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學反思(精選2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鳥的天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1
《鳥的天堂》是人教版第7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經典課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
重點和難點:
本文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學難點是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語句。
教學反思: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帶起整篇課文的學習。首先,在課文的整體感知階段,要求帶著問題默讀課文:作者和他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為什么?學生通過默讀,通過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以上的問題。當以上的問題解決后,文章的結構和脈絡基本上就已經清晰了。另外,在整體感知過程中,我還穿插對意義段的教學,由于學生是通過自主思考和討論得出以上問題的答案,所以,在嘗試提問學生關于分意義段的問題的時候,學生都能夠正確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課文重點和難點的過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問題,層層深入的方法。根據課后練習,提出問題:我有一些問題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如,課文里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呢?先讓同學們討論“鳥的天堂”和鳥的天堂的區別,再引出“鳥的天堂”(大榕樹)之所以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從課文里面找出能體現大榕樹的特征的相關語句,并通過感情朗讀、講解等方式,發現和感悟大榕樹的特點;另外,在“鳥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鳥有什么特點呢?我也通過讓學生自主發現,自由發表意見,自由說出理由來想象鳥兒在“鳥的天堂”里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最后,讓學生說感想,說說他們對“鳥的天堂”的感想,提出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去“鳥的天堂”旅行,你會怎么做?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回答,再次感受“鳥的天堂”的美。
總的說來,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能夠改變以往經常發生的“牽著走”的情況,能夠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因為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自己的,內化的,而從課后提問和課后習題的反饋情況來看,這種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學生真正學到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不是被硬塞進去的。不過,由于這篇課文的教學過于注重這種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讀,以及對某些重點句子的體會。對于文章作為游記的寫作順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磥恚诔浞终{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其他必須的教學程序,否則就會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屬于課堂調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強的地方。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2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課文描寫了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葉茂,眾寫歡樂歌唱。作者巴金以樸實優美的語言贊頌了這自然景觀。首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網絡這個信息渠獲取資料、運用資料,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時代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沖擊著我們的生活。教學要創新,首先要緊隨時代步伐。在學習課文時,學生不僅渴望了解作者,更想身臨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樹、那鳥。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課堂教學插上了翅膀,學生的實踐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得以不斷激發。其次,課文課程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影響。
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師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語文課上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文本身就有語言形式上的美,并從中可以展開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結合生活實踐受到沒的感染,培養了審美的情趣。這節課中學生感受到了動物間以及人與自然間的和諧統一的美,感受了巴金飽滿的情感,培養了發現美、感受美的樂趣。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教學中將學生引入了物我同一的境界。我既是樹,你既是鳥,樹鳥相互欣賞,形成整體。最后,在課堂中倡導學生充分朗讀,自主體會,獨立創作,力求體現主動參與,合作互動的教學境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但由于教學時間調空不當,致使學生在讀文時讀得不夠充分,后面的自主感悟、換位整合沒有充分展開,使學生未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今后,我應倍加努力鉆研、探索、提高自身素養。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3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課文描寫了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樹枝繁葉茂,眾鳥歡躍歌唱。作家巴金用樸實優美的語言贊美了大自然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境界,讓我們的心不由顫動,讓我們的情為之動容!帶著美好的夙愿,我開始了新的探索,想讓這樣一篇經典的文章同樣煥發新的活力。
一、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真正活起來,讓朗朗書聲伴隨課堂,這也是我這節課比較突出的地方。語文課程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所以我們的教學研究必須不斷創新。老師要發揚自己的教學個性,學生要萌發自己的個性意識,課堂教學就要創設個性學習的天地。其主體參與,合作互動設想是:小組生生互動,集體師生互動;積極探討中提高學習能力,自然滲透中培養人文素養。
二、在教學結構上,注意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
整個教學過程,采用了變序的結構。從結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在速讀全文后,我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騙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為什么前一個“鳥的天堂”要用引號?這些問題,力爭起到從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著,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為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三、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把質疑問難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初引導學生質疑,在析疑、解疑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同時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并注意啟發學生讀的欲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3.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運用了多媒體手段,體現了文字與形象的結合。例如,研讀“群鳥紛飛”這一部分時,教師動情的介紹群鳥紛飛的情景,然后是播放課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接著讓學生談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語言,最后為畫面配解說詞,在這樣的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幾許的遺憾,使我深刻認識到教學中細微之處是課堂,上完這堂課,這一環節深深印在的腦海中,就是學生板書時,寫字不規范,然而我沒有指出,孩子們不良的習慣不正是我們沒有及時地去糾正造成嗎?在今后的教學道路上我會一如既往的堅定信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4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記述了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贊美。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組的第一篇課文,而本單元組的訓練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因此在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在學生明確了大榕樹和眾鳥的特點把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第二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帶著“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的特點的,哪些句子寫得好,為什么好”的問題,細細品讀課文,體會寫法的。
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以讀為主,讓學生把心放進具體的語境中,邊想像畫面邊體會情感,抓住關鍵的字詞,讀出感受,讀出滋味,然后是師生評價,評價后結合體會再讀再悟,使讀的層次逐步提高,在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言語、情感的能力也隨之提高。
另外,在本課的學習中,還注意了讀與寫的結合,在領悟作者抓住榕樹特點進行靜態描寫的方法后,進行了遷移訓練,學習作者的寫法,口頭描述自己喜歡的一種花草樹木。在領悟作者動態描寫群鳥歡騰的熱鬧場景后,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描述可見同學們的活動——這些訓練隊直到孩子的寫作能起到較明顯的作用。
本課的拓展練習,雖然之設計了一項,但這次拋磚引玉,卻體現了多元化的原則:學生可以從環保的角度談認識,也可用上本節積累的語言,也可學習本課的表達方式,因此呈現的果應是開放的,多元化的。
但是,理想和現實永遠是有差距的,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1、再以讀促悟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參差不齊,所以,感情朗讀的水平也參差不齊。
2、由于這節課的目標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所以在體會方法的實際操作中,工具性的分量有點重了。
3、拓展練習的開放性較大,所以學生寫出來的東西面面俱到,層面很淺,倒不如專門落實積累或學習表達一個方面更扎實。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5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文質兼美,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好;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細膩、生動地描寫方法。
