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爬天都峰》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四年級《爬天都峰》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編版四年級《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
教了《爬天都峰》之后,一種感覺就是自己教低段的時候,好像在打散彈,課文的教學沒有高段那樣順暢。首先還是想到了三年級的特點,在文章的人文性方面關注更少了,而在字詞的學習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花了很大的力氣。
每篇課文的生字學習,讀認擴詞就要花半節多課的時間。并且有時還要選擇一些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展開訓練之后學生的速度不快,而我又想訓練得到位一些,所以兩堂課就顧及不了人文性的一些思想教育了。但我覺得我的路是走對的。尤其是在教學《爬天都峰》后,更讓我堅定這種上課的套路。在教學中,我們選擇了這樣兩個訓練點,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孩子們充分朗讀第一小節之后,我問孩子一個普通的問題:天都峰是一座怎樣的山峰?孩子們馬上得出——高、陡。我接著并沒有停留在這樣的理解上,而是引導孩子去探討,作者怎樣寫的?原來前面一句是說特點的,后面一句是舉個例子的。“高”的特點,課文舉了“在云彩之上”的例子。我話鋒一轉,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有特點的事物,我們也來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池塘里的水很深。
天空中的小鳥飛得很快,學生思路開闊,暢所欲言,不時有好的句子冒出來。我想這種練習時對學習“總分”句式的鋪墊,對寫作有一定的`幫助。
二是補一補課文中的一個空白點。在爬天都峰的描述中,作者寫了自己是怎么爬的,“手腳并用”、“像猴子一樣”等,但老爺爺是怎樣爬的,課文中并沒有寫出來,我又安排了一個訓練,讓孩子們謝謝老爺爺怎么爬的,同學們想象豐富。老爺爺左手扶著鐵鏈,右手住著拐杖,眼睛盯著石級向上爬;老爺爺弓著身子,吃力地邁著腳步,爬得氣喘吁吁的;老爺爺一邊拉著叔叔的手往上爬,一邊嘿喲嘿喲的為自己鼓勁。
這個訓練是需要孩子們進行合理的想象,并且放開思路才能夠完成的。
部編版四年級《爬天都峰》教學反思2
一、抓關鍵詞句,感知課文內容。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重抓關鍵詞句,來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如要讓學生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這兩個特點,我通過對“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等句子的分析,讓學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要爬天都峰的艱難和不易。
二、朗讀重點語句,體會情感。
朗讀也是理解課文的必要步驟,在教學過程中,為讓學生讀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我先找學生分角色來讀課文,在這過程中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揣摩“我”和老爺爺各自內心的復雜心情,體會他們是怎樣相互汲取力量的,然后引導學生去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從而明白他們爬山過程的艱難。以此達到讓學生理解文章內涵的目的。
部編版四年級《爬天都峰》教學反思3
《爬天都峰》是習作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習寫作方法是重點。今天的課雖然是奔著這個重點去的,但是上得很枯燥,我還不能完全從文章跳出來,把它當做一個例子來看。
上課的條理仍然不夠清晰,我覺得還是對文本把握的不到位。孩子們聽得半睡半醒,這節課的效果好壞,一目了然。
教參上指出,本篇課文需要孩子掌握的,是要體會作者是用“怎么說”“怎么做”“怎么想”來把爬山過程寫清楚的。
因為文中出現了大量的對話,聯想到學生們平時作文中最擅長的“機器人對話”描寫,我不禁把重點改成了,學習文中的對話描寫,可以在“說”字前,對人物的動作,神態加以描寫。比如:他點點頭,笑著說:“……”。她頭也不抬的說:“……”同時對標點符號的運用,適當滲透。
然而還不敢把教參的重點拋在一邊,所以這堂課上的有點亂,沒有主次。其實,寫到這里,我心里已經清楚,關鍵原因還是在于,備課不到位,不夠細致。想起于永正先生的“備課”,課文中涉及到的字或者將要板書的字,他一定會在課前練很多遍,直到寫好為止。我為自己的“輕描淡寫”式的備課而臉紅。
以后還是要加強自己的備課。同時還要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語無倫次,缺乏組織能力是我的常態,我必須要改掉它。
《爬天都峰》二次備課:
一、首先出示天都峰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其陡峭,并表達自己看到這樣的山后的畏懼心理。之后,出示文中第二段內容(作者所想),師:我們可以像作者一樣,把自己的感受寫進文章里。
學生讀二段內容,感受作者害怕的心理以及其用詞準確。
二、師:這個時候,作者碰見了一個老爺爺,她是這樣描述的(出示文本句子):我回頭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比我爺爺年紀還大哩!(提示學生,可以對自己事件當中見到的人物進行描寫。)
三、從人物對話中感悟“要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學習對話描寫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找出作者開始不敢爬,最后卻成功登頂的原因:是老爺爺的話,給了她鼓舞和力量。老爺爺也是因為作者的鼓舞,所以爬上了山頂。點明本課主題。
2.出示文中的幾處對話,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學習對話描寫中,可以對說話的人物進行適當的描寫,這樣會使人物形象更鮮明。
如:他(……)說:“……”。
3.作者爬山時,是什么樣子呢?
學習第6段,關注并圈畫動詞,學習作者的動作描寫方法。
四、爬山后,他們又做了什么?作者又是從哪些角度進行記錄的呢?
1.在鯽魚背前拍照做紀念。(做)
2.老爺爺,作者和爸爸,三人之間的對話。
3.寫作順序
五、總結
作者從爬山這件事中,領悟到了一個道理:……在整個爬山事件中,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把爬山這件事寫清楚了。
結合“交流平臺”點明,把一件事寫清楚,需要注意什么。
部編版四年級《爬天都峰》教學反思4
1、《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準確、形象、巧妙地將天都峰的險峻峭拔描寫了出來,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教這兩句話時,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及時地進行積累。
2、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假設他們是文中的主人公,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心理,體會爬天都峰的不易,感受主人公勇于攀登的精神。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想象力,又使學生深入地理解了課文。
3、課文中一老一少的對話是重點,采用默讀、引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他們復雜的心情。適時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部編版四年級《爬天都峰》教學反思5
[成功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這兩個特點,通過對“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等句子的分析,結合觀看天都峰的錄像、圖片資料,讓學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爬天都峰的艱難和不易。
接著以爬山的前后為線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爺爺艱難攀登、爬山后“我們”的喜悅的心情的有關詞語、句子,引導學生進行理解體會。在理解中,我緊緊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爬山時的動作詞,如:“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于”等詞語,從中體會到爬山的艱難。又從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中,抓住“居然”“也要……才……”這些詞語來理解體會小女孩和老爺爺能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學難點。
[不足之處]
為了搶教學進度,對重點字詞段的品讀不夠,學生理解得不深入,教師講解過多,學生主體地位不夠突出。
在今后的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以讀促想,以想促說,再向以說促寫過渡,加強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
【部編版四年級《爬天都峰》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