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一、成功之處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 ——古橋、樹林、山泉……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讓學生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懷,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同時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善于模仿,通過閱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
針對本課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特點,我通過感情誦讀法:教學生讀散文,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審美學文,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通過音樂渲染、圖像再現、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觀察思索,入境悟情。數據本文想象奇特浪漫的特點,讓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特色。最后進行仿寫訓練法:運用第二人稱及擬人、想象等手法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他為朋友的原因,培養寫作能力。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練習,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文分析時,用第三段做例子,重點講解。其他的段落,學生自己讀,先說說這一段落該用什么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他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然后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發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最后強調,文章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以“山中訪友”為題,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來引起共鳴。
二、不足之處
進行本課,在仿寫時處理的比較粗糙。朗讀的時候學生對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
三、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有足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今天的課堂,簡單、務實,沒有華麗的設計,只有扎實的訓練。我想,對于六年級的同學的課堂來說,扎實、有效的訓練要比精美設計來的更加實惠些,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既為第二課時的閱讀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也能讓孩子在無形之中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整堂課基本上是在檢查孩子的預習,不僅有字詞的掌握情況,課文的朗讀情況,更包括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把握文章能夠脈絡的能力。 我覺得,扎實上好第一課時是高效完成第二課時的前提,那些沒有進行第一課時教學而直接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看似高效,實則有些囫圇吞棗,孩子們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師上課硬塞的“知識”。又到底能夠吸收多少?是有待于進一步了解的。
所以,在上第二課時我突然想起一個詞——放手。 于是,我對孩子們說,我給他們二十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自學:自己讀生字,自己讀詞,自己理解不懂的字詞,自己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不會的可以來問我,可以問同桌,也可以下位與別的同學交流,還可以去查閱手頭的資料,可以去問不開口的老師……
二十分鐘左右,匯報開始,我想,可以讓學生先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學生只要一開口,字音的問題就可以隨機解決了。 拋出來了磚,引來的是學生的玉了,我這樣想。
生:(一位同學率先站了起來)我向大家匯報“府邸”這個詞的意思,“府邸”就是指當官司的人家住的地方。
生:我來補充一下,“府邸”不僅是指做官的人家住的地方,只要是有權有勢的人家住的地方都可以叫府邸。
生:大財主家住的地方也叫府邸!
師:你們這一說,老師心里明白了,“府邸”絕對不是茅草房,那種連大門口都掛著燈籠,都臥著石獅子,都站著門衛的人家,他們住的地方一定是府邸了。
生:我知道“針鋒相對”就是“針尖對麥芒,寸步不讓”。
生:我知道“寬容大度”就是心胸很寬廣。
生:“寬容大度”就是宰相的肚量,能撐船。
生:“寬容大肚”就是大肚之人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生:“昏庸”就是耳聾眼花老糊涂。
生:“昏庸”就是不明白糊里糊涂。
生:我知道“上卿”是古代的一種官職。
生:“上卿”大概相當于宰相。
生:就像國務院總理,像外國的總統。
生:“懼怕”就是害怕。
生:跟害怕還不一樣,“懼怕”是說內心很恐懼,非常害怕。
生:我弄懂了“門客”就是指家里的傭人。
生:是跑堂的。
生:不是,“門客”是藺相如出錢供養的能為他出謀劃策的人。
師:對,門客可不是傭人,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很對,門客可是謀士。
生:我知道“負荊請罪”就是背著帶刺的荊條到別人的家里去請罪。
生:“負荊請罪”就是指登門謝罪。
