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3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景陽岡》是五年級第五組課文的一篇閱讀課文。教學開始我就播放一段錄像,讓學生直觀感受水滸憨憨的高大形象。在授課時,我先讓學生理清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這個問題以后,便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你覺得文中哪些內容寫得最精彩?學生異口同聲的說:武松打虎。
我順勢就開始了本課最重要的教學要點“武松打虎”,然后又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劃出武松打虎的動作,在旁邊寫感受。學生很快就找到了“閃”、“揪”、“按”等動詞。再通過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畫面,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武松的豪放、倔強、勇敢、機敏的英雄形象。當賞析完這段精彩內容后我又問學生: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與打虎有什么關系。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落在抓住關鍵語句感受武松人物形象上。我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品讀課文,邊讀邊寫批注,體會人物性格。
學生找到了很多有關武松語言、心理、神態的句子,通過全班交流,集體講讀這些句子,學生對武松的性格特點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通過此次教學,我認為,將激情地、設置懸疑的語言置于濃郁的情感氛圍之中,能喚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切感受。學生的感情一旦進入精神層面,人物的形象就會在他們的心中就鮮活起來。學生只有理解了課文內容、領悟了思想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才能走進文本、感悟文本。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草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語句流暢、優美、動人,情景交融,令人情不自禁想美美地賞讀一番。本學期的第一課就是《草原》。課堂上,我覺得學生要么讀得太空泛,要么讀得放不開,壓著嗓子太過輕幽了,所以我便索性范讀了。由于我在范讀中聲情并茂,感染了學生,因此很多學生在朗讀中也像我那樣充滿深情,女孩子的個人朗讀也很成功,能打動人。滿意之余,我又遺憾地發現,男生在帶動下也極力向老師、向讀得好的女生靠攏了,丟失了個性特色,一副“娘娘腔”,聽著很別扭。此時,我立刻覺得這樣可不行,咋能讓我班的男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失去男孩的灑脫與豪爽呢?俗話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文章,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人的感悟肯定不一樣,讀法也肯定是不一樣的啊。于是,我立刻提示讓他用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來朗讀,而此時他反而顯得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他從最初的“耳濡目染”開始,已經形成了定勢,不知換個方式怎樣才算好。我便出示遼闊的草原、蒙古族摔跤等圖片,并請感悟能力和朗讀水平比較好的男生作示范,讀出自己的個性理解來。并給予了他們自由個性練讀的時間,這才有所好轉。
經歷這一事件后,我更深刻地體會到,范讀的確有其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在指導學生讀正確、注意適當的停頓、恰當表達語言思想感情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語文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因為語文課文包含了各種有趣的知識。其中刷子李就是我們喜歡的一篇課文。在這里,我們學大語文教師,就針對課文的學習,為大家總結出來了。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緊緊抓住課前閱讀提示進行組織教學的,“熟讀課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兒,作家馮驥才又是怎樣寫出他技藝高超的。再把描寫最精彩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表達的效果!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很快地找出了第5自然段,作者通過動作和效果描寫,較好的表現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藝。學生通過再三再四地讀和體會揣摩,理解了刷子李粉刷墻壁如藝術創作,藝術表演一樣,那樣出神入化、嫻熟的技藝,令人驚嘆,令人稱奇道妙。
于是,從“情景”、“效果”這兩個正面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藝后,我拋出了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還要安排曹小三呢?是不是多余的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再去瀏覽課文,劃出曹小三的相關語句,填一填描寫他心理活動的詞語,學生發現作者安排“曹小三”這個人物有著特殊的含義,對主要人物起襯托作用,穿針引線和見證者的'作用,這樣文章的寫作手法也就表現出來了,實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在上面文章中我已經為大家帶來了分析整理。希望你在學習語文課文的時候,參考利用我們學大專家總結的知識,記憶更多的知識點。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上完了《憶讀書》一課后反思如下:本篇課文體現了北師大版教材的教學特點——學生的自主意識強。
