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半個學期很快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面對幾種現實反思如下: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任小學低年級數學,最撓頭的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里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復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同的方法就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盡管要通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么大的容量,由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癥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而在學生的實際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級一班為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核中均在兩班前列,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待及的學生。我就想,為什么待及的學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時,我也發(fā)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角色,不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公式,而對于這部分學生,常規(guī)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生,我認為我們可以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
總之,我覺得,教學活動是一個最具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fā),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qū)。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今年接收的學生底子較弱,口頭表達能力其差,數學語言沒有幾個能流利的說出來。實在是一個非常不行的班子。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似乎也被過去的老師的磨滅的干干凈凈,上課的情緒是非常的厭倦,難以調動。再加上這幾年,我都是從一年級開始帶學生,跟班上的好處就是不怕學生不熟悉你的教學特點。而這個班,雖說只是三年級學生,可是厭倦數學的態(tài)度已經可以比擬六年級非常厭學的學生態(tài)度了。頭痛!
如何使這樣的一班學生,重新喜歡學數學,激發(fā)出他們學習興趣與激情呢?
這兩個周我都在不斷的試圖了解這班學生,試圖去了解他們的想法與過去的學習狀況,可是畢竟我在他們班的時間有限,了解到的信息也僅僅限于曾教過他們的老師的意見。實際情況如何,我到現在還是不清楚。
不過,根據以往的經驗,孩子始終離不開他們活潑、貪玩的天性。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我利用了游戲來吸引他們。的確,數學游戲雖然不是非常的刺激,可是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上課能玩上游戲,還是挺有趣,挺吸引的。至于怎樣利用學習數學的魅力來引導他們走回學數學的正確道路,暫時,還是操之過急。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吧。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教材分析
《摸球游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容。
二年級時,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這樣的詞語描述這些現象。在此基礎上本節(jié)課通過摸球游戲讓學生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能用“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詞語進行描述,為今后學習等可能性以及用數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礎。
在本節(jié)課上,教材安排了“想一想”、“摸一摸”、“填一填”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經歷實驗驗證猜測的全過程。通過“猜測---試驗---分析實驗數據---推測”,讓學生經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
教材安排了“試一試”,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有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同時讓學生明白隨機觀念不是一次就能形成的,也不是一次兩次的試驗就能形成的,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諸如以上那個的錯誤觀點,需要教師適時引導。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主要把重點放在讓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探索的過程讓學生發(fā)現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同時學會如何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進而進行合理大膽推測的。
學情分析
二年級時,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這樣的詞語描述這些現象。在此基礎上本節(jié)課通過摸球游戲讓學生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能用“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詞語進行描述,單從知識本身來講沒有多大難度,但一定要讓學生在摸球游戲的過程中自己去感受到可能性的大小,為今后學習等可能性以及用數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了解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對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描述。
3、結合具體情境,能對某些事件進行推理,知道其可能性的大小。
二、方法與過程
以摸球游戲為情境,通過“猜測---試驗---分析實驗數據---推測”,讓學生經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求實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生通過試驗操作、分析推理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難點:利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半個學期很快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面對幾種現實反思如下: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任小學低年級數學,最撓頭的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里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復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同的方法就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盡管要通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么大的容量,由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癥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而在學生的實際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級為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核中均還理想,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差的學生。我就想,為什么差的學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時,我也發(fā)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角色,不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公式,而對于這部分學生,常規(guī)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生,我認為我們可以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
總之,我覺得,教學活動是一個最具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fā),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qū)。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立足于教學實踐,深入地鉆研、體會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和能力。作為教師,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水平固然重要,但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為大家整理提供的20xx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供各位教師參考使用!