生:“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負荊請罪”還是一個成語,比喻誠心誠意地道歉。
……
不知不覺,下課的鈴聲響了,我們卻久久地沉醉在交流的氛圍里。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在于教師講授無數個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么;不在于教師運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設計的課堂有無其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于他們是否展開想像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于學生對自己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蹦軌蜃寣W生借助課本發展語言、訓練思維、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雖然我的課堂還存在著許多缺點,還留下了不少遺憾,但正是有了這樣地探索,我們才能不斷地前進。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是時代的呼喚。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更應該巧妙點撥,善于激勵,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底能夠吸收多少?是有待于進一步了解的。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敘,很有代表性。
一、成功之處
教學本課,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采用了圍繞中心詞,主動探索的學法;畫一畫,淺顯明白;演一演,生動有趣等教學方法。例如:課文寫“勘測線路”這一段,由于內容長,我先讓學生自學:這一段重點表現了詹天佑哪種品質?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又如在開鑿隧道時,先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然后,引導學生畫出兩種開鑿方法的草圖。講解“人字形”線路時,我在黑板上畫出草圖,用粉筆刷當火車,請學生示范開火車,講述情形,然后讓大家用橡皮當火車在文中插圖上試開,邊讀邊理解。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設計心悅誠服,不住地稱贊“詹天佑的確是個杰出的工程師”。
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二、不足之處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
三、改進措施
1.盡管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讓遍數和時間一樣充分。
2.教學修筑京張鐵路那一部分是時,要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為鋪墊,這樣學生談起來就不會蒼白無力。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就會水到渠成。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讀懂莫泊桑和福樓拜的對話,從中懂得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準備:
1、收集莫迫桑及福樓拜的有關資料。
2、預習生字新詞,理解詞意:簡陋吆喝孜孜不倦揣摩烙印。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人物,導入新課
1、交流所收集的有關莫泊桑的資料,了解他在文學創作上的巨大成就。
2、揭示課題莫泊桑之所以會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和他的一段拜師學習寫作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3、板書課題,齊讀并質疑。
4、交流并歸納。
莫泊桑為什么要拜師?他拜誰為師?
他是怎樣拜師的?拜師后是怎么做的?
事情的結果怎樣?
二、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一)學生自讀課文,不懂的詞語查字典或是聯系上下文解決。
簡陋吆喝孜孜不倦直截了當烙印咖啡富麗堂皇滔滔不絕全神貫注萬般無奈
(二)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1、邊默讀,邊思考,解決所歸納的問題。
2、找出文章重點拜師一段,理清三個層次。
三、學習第一段
1、讀第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板書:焦急萬分
3、理解酷愛、孜孜不倦在文中的意思。
4、指導朗讀。
四、品讀課文,了解人物
學習第一次請教
1、輕聲讀一讀25節。
2、找一找,莫泊桑第一次請教時,福樓拜說了什么?哪句是關鍵?
3、從坦白和急切兩個詞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學習第二次請教
1、第二次請教福樓拜說了什么?哪一句是關鍵句?
2、福樓拜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
3、交流板書:一無所獲再次求教。
4、當時的莫泊桑心情怎樣的?
學習第三次請教
1、第二次請教后,莫泊桑是怎么做的?
2、這第三次請教時,福樓拜的表現怎樣?為什么?他說的話中哪句最關鍵?板書:勤學善教
五、創設情景,指導復述
1、提出復述要求。
2、創設情景。
今天,我們請來了聞名世界的作家莫泊桑,下面我們歡迎他來給我們講一講他拜師的經歷。
3、請一位學生上臺復述。
4、同學按要求評價。
5、教師總結。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總結
(一)課文寫莫泊桑拜師的經過,共寫了他三次求教的情況,著重寫了師生二人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二)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你打算今后怎樣向莫泊桑學習?
