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上《20*一副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與反思

時間:2021-12-16 18:21:2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上《20*一副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上《20*一副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與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三上《20*一副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3、培養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難點

  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入,揭題解題。

  1、師:這一單元我們已輕輕打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走進它,我們已經認識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們要來欣賞一幅名揚中外的古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什么叫“名揚中外”?

  2、(課件欣賞)說說自己的感受。

  3、這幅畫叫什么名字?你對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與習資料)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師:課文將怎樣向我們介紹這幅古畫呢?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生自由地讀課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讀文,重點正音三個多音字“作”“溜”“乘”。

  3、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可以怎樣劃分段落?

  三、精讀課文。

  四、單元總結,延伸課外。

  1、師: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幅名揚中外的畫,記住這幅名揚中外的畫。(課件)

  2、師:本單元的其它幾篇課文也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領略了巨人盤古開天辟地神話的魅力,還欣賞了勞動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結晶──趙州橋。讀了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學生暢談感受,體會到民族文化的燦爛,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等。

  3、師: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同學們一定已經收集和閱讀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請繼續準備,下次我們將作專題交流和展示。

  五、抒發情感,運用語言。

  1.學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礎上,朗讀課文第5小節。引導學生:欣賞了這樣一幅畫技精湛的神奇的畫,讀懂了這么有趣生動的課文,現在你想說什么?

  2.老師出示自己寫的小詩,與學生共勉。

  課后反思: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教學應:“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

  我在教學中設計中體現以下兩點:一在內容上,粗知課文大意,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首先學生自讀課獲取信息。學生自主閱讀之后,給學生提供足夠的交流空間,交流各自讀懂了什么。課上,學生交流的內容,大都是對《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歷史價值以及與圖畫內容相對應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部分雖是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但我并沒有放任自流。我順勢梳理和歸納學生的零星信息,并將個體的讀書收獲不斷輻射到全體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交流信息,學生已對課文的內容及文章的脈絡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后,讀文,感悟語言,激發情感。重點賞讀第二、三、四自然段。讓我們再次看圖讀文,細細賞讀課文的第二、三、四節,把你看到的、讀到的感受再和大家交流交流。畫面展現街市上的熱鬧場面及橋北頭的場景,學生邊讀文邊看畫,然后交流:學生有的從“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個“有”等詞句贊嘆畫家畫技的高超,有的還從畫面中找到了農民、商人等各種行業身份的人,還有的從畫中傳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嘆這幅畫確實名揚中外。這一過程仍然充分關注到了學生個體的讀書感受,沒有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提過高的要求,花費過多的時間。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畫,課文的插圖很小,上課時,又沒有找到這幅畫,孩子沒有清晰地看到這幅畫,是一個遺憾。

【人教版三上《20*一副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1.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反思(精選8篇)

2.背影教學設計與反思設計

3.《畫》教學反思

4.《背影》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5.鄉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6.《背影》教學設計與反思

7.背影教學設計與反思

8.《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9.《畫楊桃》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