本課教學由學生自己根據“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提出三個問題學習課文,這一教學設計較難,學生操作起來較難。因此我充分發揮課堂上學生質疑的優勢,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又盡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明確,作者取得的成就離不開讀書,正因為讀過很多的書,作者才能成為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
但因為本課涉及的名著較多,學生對名著的內容了解不深,因此我課前布置了搜集資料的作業,這就為學生拓寬了知識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我認為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制定是比較準確,但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三個問題上的順序上注意一下,應該為讀書好,所以才要多讀書;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對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讀書感受,沒有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體會作者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盡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指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
再者要將語言文字訓練放在首位,不能忽略學生的品詞析句訓練,這樣才能有效地進行朗讀指導。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早》是一篇游記散文,課文還是比較短小,語言樸實,課文從三個方面講述了游三味書屋時的見聞以及感受,分別是三味書屋的陳設、蠟梅花開得早和魯迅“早”的小故事。
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分段。(1)為一段介紹了時間、地點、事件,(2-3)主要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4-8)為魯迅的故事。
在教學第2小節時我重點圍繞“還沒進門,迎面先撲來一陣清香……蘭花卻還要遲些日子才開”展開,讓學生理解作者未進門先聞到清香的驚喜,并通過反復的朗讀明白昨天被這不知名的香味所吸引決心要探個究竟的心理活動,也是為下文教學揭開香味鋪墊。教學第3小節時,我組織學生找出方位詞及對應的陳設,畫出平面圖,再對應課文上的插圖認識理解。
第4小節是過渡段,指名讓學生回答照應前文的'香味并引出下文描寫蠟梅花。在欣賞蠟梅花時讓學生找出蠟梅花的特點,即花開得多,開得早,開得美,開得香。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臘梅花的高貴品格。此后學習魯迅的小故事,圍繞“魯迅遲到的原因、遲到迫不得已、默默刻字”體會魯迅的優良品格。在通過課后習題3理解到作者花筆墨寫梅花的意圖是以花喻人。
課文內容較為清楚,大部分學生也能理解,但我在教學上的銜接不夠協調,教學環節上不夠流暢,比如教學完蠟梅花這一段該如何回到魯迅書桌上,仍需加強對本課的研究。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獨特的城市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贊美與向往。在“世界各地”這一主題單元中,由于我已經帶領學生從中國西安的秦兵馬俑走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再走進音樂之都維也納,在前面兩篇文章的學習基礎上,我打算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初讀,我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當我問:“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懂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給你自己選擇,你最想用什么方法來學習?”教室里一下熱鬧了起來,大家熱情高漲,興趣盎然,有的說想小組賽讀,有的說想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有的說想打擂臺賽,最后大家統一意見:采用小組比賽和個人擂臺賽這兩種方式進行。結果學生學得認真,效果比平時教師引導學的好得多。
第二課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習,學生更有一種主人翁之感,每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去,就連平時很少發言的`一位學生讀了第三自然段后也發出這樣的慨嘆:“太有意思啦!可惜我沒能在這座城市生活!边@兩節課,我和學生都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度過,正是因為我在課堂上實現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選擇學習內容,尊重學生閱讀中的獨特感受,讓個性化之花盛開在閱讀教學中。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7