作業
1、閱讀莫泊桑的有關作品。
2、在家門口仔細觀察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把各種車輛的特點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然后進行交流。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培養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的能力;感染教育學生要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教學重點是分角色、表演朗誦課文。教學難點是學生要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一、成功之處。
1、以讀帶講: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課前讓學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關的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圖片和小故事,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交流匯報機會,激發了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與感悟。
二、不足之處。
1、課堂密度過大,時間分配不夠合理。
2、給學生朗誦的時間不夠充分。
3、教學重難點體現不明顯。
三、改進措施。
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段時間,六年級語文教學進行了一個多月的總復習。復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學生通過復習,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復習的效率和效果是學生能否獲得大豐收的關鍵。因此,復習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好基礎知識。
針對學生對已學基礎知識,因時間久,部分已遺忘的共性,本著“依綱*本”和“溫故知新”的原則,要求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搞好基礎知識的復習。如拼音、字的音、形、義,古詩的背誦默寫,積累運用中的讀背內容,要求會背誦的課文等,必須讓大部分學生熟練掌握。
二、根據學生特點及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
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訓練方式靈活多樣。平時學生看的題樣少,練的題型也少,現在,開展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如連詞成句,把句子寫具體,如何區別運用形近字、同音字,句式怎樣互相轉換,擴句縮句、寫比喻擬人夸張句,修辭手法,寫作方法,說明方法等都應讓學生勤練。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輔導,還應多關注中下生。
三、應加強閱讀理解的課堂限時訓練
并重點講評答題技巧,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難句、長句,逐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走向思維正確的方向。還應該多給學生提供不同題材的課外短文,設計多樣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閱讀方法去完成。特別是用好復習綜合卷和復習冊,在訓練過程中,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四、習作方面
教給學生如何根據題目要求把一文多用。寫作在試卷中占40分,分值不小。但多數學生平時不愿意寫,也懼怕“寫”,認為這是丟分題,其實不然,通過強化訓練,學生都可以拿到分。還要不斷地給學生總結不同體裁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中經常用到的詞匯、短語和句型,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總之,要想上好語文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就要整體把握教材,采取合適的復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核心提示:教學中,我希望學生通過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漁夫勤勞、淳樸、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教學中,我希望學生通過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漁夫勤勞、淳樸、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一、成功之處
1.整堂課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在講課時把字詞句的訓練,句式訓練,標點符號的運用。人物描寫等方面內容穿插在教學中,讓人覺得實在、不空洞。整堂課節奏明快,水到渠成的活躍了課堂氣氛。
2.注重人物的心里活動。從桑娜的心里活動變化過程中體會她的品質,老師先讓孩子們讀課文,找找哪些詞句是描寫桑娜的心里變化的。再讓他們細細品讀這些句子,通過學生的交流以及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從句子中體味到桑娜矛盾、猶豫、堅定的心理變化過程。從桑娜這一系列的心理變化過程中感受到她的善良、愛心。
二、不足之處
當然,一堂課也不是完美的,總會有那么一些遺憾,這堂課值得探討有對學生朗讀指導還顯不夠。
三、改進措施
1.從讀中感受,從感受啟發。
2.讓課堂上的語言技巧富有激勵生動,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學生敢說、有說、會說,才能活躍課堂氣氛,也會讓課堂教學更精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詩人陸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讀書生發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的。前兩句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而青少年時期花的功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能有所成就。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我在教的時候,讓學生讀讀、說說比較輕松。而后兩句的知識,學生比較難以理解。這只有用實際的經驗才好感悟,學以致用!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船長》選自法國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的著名小說。作品筆墨集中,情節感人,通過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后鎮定自若,成功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脫險,自已卻屹立在船長的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表現了他臨危不懼、忠于職守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