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獲多多。總體看,全體數學教師認真執(zhí)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xù)推進我校“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課程標準走進教師的心,進入課堂
我們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zhàn),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開學初組織攻關教師和教研組長參加處組織的新課程標準及新教材培訓學習,并參加處研究性學習培訓。在各年級組織認真學習的基礎上全體數學教師集中由黃麗娜陳艷紅兩位教師二次分學段培訓,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了解,本學期各年級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教育教學改革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
本學期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fā)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講,反復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年級教研組《認識面積》一課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領導和老師的肯定。實踐表明,這種分合協(xié)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于教師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后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zhí)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后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課前準備不流于形式,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研究,教師的群體智慧得到充分發(fā)揮,課后的反思為以后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4月下旬,2位教師參加了全國的學習培訓,聆聽名師的專題講座,觀摩其示范教學,領悟名師的高尚師德,探究名師精湛的課堂教藝,并在全校公開教學,受到老師認可和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作為一個契機,我們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課改,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不斷地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于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這我們的`許多問題,有個再認識。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筆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教學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算理、基本的運算思路和豎式寫法。要解決這節(jié)課的問題有幾個關鍵:一是口訣的問題;二是豎式的書寫問題;三是還有試商的問題。
學生雖然在二年級時已經學過了口訣,但學生經常想不起來乘法口訣,這就導致筆算的速度減慢或者錯誤。在課前我做了些復習,但在教學中效果不是太明顯,不是練一道題兩道題就能解決的問題。這是一種計算能力要在慢慢的練習中習得。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盡管教材中沒有概括出計算法則,但學生應形成一個基本的筆算除法的學習策略,知道在做筆算除法時,一般應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應有一個合理的演算順序。因此,教學時,很有必要通過直觀操作與筆算豎式相結合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筆算除法過程中最嚴重的問題是豎式的書寫問題列豎式步驟的問題。如:很多學生對42÷2口算就能算出結果,也有一些學生在假期學了一點豎式除法,也會列豎式解決,但是由于不理解算理,豎式書寫的格式不正確,十位和個位的數一起除,不落下來,商的位置不會寫。有的干脆寫完除號把口算算出的商再寫出來就算完了。針對這種現象,我主要讓學生理解算理,除法中的每個數表示什么意思,要讓學生說清楚,如2寫在了哪一位上?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4又是從哪得來的,它表示什么?使學生理解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個十所以寫在十位上,2個20是40所以4也寫在了十位上末尾的0可以省略。十位上的數除完再除個位,不能放在一起。
這堂課,我覺得以下四方面自己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一、比較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課件。
二、比較合理的處理教材。教材給我們呈現的情境圖是3月12日植樹節(jié),把情境圖用呈現給學生,并請學生發(fā)表意見。之后,再讓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完成豎式計算,初步體驗試商的方法。最后出示兩題練習鞏固試商方法。第二個問題要解決的是調商。學生據題意列式,接著讓學生自主嘗試,然后讓學生解說計算的過程,老師板演,通過匯報交流,認識到為什么要調商,怎樣調商,突出對算理的理解。
三、在練習的處理上,把課后的練習進行整合,有層次,有側重點的進行練習設計,從而使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訓練、提高學生的試商速度;根據試商情況,很快說出準確的商,訓練學生的調商方法;課后練習第
一、二題,商是幾?比一比誰試商的速度快?綜合強化學生試商和調商的方法;第三題,解決問題,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中感覺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去探索除數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試商和調商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完全暴露了出來,思維的積極性相當的高,達到了原先設計的效果。
通過課后作業(yè)反應,大部分學生掌握了豎式除法的算理,能用正確的格式來書寫。
但也存在不足:
1、在課堂的把握能力上,我雖然有些進步,但和有經驗的老師比起來還有很大差距。學生說跑偏了,我不能給予及時的糾正。
2、上課說話不夠嚴謹,隨意性大。
3、思想上知道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但沒有做到。分析原因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說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4、重點強調不到位,有些地方很重要,老師只說了一遍,學生聽了,但沒有記住。
5、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在講豎式除法時,需一步一步用規(guī)范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老師設計的梯度不合理,不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
總之,這節(jié)課我付出了許多,學生收獲了很多。有付出才有回報。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購物》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計算對孩子來說是干巴巴的,既單調又枯燥。我想怎樣創(chuàng)設“購物”這一情境,把學生熟悉并十分感興趣的“購物”這一生活情境引入課堂。首先,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同學們,新學期開始了,圖書館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氣作為圖書助理員想邀請我們三(6)班的同學一起去,但是有一個小小要求,需要做對他出的口算題,在這兒很自然的對舊知進行了復習,同時也為新課奠定了基礎。