課本劇表演,讓精彩個性飛揚
一、重興趣激發,架設情感橋梁
本單元的課文《將相和》《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情節生動精彩,故事內容豐富,適合同學們通過設身處地進入情境之中地去感受。課本劇表演就為學生和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橋梁”,教師就要激發他們表演的'欲望,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
二、重課文理解,發揮指導作用
課本劇表演為理解課文服務,課文內容理解又是表演的前提。課堂上,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帶領學生走進課文,熟悉情節,揣摩語言,了解人物性格,深化主題,升華情感。
三、重籌備過程,體現分工合作
同學們在充分熟悉課文后,教師要鼓勵他們人人參與,自由組合,確定分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集思廣益,相互合作,積極籌備,認真排練,這是培養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契機。
四、重氛圍創設,獲得情感愉悅
教師要創設表演的課堂氣氛,課前布置好教室,讓學生化簡妝。以小組之間的競賽形式,組織評委會、助威團,現場打分,設置最佳表演獎、最佳編劇獎和文明觀眾獎等獎項,讓學生在表演或欣賞中良性互動,自然融入課文的情境。
五、重多元評價,提升審美能力
評價要多元化,鼓勵學生自評與互評,引導暢所欲言:可由演員談“演后感”,也可由觀眾談“觀后感”。教師要適當點評,重點指出成功之處和努力的方向,培養學生自我認識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8
幾年前,我曾被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所感動過,沒想到這學期期末教學《灰椋鳥》一課的作者竟然是歌曲中所描繪的主人公,一個因找白鶴而失去寶貴生命的年輕姑娘徐秀娟。為此,我對這一課的內容尤為喜歡,自己研讀幾遍后,對作者的'文采佩服三分,才二十出頭的姑娘,洋洋灑灑的文字中透露出那種大氣與靈氣,如果她還健在,不知有多大的作為!可惜英年早逝。
這一課我力抓“壯觀”與“觀賞”二詞組織教學;议xB歸林效果到底如何,作者如何緊扣“壯觀”來描寫場景,我讓學生充分的閱讀,提出自己的看法,把見解寫下來,再進行閱讀,反復的讀,與反復的悟讓學生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事實證明這一節課效果不錯。
看來每一篇課文都有其獨特點魅力,在教學中,要善于捕捉這些文章的獨特之處,結合自己的理解,讀悟出想法,才能與學生交流。我常想一篇課文為何不同的人閱讀就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如何能讓學生在正確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獨特的悟呢?因此,教師應在宏觀上把握課文內容,把微觀上的問題交給學生,相信他們有能力進行自讀自悟!痘议xB》這一課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這一點。學生只有常常進行此方面的語言文字的訓練,才能提高自主閱讀能力,高年級的語文教學更加要求語文教師要對文本的大把握,而摒棄繁瑣的字詞分析,把這些繁瑣的事都交給我們親愛的學生去吧!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9
《語言大師》是一片學生習作,文章淺顯易懂。這次,我通過本科的教學實踐活動,希望達到的預期目標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語言積極性。通過教學,我覺得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得失;
1.教學設計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根據本可語言淺顯,內容通俗的特點,我在教學上設計了由理解奶奶的老話入手,進而深入到學習概括節意,體會文章詳略得當語言生動的特點,最后用搜集到的老話模仿小作者的寫法練習寫話。整個設計設計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理解到學習,最后運用,全過程比較流暢。學生的學習也隨之水到渠成。
2.強調積累運用,注重讀寫結合。
文中的老話通俗易懂,通過理解收集,能引起學生對老話的`研究興趣,對民俗文化的研究興趣。在運用中,針對一個情況用上一句老話,既深層次的理解了老話,有恰到好處的練習了寫作。這樣做,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作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較好的選擇了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借鑒對象和創造依據,及時有效地進行摹仿和創造性練筆。這樣,對于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當然,在教學實踐中,本科的教學仍有不足之處。在處理如何理解小作者語言生動豐富時,對于“嘮叨、冒、鉆”這三個詞理解,未能落到實處,有些“蜻蜓點水”?偠灾,通過本次教學實踐,我又一次得到了鍛煉。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會有長足的進步。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一、充分相信學生、充分相信學生
首先要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他們有時間交流,有時間動手,有時間討論。提出問題之后,我為學生留出了較為充裕的思考與實踐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多種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們在互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二、充分挖掘學生們的`潛力