全文猶如一曲生命的贊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何讓學生也能沉浸文本中,體悟雨果動情的筆下哈爾威船長的偉大靈魂呢?結合學生實際,我擬定了第一課時的目標設想:借助課前學生搜集的資料,初步了解“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學會7個生字,理清文章脈絡;感悟危難關頭人們的慌亂,為體會船長哈爾威的鎮定自若、忠于職守做好鋪墊。
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一節課下來,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要求,并對課文內容比較了解,若還有時間的話,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這些要點。而我在課堂上對生字詞語浪費的時間較多,給學生朗讀的時間有點不足,對學生理解課文造成了困難。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今天我完成了《愛之鏈》的重建課,課堂環節在原來基礎上做了較多的修改,雖然不是完美的課堂,但我終于明白磨課竟是這樣的一種痛苦并快樂的感覺。對于高年段第一課時的教學,不能說通過一次研究課就能得出某個定論,我想我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和總結。先就我的這課教學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學環節設計花了心思
基于以前上課的教訓,這次的備課我特別注重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堂目標明確,教學設計才能有針對性、有效果。在導入部分我設計了讀“愛”這個環節。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來讀這個字,說說你這樣讀的理由。在全班學生深情地讀出“愛”這個字時,課堂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而這正是學習本課需要的感情基調。
對于我們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單純的字詞學習要求太低,又考慮到這篇課文本身是故事性的,所以我在字詞學習中我設計了看詞語想象畫面的`環節。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字詞,一方面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回憶故事情節。此外,從字到詞再說句,在此過程中學生充分用起了自己的頭腦,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也為下面理清故事情節做好了鋪墊,可謂一箭多雕。
二、課堂設計有效性要提高
聽了老師們的評課,加上自己的思考,我感覺到我的這課教學在環節設置的有效性上還得多加斟酌。
如初讀這個環節,我要求大家“邊讀邊劃出你認為難理解或難寫的字詞”然后指名學生起來交流,有的學生找到了一些難寫的生字詞,指出了字在讀音、字形或是詞義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具有典型性。(當然這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是也有部分學生提出的字詞只是對于自己而言有困難的,沒有典型性,這樣就浪費了其他同學的時間。課堂中實際的結果違背了我的設計初衷,有效性大打折扣。
還有字詞教學部分和分小節讀課文理清脈絡部分的整合問題,讓我大受啟發。我在重建時候將這兩部分整合為:字詞教學——想象畫面——理清故事情節——概述主要內容——理清層次——讀課文。上下來的確有一氣呵成之感,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環節,節約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一、成功之處
1.教師范讀引好路子。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反復朗讀讀準讀熟。
課堂上,我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讓他們借助注音讀準生字;同時,我也應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及時地指導學生正確地讀音,并能通過反復朗讀讀熟課文、正確斷句。
3.字斟句酌弄清意思。
要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探究的時間,引導他們結合課后注釋弄懂字、詞、句的意思,并通過獨立說、同桌互說等形式予以落實。
4.熟讀感悟道理。
在學生熟讀成誦、完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啟發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討論如下問題:
⑴個跟弈秋學下圍棋的人表現有何不同,結果怎樣?
⑵《學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學習后有何體會?
經過師生平等互動,個體感悟思考、集體分析討論,達到共識:兩個學下圍棋的人在主觀條件(智慧一樣)和客觀條件(一起向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弈秋學習)相同的情況下,卻產生不同的結果,原因在于兩人的學習態度不同: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一心兩用!秾W弈》告訴我們,在學習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學習態度的專心與否決定著學習結果的好壞,因此,我們一定要專心致志地學習。同時也應認識到,如果弈秋能對一心兩用的人嚴加管教,那么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總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性,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來,既有學生個體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組的合作學習。這樣既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規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
二、不足之處
1.老師的范讀不夠十分優美。