教學時,我通過和淘氣一起購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讓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由學生自己理解所給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學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錢的時候,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學生出現了多種算法:(1)12+12+12+12=48,(2)畫圖(3)口算(4)通過列豎式進行計算12X4=48。根據學生的4種解答,我先鼓勵學生的做法,讓學生體會哪種算法既簡單又不會出現錯誤,由學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豎式,并結合教具來理解豎式計算的算法,讓學生了解算理,從而學會了本節(jié)的新知。
看了孩子們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自己解決問題,我心里不知有多高興,真的孩子的能力是無法估計的。我真是笑在臉上,喜在心里呀!因為,這節(jié)課不僅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計算,體會了算法多樣化,達到了本節(jié)課預定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了如何進行小組交流;如何傾聽、借鑒、反思,達到算法的優(yōu)化;如何進行相互評價;如何學習數學等等。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課堂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能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屬于概率知識范疇的內容。主要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本冊教材第105頁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這些現象。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我設計了用學生感興趣的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戲活動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現象。
本節(jié)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學習數學
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守株待兔”動畫故事引入,抓住了學生學習的興致。整堂課由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戲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想、討論、實驗、合作、交流、創(chuàng)造等,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和掌握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數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
2、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自己去探索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這節(jié)課在感知 “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時,我安排了這樣幾個層次的活動,第一次是“摸球”,使學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放球”,“動手實驗”,老師先讓學生試著創(chuàng)造現象,再讓學生實驗操作進行驗證。第三次“猜球”,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并注重對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觀感受。通過這樣的三次活動,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因而產生對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認識。在知識聯系生活,運用生活的過程中,又設計了“猜謎語”、“選詞填空”、“填余數”等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理解和認識數學。只有給學生提供了比較充足的活動的空間、探索空間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去感悟、去體驗、去認知。
3、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學習數學
課程標準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節(jié)課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摸球、放球、猜球”等操作實踐活動,通過猜想驗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勢,體驗“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在每一種現象中訓練學生反復描述事情發(fā)生的結果,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及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本節(jié)課需改進的方面:
這種開放性的游戲活動,學生熱情高漲,導致摸球、猜球活動時間過長。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不夠充分。其次,在活動中,學生動手體驗面不夠廣,如果每個小組都有操作的學具,使得人人動手體驗,各個參與活動,更能達到好的效果。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鋪地面》是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這一單元的內容,對于面積的含義學生較難于理解,并且很容易和周長弄混淆。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面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在這基礎上引發(fā)本課內容,這樣有助與學生以后區(qū)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講這節(jié)課時,我注重學生的動手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通過在練習本上分別自己剪出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親身、直觀地去感受這些面積單位的大小。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學生都能夠在本上畫的出來,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要比用眼睛看有更深刻的印象。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我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畫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讓學生直觀的看到他們之間的關系是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個1平方厘米,從而總結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之后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進率,因為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很快就找到了進率也是100。在認識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時候,由于這兩個面積單位太大了,但是為了能讓學生能夠理解,我列舉了很多生活中的相關實例,從而便于學生理解。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體現了合作精神。這樣在教學過程中重點突破了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間的關系,先讓學生通過計算面積總結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規(guī)律很簡單地總結出1平方米與100平方分米的進率關系。
練習有由淺入深,結合身邊的事物,體現新課標精神,學生活中的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在生活中實踐應用。這樣就可以水到渠成的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學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認識,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初步建立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