每個學生都是一只“潛力股”。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多次嘗試,并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優化。要讓學生理解“只有老師和接到通知的學生都參與到打電話中,所用的時間才是最少。”這一點并不難,難的是實踐證明學生有很大的潛力。在比較、交流中,學生們的思維活躍了,方法優化了。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的鑰匙。
三、預設與生成間的矛盾
每次課前我總會認真的去備課,但課堂上總會有生成,也因此留下了許多的遺憾。今天的課堂也不例外。課剛開始,學生洪就想出了最節省時間的方案,我不打算回避,,順著他的思路往下講,可是這樣一來一般的方法就沒有展示,需不需要回頭呢?這樣一來時間也非常緊張,于是我立即調整教學,舍去了那一部分。有得必有失,在課后的交流中,有同事建議我應該再多展示些學生的方案。哎,預設和生成永遠也劃不上等號,但我想只有認真、充分的去預設,才能生成更好。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烤鴨》公開課教學結束了,唯一想說的是完善自身的學習開始了。內心深處知道自己要學習的很多,也非常感謝劉主任和徐麗老師中肯的評價,我對自己的表現是不滿的.。
一片段課的設計
上課前,對于這節課的設計,我也一直是糾結的,徘徊在到底是只講掛爐這一種烤制方法還是兩種都要出現。
二重點不突出
片段課的定位不準,想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顯然這樣既耗時,又造成了不能足夠的突出本課的重點。設計的問題指向性不明,讓學生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去回答問題,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我的設計原本就有問題,沒有摸準片段課究竟要解決的是什么,想讓學生學的是什么?傊,語文課真的缺少語文味,站在臺前刻意的表現冷靜反而忽視了自己該關注的到底是什么。
問題太多,不想做口的巨人,還是行動吧,唯有學習,才能更新理念,拓寬眼界,才會從過去的老路中走出來。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在教學《水》這課時,我采用緊緊圍繞“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边@句話展開。課上下來,我對孩子們還是比較滿意的,不僅僅是他們在課上的表現,同時也因為從孩子們行為習慣上已經展現他們對水的珍惜。但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一、教學重形式沒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個教學緊緊圍繞“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边@一開放性問題展開,但在教學過程中,這種開放沒能起到實質的效果,課堂始終是我拉著學生在走。課堂中生成的資源也有很多,但我還是迫不及待地把他們往前拉,生怕下面的內容來不及,所以很多地方感覺沒說透,學生也有點意猶未盡。
二、沒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遷移指導
例如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久旱無雨的快樂時,我設計了如下問題:假如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你會怎樣?同學們雖然能感受到孩子們的那份歡快,但卻無法明白他們為何如此歡呼雀躍?因為雨對他們而言,實在太平常。因此,他們在讀書時,雖然讀出了孩子的快樂,但那份快樂卻不夠獨特,不夠珍貴!事實上,如果我能對教材進行多一點地深入,就可以將這樣特殊的情境進行遷移,把學生平時對大海的渴望和這個山村孩子們對水的渴望進行類比,我相信課堂上他們的反應一定更真實,更強烈。
三、課堂氛圍還不夠活躍,指導學生的朗讀還有些流于形式,沒有將指導真正落到實處,孤立了教法與寫法的結合。
本課的最后一段是全文最感人的.一段,作者把那一勺水帶給四兄弟的美妙體驗表現得淋漓盡致,細到每一個毛孔,每一根血管。品讀本段,不由得為作者出色的細節描寫深深打動。作者抓住一個“滑”字把一勺水從臉到胸和背再到大腿和膝蓋最后到腳板的美妙體驗一一傳達,這份美妙激發了身體里的每一個毛孔,每一根血管。這種感覺是越來越強烈的,因為身體實在太需要水了。如果在朗讀時能通過分層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讀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這份對水的強烈渴望,教學目的在朗讀中得到了強化,可謂一舉兩得。此外,在朗讀中教師應及時質疑:為什么“滑”這個動作會重復出現三次呢?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從而在課堂上,將教法與寫法巧妙融合,讓學生明白:在寫作時,我們一般是不重復用詞的,但有時為了強調自己某種特別的情感時往往會進行重復用詞。而文中的作者,則是在強調這一勺水的珍貴所帶給他的難以描述的舒暢感受。寫法也在潛移默化得到強化。
看來好的教學設計必須經過反復的推敲和思考才能出現更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要下功夫。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望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語言雋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經過反復研讀,我將課堂教學聚焦“望月”,以“情”貫穿全文教學。通過品讀“我”、詩人、小外甥眼中的月,體會“我”對月的贊美,詩人眼中月的多情,小外甥對月的喜愛,感受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望見的月亮也就不同了。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心中就有一輪怎樣的月亮。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闭n文的教學思路還比較清晰。