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要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在朗讀中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在閱讀中升華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通過品詞析句,學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美好嗎?能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嗎?但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們的表現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們通過對重點詞句的朗讀、品悟、分析,不僅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層次,還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具體描寫傍晚時高大茂盛、充滿生機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紛飛的景象。整節課有兩個探究環節讓我最感動。
探究一:“為什么這里會成為鳥的天堂?”問題剛一提出,小手如林,一生說:“這里枝葉茂盛,環境美麗,適合鳥兒生活。”一生說:“這里安靜,鳥兒喜歡這里!薄斑@兒有水!边有一生答道:“這里的農民不傷害鳥,鳥兒在這里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甭犃撕⒆觽兊幕卮,我深感欣慰,也感到驚奇:四年級的孩子的想象力并不比六年級的孩子差,對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了,盡管語言表達還不夠完整,但說得很有道理,大榕樹枝繁葉茂,為鳥兒提供了生存基礎,這里的人們又不許人捉鳥,使鳥兒得到了保護。因此鳥兒能夠在這里安家落戶,棲息繁衍,生生不息,所以說這棵大榕樹就是鳥兒的家,鳥兒的樂園,鳥兒的天堂。
探究二:在充分朗讀課文后,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提出不懂的問題進一步交流。有學生提出:“為什么課文最后一句話中第一個‘鳥的天堂’加了引號,第二個沒有加引號?”通過討論,學生們體會到文中出項的幾次“鳥的天堂”意思并不一樣,加引號的“鳥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話,指天馬河上的那棵大榕樹,而不加引號的的“鳥的天堂”是因為作者親眼見到被人們譽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后,鳥兒們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樣,所以在作者的心里,大榕樹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聽著學生們的討論,我深有感觸:永遠不要小看這群孩子,他們的內心豐富多彩,他們的想象千奇百怪。他們有對美的渴望,對美的向往,小小的心靈更容易被文字編織的優美所感動。在對文學作品欣賞、表現和創造的過程中,他們接受美的熏陶,提升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文學帶給孩子們恒久的心靈關懷,為孩子們的生命抹上了明媚的精神底色。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6
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這是很多老師所頭疼的,然而在《鳥的天堂》這堂課的學習活動中,我班的學生學的特別投入。這是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一堂語文課。
首先,我通過引導談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天堂”是什么樣子的。聽到這個話題,學生們顯得很興奮,都舉起了小手。學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美好”、“天堂是幸福的”……等學生稍平靜了一些,我說:“我想小鳥在天堂里一定也過得很幸福很快樂吧!”同時我板書了課題《鳥的天堂》。讓學生讀了課題之后,我進一步引導:“讀了這個課題,你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稍做思索,又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問題:“鳥的天堂”指什么?“鳥的天堂”是什么樣子的?“鳥的天堂”在哪里?“鳥的天堂”里有什么?鳥在鳥的天堂里過很快樂嗎?“鳥的天堂”是怎樣形成的?……
在解答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完成自己能解答的問題。有些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回答說:“鳥的天堂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樹”、“鳥的天堂在廣東省新會縣環城鄉天馬村前的天馬河中”、“有許多鳥在鳥的天堂里過著辛福快樂的生活”……有些問題學生能合理地做出解答,有些問題學生回答不夠全面。對此,我把學生提出的問題稍加整理,然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文中找出有關語句,經過小組合作討論,全面、合理地解答問題。
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學生解答問題的欲望非常強烈。于是,學生帶著問題開始閱讀課文。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學生讀得非常認真,非常投入。有些學生獨自閱讀、獨立思考,有些同學閱讀課文再討論交流,合作學習。只見學生一陣是讀書,一陣是用筆在書上點點畫畫,找出了有關詞句,一陣又是默默思考;有的學生在書上相互指點,有的在滔滔不絕地陳述著自已的觀點,有的在補充他人的敘述,也有的在爭論著……
時間一分分地過去了,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思考、討論問題、到組織語言,解答問題,每一個環節都做得那么認真,那么投入。
最后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在老師或同學們的補充幫助下圓滿地解答了每一個問題。
就這樣,通過學生的問、讀、想、說,基本上理清了文章的主脈,把握了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這堂語文課,學生學得如此投入。
通過對這堂課學習的反思,我對語文課的學習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德國教育學家福祿貝爾說過:“兒童有著強大的驅動力,教師的任務是管理和引導學生,把他們的驅動力用于值得從事的活動中。因此,教師應當為他們自身活動創造環境”。
首先,教師要善于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談話,激發學生的這種強大的驅動力,培養學生學習情感!疤焯谩边@個話題,是快樂的話題,是美好的話題,這也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從說“天堂”開始,學生就對本課的學習產生的興趣,就有了積極投入、主動學習的潛在意識。因此學生在讀課題《鳥的天堂》時思維就活了起來,隨后才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問題。本來學生對自己設計的問題總有著濃厚的解答問題的愿望,也就是學生把通過閱讀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當成是值得從事的活動,比起教師提問讓學生解答來學生更愿投入自己強大的驅動力。這正是本課學生能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主動探索的主要原因。
當然,學生有了參與活動、探究學習的興趣,教師還要重視學法指導和能力的培養,要適時地引導學生能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較全面,合理地描述問題的結果,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陳述自己的見解時,教師要對學生的描述予以肯定,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但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技巧地幫助學生把自己的見解描述得更具體,更有理有據,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如,指導學生說出通過“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應接不暇”等詞語說明大榕樹里的鳥很多,通過“有的……有的……有的……”說明鳥在這里生活得很快樂。也就是說鳥的天堂里有許多鳥,它們過的很快樂,很幸福。這也是把大榕樹說成是鳥的天堂的主要理由。說到為什么大榕樹會成為鳥的天堂時,學生不但說出了大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也能結合本地實際,說出了“我們也要保護環境,讓我們家鄉有更多的鳥的天堂!倍嗝疵篮玫脑竿!
這堂語文課,從問到讀、從讀到想、從想到說,無不顯現出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吹揭粡垙埱笾男∧,教師又怎能打斷學生的學習活動呢?教師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審視教學,要對學生的一切發展負責。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作為學生學習自身活動的良好發展環境,在課堂上重情感教育,重習慣培養,重學法指導,重思維訓練,堅持這樣做,就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必定有利于他們一生的發展。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7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贊美。
這篇文章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文章。教學時,教師可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系,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華,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喜歡榕樹還是鳥兒,并陳述自己喜歡的原因。
2、抓句子,談感悟:
在學生暢談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在教學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自已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后在小組中讀,推薦讀等。
朗讀既是理解課文的基本手段,又是獲得語感及審美情趣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談感悟,有利于學生獲得豐富的欣賞角度,有利于學生展開自己個性化的見解,促進學生主動、生動、個性地學習和語感的發展。特別是結合多媒體課件提供的畫面配樂朗讀,可以促進學生產生用聲音再創情景的欲望,從而對語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8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選作課文時有改動。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
這篇課文已是我第三次教,每一次教后的感受都不一樣。記得第二次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因為沒有很好地為學生創設情境,所以在引導學生感受大榕樹是多么地富有生命力時,學生體會得不夠深刻。因此在這次的教學中,為了改進前兩次教學中的不足,我為此做了精心的準備。課前搜集大榕樹的氣根的圖片、眾鳥紛飛的景象,同時下載了幾首優美的曲子來作為學習時的背景音樂,盡可能營造出最佳的課堂情境。
在實際教學中,我首先由一個關于大榕樹的美麗傳說導入新課,隨之進行一段配樂解說,“在廣東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四、五百年前,在廣東新會的天馬村,有一條小河,河中間有一塊泥灘小島。潮退外露,潮漲水淹。一天,一只仙鶴看中了這兒環境靜而優雅,便銜來了一根榕樹枝,說來奇怪。不久,榕樹生長起來,枝繁葉茂,遠看像一片浮動的綠洲。又一個美麗的清晨,這只仙鶴帶來了數萬只仙鶴,棲息在這棵榕樹上。從此,每于清晨薄霧中,萬千靈鳥鳴聲呼喚,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國一個奇觀!睂W生的興趣馬上被充分的調動起來,然后非常自然地揭示了本課的課題,讓學生先對鳥的天堂有一個初步的感知。然后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找出關鍵的一句表達巴金爺爺情感的句子,即“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在齊讀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質疑,學生馬上提出了:為什么有的“鳥的天堂”加引號,有的不加引號?
