》一章后面設置的“數學活動”欄目,介紹了2種特殊的兩數相乘的計算規律。

  1、個位數為5的相同兩數相乘,即個位數為5的數的平方的計算規律,如:

  15x15=1x2x100+25=225

  25x25=2x3x100+25=625

  ......

  125x125=12x13x100+25=15625

  105x105=10x11x100+25=11025

  ......

  計算規律:(10a+5)(10a+5)=100a(a+1)+25

  其中a可代表任意正整數

  依據:(a+b)2=a2+2ab+b2=a(a+2b)+b2

  則有:(10a+5)2=100a2+2x10ax5+25=100a(a+1)+25

  2、兩個數上的十位數字相同,個位數字之和等于10的兩數相乘,如:

  53x57=100x5x6+3x7=3000+21=3021

  38x32=100x3x4+8x2=1200+16=1216

  84x86=100x8x9+4x6=7200+24=7224

  71x79=100x7x8+1x9=5600+9=5609

  ......

  計算規律:(10a+b)(10a+10-b)=100a(a+1)+b(10-b)

  依據:多項式x多項式

  這些計算規律給學生提供既快又準確的工具,建議老師多給出或引導學生總結這樣的計算規律。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_數學教學反思03-08

數學教學反思案例_關于數學教學反思07-28

八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04-19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3-10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4-14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1-25

《數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1-09

《分類》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03-09

《統計》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