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是什么》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篇1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30課教學內容。本課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并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系。
一、成功之處
1. 謎語導課激發興趣。采用了有關天氣的謎語進行導課,迅速引出對新知的學習。
2.字詞教學自主扎實。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完成初讀課文圈畫生字,帶拼音拼讀,去拼音指名讀的基礎上,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上,只在重點處點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字形特點。
3.整體感知方法得當。采用關鍵詞填空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使他們跳一跳就能夠著桃子,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4.細讀文本靈活多樣。第一、二自然段時,我選取三個表現水的形態變化的重點語句,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辨析形近字。這些做法能夠巧妙地化解本節課教學難點。
5.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本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貼近兒童的語言,不斷的創設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板書設計獨特新穎。我的板書設計圖文并茂,不但用貼圖展示了水的六種變化后形態,還用四個字卡展示出它們之間的關系,起到畫龍點睛之用。
二、不足之處
1.識字環節漏掉了“躁”的教學,導致在開火車讀字卡時進行補充,占用不必要的時間,影響后面教學。
2.朗讀指導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需再凝練。
總之,作為一名教研人員長期與教師對話,能夠有這么珍貴的與學生近距離的課堂接觸,將平時積累的理論知識加以實踐,難能可貴,一節課下來,我為之感到收獲頗豐之余,體會到教學研究任重道遠!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篇2
要想教好孩子,必須自己先成為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那么語文課堂一定會是豐富的、生動的、有趣的。現將今天的課記錄幾點如下,作反思之。
一、通過教師的示范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看似平常的范讀,其實對于學生來講,至關重要,特別是面對低年級的孩子,范讀就更加重要。面對《我是什么》這樣一篇富有科學性與文學性的課文,帶領學生讀好、背好,從而愛上語言文字與科學,是本課最佳的切入點。本節課,一開始便繪聲繪色地將課文讀給孩子們,他們很快就被課文內容深深的陶醉了,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課文當中,有的還情不自禁地跟讀起來。語文教學一定要有變化,千篇一律的教法誰能不乏味呢?孩子們聽到老師讀得如此開心,也很想讀一讀。于是,在教師讀完之后,馬上安排孩子們自由讀、男女生比賽讀,課堂馬上被點燃了。誰說低年級的語文課一定非得從單個的認字、讀詞開始呢?一篇好的課文,學生收獲的肯定是多元而豐富,而不是單純地為識字而識字,識字的目的是為了讀文,讀文的目的是為了習得方法,感受語言之美,通過感受語言之美而感受生活之美,進而更積極、更豐富、更美好的生活。
二、通過學生的仔細觀察,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學習這一課時,出示了很多有關“云”圖片。簡簡單單的圖片,在孩子們的眼里卻是奇幻而五彩繽紛的。白云好像棉花糖,烏云好像黑地毯。有的好像是兩只熊打架,有的又是虎在奔跑,還有的像獅子吐出紅寶石,瑰麗的童心將普通的作品披上了童話的色彩。
三、通過師生的動作背誦,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
動作背誦,是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使用的一種背誦方法。《我是什么》一文看起來很長,但在本節課中運用的”動作記憶法“,很多學生當場便背誦了下來。這樣的方式,既適合于教師,也適合于學生,簡單而實用,可經常使用之。
一節好課,帶給學生必定的豐富的、有趣的、特殊的精神盛宴,與深刻的、富有情感的心靈感觸。常態課,亦有不一樣的精彩!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篇3
12月21日,我參加了學校舉行的“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共創人民滿意學校”的活動。這個活動在我們學校是首次舉行,當校領導在眾多積極報名者中選定我后,我的心就開始忐忑不安。這次講課,不光要面對老師,更要面對我的家長朋友們,我深知我的教學水平和能力還不到火候,還急需提高更有待鍛煉,想到將面對那么多優秀的教師,將要面對那么多熱情的家長,我壓力很大。又想到領導既然給了我鍛煉的機會,我為什么不好好把握住呢?想到這里,我卸下壓力,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準備階段。我選定好課文《我是什么》,開始認真鉆研教材,上網查看了優秀案例,之后靜下心來,認真地寫自己的教學設計,在與其他老師共同交流后又改動了兩次,并做了相關課件。開講前兩天,牛老師在百忙之中又抽出時間看了我的教學設計,牛老師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幫助,之后,我又對教案做了一定的改動,做好了上課前的充分準備。
說實話上課時我并不緊張,可能是課堂上學生求學、愿學、愛學的熱情比平時高出了很多,所以也帶動了我的熱情,緩釋了我的緊張。但是我卻帶著遺憾結課,回顧整節課有得也所有失。
一得:課堂教學程序循序漸進,學生的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能力都有所鍛煉和提高。課堂上我設計了猜謎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先讓學生復習生字詞語。通過個別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檢查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且讓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機會,盡可能地調動了每個孩子的表現欲。
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點,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是低年級訓練的重點,也是為中高年級打基礎,所以,這節課我安排和學生共同學習“沖”。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之后來說說“怎樣寫就能又正確又漂亮”,學生將自己的觀察所得全班交流,指出了在占格、筆畫、結構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之后我范寫主講兩點水的寫法,接著我讓學生自己練習,并展示了一部分學生的生字進行評議,學生從中發現了不足之處,又再度練習,提高了寫字質量。