從整體入手后,再具體引導學生感受這棵大榕樹的特點。教學這部分時,由我來配樂朗讀,讓學生去盡情的想象這棵大榕樹的樣子。剛讀完,一雙雙小手刷地舉起來,“我仿佛看到了一棵生機勃勃的大榕樹”,“老師,剛才你在讀的時候我好像真的看到這棵榕樹了,它可真大啊”,“我眼前好像出現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榕樹”……我馬上進行點撥:同學們,這是你的感受,那么巴金爺爺對這棵榕樹有著怎樣不同的感受呢?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異口同聲地回答: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接下來,再引導學生去感悟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出來的?讓學生反復讀,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讀,走進文本,結合交流的關鍵詞句去感悟體會語言的內涵,感受榕樹的美麗。但是,很遺憾的是對于句子“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讓學生體會新的生命時僅停留在表面,思維比較局限,記得前兩次在教學這課時也是在這個句子的學習時不夠順暢,在這句的指導上欠妥。
感受了大榕樹的美麗后遷移練筆,引向讀“鳥”。這部分的學習除了要讓學生感受到鳥的多,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感受為什么這里的鳥會這么多。因此在教學中,我先是給學生介紹了一份關于天馬村的人們是怎樣愛鳥的小資料,接著安排了一個小練筆:正是由于有了這美麗善良的南國的人,才有了這神奇美麗的南國的樹。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飛來的仙鶴,你發現了這株美麗的南國的樹,你將怎樣召喚你的親人、朋友來此安居樂業?請你寫下最能打動他的話。學生對這個練筆特別感興趣,就連平常特別愛調皮搗蛋的思涵也特別積極,高高舉起他的手,生怕我不給他機會。之后,出示了一段眾鳥紛飛的視頻文件,學生一片歡呼,興奮得不得了,本來并沒有要求讓他們發言,可大家卻在觀看后情不自禁地舉起了手想來交流自己的觀后感。記得有一個孩子說道:這里的鳥可真多啊!各種各樣的,我眼睛都看不過來了。然后我順勢點撥:孩子們,眼睛看不過來這就叫――應接不暇,非常輕松地就理解了這個新詞。緊接著,我又試著從多個角度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樹上還有些什么形態的鳥呢?畫眉鳥可能在唱什么呢?最后,再次回到寫巴金爺爺感受的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時讓學生再來解答課始提出的問題:為什么有的“鳥的天堂”加引號,有的不加引號?學生的體會就很深刻了。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9
巴金的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課文描寫了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樹枝繁葉茂,眾鳥歡樂歌唱。文中描寫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表達感情細膩。這篇文章文質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樸實優美的語言贊頌了這自然景觀。在設計本課時,我緊緊圍繞“‘鳥的天堂’為何能成為鳥的天堂?”讓學生進行質疑,然后分別學習了大榕樹的枝葉繁茂,生命力旺盛;鳥的快樂、幸福的生活,最后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朗讀、品讀、美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力求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把握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有意注重學生的朗讀,但朗讀指導方面仍需加強。讀后的指導除了字音、節奏、重音的點撥指導,還有感情的浸潤啟發,學生各自朗讀、點名朗讀的時候,感情都是比較細膩豐富的,非常的聲情并茂。但是當由自由讀變成其讀的時候,學生常常容易拖泥帶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讀也比較少,這是今后在朗讀指導中應該注意的。
教學語言規范性、簡約性也急待增強。不管是在講解重難點,還是在總結歸納評價中,我發現自己的語言稍顯羅嗦,有時候也不夠規范,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決的。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10
巴金先生《鳥的天堂》這么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完美,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學生主動探?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所知,訴自己所悟。第一節課,我沒有運用其他教學手段,直接領讀了三遍。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學生通過讀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較為理想,簡單樸實的語文教學方式“不一樣形式的讀”使課堂成了真正的語文課堂——讀書的課堂。通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這種知識是扎實的,因為本文本身就用語平實,讀來優美動人,從學生作業上看,還是不錯的。
在教學中,本人也著重在閱讀、寫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筆。
一走進文本背景與主題!疤焯谩蹦承┳诮讨溉怂篮箪`魂居住的極樂世界,常用來比喻幸福完美的生活環境!傍B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樹。我國南方的大榕樹適合于鳥兒生活,稱得上是鳥兒的“樂園”。本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色。吸引激發孩子們將目光投向鳥的天堂,一起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動地描述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群鳥活動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任何一篇文章在讀的時候都就應不放一難,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學生常常又抓不住,這是為什么呢?不是學生閱讀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寫在紙上,而是包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比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边@一句不僅僅僅是在寫葉子的翠綠,明亮,更蘊含著對綠葉偉大生命力的贊美之情。再如“朋友說那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在讀該句時,不但要讀出農民對鳥的保護,還要體會到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贊美,因此,在讀文章時,必須要通過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鳥的天堂》是我國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蘊含著豐富人文內涵的文章,不但文筆優美,而且包含哲理:只要人類尊重自然,大自然就會給人類以豐厚的回報。
成功之處:
本文抓住了“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點面結合的描寫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運用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寫群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群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寫了一只畫眉鳥,把它的姿態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那么,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呢?如: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可以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寫,這樣的例子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美麗的校園”“秋天的田野”“家鄉的小河……”
不足之處:
1、小組間交流、配合不夠。小組交流時,對問題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運用語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老師對學生的作品指導、評價力度不夠。
2、朗讀既是理解課文的基本手段,又是獲得語感及審美情趣的方法,如果能結合網絡提供的畫面多一些配樂朗讀,就可以促進學生產生用聲音再創情景的更大欲求,從而對語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改進措施:
這篇課文的教學過于注重這種模式,而在必須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讀,以及對某些重點句子的體會。對于文章作為游記的寫作順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磥恚诔浞终{動學生學習用心性,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其他務必的教學程序,否則就會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屬于課堂調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強的地方。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11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經典之作,很適合小學生閱讀。課文記敘了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情景。教學本文,我整個教學分三步進行:
1、整體感知、弄清課文寫作順序及主要內容;(學生自學)
2、精讀描寫大榕樹部分;(小組合作,班上展示)
3、精讀描寫群鳥活動部分。(小組合作,班上展示)
一、整體感知,理清文章順序。
這個過程是每次學習時,學生就要做的,因此學生學習起來和容易,他們通過讀書就能夠理清順序,大致了解文章的寫作內容。因此在教學這步時,我一般采用學生自學和小組研討解決。
二、精讀寫大榕樹這部分。
因為作者的題目是《鳥的天堂》,那么鳥的天堂究竟在哪里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大榕樹呢?只有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他們才會明白。因此,在學習寫大榕樹這部分時,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看作者是怎樣寫大榕樹的,在這部分文章里,作者幾次提到“鳥的天堂”,而且為什么都加了引號?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作者按照整體到部分的寫作方法,還明白了作者把鳥的天堂幾個字加引號是因為借用別人說的話。最后從文中也知道了大榕樹就是鳥的天堂,只是這次作者沒看見鳥而已。最后,讓學生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來表現。
三、精讀描寫群鳥活動部分。
這部分可以說是文章精彩之處。昨天作者沒看見鳥有些失望,那么今天作者筆下的熱鬧情景正說明了鳥的天堂名副其實。因此在學習這部分文章時,主要讓學生自己讀名自己說,看作者都從哪些方面寫了鳥,學生從“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這句話中感悟到鳥的多,鳥的熱鬧。接著,我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觀察鳥,讓他們在小組里表演當時熱鬧的場面,最后引導學生
討論:“為什么作者第一次沒有看到鳥!焙汀白蛱焓俏业难劬︱_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四、整體回味,學習寫作方法,深入感受生態美。