重視引入面積單位。在提出測量課桌面面積的要求后,讓學生各自在小組里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認真去測量,使學生在活動中深深感受到統(tǒng)一計量單位的必要性。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引出面積計量的單位,同時也能使學生體會到計量單位的本質特征,為今后合理選擇不同策略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打好基礎。
把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混在一起填寫,有的學生感到難度較大。比如:數學書的封面長大約是24(),方桌面的面積大約是64(),信封的面積大約是200(),操場的面積大約是3600()。
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例子,幫助學生不斷積累有關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如表面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的物體,除了大拇指指甲之外,還有襯衫的紐扣、電話機的某個按鍵等等,而一張普通郵票的面積大約是5平方厘米、一張電話卡或銀行卡的面積大約有46平方厘米。當學生頭腦中儲存了一定數量的典型例子之后,他們在實際測量時,便能迅速提取有關面積單位的表象并作出初步的估計和判斷,進而提高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的針對性。
組織好應用面積單位直接計量或估計面積大小的活動,逐步提高對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大小的直接判斷能力。一方面,要求學生用有關的面積單位去實際擺一擺、數一數,另一方面,啟發(fā)學生尋找更為簡潔和合理的方法,促使學生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部分學生對生活中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實物表象,感受不夠扎實,這有待以后進一步了解。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1、注重知識前后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總結規(guī)律,解決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三位數減三位數的計算方法,掌握一定的計算技能,而且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很好地落實了過程性目標。
2、本課時教學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為主動地構建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由于創(chuàng)設了生活情境,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對新知識的探究中,采用以舊帶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符合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同時運用合理、多樣化的學習方法,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有機結合,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有利于促進學生發(fā)展。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自己放在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位置,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但在學習評價上還做得不夠,評價比較單一,語言的激勵性還不夠,因此缺乏一種感召力,今后應更加注意評語的激勵作用。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三年級的數學,在小學階段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其中也有不簡單的,較復雜的口算,所以我在上課之前都進行認真?zhèn)湔n。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認真寫好教案。不斷增強專業(yè)技術水平,努力提高專業(yè)技術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利用南北組進行比賽的形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數學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數學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其次,認真批改作業(yè)。布置作業(yè)做到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去搜集資料,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及時、認真,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我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對學習萌發(fā)興趣。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
我所教的三年級,學生比較重視數學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后也能認真完成作業(yè)。如:李鳳蘭、李凡、李寶等。但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因為怕被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yè)也因為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在班級里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yè)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
經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yǎng)成了認真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以往加減法的驗算,是放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中分別學習的,現在采用加減法驗算集中編排,加法和減法的集中驗算方法集中出現,以利于學生通過加減法的互逆關系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體現方法的多樣化。本節(jié)課,我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掌握加法的驗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的過程,能正確驗算。
2、引導學生感受加法驗算方法的多樣化,啟發(fā)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
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有如下的感受。
