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1
10月份的下鄉送教活動,我組織了大班數學活動路線圖的教學。在這次教學活動的準備、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從而使這次教學活動開展得非常的成功,本人表示非常感謝。
此次活動教學目標:
1、在玩操作游戲中體驗尋找路線圖的樂趣。
2、能夠理解箭頭所表示的意義,運用空間方位指示解決實際問題。
3、學會看路線圖,從起點走到終點,相應的路線。
此次活動的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理解箭頭的意義;學會看路線圖,根據路標從起點走到終點,找到相應路線。
2、難點是在學會路線圖的基礎上,自制路線圖。
教學方法上總結一下幾點:
1、首先是認識箭頭理解箭頭的意義。
我讓孩子通過回憶,強調孩子以往的經驗通過數學活動的尋找法的教學策略來實施的。
2、與箭頭游戲,這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游戲法,這樣使數學活動活起來,孩子與孩子的幼幼互動,孩子與老師的師幼互動也充分調動起來了。
3、認識地圖。了解起點終點。怎樣從起點走到終點。我先提出問題,讓孩子討論該怎樣走,通過討論法來明確路線的設置。
4、從而引導法寶-路線圖,也是此次活動需突破的重點。我運用示范性操作,以及驗證性操作(并用語言來說說自己的操作結果,以及請個別幼兒上臺示范驗證實施的)活動中都鞭策讓孩子們獲得學習方法(活動中看圖線路時是先看箭頭指示的方向再看數字需要走幾步)其次是讓孩子們還得良好的品質(不懂就問等以及操作后相互驗證也是終身受用的品質)尊重兒童,(讓孩子們相互合作)以及教師的角色:引導者和支持者。
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些方位之后,結合這些方位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并會用方位詞描述行走路線。
我認為本節課的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是整個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我做的不夠好,沒有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更沒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整節課學生學的比較累,老師教的也不輕松!
在課后,我反思其實在前面環節的教學中,其實我可以脫離課本,自己設計一個情景,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課本排列順序來教學,如:我可以以“小芳迷路”為切入點,讓孩子直接“幫忙尋找孩子”或者“打電話給家長”等活動,這樣可能更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到后來,我完全可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操作(這點是我在本課上沒做好的)。而且在引導學生學會用方位詞描述行走路線圖時,我可以用分步填空的形式,如:“先從( )出發,到( );再往( )方向到( );最后往( )方向到( )。”這樣比我原先設計的“從( )方向到( )”,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3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數學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解去獲取”。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獲得發展,主要體現在為學生創設激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為了充分體現新教學思想,老師給學生創設了小明想為住院的媽媽去商店買東西的情境,急需大家幫助的情境,學生學習興趣很高,也表現出他們樂于助人的好品質。又通過同伴表演問路活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主動去認識行走路線圖,并充分自由的去表達自己的見解。數學教學與其他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于學生經驗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面對同一個圖形也會有不同的表達。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讓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
這節課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如:幫淘氣制定去動物園的路線,讓學生設計合理的行走路線,只要自己認為合理,有他的理由,就要給予肯定,但是,老師還請同學比較哪種方案好?好在哪?這樣使學生知道在數學學習中,什么是最優化的方案。在教學中,學生質疑和創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加引導。學生在平面圖上認識路線很準確,但在完成開放性作業時,卻出現了不少問題,以后要加強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很好的把數學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體會數學源于生活,也為生活服務。
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基礎上是學生再次辨認東南西北,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方向的認識和感知還是相對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實際的感想支持來感受這一內容。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創造了大量的活動情境,也注意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是很高漲的。在課堂中,學生也十分踴躍的發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交流學習體會。老師也在教學中很好的發揮了引導者的作用。一堂課下來覺得一下幾點是老師需要注意的:
1、老師的提問語句還需要精確。
2、在情同學設計一條最合適的旅游路線的時候,小組內交流了,但是全班組織交流的還不夠,不知道是不是擔心時間的原因,老師沒有很好的落實。
3、在看公交車路線的時候,沒有說明“幾站”的頭尾是如何確定的。有一小部分學生總是沒有把終點站算進來。
認識簡單的路線教學反思
創設情境,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通過投影出主題圖,把學生帶入具體動物園參觀情境中,學生目光都投向主題圖,認真觀察并積極舉手發言,表達自己想去的地方,搶當游客向他人介紹人家想去的地方。其間其他同學聽得很認真,及時做出評價。可以說課堂氣氛很濃,爭先恐后當導游、游客。真正體現課堂氣氛活而不亂的局面。同時通過同桌換角色。多次練習,老師在此指導學困生。這樣使全體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中。符合新課標要求與理念:“面向全體,全員參與,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符合當前倡導的參與式教學。整堂課設計都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組織與點撥。學生身臨其境進入公園進行參觀,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看行走路線和描述行走路線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得以發展,也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通過拓展練習,質疑問難,反饋矯正,師生互動中鞏固了位置與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讓生活數學化,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5