《鳥的天堂》一文內容寫的非常美,語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因此在學完后,我讓學生再次欣賞朗讀,學習作者抓住榕樹的特點和抓住鳥的動作來寫的方法。
五、課后練習,延伸綠色教育。
課后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我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寫導游詞畫2幅“鳥的天堂”的畫。一幅只有大榕樹,一幅有鳥活動的情景,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理解文章,感受作者筆下的自然美。通過完成練習,資料、課文再一次地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12
巴金的《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寫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的確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佳作。而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鳥的天堂的熱鬧景象。所以在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感悟作者這兩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一、初步設想
這篇文章層次清楚,學生理解起來也非常容易,所以我采用與學生交流以的方式開始。首先介紹一下作者巴金,然后讓學生自由讀文,談一談你對鳥的天堂的印象。教師介紹鳥的天堂的資料。第二步讓學生再閱讀課文說一說鳥的天堂的特點,總結出樹很大、很茂盛,鳥多等特點。第三步讓學生再讀課文,畫出表現這些特點的句子或詞語。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感情去讀,讀出他的特點。第四步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了解這樣寫的好處。
二、課堂成功之處
1、重視朗讀訓練這是本課一個較成功之處,主要采用自主朗讀,談感悟的方法。同時《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我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從“分”到“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系,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華,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鳥的天堂給自己的感受。在領悟作者兩次所看到的景觀時,又讓學生閱讀其中的重點段談感受。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讀,促感悟。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當學生領悟到了景觀的美之后,再讓他們感情朗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對照畫面讀等多種形式,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美的感悟。
2、《鳥的天堂》一課寫得極有畫面感,因此,這一節課中所運用的多媒體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學生感悟到了榕樹的美后,讓他們觀看榕樹的畫面;學生感悟到了鳥的熱鬧場面后,再播放畫面,這些都對學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特別是最后的情景朗讀讓學生對整個鳥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準確的感悟。
3、同時,在教學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導學生去想象。“為什么這個地方會成為鳥的天堂”,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聯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這一問題的探討也讓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得到了提高。
三、不足之處
《鳥的天堂》一文也是學習寫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點,對葉子的細膩描寫、動態描寫、靜態描寫等等,我的課堂上缺乏了對領會表達方面的指導,同時有些方面領悟的不夠全面,沒有讓學生深入領會榕樹的遠觀的美,沒有重視好學生對作者表達方法的領悟,最后一句話由于時間原因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去領悟它的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意。
四、幾點反思:
1、備課必須要深挖教材,越細越好,上課時心里越有數。
2、課堂上要滲透對寫作方法的指導,為寫作課打好基礎。
3、重視引導學生對表達方法的領悟。
4、要重視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語句中的重點詞語去感情朗讀。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13
《鳥的天堂》一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一樣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名副其實,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前,我深挖課文中的環境教育因素,明確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為生態環境好(榕樹很大,很茂盛,周圍是河流,氣候適宜。);其二,是因為這兒的人好(農民不許人捉它們。)同時生態環境好又有人為的因素。在教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課前查找資料,初步感知生態美。
課前查找資料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變其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通過網上查閱,圖書查閱,訪問查閱,了解到巴金先生寫作的《鳥的天堂》原文,鳥的天堂所在地,鳥的天堂是怎樣構成的,構成的原因,構成的時光,老百姓是怎樣保護它的,以及作為保護區和游覽勝地,鳥的天堂的此刻的情景。同學們對鳥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歡這鳥的天堂,這就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和情感基礎。同學們所查找的資料不是獨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這樣他們的知識寶庫又有了新的資料,頭腦中初步建立了這樣的概念:鳥的天堂是美的,這美是人為的創造出來,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才能創造生態美。
二、課中品讀體味,深入感受生態美。
《鳥的天堂》一文資料寫的十分美,語言也十分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來自于生態環境的美!為讓這美的生態圖深深地根植于學生的內心深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究就成為關鍵。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專題。
探究專題不能只是對課文語言疑難問題的解決,更應是直入中心,圍繞文章中心提煉出探究專題。學習《鳥的天堂》就是要讓學生領悟"動物,植物,大自然,人"之間的和諧共存。課伊始,可先讓學生聯系生活體驗,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會抓住"天堂"一詞,提出一個什么專題供大家探究學生頓時興趣倍增,紛紛猜測,有的說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有的說為什么稱為鳥的天堂還有的說鳥的天堂是怎樣的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問題提得好的基礎上,拋出探究性專題——那里為什么能成為鳥的天堂這樣,不僅僅調動學生探究的用心性,也為學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真是一舉兩得。
2、品讀體味課文,勾勒生態和諧圖。
為完成這個探究性專題,學生就不能只局限于領悟樹的"大",還需深刻領悟"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不提及這點就證明對課文學習的層次是停留在膚淺層次的。因此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通過學文,在大腦中勾勒出一幅生態和諧的圖景,從而感受生態的美,到達以課文為載體滲透"綠色教育"的理念,這樣的滲透才是自然生成的。如文章一開頭幾個自然段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夏日的傍晚,這兒不僅僅四周很靜,只聽見船槳激起的流水聲,而且景色迷人,燦爛的紅霞還在天邊。抓住"大概漲潮的時候……"讓生明白這兒氣候溫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于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有生機。抓住"臥""垂"這些重點詞的品析,讓生感悟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繁葉茂,十分適合鳥兒在那里棲息繁衍,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當學生都說這兒水分充足,能夠為鳥兒帶給必要的水分,這時一位學生立即舉手說:"我認為'水分','榕樹'和'鳥'這三者是因果關系。因為水分充足,這棵榕樹才長得如此高大茂盛;榕樹高大茂盛了,所以才適合鳥兒在那里生活。"又如當學生都認為農民保護了鳥,鳥兒們才能在這兒棲息繁衍快樂的生活時,教師適時點撥:大家想,由于人們的保護,那里的鳥兒會越來越多,旅游業隨之發展,這地方經濟也會隨之得以發展,人們的生活會怎樣學生紛紛說:越來越幸福,越來越完美,越來越快樂……教師隨即板書:"鳥因人樂,人依鳥和"。然后告訴學生:寫完后,我又覺得不完整,不深刻,誰能根據所學來幫老師添一添于是,學生脫口而出:"樹因人樂,人依樹和;動物因人樂,人依動物和;植物因人樂,人依植物和……自然因人美麗,人因自然而幸福。"那里,沒有教師生硬地灌輸環保教育,而是巧妙利用板書引路,讓學生興味盎然添,改,思維火花噴涌而出。這樣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潛移默化地受到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教育,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統一和諧,可謂一舉兩得。
3、今昔比較,升華綠色教育的情感。
品讀全文后,我找出收集的圖片,讓生欣賞"鳥的天堂"的美景。正當大家都沉浸在自然美中。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從我搜集的各種資料來看,此刻的'鳥的天堂'并沒有巴金爺爺所描繪得那么美了!"此言如一石擊起了千層浪,同學們不禁交頭接耳起來了。見此情景,我讓那名學生上臺展示自我搜集的資料,引導學生對"鳥的天堂"今昔情景進行比較,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保護環境迫在眉睫。
三、課后練習,延伸綠色教育。
課后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來延伸綠色教育:畫圖或寫段導游解說詞來表達自我對"鳥的天堂"情感。通過完成練習,資料,課文再一次地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鳥的天堂"優美的環境成了學生贊頌的資料,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印入學生的頭腦。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14
我自己知道這節課遠沒有平時的課堂那么活躍激動,學生有點緊張,害怕說錯。第一次面對很多人聽課,不放松。由于學生的緊張,造成主持人的一些被動和需要啟發帶動和鼓勵,鼓勁?赡芷綍r的上得更理想。
不足:
1、教室布置環境未改善。(這是我無能為力的事情)
2、最后的課堂檢測方式應該多樣法:如卡通法、小黑板法、手寫答案法。(能辦到,只是第一堂還沒有多想)