①、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根據《課標》中提出的要求,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應用問題與計算有機結合。課始,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認真看主題圖,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購買運動服和運動鞋的情境中學習。并在課后練習中也安排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不僅理解算理與掌握方法,而且鞏固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②、扎扎實實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益于他們的一生,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養(yǎng)成的,要從小抓起,循序漸進。完整的表述題意。現在的教材和一些練習的片子中,很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題,都是圖與文字配合出現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整的表述題意,有利于學生分析理解,而且堅持下來,能形成方法與習慣。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時間單位比較抽象,所以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秒的具體概念、感受 1 分、 1 秒的時間觀念。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如:我讓學生隨著秒針走動時所發(fā)出的聲音一起感受1秒的長短;再如:我還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身體驗1分鐘時間的長短——有的學生在1分鐘寫出了22個漢字、有的學生在1分鐘寫出了60個數字、……,在這一系列的親身體驗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對1分、1秒的時間長短有了體驗,而且也初步建立起來了1分、1秒的時間觀念。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我還在課堂上給他們補充了一些1分鐘之內所做的事情,如: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能播180個字,銀行點鈔機能點1500張人民幣、……這些課外知識的增加,不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為他們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奠定了基礎。
本節(jié)課我還增加估測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如:(1)做一次深呼吸用了( )秒。(2)從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 )秒。(3)你系紅領巾大約需要用( )秒。這些題目的設計不僅檢測了學生對秒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如:對學生珍惜時間的教育的力度不夠,多數學生雖然能從1分鐘可以做許多事中體驗時間的寶貴,但很明顯他們只認識到了,并沒有付諸實踐,這也是教師需要引起重視的。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計算教學是很枯燥的教學內容,但又是在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計算能幫助人們解決問題,是小學生學習數學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計算的作用。如何能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如何能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溝通已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聯系呢?執(zhí)教了《口算乘法》后,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鍛煉學生、激勵學生,讓它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充分思考,激發(fā)思維,快樂收獲。
一、 在生活情景中發(fā)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復習之后,去游樂園玩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歡的生活情景,所以我設計了帶孩子去游樂園玩的環(huán)節(jié)。不過我在出示主題圖后直接給學生拋出例1的問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繼而學習新知。
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空間,發(fā)揮空間
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給每個學生說的機會,課堂上,我盡量把同學們思維之花都引發(fā)出來,讓他們大膽地想,盡量地說,讓學生自己主動用不同的方法去計算結果,在課堂上,我給了學生很寬松的思考環(huán)境和空間,鼓勵他們多想,多說,對說得好,想得透的同學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表揚
三、相信學生的能力,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充實課堂學習內容
由于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經驗,口算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簡單,因此本節(jié)課學習了口算之后,我又加上了例2估算的知識,是課堂內容更加充實,提高教學效率。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完全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
四、給學生一個跳躍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并有效地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去。
本節(jié)課的知識很容易弄懂,但是如何體現新理念,如何讓學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呢?可以讓學生學會口算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思考得出同類推的方法進行口算,這是數學中的一種學習遷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練習中我提出整十數乘一位數積是240的算式有哪些?你可以寫出幾個?的問題。這個問題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學生只要能運用今天新學的知識列出算式就是一種進步,而優(yōu)生不僅是要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還要運用一些簡單的概率,就是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不遺漏也不重復,而且還要滿足題目中的所有條件。
五、值得注意的問題
1、課堂上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思,即使是犯了錯。
在教學時,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不要擔心學生出錯。很多時候學生出錯也是一個教學契機。如在練習時出現5006=300.正可以利用這個題提醒學生計算時也會計算出0,所以這個題應該等于3000。
2、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維,盡管是善意的點撥。
在學習估算的時候,出示298,問要想知道夠不夠,怎么辦?、298我們沒有學過呀等問題,目的是讓學生想到用估算的方法。在教學時,有一個同學站起來說用30去乘8等于240,其實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教學契機,但是我還是過于拘泥于教案的設計,非要讓學生說出估算兩個字,有點兒限制了孩子的思維。這時可以在學生說完后問其他學生他怎么用30去乘呢?你知道什么意思嗎?,從而引出把29估成30這一知識點。
3、加強估算方法的訓練,理解算法
從檢測中可以看出學生在估算三位數乘一位數時,習慣把三位數估成幾百幾十的數,但是這個時候我們還沒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及進位乘法,導致錯題很多,所以我們現在先把三位數估成整百數。雖然課堂上讓學生練習把一個數估成整百數,但仍有學生不熟練,因此在教學與聯系時應繼續(xù)提醒學生。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_數學教學反思03-08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3-08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5-09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7-24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5
小學數學“數學樂園”教學反思01-07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2-21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反思02-25
倒數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5
《通分》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