課堂上的朗讀形式多樣,朗讀層層提高。在讀第一段“我會變。”時,剛開始學生讀得比較平常,之后當學生了解了水是怎樣變成云之后,我啟發學生“孩子們,你會變嗎?”學生無奈地搖頭說“不會”,我又說“水寶寶就會變,那它是怎樣的心情呢?”學生回答說“很驕傲、很了不起……”我又啟發“現在你就是水寶寶了,你能把它的那種心情讀出來嗎?”孩子們一下子活躍了,各個躍躍欲試,讀得有滋有味,傲氣十足。在第二段中體會“落、打、飄”的不同用法時,我先讓學生找雨、雪、雹子下來的不同動作,讓學生練讀,之后采取“采訪”的形式去和學生對話。“雪寶寶,你是怎么下來的?你為什么不打下來呢?”被采訪的“雪孩子”說:“因為我比較輕,所以我就輕輕地飄下來了。”之后又采訪了好幾個學生,我聽出了孩子們都能感受到這三個詞語的不同用法后,再次讓學生展示“既然三個寶寶下來的方式不同,那讀起來該不同了,該怎樣讀呢?”我從學生練習之后的展示讀中聽出了他們對這三個詞語的理解,也從中學會的正確使用詞語。
二得: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他就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上,我給足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在猜出謎語之后,我讓學生思考這四個謎底有什么關系。學生經過思考能回答出“云、雨、雪、雹子都是自然現象,都和水有關”,我覺得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表現得真好。可見,孩子們并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簡單,我們擔心孩子說不來,就積極地自己幫孩子們下了結論,剝奪了孩子們思考的空間,其實,只要給足孩子思考的空間,他們一樣會表現得很優秀。
三得:評價及時、多元化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在學生讀完詞語后,我及時評價“發音標準,聲音宏亮”。“普通話真標準,可以上新聞聯播了。”在展示學生書寫時,我利用展臺將寫得好的學生的生字打出,對于寫的好的來說是值得驕傲的,對于沒有展示的學生更是一個促進,他們為了也能被展示寫得更好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寫字的熱情和質量。在學生講解完水是怎樣變成云之后,我及時贊揚“你的講解真清晰,可以到博物館當講解員了。”當學生讀出雪花飄的語氣后,我近似陶醉地感慨“我感覺到了,你真是飄飄而下的小精靈。”評價及時鼓勵了學生的積極性,肯定了他的優秀所在,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成功,從而去創造更多的成功。
四得:給每個學生機會,尊重每個孩子的發展。在這節課上我盡量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于難度較小的問題,我先讓學習較差的學生回答,給多數學生以發言的機會。所以,這節課上平時不舉手的孩子也都積極地表現自己。
課堂活動雖在順利中進行,可我還是拖延了時間,沒有完成預計的學習內容。仔細分析覺得自己有好多方面都存在問題:
失一、在教學設計上還存在問題——容量太大。一節課要認讀詞語、寫字,還要講讀課文,在讀詞語和寫字過程中花費的時間較多。在講讀第一段時應該直接進入課文,猜謎和看謎底思考講解花了一定時間,導致只學了課文的一、二段。我想我在設計教學環節上還必須好好下工夫,深鉆課本,認真學習整理重難點,再根據主次備課,安排好時間。
失二、沒有抓詞語訓練。在區別“漂浮”“飄浮”之后,我讓學生練習說話,因為看到時間有限,我沒有讓學生多說,只是一個學生口頭造句。低年級也應該讓學生學會積累并會正確運用詞語。本身低年級就是訓練說話的黃金階段,抓住詞語進行說話練習。而我做得很倉促,根本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口語訓練的好機會。
失三、個人語文基本功還有待好好提高。低年級寫字很重要,教師的范寫也起相當大的作用。而我的書寫卻不夠規范漂亮。對于這一點,我自知一定要好好練習,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失四、評價語言相對單調、機械。對于學生每次的發言或朗讀,我的評價相對而言比較單調,缺乏教學藝術。有些評價語言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多學習。
失五、語文味道不太濃,朗讀相對較少。備課時我認識到這雖是科學類的課文,但還應把朗讀感受放在第一位。但真正在課堂上,講解的顯得還是較多,沒有引導學生通過多讀來感受水的變化,通過多讀來感悟語言,培養語感。這說明對語文課程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對理念還沒有把握好,還需多學習。
一課下來,感覺真是不夠理想。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我想因為有遺憾,才會反思,才會發現,才會進步,才會一直追求完美。所以,我會一直努力!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篇4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文章,文章用第一人稱自我介紹的方法,以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描寫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文中不點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成功之處:這節課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摸讀,再通過讀、說、演等各種形式,學生自由讀,教師指導讀,讀得好的同學讀給大家欣賞……使整堂課聲情并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融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朗讀而且形式多樣,充分理解課文,同時,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讀有關的句子,把自己當做那個角色,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課文,融入課文。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不足之處:個別同學還沒有完全融入課文的學習之中,可能是積極性調動還不夠。
改進措施: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篇5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我是什么》是一篇擬人的科學小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在講本課時,我不知不覺地走進課文描述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變萬化的“水”,通過課件讓學生看到了先乘著陽光到空中飄浮,連片成云;遇冷凝結,變為雨,變為雹子,變為雪;落到地面,就在“家”中睡覺、散步、奔跑、跳舞。
教學中,我喜歡云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我抓住了“落、打、飄”三個動詞來感受它們的不同特點,讓學生邊讀加動作表演出來。同時又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詞的準確。然后滲透到感情朗讀上。我又讓學生讀雹子、雪的句子,通過對比體會雹子的力度,雪的輕柔。因此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融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最后,在課程結束之際,我又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有關科普方面的書籍,使學生的課堂所學得以延伸。當然課堂也有不足之處,個別同學還沒有完全融入在玩耍之中,可能是積極性調動還不夠。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是還可以滲透一些課外小知識。
總之,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篇6