3、師說話內容和時間還應消減,讓學生更自在。(能?捎械膶W生無法明確和模棱兩可的概念,師必須給其明晰的答案,要消減還真不容易,學生的思想基礎和文化素質還沒有那么高)
4、比賽記分是否在黑板上公布記分(意見不統一,組員認為可以調動學生答題和學習積極性,而組長反對,認為上課是學知識的課,不能變成打分課,浪費精力和時間。我認為可以偶爾為之,不要常常這樣)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15
小學語文難教、難學,它不如數學那樣,學生只要弄懂了算理,就做出來了。語文有的東西,本來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彼裕谛抡n程改革的指引下,我們進行了一些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應用,將所學的一些對教學有用的東西應用于自己的語文教學中。在實際教學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近期聽了本組教師教學的《鳥的天堂》感處頗深,有些問題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小學語文教學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生不斷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核心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關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學習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我們要致力于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習的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習的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例如:在教學感悟課文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讀一讀,就讓學生利用動筆墨的讀書方法自主學習,然后交流學習收獲,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能自己確定學習目標,自己選擇學習方法。特別是動筆墨的讀書方法,既能讓學生養成邊讀邊劃的好習慣,又能對自己的學習收獲、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小組匯報交流時,可以讓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別人,真正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弄明白,否則就是留有形式,毫無效果。
二、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
曾經有人說,新課程改革了,語文課不須再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認為至少應該要淡化。但是,我認為,語文課仍然需要重視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每一段都讓學生既要自主地讀,又要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進行朗讀。特別注意要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激活語感。
三、注重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薄笆跇I無趣,必不樂學!蔽叶嗄甑恼Z文教學實踐證實,這的確有道理,只有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才能有學習動機,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才能知難而進、鍥而不舍,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由于《鳥的天堂》這篇文章本身就是意境相當優美的文章。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尤其注意了這一點。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就用錄音放鳥的叫,同時用多媒體投影展示大榕樹的的全貌,在學生的無意知覺里,就體驗到了作者所描寫的一種優美的意境。從而整節課,學生都在興趣高漲的前提下進行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合作學習也能按要求完成。在本節開始時,教師又提出了一個能激起學習興趣的問題:我幾次經過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從而及時將學生帶入了優美的大榕樹中、充滿活力的課堂中。充分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品味描寫榕樹或鳥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重點詞語認真感悟,體悟到榕樹的美,鳥的天堂的美。了解“鳥的天堂”的含義。從而達到了感悟語言的美,受到熏陶的目的。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16
《鳥的天堂》一課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說明特以及被稱作“鳥大榕樹的繁茂奇的天堂”名副其實,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前,我深挖課文中的環境教育因素,明確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原因:
其一,是因為生態環境好(榕樹很大,很茂盛,周圍是河流,氣候適宜。);
其二,是因為這兒的人好(農民不許人捉它們。)同時生態環境好又有人為的因素。在教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課前查找資料,初步感知生態美。
課前查找資料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變其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巴金先生寫作的《鳥的天堂》原文,鳥的天堂所在地,鳥的天堂是怎樣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時間,老百姓是怎樣保護它的,以及作為保護區和游覽勝地,鳥的天堂的現在的情景。同學們對鳥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歡這鳥的天堂,這就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和情感基礎。同學們所查找的資料不是獨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這樣他們的知識寶庫又有了新的內容,頭腦中初步建立了這樣的
概念:鳥的天堂是美的,這美是人為的創造出來,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才能創造生態美。
二、課中品讀體味,深入感受生態美。
《鳥的天堂》一文內容寫的非常美,語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來自于生態環境的美!為讓這美的生態圖深深地根植于學生的內心深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究就成為關鍵。
三、課后練習,延伸綠色教育。
課后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來延伸綠色教育:畫圖或寫段導游解說詞來表達自己對“鳥的天堂”情感。通過完成練習,資料、課文再一次地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鳥的天堂”優美的環境成了學生贊頌的內容,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印入學生的頭腦。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17
在設計本課時,我緊緊圍繞文中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么前四次有引號,最后一次沒有引號來展開問題。讓學生進行質疑,然后分別學習了大榕樹的枝葉繁茂,生命力旺盛;鳥的快樂、幸福的生活。最后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在學習本課時,感到收獲最大的并不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而是:
1、學生明白了鳥的天堂之所以能成為鳥的天堂是因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們應該積極地進行環境保護,應該為自然界的生物提供好的生活環境。因為有了這樣的意識,在學生進行“鳥類演講比賽”時,學生就真正表露了自己作為一只小鳥的快樂,也表達了自己對人類愛護鳥類的感謝。
2、學生領悟了作者的表達方法。本單元教學重點指出:在閱讀的時候,既要注意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又要注意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積極采用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真正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讓學生明白了本文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的結合,真實感受了大榕樹的靜態的美與群鳥紛飛的動態的美,從而培養了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3、把閱讀與質疑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思考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感悟有機結合,讓學生經歷“讀—思—悟—通”的學習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為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對于我在在后面的把演講這一學生熟悉的活動方式引進課堂,把教材“還原”成生活場景,我認為讓學生在現實的、生活化的“生態”中展開“對話”,能活化教材,使教學能取得完美的效果。教學的結尾我又設計了差異性的練習設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教學的彈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當然,本堂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分析的多,讀書的時間就少了很多;文中的優美句子,在賞析之余,還應該多加仿寫,但也因為時間關系漏掉了。今后,一定要向課堂要效率。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18
巴金的《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一株500多年樹齡的奇特的大榕樹,樹冠大的出奇,濃陰籠罩著約20多畝的土地,獨木成林。乘船近看,枝藤交錯,猶如一座森林;從遠處看,就像浮在水面的一片綠洲,景色十分迷人。大榕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鳥,成了鳥的天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來到這里游覽后,寫下了這篇《鳥的天堂》。如今,“鳥的天堂”已成為了一個著名的風景點,吸引了千千萬萬的游客。
這篇文章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時,我特別注重學生自主閱讀和寫作的方法的指導。按照“導學案”的方式進行教學。
一、導入時從主題入手,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天堂”什么意思?現在常用用來比喻什么?“鳥的天堂”指什么?文章中“鳥的天堂”指哪里?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跟隨作者時間順序兩次游覽鳥的天堂河孩子們一起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
二、新授時采用“設問導讀”的方式