教學中,我注意了情境的創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分角色賽詩、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了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月下江景是迷人、恬靜的,表達了作者由衷的贊美之情。小外甥與“我”賽詩的情景,是緊張而生動的。小外甥自信而聰明,“我”是沉著穩重。聯系生活實際展開對“我們”眼中月的想象,是生動有趣的。把握了課文中的一個個情境,學生能入情入境地與文本對話,感受“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的含義。
一、學生順流而下,教師隨彎而轉。
在學習“月光”這一段時,原先的教學設計是在聽讀欣賞后,學生先自由練讀,再交流自讀感受,最后再配樂集體品讀。
當第一個學生交流時,讀到了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弊x得挺不錯,卻說不出好在哪里。經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體會“安詳”的意思和朋友來時的心情。再讀這一句時,學生們讀得很有味兒,并順流而下,自然地一直讀了下去,把這一段都讀了,讀得也還不錯。
這一讀,把原定的逐句評析的教路打斷了。這個突發的情況使我意識到,字斟句酌的品讀方法,不合我們班這群男孩子的口味。要整體讀,有什么不好呢?于是,我利用解決學生問題“剪影為什么會伸展、起伏”的機會,讓學生再次欣賞月色圖,再次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整體品讀,最后才回到第三個教學環節——配樂品讀,學生果然一次比一次讀得投入、動情。
二、學生節外生枝,教師激趣延伸。
在品讀外甥語言時,原先的教學設計是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品讀外甥的語言,體會小外甥幻想的獨特和優美。通過細讀第十九自然段,體會外甥愛觀察的特點;通過對改造后的課文插圖(課本插圖上的月亮在小外甥的背后,這樣的畫面對體會小外甥望月的專注不利。)中人物眼神的觀察,體會小外甥愛月亮的情感。沒想到,第一個學生談自讀感受時說:“我覺得月亮像眼睛的比喻不美,天上只有一個月亮,天只有一個眼睛,哪兒美呢?”
節外生枝,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稍稍停了停,穩了一下神之后,首先讓全班學生為他向課本提出挑戰的勇氣鼓掌;接著了解到班上有不少人贊同它的說法,讓他做組長,帶著這些學生在課后研究這個問題;還發動不同意他看法的'別一部分同學,也組織小組,與他們展開辯論。那個學生很有成就感,全班同學的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激發。將這個突發事件處理過之后,才又回到賞析外甥幻想的教學環節上來。
三、學生歪打正著,教師順勢而上。
在演讀外甥的“幻想”,放飛學生的想象這一環節,原先的教學設計是,先由師生演讀課文,再讓學生續編小外甥的童話,最后讓學生放飛想像,表達自己對月亮的獨特感受。
第一,學生上臺與老師一起表演時,并沒有把自己看成文中的小外甥,在老師問他“你覺得月亮像什么時”,直接說出了自己對月亮的幻想——像變形蟲。
這一來,又一次打亂了我原定的教路。當時,我想:也許是這個學生特殊了一點,再問一個試試。沒想到,越問,學生說得越好、越多。整個環節原定的三級跳,學生一步就到位了!原來一直擔心教學時間不夠,沒想到教學時卻有余了。真是歪打正著。
這是怎么回事呢?竟出現這樣令人驚喜的情況?課后,我想了又想,估計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可能有這個幾個:第一,通過“月光”、“古詩”的沐浴,學生入情入境,加上我“沐浴著眼前的月色,吟誦著古人的詩篇,你們不覺得有點美中不足嗎”的引導,學生已經將自己融入了月色與詩境之中,自然的像小外甥一樣,用自己的心靈來說話;第二,在賞析外甥語言時,對那位節外生枝的學生又是“封官”,又是發動全班參與,給足了“面子”,求異求新的種子在這兒已經種下;第三,那個歪打正著的學生,得到了“詩人”的榮譽證書,強烈的刺激引爆了學生幻想,他們競相展示,靈氣四射,把老師為他們精心設計的坡度和階梯丟在一旁,直奔教學目標的終點。
本次教學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機智的調控能力。今后的課堂教學,還要多實踐、多反思,深入研讀文本、了解學生,開發有效性問題,靈活運用教學機智,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通過自主體驗與感悟,得到最大的發展,實現真正有效的教學。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05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3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2-23
五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教學反思11-01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3-09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2-10
五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教學反思11-01
五年級下冊語文刷子教學反思12-23
五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教學反思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