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范文】1
(1)通過模仿舉例,滲透等量代換的數學方法。
學生根據模仿,學會了根據結果相等,將兩個算式寫成恒等的方法,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新知識,其實也就是在經歷等量代換的過程。而這一數學方法對接下來要學習其它各種運算定律,及運用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列方程解應用題等都十分重要。
(2)通過對大量數學事實的對比,發現其中的規律,學習不完全歸納發。
學生在獨立舉例后,在全班范圍內交流發現的規律,得出結論:不管兩個加數的位置怎么交換,它們的和都不會改變。師引導:同學們所舉的所有例子都能寫出這樣的結論,可見我們的四則運算中有一個規律,誰能把這個規律準確地概括一下?……從個別到一般,把對特例的發現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和性質,這就是小學階段的“不完全歸納法”,讓學生經歷這一歸納過程,體驗結論的科學性。
失: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就是對處理“用字母表示定律”這一環節有些不足。在學生例舉字母表示定律后總結出用a+b=b+a公式來表示定律后,沒有進一步拓展,如問:三個數可以怎樣表示呢?這個規律還適用嗎?這樣環節設計,會讓學生對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更為熟悉,從而培養數學思想,更能強化目標。
在今后的數學中,注意強化本節課的重難點,并針對重難點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與拓展,尤其對稍差的學生更應該重復強化,盡量讓每一個孩子都學會。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范文】2
本節課為《運算律》的第一課時,而在這一單元之前,學生經過了三年多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并對這些已經有一些感性認識的基礎:如在1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看著一個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萬以內的加法中,通過驗算方法的教學,學生已經知道調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結果不變。本節課通過一些實例進一步來引導學生進行概括總結。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根據社會實踐中的信息自由地提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問題意識,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在教學中通過對兩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感知加法交換律,組織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幫助學生積累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表象,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總結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學生能較快的體會出這兩種運算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和概括性,發展學生的符號感。通過幾個層次的練習,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又鞏固了全課的內容,為以后教學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作好鋪墊。
通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評價不夠及時。
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學生寫出“6+2=2+6,1+9=9+1…”時,沒有很好的解讀學生的心理。這位學生之所以寫出一位數的算式,是因為他覺得寫一位數加一位數的等式非常簡單,方便計算。但是作為不完全歸納法,他寫出的算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代表性。此時如果追問學生,“是不是只有一位數加一位數才有這樣的規律?”,“那你對這位同學寫得有什么建議呢?”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培養他們思維的嚴謹性。
二、沒有很好的辨析加法交換律和加法運算律本質特性。
這樣導致了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不能進行準確的辨析。可以增加加法交換律和加法交換律的對比環節,對比得出加法交換律的本質特征:加數沒有變,結果沒有變,運算符號也沒有變,但是加數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總的來說,這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過同時,也發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客觀的,很多是由于本人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設計還不夠。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范文】3
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我采用了情境導入—探究新知—反饋練習三個教學環節,情境導入環節利用課本上李叔叔騎車旅行的情景導入,得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探究新知環節,讓學生先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發現算式結果相同,用等號連接,得出56+28=28+56,然后又讓學生仿照舉例,最后引導學生得出規律;反饋練習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本節課的教學非常順利,輕松完成教學任務。但我覺得本節課的知識太少,能不能把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合并成一節課講解呢,在以后教學本節課時我準備在“交換律”這節課進行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改進材料的呈現方式。
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另外在材料呈現的順序上,改變了教材編排的順序:先教學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然后教學乘法交換律交換律和結合律,而是同時呈現,同時研究。因為當學生在已有認知結構中提取與新知相關的有效信息時,不可能像教材編排的有先后順序之分,而是同時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2)找到生活的原型。
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課我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象,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后采擷生活數學的實例: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你能舉出一個或幾個例子來說明嗎?這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3)找準教學的起點。
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自立學習的教學過程的基本點,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程度。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先教學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然后是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應用,接著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而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并能運用交換加數(因數)的位置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課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發現并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范文【五篇】12-25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范文【三篇】12-25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說課稿11-05
加法運算律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23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反思范文12-25
《賣炭翁》教學反思范文12-23
《散步》教學反思范文12-16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范文12-16
教學反思范文大全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