首先出示問題:第一次作者去鳥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寫出了這一事物的什么特點?從文中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按什么順序來寫這一事物的?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有的放矢,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層層深入,在文章重、難點的突破過程顯得輕而易舉,學生對大榕樹的特點理解得清楚透徹,在學生的過程中真正成為了主人。通過小組的匯報,教師適當點撥、總結、評價,不斷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
教學“第二次去鳥的天堂”這部分時,我采用了相同的方法,這時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寫作方法產生疑問,討論時沒有得出結果,我不急于告訴他們結果,而是先解決容易的問題,采用通過重點詞理解重點句,通過重點句理解重點段的閱讀方法,使學生理解文本,然后再講解他們不會的地方。因為這個地方曾經難倒了他們,所以在講解時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比直接講授效果更好,有設置懸念的味道。
三、寫作方法的提煉與滲透
這篇文章兩次景物描寫分別了使用了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動靜結合,突出了景物具體生動的特點,每次學習完一部分,總結時,注重點撥、提示,告訴孩子們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可使用這種方法。
文章在寫鳥的活動時采用了“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這一方法是許多文章常用的方法。作者在描寫群鳥活動的場景時,對群鳥活動的情景先進行了總體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就是“面”的描寫;作者重點寫了一只畫眉鳥,把它的動作,聲音刻畫的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使用這種描寫方法可以使重點突出。我相信學習完這篇課文后學生對這兩種寫作方法一定不會陌生,一定會在他們的文章中欣賞到。
四、鞏固練習
語文教學同樣需要這一環節,于是在教學時,我出示了一張圖表,把要求填的內容空白,讓學生根據學習的課文內容填寫,再次回顧課文重難點,起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加深印象。
五、讀懂情感
任何一篇文章的學習不只是學會文本這么簡單,而是要讀懂文章的感情,這也是語文這一學科的特殊性決定的。語文不僅是一門工具課,更具有人文性。那么這篇文章到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我還是從文本為突破口。比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句話不僅是在寫葉子翠綠、明亮,更蘊含著對大榕樹勃勃生機的贊美。這時,我問孩子們喜歡鳥的天堂嗎?(生:喜歡),怎樣做才能有更多的鳥的天堂出現?這樣引導學生注重保護環境,保護自然使學生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好理解文本。
當然這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教學語言不夠簡練,學生朗讀不充分,在寫作方法滲透時沒能及時練筆……
在今后的教學中,更要多思考,勤學習,深入研究教材,讓自己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19
1.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從而明確鳥的天堂的特點。同時,我通過引導學生們感受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的情感變化,突出鳥的天堂的獨特的美,從中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贊美。
2.在教學過程中,我在基礎知識方面讓學生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同時,我通過“初步感知、深入分析”的方法,讓學生層層深入地了解文章,從而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對這篇文章課后拓展的部分不太多,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加深、加寬對文章的《鳥的天堂》一直是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喜歡的一篇課文,巴金先生以優美的語言,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也為我們展示了一棵百年大樹獨木成林的景象,教學中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這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呢? 我首先抓住“不可計數”這個重點詞,先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它的含義,再用課件幫助學生認識榕樹,通過課前自學,讓學生交流關于榕樹的自然知識,認識氣根從主觀上感受榕樹枝干的“不可計數”。又抓住“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的“臥”,“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的“堆”等,進行換詞練習,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自己保存了一段視頻,展現的就是這棵500年大樹的全貌,還有各種鳥兒嬉鬧、棲息的鏡頭,直觀地體現了“鳥的天堂”這一壯觀景象。為下文體會“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提供感性認識,也為本課難點的突破提供了幫助。
通過影視圖文對照,學生無不感嘆這偉大的自然奇觀,帶著真實感受朗讀課文,潤物無聲,水到渠成。拓展,拓寬學生的眼界。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20
《鳥的天堂》是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傳統經典課文,是著名文學家巴金1933年到新會訪友時所作。文章記敘了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不同景象,分別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
教學完本課,我有以下幾點收獲:
一、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沒有質疑就不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自然也不會深入探究,因此,課堂質疑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本質要求。
布置預習時,我便讓學生關注課題“鳥的天堂”在文中共出現了幾次,并圈畫出來;教學伊始,我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進行質疑:“天堂”是什么意思?“鳥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再讓學生觀察文中出現的5次“鳥的天堂”有何不同,從而發現前4次“鳥的天堂”加了引號,最后一次有的沒有加引號?通過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體會到,“天堂”是指人們想象中的舒適、快樂的生活環境;前四次加引號的“鳥的天堂”是指河上的那棵大榕樹,表示一種特定的稱謂;而課文題目和最后一句話中不加引號的“鳥的天堂”,是因為作者感到鳥兒在大榕樹上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就像在天堂中一樣,所以這棵大榕樹在作者心里,就是鳥兒的天堂。
二、情境教學,整合資源。
《鳥的天堂》一文共14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第1—9自然段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色;第10-14自然段寫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因此我便創學生擔任“導游”介紹“鳥的天堂”的情境,將學生置于活動的前沿,教師則成為活動的組織與引領者。在引領“小導游”們充分品讀課文內容后,他們自主選擇“繁茂榕樹圖”或“群鳥飛鳴圖”,再結合查找的相關資料,撰寫導游解說詞。有的“小導游”說:“游客朋友們,接下來,我們將前往巴金先生大加贊嘆的“鳥的天堂”。請看那一片茂盛的榕樹林,你們知道那里有多少棵榕樹嗎?你一定想不到,那里只有一株榕樹,這棵樹,根深葉茂,獨木成林,是鳥兒們的快樂天堂……”有的“小導游”說:“清晨,榕樹上的鳥兒們已經紛紛醒來,讓我們趕緊蕩起雙槳,前往鳥兒的王國,加入它們的聚會吧……”
這樣的形式,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文本的基礎上,補充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更充分地感悟了文本,與文本的對話也更深入。
三、緊扣要素,遷移寫法。
《鳥的天堂》在描寫方法上獨具匠心,一動一靜,對比強烈,將鳥的天堂的靜態之美和動態之美描寫得淋漓盡致,給了學生做了很好的示范。而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對大榕樹的動態描寫和對鳥兒的動態描寫。在教學《四季之美》時,我設計了運用動靜結合方法描寫景物的小練筆,學生完成的情況較好。因此,本課我安排的小練筆為模仿第13自然段,并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進行場景描寫。
學生在充分品讀第13自然段,標畫出“面”的語句和“點”的語句,在交流中去感受點面結合寫法的好處之后,讓學生自主仿寫。學生有的描寫大掃除的場面,有的描寫過年時家人忙碌的場景,有的描寫拔河比賽時的場景。從描寫情況看,學生點和面把握得都非常好,尤其是“點”的細節描寫非常精彩,體現了學生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感受。
總的來說,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能充分放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課文的朗讀也較為充分。遺憾的是學習第1-4自然段時,學生并未能感悟到作者平靜、愉快的心情,所以這部分牽引痕跡較多,講解得較多。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21
對學生來說,這世界是新奇的,問題無處不在。給予學生質疑的權力,就等于贊賞了他們的“無知”,賜予了“求知”的自由。他們會在質疑中道出自己認識世界的熱情,對一切事物的關注;在質疑中舒展不羈的個性,馳騁任意的想象;也會在質疑中,學會勇敢,取得自信,養成能力。筆者曾看過《鳥的天堂》一課的兩個教學片段,教師就是在放手讓學生讀、讓學生感悟的同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
【案例一】
生:“我仿佛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只鳥的影兒!边@一句中,作者為什么用“仿佛”呢?
師:你讀書真仔細!同學們,請想一想,“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仿佛”就是好像。
生:“仿佛”就是似乎。
師:作者為什么在這一句中用“仿佛”呢(學生沉默)
師:大家可以聯系上下文讀一讀,想一想“仿佛”這個詞語寫出了什么
。▽W生自由讀課文后,陸續舉手。)
生:我認為當時有鳥兒在撲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時,沒看到鳥,不能確定是否真的有鳥,所以在這句話中用了“仿佛”。
生:我認為當時沒有鳥兒在撲翅膀,這是作者想象到的。因為他聽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急切地想見到鳥,所以他想象到了這里有許多鳥。這是作者的錯覺,因此作者用“仿佛”。(學生掌聲鼓勵。)
生:我想是因為樹葉很茂密,把鳥窩都遮住了,所以“我”不知道鳥在哪里。
生:還有,當時天快黑了,鳥兒要休息了,所以作者見不著一只鳥。用上“仿佛”更準確。
師: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精彩。一個“仿佛”竟有著這么多不同的解釋,老師相信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在平時寫作文時,也會像作者一樣,認真觀察,認真思考,準確地用好每個詞。
【案例二】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你還有什么新發現?
生:老師,課文中說“土地是濕的,大概漲潮的時候河水會沖上岸去!焙铀趺磿䴘q潮呢?
師:你讀得很仔細。這個問題老師也沒想到,同學們能解決嗎?