2.由于一時疏忽而沒有把較簡短的文言文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現,致使學生在讀的時候,感受節奏有些吃力,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3.對學生的評價少。
三、改進措施
1.在范讀時,應該更多的注意語速和感情。感情要充分,節奏感要強。
2.充分備課。
3.應不吝嗇對學生的贊賞與評價,多給學生以自信。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今天教學了我國著名詩人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課文主要通過描寫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情景,使學生從周總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中感受周總理的偉大人格。我也深有體會,教學時主要從以下方面突破重難點的:
一、豐富課前感知,激發學生情感
基于現在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總理的生活與工作知道的不多,對周總理的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人物沒有一個很深的感情基礎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與作者那樣的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深刻。因此首先我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周總理的書籍資料、圖片等,并為學生提供周總理的相關網站,充分的讓學生通過資料去感受。
二、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夜的工作》一文是緊緊圍繞"勞苦"和"簡樸"這兩方面展開的,教學時,我充分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找出文中描寫“勞苦”和“簡樸”的語句,并在自己最受感動的語段旁邊做好批注,然后在小組里自由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談中感悟,在思中質疑,在議中交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時時在進行切實的語言訓練。
三、創設情景,引起情感的共鳴
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適時的補充周總理的感人事跡,出示周總理身患癌癥時的一日日程表,更使學生得到心靈上的震撼,加深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出示滿臉憔悴,夜以繼日工作的總理的圖片,讓學生面對著周總理說說心理話,這時學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礎上,感情的抒發水到渠成,同時自然地引用課前閱讀的資料故事發散地從周總理的其他品質來進行表達,這一環節給予了學生開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
生共鳴,因而在最后兩段的朗讀時學生激情飽滿,發自內心的吶喊把課堂推向了高潮。最后的拓展延伸,讓學生以《周總理,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小練筆。從學生寫的內容看,感情真摯,充分抒發了對總理的敬仰與愛戴。
不過回想起這一節課,也有一些遺憾:
一、課堂教學中只注重優生的發展,忽略了學困生的訓練。提問的面太窄,沒有給學困生表現的機會。
二、在學生面對總理說心理話的時候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學生回答的面有點窄,沒有創新精神,題材限制較死。
三、最后兩段的朗讀由于時間關系指導的也不太到位,今后,還要在這些方面多加努力。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讓心循聲而動——記《頂碗少年》一文的朗讀教學
年幼時,每每看到古裝電影中一群讀書郎個個搖頭晃腦地朗讀,我總會忍俊不禁;中學時,又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到“讀到這里,他(先生)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頭,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總是忍不住仿效;教書后,方知朗讀的重要。
優秀的文學作品猶如悠揚的音樂,閱讀它,你常常不由自主地輕聲誦讀起來,合上書,文質兼美的語句又不自覺地浮現于腦海,回味不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遇上音樂性強,富有節奏感的文章,我總是不惜課時地讓學生借助各種形式開展朗讀,用耳朵傾聽流暢、靈動的文字,用心靈領略深邃、豐富的情感。
《頂碗少年》這篇敘事散文篇幅短小、結構完整、立意鮮明,讀懂文意無需花太多的時間。中學語文的教學目標還在于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寫”、“為何寫”。如果以“我講你聽”、“我說你記”滿堂灌的形式教授寫作技法的話,那也許無異于嚼蠟,枯燥無味;如果以“咬文嚼字”、“逢句必究”滿堂問的形式探討人物心理的話,那也許教學內容凌亂,疲憊不堪。我把這堂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形式各異的朗讀,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少年身處的困境,揣摩失誤后少年的心情;體會“金邊紅花白瓷碗”反復出現的作用。
頂碗少年第二次失手后,“場子里一片喧嘩”。為了引導學生感同身受少年那時面臨的困境,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要求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第四段中“觀眾中有人在大聲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目吧!好多人附和著喊起來!边@句話的基礎上,再現當時的場景。學生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傳遞了當時觀眾內心的不滿意、不耐煩,再現場景的表演中有的學生根據生活的體驗建議加入一陣噓聲,以此顯示觀眾不買賬、喝倒彩的心態。
看到學生們這么快地進入情境,我趁熱打鐵地拋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這位再次失手的少年,面對臺下一片喧嘩、臺上一地碎片,你又會產生怎樣的心情?學生頓時議論紛紛,學生甲眉頭擰起說:“太丟人了!恨不得地上有一條縫鉆下去。”學生乙哭喪著臉說:“天哪,我今天到底是怎么啦?”學生丙攤開兩手說到:“完了,我真的徹底完了!”無論從學生表情,還是從他們言語,顯示出他們通過文本的朗讀真切地感受到此刻少年跌至冰點、絕望無助的心情。強烈的現場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文本深處,走入了人物內心。
