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精選5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1
《染色體變異》一節內容是兩節課時完成,在第一課時內為了使教學內容具有完整性、全局性,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兩個內容:一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二是染色體的數目變異。
本節內容染色體組是個難點,以染色體組為核心介紹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為突破這一難點,通過果蠅精子染色體組成構建染色體組概念,并通過小組活動模擬染色體的成倍增加和減少,進而構建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二倍體與單倍體的區分關鍵要看其發育的來源,不能僅僅依靠染色體組數,這一點從一開始就要講清,以免混淆.
為了學生易于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在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果蠅細胞內的染色體組成圖,然后提問學生,該細胞Ⅱ與Ⅱ、Ⅲ與Ⅲ互稱為什么染色體?Ⅱ與Ⅲ互稱為什么染色體?精子細胞中有哪些染色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重點給學生強調,同源染色體與非同源染色體的概念。然后引導學生構建染色體組的概念,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出示一個含有4個讓染色體組(4n=16)的細胞,然后提問兩個問題:細胞中有幾個染色體組?每個染色體組有哪幾條染色體組成?利用這種方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并且理解了一個染色體組是果蠅配子內的全部染色體。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小組活動,讓學生模擬細胞中染色體組的成倍增加和減少,構建一個含有一個染色體組、兩個染色體組的細胞,促進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并為二倍體、三倍體、多倍體、單倍體概念的構建奠定基礎。通過這樣的活動,輕松的完成了這節比較難學的課,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這時我給學生補充了多倍體產生配子時,可以形成具有多個染色體組的配子,因此有些親本可以給后代提供二個或多個染色體組,這時學生才恍然大悟,這里也給我一個啟示,就是在上課之前一定要認真分析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也就是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隨時注意學生專注性及學習習慣的培養。
《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2
講完本節課后,感覺效果很好,本節課整體思路明確,教學設計合理;重難點突出,時間分配合理。講解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和模型構建及展示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知識理解透徹,課堂反饋效果好,大部分學生能快速準確完成習題。但也有一些需完善的地方。
本節課以有趣的新聞報道“貓叫綜合征”和“天才音樂指揮家舟舟”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引出本節課兩個重點內容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內容較為簡單,采取學生自學并通過模型展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模型模擬四種結構變異類型直觀生動形象,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同時比較易位與交叉互換的區別,主要區分交換染色體片段是發生在什么樣的兩個染色體之間。學生用自作的染色體模型進行展示,親身體會,印象深刻,掌握扎實。
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有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通過希特勒和特納氏綜合征照片實例講解。第二種類型主要是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這是本節課難點。對此概念以果蠅染色體模型為教具分小組探究,學生全面參與,探討分組原理,并總結染色體組具備的條件,小組代表展示,教師補充完善。二倍體,多倍體內容簡單,通多圖片,實例學習,三倍體無籽西瓜,四倍體大草莓刺激學生視覺和味覺,學生興趣高漲。
不足之處是染色體組的知識挖掘不夠深入,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幽默性有待提高。
《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3
最初我讓學生從觀察色盲檢查圖中導入新課,但是覺得后邊提出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的概念會比較突然,而且過渡的也不是自然,所以在一開始就給同學們兩個思考題,不多,但是能很好地幫助同學們回憶之前學過的知識為性染色體的提出做鋪墊。
接著通過讓同學們觀察色盲檢查圖中顯示的數字和圖案,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然后引出紅綠色盲是一種人類常見的遺傳病。根據社會調查結果,向同學們提出疑。讓同學們分析紅綠色盲遺傳病的遺傳規律。
在總結遺傳規律的時候,我有意寫錯一個遺傳規律,想讓同學們經過思考發現,讓同學們對此遺傳規律有深刻印象。但是由于經驗不足,沒能重點突出學生的思考過程以及學生對錯誤知識點的辯證過程,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吸取一些經驗,給學生更多思考和討論以及發現問題的時間,讓課堂更加完美。
在講解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們關于討論色盲、佝僂病以及外耳道多毛癥這些伴性遺傳病的表現型和致病原因時,討論激烈,發言非常踴躍,證明大家對在自己身邊存在的遺傳疾病比較關心。所以可以在適當的時間之內,給同學們講述一些遺傳疾病的病因和發病的原因,讓大家對此有更廣泛的了解。
《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4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看書,知道染色體變異主要分兩部分內容: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目變異。染色體結構變異內容比較簡單,主要包括類型、結果、影響因素以及舉例等。考點在于:
1、類型,即判斷染色體結構 變異屬于缺失、重復、倒位還是易位,這里主要強調易位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間。
2、舉例,這里典型例子是貓叫綜合征,病因是人類第五號染色體部分缺失,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本節的`難點在于染色體的數目變異,涉及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等多個概念,學生常難以理解。染色體組概念比較抽象,如果開始就向學生灌輸必然會使得學生一頭霧水。所以我采用了讓學生先閱讀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動畫演示使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再通過舉例,總結規律以及鞏固練習,尤其是圖形練習有助于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學好染色體組的概念是進一步學習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概念的基礎。講清單倍體與二倍體及多倍體辨析的依據,多舉實例最后通過用練習鞏固。對這一部分的處理我曾經采用先講解概念,再大量練習,學生掌握的效果很差,后來采用上述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獲得了直觀的感受,理解得較好。
《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5
1、靈活處理教材:首先,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及知識的承上啟下,我把前面所學的“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行為”和“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中基因的行為”作為問題探討,通過類比推理,猜想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其次,本節課補充了 “摩爾根的果蠅的測交”內容,這有利基本知識目標的達到成,也理清了摩爾根實驗驗證的邏輯順序;由于補充了內容,上課時間很緊,故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推斷基因與DNA長鏈的關系的“技能訓練”安排到課后練習完成。最后是教材內容的整合:在課堂練習中,設計了一道回顧科學史的練習。通過對科學史的回顧,學生不僅把前面的知識聯系起來了,而且對整個有關“基因”的研究過程有了一個比較全面而整體的認識,使學生對科學家們所作的貢獻和取得的成果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從科學史的角度對學生進行了教育,我認為是有新意和能體現課標新理念的地方,同是也是課標積極倡導的一種做法,
2、精心設置問題:課堂教學思路清晰,層層遞進設置問題,具有較好的綜合性,學生需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方能作答,從而促進了學生對問題的討論。
3、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本節課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學生活動,那就是讓學生根據摩爾根的假說寫出圖解解釋實驗現象。我是這樣處理的:讓學生在下面自己寫出圖解,同時請兩個學生到黑板上共同完成一個圖解,這兩個學生寫完后,其他的學生也基本上完成了圖解,教師然后請大家就該小組的圖解進行點評和分析。教學證明,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個學生都參與了寫圖解的過程,又從別人的圖解中發現一些與自己共同存在的問題,教師也能利用學生的圖解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
【《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染色體變異教學反思01-21
染色體變異08-12
染色體變異教案11-23
染色體結構變異類型09-09
染色體的變異說課稿11-04
《生物的變異》教學反思01-08
《生物的變異》教學反思01-07
染色體教學反思范文01-21
生物的變異現象教學反思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