生:河是跟海連在一起的,海上升起波浪,河水當然也會漲潮了。
生:可能下雨后,河水就漲起來了。
師:同學們講了很多,到底誰講得有道理呢?我們課外一起去找一找資料。
【教學感悟】
孔子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蓡柺撬季S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疑?梢,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發現“不知道什么”,提出“想知道什么”,鼓勵學生以“無知”為學習的資本,以“求知”為學習的'動力,鼓勵學生敢于“異想天開”,敢于突破常規,以培養學生的求異求新的能力。
。1)鼓勵大膽質疑。教師組織全體學生對“疑”討論研究,無形中激勵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維。特別是片段2教師備課時可能沒想到這個問題,所以學生提出來,便承認自己沒想到,請學生幫忙解決這個問題,想不到有孩子能解答,雖然一下子難以確定誰講得更有道理,不過教師這時告訴學生“課外一起去查找資料”,既不浪費課堂的寶貴時間,也促使閱讀教學向課外延伸拓展,激起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2)指導解詞方法。在學生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教師巧妙引導,讓學生把詞語置于具體語境中,體會其內涵。把詞語教學與對課文的理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學生對詞語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遷移運用。
。3)發展學生思維。由于教師延遲評價,學生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講得都有道理,思維由單一性走向多向性,由常規性走向創造性。
。4)滲透作文教學。通過分析提示學生作文時應注重觀察、思考;用詞應注意準確、生動,從而將作文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
【觸類旁通】
如何鼓勵學生質疑,指導解疑,需要講究策略。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去引導。
。ㄒ唬皝y”中求“整”,“散沙”中求“真金”。
閱讀教學中,“讀”是學生最重要的能力,更是其它能力形成的基礎!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一篇文章學生讀得不夠,對內容毫無感知,能問出什么?又從何處問呢?質疑不是課堂上的一種外在的形式。因此在教學新課時,一定要先讓學生充分地讀。通過形式多樣、選擇自由的讀,使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懂意思,形成一定的感知,再讓學生讀出問題,給予思考、提問的時間。學生這時的提問可能會如一盤散沙,有對字音的沒把握,對詞意的不理解,對寫作背景的好奇,對思想內容的疑問,或是對篇章結構的困惑……其中問題的質量也必定參差不齊,為此教師應肯定學生的問題價值,靈活處理問題,保護學生的質疑興趣。對學生所提的內容不一、質量不同的問題,解答方式有:一、該生自己讀書思考解決;二、其他學生立即作出回答;三、學生相互討論,共同研究;四、教師提供答案等。
(二)找準“切入點”,反復品讀
學生對課文有初步感知之后,教師便要從整體目標出發,找準“切入點”抓住重點詞句及段落以點帶面,啟發思維,挖掘文章精髓,指導閱讀,完成目標。熟讀、精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應充分體現學生文體地位,讓其主動探索,達成目標。教師可根據初讀質疑時的關鍵性問題,相機引導學生深入課文,或抓關鍵點、或疑難點、模糊點、興趣點等,引導學生在深層次內質疑,提高質疑水平。
眾所周知,如今教師要有“一桶水”的說法已被“長流水”所代替。學生的質疑對教師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說問題是一張弓,那么思維就是一枝箭,弓拉得越開,箭就射得越遠。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加強思維力度,就在于問的恰如其分、恰倒好處。課堂是動態的、有生命的……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迅速的解決力、巧妙的引導力、穩定的控制力等。學生的表現可以充分加以順水推舟,課堂也會變得更加水到渠成、渾然一體。
當前的閱讀教學中,以問題來牽引教學進程的教學思路非常普遍,但是我們往往忽略,這些問題是學生的問題嗎?我們往往是教師獨自鉆研教材,圍繞教學目標與訓練重難點,設計一系列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和語言文字的“問題”,在課堂上以“問題”為教學思路,一步一步或友好或懊惱地“請君入甕”,從而在學生身上求得教師所定的答案,完成教師所定的目標,攻克教師所定的重難點。雖然其中有“思”,也有“疑”,更有“問題”,但是否真正符合認知活動的規律及本質呢?細一思考,其實這種教學是“思非思”,“疑非疑”。學生思考的只是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們心中是否有這樣的疑問,又如何產生這樣的疑問,老師并不了解;而教師也不過是無疑而問,問都是自己知道的不是問題的問題,只是想應灌給學生。難怪,我們的課堂,低年級學生問題多,中年級問題少,到高年級就根本不問了,這些現象難道不該我們好好反思嗎?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22
一、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課文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贊美“鳥的天堂”,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文先寫作者和朋友劃船出去游玩,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景象。接著重點寫榕樹的大和茂盛,按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寫,表達了作者對榕樹的贊美之情。這一部分屬于靜態描寫。
課文然后寫作者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眾鳥紛飛的熱鬧情景,表達了作者的喜悅興奮之情。這一部分以動態描寫為主。
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相結合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反思:
1、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為了達成這個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步驟: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2)弄清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3)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4)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清晰的教學思路為學生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線索,學生學起來既輕松,又不覺得枯燥,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并且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梢娊處煹闹v授思路對于學生的吸收程度有很大影響。
2、第一課時以讀帶講,讀中感悟:這么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學生主動探掘、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所知,訴自己所悟。第一節課,我沒有運用其他教學手段,直接領讀了三遍。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學生通過讀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較為理想,簡單樸實的語文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讀”使課堂成了真正的語文課堂——讀書的課堂。通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這種知識是扎實的,因為本文本身就用語平實,讀來優美動人,從學生作業上看,還是不錯的。
3、第二課時多媒體起到輔助效果:《鳥的天堂》一課寫得極有畫面感,因此,這一節課中所運用的多媒體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學生感悟到了榕樹的美后,讓他們觀看榕樹的畫面;學生感悟到了鳥的熱鬧場面后,再播放畫面,這些都對學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
總的說來,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能夠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因為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自己的,內化的,而從課后提問和課后習題的反饋情況來看,這種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學生真正學到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不是被硬塞進去的。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23
《鳥的天堂》記敘了作家巴金和朋友們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既生動描述了廣東省新會縣天馬村一株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也表現了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和奇異。全文語言凝練,文質兼美,為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的首篇課文,擔負著本單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一重點訓練項目的任務。
根據教材編排和訓練重點,可以確定本課學習目標為:
(1)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培育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反復誦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3)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準確并試著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練習表達。
全文分2~3課時完成,以下為導學思路。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情境以其“新”、“奇”、“美”的特點,能有效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及愉悅的情感反應。課伊始,便可運用優美的語言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游覽情境中:“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隨巴金爺爺去鳥的天堂看看。我們漫步來到小河邊,跳上一只小船,向河中心移去。小船兒平靜地在水面移動,船槳有規律地在水里劃呀劃,那聲音就像一支輕快而美妙的樂曲……”隨著教師的描述,學生似乎看到了清澈的河水,看到了在水面緩緩移動的小船,聽到了輕輕的流水聲,眼前呈現出一幅美妙絕倫的水鄉圖畫,學習興趣被有效地激發出來。
2.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這一過程是要學生自由讀書。讀前應提出要求,讓學生讀有目的,讀有所獲。一是要認真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邊讀邊想;二是要想想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以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為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3.再讀全文,真切感受
教無定法、常法。本課最后一句話:“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表達了作者對“天堂”的高度認同和贊嘆,可變序教學,由作者的這一感受作為切入點、突破點展開學習活動。(1)閱讀全文并思考:作者在兩次經過“鳥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出示句子,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悟作者發自內心的贊美和驚嘆。
4.深入研讀,感悟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本文語言生動,文字優美,讀來朗朗上口。摒棄煩瑣的分析,讓學生自主研讀、交流,以讀代講,不僅可加強語言積累,還可讓學生感悟到色彩美、韻律美和榕樹的生命美。
研讀一:品味“天堂”靜景。
(1)播放CAI(秀麗的“天堂”靜景),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畫面,感受榕樹的大和茂盛。
(2)小組合作學習。自讀課文5~9自然段,思考這株榕樹大得、茂盛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畫上記號,做好旁批,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并以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3)匯報小組學習情況。在匯報過程中,一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二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出榕樹的大和茂盛,讀出各自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熟讀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背誦。重點點撥以下句段:
、傥矣袡C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感悟枝上生根的奇特景象,理解“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的原因。)
、谀敲炊嗟木G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著重引導體會用詞的準確,并聯系生活實際感受葉“綠”,感悟榕樹旺盛的生命力。)
、圻@美麗的南國的樹。(將原文與“這是美麗的南國的樹”、“這南國的樹是美麗的”作比較,揣摩作者發自內心的驚嘆,進一步體會樹美,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研讀二:領悟“天堂”動景。
(1)播放CAI課件(眾鳥紛飛的熱鬧景象),感知“天堂”之歡。
(2)自由讀10~13自然段,交流讀懂了什么?重點交流“到處都是鳥聲……有的在撲翅膀”一節,感悟清晨鳥的天堂熱鬧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天堂”的熱鬧情形,體會作者心情的愉快。
(4)暢談感受:眾鳥紛飛,畫眉鳴唱,多么熱鬧的景象!置身于這樣一個鳥的世界,大家都被深深陶醉了。此時此刻,你想到了什么?想說什么?想做什么?