《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文篇幅較長,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需要采取多種形式來指導朗讀。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由于是第二課時,復習詞語導入,上節課已經認識了自然界中的魔術師。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狀態變化,最后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
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云”,引導學生看課件“云”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云的變化過程。接著問看后的感覺,讀出美感。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進行動作演示,學生能直觀地體會這三個動作的輕重從而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在過渡到下一段中引起學生好奇,我還會變出什么?借助多媒體引起學生注意學下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我采取范讀的形式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通過表演形式理解朗讀,活躍課堂。最后,是水的性格變化。
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采用女生讀溫和的“我”,男生讀暴躁的“我”,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順勢積累反義詞。課文中反復出現“有時候…有時候…”這樣的句式,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朗讀課文有一定的收效:在朗讀過程中,學生逐漸理解了課文內容。精心的課文設計,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在整堂課下來沒有完全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這是一堂不夠理想的匯報課,卻讓我從中受益很多: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語言,還要有豐富的表情與學生融合。
通過繪聲繪色的肢體語言讓學生體會語言的豐富,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課堂結束時也接受了組里老師的意見,平時多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吸取經驗,將教學落到實處。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加強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篇7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本課我試圖通過指導觀看圖畫、動作演示朗讀等,使學生的情緒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把有趣的東西學得更有趣。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抓住重點句子和段落。注重用言語描述、圖片欣賞、生活體驗讓學生有感受地朗讀。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有體會地去感悟朗讀的技巧,比如在指導朗讀“有時候我穿白衣服,有時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這一句時,我先帶著學生欣賞美麗的云圖,讓學生自己說說看到的三幅云圖:白云、烏云、彩云,學生自己感受到云的變化,云的美。我又把云兒說成是愛漂亮的小姑娘,讓他們把云兒想像成愛漂亮的小姑娘,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那種美,那種快樂,讓他們感受到讀這一句時應有的感情。
本節課在理解課文時,我始終以“水這位魔術師”來引導學生讀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點詞語來體會水的不同變化,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云”,讓學生理解云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調動學生的興趣。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動作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并根據板書及時總結,梳理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讀懂了我是什么。最后,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采用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來學生對文本理解更加透徹。
不足之處:寫字指導倉促,個別學生對生字掌握不是特別熟練。自習課上需要進一步指導,以便學生徹底掌握,不留教學死角。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篇8
今天,我進行了《我是什么》教學。這是是一篇擬人化的說明文。課文以“水”為敘述者,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了水在不同條件下的不同形態以及水給人類帶來的好處與壞處。課文處于“邊讀邊想學習課文”這一單元,因此借助文本,創造學生自主閱讀的平臺,繼續訓練“邊讀邊想”的閱讀能力。
整篇課文的語言雖然生動活潑,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但是生字讀音中所涉及的后鼻音、三拼音較多,字形也都比較復雜,因此要在朗讀中不斷鞏固字音,在觀察實踐中訓練寫字能力。對于課文中所涉及的關于“水”的各方面知識,學生的學習不是以零為起點,知識的儲備一方面來自于生活實際,如下雨、下雪等。在教學中,估計學生的知與不知,集中課堂教學時間擴充學生的“知”,彌補學生的“不知”。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我上課時在加強朗讀訓練時,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理解動詞“落、打、飄”。通過讀、說、演等各種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層意。通過教師范讀,大大激發學生朗讀興趣。通過學生的自由讀,教師指導,再由讀得好的同學讀給大家聽,使整堂課聲情并茂,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也變成了“水”。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篇9
《我是什么》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自然現象的科普文章,題目以問題的形式出現,能夠引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孩子們通過閱讀,不難猜出謎底。但是這種神奇的自然現象,卻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失為一篇好文章。在教學完這一課后我的感受很多,雖然有一些優點,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下面反思如下:
一、優點:
1、猜謎激趣。課前,我給孩子出了一條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孩子們一下子就猜出了是雨。然后我接著說:“謎語有長有短,我們剛剛猜的是短謎語,而今天的課文卻是一則長謎語,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猜。”這樣,孩子們帶著任務讀,對課文也有了興趣,整個學習過程就變得更積極,更主動。
2、通過多媒體手段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例如:在指導朗讀“有時候我穿白衣服,有時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這一句時,我給孩子們欣賞美麗的白云、烏云、彩云三幅圖片,讓孩子們通過圖片感受到云的變化,云的美。從而讓孩子們讀出快樂的語氣。
3、注重知識的滲透。在說到彩云時我給大家介紹彩霞、朝霞、晚霞。在介紹水的變化時我抓住了重點的動詞,因為雪很輕,所以用飄,因為雹子很重,所以用打。通過欣賞圖片,又讓孩子們了解了許多水溫和和暴躁的另一面。這樣學生很感興趣,又能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也對新知識產生向往之情。
二、不足之處
1、沒發揮范讀的作用。我在朗讀指導中注重了言語描述、圖片欣賞、生活體驗對朗讀的指導作用,但回過頭一想,老師親身的示范很少,雖然小朋友們有體驗,但老師如果能起個示范作用,能讓他們更好,更快地掌握朗讀的方法。
2、沒有設計出很好的隨堂練習。整節課老師和學生其樂融融,相互交流,探討著“我是什么”,學生也很主動。但沒有進行語言訓練是我這一節課的遺憾。因為語文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運用。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篇10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并通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我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
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后,自然地猜出是“水”。接著拋出大問題:“我”會變成什么?學生能夠按照課文內容回答,品讀水的變化:先學習描寫“汽”和“云”的句子,再學習描寫“雨、雹子、雪”的句子,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
“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
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第三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充分利用課件觀察看見什么了?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狀態。以讀代講,讓學生把對這段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體會不同狀態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最后,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系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讓學生課后觀察水在生活中的變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節約用水,并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小衛士”的活動,幫助、監督身邊的人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
但是在指導有感情朗讀時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只叫了幾個學生單獨讀句子,分組讀,男女讀,齊讀較多,沒有變換更多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嘗試著也讀出這種感情,也就不了解他們真正的朗讀情況。語言方面用詞不夠貼切嚴謹,需要加強,教學生字部分,因為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忽略很多環節,總之,與最初的目標定位相距甚遠。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篇11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識性課文,課文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樸素而生動。本導學案設計根據兒童觀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點,以孩子普遍喜歡的謎語導入,在教學過程中盡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總結、體驗、感悟。力求做到少講多讀,用不同語速、語氣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從二年級孩子喜歡猜謎語、做游戲的特點入手,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把學生帶到課文的猜謎情境中,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依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在識字環節,我重點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通過參與自主識字、創造性識字、賽讀識字等,真正成為識字學習的主人,提高識字的效率。教學中,在學生仔細觀察、發現規律的基礎上強調練字,發揮教師示范引領作用,抓住重點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
本課設計是讓學生得到充分信任,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自主學習,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的作用,進而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合作學習及主動探究的意識。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還讓學生聯系生活,更進一步了解了水的用途。同時通過直觀課件的幫助和教師情感語言的渲染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在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個性化的朗讀和表演,課堂效果好。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通用11篇)】相關文章: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3-29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5篇03-15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5篇)04-22
《我是什么》教學設計及反思04-06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22
聲音是什么教學反思04-22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05-18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05-17
聲音是什么教學反思05-15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