《認識簡單的路線圖》這一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知道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這節課中,引導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進行描述行走的路線。課的開始,通過已經學習的兒歌,復習舊知,為新課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接著以談話的形式引入線路圖,讓學生每次看平面圖的時候,要養成好習慣,先看方向標,找到四個方向,通過確定四個方向,確定去某個地點的路線。
學生在新知的學習后,教師以趣味性的練習環節,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生活環節中,學會看簡單的線路圖,描述行走的路線。
在這節課中,教師先扶著學生進行探索,在學習中耐心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愿學、樂學、突出教學重難點,課堂氣氛輕松、愉悅,是一個立體化的開放式教學,學生也從中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提高了各種能力,并貫穿了尊老愛幼的品德教育。
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6
本節課一開始,從學生制作平面圖形入手,讓學生經歷了“制作平面圖形→主動發現問題→規范平面圖”的過程,在實踐活動中充分認識到地圖上統一規定方向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自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生經歷了從無規則到有規則、從不規范到規范的知識形成過程,獲得了比較豐富的教學活動經驗。在學生認識了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繪制規則后,教師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一找自己熟悉的省份或城市在我國的哪個方向,并說明判斷的理由。整節課都遵循“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7
簡單的路線圖是第1單元位置與方向的第4課時。這部分內容要讓我們綜合應用8個方位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為第二學段繼續學習確定位置打下基礎。
在三班上課的時候,大部分同學已經對之前學習過的8個方向非常明確。本節課解決問題的重點在于以哪個地方為出發點就以哪個地方為觀測點畫十字圖。同學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往往會混淆這一點。而且在授課的過程當中,我沒有注重提高學生的興趣,在學生給出多種路徑和方案之后,沒有引導學生找出最佳的方案。尤其是動物園導游圖是與實際生活相連的,根據實際生活,如果我們去動物園游玩的話,我們肯定會按照自己的需求制定最佳的方案。這一點沒有引導學生說出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感受方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以實踐活動為主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在觀察描述和交流中體驗方位,有利于學生方位感的形成。
在課堂中我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多樣的活動中進行觀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豐富對方為知識的體驗,進一步發展良好的空間觀念。
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8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八個方位之后,結合這些方位再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并會用方位詞描述行走路線。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有興趣。《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要從兒童的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產生興趣,更好地理解數學,還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用數學知識和數學的思維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數學問題,認識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因此,本節課,李老師就是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現象作為導入,將數學與生活自然地聯系起來。
但是在教學中,學生質疑和創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加引導。學生在平面圖上認識路線很準確,但在完成開放性作業時,卻出現了不少問題,以后要加強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很好的把數學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體會數學源于生活,也為生活服務。
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9
“數學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解去獲取”。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
這節課,要求學生認識簡單的路線,真的是認識這么簡單嗎?意義不在此,活學活用的數學才有意義,回想我們生活中很多事例,路線圖的作用是逃生時,乘搭公交車時,參觀時候會用到這些路線圖。
這些都是應用于實際的生活中才會用到的,因此學完了這節課后是否就完事嗯?不是的,應該讓學生把這些知識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
這些課的知識點不多,學生掌握得也不錯,如果能將這些知識延伸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從親身經歷中體驗這些有用的數學知識。
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10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進行描述行走的路線。
但“認識路線”這節課,總也感覺有很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由于怕教學時間不夠,所以,如“自己設計一條合理的參觀路線”的路線圖。盡管學生都有去完成,但只讓學生在小組內展示,在班級展示,卻沒有讓學生交流“參觀”的路線如何走。這是本節課上的一個遺憾。
總之,要上好一節課,除了要認真按課標要求,要轉變教學觀念外,還要根據課上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反應等,適時調整教學方法、手段,才能真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真正讓學生學會、學懂。
【大班數學《路線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路線圖》活動反思09-23
路線圖教學反思09-20
《認識路線圖》教學反思05-29
《認識路線圖》教學反思12-05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01-03
簡單的路線圖教學反思05-25
簡單的路線圖教學反思05-25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06-23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