5.回歸整體,深化情感
(1)回顧全文,思考: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引導學生細讀全文,找出“傍晚”、“早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結合自然規律來理解傍晚沉寂、早晨熱鬧的原因。
(2)理解重點句。再次出示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有感情地練讀,結合前文理解第一個“鳥的天堂”指大榕樹,第二個是用天堂來比喻這里幽靜、美麗、安全,對鳥兒的棲息繁衍再合適不過,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3)默讀全文并思考:“為什么這株大榕樹會成為‘鳥的天堂’?”聯系文中“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們不許人去捉它們”,體會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出示《來自“鳥的天堂”的信》補充閱讀,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談體會。
6.領悟寫法,習作練筆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其最終目的是為寫服務,因此設計一個小練筆很有必要。如可播放音樂風光片《江邊晨景》(所攝景物可為遠山、草灘、樹林、過往船只、飛鳥、江邊牧童、晨霧等),首先引導學生分清哪些事物是靜態的,哪些是動態的。然后討論交流各事物有哪些特點,鼓勵學生當場口頭描述,教師隨機點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選取1~2樣事物作片段練習,寫后集體評議。
學完本文后可組織一次郊游,指導學生實地觀察后進行片段練習;還可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撰寫導游詞,以培養學生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24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課文描寫了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美麗:景象榕枝繁葉茂,眾鳥歡樂歌唱。作者以樸實優美的語言、鮮明的動靜對比手法,贊頌了這自然景觀,生動地描繪了這株大榕樹是“鳥的天堂”,從而贊嘆了我國南方水鄉自然環境之美。
一、走進“鳥的天堂”——感受枝繁葉茂
1、通過情境感知
在教學本課時,為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我通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像,設置了以下幾處情境:
情境1:多媒體出示大榕樹上百鳥鳴,群鳥飛的錄像,教師的語言描繪,創設了“我”來到大榕樹下的情境;
情境2,伴隨著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
情境3,伴隨著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群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中。
2、自由交流感知
當學生閱讀得差不多了,我就請學生在全班交流:課文的哪些地方寫出了大榕樹的枝繁葉茂?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
有個同學說我喜歡第一次看到的鳥的天堂。他說:“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這棵大榕樹充滿了生機”。他很有感情地讀了第8自然段最后兩句話:“似乎每一片綠葉都是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樹”。聽到他讀,似乎眼前就是那綠得逼人眼睛的綠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讓人覺得綠葉綠得鮮亮,綠得讓人興奮!有個同學說:“我喜歡第一次看到的鳥的天堂,因為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么大的榕樹,也沒有看到過樹干上長出這么多的根來的大樹,這讓我實在太驚奇了!”她主動地朗讀了第7自然段,并談了自己的看法,抓住重點段來讀也很不錯。有個喜歡第一次看到的鳥的天堂的同學說:“我從小就喜歡綠色,大榕樹是綠顏色的,所以我喜歡”。他朗讀了第8自然段的重點句:“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點縫隙”。他接著說:“這兒的‘堆’和‘簇’,表現了榕樹的茂盛,更表現出了榕樹的綠!闭n文編排的意圖就是要學生能夠知道作者是怎樣來表現榕樹的特點的。而這個同學們通過談自己的喜好,更好地領悟了教材。
二、通過文字——感受語言魅力
語言大師巴金的文章,流暢自然,樸實生動,富有熱情!而B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語言上準確生動,樸素優美,簡潔灑脫,富有節奏感。
在表現榕樹生命力之美時,這樣寫道“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边@里如果去掉“似乎”變成寫實,就顯得不真實了;如果換成“我覺得”就把感覺和景物截然分開,語氣平淡!邦潉印比绻兂伞坝縿、跳動、顫抖”,就不能把綠葉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狀態準確地刻畫出來。“似乎、顫動”傳神地把當時作者的感受、聯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兩忘”的心態,意境深遠,妙不可言。寫榕樹的葉子亮麗,又反客為主,寫成“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葉子對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讓人不得不看,榕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
第二次去看榕樹,寫群鳥嬉戲,“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極言場面之廣大。從聽覺寫“聲”,從視覺寫“影”,寫影比寫鳥本身更能體現當時的熱鬧紛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撲翅膀”。充分寫出形態的多種多樣,生動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三、走近鳥兒——感受人鳥共生
美麗的大榕樹,自由棲息的鳥兒,它們彼此相伴相融,構成了一道絢麗的風景。學生不禁要問:為什么這株大榕樹會成為“鳥的天堂”呢?教學中,抓住學生關心的這一話題,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討論,可以達到一舉多得:深刻理解課文;感受人鳥共生;保護自然生態。承接了學生的質疑,引出了對話的話題,師生彼此之間交互對話,感受了當地農民愛鳥、護鳥的和諧共生。同時要求學生去保護益鳥。
四、理解文本——感悟表達方法
任何文章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一篇好文章,不僅在思想內容方面給我們以啟示而且在表達形式方面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將大榕樹的靜態美和群鳥紛飛的動態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一動一靜,相互映襯。我在教學時就抓住了這一點,在總結課文階段,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及課文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總體到個體,將作者行文中的表達方法內化為自己的習作素養。學生學習的目的最終是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我們要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訓練,做到了講練結合。
五、走進文本體現校園文化
茂密的巨大的榕樹,周圍的河流、農田,農民不許捉鳥。既有鳥的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地,也有保護鳥而不是吃鳥的人,于是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人、鳥、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理解了這些文本中的內涵,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自然會更深刻。
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習課文為契機,對學生進行愛鳥、護鳥、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保護鳥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做到人、鳥、自然和諧共處。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25
課文《鳥的天堂》描寫的是一棵棲息著無數鳥的大榕樹,巴金寫自己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和經歷,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畫面,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難點是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句子。
在體會作者兩次去大榕樹的不同感受時,我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鳥的天堂加了引號,有的卻沒有加?在學生充分朗讀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質疑問題,并讓他們進行小組的討論,引導學生通過結合上下文來分析兩個鳥的天堂所帶給作者的不同感受,接著找出文中的相關句子進行對比教學,前后對比作者到達大榕樹的感受,也了解到鳥的天堂有雙引號與否的區別。而在體會作者看見鳥兒后的歡樂心情,我則結合對鳥兒的描寫的分析來取得突破。文中兩個“到處”寫出了鳥兒不可計數,后面一句“大的,小的……”則寫出鳥的數量多,種類多。13自然段中則寫出了鳥兒的活潑,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動作描寫來突出鳥兒可愛活躍的形象,而襯托作者的心情。
《鳥的天堂》向學生展現的是大自然的美,沒得語言需要反復的品讀,美的情感需要用心地體會。朗讀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有效途徑,因此,我讓學生多讀文本,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26
巴金筆下的《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文中采用動靜結合、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鳥的天堂,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文。
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改變了以往“牽著走”的方式,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因為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自己的。從課后提問和課后習題的反饋情況來看,這種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學生真正學到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不是被硬塞進去的
在教學中,我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帶起整篇課文的學習:作者和他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景象?為什么兩次所見所聞不一樣?學生通過默讀,通過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以上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帶領學生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文章脈絡層次,初步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整體感知過程中,我還穿插對意義段的教學。
“點面結合”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也采用了這種方法:作者在描寫群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群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寫了一只畫眉鳥,把它的姿態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我帶領學生一起概括出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對景物的總體進行描寫,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進行細致刻畫。語文教學要做到一課一得。我為學生準備了一幅花園照片,要求學生運用這種方法描寫春天的花園。班上的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方法。
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的課堂。這篇課文的教學,學生的讀顯得有點欠缺,在以后的教學中要進行不同形式的讀。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27
為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上完《鳥的天堂》一課后,我對此次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
(一)在教學目標上,注意簡化頭緒,集中目標,確定課文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析題,引疑;
2.初讀感知全文內容,理清思路。
第二課時:
1.從中心句入手,引導質疑問題;
2.細讀課文,認識大榕樹奇特、美麗的特點,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情景,認識靜態與動態描寫的方法;
3.精讀課文,釋疑,體會感情。在第二課時教學之初,我們還設計讓教師揭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并指名學生復述,強化目標意識。
。ǘ┰诮虒W結構上,注意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
在速讀全文后,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騙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為什么前一個“鳥的天堂”要用引號力爭起到從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著,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為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ㄈ┰诮虒W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把質疑問難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初,引導學生質疑,在析疑、解疑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同時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并注意啟發學生讀的欲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3、除了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以外,還啟發學生哪些地方讀懂了你是怎樣讀懂的幫助學生溫故知新,樹立學習信心,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來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課前做足準備工作,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的理解課文
要運用多種手段,擺脫死板文字說明,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再及時引導他們主動地去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全面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培養他們科學的認識方法。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02-20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05-07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06-13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2-04
《鳥的天堂》的教學反思06-14
《鳥的天堂》的教學與反思06-26
《鳥的天堂》的教學及反思06-24
《鳥的天堂》教學的反思07-04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01-07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