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七班學生劉丹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在描寫少年三次頂碗的過程中,為什么每一次都會提到那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個看似毫不起眼的細節每一次帶給讀者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引導學生體會這個細節的作用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常言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我簡單地把握我的理解告訴他們,那么不僅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還會讓他們失去了一次“意會”的審美體驗!耙鈺弊匀幻撾x不了語境這個大背景,于是我要求學生各自大聲朗讀提及“金邊紅花白瓷碗”的三個不同的語段(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它們出場的背景是否相同?認真朗讀后,學生發現:“金邊紅花白瓷碗”第一次出場是在少年前期輕松自如地表演;第二次出場是在第一次失誤后,面帶微笑,不失風度的少年準備重演;第三次出場是在第二次失誤后,不知所措的少年得到白發老者的鼓勵。
有了這一背景的認知,我再請三個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分別朗讀這三個語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感悟。沒想到舉手發言的人還真不少,有幾個內向的女生也參與其中。通過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逐漸體會到:當“金邊紅花白瓷碗”出現在輕松自如的表演中,它顯得分外精彩奪目;當它第二次出現時,由于有了前面的失誤,給人感覺有些擔心、有點讓人不敢正視;當第三次絕望的少年從老者手中接過它時,感受到一份沉沉的信任,也為后文那場“驚心動魄的拼搏”埋下伏筆。
在傳統觀念里,朗讀似乎是字正腔圓者的專利。其實不然,記得那次兒童文學家曹文軒操著一口寧波味的普通話作講座,誠懇的聲音,真摯的情感贏得滿堂喝彩。既然朗讀具有如此神奇的美麗,那么讓文學的節奏在我們語文課堂里回蕩動人的旋律,讓我們的心兒在瑯瑯的書聲中譜寫美妙的樂章。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文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內容論述沒有記敘文有情節、有感染力。好在作者在文中用了生動的比喻,例如將“問”說成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就具體可感,較為好接受。而將“學和問”比喻為“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這才能夠借助兩只有力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翱翔,在宇宙里探索奧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樣比喻不僅形象生動,而且耐人尋味,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現在對于這樣的修辭手法,由于平時接觸的較多,因此學起來感興趣!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三十分鐘的課很快將就結束了,但思考還在繼續。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其博大精深昭示著中華歷史文化的悠久與燦爛。小學文言文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我國古典文化的悠久燦爛,初步感知那精練的語言、悠遠的意境、特有的韻味,努力使學生喜歡上文言文,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熱愛和向往。而那些繁瑣的內容分析,深奧的語法知識,晦澀的大道理我覺得不應該在小學的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出現。因此在實際教學《學弈》中,我緊緊抓住“讀”來完成一系列的問題。
一、以讀為主,熟讀成誦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粗略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字“之”。
老師們都知道,這個“之乎者也”在文言文中是常用字,而本篇課文中出現最多的就是這個“之”字?荚嚨臅r候,自然是不會考學生這個字的意思,但我認為,在學生已經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適當的知識拓展也是有必要的,就好像義務教育法規定年滿六周歲的兒童要接受義務教育,而現在的孩子決不會真是上了小學才開始識字、計算。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說一說句子中的“之”指的是什么。比如“一人雖聽之”當中的那個“之”,學生只要結合課文,就知道這里的“之”是指“弈秋的教導”。我設計這個環節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想讓學生學習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字詞的意思,并且讓他們覺得,學習文言文并不難。
三、適當拓展,升華情感。
在學生完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感悟。并適當的插入《孟子告子》原文中的一句“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讓學生借助注釋自己理解,并為升華主題起到了助推作用。
這堂課的教學,學生總體情緒較高,由于學生以前也學習過好幾篇文言文,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較得心應手,只是我還應該讓學生聯系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談談,更加深刻地明白這個故事所蘊涵的教育意義。也許效果就不一樣了。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期末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風》教學反思06-22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反思10-27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1-21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5-07
小學語文《楊氏之子》教學反思03-29
【薦】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3-0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熱】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